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0八九卷)  2003/9/8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1089

  諸位同學,請看「四諦品」第二段,密訓世界苦集聖諦第六句看起:

  【或名續諸有。】

  這個名詞讓我們一看,實在是有很深的感觸,『諸有』是阿賴耶識裡面有了種子,這個「諸」就是六道,有了六道的種子,當然也有十法界的種子。這些種子習氣是過去無始劫以來薰習,含藏在阿賴耶識裡面,我們這一生得繼續,接著過去生中這些業習,遇到緣它就起現行,現行就是說六道的果報。因此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無一不是與過去世息息相關。佛在經上常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這四句偈把三世因果的相續相,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過去生中,我們一切造作有善也有惡、有染的也有淨的,說實在話,我們學佛、我們修行,絕對不是從這一生才開始的,一生那是不可能的。遇到佛法肯念佛、修行,也是「續諸有」,這是過去生中,無始劫以來,阿賴耶裡面集結的善根種子,在這一生當中我們遇到緣,因緣會合我們又繼續來學習,不是一生一世的事情。凡是在這一生當中真正念佛得往生的,都是無量劫的緣成熟,在這一生當中果報現前,那就是他念佛往生的瑞相。

  如果緣還沒有熟透,這個時候怎麼辦?我們想不想在這一生當中到極樂世界去親近阿彌陀佛,如果真的想去,行。緣不足,可以在這一生當中補足,我們自己有這個能力,所以佛家常講緣生,他不講因生。因,我們一點辦法都沒有,無法改變它;緣,行。緣,我們能夠操縱,可以加強,也可以把它減弱。我們真的要想在這一生成就,我們把往生極樂世界這個緣特別加強,把對於其他法界的緣,我們把它摒棄。譬如貪瞋痴這是三惡道的緣,我們對於世出世間法不談,我們真的清楚、明白了,對於一切逆境,我們也沒有瞋恚心了,這就是把貪瞋痴這個緣捨棄、放下了,就不會墮三惡道了。人天福報我們不要了,縱然是過去生中修得不錯,現前有福,我們把福報給一切眾生去享,我們自己不要去享受。這一生當中隨緣就好!衣服能穿得暖,一天三餐能吃得飽,有個小房子可以遮蔽風雨,足矣!這個樣子你的心才定得下來,才淨得下來。有定、有淨,念佛求生淨土,你就有把握了。

  「續諸有」這裡面內容很豐富,我們希求的,我們續,我們不想求的,我們就把它斷掉。不能跟世間一般人一樣,一般人他續的是煩惱習氣,那個麻煩大了。那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輪迴心造輪迴業,這個事情很麻煩,真的是沒完沒了,我們再不幹這個傻事!這個傻事做得太多了,過去生生世世我們做錯了事情,這一生不再做了。這一生難得,難得在哪裡?難得在每天接受佛陀的教誨,難得在這個地方。要不是每天都在讀經、都在上課、都在學習,你說不隨順煩惱習氣,幾乎不可能!這個道理與事實,我們要懂。但是像這一生這樣好的緣分,不是生生世世你都能遇得到!確確實實,如開經偈所說「百千萬劫難遭遇」,這個一點都不假。因此要特別珍惜這一生殊勝的法緣,確確實實是無量劫來希有難逢,被我們遇到了。當然我們的業緣還是很多,業緣就是障礙,這些地方我們要認識清楚,決定不能夠迷,要真正能放下。

  現在這個世界動亂,眾生生活很苦,如果不是為了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要不是這個理由,你就應當放下,一心專念阿彌陀佛;一向專念,成就自己。自己功夫果然有把握了,有把握就是我們常說的,你念佛功夫成片了,最低限度功夫成片。功夫成片的樣子是什麼?二六時中,你只有一個念頭「阿彌陀佛」。大勢至菩薩所說的,「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必定見佛是果,現在的因就是憶佛念佛。憶是想,念是心,就是你的心上真有,真想阿彌陀佛!心念上除阿彌陀佛之外,世出世間法都不落痕跡,那你念佛功夫成片了,你往生有把握了。在這個境界當中,真的就是祖師大德常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你可以犧牲往生的品位,為苦難眾生多做一點事情,行,這是好事情,這是值得讚歎的。

