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八四六卷) 2007/10/4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846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第五大段「喻況玄旨」,第二段。

  第二段是別辨二十種大喻,這都是講菩薩的德用。前面在這個經裡面給我們說了很多,而實際上是講整個宇宙。要再說得簡單明白一點,我們可以說,從無方大用這兩百多首偈子裡面所說的,全是六祖開悟講的五句話最後的一句,「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個萬法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宇宙,包括空間、時間,空間、時間都不是真實的,都是自性變現出來的。佛、祖、經論裡面常說的一句話,我們不能夠疏忽,那就是講「一時頓現」。宇宙怎麼發生的?一念不覺,這個宇宙就發生,一念不覺是迷,迷了才出狀況。正如同作夢一樣,夢中境界現前那是什麼?一念不覺。這個念頭粗,是講我們的意識,現在科學裡面所講的潛意識,在你的覺心不能控制的時候,睡覺的時候昏沉,不能控制,潛意識它就起作用。在佛法裡面講,這是阿賴耶裡面含藏著習氣種子,我們在清醒的時候,能把這些弱一點的種子控制住,它不起現行,可是昏沉的時候你就控制不住,它就會起現行,夢是這麼來的。佛法說得很有道理。

  宇宙是怎麼來的?宇宙有沒有?有。不是我們現在這個宇宙,這個宇宙現在科學家講的是多維次的空間,真正法性所現的叫一真法界,不是我們現在看的宇宙,一真法界裡面沒有空間維次,說老實話,時間跟空間都沒有,這個不可思議,這講的高等科學。時間沒有就是沒有先後,我們講中國常常號稱五千年的歷史,五千年是遙遠的過去,如果沒有時間就沒有過去、沒有未來,這個境界不可思議。如果沒有空間,就沒有遠近,《彌陀經》上佛給我們說,這是隨順俗諦說的,隨順世間說的,他說西方極樂世界距離我們娑婆世界有十萬億個佛國土。一個佛國土就是一個大千世界,極樂世界在哪裡?在我們這個世界往西方走,要走十萬億個大千世界,那邊那個世界就是極樂世界。這個距離還得了嗎?太大了。

  在從前,我們總以為佛講的三千大千世界,就是一個大千世界,是一個銀河系。這個問題從前黃念祖居士跟我做過討論,他告訴我,他是學科學的,他說不是,一個銀河系是一個單位世界。結果他講的也有道理,因為佛在經上講,太陽、月亮是繞著須彌山轉的。須彌山在哪裡?須彌山不是真的是一座山,他說須彌山就是銀河系中心的那個黑洞,那叫須彌山。這個說得也有道理,為什麼?科學給我們做證明,太陽系這個星系確實繞著銀河系在轉。他講銀河系的中心,我們中國人叫黃極,就是銀河系的中心,黃極,這是講得通的,講得也很有道理。如果這樣一講,那大千世界可就大了,不是一個銀河系,應該是什麼?一千乘一千再乘一千,十億個銀河系。實際上來講,佛說法都是講個大概的,真實,沒有真實的,為什麼?所有一切現象都是在變動的,沒有固定的。佛給我們講成佛,你的世界,每一個佛的世界大小不一樣,什麼原因?是因為你在沒有成佛之前,你做菩薩修行的時候,你跟眾生結的緣不一樣。所以大千世界還是緣起的。

  如果你跟眾生結的緣多,你的世界就大,你度的眾生就多;你跟眾生結的緣少,你成佛你的世界也小。不過最小還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這是三個千乘起來,三千大千世界大小也不一樣,這個講得通,在現在物理學上講得通。科學家告訴我們,地球在空中圍繞著太陽轉,它是有一定的軌道,但它並不規則。並不是照著規則一成不變,就是它當中還有很多變化。像地球的軸心也在動搖,所以北極不是永遠是北極,若干萬年之後,北極的位置會移動好幾度,甚至十幾度,那怎麼會一樣?現在有科學家在報告,我看得不清楚,也記得不清楚,他說將來的北極是現在的蒙古,這個幅度就大了。所以它不是穩定的,所有一切都不是穩定的,這個我們能理解,為什麼?妄心,念頭不穩定。所以我們看到這個世界是一種相似相續,不是完全相續;完全相續,那就是真的,一個接一個,完全相同的。它不是的,念念都不一樣,前念跟後念不相同,不是完全相同。可以說,我們以百分比來說,百分之九十九相同,百分之一不相同,念念都是如此。

  從佛經上給我們說這個原理,我們就知道整個宇宙是個幻相,夢幻泡影,是個幻相。到什麼時候你才能見到真相?你真的有一天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你就見到真相,佛經裡面講的諸法實相。一切現象,這個幻相,統統是一念頓現,沒有先後,這一念的速度太快了。《仁王經》上佛講的比喻,一彈指六十剎那,一剎那九百生滅,我們跟諸位做過多次報告,這是世尊的方便說,不是真實說。為什麼?真實說比這個還要快。你就曉得,存在不是真的,《金剛經》上說三心不可得,「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這三句話說得非常有味道,那是事實真相。心是能現,能現不可得,所現哪裡會真有?所現的現相叫妙有,妙有非有,真空不空。如果我們常常能夠作如是觀,這是佛教給我們的,《金剛經》四句偈,就是教我們對宇宙人生的一個看法,我們今天講宇宙觀、人生觀。佛講什麼樣的宇宙觀、人生觀才是最正確的?這個四句偈就說明了。「一切有為法」,一切有為法包括人,包括動物、植物、礦物、自然現象,包括時間、空間,這都是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就是說不是真的,不是真正的存在,它不是實在的東西,「如露亦如電」,這是講它的速度快,像閃電一樣,它的生滅太快,快到什麼時候?幾乎快到同時,生滅同時,所以教我們「應作如是觀」,你要常常這樣看宇宙,常常這樣看人生,你的妄想分別執著就自然放下,就沒有了。為什麼?不可得。包括自己,叫正報,包括我們生存的環境,叫依報,統統不可得,你記住,一念頓現。

