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三三三卷)  2004/11/8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1333

  諸位同學,請看「菩薩問明品」,覺首菩薩偈頌第五首看起:

  【又如長風起,遇物咸鼓扇,各各不相知,諸法亦如是。】

  覺首菩薩這四首偈,從第二首開始這是比喻,這首是「依風有動作,喻妄用依真起」,前面清涼大師給我們解釋過。前面一首「依真妄起滅」,這一首「妄用依真起」,有點差別,不一樣,我們要細心去體會。「三義同前」,我們看清涼大師的註解,《疏》,「一唯動者,離所動之物,風之動相了不可得,無可相知」,這一句是唯就能依來說的。確實這種現象,現在人比較容易體會得多。

  許多人都曾經有過國外觀光旅遊的經驗,觀光旅遊現在多半乘飛機,飛機在高空當中,高空當中風速很大,每個小時幾十公里的風速,這在高空。我們坐在飛機上只聽到報告,現在高度是多少,飛機速度是多少公里,外面的溫度是多少度,風速是多少公里,這是飛行的情報。我們看到了,聽到了,可是向窗外去看看,如果天氣晴朗,雲彩不多,你一絲毫都不能感觸到,沒有感觸到飛機外面溫度那麼低,也沒有感觸到風速有那麼大。什麼原因?就是此地講的,離所動之物,風之動相了不可得。如果空中有雲,有雲彩,我們能看到雲彩在動,而實際上是風動,風吹著雲彩才動,雲動可以看到風的速度。

  宗門大德說了,到底這是風動?還是幡動?如果我們今天坐在飛機上,看到這種現象,到底是風動?還是雲動?是不是像六祖能大師所說的,「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六祖大師這句話能不能用上?用是可以用,總是不太合適。什麼原因?祖師說話沒有廢話,逗機施教完全看根機,逗機施教,這個話說出來之後,叫人聽到之後就覺悟,所以沒有廢話。如果這個話說了,別人聽了根本就無所謂,這個話叫白說,這個話叫廢話,毫無意義。這就是我們平常說話,跟宗門祖師們講話不一樣,他的說話不是在那種場合,他不說。所以,每句話不是每個人都開悟,當機者開悟。悟有大悟、有小悟、有徹悟,淺深不同,總叫人有悟處,所以這才叫說法。此地清涼大師給我們說的用意,是讓我們在此地明瞭「無可相知」,這個風動。

  『遇物咸鼓扇』,如果沒有物,風動看不見。我們在野外遇到風起的時候,我們有感觸,風吹在臉上,吹在衣服上,這是有物。如果無有一物,再大的風也看不出來。所以風的動相了不可得,一定要有物,你才能夠覺察到風的動相。所以它不相知,『各各不相知』。或法,『諸法亦如是』,這是比喻妄法作用,依真起滅,「妄法亦爾」。這個地方,我們在這品經裡面看到多,清涼大師在此地非常慈悲。緣起甚深太重要了,這品經裡面給我們講「十甚深」,而覺首菩薩「緣起甚深」差不多佔清涼大師註解裡頭的二分之一,說得這麼多,說得這麼詳細。這個事情如果我們搞清楚、搞明白了,得大受用,得大利益!我們前面也說了不少,我們的修學最難的,放不下,為什麼放不下?沒看破,沒看破就是不了解諸法實相。清涼大慈大悲,這個十一首偈頌,每首不厭其煩來給我們講解,目的是希望我們能夠悟入。

  法,妄法,法是一切法,世出世間一切法,加上一個妄,真的像《金剛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可不能當真。但是「妄法離所依真體」,它就不可得了。我們這個本子,它的逗點在「真」字這個地方,「離所依真,體不可得」,句讀放在這裡好。所依的是真性,法性!法性遍在一切處,離所依的真性它沒有自體,一切法沒有自體。你看種種比喻裡面都顯示出來,為什麼?法是緣生,緣生無自性,所以說「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這個我是佛說的,無自性。

