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八五八卷) 2002/9/24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0858
諸位同學,請看金剛寶燄光明海,二十重佛剎第十八層,第十八層看起:
【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須彌光。佛號法界普智音。】
這個世界的名號跟如來的德號,表法的義趣都很清楚、很明白。『須彌』意思是妙高。『佛號法界普智音』。由此可知,這個世界居住的眾生也是耳根最利,佛以音聲為教體,為一切眾生講經說法,跟我們這個世界很相似。再看第十九層:
【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金蓮華。佛號福德藏普光明。】
這個世界的名稱好。當然這個裡面居住的眾生有福報,難怪佛的德號『福德藏普光明』,眾生有福。吉凶禍福、利害得失是我們在現前這個階段,為一切眾生介紹佛法的主題。太上說得好「禍福無門,惟人自召」。佛雖然有圓滿的智慧,有萬德萬能,有無量的福德,如果眾生沒有福,沒有福報,佛的福報就是加持也加不上!別人加持,你要有福能享受。世間福薄之人,我們也見過,聽說的就很多。突然之間發財了,世間法裡面講橫財!如果福很薄的人,財來了之後,禍害也來了,往往有殺身之禍。福還沒享幾天,災難來了,這什麼原因?這命裡頭沒福,心地也不厚道、也不善,所以縱然有人把福報給你,消受不了。
佛菩薩、世出世間的聖賢人,無不教我們修福、培福、積德。這些話我們學佛的同修聽得耳熟,聽多了,實在說還不夠多,為什麼不夠多?他沒有發心去做。真正發心去做,念頭才轉過來,才能有效果。這是佛接引眾生第一步,特別是對中下根性的同學們說。然後慢慢再把境界提升,福報現前了,也有福能消受了,佛再告訴你,這個世間福報不究竟。
人生壽命有限,來生怎麼辦?後世怎麼辦?如果我們相信人死了之後有來生,有後世。這一樁事情,老實說學佛的同學聽得耳熟,是不是真的覺悟到?不多。有真覺悟的,但是大多數人依然是懵懵懂懂,沒有把這樁事情看重,總以為這是老生常談。雖然自己不否定,確確實實忽略了,沒重視,到臨命終時後悔莫及。
什麼人聽到這句話真正提高了警覺心?幾個人時時刻刻想到這一樁事情?我們在老一輩出家人當中,只看到一位印光大師,他是時時刻刻警惕自己。他的佛堂不大(祖師閉關的關房,我去參觀過),佛堂供了一尊阿彌陀佛的聖像,不高,牆壁上寫了一個大字「死」字,天天看,時時警惕。大師是佛菩薩化身再來的,他需要這麼做嗎?做給我們看的!到這個世間來示現,為人演說,為現代的人演說。古人警覺很高,所以不必,現代人業障太重,不知道死到臨頭,還敢造惡業。所以印光大師做這一種示現,我們要知道。
『世界名金蓮華』,蓮花世界,蓮花國土,我們一般稱西方極樂世界。這個世界居民好,身心清淨、一塵不染。佛叫「福德藏」,我們要注意這個「藏」字,藏是心性之中流露出圓滿的福德,這個福德稱性。如果沒有這個「藏」字,這個福德可以說是三界六道裡面的福德,修得的。這裡加上一個「藏」字,這是性德。性德的福德包含的意思就廣了,我們常常講的法身、般若、解脫都是自性本具的福德。
「普光明」,普照,這三個字是利益眾生的。佛菩薩的示現,無不是應一切眾生之感而出現的。出現在世間只有一樁事情,幫助眾生覺悟,幫助眾生回頭,幫助眾生轉凡成聖,佛菩薩在世間就為這麼一樁事情。但是他現什麼樣的身相,如何表示,這個沒有一定。正是《楞嚴經》上所講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無有定法可說,也無有一定的形相可現,確確實實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我們再看末後最上面這一層:
【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寶莊嚴藏。】
這個名號好。
【形如卍字。】
這一種形狀的星系,在天文照片裡面我們曾經見過。
【依一切香摩尼莊嚴樹海住。】
這是說它的依住。
【清淨光明雲彌覆其上。】
這個上空莊嚴善妙!
