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八二一卷) 2007/9/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82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無方大用」第九段,「主伴嚴麗三昧門」。前面我們用了很長的時間學習毛光照益,現在看到的是主伴嚴麗。在這段經文不多,總共只有六首偈,不像前面經文很長,也分成很多的小段。這段裡面清涼大師在科題給我們顯示出來,「第九有勝三昧下」,底下的六首偈頌,「主伴嚴麗三昧門,亦出現三昧」,就是出現三昧。什麼叫出現?用我們一般來說,眾生有感,佛就有應。怎麼應法?應一定要出現,雖出現他依舊是如如不動,這就是三昧。不像我們凡夫,凡夫我們這個身也出現,出現在這個世間,這什麼出現?業力出現的。你造善業,你這一生享受福報;你造作惡業,那你這一生要受苦受難,這是業力的出現。
諸佛菩薩出現在世間是應眾生之感,就像《楞嚴經》上所說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所以他的出現是無比的殊勝。雖然出現,確實是如如不動,像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出現在世間,中國過去歷代祖師大德當中,確實有不少的叫再來人。再來人就是佛菩薩,當中也有阿羅漢,他們與這個世間的眾生有緣,眾生有感,無論是顯感、是冥感,他們統統都有應。我們的感有時候是有心去求佛菩薩,有時候叫無意,雖無意也起感應。無意是什麼?實在講還是有意,但這個有意的念頭很微弱,連自己都沒有發現,極其微弱的波動,佛菩薩統統很明顯的就能接收到,為什麼?因為他在定中。我們甚至於很明顯的應,我們都感覺不到,那是什麼?因為我們的念頭是浮動的。
像我在前面舉的例子,周邦道老師的夫人,地藏菩薩化身到她家的花園,她都沒有感覺到。走了之後發現什麼?門沒有開他怎麼進來?走的時候門還是關著的,他從哪裡走出去的?這個疑問存在她心裡面很多年都找不到答案。以後住在台中親近李老師,把這樁事情向李老師報告,李老師說那是地藏菩薩的化身。她才恍然大悟,後悔莫及。顯在面前都沒有感覺,也以為他是個普通和尚來化緣的,不願意理他,化五斤香油沒給他。這是告訴感應之事不可思議。人家在三昧裡頭,我們出現是業力,佛菩薩來應的時候,他出現他在三昧當中,那個境界跟我們完全不一樣;我們看到是我們的境界,他看到是另外一個境界,用現在的話說,是個不同空間維次。這個不同空間維次可以重疊,這都是不思議解脫境界。這段文給我們提示一樁非常重要的大事,那就是全世界宗教可以團結在一起,理論依據就在這段經文裡頭。我們先把第一首偈念一念:
【有勝三昧能出現。眷屬莊嚴皆自在。一切十方諸國土。佛子眾會無倫匹。】
如果你細心去思惟觀察,你就曉得這個場面的殊勝。這是說佛菩薩應現在世間,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有沒有原因?沒有,這一定要懂得,沒有原因。佛在經上講這個現象叫法爾如是,就是性德它起用本來就是這樣,你要問它什麼原因?什麼理由?那你已經打妄想了,你就落在第二意。必須用極其清淨心來受,那你受用就大。不但出世間法要清淨心,清淨到裡面一個雜念都沒有。世尊在《十善業道經》,這是我們初入門,初學,他老人家就教導我們「不容毫分不善夾雜」,那是什麼?那是十善三昧。你的感受就跟《華嚴經》上說的,遍法界虛空界你都能夠感受得到,你得大受用。我們雖然紮這個根、學這個基礎,可是有很多不善夾雜在裡面,雖有這麼多不善夾雜,這也是正常現象,為什麼?你是凡夫,無量劫來迷惑顛倒,你造多少罪業!
