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六五七卷)  2006/11/1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657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賢首品第十二」,明第十地位,第一段八首頌,最後一首看起:

  【若以智慧辯才力。隨眾生心而化誘。則以智慧為先導。身語意業恆無失。】

  在經文裡面,清涼大師註得也很好,後面的兩首頌是「意業勝」,意業裡面「智先導故」。為什麼意業殊勝?統統都是以智慧為首先,就是我們通常講先決的條件,一定要有智慧。智慧從哪裡來的?這個一定要知道。現代的人知道求知識,不知道求智慧,也有不少人誤以為知識就是智慧,其實是兩樁事情,知識決定不是智慧。智慧是有能力辨別真妄、邪正、是非,那是智慧;知識沒有這個能力來辨別,到事情做錯了,後悔莫及,都是沒有智慧的過失。

  智慧跟知識差別到底在哪裡?要從根源上來講,智慧是從禪定生的,知識是從見聞生的,不一樣,這是廣學多聞,在佛法裡面講,它是從心意識裡頭生的,心是阿賴耶,意是末那,識就是第六意識,從這裡生的,這是妄心,不是真心。定是真心,從甚深禪定裡面生的,那是真心。縱然沒有很深的禪定,有一點點小禪定,他也就有一點小智慧;定功愈深,智慧也愈深、也愈廣。你就曉得這五十一位菩薩,愈是高位的菩薩戒定慧都深,地位低的,戒定慧比較淺,但是他還是有智慧,比我們世間人還是不一樣,他能夠辨別是非邪正。

  我們在經裡面曾經跟諸位報告過,苦中有樂,樂中有苦,世間人不知道,低級的菩薩都知道。最低級的初信位菩薩他知道,這是智慧。什麼是苦中有樂?修行人物質生活很艱苦,尤其釋迦牟尼佛那個時代,所有的財產就三衣一缽,真是簡單。三件衣通常都搭在身上,一個缽托在手上,所以你看他手上沒有東西。三衣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五衣、七衣、九衣,從九衣到二十五條衣都叫做大衣,只有這三件。印度那個地方是熱帶,所以不需要很多的衣服,有三衣就足夠了。晚上睡覺,樹下一宿,盤腿打坐。休息,佛規定的是四個小時,晚上十點鐘到早晨兩點鐘。兩點鐘起來,就要誦經、念佛,要做功課。你看生活那麼簡單,苦!在我們看到這生活太苦了,苦中有樂!如果沒有樂,誰願意受苦?

  佛陀教導我們,目的是「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佛不是教我們吃苦的,佛是教我們得樂的,真有樂趣!這種樂趣世間人不知道。在中國,孔子知道,中國這些聖賢知道。他們生活也非常清苦,不過比起佛教僧團裡面,那還是超勝很多,至少他都有個房子可以住,遮蔽風雨,飲食起居,就是物質生活都還能過得去,不富裕,讀書,講學。孔子學生裡面,物質生活最貧乏的是顏回。夫子常常讚歎,顏回很苦,但是顏回最快樂。他樂的是什麼?我們佛門裡面說,「煩惱輕,智慧長」,他樂的是這個,你說這多快樂!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物質生活很貧乏,精神生活非常豐富。佛家的樂尤其不必說了,天天在做什麼功夫?斷煩惱的功夫,長智慧的功夫。幹的是什麼事?脫離六道輪迴,脫離十法界,苦中有樂!

  世間人樂中有苦,為什麼?貪戀五欲六塵的生活,他每天過日子是增長煩惱。如果你再細心去觀察一下,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真的像《地藏經》上所說,「無不是業,無不是罪」。也許有人說,佛說的話未免也太過分了!一般人聽到也會同意,「是太過分了,我們也沒有損人利己,為什麼有罪?」違背了性德。你這一生得人身,尤其是聞到佛法,得人身、聞佛法就有脫離輪迴的機會,你這一生沒有辦法脫離六道輪迴,你就錯了,你說這是不是罪?是!為什麼有這個機會也不能脫離?就是你還留戀這個世間。這個世間有什麼好留戀的?《法華經》上講「三界火宅」。

  所以一等聰明人,他一旦遇到的時候,他什麼都放下。釋迦牟尼佛是聰明人!世界上所有宗教的創始人都是絕頂聰明人,他們統統都過苦行僧的生活,把世緣統統放下。尤其是佛法。世間很多宗教,他們的目標是脫離欲界,這很了不起,在我們世間人講,是高級宗教,脫離欲界,他到色界、到無色界去了。古印度很多的宗教,他們修定。一般次一等的宗教,他要脫離餓鬼、地獄、畜生,人間很苦,他願意脫離,他生在欲界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這是他們的目標。只有愚痴、業障很重的人不願意離開輪迴,想在人間還享受五欲六塵這種生活。這個樂,樂裡頭有苦。要很冷靜的去思惟、去觀察,你才恍然大悟。