  這個事情,我們在講席當中也常常講,可是離開講席,六根接觸六塵的時候依然執著、依然分別,佛法裡面所學的沒有得到實際的作用,就是所學非所用。這個原因總要知道,原因是什麼?我們接受佛法的薰習不夠,佛法給我們的薰習少,時間也短;煩惱習氣給我們的薰習時間長,力量大!所以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還是隨順煩惱,不能隨順菩提。往後如果還是這樣下去,那可以說我們這一生空過了。現在要問諸位同學,你們希不希望在這一生成就?我說的成就是真正往生淨土,脫離六道十法界到極樂世界去,親近阿彌陀佛。我這個話提出來,很多同學都點頭,想去。是,是想去,口裡想去,心裡還懷疑,所以我們沒有去的樣子,就是沒有求往生的行動。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像!雖然身在道場,心不在道場,就是心不在道上,身在道場又有什麼用處?

  道場,如果說規模大一點,住眾多一點,總難免是非人我,這是眾生的煩惱習氣。縱然真正有善心人為大眾服務,大眾在一起各個宿世、今生緣不同,有人歡喜這個人,有人無所謂,有人討厭這個人。這個人是誰?往往就是我們自己;而我們對於別人也有這種情形。我們這個道場是小道場,住眾包括短時間到我們道場來參學共修的,我們道場也不過是五、六十個人,多的時候有七、八十個人,不算多,這樣的是非人我依舊不能避免。那像比我們道場更大的,住幾百人的、幾千人的,談何容易!所以自古以來祖師大德道場常常說龍蛇混雜,這是真的,不是假的。這是個冶爐,像煉鋼的爐子一樣,你到這個裡面來是來考驗的。

  來考驗什麼?世出世間法。古大德常講,考驗你的定力;世間人講,考驗你的忍耐;佛法裡面講,忍辱波羅蜜。佛在《金剛經》上說得很好,「一切法得成於忍」,這個一切法就是世出世間一切法,你要想成就,祕訣、關鍵就在一個忍,你不能忍,你就不能成就。小事要小的耐心,大事要大的耐心,今天我們要辦的是脫離六道十法界,這是大事,這不是小事。你要是沒有耐心,不能忍辱,你怎麼會成就?這個道理我們不是不懂,說出來人人都懂,六波羅蜜你都能說得上口,可是境界現前你就受不了,你的忍耐就沒有了,所以你不能成功。到臨命終時,毛病還是發作,那你就去不了!

  這個功夫肯定要在平常練成,臨命終時,它就起作用,不受外境干擾。再大的福報,都免不了外境的干擾。我們舉實際上的例子,在家同修念佛往生,他的兒女、他的兄弟姊妹、家親眷屬,不一定是學佛的,有很多不信佛,還有很多信仰其他宗教,大家都很熱心要來插手管你的事情。你怎麼辦?這個時候你做不了主。譬如我們佛門裡面,諸位都曉得人斷氣之後,八個小時不能動他,不能碰他,世間人不懂。如果他臨終在病院,現在很多病院,一斷氣,十分鐘就把你送太平間去,就送到冰庫去。馬上就觸動你,怎麼會給你等八個小時?這是最麻煩的事情。

  所以病院裡面往生,能夠停八個小時,甚至於十個小時、十二個小時,在台灣行,在中國大陸也可能行。雖然醫院裡面規定,人斷氣之後馬上就要送太平間,中國人懂得這個道理,醫生、護士都知道,所以只要給他們說明,不要去報。人已經斷氣了,醫生到這個地方來,要來看看,可以跟醫生說,他睡著了,睡得很好,現在不要動他。有的醫生也知道,點點頭就過去了。所以能夠保持到八小時、十小時,韓館長也是在醫院往生,十四個小時才移靈。這種情形在其他地方做不到,在此地做不到!在新加坡、香港都不行!這是我們念佛人,也是現實的一個問題。我們也想了很久,當然最好的方法,往生不要在這些地方往生,到中國去,到台灣去,這個關係太大太大。

  我們要真正求往生,真正希望有同參道友幫助我們來助念,臨終有這樣殊勝的緣,大福報!這是人生第一福報。這也正是善導大師所說的,「三輩九品,總在遇緣不同」,臨終的緣比什麼都重要。懂得這個道理,我們學佛的同學在平常《飭終須知》要念。我們過去華藏圖書館印過,希望我們還要多印,分給我們各個淨宗道場,希望大家常常能看,懂得這最後一著怎麼處理法。我們看到別人往生,我們應該怎樣如理如法的幫助他,送他到極樂世界。送一個人到極樂世界,功德很大,沒有忌諱!他不是死,他是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去了。我們要幫助一個人,送一個人到極樂世界去作佛,你說你這一生做了大好事。