過去生中種的善根,這一生當中有緣遇到佛法,難得發心學習。學習一定要知道從《十善業道》學起,這是啟蒙的一本書。你不從這裡學起,你從其他經論學起,那你就是插班,你沒有按照先後順序。插班前面沒有學過,所以你學習很多困難,不得受用;如果你是從最初這個課程學起,你就省很多事情。我們學佛,沒有人指導我們,我這個學佛算是比較幸運,早年在台中遇到李老師,李老師還是很著重這三個根。他在台中,儒家的根,他叫我們讀陳弘謀先生的《五種遺規》;道家的根,他講過《感應篇》,講過十善業。不過是沒有嚴格督促我們依教奉行,我們也就聽聽,沒有在這上體會到這個重要。所以他的經教是從這些基礎上,一直教導我們的,我們學小乘經、大乘經,早年在那裡住了十五個月,一年三個月我學了十三部小部經,那算是扎根。老師也不像我現在這樣苦口婆心一遍一遍的勸告,沒有。如果他老人家像我這樣的一遍一遍勸告,我們的基礎比現在就穩固多了,那這些年的成就一定比現在殊勝多!這就是遇緣不同。
我們現在才知道這三個根重要,這三個根沒有,你學佛是假的,你不是真的。為什麼?展開經本「善男子善女人」,沒有你的分;換句話說,你在佛門是旁聽生,不是正科生。我們如何能從旁聽變成正科生?那你就是十善業道做到了。十善業道裡頭最重要的,《無量壽經》上世尊教誡我們,首先是口業,這排列的順序跟一般經典都不一樣。我們也說了很多,這個排列順序不同,它的意義就不一樣,最重視的口業,為什麼?最容易犯的就是這個,它把這個擺在第一。「善護口業,不譏他過」,擺在第一條。口業是什麼?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不綺語,我們可以說不用花言巧語欺騙別人,這就是不綺語。說得是很好聽、很中聽,目的是什麼?目的是騙取別人的供養,滿足自己的欲望,這綺語,把這個擺第一。第二條才講「善護身業,不失律儀」,最後「善護意業,清淨無染」,那是修淨土。《無量壽經》是修淨土,修淨土要具備這三個條件,這是基本的條件。沒有講到戒律;換句話說,這是人天道。
《十善業道經》上告訴我們,這個十善是人天法,聲聞菩提、緣覺菩提,菩薩法,無上菩提的根本!我們能把人做好,這才能夠學佛,才能入佛門。真正皈依三寶是三福第一條做到了,「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你有這個基礎你才能受持三皈,才能受戒,「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你沒有前面這個基礎,那個三皈、受戒叫結緣。結緣三皈不是真的,是跟你結個緣,讓你生歡喜,你並沒有真正皈依。你現在想想就知道,我有沒有皈依?沒有。皈是回頭,你沒有回頭;依是依靠,你沒有依靠。最淺顯的三皈要依佛法僧,皈依佛,我回過頭來依靠佛陀的教誨,這是皈依佛。皈依法那就具體了,佛的教誨在哪裡?經典。第三個我皈依僧,我依靠僧,僧是什麼?依照經典修行的人,這是一般最低的三皈的標準。
提升呢?提升那太高了,皈依佛,皈依自性覺;皈依法,皈依自性正;皈依僧,皈依自性清淨。這是《六祖壇經》裡面講的。那我們曉得,六祖大師講得很明白,他是接上上根人。上上根人三皈的標準跟我們不一樣,他皈依覺正淨,自性三寶。我們今天皈依的是住持三寶,也算,最低級的,我們有沒有做到?我們供養的佛像,有沒有把佛像當作真佛來看待,那樣的恭敬?真佛坐在這個地方,我們在他面前一定規規矩矩的,這是真恭敬。佛菩薩的形像,古德的造像用意就在此地,恭敬是性德、是本善、是本覺,用這個方法把自性的性德引導出來。所以這個住持三寶真有用,你要懂得的話,功德無邊。如果把他只看作泥塑木雕,無所謂,坐他面前隨隨便便,那功德利益你什麼都沒得到。不但沒有得到,還造業,造什麼業?輕慢,輕佛。這是你的習氣,這是煩惱,供養佛菩薩就是要把煩惱斷掉。作用在哪裡?作用是在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把一切眾生,都讓我對佛菩薩那樣的恭敬心對人、對事、對物,把所有的煩惱習氣都能改變過來,這叫真的皈依佛。
皈依法,天天學習經論開智慧,我們怎麼生活,怎麼過日子,怎麼樣工作,怎麼處事待人接物,經論裡頭全都有,那要學多少?任何一部經典裡面都有。經律論三藏大分是這三大類,其實你要細分,每部經典都有經律論三藏,有教你生活處事待人接物的一些規矩,那部分就是戒。像剛才我們念《無量壽經》這段開示,這是戒律。佛在這部經說的這些規矩就多了,集中在一起講的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裡面內容是什麼?五戒十善,我們把它選出來當晚課。早課我們念四十八願發願,跟佛同心、同願、同德、同行,三十二到三十七是同德、同行。這樣念佛哪有不往生的道理!你只會念佛,你的心跟願跟佛不一樣,你德跟行跟佛不一樣,你怎麼能往生?那種念佛就是古大德所說的,「喊破喉嚨也枉然」。你的心不是佛心,願不是佛願,行為不是佛的行為,這要知道。