  如果自己功夫沒有到這個境界,往生極樂世界沒有把握,那你就要提高警覺,勢必要把,就是連弘法利生的事情也得放下。怎麼樣把自己境界提升到功夫成片,這個重要!你要說提升到一心不亂那個難,真難,那不是假的。但是,我們自己今天能夠掌握到緣,把自己提升到功夫成片,即算是過去生中善根差一點,我們也有辦法在這一生當中補足,達到功夫成片的境界,可以做得到。世間法都是虛妄的,都不是真實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功夫成片是真實的,這不是虛妄的。聰明人要做真實的事情,要把一切虛妄放下,這樣才是小有智慧,不迷惑、不顛倒了。這個諸有,有可以續的,有不可以續的。第七:

  【或名惡行。】

  這個容易懂。說容易懂,對有些人也真是不容易懂。為什麼?現前我們的想法、看法、說法、做法,幾個人知道這是惡?社會許許多多大眾都認為這是正常的、正確的。人哪有不自私的道理?中國諺語所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換句話說,人的自私自利應該是天經地義,誰不為自己,誰不自私。這句話我記得前幾年在香港,亞視何守信先生問過我,我當時就跟他說,這個話錯了,誤導了許許多多眾生。所以說『惡行』不知道!特別是在佛法裡面,佛法裡面有「我」這個念頭,就是「惡行」。《金剛經》大家念得多,經上講得好,菩薩如果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那個人不是菩薩,他是凡夫。

  為什麼?執著「我」,這叫我執。我執是輪迴的根,決定不能超越六道輪迴,你有我見,你有我執,你超不了。阿羅漢,阿羅漢我執破了,不再執著這個身是我,他超越六道輪迴,他的見解在佛法裡稱為正覺,這不迷了。六道凡夫,為什麼無色界非想非非想的天人出不了六道,你要問為什麼?他的定功那麼深,四禪八定,為什麼還出不了?就是沒有放棄我執,「我」這個意念沒有放下,就這麼一樁事情,出不了!什麼時候真的覺悟,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他出去了。

  所以有人問我,明心見性是個什麼樣子?這個很難講,明心見性那個樣子,你怎麼會知道?不過我也可以透一點消息給你,你內心裡面的矛盾、對立沒有了,那就是明心見性的樣子。這句話你要很冷靜細細的去思惟,這句話的意思很深。內心裡面的對立,最基本的對立是什麼?是起心動念。不起心動念,起心動念跟不起心動念不對立了嗎?這是很深很深之處。性德裡頭沒有對立的,對立跟矛盾永遠消除了,那是明心見性的境界,在我們念佛法門裡面,是理一心不亂的境界。

  如果念佛念到理一心,那恭喜你,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是在同居土,也不是在方便土,是在實報莊嚴土,真正是花開見佛。這個功夫很難,確實不容易,特別是在現前這個時代。所以我們知道有這麼回事情,自己把目標定在功夫成片,希望在這一生能夠生凡聖同居土。西方世界是個非常特殊的世界,它是平等世界,四土三輩九品同在,沒有障礙,這個太難得了。就是我們現在科學家所講的,沒有空間維次的存在,它統統在一起,這是十方一切諸佛剎土裡面沒有的,唯獨西方極樂世界特別。第八個名字:

  【或名愛著。】

  這個名詞看著好像是很容易懂,其實也不容易。這個「愛」是廣義的,喜歡它、愛它,希望得到它,不喜歡它的,希望永遠不要看見它。所以,這個愛字,正反兩面都包括在其中,就是執著,分別、執著。六道凡夫哪個人沒有這個毛病?都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之處,妄想分別執著,這個名詞裡頭把這三個全部都包括在其中了。我們學佛的人,希望把這三個都斷掉,可是事實上斷不了。愈是想斷它,妄念愈多,分別執著愈多愈嚴重。從這個地方就曉得,無始劫以來習氣染著是多麼的嚴重。

