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七六六卷)  2002/7/1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0766

  諸位同學,請看「世界成就品」最後一段,第十段「無差別」:

  【爾時普賢菩薩。復告大眾言。諸佛子。應知世界海有世界海微塵數無差別。】

  這一句話,我們要細心的去體會,去觀察。『世界海』是無量無邊的世界,世界海裡頭『有世界海微塵數無差別』。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跟我們說,「無差別者,謂前九辨諸世界,約相不同,隨業染淨,由於眾生有差別故」。這句話是交代這一品經從開端,在前面有九段經文都是講的差別。差別從哪裡來的?是從相上來的,現相不同。佛在這部經上跟我們說,世界海,包括一切眾生,我們平常講虛空法界剎土眾生,這就是世界海,從哪裡來的?佛跟我們講「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唯心所現無差別,唯識所變就有差別。識是什麼?識是眾生心,所以一切法從心想生,只要落在心想裡面,差別就來了。隨業染淨,這個就差別了。業,那就是指的眾生,眾生造業不相同。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是業。業有善惡染淨,這是四大類,每一類裡頭千差萬別,差別是從這兒來的。

  前面九段經文為我們說差別相,最後跟我們講真實相,真實相沒有差別。何以沒有差別?清涼大師在《疏鈔》裡面說得很多,我們不能不知道。講無差別,這是佛跟法身菩薩他們的境界,我們不懂,不是我們的境界。大師說,這個地方講無差別,「性無二故」,所以後面偈子裡頭有「業性起也」。這是講虛空法界剎土眾生,怎麼來的?業性生起來的。性跟相相對,從相上講有差別,從性上講沒有差別。相,那是無量無邊。大,這是講世界,我們今天天文學家所講的星系、銀河系;小,講到微塵。大的世界是法性變現的,小的微塵也是法性變現的,微塵跟星系有大小差別不同,但是法性沒有大小,法性沒有差別。銀河系的法性跟一粒微塵的法性是一個性,所以從性上看就沒有差別。

  佛告訴我們,佛把這一切現象分為兩大類,有情的、無情的兩大類。有情的,我們今天講的動物;無情的,是講植物、礦物。現在科學家把一些物質現象分為三類,動物、植物、礦物。佛法裡面只分兩類,有情跟無情。有情眾生皆有佛性,無情的眾生它有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個性,沒有差別。正因為沒有差別,《華嚴經》上才講「情與無情,同圓種智」。種智是什麼?種智是成佛。佛法裡面講智慧有三種,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阿羅漢證得一切智,菩薩證得道種智,到如來的果位證得的是一切種智。

  「情與無情,同圓種智」,這就是說情與無情統統都成佛。如果你修行成佛了,不但一切有情眾生成佛,山河大地、草木花卉全都成佛。奇怪!這個不可思議,我們怎麼想也想不通。你跟別人講,人家說你胡說八道,說你在說夢話。為什麼?不是他經驗當中所有的,不是他思惟想像能夠明瞭的,想像不出來的,可是這是事實真相。這裡頭有道理,不是沒有道理。這個道理就是性相融,性沒有差別,真正道理在此地。這個道理要是參透,你果然明白,你就肯定虛空法界是自心相,就是自己的常住真心;無量無邊無盡無數的剎土眾生,原來是自身相,這個身是法身。

  學佛的同學都知道佛有三身,有法身,有報身,有應化身。我們今天只知道應化身,對於報身、法身很含糊,聽說這個名詞,究竟是什麼境界、什麼意義,不清楚。你要真參透,原來盡虛空遍法界一切剎土眾生就是自己的法身,法身沒有生滅,法身常住,法身永恆,那是真正的自己。禪宗裡面有個話頭,所謂是「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那是什麼?本來面目就是自己的清淨法身。我們也常常聽同學們在唱「南無清淨法身佛」,唱的是很好聽,什麼是法身佛?不知道。我們在此地可以這樣說法,無差別是法身佛。但是,如來證得法身,報身、應化身同時證得,一即是三,三即是一。

  我們今天這個身是什麼身?跟佛有什麼差別?從無差別上來講,真的是一不是二。但是無差別的境界,我們沒有辦法理解,當然更沒有辦法證得。為什麼?我們起心動念還是妄想分別執著,落在差別裡頭。到什麼時候我們才能入佛的境界?無差別是佛的境界,無差別是法身菩薩的境界,天台大師講法身菩薩叫分證佛。天台宗講六即佛,六即佛第一個是「理即佛」,從理上講,一切眾生本來成佛,哪個人不是佛?各個都是佛,從理上講。這個理上是從法性上講的,有情眾生有佛性,無情眾生有法性,從性上講那就是佛,沒有一樣不是佛,理上說。從相上講那就不行了,那你著了相。從相上講,我們開始學習,開始學佛,「名字即佛」,有名無實。你是凡夫,你不是佛,人家稱你為活佛,你不是真的活佛,你還是個凡夫,這是名字位中。