所以夏蓮老常講:要真幹!不能幹假的,你幹假的造罪業。罪從哪裡結?第一個,你欺騙你自己,你是個假佛教徒,第二個,你欺騙三寶、欺騙佛菩薩,第三個是你欺騙大眾。這個罪講得合情合理,沒有辦法辯別。學佛的人,古人講的話說「地獄門前僧道多」,什麼人墮地獄?這種人最容易墮地獄,無論是出家、在家。為什麼?打著三寶的招牌,幹的是營私自利的這些事業,這就不如法!自己有時候曉得不如法,不相信因果,不相信佛是真的,所以連佛都不信,不是真信。如果真的相信佛的話是真的,你就不敢,哪有這麼大的膽子。眼前得一點小小的好處,你有多長壽命?頂多你一百歲吧!一百歲畢竟很少,你享一百年的福報,你後來到三途去,你要受多少時間罪?論劫數算的,那你一想,就不值得。
我打著佛的招牌欺騙眾生,我得的利益、得的享受,縱然讓你享一百年,你將來到阿鼻地獄無量劫,這個帳怎麼算?自然就不敢了。你今天還敢做,原因在哪裡?你不讀經,你不聽教,你完全不懂,迷在裡面。佛菩薩的教誨,它不是宗教,它是教學,十法界依正莊嚴是業感變現的,這個道理現在我們逐漸清楚了。阿鼻地獄不是佛菩薩造的,也不是上帝造的,也不是閻羅王造的,從哪裡來的?是你自性裡面惡業變現出來的,自己變現自己去受報。所以閻羅王是自性閻羅王,地獄是唯心地獄,跟西方極樂世界一個道理,西方極樂世界你行善,自性彌陀出現了,唯心淨土出現了。一切法,善惡念頭在變,這佛講得清楚,自作自受,你要是怪人,那你是罪上加罪。為什麼?與別人不相干,與佛菩薩毫不相關,全是自性變現出來的,你說你麻煩大不大?這道理不可以不知道。
偈頌頭一句說『有勝三昧』,殊勝,三昧是清淨心,有殊勝的清淨心。『能出現』,沒有殊勝的三昧,你就沒有這個能力。三昧最低的程度,我們在《楞嚴經》上看到,九次第定,阿羅漢證得的,因為阿羅漢能應化,能在六道裡面眾生有感,他能應。所以勝三昧最低的是九次第定,超過世間四禪八定。他在那裡出現、現身,現身或者是應身,應身也是到這個世間來投胎,投胎在胎獄裡面很苦,佛經上把坐胎比喻作地獄,十個月懷胎等於在地獄裡待了十個月。人間是十個月,他在裡面感受時間就很長,因為太苦了,叫度日如年,這要知道。有勝三昧這些聖賢、佛菩薩、阿羅漢,他們來坐胎會不會受苦?不會。佛經上跟我們介紹,釋迦牟尼佛當年從兜率天宮下來坐胎,他在母親肚子裡面講經說法,還在那裡教化許多大菩薩。他在那裡開法會,而他那個肚子裡面的道場,跟外面虛空沒有兩樣,這是不可思議境界。我們在《華嚴經》裡面讀到,《華嚴經》連微塵裡面都有世界,母親肚子裡比微塵大太多!他為什麼有這種示現?他這就是勝三昧,無比殊勝的三昧,是三昧功德所出現的。
華嚴宗的祖師大德們告訴我們,這是「主伴圓明具德門」,在十玄門裡面,這是最後的一條。這是說諸佛菩薩的示現在世間,「橫豎之萬法既成一大緣起」,這是佛家講的大事因緣。「由於法法交徹」,我們現在看森羅萬象無量無邊,這諸法。在這裡說「而舉一法,他法伴之而速帶緣生」,我們就看到這個地方,這是一小段。所以緣起的速度太快,在佛門裡面講,緣起要多少時間?是一念之間。一念我們概念是很含糊,一念到底多長?一念是一剎那。而且現,沒有次第的,頓現,佛法講頓現,一念不覺而有無明,無明一起就變成阿賴耶,很快!相宗講的四分它立刻就出現,是有次第,但是次第太快,好像是同時出現的。出現境界在哪裡?就在我們面前。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宇宙、萬物,宇宙萬物是一時頓現的,沒有先後次第。念念頓現,實在講確實就像電影銀幕裡面現相一樣,電影銀幕上的現相是一秒鐘二十四張幻燈片,因為速度太快,我們就把它忘掉了。現在阿賴耶的速度,一秒鐘多少幻燈片?億萬張幻燈片,你怎麼辦?這是我們現前的現象,你把它當真,你不知道是假的。
佛一再提示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我們還是沒有辦法體會到,依舊把這個事情當真。當真就起什麼?起分別、起執著,起心動念是已經起來,不起心動念沒有這個現象,這現象不生。既然有這現象,就是有無明,就是起心動念,所以你在裡頭有分別、有執著。分別執著是煩惱,分別是塵沙煩惱,數不盡,像微塵、像恆河沙一樣無量無邊,你在裡頭分,全是假的,所以你分別也是空的,沒有一樣東西是真的。執著,執著是煩惱障,見思煩惱,有執著就有輪迴,嚴重的執著就是三途。有分別沒有執著,四聖法界,出不了十法界,十法界六道依正莊嚴是這麼來的。你放下執著,於世出世法確實不再執著,你就證阿羅漢果,為什麼?煩惱沒有了,煩惱真的斷掉了。六道的業因就是煩惱,沒有煩惱就沒有六道;雖然還有分別,沒有執著,到四聖法界去,那個地方是聲聞、緣覺、菩薩、佛,到那裡去。跟我們六道比,那是淨土,六道是穢土,它比六道清淨。愈往上面去愈清淨,在那個地方修行,把起心動念給斷掉,不起心、不動念,十法界沒有了,這成佛。