  過什麼生活?什麼都沒有的生活是最自在,無憂無慮,無牽無掛。自己成就了,幫助別人,你說這個多快樂。物質生活清苦一點,身心健康。每天貪圖飲食,現在的果報就在面前,他得到的是什麼?得到的是許許多多的疾病,這是樂!像我們吃長素的人,「你們太苦了!」我們這個苦有果報,什麼果報?身心健康,很少疾病。你看在飲食上苦樂的,我們這個他說是苦,我苦裡頭有樂,健康;他那個樂裡頭有苦,他病多,這很顯然的!你有很多財富,你天天操心,晚上都不能睡覺,天天吃安眠藥;我們沒有財富,一無所有,睡得很安穩,不一樣!你細細想想,苦中有樂,樂中有苦。所以,智慧跟知識不相同,真正高明的人求智慧。

  所以意業的殊勝是『若以智慧辯才力,隨眾生心而化誘』,這是最快樂的一樁事情。我們中國古人講的,「得天下英才而樂育之」,這是人生最快樂的事情,教學。「隨眾生心」是契機,「以智慧」這是契理;前面講的「智慧辯才」是契理,「隨眾生心」是契機;「而化誘」是成就,你教學有了成績。成績是什麼?他學了之後產生變化。我們世間一般人講,這是古時候,現在沒有人說了,古時候常講,「讀書志在變化氣質」,讀書是為這個而讀的。變惡為善,變愚為智,變俗為雅,最後是變凡為聖。

  你看我們古人教學的目標,讀書決定不是求世間的榮華富貴、名聞利養,不是這個。這個太俗氣了,哪裡會求這個?我們這段經文前面不是念過嗎?「不求五欲及王位」,「富饒」不求,「自樂」不求,「大名稱」不求。這是世間人所追求的,在佛法來講是沒有智慧的人他所追求的,有智慧的人不求這個,這個要知道。有智慧人所追求的,自己智慧成就了,要幫助苦難眾生。用什麼方法幫助?教學,這是最有成就的,是最徹底的做法。

  我們看孔夫子,如果當年他周遊列國,有諸侯願意用他,請他做大夫,大夫的職位就像現在的總理、部長一樣的,有人用他,他在中國歷史的地位頂多不過像周公、管仲一樣,就如此而已。沒人用他,他回家去教學了,變成萬世師表,歷代帝王都不能跟他比。你看哪個帝王,全中國每個縣市都給他建廟來紀念他?沒有。每個縣都有孔廟,過去我們也稱它作「文廟」,紀念他。沒有聽說哪個縣裡面有帝王的廟,沒有;周公的廟也沒有,除周公的家鄉;管仲廟也沒有。你就曉得,教學的工作多麼偉大,教學是多麼令人尊敬、令人感恩。

  釋迦牟尼佛捨棄王位,從事社會教育工作,做了四十九年,今天普遍全世界,變成佛教,你看佛教道場有多少,大雄寶殿上都供著他的像,紀念他!他的教誨流傳到今天,我們還來學習它。《華嚴》是他老人家講的,我們今天展開的經卷是中文的譯本,翻譯的本子。這是什麼?智慧的選擇,這不是知識。所以有智慧的人跟有知識的人、世智辯聰的人,生活理念不相同,人生的目標、方向不相同。有智慧的人決定是提升自己的靈性,不求世樂,世間的榮華富貴、名聞利養決定不把它放在心上,這個自在。

  所以「化」這個字,就是教學的成績。「誘」的範圍很廣,對學生來說,老師對學生是用誘導。誘是以真理來誘導,不是世間的財富、地位、榮耀,不是用這個;是用真理,是用真學問、真德行,對社會大眾真的是感化。

  後面這句,『則以智慧為先導,身語意業恆無失』。「身語意」是三業,「失」是過失,只要是一切依智慧,你三業就沒有過失了。為什麼?三業與法性相應。所以智慧,諸位一定要知道,不是多聞、不是多讀而得來的。多聞多讀是增長常識,世智辯聰,不是真智慧,真智慧一定是從戒定裡面得到的。所以戒是德行,持戒是守規矩。老師教導我們的一定要奉行,所謂依教奉行!然後第一步你得到的就是輕安,身心安穩,中國人常講心安理得。這個「得」也有淺深差別不同。譬如我們講最淺的,佛教裡面,不分宗派、不分法門,必須要學的功課就是十善業。我們對於十善業做得怎麼樣?如果真正做到,身做到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身健康;口做到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你做到人和,在這個社會上無論與哪種人交往,人家都歡喜你。為什麼?你誠實,你不妄語。再能夠在意業裡面,在你心裡面沒有貪欲、沒有瞋恚,不愚痴。你就想想看,佛家這麼樣簡單,十條,你真正能做到,在這個世間,中國人心目當中是賢人君子;雖然不稱你為聖人,賢人君子,這是真的,一點不假。賢人君子向上提升,就是聖人。

