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三九八卷)  2005/7/6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398

  諸位同學,請坐。請看「菩薩問明品」,第六正教甚深,勤首菩薩偈頌第一首,我們將經文念一遍:

  【時勤首菩薩以頌答曰。佛子善諦聽。我今如實答。或有速解脫。或有難出離。】

  十首偈頌是正答文殊菩薩的問,第一首很容易懂,首先第一句『佛子善諦聽』。佛子是稱文殊師利菩薩。實際上這些問題,菩薩哪有不明瞭的道理?這一問一答全是為我們這些愚迷眾生,菩薩都在表演。華嚴會上,『勤首』是代表六信位的菩薩,是不是真正六信?肯定不是,為什麼?這些正是古人所說的無非大人作略。華嚴會上實在講,都是諸佛如來、地上菩薩應化示現的,這個道理我們要懂、要明瞭。就像唱戲一樣,在舞台前面這是六信位小菩薩,在後台說不定他是古佛再來,說不定他是等覺菩薩,台前台後的身分不一樣。這些事情在大乘教裡頭太多太多了,就像《普門品》裡面所說的,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應該用什麼方式能幫助眾生覺悟就用什麼方式,沒有定法;沒有一定的形相,沒有一定的方法,沒有一定的形式,隨順眾生的根機自自然然的示現,法爾如是,這道理就深。

  文殊菩薩現在是代表我們這些初學的眾生,「勤首菩薩」稱佛子。我們真正發心學佛,雖然煩惱沒斷,一個位次都沒有證得,這五十一個階級就是現在人所講的學位,五十一個學位,我們一個也沒拿到。但是我們有信心,我們肯努力不懈怠,希望在這一生當中能有所成就,成就無比殊勝。真的,《華嚴經》末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一點千萬不能夠疏忽。為什麼?一品煩惱沒斷,縱然是生到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他有成就嗎?有。有什麼成就?你看看,佛在往生經裡面所講的,《無量壽經》四十八願,那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生到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沒有說凡聖同居土下下品例外,不在這其中,沒說。既然沒有說,那麼下下品往生的都是阿惟越致菩薩,這不得了!阿惟越致是七地以上,這還得了!

  這個理事我們都要清楚、都要明瞭,你才肯真正把世出世間一切法統統放下,一心一意專求淨土。為什麼?成就太不可思議!我這一生就能夠成阿惟越致菩薩,就能證到七地以上。這是《彌陀經》跟《無量壽經》講得清楚。諸位看蓮池的《疏鈔》,看蕅益大師的《要解》,你就曉得,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一法比這個更殊勝。許多眾生沒有這個緣分,一生當中沒有聽到、沒有看到,經文沒有看到,沒有體會到,那是另當別論。我們今天的緣具足,聽到這個法門,看到這些經論,我們意識到這是佛門裡頭常講「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人身難得,我們得到了,佛法難聞,我們聞到了,尤其是淨宗無比殊勝的法門,我們這一生當中有緣遇到了。那就像善導大師所說的「四土三輩九品,總在遇緣不同」。

  我們跟一些學佛的人,我們遇的緣太殊勝!海內外有很好的修學環境,現在這個修學環境還不算太多,有了,我知道就有好幾個地方,念佛堂。印光大師是我們的祖師,這個祖師不是一般的祖師,我們是法脈相傳的祖師。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他是印祖的學生,接受印祖的承傳,我跟他老人家十年,他把這個法門傳給我。

  早年他在台中講《無量壽經》會集本,這已經是五十年前的事情,半個世紀了,那個時候會集本沒有註解。李老師就在經本上用眉注,他用毛筆寫的,寫得很工整,把經文的段落勾出來,每段都加上一個小標題,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科判。我做《無量壽經》的科判,老師這份資料也是我重要的參考資料。《無量壽經》現在很完整,有《科會》,有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我也有《講記》,都講得很詳細,有光碟,也有書出來了。這些資料早年我送了一份給趙樸老,趙樸老看到之後非常歡喜,難得這部大經,這是註解這些資料統統齊全,這個緣太殊勝!現在能不能往生,就是勤首菩薩教導,我們肯不肯好學,肯不肯精進,精進一定要放下,不放下就不能算精進。不但世法要放下,佛法也要放下,正是《金剛經》上所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我們在佛法大海裡頭只取一法,其他的我們都要放棄,一切經裡面我們只取《無量壽經》、《彌陀經》。

