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三五一卷) 2000/9/4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2-017-0351
請看「世主妙嚴品」,得法讚佛,八部四王眾,迦樓羅王長行,第九句:
【普觀海迦樓羅王,得了知一切眾生身而為現形解脫門。】
清涼在這一句經文給我們提示的是,「現同類形,方便調伏」。這個意思跟《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裡面所說的完全相同,「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所以諸佛菩薩沒有一定的身相。佛菩薩沒有,我們要曉得所有一切眾生都沒有一定的身相,我們要細細從這個地方體會。從粗相上來看,一切眾生在六道裡頭輪迴,捨身受身,不可能有同樣一個身相出現。縱然是你修積善業,你得人身,你前世人身的身相跟這一世絕對不會相同,我們執著一個身相是決定錯誤的。如果細密的去觀察,佛在經典裡面跟我們說了很多,我們的心剎那剎那在變化,心是主宰,身相是心所現的、所變的。佛說「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這個身相就是一切法,無不是從心想生。心想剎那剎那不一樣,所以相貌剎那剎那在改變。我們凡夫粗心大意,沒看出來,諸佛菩薩看得很清楚、很明白。前一念的身相,跟後一念的身相,決定不是一個;雖不是一個,相差無幾。這是什麼?這是後一個相是前面那個相的相續相,決定有變化,但是這個變化不太大,所以你看不出來。
在世法裡頭我們有時候也會發現,很熟悉的老朋友隔了幾年沒見面,這一見面不認識,相貌改變了。他跟我打招呼,說出來之後,我才恍然,仔細一看,不是他嗎?「你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憂慮煩惱的事情太多,所以相貌改變。正應了算命看相的人說,相隨心轉。如果你的心清淨,你的心善良,你的身體、相貌愈變愈好;如果心地不善,常常有惡念惡行,你的相貌愈變會愈恐怖。不是別人造的,是自己造的。任何外緣,講老實話,都沒有影響你,而是你自己接受這些外緣,那就沒法子。佛菩薩、聖人教人,教什麼?教我們做一個正常人。正常人就是聖人,正常人就是諸佛如來、法身大士,正常人。六道凡夫不正常,連十法界也不見得正常;雖不正常,接近正常,沒有完全正常,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
菩薩在此地,『了知一切眾生身』,這從相上說。為什麼「了知一切眾生身」?了知一切眾生心念。從身相就知道他的心念,從心念就知道他的相狀,這裡頭互為表裡,互為因果。菩薩一定現同類身來幫助他,雖現同類身,要記住決不是同流合污,同類身裡面的佛菩薩,這就是天台大師講的百界千如。通常講十法界,每一個法界裡面都具足十法界,譬如我們人法界,我們得人身,佛菩薩到我們這個世間幫助我們也現人身,但是我們是人中的凡夫,他是人中的佛陀、人中的菩薩,給人道眾生做個好榜樣,讓這一道眾生能夠回頭是岸,能夠轉凡成聖;到畜生道裡面去度畜生,他一定現畜生的形相,而是畜生道裡面的佛,畜生道裡面的菩薩,讓這一些畜生道向他學習,幫助這一道的眾生回頭是岸。
淨宗裡頭有一個小冊子叫《物猶如此》,也許有一些同學們看過,那裡頭完全講畜生道,佛菩薩在裡頭示現。《物猶如此》這個小冊子裡面,記載是畜生念佛往生的,不可思議。《影塵回憶錄》裡面諦閑老和尚說了一個故事,溫州頭陀寺公雞念佛往生,這是他親自見到的。那個時候諦閑法師在頭陀寺作住持,這是早年,寺廟裡頭連時鐘都沒有,什麼時候上早課都聽雞叫,公雞報曉,早晨雞叫的時候大家起床做早課,這個公雞跟著大家一起上殿,早晚殿牠都參加;過堂吃飯的時候牠也在齋堂,掉在地下這些米飯,這個公雞都會把它吃得很乾淨。往生那一天形相很奇怪,課誦完畢之後牠沒有走,牠還在大殿裡頭繞佛,香燈師告訴牠,「這裡要關門了,趕快出去」,牠也不聽,繞了幾圈,站在大殿當中,面對著佛像叫了三聲,就死了;站著死的,公雞站著往生。應以什麼身得度,佛菩薩就現什麼身。以後這個公雞就葬在頭陀寺的山後。最近我們在澳洲,我們道場有幾棵大樹,所以鳥很多,其中有三隻鳥念阿彌陀佛,悟永師教的。悟永師住在那邊的時候,每天早晨餵鳥,教這些鳥念阿彌陀佛,居然有三隻會念,念得很清楚。現在這個鳥還常常到道場來念佛,這是我們親眼看到的。