  所以,佛隨順世俗說這個境界相,像剛才我們講的十萬億佛國土,這隨順世俗說的。中峰禪師在《三時繫念》裡面,那是隨順真諦說的,那就是一真法界裡面的宇宙觀。他說什麼?「彌陀就是我心,我心就是彌陀;淨土就是此方,此方就是淨土。」你們想想這兩句話,時空沒有了。明明佛講的十萬億佛國土,怎麼中峰禪師說就在此地?中峰禪師所講的是「自性彌陀,唯心淨土」。他講的是從能現能變上說的,能現的是自性,所現的是彌陀、極樂。所以從性上講,沒有時空,哪來的距離!這些道理在現在講這是物理,這是科學。佛實在叫我們敬佩,那是什麼?他說出這些現象,絕對不是叫我們一定要對他相信。他說什麼?他看到的世界,事實真相跟我們不一樣,希望我們能把他看到的證實,你也看到。你能看到,那就叫成佛了。你為什麼看不到?因為你有妄想分別執著,所以你看不到實相,真相你看不到,你把真相扭曲了。所以十法界是一真法界的扭曲現象,扭曲的幅度,在十法界愈高,扭曲的幅度輕;十法界位置最低的,扭曲的幅度就非常大。佛菩薩的法界雖扭曲還接近,所以相似,可是餓鬼、地獄、畜生那個扭曲幅度太大,太大還是一真法界。所以一真法界在哪裡?真的,中峰禪師說得不錯,就在此地!十方諸佛如來、十方諸佛淨土不離一念,這是佛常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不離一念。

  我們修行,佛說的迷悟,一念就是迷,一心就是覺,就是覺悟。你起個念頭,叫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迷了,那就叫無明,所以一念不覺而有無明。我們的一念不覺什麼時候開始?沒有開始,就是這一念,當下這一念,這一念要是覺了你就是佛,這一念不覺那你就是凡夫,這是事實真相。釋迦牟尼佛為我們做出樣子,在恆河邊上大樹底下入定,因為他在那裡示現的覺悟、一心,在那邊得一心了,所以這個樹也就叫菩提樹,就這麼回事情。什麼時候一心,你就在菩提樹下成正覺。我們現在這個一念,一念是人人都有,哪個都有,一念是迷,還是一念是覺,差別在此地。一念迷是凡夫,這裡面是妄想分別執著統統具足;一念覺,一念覺是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沒有,這是佛,差別在此地。佛給我們做樣子,在中國惠能大師給我們做樣子。所以這個事情,跟你學不學佛、讀不讀經沒關係。惠能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只要一念覺,他就成佛了。五祖知道,看得出來,所以衣缽就傳給他,就告訴他,你是第六代祖,法就傳給他。我們總要把這個事情記得牢、記得清楚,放下妄想分別執著這叫佛,與認識字、不認識字沒有關係,與學經、不學經沒有關係。

  智慧、能力、才藝、福報,全是自性裡面本來具足的,沒有一絲毫欠缺。你本來樣子是什麼樣子?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不是的。而是大經裡面所講的,你的報身,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沒法子形容。你的家庭狀況怎樣?華藏世界是你的老家,極樂世界是你的老家,你只要一念覺它就現前,正報現前,報身,依報現前,報土,法性身、法性土。一切眾生都平等,各個具足,沒有說哪個比哪個差一點,哪個比哪個好一點,沒有,完全平等。迷了以後就不一樣,所有這些不平都是妄想分別執著變現出來的,這才是事實真相。我們修行,修行說老實話,每天念佛、誦經、打坐、拜佛,這都是形式,這些形式對初學人來講有用處,你不照這個模式你不能成就。所謂是「不依規矩,不成方圓」,你畫個圓,一定要用圓規,你才能畫得圓。可是真正有功夫的,隨便拿支筆畫個圓,你拿圓規去量一量,完全一樣,那功夫到家了,那是佛。我們凡夫不用圓規畫就畫不圓,只好用圓規,這是凡夫。你本來用筆一畫就是圓,一絲毫差別都沒有,你是有這個功夫,是有這個能力。可是你迷了,迷了頭就昏了,你就畫不出來。不就這麼回事情嗎?

  從這些淺近的比喻,我們就能體會,知道世界一時頓現,不是科學家講的什麼有個原點爆炸,不斷在膨脹,不是的,那個講不通,不能自圓其說,還是佛法說得高明。所以,這個宇宙念念不一樣。為什麼科學家看到宇宙在膨脹?這怎麼解釋?實在講也不難懂,我們看近代的歷史,我說近代歷史也得至少像中國講的五千年。你細細觀察五千年這個時代,人民的生活不斷的都在進步,步調很緩慢,你就看不出它在膨脹。可是現代,最近二、三百年,科學技術發達,進步非常快速,現在的高科技日新月異,這不就是膨脹嗎?我們的心在膨脹,你看外面宇宙它就膨脹,一切法從心想生,這是原理!