  真正覺悟之後,如何化解、如何轉變它,所謂是轉煩惱成菩提,你怎麼樣去轉它?淨宗度一般根性的眾生,提倡欣、厭二門,這是善巧方便,快速的接引你到極樂世界去。雖然品位不高,但是到極樂世界你永遠不會退轉,你的壽命無量,無量壽。所以即使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一生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時間長一點不要緊,你的壽命長!所以這個善巧方便值得讚歎,欣、厭二門,欣是欣喜,喜歡極樂世界,厭離娑婆世界,你看看這個就是強烈的對比。一個歡喜,一個討厭,對於娑婆世界討厭,一心一意想離開,對於極樂世界歡喜,念念想求得。這是世尊善巧方便接引中下的根性,很有效。

  我們要是把這個話聽懂了,好好的培養,對於娑婆世界冷靜的觀察,這個世界有什麼值得留戀!看透了,就是所謂的看破,這個世間,尤其是眾生的習氣重,剛強難化,你好心對待他,他懷疑你,他以惡意來回報你。所以,除非是諸佛如來、法身菩薩應化在世間,權小二乘面對著這些剛強難化的眾生,實在也很難受!尤其是二乘人很容易退心,「我不教了,隨你去」。這些都是事實。如來與法身菩薩大權示現,他們清楚,對於這些眾生無量劫來生生世世因因果果,他清楚、他明瞭,他能受,我們一般人忍受不了。

  所以『愛著』,這是煩惱,學佛,真的學佛,要時時刻刻提高警覺。無論是對人對事對物,或者是對世法、對佛法,一有「愛著」之心這個念頭,你就要記住古大德常講的,「不怕念起,只怕覺遲」,這個時候覺什麼?煩惱起現行了,一有愛著的念頭,這煩惱起現行了!如果沒有這個警覺,你就隨順煩惱了,一有這個警覺,你會把它拉回來。這樁事情在日常生活當中,幾乎是從早到晚,愛著的念頭不斷,對人對事對物,對世法、對佛法。你說麻不麻煩?所以你沒有清淨心;沒有清淨心,你就沒有真誠心,你也沒有平等心,你也沒有慈悲心。菩提心一個得到,一切都得到,體用圓滿了。下面一個第九:

  【或名病源。】

  清涼大師有註解,『病源』是什麼?「謂有攀緣故」,這個「病源」就是攀緣。《鈔》裡頭(鈔是疏的註解)有這麼幾句話,「病源者,即淨名第二云,何謂病本,謂有攀緣,從有攀緣,則為病本」。這個下面,「下文云何斷攀緣,以無所得,若無所得,則無攀緣」,這幾句話說得好。六道眾生我們細心觀察,看別人,再想自己,什麼時候不攀緣?起心動念無非攀緣!這個攀緣就是病源。什麼病?在佛法裡面常講的業障病。攀緣的根,誰攀緣?還不是個「我」,我想獲得,你才會攀緣,我想擁有,我想控制,麻煩來了。

  不了解諸法實相,世出世間一切法的真相不了解,果然了解,你自自然然就放下。我前面常說的,念念只有一句阿彌陀佛,你的念頭還不純、還夾雜,你的攀緣心沒放下。這是我講了幾十年,常常勸導大家,常常我勸我自己,這個對我自己來講是自覺,對別人來講是覺他。對一切人事物,決定沒有控制的念頭,決定沒有佔有的念頭,這個話我講了多少遍。你想控制,你想佔有,就是攀緣心,這就是病源,這個病不是小病,大病!大病是六道輪迴生死之病,生生世世無論你得什麼身,你在那裡受苦受難,病源還是這個。這個事,起因就是不知道事實真相,不知道「一切法無所有,一切法畢竟空,一切法不可得」,包括我們自己的身體。

  這個身體是什麼個現象?現在科學告訴我們,雖然講得很清楚,我們還是遲鈍、還是沒有警覺。科學家告訴我們,身體是許許多多細胞組成的,細胞剎那剎那新陳代謝,舊的細胞死了,新的細胞長成,新陳代謝剎那剎那不停,每七年是一個循環,換句話說,七年全部都換掉了。為什麼人會老,為什麼人會病,為什麼我們的細胞不能換成好的,都換成不好的,這什麼原因?人衰老了,這細胞就不好了,為什麼不能夠愈換愈年輕?我們新陳代謝的細胞,為什麼不能換成二、三十歲時候的細胞?什麼原因?