在這個地方我們要冷靜思惟,要細心去觀察,虛空法界確確實實是共同一法身。所以我們常常在講席當中有意無意提醒大家,希望大家把這一句話深深的印在阿賴耶識裡頭。虛空法界一切眾生一個生命共同體,就好像我們這一個身體,這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不同的眾生就是身上不同的細胞,十法界就好像身體十個不同的器官部位,是一不是二。任何地方出現麻煩,大家一定熱心去幫助他,為什麼幫助?佛家講的「同體大悲,無緣大慈」;「緣」是條件,「無緣」是無條件。這個道理、這一個事實真相很多人不曉得,不曉得是什麼?迷。不曉得就叫迷,曉得就是悟,世出世間法就是迷悟不同而已!為什麼有些人會那麼執著、那麼自私?迷得太深;為什麼有些人那麼樣的大方、那麼慷慨、那麼放得下?那是覺悟。徹底覺悟就是諸佛菩薩,為我們所表演的,身心世界一切放下。
我們今天學佛,至少經本還不能放下,放下我們的修學就沒有依靠。這什麼原因?我們覺悟的程度不夠。夠不夠的標準是什麼?是見性,我們沒有見性。如果見性之後,要不要這些文字?不要了。見性之後,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是從自性裡頭流露出來的,跟十方一切諸佛所說的法決定是相應的,所謂是佛佛道同,見性就同。性是什麼?真心。妄心每一個人不一樣,真心每個人相同的。真心,菩提心,相同的。妄心是什麼?妄想、分別、執著,各個人不相同。妄心裡頭有衝突,真心裡頭沒有衝突,真心是相同的。我們為了講解方便起見,將真心歸納五種,實際上就是菩提心,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是相同的;迷失了真心才不同。所以法身大士,他們的智慧見解、神通道力都平等、都相同,試問還要不要這些書籍?不要了。有沒有證明?有!在中國唐朝六祖惠能大師,人家明心見性了,不需要書籍。你對於典籍有不明瞭的地方,你念給他聽,他給你講解,他的講解就能幫助你開悟,這個不可思議。如果我們懂得這個道理,我們今天學佛,希望成就佛法,沒有別的,決定要開悟,轉迷為悟,這是我們今天要做的工作。
可是諸位要記住,我們為什麼開不了悟?業障太重了。所以佛教初學,教我們「轉惡為善」。目的在哪裡?消除業障。我們不能夠轉惡為善,要想轉迷為悟,那是不可能的事情。煩惱習氣沒斷,縱然是悟,是相似的,不是真實的。我們在楞嚴會上,看到富樓那尊者跟阿難,那是很好的例子。阿難聽佛說《楞嚴經》,聽懂了,開悟了,煩惱障沒斷,只證得初果。這個悟我們講是解悟,不是證悟,他能夠理解,但是不是他自己的境界。富樓那尊者證得四果阿羅漢,對佛說經的意思他聽不懂,這是什麼?所知障重,煩惱障輕。所知障,我們今天講成見,堅固執著他的成見,障礙了破迷開悟。我們的修學必須從煩惱障下手,天經地義。煩惱障不除,縱然開悟,是相似的,是解悟,不是證悟,依舊不能解決問題,不能解決生死輪迴的問題。
明白這個道理之後,心量要拓開。真正明瞭,世間不同的國土、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類別的一切眾生,都是業報變現出來的。諸佛如來大慈大悲,平等的度化一切眾生,那就是哪一類裡面佛菩薩都化身。我們今天在人道,人的種類也很多,也有許多不同的族群、不同的膚色、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生活方式,佛要教這一些眾生一個方法做不到,也需要用無量無邊的方法,所以才有「法門無量誓願學」。無量方法,這裡面我們一定就要聯想到,他有無量的身形而為現形。這樣我們才真正體會到,世間所有的聖哲都是佛菩薩化身,我們心量拓開了,我們才能真正沾到普賢行的邊緣,「禮敬諸佛」。