橫是講虛空法界,豎是講過去、未來,中國人講宇宙,現在人講空間跟時間,橫是講空間,豎是講時間。時空之內所有的萬法怎麼來?《華嚴經》上是「一大緣起」,緣起是頓起的、頓現的,不是有次第慢慢現的。科學家講的進化,佛法不是講進化,它是一時頓現,這個講法非常合理。法法都有關係,法法交徹,譬如我們的人身。人身很複雜,現在解剖已經觀察得非常清楚,這整個身體構造、結構誰造的?為什麼造得這麼微妙?裡面每個器官、每條經脈少一個都不行,造得這麼好,互相配合成為一個人身。宇宙也是一樣,現在西方醫學它不曉得這個道理,哪個地方有病把它割掉,不能割,要能割掉它何必長這個?何必生這個東西?既然生了它就有作用,你不可以給它割除,你割除破壞你生理環境的平衡。同樣一個道理,地球上所長的一切生物,它都有用處,你要是把它消滅掉,就等於人身體的器官,把它去拉掉一條,它就不健康,它生態失去平衡就會出麻煩。人身生態不平衡就生病、死亡,地球上生態要是失掉平衡,也是生病、也是死亡。
曉得法法交徹,因此隨便舉一法,這一法是主,其他的法都是伴。主不是獨一,不是說哪個最主要,那些不重要,不是的,各個都重要,所以佛法是平等的。而我們現在人不是這樣,人,腦最重要,其他器官好像都要差一點。在佛法不是這樣,佛法是平等的,腦重要,眼也重要,耳也重要,十個指頭伸出來各個都重要,身上每個細胞都重要,決定是平等的。講真平等是大乘佛法,絕不輕視任何一門,所以一個是主,其他都是伴。它這個主不是獨一,一法就不是獨一,是任一,任何一法它都能夠做主。譬如你觀看的時候眼是主,用眼看;聽的時候可以閉起眼睛細細聽,耳為主。這一個為主,全身都要跟它配合,它才能夠領略、才能夠欣賞。你吃東西舌為主,你嗅香就鼻為主,各個都能做主,不是哪個當老大,永遠是它做主的,沒這個道理。
下面引申,引申就很詳細,「申言之」,這引申來說「即舉一法為主,則餘悉為伴」,那等於都是他的下屬,這些下屬「而赴於此一法」,我們今天講的護持這一法,來協助這一法,這一法為主。「更以他法為主」,再換一個,譬如眼睛換成耳朵,耳朵是主,那眼睛也是伴,「而盡集於其法」,這是舉例子說明這個道理,主伴的圓融。這個人為主的時候,大家都要服從他,都要聽他的,等於說都要替他服務,主即是伴,伴即是主,是一不是二。你不能有分別心,你有分別就錯了,為什麼他是主,我要聽他的,那你錯了,你完全不了解事實真相。
下面再給我們舉個例子,「譬如一佛為主而說法,則他之一切佛為之伴」。釋迦牟尼佛為主,他在那裡講經說法,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在底下坐著聽他說法,那是伴。不能說哪個佛大,哪個佛小,沒有,平等的。佛沒有大小,成佛之後佛沒有先後。古人用個比喻說,成佛好像水從江河流到大海,你在江裡面流水有先後,有前浪、有後浪,流到大海裡頭就沒有了,前浪、後浪沒有了,流到大海是平等的。這也說明沒有見性,不平等,有先後;見性之後是平等,先後沒有了,大小沒有了,勝劣沒有了,所有一切相對的都沒有了。沒有入大海的時候,有對立、有相對,在自性裡頭沒有。海是性,心性是海,到心性什麼都沒有!所以說「一佛出世,千佛擁護」,那個千不是一千,是無量無邊,它是代表無盡的,表法的。《華嚴》用十代表無盡、代表圓滿,十倍倍相乘,十個十是百,十個百是千,它是取這個意思,代表什麼?代表一切。代表無量無邊諸佛都是學生,一個老師,其餘都是個學生,那再換成阿彌陀佛為主,釋迦牟尼佛是學生。
這段說「譬如一佛為主而說法,則他之一切佛為之伴,更以他佛說法亦然」。換一尊佛,阿彌陀佛為主,釋迦牟尼佛就是伴;換藥師如來為主,阿彌陀佛也是伴,都是學生、都是聽眾。在這裡我們得了一個啟示,這是佛法,如果我們是以耶穌為主行不行?行,耶穌為主,所有一切諸佛都是他的學生,都是他的伴;以穆罕默德為主,耶穌也是他的學生。主是一個,這個主是任何一個,這道理要懂;不是獨一,永遠是他一個,不是的。永遠是一個就不能圓融,任一這才圓融,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你契入到這個境界天下太平,什麼爭論都沒有了,什麼衝突也沒有了,對立都沒有了,而且真的六和敬的團體,這才是事實真相。總而言之,起心動念就迷,不起心、不動念這是真相。
所以宇宙之間,佛給我們講無量無邊佛,釋迦牟尼佛略略介紹一下,介紹諸佛就說了一萬二千多個名號,現在稱《萬佛名經》,佛隨便說一說。我們現在能夠體會到,裡面這些諸佛包括許多不同宗教在裡頭,在佛法裡頭統統稱之為佛。所以宗教可以團結,宗教可以走向一元化,宗教可以沒有對立,宗教可以和諧,《華嚴經》上有理論依據。這個道理落實在我們生活裡面,家哪有不和的道理!