  佛門戒定慧三學,這是戒學的根本,還不是真正的戒,這是戒學的基礎。沒有這個就沒有戒學,戒學是從這個地方建立的。三皈五戒是以這個為基礎,沒有十善就沒有三皈五戒,那三皈五戒是假的,不是真的。不是真的話,你身的造作、言語、心裡面的見解思想,你就想到,怎麼能沒有過失?《地藏經》同學們念的多,經上說的「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你想想這句話,再想想自己,再想想周邊這些大眾,生到這個世間來,來幹什麼的?難道是來造罪業的嗎?造罪業的果報都在三途,《地藏經》說了個大概。

  我在澳洲叫了幾位同學,請他們到《大藏經》,把《大藏經》整個翻一遍。凡是世尊講到地獄的部分全部把它節錄下來,我們編成一本書,取材是《大藏經》裡面二十多種的經論。這個書現在印出來了,很多同學都看到過,我們定了個題目,《諸經佛說地獄集要》。比《地藏經》講得清楚多了,業因罪報,你一看就清楚了。如果常常讀這個經,對對我們一天從早到晚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你就明白你將來準備到哪裡去。如果從早到晚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跟佛所講的完全沒有違犯,那很好,你來生至少生天。你要是念佛,你決定得生淨土,為什麼?你是好人。你看看淨土經裡面「善男子、善女人」,你真的是善男子、善女人。善男子、善女人念佛求生,沒有一個不如願,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人生在世,過什麼樣的生活最快樂?身語意業沒有過失,你說多快樂。念念不為自己,念念為眾生,自己的生死都不顧。為什麼?你真正要是在佛經裡面契入少分,不說多,契入少分,你就曉得沒有生死,人不會死的;有輪迴,沒有生死。生死是什麼?身有生滅,靈性沒有生滅,一般人講靈魂,現在外國人也講靈魂。美國的魏斯醫生出了四本書,三本的節要我們都印出來,提供諸位做參考,還有一本,現在正在做。他是完全肯定,這個世界上所有一切人都沒有真正死的,沒有,只是怎麼樣?換個身體。這個身體不好使用了,換一個。所以人老死是換身體,不是死亡,沒有死亡。但是他有個結論,就是人造的業會帶到來生去,所以他也講輪迴,他肯定是有輪迴。殺人要償命,欠債要還錢,這外國人說的,美國人講的。所以他這四本書很能收到勸世的效果。

  他是完全從科學的態度,他學科學的,本來不相信這些。是用催眠的方法給病人治療,沒有想到一催眠,這個病人就回到過去世,他感到很驚訝!跟這些許許多多病人用催眠治療,結果都能夠回到過去,說到他過去的事情,過去生中。累積的經驗太豐富了,讓他不能不信,真的是事實。這種信仰在東方很普遍,西方現在也有,他這個四本書出來之後影響很大。大概在十年前調查的時候,美國跟加拿大地區相信人有輪迴、相信有報應的,一般調查統計是百分之二十七,十年前。我相信經過十年,我估計應該有一半,差不多應該達到百分之五十的樣子,這個好事。

  所以人不能害人,為什麼?害人,將來要還他。不能佔人便宜,佔不到便宜,你將來還他還要付上利息。自己跟人往來,有沒有吃虧?絕對不吃虧。我現在是吃虧了,將來會有報償的。所以中國古人講吃虧是福,你想有沒有道理?愈想愈有道理,吃虧真的是福。

  在佛門裡面,學佛,無論在家、出家,你真有點成就了,想做點佛教的事業,確實就有人送錢給你,送土地給你,送房子給你。是不是好事?是好事,也未必是好事。我接受過來之後,我是不是真的做了好事?是不是真的不辜負他贈送供養的本意?如果要有違背,我們自己拿來貪圖享受,就像前面我們講的五扇提羅的故事。佛門的諺語說,「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你現在接受好像很容易,你將來還起來可麻煩了。所以是不是好接受的?不好受!尤其在現代這個時代,真正修行的人不多。