  再升一級,「觀行即佛」。觀行是我認真的學習,我在學習當中,我們常常講功夫得力,依教修行。怎麼修法?釋迦牟尼佛給我們示現榜樣,我們就照他那個樣子做。佛確確實實捨棄一切物欲的享受,我們有沒有捨棄?佛確確實實心地純淨,一塵不染,我們講佛的心是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本來就是這樣的。我們今天的心完全被污染,怎麼會污染?真心本來是真誠的,我們今天是虛偽的,處事待人接物都是虛情假意。自己千萬不要說「我是真心待你」,你自己以為是真心,其實你是妄心,你是虛偽的心。為什麼?過兩天你的心就變了。不要說對別人,就是對自己,起心動念千變萬化,這個不能不知道。

  六道凡夫完全用的是虛偽的心;用真心,那你就是佛。真心永恆不變,那才是用真心;你會變,你怎麼會有真心?你有自私自利的念頭,你有貪著名聞利養的念頭,你有貪著五欲六塵享受的念頭,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你還有妄想分別執著,這是妄心裡頭流出來的現象,真心裡頭沒有。所以自己一定要曉得,你要不曉得,你怎麼個修法?你的功夫怎麼會得力?

  我們今天的修行,宗門教下、祖師大德常常勸導我們從根本修。什麼是根本?心是根本。心在哪裡?起心動念就是。心之體,我們找不到,這是老實話。別說我們不行,你們讀《楞嚴經》,阿難尊者找了七個地方,都被釋迦牟尼佛否定,你怎麼能找到心?但是那個心起作用了,馬上我們就發現;它不起作用,我們找不到它,起作用馬上就找到了,所以叫起心動念處用功夫。我動這個念頭是虛偽的心,我要把這個虛偽放棄掉。真誠心!用真誠心來過日子、生活,用真誠心待人接物,這叫真正學佛,這叫真正用功。

  真誠心一定是清淨的,決定沒有污染。我們今天的心不清淨,什麼不清淨?我們有貪瞋痴慢,這是不清淨;我們有喜怒哀樂,這是不清淨;清淨心裡頭沒有這些東西。人家讚歎我,我心裡歡喜;別人毀謗我,我心裡很生氣,這就是不清淨。要知道不清淨的心是虛偽的心、是妄心,真心是清淨的。妄心會受到外面一切人事物的影響,真心不受影響。再跟諸位說,妄心是動的,真心是不動的。什麼東西接近真心?禪定是真心,不動!六根接觸外頭境界,如如不動,修真心。你有沒有修過?所以記住,真心是清淨,妄心是染污的;真心是平等的,妄心不平等。我比你高,你不如我。看到尊貴的人,諂媚巴結;看到下賤的人,瞧不起他,這個不平等。佛菩薩對一切眾生是平等心。

  所以修行在哪裡修?就在日常生活當中,跟大眾相處裡頭去修。這個人我看到歡喜,那個人我看到討厭,就知道我是凡夫,我在搞六道輪迴。我怎樣超越六道輪迴?我討厭的人看到不討厭,我看到喜歡的人決定沒有愛戀,看到一切人都是平等的,我就修成功了。不平等裡面,得到了平等;差別當中,我已經證得無差別了。你的功夫成就了,這不是普通功夫,上乘的功夫。怎麼說上乘?你不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了。真正功夫在這裡用。

  讀經、誦經、研究經教,這是講堂裡頭的作業,你在上課,你在學習。學了之後要能夠落實在生活當中,你要能用得上。不能說所學非所用,那你就錯了。學了之後要能用得上,那才是真正的受用,你真正的得到。你學了不能夠受用,你沒有得到。諺語裡常講「得道」,你所學的能落實在生活上,你得道了。你不能落實,沒有用處,要做到。