現在人講家概念沒有了,因為小家庭。講家要想到古時候的家,古時候家,一般家庭至少是四代同堂,人口少的也有七、八十,人口多的上千。五代同堂,這個家庭裡面二、三百人的很普通、很常見,到處都有二、三百的,七、八十人的家,這個家人丁不旺;總超過三百以上的,這個家族很旺,所謂多子多孫。那個家的代表,它的中心凝聚力的代表,祠堂。祠堂發生的作用很大,家族裡面的糾紛,祠堂裡解決,法庭,誰來主持?長老,家裡輩分最高的。所以家有家規、國有國法,這些家規、家訓多半都在宗譜裡面。宗譜裡頭一定有家規、有家教,這個家族的人都要遵守,老祖宗制定的,像憲法一樣。後代隔一個時期也能夠修訂,它也不是一成不變的,精神永遠不變,條文也是隨時代來修訂的,所以它有個制度。
寺院庵堂無論大小也都有規矩,小的道場叫什麼?同住公約。這個大家開會制定的,我們在一起要制定哪些必須要遵守的。制定的這些規約決定是不違背戒律,根本戒。根本戒只有四條,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不妄語,叫根本四戒,決定不可以違犯。違犯怎麼樣?不共住。不共住講遷單,請你離開這個團體,你到別的地方去,最嚴重的處分,不共住。犯過一定要懺悔,發露懺悔在祠堂舉行。祠堂春秋祭祖,平常沒有什麼活動,那做什麼?大概一些私塾都利用這個場所來辦學。所以私塾家學都在祠堂,祠堂是家族公共場所。我們從這個地方就曉得,中國這個國家民族能夠在這個世間延續這麼多年,確實就是靠家庭。所以「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非常有道理。西方人比不上中國,西方人沒有家,小家庭,不像中國這個大家庭,小家庭它就沒有規矩,因為他人少,不需要。大家庭沒有規矩約束就亂了,這是懂歷史,你就明瞭。
最後有一段小結論,「如斯緣起之法,互為主伴,互為約束,故無論何法為主,他一切隨伴於是,一法圓滿一切之功德,故曰圓明具德」。明瞭古德這段的開示,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到這首偈裡面的殊勝。『眷屬莊嚴及自在』,譬如這個國家,這個國家的領導人他是主,全國人民是伴,主伴圓明。為什麼稱圓明?每個人,主亦如此、伴亦如此,都能盡到他自己的本分,來貢獻給這個團體,這是講圓滿一切功德。像一個人身一樣,眼看得很清楚,圓滿眼的功德;耳聽得很清楚,圓滿耳的功德,功德不是為自利,是為整個身體。你從這裡想,每個人在自己工作的崗位,把自己的本分工作做到盡善盡美,貢獻給全體,貢獻給整個身體、這身命,一個道理。所以我們在講經講席當中常常說,這國家民族全國的國民,你在哪個工作的崗位上,你把你工作崗位的本分事情盡心盡力做到圓滿,貢獻給社會,跟社會上各個行業互動,互動就是此地講的交徹,這個社會國家多麼的美好!
宗教這個行業是什麼一定要懂得,宗教是教育。什麼教育?社會教育。因為它不是學校,它沒有收固定的學生,什麼人來聽都可以,所以它是屬於社會教育。社會教育非常重要,彌補家庭教育之不足,彌補學校教育之不足,統統用這個來互補。社會教育,從小學生到老人他都能來聽,這個講座從前李老師講,這叫大講座。什麼叫大講座?各種年齡的人都適合,各種行業的人都適合,男女老少統統適合,這很不容易。不像學校,學校開個班它是整齊的,年齡都差不多,程度也差不多,所以它講的、教的時候好教。這大講座可不容易,聽眾程度不齊,你要叫他每個人都歡喜,程度高的聽了很有味道,哪種程度他也聽得懂,這就很難。宗教社會教育叫大講座,不是普通講座,所以它很需要。自古以來社會大眾沒有不重視,國家領導人沒有不重視,為什麼?他需要!學校裡沒有學到的,這裡可以學到;學校裡面學的不能解決問題的,這個地方也可以學到,所以稱為圓明具德。而且宗教教育跟人類的歷史可以說是同時開始,我們常常講四個教育,實在講宗教教育就是社會教育。現在社會教育跟宗教教育劃開,在古時候是一致的。講四個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宗教教育,現在的社會教育是不錯,不如宗教。宗教教育裡面確實它有圓滿的倫理、道德、因果、哲學、科學,而且這幾個主要的學科任何經論裡面都具足,佛經裡面有事有理,理裡頭有事,事裡面有理,理事永遠不分的,所以它是圓融的。這個地方稱之為圓明具德,就是這個意思。