  所以印光大師教我們的話我們要聽,我們要牢牢的記住,依教奉行。他老人家教導我們,在現代這個時代,建小道場,同參道友不要超過二十個人,有道理!真正的志同道合,那個標準應當像當年初祖遠公大師的標準一樣,我們在一起念佛求生淨土,二十個人,二十個人都能往生,這就無比的殊勝。不要大,要曉得人多是非多,見和同解可不是容易事情。六和敬裡頭最重要的就是見和同解,人太多了,我們現在講建立共識很困難。二十個人還可以,再多就不好搞;能夠少,就更好。

  你看看《西方確指》覺明妙行菩薩,他那道場只有十二個人,個個成就。覺明妙行,是他自己說的,他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他的名號叫「覺明妙行菩薩」。他是真正往生之後回來告訴我們,這是大慈大悲。印光大師為我們證實,他說《西方確指》也是從駕乩扶鸞裡面出來的,但這個可以相信。因為它裡面所說的修行的方法,跟經論上完全吻合。這是我們最好的榜樣,十二個人,何必要人多?人多,名氣大,供養多,不是好事。往來的人太多,我們不說別的,現在一般講,決定消耗你的能量。你要應酬,你要接待,你還能保持清淨心嗎?不容易!

  所以真的能夠有個清淨地方,把它捨得乾乾淨淨,一心念佛求生淨土,需要多少時間?三年足夠了。三年取西方極樂世界,你要不要幹?我把這個世界捨得乾乾淨淨,這個示現是無比殊勝的示現。閉三年關,念三年佛,真正做到三業無過。印祖告訴我們,三年當中,身體天天拜佛,身業沒有過失,天天拜佛;口念佛,沒有閒雜的言語,止語,不跟人說任何話,就是念阿彌陀佛,口業無過;心裡面天天想阿彌陀佛,念念都是想阿彌陀佛,三年哪有不往生的道理!所以不難。難在什麼?你自己沒有決心,你自己沒有認識;你沒有智慧,你沒有認識,你不知道六道輪迴苦,你不知道。現在有這麼個好機會,讓你能成就,比什麼都殊勝。

  如果我們沒有這樣的認知,沒有這種決心,沒有這種毅力,這一生當中雖然學佛,意志不專,煩惱習氣還很重,要想在這一生成就,真的沒有把握,這個問題嚴重。我們要問問自己,不是說著好聽的,真學,一定要爭取時間。不要認為我現在還年輕,我還在社會上再幹幾年,等我老的時候,退休了,我再做。你能保得住你有那麼長的壽命嗎?要知道一口氣不來,機會就失掉,隨業流轉,這個事情多麼可怕!

  為眾生,話說得好聽,自己保自己都保不住,還是錯了。你要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為眾生的機會可多了!到西方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得彌陀威神加持,你永遠不會迷失自己。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剎土裡面的眾生,只要是過去有緣的,他有感,你就有應。你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應以什麼身得度,你就現什麼身,你得大自在!所以你要知道,三、五年的時間我們就可以取得,為什麼捨不得放下?

  如果人問我,為什麼你不帶頭幹?我是非常非常樂意帶頭幹,三十年前我就說了這個話。那個時候香港的幾位法師還在,老法師,我就提議了。太多人要我講經,希望《華嚴經》講圓滿,我就可以閉關了。好,現在時間到了,這首偈我們就學到此地。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接著看下面第二小段,「若以智慧為先下四頌,明三業廣大功,三輪攝生德」。下面有四首偈,我們現在看第一首:

  【若以智慧為先導。身語意業恆無失。】

  這就是說這一首講的是身業。前面兩句,我們就曉得是承著前段而來的,它這一段一段連結得非常的密切、密集。『智慧』,真實智慧為主導,我們的『身語意業』就沒有過失了。

  【則其願力得自在。普隨諸趣而現身。】

  這就是我前面所說的,我們要想跟菩薩一樣,唯一的方法就是求生淨土。我們能跟菩薩一樣,『普隨諸趣』,「諸趣」是十法界,十法界眾生有感,我們可以隨類現身。那個時候到世間就不是業力來的,就是佛家常講的「乘願再來」,你說多自在。乘願再來,決定不受這個世間的苦報,世間人是受業報的,乘願再來的人不受業報。他來幹什麼?教化眾生的。就像魏斯醫生報告裡面所講的,他現在很了解,人到這個世間來他說有兩種,兩樁事情人到這個世間來,一種人是工作的,一種人是受報的。這個跟我們佛法裡面講的一樣,佛法講一種是業力受生,他是來受果報的;另外一種是乘願再來,他是來教化眾生的。教化眾生,就是他所講的他來工作的,他不是來受報的,他來工作的,講得也很好。可是佛說得非常清楚。