  我在講席裡頭常常勉勵同學,你們要學講經,講經實在講不容易!你做到而後你自然會講,你講得很活潑,你講得很能感動人。如果你自己做不到,你講的時候覺得自己難為情,你怎麼能感動別人?你講的話句句話都不踏實,什麼原因?沒有做到。做到,而後那個言語真實。《金剛經》上講如來五語,那是真實,「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別人聽了感受不一樣,所謂是斬釘截鐵,一絲毫疑惑都沒有,這是你做到。你沒有做到,心是虛的,心虛講話就不誠實,這是很簡單的例子。

  妄心肯定是迷惑,真心生智慧,《金剛經》上說得好,「信心清淨,則生實相」,實相般若。諸位要知道,你用真心生智慧,你用妄心生煩惱。煩惱是什麼?妄想分別執著,妄心生這個,真心不生。真心生般若智慧,權智、實智。學佛沒有別的,學用真心,學這個。真心是慈悲的,換句話說,無條件的愛心,這叫慈悲。

  世間人叫愛心,佛法講慈悲,慈悲跟愛是一個意思。為什麼不說愛?愛裡頭是妄心,妄心裡頭講愛;真心裡頭,換一個,講慈悲。那你就曉得,妄心是虛假的,不是真的,所以愛也不是真的。慈悲是真的,永恆不變;愛心是很靠不住的,常常在變化。我們在今天的社會,看到許多青年男女在戀愛的時候,結婚的時候,多甜蜜!過了不久,不到半年、一年,離婚了,變成仇敵,變成冤家。可見得當年那種愛情不是真的,假的。

  用妄想心、用妄心,造業,叫造輪迴業。妄心是輪迴心,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是輪迴業,他出不了六道輪迴。如果五欲七情不斷,五欲是「財色名食睡」,貪財、貪色、貪名;七情是「喜怒哀樂愛惡欲」,那個欲就是五欲。你只要有這些東西,你在六道裡頭很可憐,你活動的範圍不大。何以說?你活動的範圍在欲界,六道分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六道裡面,你活動的範圍只有三分之一。

  三分之一是我恭維,說好聽的,實際上不如此,實際上範圍最大的是無色界。假如我們要做比喻比例來說,無色界要是用百分比來說,他的活動範圍是六道裡頭的百分之百,他活動空間是整個六道。如果是色界天,那要打對折,在六道裡面,他活動的範圍大概只有百分之五十,他活動的範圍。如果是欲界,那就很可憐,可能在整個六道裡頭,他活動的空間,這個欲界來講,大概只有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你這個圈子這麼小。三惡道的圈子更小,這些事實真相不能不知道。

  在六道裡頭,七情五欲不斷,就像我們在這個地球上,我們所活動的空間,一個城市。譬如香港這個地區,你活動的範圍就在這個範圍;香港之外的,你就去不了。如果你能夠證得色界,把七情五欲斷掉,證到色界,那你的活動空間可能擴及到這一個亞洲,亞洲許許多多這些國家地區,你通行無礙,你可以常常去旅遊,你的活動空間大了。如果你再提升,證得無色界,那就整個地球是你活動的空間。我用這個比喻,你仔細去想想,你能夠體會到這個意思。但是這還是一個地球,太空旅遊,那你只有羨慕的分,你做不到。那要怎麼樣?超越三界,脫離六道,你就到太空旅遊了,你能夠去活動的空間遍及到太陽系,遍及到銀河系;到如來的地位,你的活動空間是盡虛空遍法界,一絲毫的障礙都沒有。從這個地方,慢慢去體會佛法修學殊勝的利益。

  我們是不是想把我們的活動空間拓開?如果有這個意願,那你就要認真學習。學習從根本修,把我們現前習氣、毛病從根上改掉。真誠的對面是虛偽,清淨的對面是染污,平等的對面是不平等、是傲慢,正覺的對面是愚痴,慈悲的對面是自私。我們今天要改的是什麼?要修的是什麼?把自私放下,慈悲心就現出來了;愚痴放下,智慧就生;貢高我慢放下,平等心現前;一切染污放下,七情五欲放下,清淨心現前;一切虛假放下,真誠心現前。這個人叫真修行,都在處事待人接物。

  佛法是清淨法,佛法是平等法,諸位同修一定要記住。在道場裡面,我們非常明顯的常常看到很多的不如法,這裡頭有差別,有高下,都不是如法的。道場人多,當然要立個規矩。規矩是差別,你怎麼樣能夠在差別裡面顯示到無差別,無差別裡面又有有差別?這個圓融,這是《華嚴》。我們今天立了許多規矩,這是差別,但是這裡頭缺乏無差別,所以這是世間法,這不是佛法。如果差別裡面顯示出無差別,這是佛法,這是你學佛真的得到受用。諸佛菩薩念念為別人想,沒有為自己想,自己心境都跟虛空法界相融。