  現在人的念頭念念差距大,古人心是靜的,念念差距很少。我們現在就用科學方式要計算這個現象,要推想到多少年之前,幾萬年前、幾十萬年前、幾百萬年前,全是妄想。所以佛法裡面的科學,它不是用現代這些物理方法,它是用禪定。《楞嚴經》上講得好,「淨極光通達」,你就照見了。不是用思惟想像,這個東西想不得,思惟想像這是妄心在起作用。阿賴耶像倉庫一樣,儲藏室一樣,我們今天講的記憶,為什麼會有記憶?阿賴耶識是個儲藏室,它有記憶,末那是執著,意識是分別。一念不覺才有這些東西,才產生這些現象,一念覺這個東西沒有了,《證道歌》講「覺後空空無大千」。這一念覺,記住什麼是覺?一心是覺。一心是什麼?沒有念頭,那是覺;有念,有念就不覺。

  我們現在念阿彌陀佛覺不覺?不覺,這是真的。那為什麼要念?沒辦法,無可奈何,我們妄念確實斷不了,只好用這一念代替所有的妄念,這叫念佛。這一念跟阿彌陀佛的本願相應,這叫帶業往生。阿彌陀佛他有這個願望,只要什麼人去念他,念到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只有這句佛號,其他都沒有了,跟他就起感應道交,他就來接引你,他就帶你到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之後,你能保持這一念,決定不會失掉。那就是說極樂世界的氛圍、環境是個清淨世界,決定沒有外緣來干擾你。你在那個地方很容易,真正回歸到一心不亂,就成功了。他幫了個大忙,提供你一個修學環境,這真正叫護法,真正叫大功德主。

  阿彌陀佛給不給你說法?天天給你說法,十方諸佛都給你說法。是不是真的?我給你說實話,不是真的,也不是假的。怎麼說不是真的?一切諸佛如來從來不起心、不動念,沒有分別執著,他給你說什麼法!為什麼說也不假?是你自己的自性動了念頭,自性變成阿彌陀佛給你說法,自性給你變成一切諸佛、一切菩薩給你說法,唯心所現,不假!這些事實真相,我們通過這麼多年來在經教裡面不斷的薰修,體會到了、明白了。這明白之後,我們的方向、目標就絕對不會差誤,所以你法喜充滿,信心堅固。只要依照佛菩薩教誨去做,肯定這一生當中成就。學佛不是要無量劫嗎?沒錯,無量劫可以濃縮成一剎那,「念劫圓融」,這《華嚴經》上講的。一念跟無量劫是一不是二,叫不二法門;一念跟無量劫不是一,那就不是佛法,二就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佛法是覺,就是一念覺。到一念覺,一切萬物裡頭沒有對立的,沒有衝突的,法法圓融,法法具足,一法具足一切法,一切法具足一法,一多不二。這些原理原則永恆不變,千經萬論都不離開這個原則。這是我們講科學跟哲學,講到真的像方東美先生所說的,講到最高峰。

  今天我們看這段,「略顯二十種大喻,以況菩薩之德」,這個地方講的菩薩是法身菩薩,不是十法界裡面的菩薩,這是法身菩薩。可是它裡面的比喻,用二十種比喻。因為這二十種分量也很大,它也分好幾個段落,也就是二十個段落,一個比喻是一個段落。前面有三首半的偈頌,也就是總共十四句,一首偈四句,三首十二,再加兩句,叫三首半。我們把這個文念一段:

  【聲聞心住八解脫。所有變現皆自在。能以一身現多身。復以多身為一身。於虛空中入火定。行住坐臥悉在空。身上出水身下火。身上出火身下水。如是皆於一念中。種種自在無邊量。彼不具足大慈悲。不為眾生求佛道。尚能現此難思事。況大饒益自在力。】

  末後這句『大饒益自在力』是菩薩。前面是講阿羅漢,阿羅漢不是菩薩,他都能有這麼大的神通,能做這種示現,何況菩薩。我們先說『聲聞』,聲聞有四果,就是初果須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羅漢,這是小乘四個果位,統統叫聲聞。他們的心『住八解脫』。在沒有說「八解脫」之前,先簡單介紹四禪天跟四空天,因為它跟這個有關係。四禪、四空,心都是住在定中,也就是說於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分別、不執著,他這是定功控制住的,不是真的沒有分別執著。定功把它伏住了,這叫伏煩惱,沒斷,他如果斷掉就成阿羅漢,所以必須在四果他真正斷了,四果之前沒斷。沒斷他在哪裡?他在色界天,他在無色界天,所以對於色界跟無色界我們要介紹一下。

  色界天,為什麼叫色界?三界最上面是無色界,下面是色界,再下面是欲界,他有欲望,欲望很多,佛把它歸納為五大類,財、色、名、食、睡叫五欲,五種欲望。我們想想我們有沒有?只要你有這五種欲望,你就離不開欲界。修再大的福報,像佛經裡面講的,你有大千世界七寶你去布施,那是福報。在哪裡享受?總在欲界,出不了欲界,你欲沒有斷。所以這個給我們很大的警告,你看看現在舉世之人貪財、貪色、貪名。除這個之外,簡直不知道到人間來是為了什麼?到人間來就是為了財色名食睡嗎?這個觀念就錯到底了,大錯特錯!

