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八五三卷)  2007/10/2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853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賢首品第十二」,第五大段喻況玄旨分,我們從大喻第九段看起,第九段有兩首偈,「修羅大身喻,喻法界身雲德,同於上文,主伴嚴麗」。我們先看經文:

  【如阿修羅變化身。蹈金剛際海中立。海水至深僅其半。首共須彌正齊等。彼有貪欲瞋恚痴。尚能現此大神通。況伏魔怨照世燈。而無自在威神力。】

  這兩首偈是以阿修羅變化大身,來比喻菩薩的法身德。這個公案,佛在經上不止說過一次,查經比較麻煩,大乘經典太豐富,古人將這些大經大論的典故編了一部類書,像辭典一樣,它分為一百類,裡面就有阿修羅。你看到之後,它引用哪些經論你都能看到,這部書叫《法苑珠林》。在過去一般讀書人都喜歡看這部書。這書裡面佛講經說法講了不少故事,統統都收在這裡面,文人寫文章的時候,引用佛家的典故,他就參考這部書。另外還有一部類似的,叫《經律異相》,經、律裡面一些典故。《經律異相》、《法苑珠林》這兩部分量都很大,《經律異相》有五十卷,《法苑珠林》有一百卷。

  阿修羅現大身,這個大身確實很不可思議。足『蹈金剛際海中立』,金剛際是大鐵圍山,就是娑婆世界的邊界,現這麼大的身,他站在海當中;海很深這大家都知道,站在海當中。『海水至深僅其半』,大概他站在海水裡,海水最深的地方也只到阿修羅的腰,你就知道阿修羅身多大。他站在那個地方,頭豎起來跟須彌山一樣高。這個講法,我們知道世尊是用比喻來說的,不是跟我們講太空物理,講太空物理須彌山是另一種說法。這裡是說比喻,這個比喻確實是講的我們居住的地球,假設有這麼個大的人身站在海當中,他的頭頂有多高?大概我們這個地球上,最高的高山是喜馬拉雅山,他的頭頂跟喜馬拉雅山等齊,腳站在海底。這樣算起來這個身相至少有一萬公尺以上,還不止,像我們飛機飛在一萬公尺,看到這海底下,阿修羅可以現這樣大的身相。金剛際就是鐵圍山,大鐵圍山,有沒有界限?是不是真正有個大鐵圍山在這個宇宙當中做我們的邊界?我相信很多人都說沒有。那你要問我,我也說不可能,也說沒有。古大德跟我們講這個事情,金剛是比喻,比喻堅固不容易破壞。在大乘教裡面,佛用它來比喻般若智慧,自性裡面本來具有的般若智慧,不是修來的。而且佛告訴我們,一切眾生人人都有,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這平等的,有這麼大的智慧。這個智慧現前,世出世間一切法,你沒有一樣不明瞭,沒有一樣不知道。真正是一般宗教裡面用的形容的話,所謂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在佛法裡頭這不是形容,這是事實,只要你明心見性,你的智慧、你的德能、你的相好統統恢復。

  佛教化眾生的目標,也就是希望你自己親證自性本自具足,你要去親證,你才能得到受用。這個受用是你自己本來具足的,那我們現在迷失了,一念不覺,這就迷了。一念不覺,叫它做根本無明,也叫它做無始無明,這都很不容易破的。所以金剛有時候也把它形容無始無明,很難破!想盡方法都破不了。你去讀經,你把《大藏經》念得透熟,能夠背得透熟,能不能破無始無明?給諸位說,不能。你修禪定也不能,修什麼法子都沒有辦法破無明。無明不是真的,它是個錯誤的、虛幻的相似相續的現象。佛告訴我們,一念能破。《彌陀經》上教給我們「一心不亂」,你幾時念佛念到一心不亂,無明就破了,無明一破就叫成佛。所以念佛念到一心不亂,這叫理一心,這個境界跟禪宗裡面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是相等的,教下稱之為大開圓解,都是講的得一心。一心沒妄念、沒有念頭,才叫一心,有念就二心!這個念頭不管你是什麼正念、邪念、妄念,那都不管,只要有念就不行,有念就是不覺,有念就是迷。古大德說得好,「迷唯一念,覺止一心」,一心就覺了,一念就迷了。我們六道凡夫的情況怎樣?一個念頭迷,接著又迷,念念都迷,愈迷愈深,這是六道凡夫。六道輪迴的根源就是這個樣子。