  大慈菩薩勸人念佛偈子裡頭說,你要真正幫助兩個人往生極樂世界,就比你自己這一生修行的功德還要大。他偈子上能勸兩個人修,真修不是假修,真往生了,你將來就是功夫稍微差一點,都能往生。如果不是業障很重,不是造很重的罪業,到你臨終,壽命到了的時候,你幫助往生的這個人,他在極樂世界他看得到你。《無量壽經》上講得清楚,往生到極樂世界的這些大眾,即使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神通道力跟佛差不多,天眼洞視,天耳徹聽,他心遍知。他看到了,他就想到,他自己到極樂世界是你幫的忙,現在你的壽命到了,我們去接你。不但我們去接你,我們一定還請阿彌陀佛一起來接你,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你曾經幫助過他,他現在要幫助你,跟阿彌陀佛一起來接引你。

  你幫助別人愈多,幫助很多人往生,你自己將來往生淨土就愈有把握,真的是古人所講的功不唐捐。所以千萬不要有世俗的心理,什麼心理?怕死,看到人死了就很忌諱,趕快走得遠遠的,碰都不敢碰一下,這是錯誤!你能不死嗎?我們常講,死不可怕,很平常!可怕的是死了以後,你不知道到哪裡去,這個才可怕。人死了之後生天,人死了之後到極樂世界,試問問你,你想不想早一天去?這個世間太苦了,你還願意多待一天嗎?我相信,如果有人真的知道他是到極樂世界,他的壽命都不要了。名聞利養,再多的財富產業統統丟掉,他到極樂世界去作佛,或者是生天到天上去享天福,肯定是這麼回事情。連在這個世間,如果說是有某個地區,這個地方生活環境非常好,你願不願意去移民?他就急著要移民過去。

  我們這個世間選擇好的地方去移民,過好一點的生活,安樂的生活,你都心嚮往之,都有行動跟著走。但是我們都知道,這個地球上不管移到哪裡,出不了六道輪迴。現在有個機會能夠脫離六道輪迴,焉能不去嗎?這種機緣一定要知道、一定要抓住。遇到道場有同修往生,熱心的幫助助念,在道場也好,甚至於有些在醫院、在殯儀館,都好!你的心地清淨,你的心地慈悲,你走到病院,你進到殯儀館,磁場都變了,這是佛法裡講得清楚,境隨心轉。

  我們華藏圖書館的同學,以及我們的同修,你有這個經驗。你們想想當年韓館長生病住在醫院,她在醫院往生的。我們常常到醫院去看她,那段時間,我住在景美圖書館,一天至少去看她兩次。那個醫院的磁場祥和,走到裡面生歡喜心,一絲毫恐懼都沒有。館長的病房,二十四小時念佛不中斷,我們圖書館出家同修輪流,兩個人一班,二十四小時不中斷,還有居士也有幾位,在她生病期間,念佛不中斷。病房裡面供養阿彌陀佛的聖像。她往生的時候移靈到圖書館,大殮之後移靈到殯儀館、火葬場,我們都參加。一片祥和,一絲毫那種陰森的感觸沒有。這什麼?念佛人。我們明瞭,她住院,醫院裡面每個病人都得利益;她在殯儀館、她在火葬場,一切神靈都得三寶威神加持,所以磁場祥和,絲毫恐懼都沒有。

  佛在大經上常講的,境隨心轉,我們要轉境界,不要被境界轉;還被境界轉,我們學佛什麼功夫都沒有。最低限度的功夫,你要能轉境界,也就是不受外面境界影響。外面磁場不好,我們到那裡去,磁場就改變,為什麼?教中常講,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真誠的慈悲心就起感應。我們身體也是妄法,妄法確實依真而起,我們身體也是因緣所生法,也是當體皆空,了不可得。你要是了解事實真相,你的妄想、恐怖、顛倒統統就消失了,真的像《心經》所說的,「照見五蘊皆空,離一切苦厄」,都是給你說真話,給你說實話。