  那要給你說個實在的話,這還是隨順眾生說,不是佛菩薩境界。你到人間來幹什麼?現在連外國那些科學家、精神病的醫生都懂得,他們都明白了,你到人間來是來上課的,是來學習的。人間學好了你就往上升,你就生天去了;如果學不好,來生還到人道,這留級。學得太差了,那就是什麼?貪瞋痴搞得太不像話,太重了,就墮落,就下降,人一下降就是畜生、餓鬼、地獄。佛跟我們中國老祖宗跟我們講的就有道理,人生在世至少要學個君子,君子能不能提升?不能,不會墮落,留級,來生再做人,留級。什麼人能提升?賢人,聖賢就上升。所以你看古人講的話,「讀書志在聖賢」,沒有說讀書你將來可以做大官發大財,不是。讀書志在聖賢,這個指導是正確的。

  你走聖賢的路子,你欲沒放下不要緊,欲界上面有六層天,我們人上去四王天,四王天上去是忉利天,忉利天上去是夜摩天,再上去是兜率天,彌勒菩薩在兜率天,再上去是化樂天、他化自在天,愈往上面去欲愈淡。再往上去欲就沒有了,真的,這個沒有是伏斷,對欲望再不起貪瞋痴慢,他就到色界去,色界初禪。這是做人的道理!佛法裡頭說得很好,「人身難得,佛法難逢」,得人身真不容易,你很幸運這一生得人身。為什麼不容易?人身,佛給我們說得很明白,你到人間來,頭一個是引業,引導你到人道裡面來受生。這個引業是什麼?過去世當中你曾經修五戒十善,在中國講的是五倫十義。這是人道的基礎,十法界裡頭人法界的因,你有這個因。你阿賴耶裡面的種子很複雜、很多,這個種子起現行,無量的種子,這個種子起現行,它引導你。不是佛菩薩引導,也不是什麼鬼神引導,是你自己的阿賴耶業習種子引導你,不容易。

  到人道來之後,每個人的福報不一樣,有人富貴、有人貧賤,這個不相同,這是另外一種業,叫滿業。引業只是引導你來投生,投生之後你這一生的富貴窮通那是滿業。滿業是什麼?滿業是你過去生中修的善因、惡因這兩種,你修的是善因,你這一生得善果,你就有福報;如果你造的惡業多,你這一生就要受罪、要受苦。所以,業因果報絲毫不爽!佛法裡講得很清楚,「欲知前世因」,你要想知道你前生幹些什麼?造些什麼因?「今生受者是」,你這一生所受的果報就是的,前世造的,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欲知來世果」,你想到我來世是什麼樣果報?「今生作者是」,我在這一生當中處事待人接物,我是做的什麼?來生果報就是這樣子。我喜歡幫助人,來生一定很多人幫助我;我處處難為人,不給人方便,來生我要受盡折磨,就這樣的。我這一生歡喜用財布施給人,來生得大福報,得財富;我這一生修法布施,來生得聰明智慧;這一生修無畏布施,來生得健康長壽。三世因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與任何一個人都不相干,總是自作自受。

  我們在講席當中常講,人要真正懂得這些道理,懂得倫理道德,他不會為非作歹,他不會,他要提升自己。如果懂得因果教育,他不敢為非作歹,為什麼?他知道報應太可怕了。這些果報不是佛主宰,也不是上帝主宰,也不是閻羅王主宰,真的是自作自受。人怎麼能不學好?從前舊社會,舊社會有舊社會的好處,小孩從小就接受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育。有沒有教科書?沒有,世世代代一代一代傳下來,父母教出來的。從什麼時候教?生下來就教了。小孩生下來,你可不能輕視他,認為他什麼都不懂,那你錯了,他什麼都懂,往往他比我們大人還厲害。這個事情被外國那些心理醫生證實了,我看了美國魏斯醫生的四本書,他肯定嬰兒一出生,他眼睛睜開他就會看,耳朵他會聽,他已經在學習,天天在學習,大人在他面前表演的。所以中國重視胎教,重視嬰兒的教育,中國古人常講「教兒嬰孩」,嬰孩就是剛剛出生;「教婦初來」,娶媳婦的時候你教她,一進門你就要教她。這兩句話真正的意思是教兒嬰孩,後頭是陪襯的一句話,那個不重要,最重要是在這句話。

  父母在小孩的面前,剛剛出生的小孩的面前,言談舉止都要端莊,都要守禮。讓嬰孩從小他看到的、聽到的、接觸到的,全是善的,全是正面的。這才培養出正人君子的基本條件,聖賢的基本條件,所以這個沒教科書的。沒有教科書,給諸位說,現在我們提倡學習的《弟子規》,那就是教科書,父母怎麼樣?全做到了。你看做父母的人二十幾歲,養小孩了,他的父母都還在,四、五十歲。你看他的孝順父母,嬰兒看見了;你看他對待兄弟姊妹的和睦,小孩看到了,小孩聽到了,他就在學。中國古時候諺語有所謂「三歲看八十」,三歲就是說他從出生到三歲,他已經學了一千天,根深蒂固,這個基礎打得非常穩了,就能判斷他八十歲都不會變,「七歲看終身」,這中國古人說的,很有道理。不懂得中國古人這些教學的方式、理念,這兩句話說出來人家會笑,三歲看八十,三歲算什麼?他懂得什麼?