  他的『願力』,你看只要有智慧,三業沒有過失,他的願力就『得自在』。什麼叫自在?在佛法裡面講,進退無礙就叫自在;另外一個說法,心裡面沒有煩惱、沒有憂慮、沒有牽掛,你得自在。只要到這樣的程度,所謂煩惱輕、智慧長,人沒有煩惱、沒有憂慮、沒有牽掛了,智慧就現前。這個智慧不是學來的,是你自己本來有的,這個要懂得,本有的。《華嚴》裡面所講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不就說得很清楚、很明白嗎?所以智慧是自己本來有的,不是學來的。那些常識是學來的,智慧不是學來的。你只要把障礙去掉,智慧就現前,智慧現前就通達無礙。世出世間法,像釋迦牟尼佛的示現,當年住世四十九年,無論什麼樣的人,無論問什麼問題,向釋迦牟尼佛請教,佛都詳細給他解答,這就是通達無礙,這就叫自在。

  在佛經裡面常講的,有二自在,有四自在,有五自在,有八自在,有十自在,有很多種講法。諸位看佛學大辭典,看《教乘法數》、《三藏法數》都可以查得到。這是一般常識,你在讀經的時候常常會遇到,你要懂得意思。今天在此地,我們依照《大乘莊嚴經論》裡面所講的四種自在,我們把這個介紹給同學。

  四種自在第一個,「得無分別自在」,這是講八地菩薩,「捨一切功用之行」,這個不念ㄒㄧㄥˊ,這個當作動詞講,就是有功用的這種修行,他把這個放棄了;「得無功用法,於一切法遠離一切分別之想而得自在」,這是第一種。《大乘莊嚴經論》裡面講的四自在,是講這三個位次的菩薩,八地、九地、十地,這個三地,十地裡面最高的三個位次,八地不動地講了兩條,九地一條,十地一條。八地菩薩是不動地,諸位要知道,我們在前面念過,現在是到了學習十地。

  「一切功用之行」,像我們現在學《弟子規》,有功用,學十善業,我還勸大家學《感應篇》,用得上力,要認真用力去學習,這有功用。有功用要到什麼時候?到八地,這是講的別教。如果在圓教,十信菩薩裡面第八信、第九信、第十信,他們也接近了,這圓教,無功用道。你看我們現在講的經是十信菩薩,賢首菩薩是第十信位的菩薩。為什麼?因為只有用這種方法才能破無明,沒有這種方法,你就破不了無明。破一品無明就證一分法身,你就超越了,超越十法界,你就生到極樂世界,生到華藏世界,生到一切諸佛的實報莊嚴土,這個地方統統稱之為一真法界;那不是十法界了,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裡面,用功的方法就是無功用道,不是有功用道,無功用道。

  由此可知,有功用道,我們講功夫用得上力,有功用,是在六道,要特別努力修行。到十法界、到四聖法界,還是有功用道,不過愈來愈接近無功用道了,要捨!要捨得乾乾淨淨。我們念這一句阿彌陀佛,現在天天努力在念,念阿彌陀佛,這是有功用道。祖師大德告訴我們,放下萬緣,一心執持名號!執是執著,持是保持,不能失去,有功用道。你不是這樣,你不能往生。由此可知,往生的祕訣就是執持一句阿彌陀佛,把其他的執持統統放下,用一樣代替一切法,一切法都捨掉,就一句名號,真行!

  你要記得諦閑老和尚的徒弟,倓虛老法師的師兄弟,鍋漏匠,不就一句佛號嗎?真的是一心執持,萬緣放下,他老人家做到了,什麼都沒有了,做得真好!三年預知時至,站著往生,給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諦閑老和尚對他的讚歎,說「天下叢林的方丈住持,弘宗研教的大善知識,都不能跟你相比!」諦老講的話是真的,他自己也是方丈住持,也是弘宗研教的大善知識,哪有走得這麼自在?往生,人還在那裡站三天。這個事情不是假的,民國初年的事情,距離我們還不算太遠。當年倓虛老法師常常提起這樁事情,勉勵念佛的同修,老和尚苦口婆心。他能成就,我們怎麼會不能成就?哪有這種道理!關鍵在哪裡?關鍵就在他放下。你看放下就成就,放不下就完了。放不下,繼續搞六道輪迴了,苦不堪言;真正肯放下,沒有一個不成就。這是我們應當常常警覺到,提醒自己。