  諸位冷靜的去想想,你在嬰兒的時候、兒童的時候,你的妄想、雜念少,所以你的細胞新陳代謝是很善良的。隨著你的年齡增長,你的染污愈來愈嚴重。前面我們讀過「染著」、「燒然」,你的妄想分別執著愈來愈嚴重,對於一切人事物的控制、佔有愈來愈嚴重,所以你細胞新陳代謝,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就這麼個道理。如果你要是永遠保持著童心,我們一般人講天真,永遠保持童心,你新陳代謝的細胞就永遠保持童年的狀態。為什麼?境隨心轉,一切法從心想生。你的心愈清淨、愈單純,這個世間所有一切的紛爭、染污與我毫不相關,就像世尊在《十善業道經》上教導我們的「不容毫分不善夾雜」,你就不會衰老,這就是你有能力轉境界了。有能力轉境界,就跟諸佛如來、法身菩薩沒有兩樣,他們有能力,什麼能力?就是決定不染著,決定沒有一絲毫攀緣的念頭。

  這個意思我們懂得,怎麼落實?懂得,不能落實,沒用處,得不到受用。懂得要能落實,二六時中保持自己的清淨平等覺。這些年來,我們提出修學的綱領,「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起心動念與這十個字決定相應,言行決定與《十善業道》相應,就行了。這兩年我們提出淨業的修學標準,純淨、純善;心要純淨,行要純善。境界要不要轉?不要轉,自然就轉了,還用得著起心動念去轉境界嗎?你有這個念頭在,就又有攀緣心,又是病源了,你的病好不了。只修純淨純善,只修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其他的統統不要去理會,自然轉了。你的心轉了,念頭轉了,你的身體,你周邊的環境,統統轉了。雖然我們居住在這個世間,總免不了有共業,共業裡頭有別業,共業不善,別業還是善的;如果我們別業的力量強大,不善不會干擾我們,我們能夠保持清淨平等覺,這樣就好。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我們再接著看「苦集聖諦」最後的一句:

  【或名分數。】

  這個「分」,《宋藏》寫作「名」,名數、名稱的名。名跟分很接近,名數比較好講,『分數』也是名數的意思,這是屬於所知障。障礙多,佛把它分為兩大類,像「愛著」、「病源」都是屬於煩惱障,「名數」、「分數」是屬於所知障。分別執著名相、數量,這個樣子解釋大家比較容易懂。而實際上,「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在中國古時候老子,《老子》這本書流通得非常廣泛,現在有很多外國的譯本,外國人也很喜歡研究。它頭一句就說,「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我們只著重它頭一句話,「名可名,非常名」,因為這個地方是講名數。老子就說得很清楚,名數是從哪裡來的?是人給它假設的,本來沒有,這是人為的。假設,你不知道它是假設,堅固的執著就變成障礙。如果你不執著,不執著沒有障礙,執著就變成障礙了。這都是屬於「集諦」,都是屬於煩惱,是三界六道苦報的根源。

  佛法裡面常講法門無量,為什麼會有無量?因為煩惱無量,法門是對治煩惱的。一切眾生有多少煩惱(煩惱就是苦集聖諦),佛就有多少法門,「法門無量誓願學」。怎麼學法?通達四諦就圓滿了,四諦是無量無邊法門的總綱領、總原則。在這裡給我們說這些名目,一個世界裡面講十個,苦集滅道每一條講十個。這個地方有多少個世界?鄰次十界就是十段,十段就是講一百個,加上娑婆世界的,一百一十個,略說。「集諦」,實際上就是一百一十個煩惱,煩惱的名稱,這要懂得。再看下面這一段,第三段:

  【諸佛子,所言苦滅聖諦者,彼密訓世界中,或名第一義,或名出離,或名可讚歎,或名安隱,或名善入趣,或名調伏,或名一分,或名無罪,或名離貪,或名決定。】

  到這裡是一段。通常我們簡單的講,苦集滅道四聖諦,這是「滅諦」,它又加上『苦滅聖諦』。「苦」,世間的果報,「滅」,出世間的果報,苦滅了,出世間的果報就現前,出世間的果報沒有苦,苦滅了,梵語稱之為般涅槃,滅就是涅槃。在『彼』,這個「彼」是東方,『密訓世界中,或名第一義』。義是義理,「第一義」是我們世間人常講的真理。第一義,大乘經論裡頭常說不可思議,為什麼?你有思惟,你有言說,那是第二義、第三義。第一義,不可思,就是離思惟想像,思惟想像決定達不到;不可議,議是議論,沒有法子說,你決定說不出來。第一義是什麼?第一義就是真心、就是本性。我們說真心、說本性,已經是第二義了,我們把這樁事情稱為第一義,它已經不是第一義了。正是老子所說的「道可道,非常道」,你能說得出來的不是真道,你給它起了個假名字,第一義也是假名,也是屬於前面講的「名數」。