【二十佛剎微塵數世界圍繞。純一清淨。佛號大變化光明網。】
佛的名號顯示佛的大德大能,圓滿的後得智,權智,我們一般講善巧方便,佛以這個為德號。我們想想這個世界眾生,這不是普通世界,是淨土,『純一清淨』。佛為什麼示現不思議的權智?從教學的總綱領上,我們體會得到。像我們這個世間,佛號釋迦牟尼,這是佛在我們這個世界現前這個階段教學的總綱領。「釋迦」是仁慈,這個世間眾生待人接物缺乏仁慈;「牟尼」是清淨,自己的心不清淨,佛用這個做教化的總綱領。
『寶莊嚴藏世界』,是清淨的世界,純一清淨。佛的德號是權智,我們就想想這個世界的菩薩們,真的都是菩薩,我們想想大概不夠活潑;很守規矩,不夠生動,不夠活潑,所以佛用『大變化光明網』。讀佛經,看這樣的經文,就像我們看大夫的處方一樣,看到處方就曉得這個處方的對象生的是什麼病,是為他開的方子,藥到病除。
學佛,初學要嚴謹(嚴格謹慎),要守規矩,嚴持戒律。《沙彌律儀》,我初學佛的時候,台灣印經處有印這個小冊子,是鉛字排印的,字很小,朱鏡宙老居士送了一本給我。那個時候我初學佛,我在公家機關服務,我們有一個長官,不是直屬的,是我們這個大單位裡面的,他跟我非常好。看了《沙彌律儀》之後,他就搖頭:這不行,這動不動都犯了戒,這不能學。初學的規矩很多,要受約束。必須知道無量劫來,我們被世俗煩惱習氣的染污,心情就像野馬一樣,現在要把這個野心收回來,你不受約束怎麼行?
佛對初學約束很多,這個約束對於我們初學的人有大利益,不許我們再犯過失。約束我們的總的綱領原則,這不能不記住,就是三皈五戒十善。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三皈五戒十善義理深廣無際,沒有邊際!不要看到:這個很簡單!這個通一切佛法,一切佛法都離不開這個綱領。世尊給我們講,一切諸佛在十方法界教化眾生,共同的綱領十六個字,「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諸位想想看「是諸佛教」,是一切諸佛教化眾生的綱領。佛不教我們做惡業,不許我們有惡念。
所以,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什麼是是,什麼是非?什麼是邪,什麼是正?先要有很清楚、很明確的認知,然後才能談到修行。如果連這些都搞不清楚的話,你修什麼?那麼這個認知,佛在一切經裡面講的不一樣,為什麼不一樣?初學的人講得淺,講得簡單,剛剛學,小學生!等到境界向上提升,佛又跟你說得廣一點,給你講得深一點;境界再提升,佛給你講得愈講愈深,這個境界愈來愈廣。一直到如來果地,還是這個綱領,真正是佛法大總持法門。學,永遠沒有止境的!由此可知,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教,還不是三皈五戒十善的細說、廣說、深說而已。
《華嚴經》上講「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法,一法包括一切法,一切法都在一法之中。譬如說「皈依佛」,一切佛法都在這一法之中,這一法不是獨一;任一。說「皈依僧」,一切佛、一切法都在皈依僧這一法之中。我們講「不妄語」,一切法都在這不妄語之中。佛法不可思議!我們得細心去體會。這一段我們就介紹到此地。再看第四海,右旋有十海,十海是十段,這第四「帝青寶莊嚴海」,請看經文:
【諸佛子。此金剛寶燄香水海右旋。】
再往右面去,這第四個海了。
【次有香水海。名帝青寶莊嚴。】
這是這個『香水海』的名稱。諸位一定要記住,前面清涼大師給我們的開示,「香水海」、「香水河」都是表阿賴耶識裡面含藏的種子,種子遇緣就起現行,現大世界。
【世界種名光照十方。】
這個世界種就跟華藏世界種一樣,它的名叫『光照十方』,這個世界種也有二十層佛剎,二十層世界。
【依一切妙莊嚴蓮華香雲住。】
小世界有安住,大世界也有安住。
【以無邊佛音聲為體。】
