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二四四卷)  2004/4/7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1244

  諸位同學,請看「光明覺品」,光照千界,偈頌第五首看起。我們先將經文念一遍:

  【其性本空寂。內外俱解脫。離一切妄念。無等法如是。】

  這首偈前面兩句,上一次講過,因為時間到了,只講到自性本空,就是自性空寂。『內外俱解脫』,我們今天來談談這一句。「內」是根,「外」是塵,內六根,外六塵,六根、六塵在空寂自性裡面本來沒有。現在有沒有?還是沒有,永遠都不會有。所以前面一首偈講得好,蘊、界、處都是生死法,都是有為法;自性空寂是無為法,無為法是真的,永恆不變。佛法講真妄,它的定義,凡是會變,就是有生有滅,有來有去,這是有為法,這是妄,不是真的。永恆不變,沒有生滅,沒有來去,所以不常不斷,不一不異,這才叫是真的。哪一個法具備這些條件?自性具備,所以自性是真的,自性是空、是寂。所有一切相對的,我們講對立的,都不存在,這就是說明法界是和睦的。

  我在前面跟諸位說過,和是大德,是宇宙之間的大德,那是真的,不是假的,永恆不變,和!佛法沒到中國來,我們中國的聖人也知道,孔子讚歎《易經》。《易經》裡面講的太和,太和就是此地所講的『性本空寂』。「空寂」才真正和,為什麼?它沒有對立,沒有矛盾!整個宇宙是一體,這才叫太和。人迷失了自性,就是迷失了太和,所以起心動念,人與人、人與事、人與天地萬物,真的叫無緣無故生起矛盾,無緣無故起了對立。這是什麼原因?佛法講的好,叫無明,無明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就又生六粗。聖賢人明白,能夠隨順太和。太和是道,在中國儒、釋、道,道家裡面講的道;太和是道,我們佛法講自性,自性就是道。隨順,隨順就是德,所以隨順是中和。

  你看看中,中是什麼意思?不偏、不邪,就叫中,稍稍有一點偏差,就不和。永遠保持一個中,佛法裡面講中道,儒家講中庸,庸就是很平常,很平常它跟道相應。太和是理,永恆不變的真理,它是和睦。我們能夠用中,在佛法講用中道,不偏不邪,與太和相應,這是德;無量無邊的德行,這個中是根。最後聖賢人教給我們,你要能夠永遠保持,你就能夠契入太和,契入太和就成佛了。我們大乘佛法裡面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那就是你契入太和了,你的心、你的行,跟太和融成一體。中峰禪師講(這是你們很熟很熟,你們常常做三時繫念),「我心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我心」,「此土就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就是此土」,這個話是契入太和;如果不能契入太和,這個話說不出來。所以,能說得出這個話,我們就知道中峰禪師明心見性了,中峰禪師是法身菩薩。

  那四十一位菩薩,他到底是哪個地位,這不是我們凡夫能知道的。但是我們聽他這個說法,肯定他是法身菩薩,他是明心見性,他已經契入。我們要想契入,你就一定要懂得中道。那我再問你,何謂中道?這我們平常常常勸勉同學,於一切人事物不分別、不執著,就是中。為什麼?分別就偏了,執著就邪了,不是中,有分別、執著就不中。離分別、執著是中道,中道一定是與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相應。所以行中道,決定是菩提心。諸位你把這些東西統統都連起來,連儒、釋、道,把全世界其他宗教典籍也連起來,真的是一不是二。

  所以我說,我參加世界上和平運動,我常常在講,全世界信仰宗教的人都是一家人。宗教裡面講創造宇宙唯一的真神,真神就是太和,真神就是本性,性本善,性本淨,性本空,性本寂,我們要細心去體會。一定要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的思想、見解、言語、行為、造作都要與它相應,這個人叫行道;行道,這就是德。道、德落實了,落實在我心裡,落實在我身體,落實在我生活,落實在我行為,落實在我處事待人接物,這叫真修!所以,六根、六塵、六識都不是真的,這都是有為法。我們修學大乘,尤其是修淨土,對於經教多半都不會深入去研究,知道個大概就行,抓到這個總綱領就成功了。這些微細的部分,到極樂世界再學,現在不找自己麻煩。但是這個綱領、意趣一定要很清楚、很明瞭,要真幹!

  這樣念佛就相應,古德常說,「一念相應念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所以說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一般人念佛不能成就,他不相應,他不懂得這個道理,他不知道這些原理、原則。雖然念阿彌陀佛念的很勤快,好像是很虔誠,心裡面妄想、雜念、煩惱太多,在日常生活當中還是煩惱作主。怎麼呢?在一切人事物當中,這個我喜歡,那些我討厭,這就煩惱作主,中道沒有了。儒家講的中庸沒有了,佛法講中道沒有了,這怎麼行?具體講,講用中,我們講得具體一點,用中就是用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都是中道,是中道的面面觀!「一即是多,多即是一」,這是《華嚴經》裡面常講的,一處相應,處處相應。