  佛教導我們初學,《金剛經》就是很好的教誨,讓我們常常想著「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什麼是有為法?《百法明門》裡面講得很清楚,八識,心法八個(八識),心所法五十一個,心不相應行法二十四個,色法十一個,合起來九十四法,這九十四法都叫做有為法;後面六個是無為法。由此可知,有為法裡頭包括動物、植物、礦物,包括自然現象。我們用最簡單的話來說,只要是有生有滅,生滅法都叫做有為法,不是真的,夢幻泡影。

  佛教導我們,我們對於佛陀、對於菩薩感恩戴德。我們感他什麼恩?他讓我們了解事實真相,我們從此之後不再造業,這個恩德無與倫比,太大太大了。要不是佛陀教誨,我們哪裡會知道?所以現在真正明白了,我要恢復我自己的清淨心,恢復我自己的平等心,從今而後,我用真心,不用妄心。別人欺騙我,我笑一笑,為什麼?他很正常,他用妄心,妄心哪有不騙人的道理?所以騙人是正常的。那我有沒有被他騙?有時候也給他騙。騙,不是不知道;不知道,那你被騙,你是愚痴。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為什麼還給他騙?「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它不是真的,像舞台上表演,讓他歡喜歡喜,好事情。

  所以覺悟之後,人的智慧就開了,你就知道在日常生活當中,你應該怎麼過日子,你就曉得怎樣工作,怎麼處事待人接物,你生活在智慧裡面,生活在慈悲裡面,不生煩惱,不造惡業。不但不造惡業,給諸位說,不造染業,造的是什麼?佛法裡頭,這是不得已而說的,淨業,你造淨業。世間人講善業惡業,善業惡業都是染業。為什麼?你造善業,果報在三善道;造惡業,果報在三惡道,出不了六道輪迴。造淨業,這是兩邊都不沾,淨業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造淨業。

  我們會不會造淨業?實在講,都教給你們了,你們沒有去做。怎麼作法?「阿彌陀佛」,淨業,起心動念都是阿彌陀佛。善念起來,「阿彌陀佛」,把這個善念轉掉;惡念起來,「阿彌陀佛」,把這個惡念轉掉,用這個一念把所有的念頭都打掉,二六時中,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個念頭,肯定在西方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相應。阿彌陀佛,在六道裡頭的哪一道都不相應,就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相應,這法子妙絕了,你何必要天天打妄想?不管你想什麼,你想善,剛才講了,你得三善道的果報;你想惡,三惡道的果報,怎麼都脫離不了六道輪迴。

  所以學佛的同修,你要仔細去衡量,去想想,這一天二十四個小時,從早到晚,睡覺就不要算了,為什麼?睡覺你沒有辦法控制,你沒這個功夫。清醒的時候,這三種念頭,阿彌陀佛的念頭、善的念頭、惡的念頭,你去比一比,哪個念頭多?你就明瞭來生你到哪裡去。惡念多,處處佔別人便宜,起心動念損人利己,你肯定到三惡道。起心動念,想為一切眾生、為社會、為大眾造福行善,自私自利的念頭沒有斷,你的來生在六道裡頭的三善道。如果你這一天到晚念念當中都是阿彌陀佛,除了阿彌陀佛之外,沒有一個雜念,那恭喜你,你肯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我在此地明白的告訴同學們,如果你們把我的話聽懂,真正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一天到晚照顧你的念頭,哪個念頭?阿彌陀佛的念頭,不要把阿彌陀佛這個念頭斷掉,你這一生決定得生淨土。國內許許多多同修都想來看看我,我很感激。看我,出不了六道輪迴,頂多是一個善念。我並不希望你們來看我,我希望你們念佛求生淨土。我們將來在極樂世界再會面,我們在阿彌陀佛會下同樣做彌陀弟子,這個有意義,這是真實不虛。所以,什麼念頭都要放下。古大德常常教我們,「好事不如無事」,為什麼?無事無差別,好事還有差別,好事不如無事。我今天說的這些話,對修淨土的同修大有利益。

  所以平常讀經聽經要緊,為什麼?明理。要是叫你一直念佛,你感覺到枯燥無味,用讀誦聽聞來調劑,這在初學是個好方法,諸佛菩薩都用。到功夫成熟,疑慮完全沒有了,不懷疑,沒有顧慮,一心向佛,經可以不要讀,也不要聽,二六時中就是一句佛號。與一切人往來,沒有一句廢話,沒有一句閒話,只有一個正念,一句真言,「南無阿彌陀佛」,一句真言。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請看「世界成就品」,最後一段「無差別」,長行第一句看起。這裡頭也有十句:

  【所謂一一世界海中。有世界海微塵數世界無差別。】

  清涼大師在《疏鈔》裡面跟我們講,他說這段經文是解釋,裡面也舉了十個例子,「十」代表無盡。第一句,海中包容的數量相同,「則盡海之塵,一塵一剎,已是含攝之義」,這個「含攝」就是無差別,這個境界是普賢菩薩的境界,等覺菩薩的境界。我們在前面讀過「信解菩薩」,說實實在在的話,我們今天能夠在信解位裡面就算是不錯了。今天在我們佛門裡頭,無論是在家出家,有幾個人對佛法真正能信能解?信解裡面差別等級很多,在本經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四十個位次是信解菩薩。我們要是以《華嚴》為標準,我們連最初的一個位子,十信菩薩裡面的初信位菩薩,我們能不能做到,真的有問題。

  大乘經教裡面告訴我們,初信位菩薩的標準是三界八十八使見惑斷盡。換句話說,他的思想可能有錯誤,他的見解決定沒有錯誤。見解裡面第一個是身見。我常常教導我們出家學經教的同學,修行從哪裡下手?我說了十六個字,「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這十六個字徹底放下,真的沒有了,你算不算是初信位的菩薩?還不能算,但是你已經靠近了。初信位就好像小學一年級,你現在有資格去讀一年級,但是你還要努力,你才能加入這個班級。最困難、最大的障礙,這十十六個字你算是拔除了,你一定是認真努力依教修行。經典上佛常常叮嚀囑咐的「受持讀誦,為人演說」,你才能夠進入初信位的菩薩,信解菩薩的第一個位次。

  由此可知,大乘,特別是大乘圓教,真不容易!這樣說起來,我們冷靜仔細反省,佛法太難,我們絕望,確確實實你想證得初信位的菩薩不容易。初信位菩薩在斷煩惱等於小乘須陀洹,證得須陀洹,那個人就不是凡夫,是聖人,超凡入聖,小聖,最小的小聖,他不是凡夫。他在六道裡面,生生世世不墮三惡道,為什麼?他沒有三惡道的念頭,也就是說貪瞋痴慢造惡業的念頭他沒有。想想看,我自己能不能符合這個標準?不能。不能還有一個方法能夠得到解脫的,就是我前面所講的老實念佛。什麼叫老實?一天到晚,二六時中,除了一句佛號之外,決定沒有一個雜念,叫做老實。你還夾雜著妄想雜念,你不老實。所以老實一定是身心世界一切放下,這個人肯定成功。

  我們去年在新加坡看到居士林的老林長陳光別老居士,他是我們念佛人一個很好的榜樣。他年歲大,生病,晚年生病,在家裡面養病,要求李木源居士把我們講經的錄相帶送到他家裡,給他聽經。他養病期間確確實實萬緣放下,每天聽經八個小時,聽我講的《無量壽經》,一天聽八個小時。不聽經的時候就念阿彌陀佛。所以他每天就是聽經念佛,沒有妄想,沒有雜念。經一遍一遍的聽,兩年沒有間斷。

  有一天他告訴李木源,他想往生極樂世界。說這個話就證明他功夫成就,有把握往生。兩年的時間不長,但是要記住,沒有一個雜念,沒有一個妄想,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李木源居士要求他,現在不能往生,居士林在各個方面還需要他,只要他活著,居士林就平平安安,不會有事故發生。如果他要是往生不在,李木源的資歷淺,恐怕控制不了這個局面。老林長聽了之後,也點頭同意。好吧!那就是繼續每天照常功課,還是八個小時聽經,其餘的時間念佛,再去休息。

  這樣又過了兩年,告訴李木源居士:我現在真的要走。而且自己預知時至,三個月之前,他坐在他的寫字台,隨手拿著一張紙寫八月初七,寫了十幾個八月初七。家裡人也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情,也不敢問他,他也不說。八月初七那一天往生,他的兒子告訴我,三個月之前,他在一張紙上寫了十幾個八月初七。預知時至,往生的瑞相非常好!你看看,三年多,不到四年。人家為什麼能成功?沒有別的,放下。你為什麼不能成功?你放不下,一天到晚牽腸掛肚的事情還那麼多。