這是個大世界之體。由此可知,音聲的教化確實是很重要。在十方世界裡面,耳根利的佔的比例確實是很大。現在我們看它所持二十層世界,也從最下一層看起:
【於此】
這個『此』就是「光照十方世界種」。
【於此最下方。有世界名十方無盡色藏輪。其狀周迴。】
這個光是錯字,是形狀的狀,這個要改過來。『其狀周迴』,它的形狀是個圓形的。
【有無量角。】
圓形,它帶著有邊的,這麼樣一個形狀。
【依無邊色一切寶藏海住。】
這一句講的依住。
【因陀羅網而覆其上。】
這是世界上空的莊嚴。
【佛剎微塵數世界圍繞。純一清淨。佛號蓮華眼光明遍照。】
世界名號『十方無盡色藏輪』,這個名號裡頭含義很廣、很深。佛的德號『蓮華眼光明遍照』,這個世界,世尊給我們說出來了,這個世界『純一清淨』,是佛的報土,法身菩薩修學的道場,「純一清淨」。「蓮華眼」表的是眼根清淨,一根清淨了,六根都淨了。世尊在楞嚴會上跟我們說的「一根解脫,六根還源」。這裡的「眼」就是代表六根,六根圓滿的解脫,如來果地!菩薩雖有但是不圓滿;如來果地上才究竟圓滿。我們從這裡知道,無量的智慧德能恢復了,菩薩修行功德圓滿了。
佛門裡面常說「因圓果滿」,因圓滿了,果也就圓滿,因果一定是相應的。性德圓滿的透露,這個時候,初發心時發的弘願,「眾生無邊誓願度」,這一願圓滿的落實了,這是「光明遍照」的意思。哪個地方眾生有感,佛就現身。這個「十方無盡色藏輪」世界,這裡面眾生有感,佛在這個裡面示現。雖然在這一個世界示現,佛的教化影響、佛的智慧德能不是這一個世界,遍照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有緣跟佛就感應道交;沒有緣,見到佛也跟見一個陌生人沒有兩樣。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這經上講得很清楚,他老人家在舍衛大城弘法多年;舍衛大城,那個時候的居民有十萬人,是很大的城市。在那個時候人口少,現在大城市有幾千萬人,在那個時候十萬人口的,就是很希有的大城市了。這個城市裡面的居民有三分之一見過釋迦牟尼佛,有三分之一聽說有釋迦牟尼佛,另外還有三分之一不見不聞,沒緣。能夠見到佛的,緣深;聞名沒有見到面,這個緣差一點;不見不聞,沒有緣。
因此佛菩薩、祖師大德、我們的老師,常常勸導我們要跟一切眾生廣結法緣。為什麼?現前你結的緣廣,你升座講經,聽眾多,法緣殊勝,將來成佛你度化的眾生多!如果與一切眾生不願意結法緣,即使成佛,你示現的世界小,度眾生的數量少,這一樁事情我們是要應該多想想。想想我為什麼學佛?不是為自己,如果為自己是自私自利。哪有自私自利的佛菩薩?哪有自私自利的阿羅漢?特別是大乘法,大乘法的修學為眾生,不是為自己。世間,這個世間大!盡法界虛空界一切剎土眾生,這裡面像我們現前一樣迷惑顛倒、受苦受難的眾生太多太多了。
我們今天受這些苦難,是苦難裡面的過來人,知道苦!我不願意受這些苦難,我看到別人受苦難,同情、憐憫之心油然而生。如何能夠幫助這些人,使他們不會再像我一樣受這些苦難,我應該要做的,這是大乘心。到這個世間來,唯一的就這麼一樁大事,其餘的可以不聞不問,微不足道。我們選擇這個行業,盡心盡力在這個行業上,把自己的本分工作做得圓圓滿滿,這就是佛法裡頭常講的功德圓滿。再看上面一層:
【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淨妙莊嚴藏。佛號無上慧大師子。】
『佛號無上慧』是實說,『大師子』是比喻。獅子獸中之王,又何況是個大獅子,獸王之王,來比喻佛的無上智慧。「無上慧」,我們一看就能體會到,無上正等正覺,梵語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來果地上證得的。等覺菩薩還是正等正覺,正等正覺是從圓教初住到等覺,這裡面有四十一個階級,都是正等正覺。最後這個位置才加一個無上,所以「無上正等正覺」只有一個人,如來果地。「正等正覺」有四十一個人;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四十個,加一個等覺四十一個。「正覺」,正覺就更多了,正覺裡面包括聲聞、緣覺、權教菩薩,我們一般講四聖法界,十法界裡頭四聖法界是屬於正覺。一真法界裡面四十一位法身菩薩是正等正覺。這是普通的佛學常識,我們要知道。