  所以根塵是可以放下的,這個放下,不是說我這六根不要了,六根不要,人不就死了!死了並沒有放下,外國人講你還有個靈性,我們中國人講靈魂,他還執著!把身體燒成灰了,你那個靈魂還執著,沒有放下,所以他出不了六道輪迴。因此,放下是心理上不再執著、不再分別,這個色身,色身沒有關係,不礙!《華嚴》到最後給你講的,理無礙,事無礙(事就是事相),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個東西不是真正障礙,真正障礙是迷,是你不知道事實真相,那是一切障礙的根源,迷!我們求學,我們學道,目的何在?目的在破迷開悟。果然迷關破了,大徹大悟,然後你才曉得,理跟事是一不是二,沒有衝突,沒有障礙。整個宇宙是和諧的,整個宇宙和諧,然後你才曉得我們整個身體和諧。身體裡面,眼、耳、鼻、舌、五臟六腑和諧的,你身體健康,健康長壽。整個地球和諧的,整個宇宙是和諧的,地球的和諧是極樂世界,我們居住在極樂世界,宇宙和諧是華藏世界。

  所以,這「根塵兩亡」這句話要善於體會,千萬不要錯會了意思。不是根塵都不要,諸佛菩薩給我們說法的時候,他根塵在,他不是不要。他要沒有這個東西,他就不能度眾生,他就不能演說,演跟說都要根塵。由此可知,怎麼叫兩亡?不著根塵,不離根塵,不即不離。我們要把這個本事學會,這個人生得大自在,真快樂!於一切法不即不離,這就是諸佛菩薩的境界。所以什麼樣的過失都沒有,他空有兩邊不住。

  他與自性空寂完全相應,這個境界就是六祖惠能大師在《壇經》上講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本來無一物」,你想想看,根是一物,塵是一物,本來無一物。六祖說這個話的時候,他跟我們一樣,他有人身,人身確實具足了六根,外面環境確實具足六塵,可見得「本來無一物」是從性分上說的。但是你要曉得,性相是一不是二,這當下是什麼境界?當下是事事無礙的境界,他證得了。他跟我們在一起,我們手牽著手,他住事事無礙的境界;我們是凡夫,妄想、分別、執著完全沒有離開,我們住的是處處成障的世界,就是無論幹什麼都是障礙,迷;他覺,我迷。你看,覺不礙迷,迷也不礙覺,他覺,他沒有妨礙我迷;我迷,我也沒有妨礙他覺,覺者自覺,迷者自迷。明眼人看,迷悟不二,佛在旁邊看到你們兩個人,迷悟不二。

  所以世出世間第一大樂、第一幸福是什麼?學佛!我永遠感謝我的老師,他把佛法介紹給我,告訴我「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今年學佛五十三年,這個最高享受的境界沒有止境,我這個享受是一年比一年提高。所以我永遠感謝老師,要不是他給我指點,我這一生絕對不會接觸佛教。因為年輕時對它有成見,聽一般人講這是迷信,我也認為它是迷信,所以沒有這個意願去接觸它。一般人要給我來講佛教,我還有一套歪理去跟他辯駁,我有辯才,他辯不過我,我這個人很難度。做學生的時代,我常常上基督教的教堂,我有幾個朋友,是同學,是很虔誠的基督教徒,人非常好。他們都關照我,待我都非常好,所以禮拜天我跟他們一起去上教堂,回來我也讀《聖經》。幾個月之後,他們要我去受洗,我提出,就是我看《聖經》,提出好像是有七十多個問題。我有疑問,我說如果牧師統統能給我解答,解答得我很滿意,我就受洗;他不能解答,暫時我不受洗。他們看到我這些問題,說我是魔鬼,沒法子度。成見很深,非常固執。

  以後到台灣,我在工作單位上的長官、同事都知道,都知道我很頑固,自己成見很深。所以以後我學了佛,出了家,大家都非常驚訝。佛教裡頭一定有好東西,否則的話,他怎麼會相信?所以,我這一剃頭,一出家,我那個機關裡頭上上下下三百多人,對佛教就有很好的印象。我一句話不要說,自然就有很好的印象。我是很頑固的人,很不容易接受別人意見的人,居然接受佛教,還真的把頭剃了,出了家。我完全沒有忌諱,出家之後,我還回到我的老單位常常去玩玩,去看看他們。

  所以實實在在講,境界不一樣,能夠和睦相處在一處,境界各個不相同,各個不相礙。和平哪有不能落實的道理!和平要如何能落實?除了教育之外,沒有第二個辦法,而且這個教育,不是少數人的教育。在古時候的社會,帝王專治的時代,只要少數統治人明瞭、覺悟就行了,整個世間人都得福。現在是民主自由開放,少數統治者明瞭沒用處。所以在現在這個社會上,教化眾生的對象是全民教育。好在現在全民教育不難,用網際網路、用衛星電視就能做到。

  可是世界上人口將近七十億,我們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歷史背景,不同的生活習慣,不同的語言,不同的宗教信仰。所以今天的教學要多元化,要用多種的語言,要用多種的教材。不管教材有多少、語言有多少,但是方向、目標決定是相同,那就是「和睦相處,平等對待」。我們說這八個字,諸位就曉得,這八個字是與自性空寂、與大道、與神聖是完全相應的。人能行道,走到哪個地方都走得通。儘管文化不相同,宗教信仰不一樣,他都歡迎你,都不把你當外人,你履行在道德上,這通,暢通無阻。不但你在人間、在這個地球上暢通無阻,你在九法界裡頭也暢通無阻。現在科學家講,在不同維次空間也暢通無阻,這才真正顯示出道學之尊貴,怎麼能不學!

