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一四六卷)  2003/11/16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1146

  諸位同學,請看四聖諦品,鄰次十界第七段,西南方鮮少世界,苦集聖諦第三句:

  【或名遠慧。】

  『遠』是遠離,『慧』是智慧,在集諦裡頭要這樣的解釋。這個「遠」不能當做深遠,深遠的智慧那就好了,這是遠離智慧,遠離智慧就是愚痴,這個不能不知道。遠離智慧,愚痴當家做主,那你的言行就造不善業,不善業招來苦報,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古大德秉承諸佛如來的教誨,諸佛如來教我們些什麼?總結綱領就三句話。諸位同學要知道,真理很簡單,一點都不複雜。古今中外大聖大賢,說實在話,他們自行化他,你要是把它從綱領上來講,幾乎不可能超過二十個字,二十個字就是最長的了,這是真理。佛給我們講的六個字,「性相、理事、因果」,這六個字就說盡了。

  「性」是宇宙的本體,「相」就是唯心所現,宇宙之間森羅萬象從哪裡來的?心現的,就是自性變現出來的,這是根源。你徹底明白了,你就成佛了,我們就不稱你凡夫,稱你作佛,稱你作如來。你不了解、不通達、不明白,叫你做凡夫。由此可知,佛菩薩是明白人,凡夫是個糊塗人。佛教我們第二個是「理事」,理事是唯識所變;性相是唯心所現,理事就是唯識所變。為什麼會有十法界?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不相同?境界裡面有順境、有逆境,人事環境裡面有善人、有惡人,那是唯識所變。識還是自己,不是別人,識是什麼?性起作用,就叫做識。第三教給我們「因果」。你知道因果,你的心就清淨,這是佛門裡面常說的,隨緣而不攀緣。隨緣是佛菩薩的生活,是高度智慧的生活,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隨緣不攀緣;凡夫是攀緣,不知道隨緣。普賢十願裡頭,「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兩願都是講隨緣,隨緣才能成就功德,那是智慧;攀緣是煩惱,攀緣是愚痴。攀緣是你心裡頭想「我要想怎麼做怎麼做」,這是攀緣。

  現在的世間人真正是佛經上所講的可憐憫者,可憐在哪裡?要用我們一般的話來說,心裡(現在人講頭腦裡面)裝的垃圾太多了,這些垃圾都是有毒的,都是傷害自性的,與性德完全相違背。傷害身體,傷害精神,使你不斷的向下墮落,大幅度的墮落,自己完全不知道,以為自己天天做的都是好事。為什麼會淪落到這個地步?我們細心觀察,真正的原因就是不學,不好學。能不能怪他?不能怪他,上一代就沒教他。佛菩薩實實在在慈悲,你看《無量壽經》上講的,「先人無知,不識道德,無有語者」,就是上一輩沒教他,他淪落到這個樣子不能怪他。我們讀這句開示、這句經文,我們感觸很深,一個是自己可憐,眾生可憐,先人沒有教導;第二個感觸是童蒙養正的教育重要,教學要重視在童年,長大就不能教了。《三字經》上講得好,「性相近,習相遠」,這兩句話是孔子說的,在《論語》裡面。性本來是相近的,習慣那就遠了。性是真實智慧,你要不教、不學,把真實智慧遠離了,智慧的反面是無明、是愚痴。古人又說「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從小養成的就像天性,以後改,難!太難太難了。

  所以,中國古時候,就連鄉村裡面沒有讀過書、不認識字的人家都知道教小孩。在古時候,讀書、識字的機會不多!婦女不認識字的太多太多了,我母親沒有念過書,不認識字。像我們這一代的上一代的人,父母讀書的不多,尤其母親,很可能都沒有念過書,心地厚道,從小老人教的。什麼是教育?教你怎麼做人,所謂灑掃應對,人情世故他通達、他明瞭。日常生活當中累積的經驗,過去社會教育是戲劇、歌舞、音樂,這有機會常常接近,裡面的內容都是教育,使一般大眾沒有機會上學的、讀書的,也能明理。這種現在講的是文藝,文藝的演出都能夠遵循孔夫子所說的原則,「思無邪」三個字;換句話說,藝術表演的內容是正知正見,決定不能有邪知邪見。用這個來教化這一個國家,教化天下,印象深刻,表演的方式!現在這些逐漸逐漸消失了。崑曲、京劇,遍及中國各個地方的戲劇,你仔細觀察它的內容,教什麼?教忠孝節義,教善因善果、惡因惡報,教這個,給人有很深刻的印象。中國舊的小說也是演的這些。所以他們老一輩的人的教育從哪裡得來的?從這些地方得來的,他再教他的兒女,教他的子弟,從小教。有機緣,從小上私塾讀書,讀聖賢書,他頭腦清醒,不複雜。