佛、阿羅漢、菩薩,我常說是佛陀教育裡面學位的名稱,最高的學位佛陀,其次菩薩,再其次阿羅漢。就像現在我們一般大學裡面也是三個學位,最高的博士,其次碩士,再其次學士。所以佛、菩薩、阿羅漢是學位的名稱。一切眾生依照佛陀教導的方法去學習,都能夠證得。這跟宗教裡面不一樣,宗教裡頭有上帝,上帝只有一個,不能人人信仰宗教的都當上帝,沒這個道理。但是佛門裡頭所有一切學佛的眾生,都能成佛,那是學位的名稱。大學裡頭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得到博士學位。只要你自己肯用功,精進不懈,認真努力,這個學位你一定可以拿到。
佛法是教學,佛法確確實實不是宗教。所有一切佛的名號都是表性德,所有菩薩的名號都是表修德,性修不二,理事一如,佛法是教育!佛希望我們都能夠證得最高的學位,佛陀。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諸位同學,請接著看帝青寶莊嚴海所持世界,二十重世界的第三層:
【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出現蓮華座。佛號遍照法界光明王。】
世界名號『出現蓮華座』,注意「出現」這兩個字。由此可知,在佛沒有出現在這個世界之前,「蓮華座」這個名稱應當也沒有出現;「出現蓮華座」證實、顯示佛教學的成果。佛家常講的教化,教是教學,化是成績;化惡為善,化迷為悟,化凡為聖。中國古德常講讀書在變化氣質,這個書讀了起作用,有了成效;如果書念了,氣質完全沒有變化,這書叫白讀了。學佛,真正學習佛菩薩,我們的境界一定向上提升,超凡入聖,這變化了。
佛的德號『遍照法界光明王』。「王」這個字稱讚,王也表自在,得大自在。一切障礙都消除,這才能得大自在。名號上「遍照法界」,由此可知,不是一個佛國度,不是一個佛剎。在這些諸佛德號當中,我們很明顯的體驗到,確實「佛佛道同」。佛的十號,第一個是「如來」,今佛如古佛之再來,此佛如一切諸佛之再來,所以稱如來。
前面我們曾經用比喻跟諸位報告過,佛出現在這個世界,就好比我們這個講堂,老師在這個講堂教學,但是老師教學的影響遍及十方。在從前這影響只靠文字,另外一個就是口傳,只有這兩種方法。現在科學技術發達,方法多了,這個要知道,方法多了。尤其是資訊發達,網路、電視把教學的影響擴大了,這是從我們這個世間人事上來觀察。
實際上諸佛菩薩的境界,那不是我們凡人能夠想像得到的,諸佛菩薩有能力隨類化身,應機說法,他的身教確確實實遍法界虛空界。什麼人能聽到?法身菩薩有這個能力。四聖法界,十法界裡面四聖法界,我們一般想像當中,這一個世界種裡面所持一切世界,若有佛菩薩示現,六根的能力,我們講六通;聲聞、緣覺、權教菩薩六通的能力應該可以達到。法身菩薩,那這個世界種的界限應該可以突破的。大宇宙當中無量無邊的世界種,都沒有障礙,所以叫「遍照法界光明王」。
從這些名號裡頭,我們最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的性德本來如是。如果不能夠恢復性德,我們想想,這是不是最大的恥辱?佛在大經上說得好「一切眾生本來成佛」。現在我搞得這個樣子,奇恥大辱無過於是。古德說「知恥近乎勇」。菩薩何以能夠勇猛精進?沒有別的,知恥。我不能成佛,我不能跟諸佛如來一樣,這是我的恥辱。再看上面第四層:
【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寶幢音。佛號大功德普名稱。】