  覺首菩薩說法的十首偈,十一首,第一首是客氣話,應酬話,真正說法是十首,從第二首到十一首,為我們說明一切法的實相,跟《般若經》上講的完全相同。我們要是真的明白,覺悟過來,無論在什麼境界裡頭,你的心是清淨的,你的心是覺悟的,你的心是慈悲的,你不迷。你知道一切法當體皆空,知道一切法相有體無,事有理無,你在一切法裡頭不會起心動念。不生煩惱,也就是你不會生起分別執著,你處理的一定很平和、很安詳、很如法。

  再看第二段,「依所依者,謂風不能自動,要依物現動,動無自體可以知物,物不自動,隨風無體,不能知風」,這段是說風,也是不相知。風雖然依物而動,風不知物,物也不知風,「各各不相知」。風從哪裡來的?現代科學給我們說明,風是空氣的流動,就像水一樣的。水,前面的波流出去了,後面波就跟著進來。風亦如此,這個地方的空氣移動了,氣體;如果沒有氣體,我們稱它作真空。真空裡頭有沒有風?真空裡頭沒有風。但是在大宇宙裡面,科學家還告訴我們有宇宙風。我們相信肯定是有的,為什麼?

  星球、星系是以很高的速度在虛空當中旋轉,像太陽,帶著這麼龐大的一個星系,太陽系,九大行星,行星還帶著衛星,非常可能行星裡面還有許多小的衛星,我們還沒發現。這樣一個龐大的星系,在太空當中,自轉、公轉,速度都很大,轉動就有風。風是動相,不動就沒有風,風就是動,動就有風。我們想想看,地球,包著地球是大氣層,大氣現在我們知道有地心吸力,大氣不會跑掉,總是裹在地球的表面。但是地球自轉、公轉的速度很大,大氣怎麼不受影響?所以就造成氣流,氣流就是風。

  現在的飛機可以飛到同溫層,四萬英呎的高空,現在噴射機遠程差不多都是這樣的高度。在這個高度裡面,氣流動得快,但是它速度很均勻,飛機在這個裡面飛行時很安穩、很正常,這個常識現在我們都知道。所以,風沒有自體,風哪裡有自動?這是我們用水的比喻就更容易了解,它是氣流的,這個地方移動了,這裡空了一塊,那個地方氣流補充到這裡來,形成了風。離開的氣流,不知道補充的;補充的氣流,也不知道離開的,所以前流後流,這氣流形成的風,這個比喻就是這個意思。我們講氣流,大家好懂,前面流跟後面流彼此不相知。現在時間到了,我們講到此地。

  諸位同學,我們接著看第二小段的後半段,「法中,能依妄法,要依真立,無體知真,真隨妄隱,無相知妄」,這裡給我們說出來,為什麼真不知妄,妄也不知真,這給我們說出來了。能依的法,這一切諸法就像霧一樣,真就像風一樣,法要依真立,妄法無體,無自性,所以它不會知真,它不能知真。真妄雖然和合,在事相裡面,真隨妄隱。凡夫、二乘著相,凡夫是分別執著,二乘人雖然不執著,他依舊還有分別,所以不見性。離妄想分別執著,在妄法裡面才見到真性,原來性沒有離妄法,所以說真妄和合。

  真,永恆不變。妄,為什麼叫妄?剎那生滅,這個諸位一定要記住。一切有為法無一不是剎那生滅,就像清涼大師在前面給我們說的,「能現所現,能變所變,並皆速滅」,這個速滅諸位要記住,是講能、是講所。心性裡面?心性裡頭沒有能所,這個要知道。能所是相對的,能所是二法,六祖能大師說得好,「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哪來的能所?所以佛說法無非方便,真實法不能說的,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那是真實法;還能夠提出來給你講解、給你討論,這不是實相,是妄相。這就是所謂借假修真,要從妄、假裡面你去悟真實,這是諸佛度化眾生的方便。不但言說是方便,事相也是方便,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統統叫方便。方便不是真實,方便也不離真實。真實是什麼?真實是隱在方便裡頭,方便是妄,真隨妄隱。所以真不知妄,妄不知真,這就說明「各各不相知,諸法亦如是」。