  現在這個世界上很混亂,災難很多,不怕。三年的時間、五年的時間,有,足夠。真正放下萬緣,一心念佛求生淨土,時間夠,問題就是你有沒有決心?你是不是真的想幹?你看那麼簡單,諦老只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沒有任何儀規。你一天到晚就念,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念。這種念佛的方法,身心都沒有壓力,一個小破廟就供養一尊阿彌陀佛。所以他能夠遠離一切分別之想,得自在。念到功夫純熟了,阿彌陀佛接他到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還念不念阿彌陀佛?他已經念成習慣了,那個時候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得大自在!為什麼?雖念佛,他沒有執著,他沒有分別,也沒有妄想。有妄想分別夾雜在裡面,就是有功用行;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夾雜在裡面,無功用行。

  我們要問:他為什麼要這樣示現?他是自然的,跟性德完全相應。這個理非常之深。他在示現的時候,示現就是應化在十法界,眾生有感,他就有應。只要離開十法界,諸位要曉得,那個身是法性身,跟我們現在身體不一樣。我們現在這個身體有物質,他們那個身體不是物質。雖然講相分,他有相,他那個相不是物質;我們這個相是物質,是阿賴耶的相分。他已經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所以他的國土叫法性土,他的身叫法性身、叫法身。沒有離開阿賴耶識,是法相土,國土是法相土,身是法相身。法相身是物質,我們講的物質,這裡面有精神,就是阿賴耶的見分,阿賴耶的相分,見分跟相分是離不開的。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道理非常深,本來就是這個樣子。大經裡面佛講得很多,講得很透徹,「性相一如,理事不二」。你不能有妄想分別執著,你就會看得很清楚,你才能親證,證得;你有妄想分別執著夾在裡面,你就不能證得。所以現在我們要不要有功用之行?要,要非常認真、非常努力。念佛人到西方極樂世界的,無功用道了;沒有到極樂世界之前,要有功用道,這個要知道。

  所以八地菩薩,別教八地,捨一切有功用之行。他為什麼捨?完全性相一如了,到這個時候連捨也沒有。如果還有個捨,他還沒有捨。為什麼?他意識裡頭還有個捨,意識還沒有轉過來。真正轉八識成四智,言說相沒有了,名字相沒有了,心緣相沒有了,才真得自在,轉八識成四智了。這個是十法界裡面的菩薩都還沒做到。十法界裡面賢首菩薩是達到這個邊緣,將捨未捨,在這個邊緣上。只要他一捨,就轉阿賴耶成大圓鏡智,那就無功用道了,這個諸位要懂。不到那個邊緣,你怎麼捨都捨不掉。為什麼?還是妄想分別執著,你哪裡真捨?

  我們今天說一切放下,還是有功用行。為什麼?妄想分別執著沒放下。鍋漏匠也沒放下,鍋漏匠一切放下了,分別執著這六字洪名,這個執著好。這個執著它的果報不在六道,不在十法界,十法界裡頭沒有阿彌陀佛,六道裡頭沒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所以這個分別執著行,淨土的殊勝就殊勝在此地。八萬四千法門,只要有分別執著,不能成就;念佛的人,有分別執著能成就。就是其他的分別執著統統丟掉了,我只分別執著阿彌陀佛,凡聖同居土往生;功夫好的,方便有餘土往生。就是分別執著淡一點的,他就到方便有餘土;分別執著很重的人,就是凡聖同居土。可是西方極樂世界四土平等,妙不可言,十方世界裡頭所沒有的。所以,生凡聖同居土就是生實報土,就是生寂光土,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不可思議的境界。這我們總得要曉得,那叫真的得大自在。

  所以在末後總結的這句話好,「於一切法」,這個一切法包括世間法、出世間法,出世間法在這裡頭。《金剛經》上說得好,「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那個法就是出世間法。出世間法都要捨,何況世間法?捨得乾乾淨淨。捨什麼?捨妄想分別執著,這個要知道。這些事上面,捨不捨沒有關係,「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捨是要捨念頭。凡夫能把事捨掉,對自己的清淨心有幫助,因為事要是不捨,天天放在這個地方,隨時他就想起來;統統丟掉的時候就不想了,我們諺語所謂「眼不看為淨」,不能不捨!得無分別自在,為什麼?不分別了,執著分別沒有了。

  第二個,「得剎土自在,菩薩住於不動地」,這一句還是八地,「深心清淨,於諸剎土亦得清淨,出生自在也」。所以,你統統捨盡之後,你真的心清淨了,心清淨所感的一定是淨土。凡聖同居土不清淨,方便有餘土還不清淨,實報莊嚴土才清淨。所以真的到了深心清淨,為什麼?土是心變現的,這個道理要懂!佛在經上講得很多,我們平常真的是沒有留意,佛說的是「心淨則佛土淨」;換句話說,心染則佛土染,心穢則佛土穢。

  我們今天住的這個地方是釋迦牟尼佛的娑婆世界,是佛土。為什麼我們這裡不清淨?我們的心不清淨,在此地地球上住的眾生心不清淨。所以,如果住在地球上的人心統統清淨了,十善業道全做到,世出世間法都不留戀了,這個世界馬上就變成極樂世界。為什麼?境隨心轉,就是這個道理。我們要想香港這個地區清淨,香港這個地區沒有任何災難,天災人禍統統都沒有,能不能做得到?能。怎麼做法?香港人心都清淨了,這個地方就是佛國土,就是淨土!