  昨天我跟諸位說,這個時代我們一定要「學為人師,行為世範」,要為人演說。演說,那修行的次第不能夠疏忽,循序漸進,所以我們要學《弟子規》,要學《十善業道經》,出家要學《沙彌律儀》,在家同學《沙彌律儀》可以不必學。我們的方向目標,我們的經論簡單明瞭,依教奉行,這一生決定去極樂世界作阿惟越致菩薩,這還得了!十方諸佛讚歎,十方諸菩薩羨慕。所以這個「佛子」,不僅僅是叫著文殊師利菩薩,也包括我們在內。我們真的明白、真的覺悟、真的回頭,真幹,就是佛子。

  「善諦聽」,這三個字非常非常重要,下面勤首菩薩要說法,我們要認真聽,要仔細的聽,這「善」是個關鍵。怎麼叫善諦聽?那就是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教導我們,聽經、看經,不著言說相,聽經不執著言說相,看經不著文字相,不執著名字相,這是名詞術語;不執著心緣相,一直聽下去,一直念下去,不要思惟這裡面的意思。為什麼?字字句句無量義,你能思惟嗎?一切都不思惟,那個無量義是圓圓滿滿統統在裡面。一思惟,無量義就破壞了,無量義你只想到一、二個意思。如果你一執著就產生毛病,就錯了,那叫不善學、不善聽。所以善聽是一定要懂得,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善聽!這三個離了,你是用真心在聽,叫善聽;你還有妄想分別執著,那是妄心,那不是真心。

  妄心看經、聽講不會開悟,頂多你記得一些名相,我們今天講,你學到的是佛學常識。佛菩薩教導我們,不希望我們學佛學常識,希望我們接觸到佛法開悟,開悟什麼?你就解脫了。你為什麼不開悟?為什麼沒辦法出離?不善聽,你聽經、讀經沒有離開妄想分別執著,所以你很難出離;離妄想分別執著,你很快契入,就解脫了,很快就解脫了。所以這善字,這個字非常非常重要,菩薩先把這一句交代了。

  『我今如實答』。這個「我」是勤首菩薩自稱,如實答是一絲毫虛妄都沒有。我們看清涼註解,清涼這裡註的文字不多,但是意思都說出來了。「十頌分二」,菩薩一共十首偈頌,分為兩大段。「初一」,最初這一段,這就是一大段,「開章許說」,接受文殊菩薩的提問,同意為他詳細解答。經文裡面這四句剛才我們念過去了,「上半許」,前面兩句許說,「稱實而說」,就是我們今天講據實而答,理事、性相、因果,實實在在把這個真相給你說出來,來答覆你。

  「下半開二章門」,這第三句、第四句,『或有速解脫,或有難出離』。這往下有九首偈頌,告訴我們具足哪些條件,你在佛法修學,你這一生當中成就。在末法時期遇到淨宗法門,「速解脫」,古來祖師所說的話是真的,這個法門叫萬修萬人去,一個都不會漏掉的。為什麼有很多念佛的人不能往生?那是他沒有如理如法的學習,你念佛求生淨土,你違背了經教的教誨,你錯用了方法,那你就不能成功。後面九首偈給我們解答前面兩個問題。

  在這個地方使我們想到,世尊在《十善業道經》裡面有一段非常重要精采的開示,我們要常常記在心裡,佛說「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這句話太難得,無比的可貴。一切諸惡道苦,這個惡道是從比喻上說的,惡道苦!餓鬼道看地獄道,地獄是惡道,餓鬼是善道,餓鬼雖然苦,地獄比他更苦;那畜生道看餓鬼道,畜生道是善道,餓鬼道是惡道;人道看畜生道,人道是善道,畜生是惡道;天道看人道,天道是善道,人道是惡道。這樣一直往上去,跟諸位說,佛看菩薩,佛是善道,菩薩是惡道。這地方講一切惡道苦,一切是指九法界,唯有佛才是善道。底下這個苦惡只是程度上有差別,菩薩道的苦輕,六道眾生那就重,有輕重差別不等,從佛法界看,九道都苦。

  一切諸惡道苦!有一法能斷。這一法我們也要知道、也要學習,佛在經上說這一法是什麼法?「謂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夾雜」,佛說得好,說得真透徹,從哪裡下手?常念,心。諸位要知道,中國文字在全世界無比的殊勝,這是外國文字裡頭沒有的,中國文字是智慧的符號。你看這個「念」,念是個會意的字,你看到這符號,你就能體會這個意思,念是什麼?上面是今,下面是心,這個意思很明顯,當下這個心。可見得這個念不是口念,當下這個心,善心,這叫常念。所以常念是善心,永遠保持著你的善心,念念都是善心。