  現在的社會是個大染缸,我們在年輕的時候,大概到十六、七歲,那時候交通閉塞,資訊沒有,某個地方出了事情,距離我們不遠,三、四十里,大概三、四天之後才知道,那邊有人來說那兒出了什麼事情。不像現在,現在全世界哪裡出了一點事情,報紙、電視立刻就播出來。有沒有好處?好處、不好處統統都有。好處是資訊發達,你立刻就了解這個事實真相;不好處是頭腦裡裝的東西太多,太複雜了!這些東西不是智慧,這個要知道。智慧從哪裡生的?智慧從清淨心生的,心地愈清淨,智慧愈增長。戒生定,定生慧,古今中外,無量劫來,這是不變的一個道理。我們接觸的東西多,了解的東西多,這叫常識,你的常識很豐富,沒有智慧。佛講的是你很聰明,世智辯聰,跟智慧不相干,你還是常常會做錯事情。智慧不會,智慧有決斷的能力,因為他通達性相、理事、因果,這叫真智慧。對人對事對物,都能夠做到恰到好處,能夠做得叫人皆大歡喜,這是真實智慧。

  我們今天在這個地方讀到這個名號,我們感觸很深,現在這個時代確實距離真實智慧,也就是距離「戒定慧」愈來愈遠!戒定慧的反面是貪瞋痴,我們冷靜觀察現在社會,每個人(從小孩到老人)是不是貪瞋痴在增長?戒定慧沒有了,佛家現在在經典上講的「戒定慧」,文字而已,沒有人去做。我們學院前兩年的學習偏重在戒學,這是我們提倡,有沒有效果?那還得看事實,研究講解沒有用處,要落實。古人所謂「講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寸」。行得一寸,你真的是進了一步,你進了一寸;說得一丈有什麼用處?你自己一分一釐進步都沒有,等於零。從前李老師常講,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該怎麼輪迴還是怎麼輪迴,不能了生死,不能脫輪迴。

  我們知道這個事實,才曉得要真修。真修,聰明人、真有智慧的人,就從根本修。什麼是根本?根本是心、是念頭。《無量壽經》上教給我們,根本修五個字,就在經題上「清淨、平等、覺」五個字。《無量壽經》真的不可思議,果報是「大乘、無量壽、莊嚴」,那是果報。這幾個字是講西方極樂世界,可以包括一切諸佛的報土,我們講一切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就是大乘無量壽莊嚴。這樣殊勝的果報,它有因,怎麼修成的?因就是經題後面這五個字,「清淨平等覺」。清淨是戒學,持戒的人心清淨;平等是定學,平等心裡頭就沒有高下,沒有起伏;覺是慧學,戒定慧三學。佛法僧三寶,覺是佛寶,平等是法寶,清淨是僧寶。這個題裡頭的意思,三學、三寶具足。

  我們有沒有真的去學?這部《無量壽經》講的什麼東西?就是講的「大乘無量壽莊嚴」,果德;「清淨平等覺」,修德,修因證果。我們天天學習有沒有真的學到?這很重要,不能不檢點,不能不反省,我學到什麼東西?我得到什麼受用?我有沒有進步?一年一年的看,非常明顯。今年比去年有沒有進步?沒有進步,白修了。這個月跟上個月做個比較,有沒有進步?我們凡夫能做到一個月跟一個月不一樣,就很難得。如果一個星期一個星期比較,一天一天比較,那是上上根人,不是普通人。我們普通人能夠做到一年比一年進步,一月比一月進步,就很了不起,你在這個世間真的沒有白活。到月月不一樣,佛經上講的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孔夫子所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你就真正得到,你證得了。

  你的心理改變了,這個心一改變,古人常說「誠於中則形於外」,你的形相變了,我常講相貌變了;你體質變了,相隨心轉,體質也隨心轉。心清淨,相貌清秀;心慈悲,相貌慈祥;清秀、慈祥,充滿了智慧;身體乾淨、健康沒有毛病。所以現在醫學界,有很多醫生也在講心理健康,這個說法是正確的,心理健康的人,縱然得病,很容易治好;心理不健康的人,縱然沒有病也像有病的樣子。佛在經上講得好,「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的相貌是法,我們的身體是法,我們的生活環境是法,這一切法從心想生。佛教我們想佛,特別是大勢至菩薩,在《圓通章》裡頭教給我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憶就是想。