  淨宗同學你們常常做「三時繫念」,你看中峰禪師不是說得很好嗎?「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阿彌陀佛從哪來的?我心變現的,自性彌陀;「此方就是淨土,淨土就是此方」,唯心淨土。你明白這個道理,你就曉得怎樣去轉風水。要不要去看風水?不需要,風水看不準的。為什麼?地貌,大地的形相,隨著人心在變化,人心善,它就變得善;人心不善,它就變得不善,礦物!山河大地是礦物,你看看日本江本博士的實驗用水,水是礦物。你的善心對著它,它給你的感應,結晶非常之美,善的;惡念對它,它的反應非常醜陋。這不是說明了嗎?礦物,山河大地,動物、植物,全都隨著人心剎那剎那都在那裡變化。懂得這個道理了,你還求什麼?

  所以中國老祖宗講的話講得太好了,「行有不得,反求諸己」,跟佛講的話一樣。佛講你不要到外面求,外面求不到,回過頭來向內心求。所以佛法稱作內學,佛經稱為內典,一切都向自己心裡面求。一切諸佛如來所說無量的經教,從哪裡來的?自心的流露,不是從外頭來的,外面沒有。你向內求就對了,你決定會開悟,會得大自在;你向外求,什麼都不自在。為什麼?一切都受外面的限制,你還有什麼自在可言?沒有限制的是自性。現在人所講的壓力,精神的壓力、物質的壓力,壓力是來自外面的,沒有來自裡面,裡面沒有。裡面那些煩惱習氣不是真的,自性裡頭沒有,清淨心裡頭沒有煩惱、沒有習氣,這是真心,煩惱習氣是妄心。深心清淨!

  心清淨,環境就清淨,它就轉變了。所以你居住的剎土一定現清淨相,出生自在。我們虔誠的祈禱、祝福社會安定、世界和平,我們的虔誠祈禱有效嗎?有一點效,效果不大。要真正產生大的效果,我們要修清淨心,人人都修清淨心。我們求社會大眾,不可能。我們的道場,道場裡面人也很多,也不見得各個都能修;真正肯發心的人一起修,人愈多力量愈大。諸位要記住,真的要記住,江本博士在琵琶湖的實驗。人不多,三百個人,請一位法師,在河邊上祈求湖水乾淨。那個湖很大,像海一樣,這個海灣的水不乾淨,氣味很難聞,很骯髒。三百個人到這個海灣去祈禱、去祈求一個小時,他法會只做一個小時,用自己的真誠心祈求,「湖水乾淨了,湖水乾淨了」。三天之後,果然乾淨了,這是真的事情。這一次的祈禱,湖水乾淨保持多久?六個月。如果有三百人天天去祈禱,這湖水永遠乾淨。所以,祈禱的力量、願力不可思議。

  如果我們真的有個一百、二百的人,天天在這裡祈求,誠心誠意在這裡祈求,我們的社會安定,我們這個地方災難化除,可以做得到。意志要集中,才會產生力量。所以我們有同修提倡,全世界的朋友們,在網路、電視機面前的跟我們一起學習的同學們,我們大家誠誠懇懇的在一起,為了消災免難,念《地藏經》。如果這個世界上,我們約的有一百萬人,在各個地方同時一心一意的念《地藏經》,給整個世界迴向,祈求化解衝突,祈求社會安定、世界和平,會產生效果。這個就是江本博士琵琶湖水實驗的擴大。能不能產生真正的效果?完全在自己我們的真誠心,真誠心,力量就大了。

  凡是起心動念都會產生波動的現象。起一個惡念是波動,剎那之間周遍法界,比電磁波、比光波快得太多了。光波、電磁波跟我們的意念來相比,那叫小巫見大巫。我們意念的波就好比是光波,光波像什麼?光波像螞蟻在地下爬一樣,太慢了,不能相比。所以每一個人都發出善念的,同時發出善念的心波,意念的波,這個力量多大!這個道理我們要懂,我們要有信心,認真的來做。可以說這就是心淨則土淨,你居住的環境就清淨了。