  第二「思惟」,思惟是起心動念,常念是真心,純淨純善。思惟是起心動念,起心動念都與十善業道相應,十善業道,身殺盜淫是惡,真心裡頭沒有殺盜淫,真心裡面也沒有妄語、兩舌、綺語、惡口,也沒有貪瞋痴慢。念裡頭沒有,今心裡頭沒有,思惟裡面就有了,思惟是起心動念。就是起心動念不與十惡業相應,十惡的念頭沒有;念頭起來都是十善,與十善相應,與性德相應。

  後面一句「觀察」,觀察就是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人在世間不能沒有工作,落實在工作裡面,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不離十善,這十條是大綱。十條展開無量無邊的善業,我們應當要學;如果不修十善,我們的心不善、思想不善、行為不善,觀察是講行為,念佛都不能往生,這個諸位不能不知道。

  世尊教導我們淨業三福,那就是修淨土最重要的指導原則,三條,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四句你做到了沒有?你要沒有做到,那你念佛不能往生。你不可以怪佛菩薩說話不算話,你可不能這樣說法,佛菩薩說話算話,是你自己沒有依教奉行。凡聖同居土,這十六個字一定做到;方便有餘土,這十六個字做到還不行,還要加上三句,「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連前面七句,你都做到了,肯定生極樂世界方便有餘土,那不是凡聖同居土。如果把最後這一段四句也做到了,「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淨業三福總共三條十一句,第一條四句,第二條三句,第三條四句,總共十一句,十一句統統都做到了,生西方極樂生實報莊嚴土。佛是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沒有照做,你念佛不能往生,那你要怪自己,可不能怪佛菩薩。

  這幾年來,我們特別提倡《弟子規》,提倡《十善業道》,你要問為什麼?就是為了落實淨業三福第一條,「孝親尊師」落實在《弟子規》,「慈心不殺,修十善業」落實在《十善業道經》。這兩部經保證我們生極樂世界,生凡聖同居土。往上去真的是太高了,我們這一生當中未必能做得到,我們只要把這個基礎做好了,決定往生。在這個地方我可以告訴同學們,「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這是什麼法?「持名念佛,求願往生」,這一法妙絕!這一法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一真法界,不是十法界,一生極樂世界,你就脫離了十法界。

  一切世間苦是講十法界,十法界裡面成了佛也苦。為什麼?無明沒破,他只是見思煩惱斷了、塵沙煩惱斷了,無明一品都沒破,比起法身菩薩,他有苦,這十法界統苦。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即使凡聖土下下品往生,也到極樂世界去了,也脫離了十法界。脫離十法界跟其他諸佛剎土不一樣,其他諸佛剎土,你沒有辦法證到阿惟越致菩薩,太高了,七地太高了。極樂世界是凡聖同居土,一品煩惱沒斷,下下品往生,生到極樂世界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你的智慧神通德能跟七地菩薩沒兩樣,真的,這一法能斷一切世間苦。

  你說遇到這個法門值不值得慶幸?我們要多想想。十方法界無量無邊剎土裡面,許許多多聲聞、菩薩,哪一個不想有這麼一個法門?可惜怎麼樣?緣不具足,沒有聽到。你不要以為這是奇怪的事情,一點都不奇怪。就以我們這個世間來講,釋迦牟尼佛出世滅度到今天,以中國歷史記載三千零三十三年,今年正好是三0三三年,中國古大德都用這個說法。近代的印光大師、虛雲老和尚、興慈法師跟倓虛老法師、諦閑老法師,他們統統用這個說法。我們也隨順古大德,不必跟人家爭論。

  那麼三千年,第一個一千年,佛法在印度,印度周邊這些地區流傳;一千年之後,佛法到中國,到中國來到今天兩千年。在中國兩千年,學佛的人有多少?太多太多!修念佛法門往生淨土的人有多少?那一比較就太少太少了。又何況這個法門,世尊跟我們說,諸佛都講難信之法!接觸到這個法門就能相信,這個人的善根不可思議。縱然是個老太婆,不認識字,我們講沒知識,勸她念佛,她就肯認真拿著念珠,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求生淨土,善根不可思議。