  所以,經要熟讀,為什麼?你起心動念想佛在經上教導我們的,佛在經上所講的道理、教訓、境界,想這些,常常想就入佛的境界,就過佛菩薩的生活了。你要不肯認真學習,你天天想的是什麼?是非人我,貪瞋痴慢。所以,你要不是憶佛念佛,你的心是輪迴心,輪迴心當然造輪迴業。輪迴業裡面即使善業,說個老實話,你最高也不過是生忉利天而已,忉利天以上,你去不了!為什麼去不了?你心不清淨。忉利天以上的要清淨心,心愈清淨層次愈高。忉利天的標準是善、是福,你修善、修福,最高到忉利天,出不了三界。但是你要知道,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天人有壽命,天福能享盡,享盡的時候,你阿賴耶裡頭的惡業種子遇到緣起現行必定墮落。我們在經上看到這個例子,色界天人、無色界天人,壽命到的時候墮三途、墮地獄,這就是古人所謂「爬得高,摔得重」。你要問為什麼?佛在經典裡面把這種理事講得都很透徹,你去讀經就明白了。

  佛菩薩、善知識,他們起心動念不為自己,總是希望幫助別人覺悟,幫助別人回頭,幫助別人提升靈性,這稱為善知識。不能夠遠離智慧,智慧實在講就是代表性德。能夠接近性德,這條路是光明的,這是佛道,這是聖賢的大道;背離自性,惡道!儒家教學是順著聖道走,但是方向是正確,沒有達到究竟,要達到究竟,就走出輪迴了;方向是正確的,目標很模糊。儒家講成聖成賢,這個聖賢,妄想分別執著沒有斷乾淨!儒家教人「擇善固執」,固執是執著,他不善的不執著,善的他很執著,所以他不出輪迴。最近我們從接近這些靈媒,聽說孔老夫子在忉利天,細細讀讀《論語》,我們相信,天道!不是佛道。執著真的斷掉了,分別淡薄了,才能超越六道,這要在日常生活當中去學習、去鍛鍊。

  《華嚴》末後的修行,講求的是歷事鍊心。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這是事,在這些事相裡頭去鍊,鍊什麼?鍊清淨平等覺。清淨是不染,就是不執著;平等就是不分別,分別就不平等;沒有妄想,沒有妄想就是智慧,無明就破了。修行,你說工作有沒有妨礙?沒有妨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不會的,在日常生活當中生煩惱;會的,生清淨平等覺。這是大乘的修學,在染而不染,在分別裡面而不分別,在迷惑裡頭他不迷惑,做這個功夫,這是菩薩行。

  最具體、最活潑的表現,中國歷史上有位高僧,濟顛和尚。真有這個人,不是假的,《高僧傳》裡頭有,但是,不是市面上流通的《濟公傳》,不是那個,那是小說。《大藏經》裡頭,《濟公傳》好像有四卷,比一般高僧傳記都來得豐富,確有其人,宋朝時候人。我們從表面上看,好像他每天也沒有念經,也沒有拜佛,跟世間一些人(我們講信徒)一天到晚混在一塊。他是真修行,他是什麼?他真的不染,真的清淨,那是修行功夫真到家才行!你一般還會被染著,那你就遠離。所以,初學的人不行,初學的人是戒律很嚴,著重在事相上;濟公這些好像都看不見,那不是不持戒,他持的是心戒,他那個戒律是《華嚴經》講的「事事無礙」。無礙什麼?無礙清淨,無礙平等,無礙正覺。這個人不是六道的,六道不行!這個人至少是四聖法界。

  而實際上我們細心觀察,那是諸佛菩薩的示現,示現是個羅漢,實際上是法身菩薩,不是法身菩薩哪有那麼自在!中國人,過去的中國人,不是現在的,現在這一代的中國人差勁,墮落了,退轉了,過去的中國人沒有不受聖賢教誨的。前面我講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他知道孝順父母,他知道尊師重道。雖然他沒念過書,看到哪個人是做老師的,所謂三家村裡面的秀才,教幾個小朋友的,他從內心裡面生的恭敬,恭敬心。這是表示什麼?尊重知識,尊重智慧,這是我們佛門講的善根。

  所以這個國家、這個社會幾千年來長治久安,雖然有改朝換代,時間很短,社會的動盪不大,幅度不大,這是我們在歷史上能看到的。頂多幾個主要的戰場,遭受戰爭的災難,一般農村裡面一點影響都沒有。即使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日本人侵略中國,戰場幾乎遍布沿海的各個省分,內陸裡面打到湖北、貴州、廣西,我們都在這一帶流亡。但是農村裡面還是非常安靜,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這是傳統文化產生的作用。可是今天不一樣,今天資訊的發達,交通便捷,把這個平靜的環境破壞了,純樸的人心破壞了。所以這些東西有利也有弊,細心想起來,弊多於利。