  再看下面第三段,「唯所依者,謂風鼓於物,動唯物動,風相皆盡,無可相知」。這個話什麼意思?風沒有形相,依風有動作,物相依風有動作,這個理不深,我們很容易懂得。在澳洲,我們常常看到風車,我們自己也做了個風車。風車是物相,有風的時候,從哪裡看?風車轉了,它動了,我們知道有風。風從哪一面來,你看風車面向哪個方向,它必定是迎著風的。所以風車的角度是三百六十度的在旋轉,哪個角度有風,它就轉到哪個角度。

  「風鼓於物」,這是最明顯的,其次的是樹木花草,你看風一起,樹枝搖動,我們這裡很明顯的能夠看到動。動,物在動,沒有看到風動,只看到物在動。所以,六祖在廣州光孝寺遇到兩個出家人在爭論,一個說幡動,一個說風動,我們看只能看到幡在動,沒有看到風在動。幡為什麼在動?有風在鼓吹它,風在鼓扇,所以幡才會動。如果沒有風,當然它就不動。所以你說幡動,不能說他錯,說風動,也不能說他錯,每個人執著一端。六祖在這個地方把他點一點,為什麼?他們都沒有離開分別執著。分別執著是什麼?心,你妄念在動!不是說我念頭不動,外頭風也不動,幡也不動。祖師在這時候一句話點醒他,藉著這個緣把他點醒。這兩個出家人都是修行人,經過這句話一點,有道理,爭論馬上停止,佩服得五體投地。

  我們再看這一段,法中,「妄法作用,自本性空,唯所依真,挺然顯現」。妄不離真,妄依真起,真是什麼?真是法性,真是實相,真是性空,真是緣會。任何一個現象,就是任何一法,你要是悟了,什麼叫悟?於一切法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就叫悟,你就見到真。真隨妄隱,這怎麼回事情?你只要有妄想分別執著,真就見不到了,你只能見到妄法,你見不到真性,這就叫做真隨妄隱。離妄想分別執著,你看妄法作用沒有體,自本性空,你在這個現象裡面看,仔細觀察。風沒有自性,物的動作也沒有自性,無自性之性就是真性。真性有個名字叫本無,本來無一物,你就真正見到了,所以說唯所依真,挺然顯現。

  後面大師在此地給我們做了個總結,「是故妄法全盡而不滅,真性全隱而恆露,能所熏等,法本自爾,思之可見」。像上面所講的這些例子,講的這些原理,我們體會到事實真相,妄法全盡而不滅。為什麼不滅?法性不滅。法相有生滅,法性不滅,法相雖然有生滅,說實實在在講,法相不生不滅,《中觀論》上講的八個不,都是講的法相。這怎麼說?這個我們要懂得剎那生滅的道理,前面一個相滅了,後面一個相生起來;前面相滅了,不生,後面相接著起來,不滅,叫「不生不滅」。前面的相沒有了,後面的相接著又來,前面相滅,不來,後面相生,不去,「不來不去」。「不一不異,不常不斷」,前面相滅了,不常,後面相生了,不斷。妄法全盡而不滅,這一句是講的法性。就是法相,我們也曉得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來不去,我們了解這個事實真相。這個真相存不存在?不存在,當體即空,了不可得,一定要認識清清楚楚、明明瞭瞭,我們的心清淨了,攀緣的念頭才能夠斷掉;攀緣的念頭斷了,攀緣的事相當然沒有,這個我們不能夠不懂。

  明瞭之後,對於斷妄證真大有幫助!再說得淺一點,看破、放下,我們今天為什麼放不下?為什麼看不破?對於這些事實真相實在是不了解。這個經裡面常說,我們也常常讀,也常常聽講,就像我前面所說的,雖然聽了很多遍,提起來也都能夠說得出口,可是境界現前依然不起作用,還是隨煩惱習氣。這個原因我也跟大家說破了,我們薰習的時間不夠,薰習的力量不夠,問題出在這個地方,不能不知道。