世間所有宗教的這些創始人,宗教領袖、傳教師,無一不是佛菩薩示現,我們不再有分別、不再有執著,不再存輕慢之心。社會當中各個階層賢明的領導人,也都是諸佛菩薩示現的。像《華嚴經》上所講的,十地菩薩示現為欲界、色界的天王,以善法教化眾生。四王天、忉利天,這是欲界最接近人道的天人,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他們是以十善教化眾生,上品十善。於是我們就知道,我們如果能修上品十善,就把這個人世間轉變為忉利天、四王天。人心轉了,境界就轉。所以我曾經遇到有人問,極樂世界在哪裡?天堂在哪裡?我說就在此地。你的心要是佛心,這個地方就是極樂世界;你的心不是佛心,極樂世界你決定找不到;肯定有,你找不到。為什麼?境隨心轉,一切法從心想生。然後我們再看看,回過頭來看其他宗教經典,人家經典也放光明,我們看出來了,也是字字句句都從真性裡面流露出來的,這正是大經裡面所講的,「圓人說法,無法不圓」。問題我們要真正覺悟,啟發自己自性本具圓滿智慧,然後看一切法沒有一樣不圓滿。
這一樁事情關鍵的所在、根本的障礙,我們一定要知道。自私自利,這是根本障礙。見思煩惱裡面頭一個身見,執著這個身是自己。從身見裡面產生嚴重的自私自利,這是根本的障礙。這個障礙不除,其他的障礙統統都除不掉,我們怎麼能成就?所以佛教人斷煩惱從哪裡斷?頭一個身見。三界八十八品見惑斷盡,你才能入門。在大乘法裡面初信位的菩薩,小乘法裡面初果須陀洹,這才入門。你想想看,這是古人為說法方便起見把它歸納五大類: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這五種錯誤見解完全捨棄掉了,你才入佛門。但是怎麼樣?出不了三界,還是在六道裡頭輪迴,不過保證你不會墮三惡道。三惡道的業因有,三惡道的緣沒有,雖有三惡道的業因不會起現行,保證你不會墮三惡道,你出不了三界。要想出三界,必須還要斷八十一品思惑。思惑也分六大類,我們常講六個根本煩惱:貪、瞋、痴、慢、疑、惡見,惡見就是見惑,就是五條見惑。這合起來,五種見解上的錯誤、見解上的迷惑,五種思想上的迷惑,這叫見思煩惱,變現出六道輪迴。如果見思煩惱斷了,輪迴就沒有了,就像作夢一樣,夢醒了,覓六道輪迴了不可得。
雖然了不可得,佛菩薩慈悲,因地上發的弘大誓願決定不是虛妄的,六道眾生有感,他決定有應。『普觀海』菩薩,就是說明感應道交,眾生有感,菩薩就有應,幫助苦難眾生。苦難眾生裡面,佛法裡常說「佛不度無緣眾生」,不是佛不度、不是佛不教,什麼叫無緣?無緣是他不信,這個沒有緣,信了不解也沒有緣,解了不行也沒有緣,行了不能證還是沒有緣。什麼叫有緣眾生?聞到佛法之後,接觸到佛法之後,真正肯去幹:信、解、行、證,這個人有緣。這個人遇到佛菩薩,一生當中必定得度,這個道理我們要懂。
事實真相,更應該清楚。所以世緣決定要隨緣,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決定不可以攀緣,攀緣就錯了。多少人學道而不能成就,原因都是沒有辦法離開攀緣,攀緣是嚴重的習氣。這個現象有什麼辦法能夠消除?唯一的方法還是要多聽經教,必須讓佛法薰習的力量超過自己的業力,我們才能回頭。我們想想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為什麼要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幫助不少眾生回頭。往後的這些眾生,為什麼回不了頭來?沒有這個緣分。在過去這個時代,到哪裡去聽經?現在這個時代,有高科技來幫助我們是方便多了,但是又有幾個人來講經?這個事情難!利用高科技做為工具傳播的人多,《楞嚴經》上所說的「邪師說法,如恆河沙」,許許多多眾生先入為主,幾個人聞正法肯回頭?又有幾個人能說正法?難!