  現在怎樣挽救?挽救還是有方法。以前方老師常給我說,電視是很好的工具,它沒有罪過,誰有罪過?主持節目的人有罪過,編導的人有罪過,他所編導出來的內容是負面的,不教人行善。方先生說,如果用這種工具,內容能夠普遍的播講或者是表演(方先生不反對表演),能夠有正面的聖賢教誨,這是無量功德。可惜人不能朝這個方向做。今天主導權操在誰的手裡?操在商人。商人要謀利,說是聖賢教誨收視率少,沒有人看;殺盜淫妄,妖魔鬼怪,大家很歡喜,拼命在播。學佛的人心裡明瞭,你得到的利益很少,並不多,你造的業可重了。佛法裡面講,殺人身命罪不大,斷人慧命那個罪可就重了。你今天播出的內容是斷一切眾生的法身慧命,好在怎麼樣?你不相信佛教,你不相信因果,你不怕!如果你要是認為佛說的是真的,經典講的不假,那個麻煩就大了,恐怕你日夜都不能睡覺,你將來的果報不可思議。這是殺人慧命,你令一切眾生違背了性德,遠離了真實智慧,你要負責。

  現在舉世之人都知道社會不安定,都知道天災人禍頻繁,天天在報導!人心沒有歸依,沒有安全感;換句話說,天天生活在恐怖之中,這個在佛法裡面講,就不是人道。時時刻刻生活在恐怖之中,這是哪一道?鬼道。佛講三途,畜生是血途,畜生是互相殘殺,弱肉強食。畜生之死多半是被強的吃掉,流血,所以叫血途,很少壽終正寢的,沒有,都是被別的吃掉,互相吞噉。鬼道叫刀途,這是比喻,鬼膽小,鬼害怕,生活在恐怖當中,就好像有人拿刀想殺他,這是比喻。我們現在這個世間人常常感覺到身心不安,就好像是鬼途,鬼道!地獄是火途。我聽說昨天老修女到這兒來訪問,她看到我們的「地獄變相圖」,告訴我,基督教也有地獄變相圖,她說可以合起來看。她看到這個,她就想到「有沒有畫個天堂」?我說有,現在正在畫,極樂世界就是天堂,天堂跟地獄對照。你看她就有這個意思,讓人看了之後自己去選擇,你是選擇天堂,你還是選擇地獄!每一個畫面都要詳細說明,用文字說明。

  由此可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們所想的,一看她就想到。基督教雖然沒有講六道,至少它講三道,它講人道、講天道、講地獄道。她昨天也問,佛教為什麼講六道?問這個問題。我告訴她,六道不是佛講的,是婆羅門教講的,婆羅門教比佛教的歷史長很多。佛教,中國人記載三千年歷史,現在世界上一般外國人說的是二千五百多年。印度教(就是婆羅門教)它有一萬多年歷史,現在世界上人承認它至少有八千五百年歷史,所以是世界上很老的宗教。他怎麼會講到六道?婆羅門教修禪定,禪定功深,他在禪定突破了空間維次,他親眼見到的!他的定功能夠達到非想非非想處天,他誤認為那就是宇宙的起源,所謂是冥諦,認為那是宇宙的起源,其實不是的。所以佛出現於世間,才把六道輪迴之所以然說出來。六道的現象,他們知道得很清楚,很明瞭,他們說的。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請接著看下面第六句:

  【或名留難。】

  「難」字念去聲,災難的難。『留難』這個名稱,顧名思義,「留」就是「難」,這個意思深,粗心大意你就很難體會。這是集諦的名字,是三界苦果的業因。留,對六道眾生來說,很不容易放下。從深一層的觀察上來說,「留難」就是十二因緣裡面所說的「有」,留就有了。十二因緣裡面講現在的業因,「愛、取、有」;愛是迷惑,取是造業,有是阿賴耶識裡面有了種子,種子來世遇到緣,果報就現前。佛告訴我們,辟支佛的修行就是把現前業因斷掉,他就脫離輪迴,他就出了三界。確實他比聲聞聰明,聲聞修四諦品,他修十二因緣,觀十二因緣而覺悟,下手就在這三個字。所以,佛說這三個字斷一個,輪迴就沒有了。

  上根利智的人,他從「愛」這裡斷,愛是貪愛,這個愛字裡頭包括貪瞋痴慢,都在這個愛字的範圍。瞋怎麼樣說?瞋是不愛,愛「不愛」!所以這個字意思非常之深廣。能在這個上面放下了,放下當然難,無量劫來的習氣,佛教導我們,首先要看得淡薄,從這裡下手。第二種從「取」,從這裡下手。不取,不取就不著,那也是辦法。這是脫離六道,不能脫離十法界,能脫離六道。從取上斷,就是不造業。從「有」上斷,那不是凡夫能做到的。從有上斷怎麼說?阿賴耶識裡頭不落印象,你說這個多難!不離愛取,但是沒有「有」。理上講講得通,事上講沒有人能做到。

