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0五六卷) 2009/11/8 台灣高雄 檔名:12-017-2056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方廣佛華嚴經.十住品第十五》,「第三正辨加相」,我們將文念一遍:
【善男子。汝當承佛威神之力而演此法。】
這一句是加相裡面的「口加」,諸佛勸法慧菩薩說十住品。從下面說:
【是時諸佛即與法慧菩薩無礙智。無著智。無斷智。無痴智。無異智。無失智。無量智。無勝智。無懈智。無奪智。】
這一段文是「意加」,身語意的意加,「冥被以益智」,口跟身加是明顯的,是顯加。這是我們一般人看不到的,佛用智慧加持他。從:
【何以故。此三昧力。法如是故。】
這是解釋為什麼佛要加持。最後一句:
【是時諸佛各伸右手。摩法慧菩薩頂。】
這一句是今天我們接著學習的,「身加」。《疏鈔》裡面,昨天我們學到「法慧得此三昧,法合如是,得諸佛加」,得到這個三昧,一定會得佛加持的。今天我們看「三,是時下」,就是剛才念的這一段,這是身加。「一,令增威」,加持他。實在說一般講經的道場法師升座,居士講經亦復如是,只要上了講台就會得佛加持。所以有很多人感觸到,法師在講台上跟台下不一樣,坐上講台之後好像跟平常這形象不一樣,確實如是。得佛力加持,我們一般說有等級不同,佛法常講上中下三品,像下品的這種加持,我們一般都能感覺到。為什麼還有上中品?那是你的修持功夫不一樣,譬如法慧菩薩得的定,跟普通的定不一樣,為什麼?他的定是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這個定是明心見性,大徹大悟。所以這個定是上品定,無比殊勝,當然得諸佛加持,就完全不相同。第二個意思「令起故」,下面一段經文是起分,起是什麼?起是出定。為什麼?定中不能說法,出定才能說法,定中是自利,出定可以利他。你看下面講「然三加同時」,身語意三種加持是同時的,沒有先後的。雖同時,清涼大師在此地給我們解釋,「隨義為次,承前說便,故先語加,為令起定,身最居後」。為什麼身加在後?通常我們都是身語意,現在這裡是語意身,這個順序顛倒,這是從義為次,因為他在入定的時候。下面「準地論經」,這個《地論》就是《十地經論》,解釋《華嚴經.十地品》的,這裡面「有諸佛不離本處,則去住無礙,手又不延」,手沒有延長,「則延促無礙,同時觸頂,一多無礙,故是奇特」。這是讚歎這樁事情很稀奇、很特別,是我們一般凡夫無法想像的。
我們學了《妄盡還源觀》,才真的體會到事實真相,從《妄盡還源觀》裡面,我們對於《金剛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明白了。為什麼所有的現象都是虛妄的?因為所有現象都是念頭起心動念剎那剎那那一種相似相續相,它不是真的,確確實實是像我們看電影銀幕裡頭的現象一樣,佛說的跟那個非常非常的相似。相有沒有?有,不能說沒有,但是相不是真的,它存在的時間非常非常短,短到我們沒法子想像。那我們看電影銀幕,銀幕上的現象,它存在的時間多長?二十四分之一秒。它一秒鐘有二十四張幻燈片,鏡頭一打開,這個幻燈片投影在銀幕上的時間是二十四分之一秒;換句話說,一秒鐘它已經投射二十四張。張張不一樣、不相同,速度太快了,好像銀幕上有動作。電影是平面的,我們現在生活實際上環境這是立體,不是平面的。我看過一次立體電影,在美國東海岸迪斯耐樂園,看過一次立體電影,它是用雷射光放射的,那不是平面。我們這是立體的。一秒鐘多少張?記住,我們平常看的電影是一秒鐘二十四張。現在我們實際上這個生活環境當中,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秒鐘一千二百八十兆張,一千二百八十兆,你怎麼知道它是假的?一千二百八十兆張,給諸位說,張張不一樣,張張是獨立的。這個念頭波動,就是一秒鐘它波動的頻率這樣高,一秒鐘有一千二百八十兆次這個波動,這是我們心的波動。這個波動它就有物質現象出現,就是你能夠看得見的、能夠摸得著的這種物質現象出現。物質現象裡面有精神現象,這個精神現象現在科學家的名詞叫信息,在佛法裡面稱為見分,這就講阿賴耶的三細相。業相就是波動,這個波動科學家說為是能量,說之為能量,場能,科學名詞叫場能,就是阿賴耶的業相,就是波動的現象,剛才講一秒鐘有一千二百八十兆次。科學家說出這個,但是沒有說清楚;佛法講清楚,一秒鐘有一千二百八十兆次這個頻率,這是佛法比科學家說得清楚。