  所以我們對六根不再執著、不再分別,內解脫了。外面的六塵也不再分別,也不再執著,離分別、執著,真的離了,放下了。但是跟一般人往來,往來還一樣,隨順眾生的執著而執著,隨順眾生的分別而分別。你要不隨順,你就跟這些眾生格格不入,就產生障礙,所以隨緣,隨緣就沒有障礙。你說這是一枝筆,我隨順你,我也說這是一枝筆,衝突就沒有。你執著這是一枝筆,我一定說這不是的,這不是筆,我們兩個不就要打架,衝突就發生了;隨順,「恆順眾生,隨喜功德」。

  真正放下的人他懂得什麼?不但筆這個名不可得,相也不可得。《金剛經》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個相真的當體皆空,了不可得,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但是凡夫怎麼會知道?我們現在大乘經讀多了,雖然沒有悟入,接近了,相似了,我們明白這個理。對事的看法慢慢在轉變,知道所有一切現象「夢幻泡影」,事相有,體性無,體性是空寂的。性空,相有;理空,事有。但是性相不二,理事一如,它沒有妨礙,理事無礙,性相無礙。這愈講愈深,這才是事實真相。所以我們用,用中。中有沒有?中也沒有,你可不能分別有個中,執著有個中,那你就錯了。所以在大乘法裡常講,「兩邊不著,中道不存」,兩邊離開了,你還執著個中道,你又有個執著,總是不能完全放下。所以清涼在此地跟我們講,「根塵兩亡,內外解脫」。內不再分別、執著根,內解脫;外不再執著六塵,外解脫了。內外都解脫,這是什麼境界?法身菩薩的境界。但是這個地方經文不是講法身菩薩,是講諸佛如來,是講的佛,最高的果位。

  這八個字「即上句釋下句」,上句是「根塵兩亡」,下面是「內外解脫」,根塵兩亡,內外才解脫,根跟塵沒有完全放下,你內外都有煩惱纏縛。你看看我們現在,內受六根,眼耳鼻舌身這六根,裡面還有五臟六腑,我們受他的拘束,不自在。飲食起居稍微不小心,哪個地方就出毛病,我們就要受痛苦了,這是你內沒有解脫。外面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看到之後生煩惱,你外沒有解脫。外面的情形複雜,裡面情形是也不簡單!

  要怎樣才能解脫?清涼在此地跟我們說的好,「由契性空,故亡根塵」,這就是教給我們方法。所以你一定要知道真性,知道你的自性,自性空寂,「清淨心中,一法不立」,這就相應。可是下面還有一句話,「清淨心中,一法不捨」,「捨」、「立」統統離開,清淨心才真正現前。在哪裡?就在現前,就是整個的宇宙人生。千經萬論,無量無邊無數諸佛菩薩為一切眾生講經說法,就說這個,沒有別的;千言萬語,千經萬論都是說這麼一樁事情。你要是明瞭了,豁然大悟,一通一切通達,什麼障礙都沒有;一迷一切迷。這個事情不但做難,理解都難,都不容易,這是真的。

  你聽了這句話,你真的明白了嗎?恐怕是愈聽愈迷惑,愈聽愈不懂,愈聽疑問愈多。不聽好像沒事,愈聽愈麻煩,這些都是正常的現象。自古以來,諸佛菩薩講經說法,這一類的聽眾佔大多數!所以,世尊教學就給我們很大的啟示。我們在經典裡面看到的,世尊這一生的教學,首先示現成道,成道之後,你看二七日中宣講《大方廣佛華嚴》。這部經講的是什麼?如來自己親證的境界。和盤托出,一絲毫隱藏都沒有,全部都展現在你前面。除了法身菩薩之外,十法界的人都不懂,何況六道裡頭的人道!這再從菩提樹下出定,起定,到鹿野苑給五比丘說法,說小法、說四諦法;也就是說,我要幫助這些眾生真正覺悟,他迷得太深了,迷得太久了。我們現在要辦學來教他,從哪裡辦起?從幼稚園辦起。慢慢教,有耐心的教。

  「阿含」十二年,這個十二年就是佛法的小學,幼稚園、小學。等到這個基礎奠定了,可以再提升一點,「方等」。「方等」八年,好像辦中學。方等跟前面阿含二十年,這二十年是奠基礎,有二十年的基礎才開始學大乘,般若、智慧,才給你講這個課程,「般若」講二十二年。諸位想想,前面二十年的基礎,現在正規修學又二十二年,總共就四十二年,最後「法華涅槃」八年。所以佛講經說法,我們一般講四十九年,中國人連頭帶尾是五十年,三十歲開始說法,八十歲圓寂。中國人講虛歲,八十歲,外國人算十足年齡,釋迦牟尼佛七十九歲圓寂的。