  那是什麼人做到?再來人做到了,諸佛菩薩應化在九法界,像我們前面舉濟公活佛的例子,你就很明顯的能夠看到,他表演的好像有愛、有取,他沒有「有」,這是再來人才能做到。在《華嚴經》裡面我們看到了,善財童子,你看他五十三參,五十三參那個形相裡面,你能看到愛,你能看到取,沒有「有」。這是最上乘的功夫,就是跟一切眾生和光同塵,完全打成一片,不落印象。心地裡頭真正乾淨,一塵不染,就像禪宗裡面所說的,「百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那是沒有「有」;「百花叢中過」,有愛、有取,「片葉不沾身」,沒有「有」。阿賴耶裡頭不落種子,不落印象,沒有種子,最高的。

  菩薩應世,他來幹什麼的?他來幫助眾生的,幫助眾生你要接觸眾生,你不接觸眾生你怎麼能幫得上忙?而且要跟眾生和光同塵,這四攝法裡頭的「同事攝」,同事攝就是跟眾生打成一片。他喜歡什麼你也喜歡什麼,他喜歡唱歌,你也喜歡跟他一起唱;他喜歡跳舞,你跟他一起跳;他喜歡吃喝玩樂,你也跟他一起,他就把你「我們是同志,我們是好朋友」。他走的是邪路,你走的是正路,先跟他同事,然後在同事裡面讓他覺悟,這是菩薩應化的手法,我們佛法裡面講的善巧方便。終極的目的是幫助他回頭,是讓他覺悟,這是極高明的做法,不是普通凡夫。凡夫要照這樣做,肯定墮落,那不是度眾生了,被眾生度跑掉了。所以這個境界裡,自己沒有真實的定慧,不可以。四攝法的「同事」是有條件的,你沒有定慧,你不能夠學這種修行方法。

  所以,你看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這出去參訪了,要具足什麼條件?這我們要曉得,具足戒定慧三學。那個定是很深的禪定,超過聲聞、緣覺。慧,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這是真正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這時可以。你要沒有到這個境界,同事是有條件的、有限度的,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懂。我在初學佛的時候,老師教我,因為在那時候有個居士,他有個別墅在山上。他供養,供養不是送給我們,是希望我們到那邊去住,等於說是個小精舍,環境也非常好。我把這個事情報告老師,老師搖頭,他說你還不夠資格。「很多人一出家就閉關,就住茅蓬」。他笑笑:他們可以,你不可以。然後就跟我說出閉關、住山、參學要具備哪些條件。

  閉關、住山,那是已經開悟了。老師說:你是不是開悟了?是不是明心見性了?明心見性,就要弘法利生,弘法利生緣沒有成熟,這時候閉關、住山,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等待弘法機緣成熟。他說是這個意思,不是普通人。我們才明瞭。沒有開悟之前,你定成就了,也有一點慧,這個時候你要尋師訪友,中國古時候佛門裡面講的行腳,行腳就是參學,尋師訪道,把自己境界向上提升。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就是行腳,就是參訪,讓自己的定慧達到究竟圓滿,目的在此地。我們這一聽,那當然都不合格,所以還是老老實實跟著老師學習,不要再胡思亂想了,明白了。一些人出家沒有多久就閉關,去住山了,真叫胡造謠言,三年出關,什麼也沒有學到,還是煩惱習氣一大堆。這個事,老師要不開導我們,我們不知道,沒有人跟我們講。

  所以,你的「愛取有」不斷,你是凡夫,你哪裡能出得了三界?我們今天讀到這個名詞,曉得應該怎樣學習,怎樣用功?就是在日常生活當中,工作、處事待人接物,不可以過分的執著,最好妄想分別執著要淡幾分,愈淡愈好。現在人講印象深刻,印象深刻不好,印象深刻就是阿賴耶識這個種子特別強,特別強什麼?它先受報。所以,我們對於世緣的印象愈淡薄愈好,對於佛緣愈濃厚愈好。為什麼教你到念佛堂去念佛?沒有別的,加強佛種子而已!世緣要不冷淡,到臨命終時,它會牽著你,會障礙你,你走不了,這是我們一般講,你放不下!平常就冷淡,臨終的時候很容易放下,就這麼個道理。