  至於法性的常住,永恆不滅,法相的起滅,能現所現,能薰所薰,能變所變,這些現象是怎麼回事情?佛法裡頭這一句說得好,法本自爾;大乘教裡頭也常常講,法爾如是,跟這一句意思完全相同,用現在的俗話來說,它就是這個樣子,它本來就是這樣。這個事實真相,只要你放下妄想分別執著,真相大白,真相就在眼前。如果你還有分別執著,這樁事情,佛菩薩、祖師大德教導我們的是存疑,這就是疑情。這樁事情你不明瞭,你疑惑,但是不要求解釋。為什麼?求解釋就落在妄想裡頭,妄怎麼能知真?前面講真不知妄,妄不知真。妄想要能知真,要能證真,我們還要修什麼行?用我們的思惟,用我們的思考,用我們的探索,像今天探索宇宙。你看看多少資料、多少出版物,跟我們講太空物理,跟我們講量子力學,這是人類的知識。我們學佛知道,他們所探索的,用科學實證的,是不是事實真相?在佛法講不是。為什麼他們不能夠發現事實真相?方法錯誤,事實真相不可以用心意識。

  我們把話說回來,什麼叫心意識?識是分別,意是執著,心是妄想,你用妄想分別執著永遠看不到真實,真實的東西就是被這個東西隱了,前面講了,前面這裡有一句,真隨妄隱,你怎麼能把真的找到?只有今天我不用妄,也就是妄想分別執著我不用它,這時候真的就現出來,你就見到了。這是大乘法裡面,佛教我們用見性見,六根的根性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妄想。你用見性,你就能見到法性;你用聞性,你就聽到聲性;你用舌性,你就嘗到味性,就這麼個道理。離妄想分別執著就是法本自爾,你所見的跟諸佛如來所見的無二無別,這叫入佛知見,正知正見。

  馬鳴菩薩在《大乘起信論》裡面教導我們修學的祕訣,我們聽,或者我們見,大概我們學習,六根用這兩個最多。要怎樣聽?要怎樣見?你看他教我們,「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離言說相,不執著,離名字相,不分別,離心緣相,沒有妄想,你見色聞聲開悟了!這個時候真的是「妄法全盡,法性不滅,真性全隱而恆露」,這就叫做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個成佛,是法身如來,《華嚴經》裡面講的法身大士。

  清涼大師在《鈔》裡頭,對「是故妄法全盡而不滅」,他總結有兩對。「結文有兩對,具上三門,妄法全盡而不滅者,單取妄法全盡是初門,將上而不滅,對下真性全隱,為第二門,以不滅為能依,全隱為所依故,下句中而恆露,即第三門」,這個註解我們念一念就行了。再看下面第六首,這是比喻裡面最後一個:

  【又如眾地界,展轉因依住,各各不相知,諸法亦如是。】

  覺首菩薩這四首比喻是用的四大,地水火風。但是它的順序不是我們地水火風,它頭一個是水,第二個是火,第三個是風,這第四個比喻是地。清涼大師在此地給我們註解說,「依地有任持者」,任就是自然的意思,持是保持。這是說地球表面生存的許許多多的生物,或者是動物,或者是植物,都是依大地而住。大地在持著它,在保持著它們,它們依地而居住,在地面上生活。「喻(比喻)妄為真所持」,如果沒有真哪來的妄?正如同沒有大地,哪裡會有這些生物?這個比喻淺顯我們能懂。妄是指一切妄法,前面講妄法依真所起,這個地方比喻妄法為真所持。

  「三義同前」,第一個意思「唯就能依」,我們看清涼大師的註解,「初地界因依,有二種義,一約自類,二約異類」,這個「約」用現在的話來講,就自類而言,第二就異類而說,古人用一個約字。在這個地方我們不能不多說幾句話,希望我們要重視佛菩薩的教誨,放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才能夠學到真實智慧。這點很重要,決定不能有成見。成見是什麼?就是妄想分別執著,嚴重的妄想分別執著。譬如現在一些年輕,反對傳統,反對舊的文化,認為舊的東西不合乎科學,應當把它廢除,不要了,這是妄想分別執著,這是成見。自古以來,大聖大賢教我們求學要虛心,虛心就是心裡頭不能有妄想分別執著,有這個東西你心就不虛。心要空虛,不能有東西,才能開悟;心裡面有東西,就把悟門堵死了。