  這就是慢慢來,漸漸給你提升,五十年的教學,學生也不錯,學生居然也就聽了五十年的課。所以現在一切經一開端都把這些學生列在前面,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常隨眾,給我們做示範的。老師肯教,學生肯學,一生的時間就在幹這一樁事情。學生學到一個階段,他的德行、他的學問能夠教別人,佛也常常派他們到各個地方去講經說法,去教學,教學相長。佛很開明,佛不現神通,佛確實有能力分身,他不現。他讓這些學生出去,四面八方,哪個地方有請,他就派,自己不能去,派學生去。但是派出去的學生,在各個地區講經說法,每年一定有三個月回到釋迦牟尼佛的身邊聽佛講經,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謂是進修教育。

  你看看,這些人在外面也是老師,教學生,學生有放假的時候,老師不放假,老師放假的時候他就進修。這個時間就是「夏安居」,印度是熱帶,夏天熱,而且是雨季,出門不方便。所以這三個月,雨季這三個月統統都回到釋迦牟尼佛身邊,再教育。今天有很多提倡進修教育,進修教育,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就提倡,都是做在現代人的前面。特別是科學技術,從事於科學技術工作的這些人員,我們在美國看到,大公司工程師、經理他們常常短期受訓,再教育。因為科學技術真正是突飛猛進,日新月異,三個月你不再去進修的話,你就趕不上,你就被淘汰掉。所以每兩、三個月都要去學習,參加短期班,最短的一個星期,長的兩、三個星期,這是進修教育!我們佛門最先提倡。

  所以,夏安居就是做老師的人統統回來,接受釋迦牟尼佛的教導。他們在九個月當中教學,所遇到的一些問題,遇到一些困難,向釋迦牟尼佛請教,釋迦牟尼佛一一為他們解答,這都在經典上記錄的。我們要懂,我們要學!我們要把世尊當年那些教學的方法、理念,要活活潑潑的展示給現代人看。那是佛教!佛教決不是天天念經、拜佛、搞超度這些事,不是這些。至於超度這種事情,釋迦牟尼佛那個時候完全沒有,佛法傳到中國早期也沒有,到底是怎麼發生的?以前道安老法師在世的時候,這個問題我請教過他,我對這個也茫然無知。老和尚對我很好,我向他老人家請教,我說怎麼發生的?他告訴我,他說這個事情發生大概是在唐朝。

  唐朝,我們一般人都曉得有個唐明皇,就是他那個時代。他因為寵愛楊貴妃,最後出了事情。楊貴妃勾結了安祿山,所以安史之亂,幾乎唐朝被人家滅亡。得力於郭子儀,郭子儀是大將,把這個亂平定了,楊貴妃也自殺。所以在許許多多主要的戰場,死亡的人很多,明皇就想到,用什麼方法來超度、安慰這些。所以國家做了就像追悼會一樣,每個大戰場建一個寺廟,這個寺廟叫「開元寺」。你們到中國大陸,很多地方你看到開元寺,開元寺就是為追悼安史之亂這些死亡的軍民,讓這些法師每天在那裡修持,給他們修福,給他們迴向。國家這麼一提倡,好了,人民總是追隨著皇帝,皇帝提倡。於是家裡的老人過世,也請法師來做追悼的儀式,大概是這樣演變出來的。道安法師跟我講的,這也有道理。

  在這個之前,沒有,我們佛教史裡頭沒有記載。演變到近代,最近這一百五十年、兩百五十年當中,這變成佛門裡主要的,喧賓奪主,本來佛教寺院都是教學。我們應該怎樣把釋迦牟尼佛的道風恢復,這是我們四眾弟子的責任、使命。對於今天我們講化解衝突,講促進安定和平,我相信有一定的效果。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我們接著來看,「根塵兩亡,內外解脫」。清涼大師在《鈔》裡面,這個文我們念一遍,他文並不長,寫得非常好,確實我們學佛的人要常常記在心上,時常提起觀照功夫,這就是真修行。「由契性空,故亡根塵」,所以與自性空寂一定要相應,這是《金剛經》上常常講的。中國從前學佛,不論在家出家,對《金剛經》非常重視,是很有道理的。《金剛經》上最重要的開示,也並不多,「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前面經文就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無我見、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句句都是真實話。「受持讀誦,為人演說」,我們只要抓住這幾句話,盡形壽依教奉行,利益無邊。

  我們怎樣能夠把根塵斷掉?這一句話叫「由契性空」。你不能契入,由契性空就是明心見性。我們雖然沒有辦法做到,但是要向這個方向、這個目標去精進,那就對了。下手的方法,經論上講得很多。我們淨宗成立之後,在真正修行的綱領上,我們舉了五個科目,這五個科目跟性德都相應,「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願」。五科,我們也講過幾次,也講得很清楚、很明白,要緊的是怎樣去落實,你不去做,沒有用處。