  留就是災難,這就是三界六道裡面的苦果之因,留不得!愈淡薄愈好。淡薄,人不就變成無情了嗎?這個事在兩難,這要智慧,如果沒有智慧,你就變成冷酷無情,那也錯了。為什麼錯?你妄想分別執著沒有斷,你走偏了。熱情是妄想分別執著,無情也是妄想分別執著,這樣修學你就學錯了,你就學偏差了。真實智慧,佛法當中常說,「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法」。世間人情執很深、很重,佛菩薩示現情執跟世間人一樣,沒有分別。世間人會想佛菩薩對我真好,真愛護我,佛菩薩是不是真的?是真的,絕對不是假的。世間人看到佛菩薩跟我們沒有兩樣,而實際上佛菩薩用的是智,世間人用的是情。

  智是什麼?智是真情,永恆不變。智裡頭沒有自私自利,智裡頭沒有控制,沒有佔有,那個愛、那個情是真的。所以佛法不用愛、不用情,用什麼?用慈悲,慈悲就是愛,慈悲就是情,它是真的,永恆不變,大公無私。世間人的情跟愛,他迷,他裡頭有迷、有執著,他要佔有,他要控制,好像自己不佔有、不控制,就不叫愛、不叫情,這都錯誤。所以,佛菩薩對待一切眾生真情、真愛,沒有控制,沒有自私,沒有佔有。而且「恆順眾生,隨喜功德」,能夠隨著你的變化,決不執著,你就是錯誤了,佛菩薩也隨你;你墮阿鼻地獄,佛菩薩也隨你。佛菩薩為什麼不救他一把?佛菩薩的智慧,佛菩薩的神通,我們沒有辦法想像。他造作的業絕非偶然,會跟過去生中無量劫的關係連在一起,佛菩薩知道,這個業到哪裡消?到地獄去消。

  所以,佛菩薩眼睛當中眾生墮地獄,並不是個壞事情,去幹什麼?消業障,不在那裡頭業障消不掉。業障消掉之後佛菩薩就來了,這時候來教他,他能信、他能解,他能夠歡喜接受,依教奉行;凡是接觸佛法半信半疑、半知半解,不能依教奉行,都是生生世世業障習氣牽連,我們凡夫不知道,佛菩薩清楚。所以眾生做善,佛菩薩歡喜,造惡,佛菩薩也點頭,也不反對。我們看了很難理解,你真正契入境界,你就明瞭,佛菩薩做得對。佛菩薩不生煩惱,佛菩薩沒有執著,佛菩薩沒有控制,佛菩薩沒有佔有,佛菩薩沒有說一定要怎樣怎樣,沒有,「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那個功德成就自己的功德,決定不會受外界影響,十法界依正莊嚴影響不了佛菩薩,佛菩薩常住清淨平等覺。

  我們要學佛,上乘就要學這個本事,這個本事不是一天學來的。因,過去生中生生世世已經在學了。這一生,緣,緣遇到真善知識,遇到真正的同參道友,真正在這一生當中又契入境界了。這個境界,一般講的華嚴境界,華嚴境界是無障礙的境界,哪裡是一生一世能學得到的!不過我們要知道,你既然是有緣遇到《華嚴經》,說老實話,過去生中必定學過。如果過去生中沒有學過,你這一生遇不到《華嚴》,遇到《華嚴》也不會生歡喜心。這裡講《華嚴經》,你聽到了,你絕對不會動個念頭「我去聽一下,聽幾分鐘」,沒有這個念頭。頂多點點頭,笑一笑,「不錯」,走過去了,你過去生中沒有這個緣。如果過去生中有這個緣,一聽說講這個經你就生歡喜心,「我去聽聽」,就進來了。不是一生一世,而是生生世世!

  連美國的凱西都懂得這個道理,人,沒有一生突發的事情,沒有這一生當中有個偶然的事情,沒有。他相信因果報應,知道一個人一生、生生世世都受前世的影響,這一世又影響到來世。身有生滅,靈性沒有生滅,他講得很好,靈性生生世世都在學習,這個話講得很對,生生世世都在學習,遇到善緣他就往上升,就提升;遇到惡緣,就往下墮落。所以成就之難就難在什麼?進得少,退得多,進進退退。如果到不退,那就容易了。

  我們學佛,每個同學,給你講真話,過去無量劫來都在學,生生世世都在學,為什麼沒有成就?就是沒有拿到不退,這就很苦惱,所以進進退退是無量劫。什麼時候修到自己不退了,最低的一個位次,小乘須陀洹,大乘初信位的菩薩。你得到什麼?位不退。從這個時候開始,你節節高升。不管你能不能遇到佛菩薩,能不能遇到聖教,只要你證得位不退,佛在經上講,天上人間七次往來,你肯定證阿羅漢果。遇到佛法,聞到佛法,叫聲聞,你成阿羅漢;遇不到佛法,獨覺,能成辟支佛。這時候雖然你沒有離開六道,你決定不墮三惡道,你只在天上人間修行。你會向上提升,不會向下墮落。但是升降也有的,升是天上,降是人間,不會降到三惡道。