  現在問題嚴重,現在三歲也了不起,為什麼?他父母不教他,電子遊戲機教他。教他什麼?教他暴力、教他色情、教他殺盜淫妄,這個麻煩就大了。所以現在很多人跟我講兒女不好教,做老師的來跟我說學生不好教,當然不好教,為什麼?從根就教壞了,那怎麼可能好教!古時候人好教,我這個年齡沾了點邊,生長在農村,誰教?父母教,所有大人都教你。他真有愛心,跟我們不認識的人,跟我們父母也不認識的人。我們農村,農村玩都是在外面,都在野外,玩到肚子餓了才回家,小朋友結伴到外面去玩,都是在大自然裡頭長成的。玩有的時候過分了,不如法,路上行人看到我們做得不如法,小孩,過來,教訓一頓。可是我們怎麼樣?我們看到大人教訓都很乖,都乖乖的聽。走到村莊裡面去看,我們父母看到這個大人教小孩,父母感謝他。所以,哪個大人不愛惜小孩。跟現在社會不一樣,完全不相同。我們念小學的時候,抗戰期間,在學校裡面跟同學吵架、打架,被罰了,被老師處分,打手心、罰跪,那時候學校還有體罰。回去之後當然很難過,樣子也不好看,父母看到,問怎麼回事?被老師打了,被老師罰跪。第二天我父親陪我一起上學,帶了禮物送給老師,謝謝老師管教。現在還得了!現在要是打了、罵了,他不高興,家長到警察那兒去告老師,老師還敢教嗎?所以現在教育沒有了,這個太可怕了。人要不受教育,這是中國老祖宗說的,堯舜說的,人跟禽獸就沒有兩樣。禽獸沒有玩過遊戲機,小朋友玩遊戲機比禽獸更壞,比禽獸都不如,這怎麼得了?這個問題多嚴重。

  娛樂是教育裡面最高的一種藝術,中國自古以來音樂、美術、舞蹈、戲劇,這在教育裡面產生很大作用。鄉下的農民沒有念過書,不認識字,他懂得孝悌忠信,他懂得禮義廉恥,他從哪學來的?當然從小父母教的,做了好樣子。另外就是每年逢年過節的時候迎神賽會都有演戲,都有這些表演,文藝表演。文藝表演總是遵守孔老夫子的一句話,但是孔老夫子這句話不是他說的,夫子述而不作,老祖宗傳下來的,「思無邪」,這是文藝表演最高的指導原則。你一切的表演,唱歌也好,跳舞也好,演劇,什麼樣的活動,不能叫聽的人、接受的人有邪思邪念,要守住這個原則;換句話說,中國的藝術是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育,用藝術的方法來顯示,它的內容是倫理、道德、因果。怎麼可以教人暴力、色情,這還得了嗎?所以,中國傳統東西它的價值在此地,我們要認識清楚。過去七十年代湯恩比博士說過,他已經看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我們從他的談話紀錄裡面看到,他也很憂慮,非常關心,他說「能夠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這個看法正確,能說出這種話不容易,對於中國歷史文化要沒有相當根底的人,說不出來。他是個研究歷史哲學的,而且他研究的是文化史,這個跟一般的史學家不一樣。他研究是全世界的文化史,所以他沒有國家的差別,沒有族群的差別,這個心量就拓開了。這是我們不可以不知道的。

  所以,欲要逐漸放下,儒家雖然沒有講斷,他講寡欲。《禮記.曲禮》一打開,「欲不可從」,這就是說必須有節制,才不會出問題;要是沒有節制的話,就會有亂子發生,有弊病發生。欲界天,愈往上面去欲就愈淡薄,財色名食睡都淡薄,愈上去愈淡薄,到第六層天就很淡薄。在我們看到他們就已經沒有欲望,對五種欲似乎都放下了,其實那是形式。他靠什麼放下?也靠定功。欲界天從第三層天夜摩天就要修定了,完全憑十善,只能到忉利天。所以你看佛法裡面真正得道的這些高僧,幫助一些眾生超度,也沒有任何形式,超度最高的都是超度到忉利天。寶誌公超度梁武帝的妃子,也是到忉利天。安世高超度他的同學,他同學做龍王,壽命到了,做龍王的時候一生造了不少惡業,會墮地獄,他去超度他,也是超度到忉利天。所以要曉得,忉利天以上要靠自己,自己沒有功夫不行,去不了。要什麼功夫?修定。欲界四層,四層定功淺深不同,定能伏煩惱,就這麼個道理。我們很想把煩惱伏住,伏不住,為什麼?沒定功,有定功自然就能伏住,就這麼個道理。完全伏住那就到色界天去了,還差一點那還在欲界,總要明瞭,我們才知道自己怎樣幫助自己向上提升。這個還不就是一句老生常談的,放下!你放得愈多,你就升得愈高;你放得愈少,你升得就緩慢;你不肯放下,還要嚴重的執著,那就往下墜落。極其嚴重的執著就是地獄,餓鬼比地獄輕一點,畜生就更輕一點,比畜生還輕一點的,就到人道來了。所以功夫都在放下。