所以物質現象,跟這個波動的現象,以及信息,它是圓滿的,這是什麼?這是自性裡頭的本能,這不是外頭來的。沒有波動不出現象,物質現象也沒有,是精神現象也沒有,但是一動的時候就有。所以佛法講「一念不覺」,我們的自性就變阿賴耶出來,阿賴耶的三細相。剛才說的這個東西,就是阿賴耶的三細相,整個宇宙萬法是從阿賴耶變現出來的。所以《華嚴經》上說,宇宙、萬法哪裡來的?「唯心所現」,自性能現。現了,為什麼這裡頭有這麼多變化?這個變化是「唯識所變」,識是什麼?識就是分別執著,分別執著沒有邊際,無量無邊。所以外面現象,佛經上常講十法界依正莊嚴,那個現象也是無量無邊。就像我們看萬花筒一樣,你轉來轉去,裡面的圖案不會有兩個相同的。所以《還源觀》裡面告訴我們這個現象,就是阿賴耶的三細相,它有三種周遍。第一種周遍法界,在什麼地方看到周遍?在一微塵。也就是彌勒菩薩所講那一念,這一念就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它就有一個現象。波動這一次,這麼微細的波動,彌勒菩薩講「念念成形」,形就是阿賴耶的相分,就是境界相,就是物質現象。「形皆有識」,物質現象裡頭有精神現象,科學講信息。科學現在講宇宙只有三樣東西組成的,場能、物質、信息,它講三樣東西,實際上跟阿賴耶的三細相講的是一樣,但是沒有佛講那麼清楚。所以佛比科學還是要高一級,科學還沒有到佛的這個境界,這是佛經裡面最高的科學,把這三樣東西講得這麼清楚。
場能就是自性,自性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但是精神現象、物質現象都是它變現出來。所以它沒有,你不能說它無,它現相,就是惠能大師講「能生萬法」,雖生萬法,你不能說它有,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意思就是說它是能生萬法,能生萬法不能說它有;再回歸自性那是常寂光淨土,在常寂光裡面你不能說它無,為什麼?它本自具足,常寂光裡頭什麼都不缺。所以它能現,有這個緣就能現,緣是什麼?緣是波動。第一個波動沒有原因的,所以叫無始無明,無始是什麼?你找不到它開始。因為有開始那就是真有這個現象,沒有開始,它是虛妄的。就像我們作夢一樣,夢有沒有開始?沒有開始,有開始是真的,沒有開始,所以它是一個幻相,這是我們要搞清楚的。所以一塵周遍法界;換句話說,這個意思就是告訴我們空間是假的。如果真有空間,你怎麼可能周遍法界?沒有空間才周遍法界。也就沒有空間是什麼?沒有距離,無論你對應哪一個點都沒有距離,沒有距離就是同在。外國宗教裡頭,我與上帝同在,有這個說法,那個同在是沒有距離,是不是真同在?真的同在。所以《華嚴經》上講「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這個一講一塵,在此地舉的比喻一塵。一塵跟無量無邊法界它是一體,沒有距離,完全同在,所以一塵周遍法界。為什麼?自性就是這樣,法爾如是。
第二句說「一塵出生無盡」,這是講什麼?它變化。為什麼有出生無盡?它裡頭有圓滿的信息,它不缺。我們佛經上常講的十法界依正莊嚴,這是講出生無盡。佛講十法界,這個十不是數目字,這是我們一定要認識清楚的,它是表法的,表什麼?表圓滿,表一絲毫欠缺都沒有。《華嚴》用十代表圓滿,數目字從一到十是個圓滿的數字;《彌陀經》裡面用七代表圓滿,都是代表圓滿的。這個七的意思就是東南西北上下,還有個中間,它說的圓滿,所以它不代表數目字。換句話說,十法界就是無量無邊無盡的法界,一塵裡頭全現。這樁事情,從哲學裡面來講是高等哲學,從理上講;從事上講是高等科學。科學還沒有把這個事情解釋得這麼圓滿,佛為什麼解釋得這麼圓滿?因為佛親證的,不是他想像出來的,不是從數學裡頭推演出來的,不是的,他看見的。所以佛不需要用任何儀器,無需要借助這些機械的方式,不需要。他怎麼看?就是定功,回歸到自性,自性裡頭全都明白,宇宙之間這些性相,性是自性,能生、能現、能變;相是法相,所有一切境界相,物質現象也好、精神現象也好,那是所生、所現、所變。佛說這種能力每個眾生統統有,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他能夠證得,你也能證得。你為什麼不能證得?你有障礙,把你的自性障礙到,把你的覺性障礙住。這障礙是什麼?妄想分別執著。只要你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你就明心見性,佛經上所講的你全證得。佛法這一點了不起!不是說我所說的,你們都要相信,佛不是這樣說,這是佛法比一般宗教高明的。
佛所說的是什麼?要求什麼?你去證,你證得就是你自己的;你沒有證得,釋迦牟尼佛所說的,聽別人講的。可是釋迦牟尼佛終極的目標是希望你親證,你證得之後,你看跟我所講的一樣不一樣?這個了不起!古大德說釋迦牟尼佛不會牽著人鼻子走,這是叫人真正敬佩的地方,統統叫你親證。六道輪迴有沒有?有,也要叫你親證。證六道輪迴不難,小定就行了,不要這麼大的定,像法慧菩薩這個定那還得了!那是遍法界虛空界統統明瞭。把六道輪迴看清楚、看明白,只要把執著放下就行,這是小定。所以執著放下的時候,六道完全明白,再能夠把分別放下,十法界就明瞭。你看阿羅漢對於六道清楚,對於四聖法界他不清楚,聲聞、緣覺、菩薩、佛他不清楚。必須再放下,把這個分別放下,分別是塵沙煩惱,執著是見思煩惱。分別真的放下,對於整個十法界裡面的狀況完全明白,親證。這是一尊佛的教化區,這個法界裡頭像這種佛國土,就是一尊佛的教化區無量無邊。我們在《華嚴經》前面看到,「華藏世界品」、「世界成就品」,那是講科學,講宏觀的世界。比我們現在科學家講的大,科學家跟它相比那範圍太小,講得清楚。在《華嚴經》上講大世界是華藏世界,常常我們淨土宗講的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現在住的這個地方是釋迦牟尼佛的娑婆世界,這兩個世界在華藏世界同在第十三層。佛說華藏世界二十層,像大樓一樣二十層,這第十三層,我們娑婆世界的西方就是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可是這裡面距離有,距離當中有十萬億個佛國土,你說這一層多大。