  只要得一心,無論你是用什麼方法,所謂是八萬四千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徑,門徑、方法無量無邊,統統都是修定,統統都是教你放下的,這是個共同的目標方向。這是不是佛法?能見性就叫佛法,不能見性還是世間法。世間眾生有修禪定,佛經上講四禪八定,這是世間法,不是佛法。為什麼?雖修定,沒有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沒放下,他不知道放下,可是有定功,他自然能夠把分別執著控制住、伏住。伏住暫時不起作用,自性裡面的智慧能力會透出一部分,這一部分就是此地講的現大神通,他能現這麼大的身相。如果要是懂得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那就叫出世間法,就是佛法,佛法跟世間法的界別就在此地。你知不知道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你是不是真的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了?知道真肯放下,那沒有一法不是佛法,法法皆是佛法。如果不知道,不能放下,縱然修四禪八定也不是佛法,這個事情不能不知道。你要是不知道,你就像經上所說的外道。外道修禪定,也修種種法門,他的果報能到四禪天,能到四空天,就是出不了六道輪迴。我們明白這些道理,知道這些事實真相,那怎麼修法?就在日常生活當中、工作當中、處事待人接物之中學放下,這叫真學佛。根性利的人妄想分別執著同時放下,這種人叫上上根人,很希有,不是沒有。在中國這兩千年來,佛法傳到中國將近兩千年,無論是出家的高僧、在家的大德,學禪的、學密的、學教的、學淨土的,真正成就的人不少。我們從《高僧傳》裡面看到,從《居士傳》裡面看到,從《傳燈錄》裡面看到,有幾千人。如果要把淨土往生的人都算進去,那個數字就太可觀。淨土宗即使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一生圓滿成佛,這是不可思議的法門。

  淨土的殊勝就在伏煩惱就能往生,所以這個功夫不可以輕視。我煩惱沒有斷,我能伏得住叫它不起作用,這點功夫在其他法門裡面,就是八萬四千法門裡面不行,沒什麼大用處,你出不了六道輪迴。在淨土宗有用處,叫什麼?叫帶業往生。可是你要真的佛號念得有力,叫功夫得力。什麼叫功夫得力?你煩惱起現行的時候阿彌陀佛,煩惱就消了,這叫功夫得力。所以功夫得不得力你自己清楚,別人也清楚。中國人講的七情五欲,我們六根對外面六塵境界,自然會生起喜、怒、哀、樂、愛、惡、欲,這叫七情。這個七情是煩惱,歡喜是煩惱,發脾氣是煩惱,悲哀是煩惱,憂慮也是煩惱,欲望也是煩惱,你喜歡是煩惱、討厭的也是煩惱,你總是這情緒時時刻刻起現行。這念頭才一動,要現行了,你覺悟了。這就是古大德常講「修行人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頭起來這是自然的,你是凡夫,無量劫來的習氣怎麼會不起現行?不起現行,那你就是菩薩;你不是菩薩,肯定起現行。才起現行,這第一念起現行,動了,動念頭了,第二念怎麼樣?第二念就是阿彌陀佛,這句阿彌陀佛把念頭壓下去。譬如我們不高興發脾氣了,正想發作的時候,知道了,阿彌陀佛,把那個瞋恨念頭壓下去,這叫功夫成片,你念佛功夫得力。有這樣的功夫,給諸位說,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可以隨自己的意思。也就是說生死自在,我想什麼時候去,什麼時候就去得了。為什麼?一念、一心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你這個一心,煩惱並沒有斷,但是這句阿彌陀佛真的把煩惱控制住,起作用了,跟阿彌陀佛就通了。你這一念想往生,阿彌陀佛真的現前,他來接引你。

  要知道,我們這裡講「法界身雲德」,阿彌陀佛的法身遍法界虛空界,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一念相應他就現形。就好像我們現在網路、電視一樣,我們知道網路、電視電磁波播出去,整個地球哪個地方都有,你只要有電視機頻道一按對了,現相就出現了。這現相從哪裡來?不是從那裡跑到這兒來,這裡跑到這裡,不是的。《楞嚴經》上講得很好,「當處出生」,阿彌陀佛像就在面前現,就當處,「隨處滅盡」。我們有感,佛就有應。我這一念想生極樂世界,想親近阿彌陀佛,這一念是感,佛現身是應,感應道交,你就跟佛走了。這個地方的世緣,跟這世間也要有緣分,了了,感就現前;沒了,沒了不要了,感應也能現前。所以往生自己可以做得了主,想什麼時候去,什麼時候去得了;想在這個世間再住幾年也不礙事。無論住與不住,都必須是在一心、一念的境界裡,你才能做得到。