  因此學佛的同學,你一定自己要知道,自己的生死沒了,沒有把握,我要先照顧自己,這一生這個機會太難得,決定不可以錯過。無量劫來搞生死輪迴出不去,這一下碰到好機會能夠走了,你還不走?你想走,條件很簡單,這個世間一切所有統統放下,心裡頭只有一句佛號。聽經,只聽一部,或者是《彌陀經》,或者是《無量壽經》,反覆的聽,聽的遍數愈多愈好。除聽經之外,就念阿彌陀佛,決定得生淨土。自己事情已經辦妥了,換句話說,往生有把握,沒有障礙,隨時隨地都能去得了,怎麼個死法也不在乎,你才可以幫助大眾辦事。如果自己沒有度,古大德常講,你想度別人,無有是處。

  總而言之一句話,修淨土最困難的是放不下,最容易的是放下,放下就行。這個道理,我們要懂;這個事實,我們要清楚,要明瞭。萬緣放下,一心稱念,心心與阿彌陀佛相應。世緣愈少愈好,決定不能夠造作罪業,那是你求往生最大的障礙。心地要清淨,要善良,純善純淨的心念阿彌陀佛,這是超出六道十法界的不二法門。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就入無差別的境界,功德利益之殊勝,經上講得很清楚,真正不可思議。同學們千千萬萬不要把這個機會錯過了,這個機會錯過,那真的是你,不是一生,無量劫來大錯特錯。

  這一句經文裡頭,我們應該怎樣學習?這個學習,換句話說,轉我們錯誤的觀念,我們凡夫對宇宙人生的觀察,確實是迷惑顛倒,沒見到真相。不但是我們,比我們高明的人,甚至於天人,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人,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還是迷惑,還是搞不清楚,憑著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自以為是。我們今天展開經卷,看看佛是怎麼說的?這裡面我們得到啟示,記住信解,我們對佛的話要相信,佛所說的慢慢體會,漸漸你就理解。

  世界海是講的大世界,到底有多大?我們沒有法子想像。我們為了同學多少能有一個概念,我們用比喻說,我們把這一個「世界」,佛經上常講的三千大千世界,一個「世界海」,「海」是比喻大,廣大沒有邊際,取這個意思。

  一個大千世界,早年我們初學佛,在想像當中,可能佛講這個大千世界是一個銀河系,我們今天在天文裡面發現的,娑婆世界可能就是我們居住的這個銀河系。但是黃念祖老居士,他是一個學科學的,他在學校裡頭是教無線電。他的《無量壽經》會集本的註解寫成之後,我有緣在美國看到這部書,是他老人家自己帶到美國油印的本子,就這麼一套,帶到美國,聽說我在美國也講《無量壽經》,他把這個本子送給我,我們這樣結了一個法緣。大概隔不到半年,我到北京去看他,他告訴我,他還有一篇文章沒有寫進去。我說沒有關係,我們印你這個書的時候,我再把它附在後面,好像第二版的時候就附在後面。

  這一篇文章,他對於大千世界的看法,他說我們現在這個銀河系,實際上是佛經裡講的單位世界。我聽了這個話,我很驚訝,想想他講得有道理。經上講得很清楚,太陽月亮圍繞須彌山當中,須彌山的半腰。這個單位世界中心是須彌山。須彌山是什麼?是銀河系的中心。我們中國人講黃極,從前人常講,現在人不太重視,黃道吉日。黃道的中心點叫黃極。所以他說銀河系是個單位世界,要是照這樣算法,大千世界就很大了。

  佛在經上講一個星系,現在我們黃老居士講銀河系這個星系是一個單位世界,這樣一千個單位世界才叫一個小千世界;然後以小千世界為單位,一千個小千世界組合起來,這是一個中千世界;再以中千世界為單位,合一千個中千世界,叫一個大千世界,所以這個大千世界,一千乘一千再乘一千,多少個銀河系?十億個。十億個銀河系是一個世界海,是一尊佛的教化區。釋迦牟尼佛沒有滅度,在我們這個世界表演了一下,他到別的星球表演去了。

  又河況在這個大世界裡面,這個大世界是娑婆世界,十億個銀河系,它又存在著不同的空間維次。這個不同空間維次,就是我們這一段經文裡面所說的『一一世界海中,有世界海微塵數世界無差別』,每一個世界、每一個微塵裡面,都有世界海微塵數的世界。在那個微塵裡面,這個就是講到不同維次空間,這個講到無差別。在相上,我們怎麼樣講講不通,沒有法子理解。要從性上講,性沒有大小,性沒有遠近,性沒有來去,性沒有生滅。《中觀論》上講的八不: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常不斷,不一不異,那都是講的自性無差別。這個道理,這個境界,我們在前面讀了不少,我們要相信,我們要肯定。