「華藏世界品」裡面告訴我們,像這樣的華藏世界,華藏世界實在太大,在這虛空裡頭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無量無邊諸佛剎土,一塵出生無盡遍,這個出生就是信息,這一微塵裡面遍法界虛空界的信息統統具足。這句話,是惠能大師明心見性的時候講了五句話的第三句,他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麼?信息,一樣不漏,圓圓滿滿,是真的不是假的。一塵,我們想一想,像現在講的生物學裡頭,一顆精子、一顆卵子結合,它能變成一個人。那很小,我們肉眼都看不見,得用顯微鏡才能看到,它裡頭具足圓滿的信息,所以它能變成一個人。這個人怎麼樣?這個人他有佛性。他如果真的能把煩惱習氣放下,他就成佛,成佛之後一絲毫都不欠缺,《還源觀》裡面講的他統統具足。它是活的,它不是死的,每一粒微塵都是活的,周遍法界、出生無盡。怎麼個出生?就是像善導大師講的「總在遇緣不同」,我們這一生當中,能不能成佛,能不能成菩薩,或者你在十法界、或者你在六道搞輪迴,總在遇緣不同,這句話說得太好!我們今天遇到這個緣,遇到《華嚴經》,遇到淨宗法門,這就說明什麼?你遇到成佛的緣分。如果你要能夠依教奉行,你這一生就功德圓滿,作佛去了。作佛是什麼?回歸到華嚴境界,這個緣多稀有、多難得!如果你對這個世界還有留戀,那就麻煩,緣雖然遇到,很可惜叫當面錯過。這是在緣裡頭無比殊勝的因緣,所以我們要想一想,應不應該把它抓住?抓住要想契入,你就得要遵守佛陀的教誡,就是他提供給你的方法,妙極了,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你就圓滿。
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決定沒有留戀,決定沒有執著,執著是什麼?執著就是控制、佔有。我們想一想,我們在一切法裡頭有沒有這念頭?想不想控制?想不想佔有?佛為什麼教我們放下?你要真正明白所有現象是剎那生滅的,你就曉得佛講的話真的,你控制不住,你佔有不了!如果真有這個本事,你控制自己,我自己十八歲,控制住年年十八,你能不能做到?你做不到。你能佔有,我佔有這個身體永恆不滅,你能做到嗎?這真的,你能不能把你這個身體佔有住、控制住,讓它絲毫變化都不產生?你做不到。為什麼?它剎那生滅。所以彌勒菩薩講得好,「識念極微細不可執持」,你沒有辦法執著,你沒有辦法控制,持就是保持,做不到,這才是事實真相。了解事實真相,我們才能把控制的念頭、佔有的念頭放棄,不再去打這個妄想,那是妄想,你決定控制不住。中國有一句諺語說,「閻王要你三更死,不能留人到五更」,這是一個比喻,無法控制。我們這一生到這個地方來,為什麼一切都生死有命、富貴由天,這個天跟命是什麼意思?業力。我們是業報身,你活多大年歲是命裡注定的,那個算命算得準的是真沒錯,你們念《了凡四訓》,你就明白。
孔先生算命那算得高明,算了凡先生五十三歲,了凡先生相信。因為他十五歲碰到孔先生,孔先生給他算命,算得非常準確。然後他的母親請這個孔先生算他的流年,一年一年排到五十三歲就沒有了。命裡面沒有功名,命裡頭沒有兒子。他是個讀書人,每年參加考試考多少名,那時候讀書人是國家供養的公費,國家每一年給他多少稻米,做生活費用。孔先生給他算的命一點都不錯,前二十年,到三十五歲,十五歲到三十五歲,跟孔先生算的一點都不差。所以他非常相信,他心是定的。他說我打妄想沒用處,命裡有就是有,丟都丟不掉,命裡沒有,想什麼方法你也得不來。命裡沒有,如果你得來,災難就來,你想多得一點財富,不是生病花掉,就是有意外的災害,這你沒有辦法。地位也是一樣,你命裡地位只有這麼高,你再想爬一級,爬升一級,不是病苦追來,就是災難,橫禍來了。所以人懂得這個道理,他心是定的,他沒有求,他沒有欲望。所以說「一生皆是命,半點不由人」,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三十五歲遇到雲谷禪師,雲谷禪師在禪堂裡面跟他坐了三天三夜,袁了凡居然不起一個念頭,雲谷禪師感到很訝異,一般凡人三天不起一個妄念,不容易。所以就問他「你的功夫不錯,你修的是什麼功,能夠在三天三夜不起一個妄念?」了凡先生老實,「我沒有功夫,我的命被孔先生算定,打妄想也沒用,乾脆就不打妄想。」雲谷禪師聽了哈哈大笑,我以為你是聖人,原來你還是個凡夫。這個凡夫叫標準凡夫,我們連這個標準都達不到。