世界的德號、佛的德號含義都很清楚。功德,『大功德』要修,『普名稱』可以不要在意。為什麼?實至名歸。如果我們還有個求名的念頭就錯了。大名稱是我們今天世間人所講的知名度,如果還有這個念頭,你的名聞利養沒有捨掉;名利心是輪迴心,你脫離不了六道輪迴。成了佛之後,大名稱是自然的,性德自然流露。佛確實對於這個沒有起一個念頭,沒有動心,沒有起念。這個大名稱有沒有作用?有作用,作用是教化眾生。眾生見佛像,聞佛名,阿賴耶識裡頭落謝佛陀的種子,所以說為利他的,不是為自利的。再看第五層:
【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金剛寶莊嚴藏。】
這名詞都好懂了。
【佛號蓮華日光明。】
日、月、燈,這是佛經裡面常常講的,都是表光明的,表智慧的。智慧從清淨心生,『蓮華日光明』。清淨心,記住,從嚴持戒律來。不能夠嚴持戒律,怎麼能得清淨心?沒有清淨心,怎麼會生智慧?智慧不生,如何自度?自度都不能,怎麼能度人?佛在經論裡面講得太多,時時刻刻來提醒自己。再看第六層:
【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因陀羅華月。佛號法自在智慧幢。】
『因陀羅』是大梵天羅網的名稱,佛在經典上常常引用。「因陀羅」網美不勝收,尤其網孔裡面所繫的寶珠,光光互照,顯示出重重無盡,佛常用這個來比喻世界。宇宙之間世界確實重重無盡。這三個字是比喻。
『華月』是法說,法說裡頭還是含著比喻。「華」比喻修因,「月」比喻清涼。當然,智慧不現前,清涼的心不會現前。凡夫的心煩躁,菩薩的心清涼,跟凡夫不一樣。菩薩看破放下了,所以身心清涼自在;凡夫放不下,放不下就有憂慮,就有煩惱,沒有法子離開煩躁。
佛的德號『法自在智慧幢』。「法」,世出世間一切法,世出世間一切法都得自在。「自在」的樣子是什麼?我們簡單介紹一下,這一部《華嚴經》是法,法寶,經本展開字字句句通達無礙,這就自在了。沒錯,不能把意思錯會,經文展開字字句句你能看到無量義才叫自在;如果我們展開只看到一個意思、兩個意思,不自在。為什麼不自在?智慧沒有開。智慧開了,確實這個經典是法,微塵是法,毛孔是法。
「法」是世出世間一切萬事萬物的總代名詞。佛法裡面常講「性、相、理、事、因、果」,這六個字也是世出世間一切諸法的總代名詞。說六個,六個合起來一個字「法」,展開來無量無邊。一一法都含攝一切法,為什麼?任何一法裡頭都有性相理事因果。性相理事因果,這一法如是,法法如是,通的!真實智慧!所以古大德不是常講,「一經通一切經通」。
我在早年跟李老師學經教,那個時候我還沒有出家,參加他的經學班學講經。李老師給我說,一法通達,世出世間一切法都通達。我們當時聽了很驚訝,對老師所說的意思不能明瞭,怎麼會一法通達一切法都通達?簡直無法想像。換句話說,很難接受。到以後慢慢的教理學多一些了,才知道性相。學到《楞嚴》的時候,這才明白「唯識所變」,《華嚴經》上講的「唯心所現」,一切法的根,本源是性識,你從一法裡頭見到性識,法法就通了。這個時候我們聽了這句話點頭了,不再疑惑了。
所以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門門通大道!大道就是性識。所以,明心見性要修哪個法門?哪個法門都可以。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都是修明心見性的法門。我們今天念阿彌陀佛,也是修的明心見性的法門!念佛念到什麼功夫是明心見性?念到理一心不亂,這個法門就通達了。理一心法門證的是實報莊嚴土。經論上、祖師大德們常講「徹法底源」,那個「底源」就是心性,明心見性。見性我們就稱他作佛。但是圓教初住菩薩明心見性了,見一分;破一品無明,見一分真性,沒有圓滿。必須四十一品無明破盡,證得究竟圓滿,那是如來果地。這個於法才真正得大自在,究竟圓滿的自在。這些話說起來不難,要想契入境界,那真不是容易事情!