  這個話我相信,我是過來人。我為什麼相信?我最初學佛,很多同學都知道,我是從哲學入門的。方老師跟我講哲學概論,把佛法列為一個單元,「佛經哲學」,我從這裡入門。所以我對於淨土宗、對於密宗不能接受,對於律宗(戒律)也不能接受。為什麼不能接受戒律?我們年輕人有個想法,還以為自己很正確,堂而皇之,戒律是生活規範。印度人的生活規範跟中國人怎麼能相同?三千年前的那種生活規範怎麼能用在現在這個時代?可以參考參考而已,我們了解當時社會狀況,拒絕、排斥,不能接受。淨土宗講西方極樂世界,這神話小說,這屬於迷信,密宗也屬於迷信。所以佛法宗派,這兩宗把它戴上迷信的帽子;律宗是不合時宜,就不能接受。

  我跟李老師十年,李老師是淨土宗,他勸我修淨土,實在講,他講淨土經論,我受用是最多。我有沒有發心去修淨土?沒有!只是這時候自己有點進步,對淨宗不反對了。那我跟章嘉大師,章嘉大師是密宗,跟他老人家三年,我對於密宗常識知道很多,曉得那是很高深的一門學問,不是迷信,不容易。我們的興趣?興趣在教下,喜歡佛教的理論,如果走偏差了,就變成佛學家,這一生搞佛學而不是學佛。搞佛學,真的可以在這個世法裡面拿幾個佛學博士學位,與了生死、出三界沒有關係。

  那就是此地講的,文殊菩薩所問的,為什麼有人學佛很快得到解脫?有人學佛還是繼續搞輪迴?道理在此地,我們只學解,不重視行。那麼解也有一定的侷限,上不去;要想上去,一定要行,解行相應,才真正能不斷向上提升。清涼大師講得好,他說:有解無行,增長邪見;有行無解,增長無明。單單有行、單單有解都做不到,一定要解行相應。淨土宗可以說它是例外,但是它並不是不求解,淨土宗是解行同時並進;不像其他教下那些宗派,那些宗派是先解後行。如果你在解門有一點功夫了,你不肯認真去落實,沒用處,你還是會墮落,這不能不知道。

  像律宗、像禪宗,還有密宗,這跟淨土宗都著重在行門。特別是禪宗它是先行後解,這是禪宗,真參實究,開悟之後再學經教,沒有開悟,不准學經教。所以它跟教下恰恰相反,教下是先學經教,然後再修行;禪宗是先修行,修行開悟之後,大徹大悟之後,再學經教。所以宗門跟教下,這是佛門裡頭教學兩個迥然不同的辦法,一個是教天才兒童,一個是教一般中下根性。所以宗門接引對象,上上乘人。諸位看《壇經》就曉得,它的對象,教學的對象上上乘人,教下是中下根性,不一樣。

  我們自己不是上上根性,你就不能學禪。我初學因為讀了《六祖壇經》,讀了宗門一些語錄,對它很仰慕。方東美先生警告我,禪是上上根人,天才兒童,那一步登天,你這一步要登不上天,摔下來粉身碎骨。自己想想有沒有這個能力可以一步登上天?章嘉大師也警告我,李老師更是反對。三個老師他們彼此都知道,都很仰慕,沒有見過面,三個老師都同樣說這句話,我不能不聽,不能不認真的去思考。所以我最後還是接受了方老師的指導,從教下入門。

  親近李老師十年,李老師引導我入淨土。真正入淨土,當然李老師那裡是做了一些功夫,是我自己講《華嚴經》,我都跟諸位報告過。民國六十年,我第一次講《華嚴經》,三十多年前,《華嚴經》講到一半,那個時候我是《八十》跟《四十》同時講,年輕有精力。講到一半,有一天突然想到,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修什麼法門?文殊最得意的門生善財,善財學什麼法門?好奇!起這麼一個念頭。細細去查經,查到原來文殊、普賢統統念佛求生淨土,善財童子也不例外。五十三參第一個參訪吉祥雲比丘,在《八十經》裡頭稱德雲比丘,教他什麼?教他念佛求生淨土。最後一參,第五十三參,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一下恍然大悟,你看自始至終,善財自始至終就是念佛求生淨土。我歸心淨土在這個地方才下定決心,才知道這個法門殊勝,才知道這個法門無與倫比。

  當然李老師的教誨有影響,真正是在大經大論裡面悟出來的,那個路是正路。我在台中學《楞嚴》,在《楞嚴經》裡面我看出來,大至勢菩薩、觀世音菩薩,二十五圓通章裡面這兩個擺在最後,兩個特別法門,不是觀世音菩薩一個,大至勢菩薩也是沒有按次序排列。我才體會到,才看出這些門道,淨宗無比殊勝,真的是這一法能斷一切惡道苦。這首偈我們就到講此地。