這樣雲谷禪師才把佛法介紹給他,告訴他佛氏門中有求必應。命運有,是自己過去生中業力造成的,但是命運可以改。怎麼改法?所以有加減乘除,你造惡,造大惡命運會改變;你修善,做了大善命運也會改變。這就說明命運跟我們的造作有密切關係,斷惡修善就把命運改掉了。了凡先生明白這個道理之後,積極的修善,依照功過格,這個功過格是老和尚送給他的,雲谷禪師送給他的。功過格的內容是什麼?內容就是《太上感應篇》,裡面全是講因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時辰到了果報就現前,一點都不假。有人做善事,做了一生的善事,沒有好的果報,還是過得很窮苦,那是什麼原因?古大德給我們解釋得很清楚,行善而沒有看到果報的,是命裡有惡報,過去造的惡太重,現在修善已經抵消掉一部分,但是他還有餘惡,那個惡的餘報還在,他沒有辦法享受到現在的果報。換句話說,他的罪受滿,福報就現前,是這麼個道理。反過來,造作一切惡業,現在還享福,那就是他命裡的福報,過去造善,修的福報太大,現在造惡,他那個福報已經打折,已經折扣,但是折扣之後還有餘福,所以他的苦報還沒有現前,等待他這個福報享盡,惡報就現前。因果通三世!你能把這些道理統統搞清楚、搞明白,你再看看這個世人,行善造惡、吉凶禍福,你會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看一個人、你看一個家族,都能看得出來,甚至於你看一個國家、看世界,統統能看得出來。都搞明白,以後你自己想想,你要往哪個方向走,你要向哪個目標走,十法界你可以自由選擇。
真正聰明智慧的,當然選佛法界,希望在一生當中證得究竟圓滿。佛法界裡頭確確實實有一生成就的法門,這就是淨土宗,一心念佛,帶業往生。善導大師告訴我們,這個法門萬修萬人去,一個都不會漏掉。你要依照經典所講的理論、方法,終極的方法還是教你放下。所以念佛堂的堂主時時刻刻提醒大家,「放下身心世界,一心念佛」,那沒有一個不往生的。就像蕅益大師所說的,蕅益大師是示現給我們看的,他往生極樂世界,什麼樣的品位他就滿足?他要求不高,他說:我能夠下下品往生,我就很滿意,很知足。這是一句非常忠實的開導,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平等法界,裡面雖然有四土三輩九品,但是它裡面沒有障礙。所以凡聖同居土裡面的同學,天天跟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文殊、普賢在一起,這些菩薩是實報莊嚴土的。我們這個世界,實報莊嚴土跟凡聖同居土不在一起,不是同一個空間維次,西方極樂世界很奇怪,四土三輩九品是同一個維次,天天在一起。我們可以這麼說法,生同居土同時也生實報土,生實報土同時也生同居土。我以前講到這樁事情,我用一個比喻,阿彌陀佛在這個大教室裡頭教學生,這個教室裡頭有幼稚園的學生、有小學生、有中學生、有研究所、還有博士生,都在一個教室上課,這就像極樂世界。其他地方就不一樣,都給你分開,唯獨極樂世界是一個講堂,所以什麼樣的人物你都能看到,這個機會要把握住。
第三個周遍是「一塵含容空有遍」,就是佛門裡面常講的「心包太虛,量周沙量」,一定要學,為什麼?我們的心量太小。為什麼這麼小?你有妄想分別執著,嚴重的執著。心量愈小,你的生活空間就愈小,最小的空間在哪裡?在阿鼻地獄。諺語所謂「量大福大」,你沒有度量你就是沒有福報,福報跟心量成正比例。你本來的心量呢?本來的心量就是此地所說的含容空有。含空就是心包太虛,容有就是量周沙界,這是你原本的心量。現在心量為什麼變成這個樣子,變得這麼可憐?這是學佛,特別學大乘,尤其學淨土,淨土那個心量還得了嗎?剛才給你舉的比喻,四土三輩九品在一個講堂上課,這是什麼心量!你還要分彼此,往生就造成障礙;往生沒有障礙,就是不再分彼此。一定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妄想放不下,至少要把分別執著放下。這在日常生活當中就得練功,要包容我們平常很不願意接納的人,要包容這個,怨親平等,這叫修真功夫。所以學佛不在文字、不在言說。過去李老師常講要改心,這個話說得好,說得深刻,把我們的心要改變過來,恢復到自己的「清淨平等覺」,這《無量壽》的經題上顯示出來。什麼樣的人能生淨土?清淨心的人能生,平等心的人能生,覺而不迷的人能生。我們具不具備這三個條件?具備這三個條件,你就有信心,我這一生決定得生。清淨不再受染污,什麼東西染污我們?自私自利染污我們,名聞利養染污我們,五欲六塵染污我們,五欲財色名食睡染污,六塵色聲香味觸法染污,環境的染污,還有貪瞋痴慢煩惱的染污,這個東西要放下。我常講這十六個字,你能放得下,修其他的法門,你只到門口,你沒進門;但是念佛的人進門了,只要這個放下肯定生凡聖同居土,到極樂世界去了。這個東西不能有!從什麼地方放?這幾十年當中我常說,從對人,於一切人放下我們控制的念頭,於一切法放下佔有的念頭,這就是真功夫,你真能放得下,往生就自在。所以我們知道這三種周遍,才曉得萬法皆空的意思、因果不空的道理,才真的明白。《金剛經》末後一首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佛講得多清楚,多慈悲!