  第三個是「得智自在」,這是九地,善慧地,「得無礙智慧,演說諸法,稱理契機而得自在」。智慧從哪來?智慧從深心清淨來的。深心是什麼?我們在《彌陀經》、《無量壽經》裡面講過,就是經題上講的清淨、平等、正覺,清淨心、平等心、覺而不迷的心,深心!深心是自性本定,不是從外頭學來的。在這個境界裡面,自性本具的智慧自然就現前,所以得智自在,得無礙智慧。

  我們看到的,釋迦牟尼佛得到了,為一切眾生真的是演說諸法。許多人,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行業,信仰不同的宗教,見到釋迦牟尼佛向他老人家請教,佛都給他們詳細解答,令這些人各個都是法喜充滿,得殊勝的功德利益。這是什麼智慧?絕對不是學來的。佛距離我們遠了,我們再看,中國也有這樣的人,最明顯的代表人物是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你看看他是不是得無礙智慧?你在《壇經》上看到他的歷史,前面第一篇就是他的傳記。你看他的生平,出生在平民的家庭裡面,生活非常的清苦,沒有念過書,不認識字。他有什麼長處?深心清淨,大概他有這個。每天做些粗重的工作,樵夫,現在沒有了,那個時候有樵夫。

  我在年輕的時候,大概二十歲,二十歲之前,都市裡頭還有賣柴的,有樵夫,到山上砍柴挑到城市裡面來賣,有賣柴的,有賣水的。那是抗戰期間,中國一般講是非常落後,一些新的科技的設施完全沒有。旅行還是要走路,以走路為主,交通非常不方便。在交通裡面最舒適的就是坐船。船是什麼?帆船,搖櫓、划槳的這些小船,在江河裡面航行,那是最舒服的。長途旅行有個小驢代步,那就很不錯了,在那個時候就很奢侈了,貴人、有錢的人;普通的沒有,要靠走路。所以我在抗戰八年,大概走了好幾萬里路,我走了十個省,就靠兩條腿走十個省。年輕,也沒有覺得苦。真是辛苦!自己還背上自己的行李,行李很簡單,真的,跟苦行僧差不多。兩套換洗衣服,一個鋪蓋,打成一個包背在身上,長途旅行。

  所以惠能大師是這麼個出身。可是,他在黃梅參訪五祖,只見一次面。然後派他到碓房裡面幹他的本行,破柴舂米,粗活,這個工作就幹了八個月。八個月後,五祖傳法,就把衣缽傳給他。聽五祖講《金剛經》,我估計頂多兩個小時,半夜,三更,半夜!到五祖房間,《金剛經》講三分之一,那是講大意,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大徹大悟了。大徹大悟就是得無礙智慧,那後頭不要講了。不但不要講,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要講了,他全通了,「演說諸法,稱理契機而得自在」。在逃難的期間,頭一個遇到的,在曹侯村遇到無盡藏比丘尼,這個比丘尼是受持《大涅槃經》的,《大涅槃經》念得很熟,不懂什麼意思。碰到這個年輕的,那個時候他還沒出家,居士,懂得佛法,但是他不認識字,很奇怪。無盡藏比丘尼把《大涅槃經》念給他聽,他聽完之後就給她講,講這裡面道理,把無盡藏比丘尼講開悟了。稱理契機,而得自在,這個事情可不是簡單的事。我們從佛跟祖師的證明,就相信這個事是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你要想得辯才無礙,你要想真正能夠教化這個世界苦難眾生,你不捨怎麼行?你樣樣都想得到,那你永遠做不到。你真正能夠放下,你求清淨、平等、正覺,你只要能做到這個,智慧就開了。人真的到清淨平等覺,戒定慧三學圓滿了。雖然你沒有學過戒,惠能沒有學過戒,惠能那叫道共戒,道是什麼?道是智慧。人有智慧,怎麼會做錯事情?戒律是防非止惡,他沒有非,就是沒有過失,他不作惡,戒律就圓滿了;他心是清淨的,一個雜念都沒有,定圓滿了,他當然開智慧!

  我們今天,這個也要,那個也要,這個也放不下,那個也放不下,那你是十足的凡夫,你戒定慧三學都沒有。雖然很想學戒律,想學《弟子規》,用分別執著心去學,是好一點,那是初步,功夫得不得力?不得力。真正放下,功夫得力,進步就快了!所以整個關鍵,佛在這個經教告訴我們,妄想、分別、執著,「但以妄想分別執著而不能證得」。你要知道,你本來是佛,你有無量的智慧,你有無量的才藝、有無量的德行、有無量的福報,就是被這個障礙了,為什麼不肯放下?這四種自在講了三種。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