  佛法裡面講斷煩惱,這是一般隨著世俗而說的,實際上他不是斷,他是轉煩惱。把煩惱轉變成菩提,你覺悟了就轉過來;迷了,就把菩提轉變成煩惱。所以煩惱、菩提不二,悟了就叫菩提,迷了就叫煩惱。煩惱怎麼可以斷?煩惱斷了菩提就沒有了,所以斷不了的,是轉變。經裡頭很多是佛的方便話,我們要懂,佛說法常講方便為門,「慈悲為本,方便為門」,這個要懂。方便裡面有很高的智慧,沒有智慧你就沒有方便。沒有智慧,那就是我們講的感情用事,感情用事是造業,業裡面就有善惡。你以愛心,這心善;你以瞋恚心,討厭的、厭棄的心,那就是造罪業,總是你動感情了。你用理智來處事,就不會有這些過失。所以佛教我們要常常用智慧,智慧從哪裡來?放下就有智慧,不放下沒有智慧。學佛學得再多,背得再多,記得再熟,講得頭頭是道,分別執著還是那麼重,沒用處。這就是我們現在常講的,他搞的是佛學,他沒有學佛。

  什麼叫學佛?學放下才叫真的是學佛。只要財色名食睡放不下,不是學佛,放下是真學佛。你看釋迦牟尼佛給我們示現的,什麼都放下,身體在這個世間必須要生活,他只保持著最低的生活需求,三件衣、一個缽,這是他所有財產。印度那是熱帶,三衣就夠了,樹下一宿,日中一食,晚上睡覺,這三件衣可以當被子蓋,就能保暖。睡在地上,有個像被單一樣的鋪在地下,在佛門稱這個叫具。現在什麼?現在拜佛的時候擺在拜墊上,它不是拜佛用的,是晚上睡覺墊在底下用的,你看這麼簡單。這告訴我們,佛教我們放下,他自己不放下,我們就會懷疑那不是真的,他自己都做到了。沒有一樣東西有選擇、有挑選的,沒有,為什麼?他心清淨,不二。你到放下分別執著,你就知道這個世間沒有一樣不是美好的,歡喜心生出來。有分別就不行,這個好,那個不好,他就有差別,好,生煩惱,歡喜是煩惱;不好、討厭也是煩惱,總是生煩惱。放下分別執著,那是真的好,內心的喜悅生出來,叫法喜充滿,法喜裡頭沒有分別執著。有分別執著不是法喜,是喜怒哀樂之喜,七情五欲之喜,那是煩惱,那不是法喜,真正法喜是智慧。

  我們還是講把世間的欲望在相當定功的時候,他完全伏住,伏住那個時候他的形相上跟菩薩沒有什麼差別。也就是說身沒有苦樂之受,心沒有憂喜,佛說他這種享受叫捨受,捨受好,捨受真樂。為什麼不能叫它做出世間禪定?因為他有時間,他的定功會失掉,失掉之後他煩惱又起現行,所以說他是暫時的,他不是永恆的。如果得到之後永遠不失去,這叫禪定,這個禪定叫出世間禪定。捨受是世間禪定,六道裡面的,四禪八定,色界天跟無色界天是四禪八定,是世間禪定。實在講它是捨受,苦樂憂喜捨這五種受裡頭它是捨受,不能跟阿羅漢比。阿羅漢是叫正受,為什麼?他永恆不變了,也就是說五欲七情阿羅漢永遠不會有,那才叫正受。四禪八定雖然好像是正受,他不是永久的,他是暫時的,差別就在此地。

  我們看這裡很簡單的一個解釋,四禪初禪天,初禪天叫「離生喜樂」,「慶」是喜慶,他「離欲惡」,欲沒有了,惡念沒有了。諸位要曉得,惡念沒有,惡言就沒有,惡行當然就沒有了。言語、行為是從意念上生的,他念頭裡頭沒有惡,欲離開了,惡離開了。惡是什麼?十惡,欲是五欲,這離開了,所以他「生善」。《十善業道經》裡講純淨純善,不容毫分不善夾雜,他是這個境界。「身心輕安故樂」,得捨受裡面的樂,絕不是欲界天人能跟他相比的。

  他再提升,二禪,二禪你看「定生喜樂」,前面是離,這定功深了,前面是剛剛離。「慶覺觀心息故生喜」,覺觀心息,由此可知,在初禪是有覺有觀,現在這個功夫純熟了,不要去作意去用覺用觀,他用得自然,純熟了。前面要保持,要覺要觀,要保持,這時候已經成習慣了。不必起覺觀的心,殊勝境界它就現前,所以他生喜。前面生善,這時候生喜了。「身心適悅故樂」,你看前面是輕安,適悅,比前面境界提升了一層。

  再向上升級,三禪,三禪「離喜妙樂,無動勇之喜,有綿綿之樂,美妙莫喻」。佛在經上常跟我們說,欲界六道裡面感覺得最快樂的就是三禪,三禪就好比我們六道輪迴裡面的極樂世界,三禪感覺是最樂。喜沒有了,離喜了,離喜則妙樂,樂上加個妙,這什麼意思?妙這個字在佛經裡面講是非有非無,這妙!也就是說它跟一心的境界很像,有這個味道,但不是一心。為什麼?他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只是淡薄,並沒有轉變。無動勇之喜,你看一般人歡喜的時候,他情緒激動,他快樂的時候你能夠看到手舞足蹈,那個快樂。可是他的歡喜怎麼樣?他的歡喜沒有這些動作,有綿綿之樂,這妙樂。綿綿是不斷,不是像我們世間人,快樂只是一陣子,時間很短,一過去之後就變成壞苦,歡樂遠離了。所以,人間真的是喜樂的時間很短,悲哀的時間很長。這個地方是綿綿不斷的樂,美妙莫喻,它的美妙沒有法子來形容,用比喻很難相比,找不到相比的東西。