  下面,大師跟我們說明所以然的道理。為什麼一定要契入自性?你根塵才真正脫掉,擺脫掉。他說,「心所知法,一切皆空,故亡塵也」,佛家常講萬法皆空,這就變成老生常談了。《般若經》上講,「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你要是真正參透,真正明白了,你對於這一切境界裡頭,一切人、事、物,你的心就平了。為什麼?不再計較,不再執著;不計較、不執著,才叫做隨緣。你還要計較,還要執著,你不隨緣!你不自在!這個塵能脫掉。

  下面說,「能知之心,亦不可得」,能知的心是妄心。就是能夠分別,能分別、能執著的,怎麼知道亦不可得?楞嚴會上,釋迦牟尼佛叫阿難去找心,心在哪裡?阿難很不錯,比我們高明多了。我們說老實話,我們找不到七處,他還能說出七處,都被釋迦牟尼佛否定。阿難慌了,這樣一來我不是沒有心了!心到底在哪裡?你看世尊叫他去找心,心在哪裡?世尊沒有說真心、妄心,不管是真心也好,妄心也好,在哪裡?告訴你,真心、妄心都了不可得。現在科學家講,真心、妄心都是能量,不是物質,是能量。能量遍虛空法界,所以你不能說它在哪個地方,你要說它在哪個地方,你錯誤。你說在身體裡面,那身體外面?你說我在身體外面,那身體裡面?你不能執著一處。

  心在哪裡?心在一切處。遍法界、虛空界,無時不在,無處不在,這就對了。它是能現能變,真心能現,妄心能變,真心跟妄心是一個心;沒有迷的時候叫真心,迷的時候叫妄心,所以真心跟妄心是一個心。心沒有迷悟,這要知道。心要有迷悟的話,這個心就不能叫真心,就不能叫本性,它沒有迷悟。迷悟在人,迷悟不是心。你迷了,佛法裡頭講,「一念妄動,而有無明」,就是你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的時候,你一念妄動。一念妄動是什麼?就是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是無明!這是迷妄的根源。你怎麼迷的?就這麼迷的。迷有沒有因?沒有因。什麼原因迷的?幾時迷的?迷沒有時間,就在當下。一覺悟,也在當下,與時間、空間不相干。你還常常問,什麼原因迷的?有原因就是真的,就不是假的。迷是迷妄,不是真的。真的,真的是永恆不變,換句話說,你就永遠不能覺悟。

  十法界依正莊嚴有沒有?有。怎麼來的?迷變現出來。永嘉大師講得真好,「夢裡明明有六趣」,你迷了,你在作夢。醒過來,覺了,覺了就沒有了;所以一覺之後,十法界依正莊嚴沒了。十法界就是一真法界,覺悟就是一真法界。迷了,把一真法界就變成夢中境界,變成十法界,變成六道,變成三途。我們現在為了要解釋「地獄變相圖」,我們也成立一個「地獄調查小組」,這幾天已經正式開始工作,大概需要兩個星期的時間。我們在哪裡調查?《大藏經》。現在發現世尊在《大藏經》裡面講地獄講得很多,講得非常詳細。調查小組工作人員看了這個經文告訴我,寒毛直豎,才知道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所以,地獄有沒有?地獄沒有。地獄是夢中境界,「夢裡明明有六趣」,六趣就是六道,包括地獄道,「覺後空空無大千」。所以地獄的境界完全是自己業報現前,你有這個業它就會現。

  這個業可麻煩了,不要說過去生,這一生所造的就不得了。這才了解十殿閻王,十個殿,每個殿裡頭有很多有相同的地獄。譬如說妄語,妄語在很多殿裡面,都有造口業的地獄。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你妄語的動機不一樣,目的不一樣,方法不一樣,對象不一樣,所以很多。你的動機很多,你的手段很多,你的目標很多,受害人很多,所以好多好多個地獄裡頭都有。哪一類的歸哪一類去報,逃不了!受害的人愈多,受害的時間愈久,你受罪報的時間就愈長,你受的刑罰就愈重,真的是「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我們經過這幾天的調查,就是查《大藏經》,我自己深深感觸到,人生在世,真的是有必要把《大藏經》從頭到尾看一遍。古人講閱藏,閱藏多半是什麼?多半是閉關,閉關三年,三年的時間,一天至少是八個小時到十二個小時,看《藏經》。現在我們這個《藏經》的本子,《龍藏》好,字大,雖然是縮小了,字還是很大,差不多是我們現在講的三號字的樣子,二號字、三號字,你看起來醒目,不會累。尤其紙張是米黃色的,不刺眼睛。最近我們又將《龍藏》重新編目,便於考查。在過去,《大藏經》編目編得最好的是日本的《大正藏》,所以一般學者要引用佛經,查佛經裡面的資料,都願意用《大正藏》。我們現在想重新編目,至少能夠跟《大正藏》相彷彿,以後查《大藏經》就不用《大正藏》,用《龍藏》就好了。新的編目的《龍藏》,我們很快就可以印出來。我們這次發心印一千套,我們也會贈送國內五百套,另外五百套在海外流通。有這麼好的目錄、編號,查考非常方便。