『一切十方諸國土』,這個範圍就大!前面兩句這是舉一方,後面兩句像前面的例子,十方通常講三世,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諸佛剎土。『佛子眾會無倫匹』,特別提出佛弟子,佛弟子的眾會。其他一切眾會不能跟佛子眾會相比,那什麼原因?我們三皈依裡面講,「皈依佛,眾中尊」,眾在佛法裡面就是團體,會是聚會。因為世間團體裡面沒有講到六和敬,佛子的團體裡頭講六和敬。所以六和敬的團體,最小的團體四個人,佛家四個人叫一眾,就是一個團體,遵守六和敬來修學,才叫做僧團。但是六和敬的基礎,第一個是見解,第二個是戒律,這是六和敬的根。見解是什麼?見和同解。見解是什麼?我們學佛這麼多年應該很明白,見解是放下。你把你一切的妄想分別統統放下,見解相同,這是什麼?這佛。放下執著是阿羅漢,阿羅漢見和同解放下執著,沒有執著。放下分別這個見和同解是菩薩,你不放下就會有爭執,見和同解做不到。所以佛這個方法,你想它多合理,佛決定沒有說我的見解正確,你們都錯誤,你們一定要聽我的,佛不是這個說法,放下就一樣,不放下就不一樣。
第二這才講到戒和同修,前面是理,見和同解是理,戒律是屬於戒條,這是有約定。所以外國的宗教它們的經書叫《新約》、《舊約》,都是約定的,跟你來談條件的。佛經裡頭沒有,佛經為什麼沒有?佛經教你放下,哪來的什麼條件!但是當然還有很多放不下的,初學的。初學怎麼樣?要制定生活、修學、處世待人的一些規矩。規矩依什麼定?順自性。這就是中國人講的道德,大自然的規律、大自然的法則,不是人為的,那叫道,隨順這是德。決定不違背性德,不違背大自然運作的規律,每個人學習都會非常快樂,為什麼?你愈學愈跟性德愈接近。末後的效果是什麼?明心見性。這不是世間人,我要想怎麼樣定個規約來防範,不是的,是什麼?那裡頭是從煩惱習氣生的,這不是,這是性德。
你說不殺生是性德,殺生是怎麼樣?剛才這個話聽懂了你就曉得,破壞自然生態平衡,這是錯了;不殺生,我不破壞自然生態平衡。我們生病了不能把病壞那個地方切除,切除那等於殺生一樣,應該怎麼樣?要幫助它恢復。它生病的時候功能失去了,如何調理恢復它的功能,這叫醫治,醫治不可以切除;切除,這是破壞生態環境。佛這個基本概念跟世間人不一樣,中國古人有接受聖賢教誨,對身體決定不會破壞的。這個治療方法從西方傳來的,中國沒有,中國的中醫裡頭也有外科,治皮膚的也有這個,但是決定不切除,決定不破壞。知道什麼?每個器官、每個細胞它都有作用,它跟整體有密切關係;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它有它的道理,它為什麼要生決定有道理的。這些我們都必須要理解,總要跟大自然,跟整個宇宙合而為一,從這個地方把自己的愛心顯露出來。
愛心是你自性裡頭本有的,是你性德裡面最寶貴的,可以說是你性德裡頭的核心。在佛家講慈悲,慈悲是你的真心,真心流露,範圍多大?遍法界。慈悲遍法界,善意遍法界,善意是中國人講的人性本善。你還有厚此薄彼,那是你迷惑顛倒,厚此薄彼不善!你對那個人善也是不善,為什麼不善?因為你有分別、有執著,你就不善。沒有分別執著那是真善,你是本善流露,你是本覺流露。因為迷,你把你的本覺、本善才變成貪瞋痴慢疑,才變成這個東西,變質。迷了,你的本性本覺、本善變質了,本來是非常美好,無與倫比,現在變成非常恐怖,非常可怕,造無量無邊罪業,現出來的果報是三途、是六道。所以我們想到佛弟子佛教導的,佛的學生,你要持戒、你要和敬,六和敬最重要的就是前面兩條。
落實在實際生活裡面,末後一條「利和同均」,所有的利益不是獨享,大家共享,大眾分享,不能獨享。佛法裡面請供養,不是特別的原因不受人別請,這講出家人。佛在戒律裡制定的,信徒單獨供養你,請你去吃飯,不可以,要請什麼?一起請,這是正確的,叫無遮大會,我們世間人講千僧齋,平等供養這如法,統統都請。不可以個別,我只請一個人、請兩個人,不可以,這是不如法。現在都不懂這個道理,不懂這個道理去做是過失,懂,還是接受人別請,那罪業,那個嚴重;不懂,受別請是過失,過比罪輕一等,講果報是決定不能避免的。果報從起心動念就有果報,一個善念,緣遇到的時候就善的果報現前;一個惡念,緣會的時候惡報就現前,起心動念都有果報,不可以看輕。
所以要學,這要真修,真修就是在這一生當中對人對事對物,物是萬物,蚊蟲、螞蟻,不能起個惡念,你真會修,你真的接受到佛菩薩的教誨。能夠這樣做不要多久,三、五年你心開意解,為什麼?煩惱沒有了,業障消除了。業障消除你的福德現前,煩惱少了智慧增長,福慧都現前,你怎麼會不快樂!你怎麼會不自在!這樣的團體,不論團體的大小,確實世間所有一切團體,因為人是社會動物,人是群居的,不是單獨一個人生存的,叫社會動物,那就是眾會。沒有能跟你相比,你這一會太殊勝,諸佛護念,龍天善神保佑。
我們常常想,如果自己真肯發心,不是對自己的利益,利益全世界。我們學佛半個世紀,時常求禱這個世間能出現一個僧團,就是真正依教修行的人,有那麼四、五個人,不僅是自利,是利他,地球上出現這個僧團,諸佛護念,龍天善神保佑,就是他的毫光遍照全球,能化解災難,能感化人心。你怎麼有這麼好的一個團體?靠誰做?靠我做。我要希望別人做,你永遠做不到,你失望,就是要靠自己,人人都能自覺,僧團就出現了。大家在一起,有一、二個人自覺,還有人不覺就破壞了。但是各有各的功德,覺悟的人這一般講果報在天堂,破壞的人果報在地獄,轉眼之間快得很,不一樣!