  那我們功夫成片,這個一心、一念是相似的,不是真實的。要是真實的,那你在這個世間,跟諸佛如來應化可以說沒有兩樣。相似的怎麼樣?相似的煩惱常常起現行,你常常去控制它,就用這句佛號常常去控制它,這才行。稍稍一疏忽,你就控制不了,控制不了是什麼?它發作了。這一發作你要知道傷害別人、傷害自己。這我們常常講,你發脾氣、責備人的時候,傷害別人三分,傷害自己七分。傷害自己什麼?這佛家常常講功德,你天天在修積,積這個功德,積功累德,一發脾氣,這功德全沒有了,叫火燒功德林。瞋恚是火,你的功德全燒光。所以要知道,別人的損失只有三分,自己損失七分,你知道這個事實真相叫太不值得,這個什麼人肯做?愚痴的人。哪個聰明人肯幹這種傻事情?我害別人,自己要付出一倍、二倍的代價,誰願意幹這個事情,所以愚痴;有智慧的人,絕不幹這種傻事。這個難破,常常用金剛來做比喻。

  這個比喻佛菩薩,就是佛菩薩的法身,法界身雲就是法身,已經證得法身的人。圓教,《華嚴》是圓教,初住以上法身菩薩,別教裡面初地以上,一般講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在淨土宗裡面講得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這一心不亂有分三個講法,理一心那真的證得了,也就是說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這是真佛不是假佛,真的是見性,法身菩薩。第二種是事一心不亂,什麼叫事一心不亂?無明沒放下,還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沒有了,叫事一心。這樣的人在什麼地方?不在六道,他在四聖法界,就是聲聞、緣覺、菩薩、佛,十法界裡面的四聖法界,事一心不亂。六道凡夫這裡面也有,有相似的,功夫成片,我們專講念佛功夫,確實能伏煩惱,這個念佛叫會念。不會念的人「口念彌陀心散亂」,口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拿著念珠念佛,心裡面還有妄想、還有分別、還有執著,這個沒用處。這只能夠說念佛比罵人好,罵人造口業,念佛比罵人好,不能夠伏煩惱。

  你就曉得,念佛什麼叫功夫,什麼叫得力?一句佛號能伏住煩惱,叫功夫得力。功夫得力也有淺深不同,所以有三輩九品,上輩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這是我們在講席裡常常向同學們報告的,功夫得力的上三品生死自在;換句話說,他的功夫是真不錯。雖然煩惱沒有轉過來,煩惱沒斷,他的功夫讓煩惱都不起現行,他有這麼大的功夫,就是他真能控制住,這中品的能控制,可是有時候還控制不了。下三品的,能控制的時間很短,不能控制的時間很長,下三品。最重要的是什麼時候?臨命終時,你能控制,那真能往生;臨終那一念不能控制,這就不能往生。關鍵在最後臨終的一念,那一念你心裡是不是阿彌陀佛?如果是阿彌陀佛肯定往生。最後一念要想到家親眷屬、想到你的財產、想到你的怨親,那就不行,馬上隨著業流轉,你該到哪一道去投胎,你就到哪一道去,隨業流轉。這個道理講得清楚、講得明白,我們應當要了解、應當要記住,然後才知道自己怎樣用功。

  總的來說,於世間法要看淡薄,不要太認真,世緣太認真,是我們最嚴重的煩惱。怎樣把世間法看淡?《般若經》最有效。所以《金剛經》在古時候不但是學佛的人,許多不學佛的人他念《金剛經》,而且許多人都能夠背誦,因為它文字不多,只有五千多字。為什麼?幫助你把世間是非人我、名聞利養看淡一點。因為經上明白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你要常常想著這些自然就淡了,為什麼?沒有一樣你帶得去的。這個話不難懂,既然帶不去,你何必那麼認真?這是什麼?迷!以為是真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你就在造業,你就在造罪業。《地藏經》上講的「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話說得很重。罪業肯定有果報,業因變成果報,果報又造作因,因果循環,這就是六道的由來,輪迴的由來,沒完沒了。這是真正的大苦,哪來的樂!

  佛說得好,六道眾生裡面的樂,什麼叫樂?苦暫時停了一下,他就覺得很樂。早年我們初學經的時候,李老師跟我們講現實的事,現前的事,你相不相信?你的苦暫時停止,你覺得很樂。他舉什麼?舉肚子餓了很苦,口渴了很苦;可是給你一點東西吃,給你一杯水喝的時候你很樂。為什麼?那個苦暫停,再隔幾個小時不給你苦又現前,苦是真的,樂是假的。從這個事實真相裡面,我們確實體會到,我們人在世間,每天三餐吃飯,這三餐是服藥,治什麼病?治餓病;常常要喝水,喝水治渴病,哪有健康的人!沒一個是健康的人。真正健康的人,不要吃、不要喝他若無其事,什麼樣的人?在經典上我們看到,阿羅漢一個星期吃一餐,辟支佛半個月吃一餐他就夠了,比我們那是快樂多了。我們這個人間,尤其現在人一天三餐不夠,還要吃幾道點心,晚上半夜還吃宵夜。這是什麼原因?他的病很重,他的時間很短促趕快要服藥,不服藥的時候他病就發作,道理在此地。