  我們現在降的時候很麻煩,降到地獄,會降到阿鼻地獄,麻煩在這裡,阿鼻地獄的時間是無量劫,這是很可怕的事情。所以,我們有沒有把握在這一生當中拿到須陀洹的果位,這樣就好了。大乘菩薩拿到初信位的果位,十信位,十信、十住、十迴向,大家都知道。但是這個果位的條件是什麼?三界八十八品見惑斷盡了,難!不容易。我們無量劫來都沒有做到,這八十八品見惑斷不了。見惑是什麼?錯誤的看法,對宇宙,對人生。用佛法這六個字來說,對性相、對事理、對因果,我們統統看錯了。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對人、對事、對物也看錯了,所以你拿不到這個位次。

  我在講席裡頭也常常說這樁事情,我把它比喻做學校,佛教是個學校。十信位是幼稚園,十住是小學,十行是中學、初中,十迴向是高中,十地是大學,等覺是研究所,我這樣說法大家好懂。我們搞了無量劫,搞到現在怎麼樣?連幼稚園都沒上,都是在幼稚園門口轉來轉去,沒進去。進去就好辦了,你今年小班,明年中班,後年大班,就畢業了,畢業就上小學。你的學程就能夠預算,多少年你就畢業了,你就拿到博士學位。沒上學,你就不能談,你到何年何月才拿到?你還沒有上學!

  我們生生世世學佛,連幼稚園小小班都沒有進去,都在外頭轉。為什麼?八十八品見惑沒斷。天天在研究教理,八十八品也能說得出來,但是沒有做到。佛法教學把八十八品見惑歸納為五大類,這就好講、好教。五大類就是「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見惑。這五大類展開是八十八,分配在三界,三界是欲界,色界,無色界。我們沒有下功夫,我們能信、能解,不能行,這又有什麼用?這條道路是難行道,像讀書一樣,一年級一年級慢慢往上升,時間好長好長,不是一生一世,生生世世。

  所以,佛法裡頭還有個特別法門,那就是走捷徑,走小路,不要這麼麻煩,這就是淨土法門。這真的是捷徑,一生成就,所以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你不往生則已,一往生到極樂世界,你的果報、你的成就等於七地菩薩,所以沒人相信。誰不相信?菩薩們不相信,阿羅漢不相信,辟支佛不相信。這個境界「唯佛與佛,方能究竟」,這是真正不思議法門。但是往生有條件,不是那麼簡單的!今天學淨土宗的,很多傳淨土教的,誤導了眾生,這非常可惜。誤導是什麼?你沒有講清楚。我們只要具足三資糧三個條件,念佛就能往生。三資糧信願行,都以為我相信了,我真的願了,我天天念阿彌陀佛,行了。最後還是不能往生,誤導了。

  信,什麼叫做信?願,什麼叫做願?有略說,有細說。對於我們這些凡夫要細說,細說至少《無量壽經》要講透徹,要講明白。真的相信,真的理解,解之後要修!願是什麼?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你看中峰禪師在《三時繫念》裡面就說得很清楚。要把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變成我自己的本願,跟阿彌陀佛心相同,願相同,這才能去得了。天天念四十八願,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不是我的四十八願,我的願跟阿彌陀佛的願不相應,你去不了。行,就更細了,《無量壽經》上教導你的,你有沒有做到?你沒有做到,你沒有行!你怎麼能往生?

  念佛,念這一句阿彌陀佛,這一句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一句阿彌陀佛包羅萬象,這個名號是性德的名字,你要懂得他的意思。這個名號要是直接翻成中國話,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這個意思連起來是「無量覺」,你覺了沒有?念這一句名號是提醒自己,我要覺而不迷。在生活當中,工作當中,處事待人接物,念念覺而不迷。既然覺而不迷,一定是正而不邪,淨而不染,你就具足覺正淨;具足覺正淨,就是經題上的清淨、平等、覺。清淨是淨,平等是正,後面覺,這覺正淨,覺正淨是三寶,是佛法僧三寶。我們常常講,清淨平等覺這五個字是三寶,是三學,是戒定慧三學。那是行門!你做到沒有?