  所以整個宇宙,我在講席裡頭說過,它是一個有機體,也就是現在人所講的它有生命。動物有生命,植物有生命,礦物也有生命,一切大自然的現象統統都是有生命;微塵有生命,佛在《華嚴經》上所說的。我們不明白這個事實真相,普賢十願肯定不能落實,沒有法子修,只是每天念念名相而已!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你只是念念名相,沒有法子落實。為什麼?你不解。你雖然信,這個信是迷信,迷信也不錯,種一點善根。真正理解,明白了,我們才知道禮敬諸佛。

  一一微塵裡面有世界海微塵數世界,不是一個大千世界,無量無邊的大千世界,無量無邊的大世界都在一粒微塵裡面。微塵裡面那些世界,世界又有無量無邊無數的微塵,那個微塵,每一粒的微塵裡頭,又有無量無邊無盡無數的大世界,世界重重無盡!

  科學家已經發現宇宙之間,確實存在不同維次的空間。在理論上講,不同維次的空間是沒有止盡的,在《華嚴經》上證實了。但是科學家到今天還沒有方法突破空間維次,如果能夠突破空間維次,我們的生活空間就擴大了。以最近、最小的範圍,能夠把六道這六個不同維次的空間突破,那我們這個生活的範圍就能夠遍六道,我們可以到欲界天去旅遊,可以到色界天去觀光,也可以到餓鬼、地獄裡面去參觀。現在科學家證實這個是有,但是還沒有方法突破。佛法裡頭有,用什麼方法?禪定,甚深的禪定就把空間維次突破。

  念佛是修禪定,修成的那個功夫跟參禪沒有兩樣。我們在《淨土聖賢錄》、在《往生傳》裡面看到,念佛往生的人,告訴他家人,極樂世界很近,就在隔壁,就在堂屋,沒有離開他家。那是什麼?空間維次突破,他看到了,自己在自己的房間看到極樂世界就在前面,就在堂屋。那個堂屋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客廳,他在臥房看到極樂世界在客廳,空間維次突破。他看到極樂世界裡面的一切境界,西方三聖,菩薩海會圍繞,寶池德水,跟經上講的完全相應,這人肯定往生。這是念佛三昧所現的境界,這個境界是真的,不是虛假的。

  我們為什麼不在念佛上下功夫?要想得念佛三昧,沒有別的,還是放下萬緣。覺明妙行菩薩教給我們的方法,念佛的祕訣:第一個是不懷疑,對於淨土經論,三經一論,決定沒有疑惑,肯定相信,第一個條件。第二個條件是不夾雜,你的心要清淨,除「阿彌陀佛」這個名號之外,不能夾雜一個妄念。第三個條件是不間斷,只要你真正做到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你的功夫很快就成就,得到念佛三昧,空間維次突破,你就能見到極樂世界,你就能見到阿彌陀佛,大勢至菩薩所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是屬於現前見佛,你這個空間維次突破,你見到阿彌陀佛,你見到極樂世界。

  早年,我們淨土宗初祖慧遠大師,諸位在他的傳記上能看到,他在一生當中三次見到西方極樂世界,他沒有跟任何人說過。到他最後往生的時候,這個境界又現前,他才告訴大眾:西方極樂世界我完全見到,這個境界過去曾經看過三次。他所見的跟《無量壽經》上所講的完全相同。遠公大師往生了,他是我們念佛人最好的榜樣。我們知道遠公大師那個時候他在廬山建第一個念佛堂,東林念佛堂。第一個念佛堂集合志同道合的同學,一起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他那個念佛堂的人有一百二十三個人,報名參加的,不是來來去去的,不是的,報名參加的。虎溪為界,他們不下山的,都是在那個地方念佛往生的,了不起的成就,給我們做了最好的模範,最好的榜樣。

  我早年學佛,對遠公大師非常嚮往,很想學他,緣不足,沒有這麼樣一個道場。一直到現在,我都記念在心裡頭。最近我們在婆羅洲古晉山上建立念佛堂,希望效法遠公。這個念佛堂不太大,大概只能住一百多人。我想,像遠公大師一百二十三個人差不多,頂多只能住這麼多人。我們現在寮房有六十幾個房間,一個房間住兩個人,差不多住一百二十幾個人。現在道場還沒有蓋好,聽說大概還要三、四個月。