你明白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你只要忍耐一點點,把貪瞋痴慢忍一忍,我不再幹了,好好依照佛的教誨,你的功德就無量無邊;你要是忍不過,忍不過你就想到必墮地獄。也常常想,你現在能貪圖的便宜有多少?得不償失,你得到的利,毫髮之利,你將來受的苦報無量無邊。連這個帳都不會算嗎?念念想求往生極樂世界,你要知道往生極樂世界需要具備什麼條件,不是想去就能去得了,西方極樂世界雖然是易行道,不是你想像那麼容易。你看看世尊教誡韋提希夫人,韋提希夫人遭到家庭變故,國家的政變,傷心透了,哀求世尊來幫助她,問佛有沒有好的地方,環境好的地方,我這裡不想住了。釋迦牟尼佛以他的神力,把十方的佛國土展現在她的面前,讓她自己看。她看了之後跟佛說,極樂世界好,我看到了,我想到那裡去。怎麼去法?極樂世界,你看看她自己選擇的,不是佛介紹給她。佛只是把十方佛國土就像我們現在電視一樣,畫面整個示現給你,你自己選擇。她選得不錯,真是選中了。
怎麼去法?佛首先教她淨業三福。這你要懂得,沒有淨業三福,念佛也去不了。淨業三福三條,我講經的時候常講,做到一條生凡聖同居土,做到兩條生方便有餘土,三條都做到,恭喜你,你到極樂世界生實報莊嚴土。三條裡頭一條都做不到,跟阿彌陀佛結了善緣,西方極樂世界的種子在你阿賴耶識裡頭,什麼時候能去?什麼時候具足這三條你能去,不具足不行!頭一個「孝養父母」,你想想你孝不孝?你把《弟子規》展開來念一念,就知道了。有很多人自己認為很孝順,到湯池去一學習知道自己不孝。所以學弟子規,湯池已經營造弟子規的氛圍,就是他們有這個氣氛,你到那個地方去學,你才學到真的東西。你不在那個氛圍裡面學非常困難,雖然聽講,真正意思你體會不到。你要到那裡去看,看那個地方老師、同學,看那個地方的居民,看那個地方的社會風氣,這個你感受才深。
大概就是這兩天,頭一個國外的教師團,新加坡的,我看到名單上三十個人,裡面有好幾個校長、老師,有小學的老師、有中學的老師,他們要到廬江去學習。下面接著馬來西亞的教師團,人數可能比新加坡的還多,後面還有印尼的。他們在那邊學不就行了嗎?請楊老師、蔡老師他們幾位到那邊去教,為什麼一定要到湯池?他們去教,沒有那個氣氛,到湯池才真正感受到弟子規在那地方落實了,那完全不一樣!現在國內我們知道許多學校的老師,還有主管教育的這些領導,統統都到湯池去學習。湯池現在很熱鬧,聽說每天接待都是幾百人。那我們要不要學習?真正想扎根,你不到那裡去怎麼辦?你到哪裡去學?
我們這些年來常常提到,中國傳統文化三個根,湯池那裡是中心,只能教儒。佛跟道這在中國社會認為是宗教,宗教只有在宗教寺院裡面可以講學,宗教之外不可以講學,所以三個根只能紮一個,另外兩個根,那我們在寺院裡面講。廬江已經有這麼好的氛圍,好在什麼地方?好在那地方閉塞,還沒有受現代社會的這些污染,受得比較少一點,人民還淳樸,很容易教。我們在湯池半年,這個教學的效果就非常的顯著,如果在香港,我想六年都做不到。為什麼?這開發早,開發早就是染污嚴重,名利心太重不好教。那個地方閉塞,一般人不知道那個地方,問起廬江在哪裡?不知道,很少人到那邊去,它有它的好處,好教。
我們還是希望將來佛與道也在湯池開班教學,現在我們把一個舊的寺廟還是買回來,金剛寺。這個寺廟規模不大,在市中心區可以做個講堂,將來講佛、講道,這可以講。道,講《太上感應篇》;佛,講《十善業道經》。我們去請老師一遍一遍的講,一遍講完了從頭再來。因為這個講座是屬於社會教育,它不是報名的,隨便你來聽的,我們就曉得,天天都有新來的。尤其是到廬江學習的人,他可以在中心學弟子規,可以到金剛寺來學十善業道、學感應篇。他們川流不息的從各個地方來,從海外來的,有這麼個地方好好的來教,好事情,三個根都紮下去了。沒有基礎不能成就,有這樣好的基礎,無論你是學儒、學道、學佛,沒有一個不成就,根非常重要。我們首先要有這個認知,這個認知是章嘉大師告訴我的,看破,看破是智慧。真正有這個認知,你才肯發心學習,放下許多不好的習氣煩惱,道業才會有成就,你不肯放下就不能成就。
《華嚴經》我們讀這麼多,讀了非常歡喜,能不能得受用?能。慢慢覺悟了,這叫知解,你知道了、你理解了,得到的受用在此地。真正得受用那是要行證,怎麼行?行還是這三個根,我們知解之後回過頭來,在行證上從根開始。譬如,今天我們講很現實的問題,在家學佛,這幾乎是全世界的,十善做不到,出家學佛沙彌律儀做不到,這最低的,什麼原因?這是佛法不是普通法,佛法建立在什麼基礎上?佛法是師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佛教弟子「先學小乘,後學大乘」,中國佛教從唐朝開始起,就用儒與道代替小乘,祖師這個做法,我們要懂得他的意思;換句話說,中國不學小乘,要學儒、要學道。儒學什麼?儒就是學弟子規,道就是學感應篇,你有這兩樣東西,十善業道就落實,沙彌律儀就落實。沒有這兩樣,想做做不到。哪個不想做,為什麼這麼困難?底下的基礎疏忽掉,所以這個認知比什麼都重要。