  所以佛法用輪來表法,意思很深。通常我們看到佛門表法的,最常見的是三種:一種是輪,叫法輪;一種是蓮花;一種是卍字,這是最常見的三種。卍字表吉祥,這個圖案是吉祥;蓮花表清淨、表不染,出污泥而不染,這個意思都很明顯。輪,圓的相比較深一點,實在講,它表的意思也深,從形相上來看,它代表動靜一如,動靜不二。所以圓表不二法門,圓周是動的,圓要不動,它就沒用了。今天科學技術的發明都靠圓在動,我們出門乘車,車輪在動,車輪是圓的。現在一般人帶手錶的很多,手錶是報時的,它為什麼會報?裡面很多齒輪在動,都是圓。飛機能飛,你看看那個發動機也是在那裡動,轉動,都是靠圓,圓的作用太大了。

  圓周在動,圓心不動,現在一般人大概念初中就學到幾何,幾何就會講到圓。圓的周是有形狀的,非常明顯。圓的心有沒有?有,在哪裡?沒有形相。你在當中點一點,那個點在放大鏡裡面是很大的面積,沒有點,點是個抽象的概念。所以圓的心是空的,圓周是有,你看空有不二。有從哪裡來的?有從空來的,周不能離開心,離開心哪來的周?有從空來的,真的是無中生有。有是妄有,空是真空,因為真不生不滅,有是有生滅的,這個意思就深了。所以它代表佛法裡面所講的不二法門。

  你看佛家講相有,這個宇宙之間森羅萬象所有一切物質的現象,這是輪,圓周。心,心是空的,心不是物質,心也不是精神,精神、物質都是從這個心生的;心是能現,精神跟物質是所現。要用法相唯識的名詞來講比較容易講,精神是見分,物質是相分。我們在前面講過三細相,「無明不覺生三細」,無明是個「業相」,就是動,這一動就產生現相。為什麼會動?這個經上說「法本如是」,大乘教裡我們常常看到的是「法爾如是」,這個地方講的是「法本自爾」,這是無明業相。這一動就產生了見分,見分叫「轉相」,今天我們講精神這個部分。由見分,從見分就又變現出「境界相」,相分,相分是物質。所以物質跟精神都是法性變現出來的,都稱之為法相,精神的現相、物質的現相,都稱為法相。這在《百法》裡面,諸位就能看到了。

  天親菩薩把一切法歸納為百法,你看《百法》裡頭「心法」、「心所法」,就是我們今天講的精神的現象,這不是物質;「色法」這才是物質。「不相應行法」,雖然它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它是個抽象的概念。實在講,一切有為法總出不了這三大類,從哪裡來的?從三細相來的,這是法爾如是。我們要懂得佛說的這句話的意思,法本自爾,本來自自然然它就是這樣的。這是說出精神跟物質的來源,佛經上這樣的說法。

  佛說了,不是說教我們相信就完事,那佛法不算是高明。佛法高明之處,佛給我們說出來,下面教我們親證,這是佛法的教學。你自己要證實,不是聽佛講了就算數,你要把佛所講的證明出來,你自己親證,親證你也就成了佛,這叫佛法,這叫人不能不佩服。佛教一切眾生都要入佛知見,都要入佛境界,入佛知見是精神上的享受同佛,入佛境界是物質上的享受也同佛,所以是圓滿,我們跟諸佛如來無二無別。自性本具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你統統都得受用,沒有絲毫欠缺,這是佛法,這是佛陀的教學,我們不能不佩服。所以我們對它才嚮往、羨慕,認真的學習。

  我們自己要契入這個境界。我們自己親朋好友,也希望他們各個都能契入,由親而疏,把心量慢慢拓開,能幫助一切有緣眾生。為什麼說有緣?沒有緣你幫不上忙;有緣就是他能信,他能解,他肯幹,有緣眾生。不分親疏,不分恩怨,平等的幫助,這叫真正的慈悲,真實的恩德。實在說,講慈悲、講恩德還是妄想分別執著,對眾生講的;真正在佛的境界裡頭,他一念不生,哪有這些念頭?沒有。可是在事上,純真無妄,純淨純善,幫助一切有緣眾生;除非他排斥,他拒絕,他不願意跟你接近,這沒法子、沒有緣,幫不上忙。只要他能信、能解、能行,一定幫助他證得。現在時間到了,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