正法在哪裡?正法在心正;心正、行正,法就正。雖然是同樣的《大方廣佛華嚴經》,同樣的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心不正、行不正,把這個經全部講邪了。經的文字一個字沒錯,他講解的似是而非,說錯了。說錯了,沒有人能夠發現,沒有人知道他錯誤,這叫邪師說法。在現在很多很多,利用高科技傳播,利用衛星網路傳播。這些東西我沒有接觸過,有人跟我講網路裡面的內容非常非常複雜,這些內容都是十惡,不僅不是普通的十惡,極端的十惡。所以《新舊約全書》、《古蘭經》都說到世界末日,而且說這個世界末日,時間距離我們非常接近,我們現在已經在末日的這一個時段當中。照他們的說法,是從九○年代起到兩千大概二十幾年,兩千零二十幾年,我們中國人講一世,三十年叫一世,這三十年當中是世界末日。而世界末日的徵兆,普遍的呈現在我們眼前,我們能不覺悟嗎?諸佛菩薩大慈大悲,看到眾生遭這樣嚴重的劫難,哪有不幫助的道理?但是佛所幫助的雖然普遍,真正得受用、得利益的,有緣之人;就是剛才講的,能信、能解、能行、能證,有緣之人,佛為他們現身說法。再看末後這一句:
【龍音大目精迦樓羅王,得普入一切眾生歿生行智解脫門。】
清涼在註解裡面告訴我們,「眾生歿生,皆由行業」。歿是死,就是眾生的死生。人家經上,他不說生死,他說死生,為什麼?生死是一個階段,從生到死就沒有了;死生是活的,死了以後又生,是永遠在循環而沒有中斷的。我們中國儒家也講「物有終始」,他不講「始終」。一年四季的運行,他講「終始」,終就是開始,這是說明永遠生生不息,循環不斷。一切眾生在輪迴裡面,佛家形容叫「生死疲勞」,從來得不到休息。什麼原因?「行業」,行是行為,就是造業。我們的思想、言語、造作,這是行為。行為迷惑了性德,造作一切善惡業。你造善業三善道輪迴,造惡業三惡道輪迴,總是沒有辦法出離。
這是『龍音大目精』菩薩,『普入一切眾生歿生』,那就是普入六道,他在六道裡面捨身受身;『行智解脫』,這是菩薩乘願再來。註解裡面清涼大師講,「佛生死智,方能普入」。眾生是「生死業」,佛菩薩是「生死智」,智是什麼?不迷,所以他來示現的。智之化身是自在的,雖示現在世間,決定不染世間法。換句話說,諸佛菩薩的心永遠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處所,順境、逆境,善緣、惡緣,決定沒有絲毫改變,所以他自在,這叫真實智慧。《無量壽經》佛教導我們「住真實慧」,住真實慧就是這十個字。可是我們凡夫恰恰相反,我們凡夫住煩惱,不住智慧。什麼是煩惱?這十個字你想想看,不真不誠是煩惱,不平不等是煩惱,不清淨是煩惱,沒有智慧是煩惱,沒有慈悲心是煩惱,反面就是!六道凡夫住這十個字的反面。所以生佛是一念之差,一念覺凡夫成佛,一念迷你就永墮六道。所以修行修什麼?實在講很簡單,就是這十個字你真正能夠保持得住,無論在什麼環境裡頭決定不會更改,你就成功了。凡夫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跟這個恰恰相反,我們菩薩做正面的樣子給凡夫看。
法必須契機,現代這個社會一切眾生犯些什麼毛病,你明白、了解,你就知道怎樣去幫助他。經典文字是相同的,講法不一樣,講的方法是活的,完全應機。現前社會眾生迷得太深,迷在物欲上,起心動念怎麼樣計算物欲的享受,被五欲六塵迷了,迷得太深、迷得太重,他不能覺悟。我們幫助他,必須要做出跟他完全相反的行為。世間人爭名,我們所示現的不爭名;世間人爭利,我們表演散財,要做給他看;世間人縱欲,我們做出節儉收歛。然後在果德上,他自己能看到,我們生活快樂,他生活得很痛苦,我們展現的大自在。讓他慢慢的看,時間看久了,他會覺悟到,人家生活過得舒服、過得自在、過得很快樂。要有實際的行動去影響他們,幫助他們回頭,幫助他們覺悟。