所以這個地方講,你看《地論經》,《十地論》裡面說,「有諸佛不離本處,則去住無礙」。真的,這樁事情,就是世尊在《楞嚴經》上所講的,「當處出生,隨處滅盡」。這句話我們還是從電影銀幕裡面去觀察,你看電影銀幕上的畫面,是不是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它存在的時間二十四分之一秒。如果你能夠有二十四分之一秒,跟它的速度相同,你就看到電視銀幕上沒動,為什麼?你的速度跟它的速度相同,你就抓住它不動了。這個比喻從照相機上你能看到,照相機上你看這個鏡頭,現在的噴射機一個小時一千公里,它在空中飛行,你用五百分之一秒的速度去照它,它沒動,這個鏡頭,這個快鏡頭一按的時候,這一張照片你看飛機沒動。那什麼?你的速度跟它的速度平等,或者你的速度比它還高,它一點沒動,就這麼個道理。由此可知,菩薩為什麼能看出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的波動,為什麼他能看見?菩薩的速度跟念頭起的速度相同就看到,就沒動了。這是什麼?定功,甚深的禪定,在這種定功裡面他看到的信息跟我們不一樣,我們沒有這個定力,尤其現在人心浮氣躁,學什麼都沒有法子。前幾天有個年輕人來找我,他也是很想學,就告訴我,心浮氣躁。我也老實告訴他,你不具備做學生的條件。他說為什麼?學生的條件,心要能定得下來;心浮氣躁,世出世間法一樣都學不好。
所以中國人自古以來,教學教你什麼?教你穩重,從小就得學穩重,像個小大人一樣,你看《弟子規》。所以現在一般人,不太容易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他認為小孩就要活蹦活跳的,那才顯出兒童的天真。如果像中國古人一樣,一個個都把他教得那麼老實,他說這樣子教導,他將來還能應付得了這個社會嗎?你聽他說的話好像也很有道理,其實一點道理都沒有。小孩要從小學老成,有定功,他有智慧,他對於現實這種社會他有能力對治;西方這種教育那真的是沒有辦法,一籌莫展。所以現在外國人想到中國求智慧,想到印度去跟佛求智慧,可能在這一個世紀它變成時尚,中國古聖先賢愈來愈吃香。聽說現在美國國會通過一個法案,把孔子的生日定為「孔子日」,每年到這一天國家要放假來紀念。讀孔子的書,學孔子的這些智慧,這些人愈來愈多,這好現象。儒要是興起來的時候,佛就興起來,為什麼?佛教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他的這些弟子們分頭向四面八方去弘傳。有些地方不到一個世紀就消失,有些地方延續六、七個世紀,有些地方超過一千年。唯獨在中國,真的落地生根,跟中國文化融合在一起,這個有道理的,因為佛法是師道,師道要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中國千萬年來教人孝悌,教人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對佛法的利益太大了。佛法需要這樣的養分,它才能夠成長、茁壯、開花、結果。所以中國佛法在歷代的成就遠遠超過印度,道理在此地。現在佛法衰,什麼原因?儒衰了,儒沒有辦法再扶持佛法,這就佛法講的護持。我們生為中國人,又有緣分接觸到傳統文化。說到傳統文化就離不開儒釋道,儒的倫理道德,道教的因果教育,佛法的大慈大悲,慈悲即是破迷開悟的教育,講得圓滿。在學習傳統教育,中國人比外國人總要方便多了,因為是本土文化。現在外國人拼命在學習,也影響了我們,看到這麼多人學,這麼多人都說好,我們自己也回過頭來重新肯定。
如果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不要放下那麼多,只要真的把執著放下,執著放下就證得阿羅漢果,阿羅漢果就能夠突破一部分的空間。在經教裡面我們讀到,大概是一個大千世界,就是一尊佛的教化區,釋迦牟尼佛講這個娑婆世界,這麼大的範圍,空間維次沒有了,也就是說它距離沒有了;時間沒有了,先後沒有了。這個地方這句話你就不難懂,「不離本處,則去住無礙」,真的沒有離開本處,就是當處出生、隨處滅盡,眾生有感他就有應。我想觀音菩薩,觀音菩薩就現在我面前;我想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站在我面前,他就來了。沒有距離,遍法界虛空界沒有距離。這在六種神通裡面叫神足通,小乘三果阿那含就有,但是能力有限。往上提升,菩薩地位愈往上面去的時候,這個能力就愈大,到法慧菩薩這是圓教初住,這是真佛,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他的能力跟究竟果位上沒有差別,也就是遍法界虛空界,我們《還源觀》上講三種周遍,他統統得到。