  名數是個符號、是個代表,你要懂得它代表什麼,懂得這個意思,不執著這個名字,那叫真的第一義。名相執著不得,清淨心裡頭痕跡都不著,那是真的第一義,這就是我前面所說的,明心見性的樣子。第一義就是明心見性,只要起心動念就落在第二義,就不是第一義,第一義裡頭決定沒有起心動念。所以我們一定要知道,諸佛如來、法身菩薩應化在世間,應化在九法界,應化在六道,他永遠住第一義,這是人家了不起的地方。不管現什麼身,他能夠現無量無邊身,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但是他從來沒有起心動念過,也就是說他永遠住第一義裡頭,他決定不會墮落在第二義,這叫真正出離了。

  阿羅漢、權教菩薩也有慈悲心,也常常應化到世間,但是他沒有第一義,他確確實實還起心動念。這些人到世間來度化眾生,他要遇到困難怎麼辦?有,《金剛經》上佛就說過,菩薩善護念諸菩薩,這就是說法身菩薩、大菩薩,他們要常常照顧這些小菩薩,照顧聲聞、緣覺。在哪裡照顧?特別是應化在世間,他在度化眾生遇到困難,大菩薩要幫助小菩薩。「如來善護念諸菩薩」,那個「如來」跟諸位講,是法身菩薩。從圓教初住以上都稱為如來,如來是從性上說的,他們都是明心見性,只要見性就能稱如來。所以如來也有等級的,有大小,四十二個等級不同,都稱如來。這些如來善護念諸菩薩,權小菩薩,要幫助他們,要保護他們,不能讓他退轉,不能讓他退心,法身大士有這個義務,有這個責任。這個義務、責任是自自然然的。為什麼?性德,法性,法爾如是!我們學佛所希求的就是求第一義,第一義就是明心見性。我們怎樣把自己從二義、三義,提升回歸到第一義,第一義是一真法界,二義、三義是十法界,是六道輪迴。所以這是出世間的果德。

  第二句『或名出離』。「出離」是說六道、是說十法界,永遠出離六道輪迴了。小乘的滅諦,我們一般講小乘是「生滅四諦」,大乘法裡面講偏真涅槃,小乘人所證得的果報。大乘法裡頭究竟圓滿的般涅槃,那是出離十法界,出離十法界到哪裡去?一真法界。華藏世界是一真法界,極樂世界是一真法界,極樂跟華藏,說實在話,是一不是二。祖師大德們常說,華藏無異於極樂,極樂無異於華藏,確實是一不是二。我們也可以把極樂世界看作是華藏的一個核心,華藏好像一個城市,這個城市有最熱鬧的、最殊勝的一條街,極樂大概就是那一條街。所以一切諸佛都讚歎,一切諸佛都勸勉有緣人求生淨土,這裡頭特別要注意到,「有緣人」,我們算不算是有緣人?形象上好像是有緣人,實質上,那有問題了。如何在實質上我們也能做有緣人,那這一生就成就了,真的出離了。

  出離的功夫,要在日常生活裡面下功夫,那就是要學清淨不染。清淨不染的是心,這個世界所有一切法要看破。什麼叫看破?明瞭!對於一切法的真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叫看破。你明瞭之後,你不會把它放在心上,這叫放下。把什麼放在心上?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把極樂世界放在心上,極樂世界怎麼放在心上,怎麼個放法?極樂世界在《無量壽經》裡面、在《觀無量壽佛經》,所以經要讀熟,熟讀!常常憶念,常常想經裡面所說的境界,這叫做憶佛。想佛的四十八願,想佛的修持,《無量壽經》上告訴我們,法藏菩薩五劫的修持,不是短時間,通常講劫都是大劫。阿彌陀佛的功德,成就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慈悲,接引十方有緣的眾生。