  諸位同學,請坐。請接著看勤首菩薩偈頌第二首:

  【若欲求除滅。無量諸過惡。當於佛法中。勇猛常精進。】

  我們看清涼大師的註解,大師說「餘九別釋」,這一共是有十首偈,前面第一首是「開章許說」。後面這九首頌,第一就是我們念的這第二首,這一首是解釋為什麼接觸佛法能夠在一生成就,「速解脫」,就是一生成就,說明這個原因。當然這是不成問題的,大家對這個沒有疑惑,疑惑的是接觸佛法為什麼久久都不能夠解脫,這才是這一章主要的意思。關於這一點,勤首菩薩後面八首偈都解答這個問題,所以後八首「釋難出離」,詳細給我們說明為什麼你學佛這一生當中不能成就,念佛往生淨土是一生成就。

  現在我們看這一首,這首就是解釋速解脫的,這一生當中能成就的。大師這個註註得不少,註得很多。「今初」,這個今初就是別釋第一首,在全文裡面講,是屬於第二首偈頌。「上半牒疑,下半為釋」,就是前面兩句是重複文殊菩薩之所問,下面兩句是解答。『若欲求除滅,無量諸過惡』,過是無心的,惡是有心的,這不一樣。有心造作不善,這是惡,無意造作不善是過,過跟惡都是業因,果報在三途六道。

  一切眾生,不要說是無始劫以來,就是這一生當中,我們造作的過跟惡細細你去思惟、去反省有多少?太多太多了。用什麼標準來檢點?那就像前面所講的十善業。你用十善、十惡作為檢點的標準,你就曉得自己這一天當中,從早到晚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是過惡多?還是你的善行多?如果是過惡多,你所造的都是罪業,就像《地藏經》上所說的,「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那個罪是有意造的惡,果報三途六道,你怎麼能夠出離。又何況過去生中,生生世世累積這些惡的習氣、惡因,佛法裡面講「業習種子」,這些過惡業習種子,這就是我們沒有辦法出離六道,長劫輪迴的原因,佛這是一句話說出來了。

  我們要想出離,出離六道輪迴,出離十法界,有這個願,有這麼一個念頭,這個念頭就有感,諸佛菩薩就有應,只要有這個念頭就有感應道交。那現在要問,我們有沒有這個念頭?想出離六道輪迴,有沒有這個念頭?學佛的同修一定說有!有,為什麼出離不了?還這麼樣懈怠懶散?念頭是有,念頭不強,敵不過五欲六塵的念頭。我們想發財,發財這個念頭一定超過求生極樂世界、出離三界的這個念頭。我們貪財、貪色、貪圖五欲六塵,這個念頭太強烈了,敵不過出離的念頭,敵不過求生淨土的念頭,所以你出不去。菩薩也很了不起,你有這麼微弱的念頭,他也有應,這個應很明顯,我們這一生當中接觸到佛法,受到佛法的薰習。雖然受佛法薰習,可是現實環境裡面薰習力量還是超過佛法。雖然這一生有佛法薰習,依然不能夠出離。這原因在此地,所以這個不能不知道。

  菩薩後面兩句看起來是平常,這兩句很深,你要想求「除滅」,除過滅惡,除三界六道、十法界的業因,滅六道、十法界之苦報,你要真的有這個心能做得到,「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那怎樣?『當於佛法中,勇猛常精進』,你肯定一生成就,真的是遇緣不同。你自己要具足勇猛常精進,這五個字就是勤首菩薩的德號,勤首,首是第一。勇猛常精進就是勤首,你向他學習,你這一生就能成就。

  我們看清涼大師的註解,「勤則通策萬行,離身心相,故能速出」。你看勤是有標準的。我們不能「我現在很勤奮」、「我現在很精進」,自以為精進,跟佛法標準一比差太遠了。蔡老師在之前講《弟子規》,有一個同學打電話給我,這個同學也很熟了,也還很不錯,他去聽了。他說我很慚愧,沒聽之前都認為自己很不錯,孝順父母,尊師重道,自己覺得很不錯;聽了之後,感動得流眼淚,很慚愧,自己孝親尊師,尊師重道不夠。沒聽《弟子規》之前,是用自己的標準以為不錯,《弟子規》是聖賢人的標準,這一下聽了之後一對比,才知道自己差太遠,你說不學能行嗎?不學就不通,自以為是。