  到什麼樣的功夫飲食可以離開?到色界天。這不是欲界,欲界是財色名食睡,這叫五欲,欲界都有這五種。這五種愈往上面去愈淡薄,愈往下面去愈嚴重,這是事實真相,這真的是麻煩事。可是這都不是真實的,全是虛妄的幻相,所以佛教我們放下。你放下執著這個現象就沒有;換句話說,放下執著你的病就沒有了,執著是病,你就恢復健康。那就像阿羅漢、辟支佛一樣,阿羅漢、辟支佛應化在世間,七天吃一餐飯、半個月吃一餐飯是不是真的?不是。做這種示現,讓凡夫覺悟他做這個示現,實際上他不需要吃,根本不需要。如果不做這個示現,這些凡夫看到你是神仙,我做不到,你可以不要吃飯,我們不行,凡夫就不能覺悟,把他的悟門堵死了,所以他做此示現。釋迦牟尼佛成佛,佛還要吃飯嗎?不要了,比阿羅漢高太多了,哪裡會要這個東西!可是佛每天出去托缽,日中一食,示現!讓一切眾生見到佛生起信心,你能做的,我也能做到。你這個身是父母所生身,我們的身也是父母所生身,沒有兩樣;你修行能有成就,我修行當然也能成就,這叫身教。在哪一道,佛所示現的身相不相同,這裡頭一定要懂得。

  佛、菩薩乃至於阿羅漢,在六道裡面應化,全是眾生有感,菩薩有應。感,有念;應,沒有念。如果有念,你就沒有能力應。我們有念,所以沒有能力去應;無念,就有能力去應。為什麼?有念就有限量、就有範圍,無念沒有限量、沒有範圍,遍法界虛空界眾生有感,你都會接收得到,你有念就接收不到。就像無線電的電波一樣,只有你心不動,極微弱的電磁波你都能夠感覺到;自己心要動,感覺不到,就這麼個道理。所以阿羅漢的心就清淨,菩薩就更清淨。

  我們學佛不容易,不可以說佛不在,我們這一生沒有遇到佛,那你完全錯了。佛在,佛沒有生滅,惠能大師開悟之後說的第二句話,「何期自性本不生滅」,那是佛。佛沒有生滅,佛是什麼?整個虛空是佛。虛空是佛、法界是佛、萬物是佛,你不認識!佛在這個經上說得更清楚,你自己就是佛,你不知道。只要你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你就明白。這明白就是證得,你就證得。這個東西放不下,暫時你不能證得,不是說永恆的,為什麼?總有一天你會放下。放下虛妄的,不是真實的,妄想、分別、執著統統不是真實的,這個東西放下,你可以冷靜思惟去想想,你放下,人多快樂、多自在!煩惱沒有了。煩惱沒有了,再告訴你,智慧就圓滿,為什麼?原來煩惱就是智慧。智慧裡面摻雜著妄想分別執著,就變成煩惱,把妄想分別執著抽掉,煩惱就是智慧,「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問題就是出在妄想分別執著,所以這個東西把它抽乾淨,你就回歸到本來面目。本來面目是本來是佛,到那個時候沒有今佛、古佛,沒有了,為什麼?時間沒有了、空間也沒有了,叫一真法界。古今是一,就是過去、現在、未來是一;四方、四維、上下這講十方,十方是一。一是真的,二是假的,所以法界叫一真。無量無邊的諸佛有沒有?有,是自己的應化身。唯心淨土,自性諸佛,不但是自性彌陀,自性釋迦、自性彌勒。無量無邊諸佛都是自性變現的,無量無邊的菩薩還是自性變現的,無量無邊的眾生也是自性變現的,是一不是二,這就叫入不二法門。

  所以末後這首偈我們就好懂了,『彼有貪欲瞋恚痴,尚能現此大神通』。這彼是指阿修羅,阿修羅貪瞋痴慢疑沒斷,只是他修定修福。他修十善業道,所以福報很大;他修定,所以他有大的神通,天阿修羅。貪瞋痴慢沒斷,世間法,尚能現此大神通,他有能力現大身,他有能力現小身。現小身我們肉眼看不到,現小身能到哪裡去?能到毛孔。我們的汗毛毛孔,他小身他能到毛孔裡面去,大身,像喜馬拉雅山那麼大,現那麼大身。能現大、能現小,世間法,沒斷貪瞋痴,他能做得到,何況『伏魔怨照世燈』,這是菩薩。降伏魔怨,用什麼降伏?一念能伏魔怨。自性智慧光明能照十法界,這是菩薩,明心見性的菩薩,他怎麼會沒有『自在威神力』!他的自在,他的威德、神通,阿修羅怎麼能跟他相比?