  什麼叫有緣?《彌陀經》上講的三個條件,善根、福德、因緣,具足這三個條件,那叫有緣眾生。這三個條件兩個是自身具備的,一個是外緣,善根、福德是自己本身具備的,因緣是外面的。外面的,真的是難遇到,如果我們本身所具備的力量不足,遇到外緣還是不能成就,這個可惜!因為這個緣很不容易遇到,真的百千萬劫難得碰到一次,所以念佛往生也要很長很長的時間,原因就在此地。但是我在前面跟諸位報告過了,我們內裡頭這個條件如果有不足,在這一生當中可以彌補。這樁事情跟緣還是有關係,你要真正能遇到,最重要的是要遇到善知識,我們一般講,你要遇到一個好老師,比什麼都重要。其次,你能遇到好的修學環境,如果你真的覺悟了,修學環境縱然是逆境,你也有辦法把它轉成增上緣,最難的是遇到真善知識。你跟他學習,真的覺悟過來了,對於娑婆世界有相當的認知,不再留戀;對於世尊為我們介紹的西方極樂世界,你有相當深刻的認識,你非常的嚮往。只要有這種念頭,善根、福德差一點,不要緊,這一生當中可以彌補,來得及,勇猛精進!所以這一生當中出離,不難。

  『或名可讚歎』,這是你的修學確確實實有成就了!在小乘,你證得阿羅漢果了,永遠出離六道生死輪迴,這值得讚歎。大乘法裡面,你超越了十法界,證得如來的果地,圓教初住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如來的果地,當然更值得讚歎。換句話說,除這個之外,世間沒有一樁事情真正值得讚歎。為什麼?生滅法。凡是生滅法,無常!有什麼值得讚歎的!永離無常,證得真常,諸佛如來讚歎,法身菩薩讚歎。

  第四句『或名安隱』。我們看到這個名字,實在說是我們今天這個地球上,所有一切眾生念念所祈求的、所盼望的,和平、安穩。動亂的時間太長久了,西方世界從十字軍東征一直到今天,這個世界從來沒有安定、沒有和平。尤其是最近這個時期,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二戰結束之後,冷戰、熱戰,這個地球上哪一天沒有戰爭?現在資訊發達,任何地方的動亂,全世界的人立刻就知道,所以身心不安。所產生的現象是厭世、悲觀,自殺率直線上升,不但是老年人自殺的很多,現在兒童自殺很多,小學生自殺很多。這什麼原因?我想,想這樁事情的人很多,尤其是學術界的,有沒有方法真正能夠有效的解決?找不到。我們聽到許許多多的學術報告,聽他們所說的,看他們所寫的,好像都有幾分道理,可是不能落實,與事實不能相應,社會嚴重的問題並沒有減輕,並沒有化解,這是什麼原因?要用什麼方法幫助這個社會安穩,為什麼東西方的社會一代不如一代?

  我們把這個時代,暫時把它劃分為半個世紀是一代,半個世紀五十年。前面五十年比不上那以前的五十年,現在的五十年比不上過去的五十年,我們想想未來的五十年,肯定還比不上現在的五十年。這怎麼辦?過去雖然比不上,但是變化的幅度小,時間緩慢,這個我們在歷史上能看得到。現在變換的速度太快,變換的幅度非常大,幾乎叫人措手不及,不知道怎麼好。所以,意志薄弱的人走上絕路,以為用自殺這個方法能解決問題,其實自殺不能解決問題!為什麼?生命是永恆的在相續、在循環、在轉變。什麼方法才能解決?解決的方法是聖賢的教誨。

  世出世間大聖大賢,不論是哪個國家、哪個民族,古今中外,這一切大聖大賢出現在世間,你仔細觀察他一生做什麼?教學。教人,不管什麼宗教,不管是哪類的聖賢,幾乎他們所講的、所做的、所教的,原理、原則都相同,教人轉惡為善,教人轉迷為悟,教人轉凡為聖,這幾乎是共同的教學方針。我們今天讀聖賢書,也用了幾十年的時間,我們能夠隨順聖賢教誨,肯定聖賢的教誨是性德的自然流露,肯定人性本善,肯定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切植物、礦物、自然現象,皆有法性。

  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找到了方向、找到了目標,我們知道人與人之間,人與一切萬物之間,應當平等對待,和睦相處。怎樣落實?落實的方法,是自我學習。要從自己本身去做起,以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尊重一切眾生,從我自己本身做起。我不尊重別人,人家怎麼會尊重我;包容一切眾生,我不能包容別人,別人怎麼會包容我;敬愛一切眾生,關懷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從自己本身做起,這是教育。先教自己,再教別人,教自己就是真正教別人,自己沒有學好,要想得到安穩,不可能!