  一個人在一生,能把《大藏經》好好的去看一遍,真是無量的福報,才了解佛給我們講宇宙人生的真相。現在我們就蒐集《大藏經》裡面有關地獄的開示,這是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講的開示,我們全部把它蒐集起來。蒐集起來的時候,我是準備把它印成單行本,《諸經佛說地獄集要》,這個書的名字我也想出來了,《諸經佛說地獄集要》。因為我們不是印全經,往往這個全經裡頭只有一品講地獄。像《地藏經》裡面,「地獄名號品」,光講地獄的部分我們把它節錄下來。同時,我們也看到天堂,佛講天堂也講得很詳細,天堂可以附在這個後面。也是個對比!你願意下地獄,你還是願意上天堂?這裡頭是兩門,前面是地獄門,後面是天堂門。我相信對於我們現前這個時代學佛的同修有很大的利益,因為一般人叫你去查《大藏經》,你都找不到,不曉得在哪部經裡頭,現在我們先從目錄,然後看經文,幾乎把這個統統都抄出來了。

  所以這裡講,「能知之心,亦不可得」。禪宗公案,三心不可得,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三心不可得。三心不可得,根離了,「故亡根也。由內亡故,根不能繫。由外亡故,境豈能牽」,這個繫跟牽都是煩惱,內外繫縛都斷掉了!「真解脫也,斯乃解脫惑障」,這個惑就是見思煩惱,你才能真斷得了。

  《疏》裡面下一句,「亦常照內外,脫於無知」,這句話重要。要是根、塵兩邊都離開,人不是什麼都不知道了?很多人有這個疑惑。那不變成愚痴、白痴?白痴是不是菩薩,白痴是不是佛?不是的。什麼都知道,什麼都明瞭,常照!自性,自性空寂,「空寂」兩個字的意思要曉得,空不是無。空是什麼?它什麼都沒有。沒有的是什麼?就是我們六根接觸不到。你眼看不見,耳聽不見,乃至於你心裡想都想不到,沒有辦法想,所以叫不可思議。它是活的,它是存在,它不是死的。為什麼?它有靈知,叫靈明覺知,這是自性裡本具的,自性本具無量智慧。靈明覺知!自性本具無量的德相。這是自然的,大乘經上常講,法爾如是,它本來就是這個樣子的。所以說,「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空寂就起照的作用,這個照是智,智照,自性的智照。自性智照,無所不知,所以常照內外,脫於無知,它不是無知。

  清涼這個註解說得好,「此智障解脫」,智障是所知障,前面是煩惱障,前面講的是煩惱障,煩惱障解脫了,所知障也解脫了。上面是「根塵兩亡,內外解脫」,這是寂。現在講的「亦常照內外,脫於無知」,這是照。寂是體,照是用;照是體,寂是用,它這個體用可以互相用的,都能講得通。一切眾生,根性不相同。為什麼根性不相同?無始劫以來,你修學的方法不一樣。有人著重在修定,那就是寂而常照。有人著重在學教,著重在學教的,就是照而常寂,所以不是一樣的,這是根性不相同、方法不一樣,但是效果完全相同。到最後,寂跟照是一不是二,寂照不二,寂照雙融,那就是契入境界,入不二法門;因為寂跟照是二,寂照融了,就是不二法門,不二法門就見性。所以在教下稱為大開圓解,在宗門稱為明心見性。明心見性跟大開圓解是一樁事情、一個境界,但是它們入門的方法不一樣。教下是照而常寂,這樣入進去的;宗門是寂而常照,這兒入進去的。我們曉得,不管用什麼法門,最後都是明心見性。

  我們念佛也不例外,念佛這個方法,這個法門,是兼而有之。你看我們「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是寂,這念佛三昧。可是念佛的人也要研究教理,幫助你提升境界,幫助你快速契入。所以在念佛法門裡面,「寂照」、「照寂」統統有,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從前念佛的人成就容易,現在念佛人成就難,難在什麼地方?我們應當能夠理解,難在現代人,我們所處的環境,障緣太多。什麼障緣?誘惑!環境裡頭,你所接觸到的、你所看的、你所聽的,全是五欲六塵的誘惑,你能夠禁得起誘惑嗎?財、色、名、食、睡,那個誘惑的手段,幾乎達到了極處,過去聽都沒有聽說過的!

  現在我們到鬧區裡面去走的時候,觸目驚心。你在家裡頭,你打開電視,打開收音機,你看看報紙、雜誌,幾乎全面都在誘惑你,都在勾引你的貪瞋痴慢,生在這個環境當中。所以我常常講,你真正要把這句佛號念好,這種外緣一定要斷。所以我們不看電視、不聽廣播、不看報紙、不看雜誌,這些東西全部跟它絕緣。如果我們要天天看,你能保得住不受誘惑嗎?保不住,保不住就大幅度的墮落,墮落之後再要拉起來,可不是簡單事情!不容易,自己要懂得防範。