  我給這個道場定了一個規矩,規矩不能太多,太多太雜了,做不到。愈簡單愈好,大家都生歡喜心。我定一個規矩,「止語」,在這個念佛堂裡不說話,只念佛,不說話,心就清淨。一說話,妄念就起來,雜心閒話把念佛的功夫全部都破壞。這個念佛堂只要一進去,你就不能說話。你在裡面,你願意住一個月,一個月不要說話;你願意住三個月,三個月不能說話;你願意住一年,一年不說話。放下!我有事情要交代他,你那個事情放下,沒事,天下本無事,有什麼了不起的,徹底放下。你進我這個念佛堂,你要常常還有事的話,你不要進這個念佛堂。這個念佛堂裡頭沒有電話,也沒有傳真,沒有電視,也沒有聽收音機,什麼都沒有,沒有報紙,沒有雜誌。進去之後,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你就老老實在念佛。

  這個山上好,海拔一千米,距離都市開車大概要五十分鐘,將近一個小時,沒有交通車,公共汽車都沒有,只有自己有幾部交通車。要不是這樣修行,你怎麼能成就?這叫淨宗道場,念佛堂。要講話的,我們澳洲辦的淨宗學院,那是要講話的,為什麼?培養講經的人才。念佛堂不能講話,講堂要講,要把佛法這些大道理講清楚,講明白;至於念佛堂,那是專門接引往生極樂世界的,那個不一樣。不是決心求生淨土的,那個地方不要去。決心求生淨土,到那個地方去往生。一般淨宗學會,我們提倡解行並重,是接引的,是來培養你的善根福德因緣。這是接引大眾真正的修學,那個不一樣。

  真正了解宇宙真相,你的心思不一樣。禮敬,無微不至,一切恭敬。懺儀裡頭,大家常常念「一心恭敬、一切恭敬」。我們對一個人不敬就是對於一尊佛不敬,他有佛性,他本來成佛。諸佛如來都尊重他,都敬重他,只有凡夫不敬,凡夫貢高我慢。道場裡面,特別是義工,義工是義務來協助道場的,尤其值得尊敬。他不是拿報酬的,不是拿待遇的,我們不可以用聘雇的態度來對他。拿待遇的是我們道場裡的雇員,道場主人是老闆。老闆對你所雇的雇員,你可以用命令的方式,你可以對他有所要求。義工不行,義工是客人,他的地位跟老闆是平等的,是老闆的朋友,老闆的客人。我們請家親好友,我有事情請你來幫忙,那個態度當然不一樣。所以對待義工要尊敬,特別要學普賢菩薩的「禮敬諸佛」,我們對他禮敬,對他尊重,對他感激,他來協助道場。

  我們今天在許許多多道場裡面,看到這個負責人對待義工,在過去我們華藏圖書館韓館長,那是一個模範。所以義工很多,很願意來為道場服務,她照顧得非常周到。韓館長當年在世,出國旅行的時間很多,因為我們常常在世界各個地方講經弘法,絕大多數她都陪我一起去。她喜歡逛街,喜歡買東西,買了很多很多,不是她用的,她回來送義工的。她會想到,哪個人喜歡這個,哪個人喜歡那個。買衣服,她也很會配樣子,配顏色,那個義工適合穿這個衣服。每一次旅行回來之後,義工都分東西,歡歡喜喜一家人,這一點很難得。絕對沒有說是命令式的。對義工有要求,辦事情的時候要要求,要求的言語態度完全是對親戚朋友。

  韓館長走了,現在我又遇到一個跟她差不多,許秀葉居士,現在在我們澳洲道場幫忙。我請她做總管,所有在家出家都聽她指揮。她確確實實,她當過老闆出身,她底下一些員工跟她幾十年,都不會離開她。什麼原因?待人好,待人最重要的是要待人心。她跟我談到,沒有別的,真誠心。把員工看作自己家人,這是她事業成功。那些員工雖然是拿待遇的,都把她當作兄弟姊妹來看待。這裡頭有感情,他就不一樣。雖然有的時候發脾氣罵人,人家心服,怎麼罵,怎麼趕,他都不會走,都不會離開。甚至於工資降低,降低也幹,也不離開這個公司,也不離開這個老闆,她做成功了。拿佛法來講,她雖然沒有學過佛法,她所作所為完全是佛菩薩教導的,我們要從這個地方學習,處事待人接物,要用菩薩心,要修菩薩行。好,時間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