  我們同學們人數雖然不多,住在這個小城,一般人都把我們看作善心的團體,善心的人士,我們自己要認真反省,我們真的是善嗎?當然,在表面上、比較上,是好像善良一點,但是要跟聖人的標準,我們相去甚遠!自己要知道,千萬不要被人幾句話一讚歎,自己就迷惑顛倒了,那你就大錯特錯了。我們時時刻刻要提高警覺,經典裡面的教誨,我懂得多少?是不是真懂得?我做到了多少?每天能夠認真的反省檢點、改過自新,這樣才有救;救自己,才能真正幫助苦難眾生,度過這個災難。災難從哪裡來的?從不善業感召來的。不善業是眾生造的,這裡面最重要的,我有沒有造不善業?這很重要。常常問自己,我有沒有造不善業,我有沒有違背佛陀的教誨,我是不是真正的佛弟子?佛弟子是真正的善人,經典裡面常講「善男子,善女人」,我是不是真正的善人?應當努力的斷惡修善,把自己的境界向上提升,這就對了。

  這個世界安定、和平,我們才能夠說做出了微薄的貢獻。這種貢獻不是身外,身外是決定做不到的,是從自己內心表現在外面的行為。首先你所得到的是你的心靈的安穩,緊接著,你的身體,跟你生活環境的安穩,這是很現實。我們一般講,一般人看這個,這是真正的果報,他們認為這是真實的,也有不少人羨慕。我們是什麼態度?我們不羨慕,我們也不會自滿。我們知道,這只是修學的階段、過程,不是我們的目的,我們的目的要脫離輪迴。你要脫離輪迴,不但現前這個世間一切所有你要能放下,欲界天你也得要放下,色界天、無色界天、四聖法界,統統你要放下,華藏世界也要放下。為什麼?我想到極樂世界去!路只能走一條,只能是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同時你想走兩條路,你想到兩個目標,做不到!一個做到了,一切都做到了。

  你只要能夠真的生到極樂世界,華藏世界你也得到了,十方一切諸佛剎土你統統得到了,這是釋迦牟尼佛在經論裡面,給我們做詳細、普遍的介紹。我們相信佛的言語不是妄語、不是假設、不是寓言,諸佛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我們信得過!唯有真信切願,依教奉行,才能夠在極不安穩的時間、處所,獲得身心的安穩。這是聖賢教學眼前的利益,有眼前才有永恆,眼前的利益你得不到,哪來的永恆!這個道理不能不懂,這個事實真相不能不明瞭。

  所以,該捨的就要捨,應當放下的立刻要放下。念佛堂的堂主常常提醒人,「放下身心世界,提起正念」,正念就是六字洪名。我們這邊雖然是學院,我們知道念佛的重要,念佛比我們研教還要重要。研教是認路,好像我們去旅行,先研究地圖從哪些路走,我們才能到達目的地;念佛是走路,我們這個道場解行並進。所以祖先紀念堂就是念佛堂,我們在這裡念佛,提倡孝道,我們以如來出世間最殊勝的大法,供養祖先,這是大孝。

  我們希望念佛堂,佛號日夜二十四小時不中斷,我們念佛,遵循諦閑老和尚的教誨,不分晝夜,念累了你就休息。念佛堂後面這棟房子,我們專門提供給念佛同修做休息,休息好了,趕緊就上念佛堂。念佛是以繞佛為主,裡面可以繞佛,外面也可以繞佛;天冷的時候在裡面繞佛,門窗關起來,天熱的時候在外面繞佛,日夜不間斷。學教的好好學教,念佛的好好的念佛,我們在這個地方帶動淨宗道場,名實相符。現在時間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