  我們到澳洲來,為什麼這個道場不建立在布里斯本,不建立在雪梨,要到圖文巴這個地方來?真正的原因,就是儘量避免染污。這個小城染污少,娛樂場所沒有。這個小城居民只有八萬人,多半都是退休的。退休的,在這兒讀書的,這邊學校多,中學有二十多,將近三十個中學,大學是全世界遠程教學最著名的。所以這個小城裡面,四分之一的人口,就是將近兩萬人,從事於教學,就是從事於教育工作,包括讀書學生。我們選擇這個地方,就是跟外面誘惑大幅度的減少。往裡面去當然更清淨,我到裡頭去過,再開車開一、兩個小時,那真是更清淨。小鎮,小鎮裡小店只有三、五家,我都去看過。但是我們這麼一個團體,飲食起居要採購太不方便,所以才選擇在這個地方。真正修行,當然愈往裡面去愈好,人跡不到。

  印光大師講的小道場,那個小道場最多不超過十個人,三、五個人住在一塊共修,正好。我那時候早年剛剛跟出家人懺雲法師接觸,在埔里住小茅蓬,小茅蓬裡面只有五個人,三個出家人,兩個在家人。那時候我最年輕,我變成照顧這四個人,四個人三個出家的,懺雲法師、達宗法師、菩妙法師,在家人朱鏡宙老居士,那個時候七十歲了,總不能叫他工作!我那時候三十歲,所以照顧這個小茅蓬就我這一個義工。小茅蓬裡面人都持午,所以晚上是不做飯。早晨,我們住茅蓬,住山上,山上那時候沒有電,沒有電燈,沒有自來水。水,山上有泉水,也有一段距離,我們就砍竹子,把竹子節打通,把泉水從山上引下來,像自來水一樣。可是常常山上有野獸,野獸有時候把我們水管破壞了,所以常常要去檢查,把它再接好,水就接下來。可是沒有電,要用燒灶,要去撿柴火,山上柴火很多,不必要去砍柴,地下去撿這些掉下來的樹枝就很好燒。自己種一點菜,全是我一個人搞。偶爾山上來幾個客人,我也能夠搞一桌菜出來。我在那邊住了半年。

  所以,像那種小茅蓬修行,那是非常非常理想的,人少。平常沒有聲音,大家見面也不講話,都是念佛。共修,只有早課跟晚課,其餘的時候都是自己修行,你自己讀經、拜佛、念佛,五個人各人修各人的。達宗法師專門拜佛,一天拜一千兩百拜。我在那個地方,剛剛出家,懺雲法師說,多拜佛消業障,所以我每天拜八百拜。這個八百拜就是早晨拜三百拜,晚上拜三百拜,中午吃了飯之後,飯後是散步、經行、念佛,念完之後,大概散步是要半個小時,拜兩百拜,中午有個很短的時間休息。所以小道場真有成就,大道場人多,是非多,事多,搞熱鬧。所以印光大師的開示,我是非常非常重視,但是我沒有聽到有人能夠依教奉行。看看我將來在中國大陸有沒有緣,如果有緣,我會帶領,建小道場。人多,各人建各人道場,彼此不要往來,我們都遵照印光大師的教誨。

  聽經,將來聽經會很方便。為什麼?網路、衛星愈來愈普遍。我想在中國慢慢也會開放,因為中國加入世貿,資訊的傳播也一定會開放。有了這個方便,我們就可以能夠每天在電視、在網路上聽經,我想聽經兩個小時到四個小時,天天聽,不能間斷。除聽經之外,就念佛,哪有不成就!我們看《淨土聖賢錄》,看《往生傳》,許許多多這些念佛的人都是不超過三年,三年到五年這麼一段時間,念佛往生的人太多太多了。所以我相信能夠把外緣統統放下,專心念佛,三年真的可以往生,你得念佛三昧!得念佛三昧可以自在往生,雖然還有壽命,不要了。可以預知時至,自己想走,真能走得了,不生病,沒有病苦,走的時候,如入禪定。

  為什麼別人能做得到我們做不到?沒有別的,別人真幹,我們想幹又不肯幹,所以你做不到。想幹,你真肯幹,各個成就。古人所講的,這個法門「萬修萬人去」,這話是真的。李老師講,「一萬個人修行,真正能去的,只有二、三人」,那是什麼?大多數人心口相違,嘴巴裡想去,心裡又貪戀這個世界,樣樣放不下,所以他去不了。萬修萬人去的,身口相應,真想去,真願意去,真能放下,他就去了,就這麼個道理,所以古德跟李老師所講的沒有矛盾。這是講到「內外常照」,那你智慧就開了,所知障破了。二障破了,得到真解脫,這在念佛法門裡面,叫理一心不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實報莊嚴土!