我們對於眾生行業不能不知道,對於佛陀的智慧不能不知道,佛陀的智慧就是自己自性本具的智慧,我們從佛陀教化增長我們自己的信心,我們每一個眾生有佛陀同樣的智慧、同樣的能力、同樣的相好。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是自性本具的,華藏世界的美好不是外面得來的,古人比喻說那是我們的老家,一切具足;老家是講性德,自性本具的。我們今天為什麼搞成這個地步?迷失了自性,性德本具的智慧德能不能現前。佛菩薩慈悲為我們示現,把事實真相告訴我們,我們聽了什麼?半信半疑,還有完全不相信的。半信半疑是現在學佛的人,完全不相信的,那是佛教以外的,根本不相信佛教。我們對於根本不相信的,沒有辦法度他,為什麼?因為我們自己半信半疑,所以不能感化他。我們自己毫無疑惑,那一些不信的人也就變成半信半疑,提升他們。所以我們自己要是做不到,這是佛家常講,自己沒有得度,要想度別人,「無有是處」!這話是真的。
所以了解現前這些眾生的狀況,了解還不能了解局部,我只了解新加坡、東南亞這個地區眾生狀況,能不能度他、能不能幫助他?不能。為什麼?他們受大環境的影響。大環境是什麼?整個地球。今天要幫助苦難眾生,我們必須具備的常識,最起碼的常識,對於整個世界歷史、地理、人文,總要知道一個大概。過去我在台中親近李炳南老居士,老居士常常勉勵我們,弘法利生要通世出世間法;通世法契機,通出世間法契理,理機雙契才能度化眾生,這兩樁事情都難。契理標準是要明心見性,沒有見性之前,決定要遵守古人的規矩。古人是什麼規矩?隨順佛陀教誨,這就是我們的經典。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以經典為標準,經上教我們做的我們認真努力去做,教我們不能做的我們就決定不做,隨順佛陀的教誨,這是沒有見性。果然能夠這樣做,我們做出來的這一些行業,跟見性的人差不多。我不認識路,你在前面走,我跟著你走,我跟你走的是一條路,你在前頭,我在後頭跟,不會有差錯的。如果不肯跟,要走自己的路,那麻煩就來了。
到什麼時候可以不要跟別人走?自己明心見性,不需要跟。雖然不跟,你自己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決定跟佛講的是一樣。為什麼?佛佛道同;真正見性的人,決定是佛佛道同。分證佛不會走錯路,靠得住;相似佛要不跟分證佛,還會走冤枉路。縱然他路走得不錯,但是走得很遠、迂迴,走很多冤枉路,六道裡頭決定走岔路、走錯路,那受苦受難就多了。所以「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多麼重要!普賢菩薩教給我們「常隨佛學」,沒有見性的時候要常隨佛學,見性之後還常隨佛學,那是做出樣子給沒有見性的人看。人家見性了,還依照佛的經典去做,我們沒有見性的人更應當跟隨,他是做樣子給我們看。這是講菩薩、阿羅漢、歷代祖師大德們,他們做榜樣給我們看。
沒有到究竟果位,決定不能停止學習,不可以的。古人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學不了」。在佛門裡面從初發心到如來地,沒有一天不在精進努力求學,等覺菩薩顯示的還是勇猛精進,不學怎麼行?到什麼樣的果地才真的不要學了?究竟圓滿的佛果,這時不要學了,沒有東西好學了。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必須要認真努力修學,我們不學怎麼行?世間聖人,在中國以孔老夫子為代表,孔夫子自己敘說的,他十五歲有志於學。那個志是立志,立什麼志?求學,一生都沒有停止過。到七十歲還希求,如果老天爺能讓我多活幾年,還想學易。看看人家那一種發憤求學的精神,不是給我們做了榜樣嗎?決不是說孔老夫子你的學問道德可以了,不必再學了。
儒家所講的學問跟佛法沒有兩樣,所用的名詞不相同,意思完全是一個。儒家的教學,《大學》是孔孟學說全部的綱領,「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明明德」就是佛家講的明心見性;「在親民」就是佛家講的四攝六度。總的目標:至善、圓滿的善,明心見性是自行的至善,四攝六度是親民的至善,這是三個綱目提出來了。後面跟我們解釋,「知止而後有定」。那個止是什麼?就是止於至善。你真正知道止於至善,你的心定了,內不生煩惱,外不受誘惑。為什麼?因為你求至善,你的心定。「定而後能安」,身心安穩,自在快樂。「安而後能慮」,慮是什麼?就是佛家講的疑情。宗門常講小疑則小悟,大疑則大悟,那個慮不是思慮,是疑情。「慮而後能得」,得就是開悟,這是講後得智。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就是惠能講的常生智慧,這個「得」就是常生智慧。他跟佛家講的,確實是一樣,不是兩樣。