  所以「勤則通策萬行」,策是警策,是策勵,就是勉勵。菩薩所修的六度萬行,只有勤才真正能夠落實。落實到什麼樣的標準你才能成就?這下面說到,「離身心相,故能速出」。離身心相怎麼講?《金剛經》上說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我們講得淺,大家好懂,我常常勸導同學,放下自私自利(離就是放下),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五欲六塵,放下貪瞋痴慢,我常講這十六個字。放下就是遠離,你就能速出,你這個能放得下,你念佛當然往生。

  我們在講席當中常常說,常常勸導大家,我勸導大家也是勸我自己。不讀經,總認為自己還做得不錯;這一讀經之後,覺得自己不夠,天天讀、天天反省,天天知道自己做得不夠。到等覺菩薩,還是自己做得不夠,沒有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證到究竟圓滿佛果,這才是夠了,真的達到標準了。學佛一定要用佛陀做標準,不能用自己,自己是生死凡夫,生死凡夫的標準很低很低,充其量你是人間的善人,你跟天人比就不善了,怎麼能跟極樂世界人相比?這是不能不知道的。

  大師很慈悲,下面跟我們說了五種現相,「然有五相,一有勢力,由被甲精進故,謂於佛法中,發大誓願」。這就是講到「勇猛常精進」,勇猛常精進有五個相,我們講五種樣子,勇猛常精進的樣子。第一個是「發大誓願」,這就有勢力了,佛法裡面講披甲精進。好像古時候的將軍去打仗,披上鎧甲,這才勇猛進攻,這是比喻。比喻什麼?鎧甲是什麼?發大誓願,大誓願就是四弘誓願。發了沒有?發了,發了怎麼樣?沒有做到。「眾生無邊誓願度」,這個願了不起,這個願你要是真的做到了,你要落實,真的發這個願,要度眾生是先度自己,自己未度而度眾生,無有是處,這佛常講的。所以發這個大願,你一定是勇猛精進,你要趕快成就自己,你不成就自己,你怎麼能把這一願落實?

  要把這一願落實,從哪裡下手?斷煩惱,學法門,這才成佛道。煩惱是什麼?統而言之,十惡。十惡一定要斷,今天十惡你為什麼斷不了?我講的十六個字是最初方便,這十六個字做不到,十惡業你決定斷不了。所以四弘誓願還是以這十六個字做基礎。頭一個自己一定要知道,自私自利是錯誤、是過,首惡。為什麼?自私自利增長我執,增長法執,這兩種執著就是六道生死輪迴的第一業因,你怎麼能出得去?那現在怎麼辦?我們要想出離生死,從這個地方下手,起心動念不想自己,想眾生、想佛法;起心動念利益眾生,起心動念幫助正法久住,不是這個念頭都不起,這就是發大誓願。這個誓願在前面領導,你怎麼會不精進!你對於佛法一定是依教奉行,淨業三福的基礎,你一定能夠做好,你會很歡喜的去接受,去依教奉行。

  這三條裡面,第一條我們選出兩部經,《弟子規》跟《十善業道》,你一定非常認真努力去把它做到,一定能夠把它百分之百的做到,三福頭一條你有了。以這個為基礎,「三皈」你真的得到了,那不是假的三皈,真的三皈,「皈依佛,覺而不迷;皈依法,正而不邪;皈依僧,淨而不染」。無論你在順境、在逆境,你接觸的是善緣還是惡緣,你都能夠保持覺正淨,你都能夠遠離迷邪染,三皈落實了。在家五戒十善做到了,出家十善、三聚淨戒你也做到了,都靠這個力量。你沒有這個願心,所以你會懈怠,你會懶散,你敵不過環境的誘惑,所以你不能成就。

  第二個樣子,「勇捍,謂於廣大法中,無怯劣精進故」。勇猛精進,夏蓮居老居士教人真幹,勇捍是真幹,不是幹假的。廣大佛法中,這裡頭有雙重意思:一個是佛法無邊,無量法門,四弘誓願裡面講「法門無量誓願學」;另外一個意思,佛法當中任何一法都是廣大無有邊際,這兩個意思都要清楚。清楚之後,我在廣大佛法裡面取一法,一法通一切法,一法通無量法,它怎麼不廣!怎麼不大!