下面這講摩頂,他說「手又不延,則延促無礙,同時觸頂,一多無礙」。先說手又不延,你說佛的手他沒有延長,就這麼一伸手就摸到你,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我們在此地,阿彌陀佛一伸手就摸到我們頂了,他手並沒有延長,他就摸到,為什麼?就在當下。他沒有空間距離,這叫不思議解脫境界,就是《華嚴經》末後一品所講的,末後那個品題,品題很長,我們現在講「入法界品」,中國人喜歡省略。它整個題目是「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這麼長的一個題目,真的就是這樣。下面一個更不可思議,一多無礙,十方所有一切諸佛都在伸手摸你的頂,你全部感受到,同時感受到,一多無礙。這樁事情,什麼時候沒有呢?這個大世界裡頭,每天有多少人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太多了,沒法子計算,每天都有,甚至於說每一分鐘都有,每一秒鐘都有。這樣一來,諸佛如來不是太辛苦了嗎?每天跟人摩頂不是太辛苦!沒有這個現象,為什麼沒有這現象?我們著相認為我有身,所以我要真的去摸會感覺到很辛苦。諸佛菩薩,別說菩薩,說阿羅漢,阿羅漢已經無我,無我誰辛苦?沒有!不但無我也無人,《金剛經》上講的四相破了,這種現象是自性裡面的德能,本來就是這樣的。所以佛說這個境界叫不思議境界,無法想像,無法議論,不能想,不能議論,它是真的。
佛要求我們親證,也就是你一層一層放下,先放下執著。在執著裡頭,我常常勸同學先放下對立,也就是說放下控制,先放下這一點,學著放下這個,那你叫真修行、真功夫,再放下佔有,這兩種放下,你的心清淨,你的智慧現前,因為這個東西障礙智慧。控制的欲望強,佔有的欲望強,智慧完全沒有了,智慧在不在?在,智慧變了,變成什麼?變成煩惱,所以你煩惱很多。如果這兩樣放下之後,煩惱沒有了,智慧很多,智慧現前。這個東西要曉得,我們的生理會隨著我們的念頭產生變化,我們的念頭念念都是道德、都是倫理、都是佛菩薩聖賢的教誨,你身上所有的細胞全都是正常的,正常就是健康的,身心健康。如果你有煩惱,就是你的欲望很重,特別是控制跟佔有,你的細胞全產生變化,變成不正常。如果你裡面貪瞋痴慢嚴重的話,這個細胞裡面就帶的有毒素,佛法裡面叫三毒,三種病毒,它就變成病毒,這就是貪瞋痴,還有慢,慢就變成四種病毒。這裡面有病毒,外面有這些細菌感染,就得病,你的身體就不健康。如果裡頭沒有貪瞋痴慢,外面病毒再多你也不會受感染,這我們現在講免疫的能力,你不會感染到。還有一個消毒,我們自己本身有消毒,什麼東西?大慈大悲,慈悲心能消毒。所以現在這個社會上,常常流行說瘟疫、傳染病很多,你要是能夠息滅貪瞋痴慢,發大慈悲心,什麼病毒你都感染不到。這就彭醫生也談,治病先要治心態,心態要好,什麼病不需要治,不要吃藥,自然會好,道理就在此地。這就是佛法裡常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就這麼個道理。
下面清涼大師解釋「要摩頂者」,為什麼要摩頂?要摩頂什麼意思?《楞伽經》上說,「若有不為如來二種神力之所建立,而能說法,無有是處」,這個說得好。為什麼要摩頂?《楞伽經》裡有這麼一段話,如果沒有如來兩種神力加持你的話,你要是能說法,沒這個道理,無有是處就是沒這個道理。換句話說,你發心出來弘法利生,你發這個心,就決定能得到佛菩薩加持。我們功夫還不得力,這個時候佛給你摩頂你沒有感覺,給你加持、給你摩頂沒感覺,有沒有?真有。到什麼時候你有感覺?應該是到功夫成片,這也不是很高的,你有感覺。功夫成片就是我們平常講煩惱輕智慧長,都叫真修!所以修行,不是說我每天念多少部經,我念多少聲佛號,我磕多少個大頭,那是形式。早年章嘉大師告訴我,「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這個話講得好。以後我在新加坡的時候,跟納丹總統見面,他是印度教,印度人,他也給我說他最佩服佛教,佛教重實質不重形式。我當時聽了非常驚訝,因為我聽章嘉大師說這句話以後,再沒有聽別人說過,沒有想到納丹總統他說出來,這是內行說的,不是外行。
實質是什麼?實質是在心地,不重形式,形式是外表,外表是什麼?外表是為接引眾生所做的,做這些形式,為接引眾生。對自己,自己還得真幹,真幹那就是你心地裡的功夫。所以佛法始終稱為內學,內是心,與真心相應,這才真正是內。用科學家的術語就是信息,真的,信息就是我們佛法講的念頭。念有淨念、有染念、有善念、有惡念,所以形成十法界依正莊嚴的不同,念頭造成的。所以說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想就是念頭,心想就是科學家講的信息,非常重要。我們心裡面真有佛,這叫念佛,不在口上,心裡頭真有佛,真的跟佛相應了。能做得到嗎?怎麼不能?現在一切眾生心裡有什麼,你就會曉得,他心裡有,他不是沒有,現在眾生心裡面裝滿財色名食睡,他心裡真有,他沒有掛在口,他心裡真有。如果把財色名食睡換成阿彌陀佛、換成觀世音菩薩,換成佛陀的教誨,你不就成佛了嗎?你能把這些不好的、染污的念頭放下,不善的念頭放下。在佛法裡面講,這都是講形式上的事,你真的心裡有三寶覺正淨,心裡面有十善,那就是佛,就是菩薩。十善在心裡頭起作用,菩薩就是八萬四千細行,一展開;在小乘聲聞,小乘展開是三千威儀。歸納起來是什麼?就是十善業。