  我們再看他最後兩句,這兩句重要,「寂照無二,真佛心也」!真佛心就是你自己的真心,你的真心顯露,你的妄心沒有了,就是真心裡面那個迷惑、妄想沒有了,你的真心顯露,真心就是佛心。所以到寂照無二,真心就顯。寂照還有二,照不是寂,寂不是照,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入這個境界,但是寂照還不能融合成一體,這個境界是十法界裡面的菩薩、佛,還差那麼一點。到真正了解寂照是一不是二,你就超越十法界,你就入一真法界,這個境界就是宗門裡面講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我們淨土宗的理一心不亂。我們念佛要向這個方向,這個目標去精進,這就對了。

  真正要想成就,要想快速成就,小道場。所以印祖常說,李老師當年也常常給我講,道場人不能多,三、五個人修行是比什麼都好,這三、五個什麼?真正志同道合,真成就了。你搞那麼多人幹什麼?熱鬧,意見多,口舌多,煩惱多,整個擾亂了!怎麼能成就!我們在此地得好好想想,大家要真想幹,勢必在這個清淨環境距離遠一點,建小道場,三、五個人志同道合,我們成就你。我們學院是接引,這個地方是搞熱鬧的道場,真正修行,再往鄉下去。

  前幾天悟莊來告訴我,說有一塊地三百多個英畝,是在保護區,只准建一棟房子,可以種植。我當時就說買下來,它的價錢很便宜,只要二、三十萬,買下來。結果去遲了,被人家買去。所以有這種機會的時候,我們可以買。為什麼?我們只要建一棟房子,這棟房子只要住五、六個人,做為真正修行的道場,真修行,真希望了生死。澳洲是開放的,你要聽經,只要裝個天線,像我們這樣裝個圓形的天線,你就能收到我們講經。現在雖然二十四小時講經,希望你們專聽《無量壽經》、《華嚴經》,或者專聽《華嚴經》,或者專聽《無量壽經》,每天聽兩個小時,其他的時間念佛。大家在一塊少說話,多念佛,多拜佛,哪有不成就的道理!

  這樣的小道場是我們的附屬道場,我們建個五個、六個,不多,真正成就人念佛往生作佛,福德無量無邊;我不說功德,福德,你們真的修福了。這個道場一定是諸佛護念,龍天善神保佑。我們在這裡做,等於是做了個典型,做了個模範,希望我們這個模式,能夠在全世界推動,真幹!把世緣一切放下。這些人修行,好像什麼事都不幹,對國家、對社會有什麼好處?有好處。他們在真正修行,往生不退成佛,每天以這個功德迴向給社會,迴向給這個地區,迴向給這個世界,這是為眾生祈福,為國家祈福。這個事情雍正皇帝知道,你看他上諭裡面寫的,不要認為這些修行人好像都是逃避現實的,對於國家、對於社會有好處,他們在祈禱、祈福。所以雍正說,對真正修行人一定要擁護,一定要照顧。他懂、他內行!他儒、釋、道三教都通。這是到寂照不二的時候,真心就現前,你的分別、妄想真斷了。

  末後這一句,「空尚不存,妄從何起」,這句話說得好!這是「舉況釋第三句」,就是『離一切妄念,無等法如是』。「空為所契,尚不當心,妄念空華,豈當佛意」,這四句偈好。空是空寂,是自性,是宇宙萬有的本體,它是能量,它不是物質,所以我們稱它為空。我們修行,終極的目標就是與空寂的自性相契。「尚不當心」,自性的空寂沒有名,沒有相。沒有名,我們給它取一個假名,稱它為真心,稱它為自性,實際上自性跟真心都沒有。所以六祖講「本來無一物」,你把它說成真心,錯了,你把它說成本性,也錯了,你把它說成空寂,也錯了,它什麼都沒有!你明白這個事實真相,你才曉得,所有一切妄念,我們這些所建立的名相,你能夠想的,想得出來的,你能夠說得出來的,都是妄想、分別、執著。這些是什麼?空華!妄念是空華。「豈當佛意」,佛沒有這個意思,這總結結得好,「無等法如是」。

  他的後面把我們前面這四句,四個偈子,做了個總結,這個總結很好。「又上四偈,初一」,就是「我性未曾有,我所亦空寂」,這首偈是講的「法身」。法身是「常」的意思,真常,它不生不滅。次一首,就是「解脫明行者,無數無等倫」,這首偈「無過」,「世間諸因量,求過不可得」,無過就「樂」!所以,常、樂看到了。再一首偈,「數不能成,故自在稱我」,就是「佛非世間蘊,界處生死法」,所以「數法不能成」,他不落在數裡頭。這就是真的自在,自在是「我」。我們剛剛念的這首偈,「其性本空寂,內外俱解脫」,這是解脫,「解脫故淨」。你看這是自性,自性本有的常、樂、我、淨,這叫四淨德。所以「法身」有常樂我淨,「般若」有常樂我淨,「解脫」有常樂我淨。常樂我淨是真有,但是迷了之後,十法界、六道裡頭有名無實,有常樂我淨之名,無常樂我淨之實,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可是世間一切是虛妄的,決定能斷。法性裡面的般若、德相是真實的,你一定可以證得。我們用念佛這個方法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統統證得,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生到華藏世界,華藏跟極樂是一不是二。這是我們從另一個途徑,從其他的途徑我們決定不能成功,這個途徑是非常穩當,非常可靠,這個法門我們就走定了,我們有把握這一生當中能成就。萬緣放下,一切人、事、物隨緣,絕不攀緣;隨緣就是什麼都好,不要去計較。好,現在時間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