我們看蕅益大師解釋《四書》的註解全是佛法,用佛法講《四書》,講得比儒家歷史上這些大儒講得還要透徹、講得還要高明。蕅益大師給我們很大的一個啟示,我們學會了這個方法,我們可以講所有不同宗教的經典,用他的經文講的全是佛法。蕅益大師重要的啟示,我們沒想到,他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大學」,他解釋這兩個字,解釋這個「大」字,跟清涼大師講大方廣那個「大」的解釋完全相同。這是我們不可以疏忽的,我們要好好的來學習,然後能夠貫通世出世間一切法,能夠貫通所有宗教學說,我們才能應付得了這個社會。邪法到我這裡來都變成正法,正是所謂邪不敵正。為什麼不敵正?遇到正法,邪法全歸正。沒有正法,邪法能起作用;有了正法,邪法就不起作用。
我們自己想想,我們是業力投胎到這個世間來的。真正發心,從前李老師教給我的方法,「至誠感通」。這是他老人家常說,要想通達世出世間法做不到;做不到,看到世間人這麼苦,自己這麼苦,看到別人這麼苦,想幫助自己、想幫助別人,怎麼辦?只有一個辦法:求感應。也就是我們常講、世俗人講的,求佛菩薩保佑,求佛菩薩加持。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怎麼個求法?求法有求法的道理,有方法,如理如法的求,求一定得感應。這裡面理論的方法就是在真誠,真誠到極處,至誠就感通。這是老師教給我的方法,我在一生當中自行化他都守住這一個原則,決定不能離開真誠。離開真誠就是虛偽,虛偽跟誰感應?跟妖魔鬼怪感應,跟佛菩薩感應道交這個路就斷掉了。決定要真誠!
一定要努力精進,絕不貪圖自己的享受,一切為眾生。稍稍貪圖享受,你必定就墮落,這個道理一定要很透徹。在日常生活當中,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要把握著分寸,決定不能放逸,不可以寬恕自己,寬恕自己就壞了,寬恕是對別人的。要原諒別人,要寬恕別人,對自己決定不可以。凡是不能成就的人,都是寬恕自己。古德教給我們,對自己要嚴格,對別人要寬恕,這樣作法就對了。原諒別人的過失,不能原諒自己的過失,我們才能走出一條生路,才能走出六道輪迴。凡是不能夠寬恕別人、不能夠原諒別人,都是造極重的罪業,與眾生結冤仇,障礙自己的性德,六道裡面生生世世受不如意的果報。
清涼在此地講的,我們要牢牢記住,我們要想想怎樣來解決這個問題。實際上,他說得很清楚,六道輪迴是由於行業。要想脫離六道輪迴,一定要開智慧。智慧開了,不但能夠解決自己的問題,也能夠幫助別人。
在這一段經文裡面,首先是大速疾力菩薩,以無著無礙眼觀察眾生界;到最後這一段,龍音大目精菩薩,得普入一切眾生生死大海,行智慧幫助一切眾生解脫。我們從一頭一尾,他互相照應。我們要想真正得成就,首先「無著」這兩個字比什麼都重要,無著就是不著相。妄想、分別、執著這三種大障礙,我們首先從哪裡下手?從不執著,從這裡下手,稍有執著就錯了。首先離開一切執著,破煩惱障;離開一切分別,破所知障;斷一切妄想,破無明障。儒家講:「知所先後,則近道矣!」我們要曉得從哪裡下手。
執著裡頭最堅固的,我執。我們的三種障礙牢不可破,實在講就是不知道從哪裡下手,所以生生世世都沒有辦法解脫。現在我們曉得是從我執下手,我常講的更清楚、更明白,從自私自利下手。把這個念頭轉過來,起心動念都是利益社會、利益別人,不要想利益自己。把這個念頭轉過來,這是根本第一步的關你突破了,往後就容易多了,頭一關最難。今天時間到了,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