  我們現在修行很困難,難在什麼地方?冤親債主太多。昨天還有個來我們道場示現的,好像一個女孩子被冤親債主附身,冤親債主太多。他為什麼能附你的身?因為你有念,有我的念頭,執著身是我,有自私自利,他就找著你,你過去跟他結的怨他來報復。如果你到一心,一心不要講上品的,下品的,上中下三品,下品的,下品的是什麼?下品執著,執著沒有了。執著沒有了,冤親債主找不到你。為什麼?阿羅漢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四相破了,他找不到你!魔怨沒有了,統統化解了,阿羅漢。再往下面降,這個怨要不是很深的,須陀洹就化解了。須陀洹四相剛剛破,明白了,不再執著身是我,所以身見破了。這《金剛經》上講得很清楚,須陀洹初果,就是他沒有這個念頭,「我證了須陀洹」,沒這個念頭。要有這個念頭,他沒有證得,為什麼?他還有我相,他還執著身是我,「我證得須陀洹」,假的。再跟諸位說,我是什麼菩薩再來的,假的,根本就騙人的。小乘須陀洹,大乘我們《華嚴經》上初信位的菩薩,就無我了。《金剛經》上講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他就做到了,剛剛做到。這就是什麼?剛入佛門。

  凡是還有我,念念都有我,沒有入門,在佛門外面。雖學佛靠近一點點,沒入門;入門就是初信位的菩薩,真正佛弟子。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具足,就是說你還有這些分別執著,你是六道凡夫。佛法難在這裡,你放不下;佛法容易也容易在此地,放下就是。這個事情不求人的,完全求自己,那你自己放不下,不行,放下就是!於是我們終於搞明白、搞清楚了,真正學佛就是從放下執著下手。放下對一切人的執著,放下對一切事的執著,放下對一切物的執著,這叫真用功。放下不是不管了,這個不能誤會,放下我都不管了,那這不是放下,沒有放下;真正放下是兩邊不著,是真放下。「有」這邊不著了,著了「空」,還是沒放下;空放下了,他又執著有了,兩邊只要有一邊,沒有放下。空有兩邊都不執著,心裡面沒有,事上會做得更認真,會做得更圓滿,沒有一樣事情你做不好,你是菩薩,為什麼?你沒有私心、你沒有自己,你為眾生,哪有事情做不好的!

  沒有自己,我們從什麼地方看?從根本煩惱上看,你沒有貪心、你沒有瞋恚、你沒有愚痴、你沒有傲慢、你沒有疑慮、你沒有錯誤的見解。你說你辦事情能辦得不好嗎?你在任何地方,你能不受大眾歡迎嗎?你能不受大眾愛戴嗎?不可能的事情。雖然接受大眾的歡迎愛戴,為大眾服務,自己心地清淨一塵不染,做再多的事情不累。怎麼不累?沒做,作而無作,無作而作。人做事情為什麼會累?有我。我今天做了這麼多事情,累了,馬上就累了,所以一切法從心想生。這一天做到晚,做二十四小時沒中斷,沒做,沒事,沒事怎麼會累?道理在此地。你有我、你有身就有累;你沒有我,不執著身,身是機器,機器可以二十四小時運作,它沒有障礙。我們把這機器當作我,一定要給它好好休息、好好保養,毛病這麼發生的,總要曉得。這是諸法實相,不可以不知道。

  現在這個社會上,最困難的事情在哪裡?人與人不相信,這個社會不會有幸福、不會安定、不會和平。現在大家都在研究討論這問題,這個世界還能和平嗎?在佛法裡面講可以,在世法裡面講很難,難在什麼地方?難在你的煩惱去不掉。所以佛到這個世間來才有辦法,佛怎麼樣?你懷疑我,我不懷疑你,才破別人疑的煩惱;你貪,我不貪,斷你貪煩惱;你瞋恚,我不瞋恚,斷你瞋恚的煩惱。這方法就正確,你才真正能化解問題。佛到這個世間來是教化眾生的,現在講教育,教育裡面最重要的,就是肯定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沒有這個理念,你教育肯定失敗,不會成功。中國老祖宗所傳的「人之初,性本善」,你要肯定人性本善。他不善,不善是因為他迷了,迷失了本性,學壞了變成不善。不善是習性,不是本性,「性相近,習相遠」,所以要教。

  佛菩薩我們稱他大慈大悲,到這個世間來示現,來教化眾生。怎麼教法?六祖大師在《壇經》裡面講三十六對,那就是教人怎樣示現教化眾生,三十六對從反面去做,他貪,我不貪;你貪,我能滿足你的貪。昨天台北同修帶個劇本來給我看,《杜子春》的故事,這是唐朝的小說,現在把它編成劇本。杜子春貪,太上老君滿足他的貪心,到最後他覺悟,覺悟怎麼講?貪心放下,再多的金銀財寶無動於衷。太上老君很有耐心,這個故事對人相當有啟發性,你瞋恚,滿足你的瞋恚,這非常不容易;你的毀謗、侮辱、陷害,隨你怎麼,無動於衷,到最後所謂良心發現,真的懺悔,真的承認我錯了,回頭了,所謂是浪子回頭金不換。這只有菩薩才能做得到,凡夫做不到。