  第四禪這功夫更深了,「捨念清淨」,三禪還有念,這把念也捨掉,清淨心現前,「無苦無樂,空明寂靜,猶如淨水無波」,這個境界要很細心去體會。四禪叫福天,福報最大了,四禪也是凡聖同居土。初禪、二禪、三禪都是三天,像初禪是三層天,二禪也是三層天,三禪也是三層天,四禪有九天,所以四禪裡面總共有十八層天。這九天裡面,有五種比較高級的叫五不還天,也叫淨居天,清淨的淨,淨居天。淨居天人就是四禪裡面的五不還天,這是聖人,這不是凡夫。哪些人在修行?經論上告訴我們,三果聖人。修大乘的,斷煩惱的層次跟他相等,他在那個地方斷思惑後面的七十二品。思惑是八十一品,三界九地。思惑是什麼?貪瞋痴慢疑,就是這五種煩惱。在第四禪最後把這個斷掉,斷掉這就根的利鈍,我們講根利的習氣都沒有了,他就直接證阿羅漢,出了六道,這叫利根的阿羅漢。鈍根的,習氣還很重,他還要通過四空天才能出六道輪迴;根利的不需要通過四空天,從第四禪他就超越了。

  底下有個簡單解釋,「亦名色界四禪。欲界定,有慮無靜」。靜慮也是禪定的別名,靜是定,慮是觀,有慮無靜就是有觀沒有止,還沒有止住,這欲界定。「無色界定」,跟這也差不多,「有靜無慮」,這四空天,他有止,就是有定,有定裡頭沒有觀。「唯色界定,獨得靜慮之名」,因為色界裡有慮有靜,有觀當然有止,當然有靜,但是它這個靜不是真的靜,為什麼?只是定伏住分別執著而已。分別執著沒斷,石頭壓草,定功失去之後他煩惱就起現行,他是在這個境界裡面。但是到第四禪他有定,他沒有觀,所以叫四空定。色界裡面講叫四禪定,往上去叫四空定,因為他沒有觀,他不叫禪定,他沒有觀。沒有觀,佛幫不上忙,佛能幫忙的可以幫四禪天,四禪天是有止有觀,佛能幫得上忙,所以它是凡聖同居土。四空天裡面佛菩薩不去,為什麼?那個地方人沒有觀,只有定,他覺得定中很舒服,不需要再學。產生嚴重的誤會,把四空天當作涅槃,這不生不滅,他以為他已經證得大涅槃。到壽命到的時候,他定功失去,失去的時候就墮落。他就懷疑,從前的聖人跟我們講大涅槃是假的,我們證得了,證得為什麼會失掉?就起謗佛、謗法的念頭,這個念頭起來之後就墮地獄。他不知道他這個境界不是實在的,還要往上提升才行。

  下面講「四無色定」,第一個是「空無邊處定,色法既滅,緣無邊空」,這個空沒有邊際,「心無分散,即厭色依空,超色想,入空處」。為什麼?色界有色身,也有宮殿居處,就是沒有七情五欲。有些人想,有這個東西還是討厭,有身,像老子所說的,「吾有大患,為吾有身」,中國老子有這個說法。這些修行人也是如此,還有個身,有個身就有個累贅,把身捨掉,身是色,捨身叫色法既滅,捨身之後變成什麼?我們現在一般人講靈界,外國人常講靈魂。靈魂是不是無色界的?無色界也是靈魂,是高級的靈魂,為什麼?他有定。如果沒有定那就是一般遊魂,孔子在《易經》裡面講的,「遊魂為變,精氣為物」。真的是這樣的,靈魂要是有定,不動,那就是在無色界天,那很高的境界。但是一般人的靈魂,速度非常快,所謂遊魂,孔子說得很有道理。他的速度太快了,也是一念之間他幾乎就能到達,他沒有障礙。可是也得要有福報,沒有福報的時候,他跟別的靈魂碰到之後,冤親債主也非常的麻煩,就是因果報應很可怕。並不是捨身之後就很自在,不是這個說法。

  心無分散,他在定中,所以厭色依空,厭色,色才能捨得掉,捨掉之後他依空。所以他只有靈,只有個靈體沒有色身,沒有身體,我們一般說這是六道裡面的高級凡夫。知道有身就有苦,沒有身多自在!所以他把身也捨掉,真正是高級凡夫。可是他的問題,就是因為他沒有觀,這前面講他是有靜無慮,就是有止沒有觀,智慧不開,封鎖在無明裡面。到壽命到了,他的壽命就是他定功,他定功不能保持,失掉了,他就墮落。俗話說「爬得高,摔得重」,到四空天將來壽命到了幾乎都是墮地獄,爬到最高,摔到最底下。從底下,從地獄慢慢再爬升上去,好難!你想想看,你意想當中像小蟲爬竹竿,從竹竿下面慢慢爬到頂上,到頂頭上又掉下來,掉下來之後慢慢又向上爬,這一個爬不知道多少劫數,六道眾生輪迴之苦就這個樣子。而且他在爬的時候,劫劫都有挫折,都不是順利的。

  你能夠從這上面細細去觀察,你才知道六道輪迴是怎麼個苦,這事情還能幹嗎?我們現在也是從地獄往上爬,過去也爬到頂端,掉下去了,現在也從地獄慢慢爬爬到人道。這一生還算不錯,得人身,遇佛法,這就不容易;得人身遇不到佛法,你心地善良的,還是往上爬,爬到最高又掉下來,不知道幹多少次了。所以,佛菩薩看到這個情形說了句話,「可憐憫者」。六道眾生執著的身是假的,不管什麼身,地獄身、餓鬼身、畜生身、人天身,都是假的。六道這些階層裡面的升沉也不是真的,確實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他迷在裡頭,以為有,以為是真的,以為有得。不知道事實真相!