  《華嚴》大法,大乘根性的人沒有不歡喜的,沒有不嚮往、不仰慕的。我在學佛早期,醉心於這個法門,可是從這個法門我認識淨土,接受李老師的教誨。李老師把他《無量壽經眉注》交給我,我非常歡喜,我細細看梅光羲老居士的序文,梅光羲是李老師的老師,李老師這個經教是梅大師教他的。我看了這篇長序之後,知道《無量壽經》即是中本《華嚴》,《阿彌陀經》就是小本《華嚴》,這我講過,我知道這個話是蓮池大師講的。

  你看蓮池大師的《疏鈔》,他就用《華嚴經》十門開啟的方法來介紹《阿彌陀經》。我記得我那個時候講這個《鈔疏》,總共是講了三百三十五次講完的,一次是一個半小時,那個時候我們沒有錄相,我們只有錄音,一個半小時的錄音帶,有三百三十五個。一部《阿彌陀經》,三百三十五個帶子,要是每天講一次,一年,我知道是小本《華嚴》,《無量壽經》是中本《華嚴》。我得到這個書之後,《大方廣佛華嚴經》我不講了,太長了,所以我講到一半不講了,講《無量壽經》。因為《無量壽經》是中本《華嚴》,就是《華嚴經》的節本,文字少了,內容是一樣的。

  現在為什麼又講《華嚴經》?《華嚴經》是韓館長往生前在病床上一再求我把《華嚴經》再講一遍,把錄相帶保存下來幫助後學,我答應她,她啟請的。我學佛,她照顧我三十年,最後啟請的,我不能辜負她,這是再講這個經的因緣。同時我也很歡喜,為什麼?真正學了《華嚴》,你再去講《無量壽經》、講《彌陀經》,哪有講不好的道理!真正契入了。所以這三部經是一部經,《華嚴》、《無量壽經》、《彌陀經》是一部經,只是說得詳細,說得簡單,說得簡略,不一樣,內容完全相通。這是講廣大佛法裡面,我們採取《無量壽經》,採取《彌陀經》,這是大經,這是廣大佛法。勇猛精進,自己要有決心、要有信心,相信自己在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

  第三個相「堅猛」,堅固勇猛,清涼大師在下面舉個例子,「由寒熱蚊虻等所不能動精進故」,這是堅定,堅定勇猛精進。這個相是外面環境,冬天寒冷,天太冷人就懶了,就很容易懈怠,夏天太熱。尤其這幾年,諸位都曉得全世界氣候反常,冬天特別冷,夏天特別熱,很多人講這都是大氣層的染污。我們用這些化學的燃料,廢氣上升在空中,空中染污非常嚴重,破壞了保護地球的臭氧層。

  前幾年我聽說,靠南極附近臭氧層破了一個大洞,這個大洞的面積有多大?差不多有歐洲那麼大。我到澳洲去的時候,這個洞就在澳洲的上空,所以太陽直射沒有障礙,沒有臭氧層的障礙。臭氧層能夠吸收太陽的紫外線,紫外線對人有傷害的。因為臭氧層破了,所以澳洲紫外線的輻射比一般地區多六倍,所以澳洲人很容易得皮膚癌,原因在此地。我們最初到澳洲,看到澳洲人都穿長袖的衣服,盡量不要讓皮膚暴露在陽光之下,出門都打傘。我移民到澳洲之後,也很幸運,那個臭氧層移動了,移到南美洲去了,所以現在澳洲沒有這個現象,轉到南美洲去了。臭氧層,我們相信繼續還在擴大,沒有縮小,所以這地球上氣候反常,這些是人為的。我們雖然得到科學上一些便利,你說我們付出多少代價?細細算這個帳,得不償失!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所以現在炎熱、寒冷,為了精進不能畏懼。應付氣候變化,怎麼樣保養自己健康的身體,比什麼都重要。說到這一點,當然最重要的是要得清淨心。我看到章嘉大師,章嘉大師有一張大照片在我們十樓,諸位同修都看到了,你看他穿的衣服很厚。我跟諸位說,他老人家一年四季穿著就是這個樣子,冬天我們沒有覺察到,夏天我們就佩服了,夏天他也穿這麼多。道源老法師,這也是我們的長輩,有一次跟章嘉大師開玩笑。夏天炎熱,道源老法師很瘦,不胖,穿得很單薄,扇子不斷的搖,他就問章嘉大師:你老人家穿這麼多,不熱嗎?大師跟他說了一句話,「心靜自然涼」,道源法師聽了很慚愧。這是道老和尚親自跟我們說的。

  章嘉大師確確實實行住坐臥都像在定中一樣,這很值得我們尊敬。我這一生遇到的修行人,還沒有遇到第二個,都在定中,真的是心地清淨。這一點李老師也肯定,李老師跟他見過面,他說他心地清淨。重要。放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恢復到清淨心,然後著重生活起居的調養。中年以上不要吃刺激性的東西,都要清涼,保持我們身心健康,功夫才不會間斷。