  普賢菩薩教我們「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他的十願就是十種方法,那是高級菩薩修的,不是普通菩薩,普通菩薩修六度。什麼是高級的?明心見性的菩薩,就是法身菩薩修普賢行。普賢行你看第一個「禮敬諸佛」,對一切眾生,現在講的沒有一個不是九十度的鞠躬禮,他能做到。能叫一切眾生生歡喜心,能叫一切眾生慢慢回頭,知道以禮對人好!我去尊敬別人,人家歡喜;人家尊敬我,我也歡喜。「稱讚如來」,諸佛從相上講的,如來從性上講的,這個人他的思想言行與性德相應,這值得讚歎;與性德不相應,不讚歎。絕不說他的過失,只有不讚歎,見到他做再壞的事情,一口不說,這度化眾生。讓做壞事的人,做壞事有時候也會做一、二樁好事,做好事讚歎他,做壞事一句不提;時間久了那個良心發現,你看我做多少壞事,人家都原諒我,一口不提,做一點點好事都稱讚。只要什麼時候有這一念覺悟,他就回頭。要有耐心,這樣才真正能把動亂的世界幫助它回歸到和平。

  「廣修供養」,有緣分、有機會盡量幫助需要的人,沒有任何顧忌。現在很多想修福報的人,怕怎麼?怕被人騙,不肯修了,這是錯誤。為什麼?這都是分別執著造成自己的障礙,把自己積功累德的緣分斷掉。那你要知道,愈施愈多,沒有關係,施,被騙去沒有關係,後面又來了。你命裡只有這麼多,你那裡不捨後頭就不來,愈捨愈多,騙也沒有關係,也都是好事情,歡歡喜喜的。這個現象過去我只看到一個例子,一生得受用,道安老法師。過去在台灣騙他的人很多,大家都認為什麼?老和尚迷惑顛倒,被人騙都不知道。其實他很清楚。那個時候他在台灣辦大專佛學講座,請我去做總主講。我有一天到他寺廟裡面去看他,我上去的時候,在他客廳裡面見到他,他就問我,剛才有個某居士在我這裡坐了一會兒出去,你看到他沒有?看到了。我說我認識他,大門口看到,我進廟門,他出去。他說他今天來騙我。你給他沒有?給他了。這我們才曉得他不糊塗。而騙他的人不知道,以為老和尚不曉得,又被騙。老和尚死的時候負債,那個時候台灣錢八百萬,都是這個騙他、那個騙他,他統統都給人,最後這個債松山寺替他付。我們把這個事情說穿了,那些騙他的人才恍然大悟,原來老和尚頭腦清清楚楚,真慈悲。

  老和尚真放得下,沒有嫉妒心,太難得!這個大專講座排課程,我上課的學生最多,差不多有三、四百人,這最少的;最多的時候到七、八百人,至少都有三、四百人。老和尚去上課的時候不到一百人,少的時候大概只有四、五十個人。我們看到很難過,跟老和尚換時間,本來我上午上課的,上午讓老和尚,我上下午的。結果學生上午不來,下午來。老和尚一點都不生氣,而且對我們這年輕人非常愛護,我們很感動。沒有嫉妒心,真的念念提拔後學,看到好的年輕人,非常重視,很器重。我這一生就遇到這麼一個人。他給我們的是身教,許多示現都值得我們一生依教奉行,全心全力幫助後學、獎勵後學。他過世了,我們大專講座移交給佛教會另外一位法師來接辦,我也辭職。好像只辦了兩屆就沒有了,沒人去了,這就解散掉,很可惜。講座人數最多的時候到八百人,那都是高等知識分子。大乘教裡頭常說「佛法因緣生」,真正有愛心的人,沒有私心的人,沒有一樣不能成就;一有私心、有嫉妒心、有疑惑,事情肯定就失敗。大經裡面告訴我們,疑是菩薩最大的障礙。我們通常講精進,世法裡頭精進有三根,不貪、不瞋、不痴;出世間法精進只有一個,沒有懷疑,懷疑障礙精進。世法裡頭貪瞋痴障礙精進,必須要斷的。這段我們就學到此地,修羅大身與法界身喻。

  我們再看下面這段,第十個比喻,「帝釋破怨喻」,這就是忉利天主,我們中國人稱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怎樣化解怨恨?這對我們來講都非常重要,我們應當要認真的學習,為什麼?無始劫以來我們跟眾生結的怨太深了。這裡面有四首頌,我們先看第一首:

  【天阿修羅共戰時。帝釋神力難思議。隨阿修羅軍眾數。現身等彼而與敵。】

  這裡面含的意思很深,『天』是講忉利天,忉利天主跟『阿修羅』打仗,這事情佛在經典裡面講得很多。總而言之,都是凡夫,忉利天煩惱沒斷,阿修羅煩惱更重,只有輕重之分,沒有其他的差別。經上告訴我們,戰爭的原因還是爭利,忉利天福報大,飲食美食很多,阿修羅很羨慕也非常嫉妒;阿修羅雖然有忉利天一樣的福報,但是阿修羅沒有美食。阿修羅的相貌醜陋,男子相貌醜陋,所以阿修羅翻作無端正,女子非常美;忉利天雖然有美食,沒有美女,忉利天主羨慕阿修羅的女孩子,他有美女。互相嫉妒,互相的羨慕,常常就因這個引發戰爭。打仗的時候,『帝釋神力難思議』,帝釋天神通變化不可思議,隨著阿修羅軍隊的數量,阿修羅的軍隊很龐大,『現身等彼而與敵』,帝釋天可以變現。這個地方要注意到,中國人講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派出去的兵不是真兵,沒有傷害老百姓,他是自己變現出來的,你有多少軍隊,我變多少軍隊來跟你對抗,這決定不能疏忽。不像人間的戰爭,人間戰爭民眾受害,他徵兵,那死傷不是自己,是別人。天上不是如此,天上阿修羅跟帝釋天作戰,不傷害人民,雖然是戰爭,確實是仁義之師,不造罪業,業是有,不像人間這種戰爭造的業那麼重。這是我們應該要知道的,這真的是難思議,不可思議,我們無法想像帝釋天是用這種方法來應付阿修羅的進攻,用他自己神力的變化。

  【諸阿修羅發是念。釋提桓因來向我。必取我身五種縛。由是彼眾悉憂悴。】

  『阿修羅』,這天阿修羅,佛在《楞嚴經》上告訴我們,阿修羅有四種,天道、人道、畜生道、餓鬼道統統有阿修羅,只有地獄沒有。所以有的時候經上常講「五趣輪迴」,只有五道沒有六道,阿修羅在哪一道就算哪一道。六道裡面單單說阿修羅,那是講天道,其他的阿修羅都歸到自己一道去了。阿修羅前面也說過,這一道的人,不管他是在哪一道,福報大,為什麼?他前世修福,他修十善,他修福、修布施,所以福報很大。為什麼會變阿修羅?佛說三個重要的因素,第一個是傲慢心重,他不服別人,一切都是要帶頭,第二個嫉妒心重,第三個懷疑心重,疑心很重。有這三種心,拜佛、修行、修福,將來果報都在阿修羅。最大的果報,福報到天上去,天阿修羅,其次的人間阿修羅,再其次的畜生阿修羅、餓鬼阿修羅。在鬼道是鬼王,在畜生道是猛獸,毒蛇猛獸瞋恚心很重,疑心很重;在人道也是人王,二次大戰,像希特勒這些人都是屬於阿修羅,這是我們要知道的。所以修福要知道,這三種非常嚴重的,傲慢、嫉妒、疑惑,這一定要斷,否則的話,你落在這一道。落在這一道這佛法講三世怨。你這一生修行修福,你有這三種習氣沒斷,來生得大福報。得福報的時候,你就會作威作福,為什麼?你的習氣煩惱很重,你有大福報你會傷害很多人。福報享完之後墮地獄,墮阿鼻地獄,你的罪報就現前。叫三世怨,第一世修福,第二世享福、造孽,第三世墮地獄,這三世因果不可以不知道。

  他們修這麼大的福報,多半都是在佛門修的,佛門修福容易,修功德不容易,修福報很容易。功德,你一發脾氣就沒有了;福報有,福報你發脾氣它還存在。將來到哪一道裡面去享福,享福必定造罪業,必定很容易傷害人,這是煩惱習氣。稍稍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他瞋恚就發作,那他有權有勢,這就很容易造業。一般人你發脾氣,你還不至於殺人;如果你是做了人王、做了鬼王他會殺人。要曉得殺人你要墮地獄,地獄出來之後,你還要還命債,麻煩大!你殺的人多,你還到哪輩子才能還得清。欠命一定是還命,欠錢一定還錢,你懂得這些因果事實,你就曉得世間人,沒有一個人說是吃虧,也沒有一個人是佔到便宜。佔到便宜,來生要還人;吃虧的時候來生有補償,他要還我的。所以懂得三世因果,你心就平了,大無畏的心你就能發出來。你要記住一句話,施捨是愈施愈多,不是說被人騙了我就沒有了,騙了還是多。人家騙得多,你這來得愈多,愈施愈多,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不要是世風不善,把我們布施的意念就斷掉,這個不好,這是自己愚痴,把自己積功累德、修布施、修功德的機會錯過了。這不能怪別人,一定還是自己的業力在作祟。所以佛法不能不懂,不能不透徹,透徹了,疑慮一掃而盡,菩提道上一帆風順,沒有任何障礙,這事實真相不可以不知。