佛菩薩、祖師大德告訴我們,我們生在末法時期,尤其生活在濁惡之世,五濁惡世,修行的環境很不好,內有煩惱,外有誘惑,誘惑就是魔。這個諸位總要認識清楚,凡是叫我起心動念的都是魔。魔在外面嗎?不在,魔在自己心裡頭。外面境界,佛講得好「無佛亦無魔」。
蕅益大師在《靈峰宗論》裡面講得好,教導我們「境緣無好醜」,境是什麼?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我們通常講,物質環境裡面有順境、有逆境;人事環境裡面有惡緣、有善緣。蕅益大師,那也是佛菩薩再來的,他老人家告訴我們,這講真話,是佛菩薩親證現量境界。外面環境沒有順逆;物質環境、人事環境沒有善惡。那麼順逆、善惡從哪裡來的?是你自己心裡頭變現出來的,這個道理知道的人很少。自己的心善,所有一切人都是善人;自己心順,恆順眾生,一切境界都是順境。「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
會修的人,他修心,他不除境;什麼環境,好,都好,一點障礙都沒有,也不需要去選擇什麼環境,也不需要去選擇什麼好的同參道友。但是諸位要曉得,要有功夫的人才行,沒有功夫的人不行,沒有功夫的人要選擇環境。在中國古代,諸位都曉得孟母三遷,孟子的母親搬三次家。孟夫子的父親死得早,母親教養出來的。居住在那環境,小孩出去玩了,看他玩什麼?所接觸的小朋友、所玩耍的不是正道。這個母親難得,想法子搬家,要搬到什麼地方?鄰居、小朋友都有很好的教養,他的小孩跟他們做朋友,常常在一塊玩就受好的薰習。
這一種思想現代人有,我們見到很多,也像孟母三遷,選擇一個很好的環境去居住。為什麼?為小孩讀書,這個地方學校好、學風好、老師好、學校設備好、學生都好,選擇這個地方。要不要選擇?在我們現前這個階段要選擇。但是你一定要知道,到功夫得力的時候,自己果然證得純淨純善,這是這幾年我們在講席裡頭常常提倡的「純淨純善」,這個時候就不在乎外面境界了。為什麼?你能轉境界!「若能轉境,則同如來」,你能轉;不能轉的時候要選擇,能轉的時候不必選擇了。所以,有人要選擇,正確的,有人不選擇也是正確的。哪一種人不需要選擇?有能力轉境界的,不被境界轉,他不需要選擇。沒有能力轉境界,還是受外面境界影響,他選擇環境是正確的,這我們中國古人講「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那他就要選擇。這是講到於「法自在」。「智慧幢」的意思大家都懂,就不必再說了。我們再看第七層:
【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妙輪藏。佛號大喜清淨音。】
『妙輪藏』,都是表佛陀教育很普及、很發達的這個地區。這個地區不是個小的地區,世界,這個世界從廣義上來說,聖賢的教化很普遍。我們可以講古代,三千年前那個時代,西方宗教教育很普遍;在東方,孔子、老子出現在東方;在印度有釋迦、有婆羅門,聖賢教育相當發達。這些大聖大賢走了以後,確實一直到現在,這兩千五百多年是一代不如一代。今天科學技術是發達了,道德沒有了,人生活在世間很痛苦。這個世間有沒有道德之人?有,我們見過。相信的人不多,肯學的人不多。絕對不是說我們這個時代眾生沒有善根,要這樣說法有罪過。