  從哪裡做起?佛真慈悲,序分裡面就把行門的綱領說出來了,「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淨無染」,我們做了沒有?這是總綱領。細說的,就是經裡頭每一品都有,這四十八品,品品都有,我們沒有去做,就沒有行!你怎麼能往生?佛真慈悲,在一切經論裡頭講到行,他都講「身口意」,而在《無量壽經》裡面,他講「口身意」。為什麼?口業最容易犯。把這個擺在第一,「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就是《壇經》上六祖講的,「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只見自己過,不見他人過。我們凡夫真的,最大的毛病,最普遍的毛病,就是喜歡批評人,喜歡說人的過失,這個罪過很大很大,果報在拔舌地獄。

  為什麼?說別人過,別人聽了他會傳,傳的時候他不是忠實的傳,他會加油加醋,所以愈傳愈訛。你說這人是小過失,別人傳出去就是大過失,你要負責任,你要背因果。常常批評人一些閒事,自己沒有肚量,不能包容,沒有慈悲心。儒家教人,這是最原始的,中國老祖宗教人,堯舜禹湯那時候教我們待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們希望別人批評我們嗎?我們不希望別人批評我們,我們就不能批評別人,尤其我們不希望別人在我背後批評我,我就不能在背後批評別人。世出世間聖賢都把這個做為第一堂課,有沒有想到?所以對人,要常常回過頭來想想自己,自己有能力、有才華,別人不見得跟你一樣。你能做的事情,別人未必能做得到,要常常為別人著想,這叫大慈大悲。只想自己不想別人,沒有慈悲心。我工作能力很強,我也希望他跟我一樣,他做不到,那你就是給人為難。給人為難,你就給人痛苦,你的慈悲心失掉了。

  所以,起心動念要多替別人著想。尤其我們生在這個時代,要常常能想到,現在社會不安全,要常常能夠為社會安全著想。凡是會引起糾紛,會引起矛盾,會引起社會不安全,這個話不能說,這個事不能做,這個念頭不能生。我們雖然是個平民百姓,我們對社會就有貢獻,對社會就做了一樁好事情。這種好事情一般人不知道,真是好事情,不會給社會帶來麻煩,不會給團體造成糾紛;你在家裡,家和,你在團體,團體和睦。為家庭、為團體做個好榜樣,這個人叫菩薩,這個人叫真正修行人。

  所以這麼多年來,我們提倡兩句話,「學為人師,行為世範」。你有沒有想到,我們的行為,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能不能給別人做好樣子(範就是好樣子)?如果這些行為不能做為大眾的好樣子,我們就要改,我們就不能做。喜歡說是非,喜歡批評人,這是眾生的劣根性,這個劣根性要知道人人都有,我自己也有。年輕的時候自己不知道,犯得非常嚴重,所以我讀《了凡四訓》,我感受就很深。了凡先生那些毛病習氣我統統具足,有過之而無不及,讀了之後才知道錯了。認真反省改過,再也不敢批評人,也不敢說人。

  我學佛半個世紀了,毀謗我的人很多,造謠生事的人很多,甚至於陷害的。我心裡明白,大概我過去生中沒有接觸到聖賢教誨,我就是這樣對待別人的。今天他們這樣對待我,這是報復,一報還一報,現在我明白了,我統統接受,歡喜接受,沒有一絲毫怨恨,也沒有一念報復。這個帳消了,一筆一筆都勾消了,心裡很舒暢、很自在、很快樂。他對我毀謗,我對他讚歎,我們帳了了,將來再見面好朋友了,就不是冤家對頭了。所以,我們遇到這些挫折,要知道,好事情,不是壞事情。如果沒有這些業報,將來我們的果報到哪裡消?到三途惡道裡頭消。現前的果報,正是佛法裡面常講,重罪輕報!我們就不要在三途惡道去受報,現在就受報了。所以,你一定要歡喜受報,你一定要感恩,真正的感恩,這一點都不假。

  有些人不了解這個道理。我們受很大的委曲,為什麼還不跟他計較,為什麼要受委曲?他不懂這個道理,不懂得三世因果的道理。懂三世因果的道理就明瞭了,心地坦然接受。我在這半個世紀,我學佛五十二年,這半個世紀,跟我時間久的人你能看到。看到什麼?看到我業障消了,智慧增長,最明顯的看到年年不一樣。最明顯的,你聽我講經,我講經最近二十年差不多都留了有錄音帶、錄相帶。你把它聽聽,比較比較看看,你就發現了,我現在講的跟去年講的不一樣,去年講的跟前年講的不一樣。

  如果十年十年比,那個差別太大太大了。這什麼原因?許許多多人替我消災。替我消災不是說你們念經給我迴向,災就消掉了,不是,那個我也很感謝你,你有這一番好心,消不掉。真正消災是什麼?是受到這些挫折、麻煩,我能夠接受,心平氣和,這才真的消災。不但沒有報復,沒有怨言,我歡喜讚歎,所以我寫的是「永遠生活在感恩的世界」,災才能消掉!你要不感恩,災消不掉。受人家的侮辱、毀謗,有一點點怨恨心,災消不掉。我在這一方面真的是很清淨了,不留痕跡了,「留難」,不留難!災消,福慧就增長,因為它是障礙福慧的。今天時間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