  真正學佛,四弘誓願裡講得好,簡單明瞭,「眾生無邊誓願度」,你怎麼度他?沒有別的,就是給他做好樣子。佛菩薩示現在我們這個世間,「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看到眾生哪些地方有毛病,我們就把它反而行之,從他的反面去改過。譬如現在這個世間,一般人與人之間沒有禮貌,我們怎麼去度他?我們給他行禮,這就是度他,使他知道有禮貌。現在人沒有恭敬心,寫字都很潦草,那我們怎麼治他的毛病?我們寫字給他的時候恭敬、端正。字不在好壞要工整,這印光大師教我們,這是我們的恭敬心,我們對他有恭敬。不要去責怪他,不要去說他,他給我的東西都潦草,我每次給他的東西都端端正正的,過一段相當長的時間,他會覺悟,我給他工工整整他歡喜,慢慢他就體會到,長時間去感化。

  現在人不知道人與人的關係,從小沒學過,現在社會上學不到,大家都這樣子,都認為這正常的,其實是錯誤的。那怎麼辦?學《弟子規》,弟子規怎麼學法?一定要有氛圍的地方去學,那個印象才深刻。我們在湯池做出來了,你到那個地方去學,我聽說一般五天,五天他就改變。真正能夠成就自己,我常常講,無論學佛法、學世間法真正想成就,《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這三個根一定要紮穩。需要多少時間?真肯學的人一年,煩惱習氣重一點的人兩年,你才把根紮下去。根紮下去之後,無論學什麼沒有不成就的。扎根到哪裡去紮?要到湯池去紮。你到湯池那邊去做個一年,至少去做半年,到那個中心去做義工,天天學、天天看,自然就不一樣。如果你有願力你好學,你有信心學上半年你就能講,你就在中心做老師,解行並進,這樣子有一段時期的學養,你根就紮穩。如果學佛,無論學哪個法門,無論學哪部經典,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沒有一個不成就的。所以這是個很好的機緣,遇到這個緣分不是容易事情,也是像開經偈上所說的「百千萬劫難遭遇」。

  這首偈子是說,阿修羅看到忉利天主變現大軍來迎敵,阿修羅就想,『釋提桓因』就是忉利天主,前面有介紹過,釋提桓因的軍隊來了,這個軍隊是釋提桓因變現的。來幹什麼?『必取我身五種縛』,這個縛是煩惱,五種是什麼?貪、瞋、痴、慢、疑,阿修羅就是這五種,修大福報他才變成阿修羅。阿修羅這五種東西捨不掉,他非常貪戀,他放不下。想到這個地方,這些阿修羅就很憂慮、憔悴,如果這一仗打敗了,被忉利天主戰勝,他說那我們這貪瞋痴慢疑全都沒有了。其實這好事情,不是壞事情,可是他放不下這些,所以他還不能夠從阿修羅轉變為忉利天人。這首偈的意思是很深很廣,我們細心去體會。阿修羅、帝釋天都有這個能力,其實帝釋天只比他高明不了好多,帝釋天還是有貪瞋痴慢疑,只是比他輕。

  我們知道,天道的煩惱比人道輕,人間的貪瞋痴慢疑比忉利天嚴重很多,非常的嚴重,你生不了天;這東西有,輕,輕他就生天,就上去。我們知道,貪瞋痴慢疑、財色名食睡都屬於欲界的,貪瞋痴慢疑是內,財色名食睡是外面的。內外的煩惱,愈往上面去愈輕,到第六天,第六天是他化自在天非常淡薄。再往上去這個煩惱就伏住,完全伏住沒斷,生色界天,它不叫欲界。為什麼?內,貪瞋痴慢疑伏住,外面,財色名食睡也伏住,這是六道裡面上兩界,色界跟無色界。色界四禪十八層天,無色界四層天,這一共二十二層天,二十二層天加上欲界六層叫二十八層天。這二十二層天裡面是伏煩惱,愈往上去功夫愈深,伏的時間愈長,也就是說他壽命愈長。色界跟無色界的壽命是定功時間長短,這我們現在講起來都是天文數字。所以無色界天叫長壽天,最高的天壽命八萬大劫,你就曉得,他定功能夠把煩惱伏住,伏住八萬大劫不起作用,但他沒有斷,所以他出不了六道。八萬大劫到了他煩惱起現行,伏不住了,這一起現行就往下墜落。爬得高摔得重,墜落多半墜落到阿鼻地獄,從最高的掉到最下面。這是佛跟我們介紹得很清楚、很明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