我們這個時代的眾生,論善根福德因緣,我早年講經都常說過,絕不亞於古人。為什麼原因比不上古人?聖賢教育沒有人提倡。還有一等,我也見過,聖賢教學過於呆板,不契現代人的根機。所以看到儒家的「禮」,大家害怕:儒家的學問可以聽聽、可以學,那個「禮」不行,對我們日常生活約束的太過分。看到佛家戒律更害怕,佛經可以聽、可以研究,用不著去學。對社會大眾產生這一種負面的印象,不是佛的過,《華嚴經》活活潑潑。過在哪裡?過在我們四眾弟子,學了佛怎麼樣,食而不化,沒有消化,不能夠活活潑潑、靈活應用在生活上。自己沒有契入,當然就沒有法子影響別人,一定道理!過不在別人,過不在經典,過在我們自己沒有走上正路,我們走到岔路裡頭去了。當然這與老師教導有關係。
所以佛法的教學不是個容易事情。李老師從前常常教我,我們自己修行要幫助別人,一定要通達佛法,要通達世間法。通達佛法,契理;通達世間法,契機。只通達佛法,不通達世間法,契理不契機;只通達世間法,不通達佛法,契機不契理,不但不能幫助人,也沒有辦法成就自己。理機雙契!那你對於現代社會大眾,他們一般的想法、看法、說法、做法不能不知道。佛法的修學沒有別的,對治毛病習氣而已。
聖賢的標準是永恆不變的標準,我也是搞了很多年才明白。它跟世間法不一樣,世間的禮,三代就不相同。在中國歷史上每一個朝代都有興革,興革用現在的話來說,每一個朝代都有修訂,有廢除的、有重新制定的。為什麼?契機!但是佛法裡面的戒律,千年萬年都不能變更,不可以修訂的。這什麼原因?凡聖的標準。不是世間人這個朝代的標準、地區的標準,不是這個,它是凡聖的標準,所以超越時間,超越空間。
我把這個事情搞清楚,我對於戒律才信受奉行,它是凡聖的標準。無論在哪一個時代、無論在哪個地區,它都是準確的,它都是一個絕對的標準,跟禮不一樣。但是雖然是個絕對標準,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時代,它在行持方面容許有變化。這叫什麼?通權達變。所以戒律是活的,不是死的。佛的戒律是很謹嚴,現代人可以享受,而且持戒人心地清涼,持齋、持戒的人常生歡喜心。
『大喜清淨音』,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四無量心。四無量心是從清淨心裡面生出來的,四無量心也能夠幫助你證得清淨心,互為因緣,相輔相成。「音」,音聲做佛事。這個世界我們就知道了,佛在這個世界教化眾生是以四無量心做總綱領,清淨心做總的原則。牟尼是寂靜,跟「清淨」非常接近。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德號還有一個名字,佛在《無量壽經》上給我們說出的,「清淨平等覺」。我們從這個名號知道,阿彌陀佛在西方極樂世界教化眾生,教什麼?教清淨平等覺。
我們在佛法多年的學習,我們很容易體會到,世尊必定是在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在這二土用清淨平等覺做教學的總綱領、總的方向、總的目標;而在實報土,是用無量光、無量壽!無量光,光是講空間,壽是講時間;說個光,說個壽,把時間、空間全部包括進去,一法不漏。佛是覺的意思,無量覺。清淨平等覺,到實報莊嚴土是無量覺;在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肯定是清淨平等覺。
我們要想到極樂世界去,現在就修清淨平等覺。這個在《無量壽經》經題上,不能不知道!不能不重視!我們修淨土修什麼?修清淨平等覺。你這樣子給別人介紹,人家不會說你是迷信。迷信的人,哪來的清淨平等覺!好,現在時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