千萬不要認為這三樣東西是初基的,初基的,我們連初基的都沒有學過,你怎麼能學高深的?怎麼能學大乘?你所學的,費盡一生的精力得不到實用,真實的利益你得不到。什麼原因你自己去想,你的煩惱習氣斷不了,這明顯擺在此地。煩惱習氣斷不了,三途六道你逃不出去,念佛也不行。佛講得很清楚,念佛必須具備的條件,淨業三福你有沒有?《無量壽經》,「三輩往生」、「往生正因」這兩篇非常重要,這兩篇是教我們怎麼念佛,念佛要具備些什麼條件。佛在這段經文裡面特別為我們強調發菩提心,你有沒有發?特別強調修十善業,下輩往生修十善業。這就明瞭沒有十善業不能往生,沒有菩提心不能往生。菩提心是什麼?菩提心是真心。菩提是梵語,意思是覺悟,就是《無量壽經》經題上面講的「清淨平等覺」,就是覺,菩提是覺。你還在迷,你沒有覺,你怎麼能往生?你更應當要曉得,發菩提心在上面,下面才是一向專念。
沒有覺悟,菩提心沒有現前,一向專念也沒有用,也不能往生。你要問那些老阿公、老太婆,不認識字,沒念過經的,什麼都不懂的,他念一句阿彌陀佛為什麼能往生?你仔細去問他,你細心去觀察,他對這個世間有沒有貪戀?沒有貪戀了。沒有貪戀就是放下,就覺了。不覺是什麼?不覺是這也想要,那也想要,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沒有一樣不要,這是迷,這不覺。那個人雖然是沒有念過書,沒有文化,他什麼都不要,他什麼都知足,人家覺,所以人家能往生。他對這個世間五欲六塵不起貪瞋痴慢,尤其是這些人自己自卑感很重,決定沒有傲慢,為什麼?他沒有念過書,沒有受過教育,遇到任何人,他說我不如你,你比我們強。而實際上,他高人一等,可是他自己從來沒有覺得「我比別人強,我能夠往生」,他沒有這個念頭。他就是老實念佛,功夫成就了自然現前。所以這個地方「佛子眾會」,太難得了!
我們說老實話還有時間,修行要多少時間?三年就足夠了。這樣的場所這是弘法的場所,弘法的場所是什麼?是把佛法介紹給大眾,就是佛法介紹所,是這麼個性質。真正修行,是有真正修行的場所,修行開始那是真的有福報,依眾靠眾,志同道合幾個人在一起修行。沒有這個環境,那你就要曉得,修行在個人,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環境當中,只要你肯放下。放下什麼?放下貪瞋痴慢、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沒有一個不成功。所以真的「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我們今天在此地一同學習,這叫師父領進門,真正修行各個都能成就。善導大師也是阿彌陀佛應化再來的,他老人家講的話,就是阿彌陀佛自己親口宣說的,「淨宗法門萬修萬人去」,你只要依照經典教訓去做,沒有一個不成就。
我在過去講《無量壽經》,《無量壽經》講了十一遍,遍遍我都提醒同學,《無量壽經》上所講的道理、所講的方法,你至少要能做到十分之二,你才能往生。為什麼說十分之二?我是按九品分的,上品上生百分之百做到,都做到,上品中生做了百分之九十,上品下生做到百分之八十,這樣中三品、下三品,所謂到下品下生要做到兩成。兩成做不到,這一生跟阿彌陀佛結了緣,去不了。特別是佛在經裡面給我們講的三種淨業,那就是十善業道,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善護意業,就善護三業這句你要真做到,那就是落實十善業道,這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基礎。這三條做不到沒法子,這是我們常講的,你不是善男子善女人;這三條做到,才是名符其實的善男子善女人,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一個人不歡迎你。你沒有做到,他不肯帶你去,為什麼?你到那邊會擾亂那邊的磁場,會擾亂那邊的規矩。也就是說進入西方極樂世界,最基礎的條件是這個,這個修行就在日常生活當中。
你說孝養父母,我有沒有欺騙父母?十善業道沒有做到,就是不孝。我有沒有尊敬老師?十善業道沒有做到,不敬老師。你才曉得,這個基礎教育多重要,基礎教育決定不能夠疏忽,要看得比什麼都重。用多長的時間把基礎教育落實?一年。一年足夠了,要真幹!湯池那邊的老師給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弟子規兩個月落實,就是真的做到了。他不是背的,他不是講的,字字句句變成自己的思惟,變成自己的行動,所以他的教學能感化大眾。一般教學為什麼不能產生這種攝受力,他只是講,他沒做到,言說到了,精神達不到。也就是說聽,聽眾他聽到,心靈不能起感應;真正做到,他的精神、他的心靈能夠叫對方感動,那個不一樣。所以我們要扎根,要真正把它學好,我還是勸勉同學們,要找時間到湯池去學習,能夠學三個月是最好的,沒有那麼長的時間至少一個月,不得已半個月。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