  像蚊蟲螞蟻這個東西來騷擾,我們要懂得跟牠溝通,這幾年來我們這個工作做得很好,很有效果,決定不殺生。不但不殺生,愛護牠們,包容牠們,尊重牠們,牠有靈性,我們可以跟牠和睦相處,互助合作。我們幫助牠,牠也會照顧我們,不會給我們添麻煩。做朋友,牠也非常樂意,像家裡面一般蟑螂、老鼠,我們做朋友,我們共同生活在一起,互助,不可以互相侵犯。我們愛護自己還愛護對方,這個樣子不妨礙精進。

  第四個現相大師用比喻說,「常不捨善軛,由於無下劣無喜足精進故」。軛是比喻,在從前我們用馬車、牛車,有個像弓形的木板套在牛馬的,特別是牛車很容易看到的,套在牛的前背上,讓牠拉車,這是比喻,善,善軛。這就是很顯然的,我們把它落實在十善業道,常不捨棄十善,由十善來帶領我們。無下劣、無喜足這兩句很重要,無下劣反過來就是有自尊、有信心。下劣怎麼想?確實有很多人學佛,志向下劣,你叫他學佛,不行,我一身都是罪業,佛殿不敢進去,那裡有佛在,我不敢進去,是好人。為什麼?他還有良心,只是自己的心,下劣就是不敢見大人,連佛像都不敢見,見到自己慚愧,真的是好人,這個人可以得度。無喜足,喜足是滿足,一滿足怎麼樣?他不肯前進了。所以這兩種心都要捨離,然後才能精進,精進沒有障礙!

  最後一句是「精進,由加行精進故。由斯五相,發勤精進。速證通慧,滅障解脫」。這一句說得好,加行就是加功用行,白天時間不夠用,晚上還繼續幹,這就屬於加行,夜以繼日,真正用功的人。佛陀在世,我們知道僧團裡面的生活,每天睡眠的時間四小時,這佛定的。六時,古印度一晝夜是六時,白天分三時,晚上分三時。白天叫初日分、中日分、後日分,日就是白天;晚上也分三分,叫初夜分、中夜分、後夜分。所以它的一時是我們現在的四小時。中夜這是睡眠休息的時間,中夜是什麼時候?現在的時間是晚上十點鐘睡覺,兩點鐘起床,四個小時,中夜。諸位想想看,兩點鐘起床就要精進了,這叫加行精進。

  睡眠四個小時夠不夠?夠了。飲食跟睡眠,飲食是補充能量,這個人身體是個機器,機器它要起作用需要能量,能量靠飲食來補充。但是這個機器,你要繼續用久了它會疲倦,必須要有一個適當的時間讓它休息。這一天二十四小時,休息四小時足夠了。現在人休息四小時為什麼不夠?因為他沒有好好的休息,睡覺還會作夢,還會胡思亂想!胡思亂想,你身體雖然在休息,你的心沒休息,所以你身體還會感覺得疲勞。如果真的休息了,我們講睡眠睡得真好,睡眠連夢都不會做,那就夠了,那就很正常。所以常常精進的人,他沒有雜念,他為什麼?念念都在道,念念都在善,凡是不善的,他在平常根本就沒有,所以他心地清淨,睡眠的品質好。甚至於每天正式睡兩個小時,當中有沒有累?有累的時候,他趴在桌子上打瞌睡,十分鐘、十五分鐘就行了,他精神體力馬上就恢復。就是說他那個十分鐘、十五分鐘的休息,真休息。所以正式睡眠的時間兩個小時也行。這些叫加行精進。

  後面總結,由前面五種精進的相,發動前面講的「勇猛常精進」,當然速證通慧,通是神通,慧是智慧。諸位要曉得,精進能得神通。在六波羅蜜裡面,精進是前方便,由於精進才得禪定,禪定開智慧,所以通慧就是禪與慧。可是六波羅蜜是有次第的,你看前面布施,布施教你放下;然後持戒,持戒教你守法;第三才教你忍辱,你忍辱才能精進,你要不能忍,寒不能忍、熱不能忍,小小的這些障礙都不能忍,你怎麼能精進?所以前面這三個功夫,這裡雖然沒有說,全都包括在其中,沒有這三個功夫不行。然後才真正能修精進,有精進一定得定,一定開智慧。所以滅障解脫,他一生能成就,道理就在此地。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