那我們可以說十善業,現在這些年來我們提倡的《弟子規》,《弟子規》上一百一十三樁事情,你跟十善兩個對照對照,你看看是不是十善展開的?十善把《弟子規》全包括了,在人道,它引申起來的時候,真的八萬細行,三千威儀。所以我們學從哪裡學起?從根學起。《十善業》是佛的根,《弟子規》是儒的根,《感應篇》是道的根,中國傳統文化三家的根。你把根深深的種在心裡,你的心是什麼?心就是儒釋道的三個根,這三個根要起作用還得了嗎?那就是圓圓滿滿如來果地上的德行,萬德萬能,這是十善業展開的,在如來果地上稱萬德萬能,不麻煩!這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你細細去觀察,是不是十善業的展開?是的,一點沒錯。《華嚴經》濃縮就是十善業道,十善業道展開是《大方廣佛華嚴》。《大方廣佛華嚴》就是無量無邊、無盡無數的法界,遍法界虛空界。
所以說真正發心弘法,一定得佛兩種力量的加持。「一者身面言說神力,即前語加」,佛以神力加持你的言說,這個言說就是前面講的七種辯才,無礙辯才,佛加持你。「二者灌頂神力,即智灌心頂,手摩身頂」,這灌頂。我們看到經上講的灌頂,諸位一定就想到,密宗上師給你灌頂,給你皈依,那都是形式,真正的意思要懂得。黃念祖老居士在《無量壽經註解》裡面,講得很清楚,給我們解釋灌頂,頂是什麼意思?頂是最高的,人頭這個頂是最高的部分,比喻什麼?比喻佛法裡頭最殊勝的大法,灌是什麼?傳授給你,叫灌頂。不是用幾滴水給你滴一下叫灌頂,那是形式,那個不起作用。
你就曉得,至高無上的大法是什麼?是淨土宗的《無量壽經》,這是過去祖師大德講的。在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前面有一篇很長的序文,梅光羲居士作的。梅老是我們李炳南老居士的老師,我們李老師是梅老的學生,他的經教是向梅光羲學的。梅老那篇序文裡講得很清楚,中國在隋唐的時候是佛法黃金時代,十個宗派那時候建立的。高僧大德聚集在一起,有一次討論,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講的這一切經,哪一部經是第一?我們去找出一個最重要的,結果大家公認是《大方廣佛華嚴經》。所以這部經就稱為根本法輪,一切法都是《華嚴》眷屬,《華嚴》像一棵大樹,是樹根,是主幹,其他一切經都是枝葉,這比喻得好。《華嚴》是根本,展開來就是一切經,今天像《大藏經》,一切經,它是個主幹。所以方東美先生認為這部經是佛經的哲學概論,這個話也講得好。它裡面具足十個宗派一切法,大家承認這是第一經,找出來了。可是研究研究《華嚴經》,《華嚴經》最後歸到哪裡?末後一品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華嚴經》到最後歸《無量壽》。這就說明什麼?《無量壽經》是第一裡面的第一,就找,找中心點。
我從讀到這些文字之後,我非常歡喜,因為我過去曾經講過一次《華嚴》,也是斷斷續續,因為常常出國,也講了十幾年。《八十華嚴》講一半,《四十華嚴》也講一半,太長,我不想講。既然《無量壽經》是《華嚴經》的精華,我就講《無量壽經》好了,所以《無量壽經》講了十遍。這一次《華嚴經》的因緣,是我們台南開心法師,至少給我講過六、七次,每一次見面都勸我講《華嚴經》,他說「法師,這個經你要不講,以後可能沒有人講。」我聽了也很難過,這是他啟請,我也沒答應。第二次是我在北京跟黃念祖老居士見面,老居士也提出這問題,希望我把《華嚴經》講一遍,跟開心法師意思一樣的。我那時候正是轉彎轉到《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即是中本《華嚴》,內容、境界是一樣的,那經文長短差很多,所以我對《無量壽經》就重視。最後一次是韓館長往生前兩天,勸我一定要把《華嚴》重新講一遍,留下這個光碟給後人做參考。最後我答應她,我說希望妳病趕快好,沒想到她走了,所以這樁事情就放在心上。一九九八年我到了新加坡,跟李木源居士談到這樁事情,他很歡喜,代表這三位大德再啟請,還建了兩個華嚴塔做個紀念。所以在新加坡居士林開始講,講到現在也是七處九會。現在已經講了四千多個小時,我們講了兩千多次,一次兩個小時,四千多個小時,真不容易!