  再提升一層,「識無邊處定」,前面是空無邊處,這是識無邊處。空捨掉了,空捨掉怎麼樣?與神識相應了。神識是什麼?神識我們世間叫靈魂,在佛法不叫靈魂,叫神識。就是阿賴耶識裡面的,末那識,末那執著有個我,這個識是末那識,這是最根本的執著,把阿賴耶的見分自己認為是我,這個出不了輪迴。「見無邊識」,識心廣大,阿賴耶識範圍多大?跟法界虛空界一樣大。法界虛空界就是識變的,心現識變,識就是分別執著,識變現的。所以「厭空依識,超空處,入識處」,出不了識的範圍。

  再入第三定,「無所有處定,識定謝滅,不見心相」,這個心是妄心,「無所分別」,到這個層次,分別伏住了。並不是真的無所分別,真的無所分別那他就是菩薩境界,這是他的定功很深,在甚深定功裡面,分別不起作用。前面是執著不起作用,這是分別不起作用,無所分別。「厭識依無」,他把識捨掉,依什麼?依空無,依無。所以無所有處定超越前面識無邊處定,超過它了,「入無所有處」。那我們要問,他算不算究竟?不算,他還有個無所有處,有個無所有處還是麻煩,不是究竟法。這愈說愈細,要很細心去體會。

  有處跟無所有處不就二法嗎?《壇經》上說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你就明白他錯在哪裡。不管怎麼修,都是落在二裡頭,落在二、三裡頭,沒有回歸到一心,一心裡頭沒有二、三。一心裡面找無所有處是覓不可得,找有處不可得,找無所有處也不可得,那叫一心。一心有沒有相?一心現相就是遍法界虛空界森羅萬象,就是一心。我們現在自己的身相,跟我們生活六根所接觸外面境界相,一心所現的。雖現這些境界相,這些境界相無所有,有跟無所有是一不是二,不二法,你才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全都沒有了。所以悟就是一心,迷就是一念,他一念沒斷,超越這麼多境界,都是念頭在轉變。

  最後講到最高的,「非想非非想處定」,好像有一點離二邊,有點中道的味道,他只是相似,不是真的。「非彼有識,及無所有」,這是有無二邊好像是離開了。「恬然住中,即厭邊依中」,前面講空有二邊,二邊不立,中道不存了,「超無所有處」,超越第三,「入非非想處」。不能說他有想,也不能說他無想,總而言之一句,他為什麼不能超越六道?他在無明裡頭,無明不破。無明是什麼?起心動念。這個地方的起心動念非常微細,他曉不曉得?他自己不知道。無始無明就是一念不覺,誰能知道?佛在大乘經裡面告訴我們,八地菩薩能看到一念不覺。能看到一念不覺,當然也就能看到一念覺,念念覺;一念不覺,念念不覺。就是凡聖的源頭、根源,佛說八地菩薩才看清楚,七地還不行。

  四禪八定,在古印度高級的宗教都達到非想非非想處天,他的定功能支持多久?佛在經上講八萬大劫。八萬大劫怎麼算法?佛說世界有成住壞空,這是真的,這都是科學家所研究的問題。世界有成住壞空,一個成住壞空叫一個大劫,八萬大劫,就譬如我們太陽系,太陽系成住壞空八萬次,你就曉得他的定功力量多大。所以世界成住壞空他已經看到八萬次了,他認為他已經成佛,他已經證得大般涅槃。沒有想到,到八萬次的時候他定功就失掉,失掉的時候馬上墮落。所以,定功是有時間性,這是世間禪定;超越六道輪迴,那個定功是永恆的,不會失掉的。這只是時間長短而已,非想非非想天是世間禪定功夫最深的,時間最長的。到他定功失掉的時候他懷疑,從前的聖人所講的話都是假的,都靠不住,我已經證得,看到世界成住壞空這麼多次,怎麼我還會墮落?我的妄想分別執著、煩惱習氣怎麼還會現行?所以,四禪八定是石頭壓草,伏住的。石頭拿掉之後,那根在,它又會生出來,這就是爬得高摔得重。

  這是先把四禪天、四空天做簡單的一個介紹,然後我們才能講「聲聞心住八解脫」。八解脫也叫「八背捨」,背,我們要背棄世間法,要把世間的禪定捨掉再提升。再提升,《楞嚴經》上講的九次地定。不是八定嗎?更深的第九定,第九定超越六道了。第九定是真的,稱為正受,不叫捨受,他就得自在,『所有變現皆自在』。四禪八定也有這些功夫,但是不能像阿羅漢這麼樣自在,他也有。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