所以我們對這個情形了解,《無量壽經》找到了,《無量壽經》是《華嚴》的核心。《無量壽經》四十八品,哪一品最重要?當然這古大德給我們指出來,第六品,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四十八願裡頭哪一願最重要?再找,這也是古大德都肯定的,第十八願。十八願是什麼?十念必生,總結到「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所以整個佛法歸納到最後,就是南無阿彌陀佛,這還得了!真正把佛法的核心找到,就是那一句佛號。那一句佛號,不但是釋迦牟尼佛一生講經說法的原點,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說經的原點,統統是南無阿彌陀佛。我們心裡要是把阿彌陀佛裝進去,就是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佛法圓圓滿滿裝在裡面,沒有一絲毫欠缺,這個道理要懂,你不懂不知道。心裡何必要放名聞利養?何必要放財色名食睡?這個東西不是好東西。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有一條你就出不了地獄,五條都具足,你還能逃得出來嗎?佛的話你相不相信?你要是相信就好好重新去思考,地獄的根要把它斷掉,成佛的根要把它接起來。南無阿彌陀佛這一句話是什麼?是我們自性的圓滿性德,不是外頭的,每個人都有。所以佛在《華嚴》上多次的說過,「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現在也是佛,你的心就是阿彌陀佛。可是你的心現在被五欲六塵佔住,把你的阿彌陀佛障礙住,阿彌陀佛現不出來,起心動念都是名聞利養、都是財色名食睡。你的前途到哪裡?你依舊要不斷去搞六道輪迴,這個心叫輪迴心;你能把它換過來,那你的心叫佛心,你怎麼不成佛!十方一切諸佛如來必然加持你。加持裡頭最重要的,就是第二灌頂神力,至高無上的頂法就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至高無上的頂法傳授給你。在這個經文裡面,就是前面的十種智。
「二者灌頂神力,即智灌心頂,手摩身頂」,一切如來同時手摩法慧菩薩的頭頂。「頂受摩者」,接受佛的摩頂,「上稟尊力故」,稟是稟承,尊是諸佛菩薩,威神加持。「右手者,法慧所說順理機故」,佛法尚右,一切都是右轉,順著右手轉。我們一下台的時候這邊是右手,從這邊轉,我們現在講順時鐘,佛法尚右,這表什麼?隨順性德。違反性德就錯了,隨順性德就對。所以前面我們也跟諸位,講中國老祖宗所傳的放在心上好,那是什麼?那是人天法,孝悌忠信,我講從我心做起,這話重要。我們把孝悌忠信放在心裡頭,把禮義廉恥表現在我們身上,像我們身上穿的衣,穿的什麼?禮義廉恥。我們的行為呢?仁愛和平,仁愛和平從我行做起,這個好!心裡面是孝悌忠信,身的表相是禮義廉恥,我們的行為造作是仁愛和平,這是我們中國老祖宗傳給我們,這是性德。我們能這樣子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就是隨順性德,跟佛菩薩所教的沒有兩樣。不但佛如是,我們現在接觸許多宗教,讀了許多宗教的經典,跟這十二個字統統都相應。我也用四個字把它總結,「誠敬謙和」,這做人的準則,要真誠、要禮敬、要謙讓、要和平。諸佛菩薩、東西方一切的聖賢都是這樣教導我們的,我們能記住、能奉行,那就是稟尊如來的神力,就是隨順機宜。這個右手就是「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是這個意思。
「諸佛隨順法慧說故」,這最後一句話把加的意思講出來,是為什麼?隨順法慧,這是法身如來隨順一切依正法故,法身如來是我們的自性。你看看,法界無量無邊的眾生,心行差別也是無量無邊,佛在《十善業道經》上說過。隨順十法界依正莊嚴,這個地方講由法慧來代表,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所以直到讀了這段經文,知道我們發真實心就能得諸佛菩薩威神加持,我們做事情才能夠順利,才能夠圓滿。我們做事情有時候不順利、不圓滿,我們一定要反求諸己,什麼原因?我們的誠意不夠,我們的心裡頭還有很多不善在障礙,不是沒有原因,不是外面的障礙,是自己內心不圓滿,所以才有外面的障礙。總要記住,「一切法從心想生」,就不會錯,我們就能夠一帆風順。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