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八八0卷) 2002/10/6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0880
諸位同學,請看「華藏世界品」,右旋十海最後這一大段,天城寶堞海,海所持二十層佛剎,現在請看第十一層:
【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香水蓋,佛號一切波羅蜜無礙海。】
我們看到這個世界的名稱,要想到它表法的意思,我們應該怎樣來學習。大乘佛法裡面常常用「水」來表心,所以,供佛的供具裡面如果沒有香花,可以,但是不能沒有水。特別是在現代這個時代,在家同學有許多人居住的是公寓的房子,空間不大,供香花確實有不便之處,供水就好。我常常給同學們說,供水,最好這個杯子用透明的玻璃杯,一杯乾淨的水。「水」表心,不是供養佛去喝的,不是的,佛不需要,給我們自己看的。我們看到佛前這一杯水,就要想到佛的心。佛的心像水一樣清淨,一絲毫染污都沒有;像水一樣平等,杯子裡頭的水不起波浪,所以清淨平等是真心,清淨平等是佛心。我們自己的心本來是真心,本來是佛心,可是禁不起境界風動,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你心就動了。這個動了,水就起波浪,所以要常常想到這水不起波浪,心水是定的。定,它起的作用像一面鏡子一樣,外面山河大地一切莊嚴都照在裡頭,照得清清楚楚。那是什麼?那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供水是表這個意思。
境界風動,自己心水不動,這就是功夫。佛家講修行功夫是說的這個,不是說別的,千萬不要搞錯。我一天念多少聲佛號,一天拜多少拜佛,讀多少卷經,這不是功夫,那是修行的增上緣。有沒有功夫看你的心在境界裡頭還動不動,還會不會被染污。所以我們供水一定要供乾淨的水,不能供茶。茶怎麼樣?有顏色。有顏色就是被染污,茶不好供,不能供有顏色的水。所以,最好也不要用有顏色的杯子,透明的玻璃杯。現在有很多用水晶杯,很精緻,能表法,水晶很好!《彌陀經》上講的玻璃就是現在我們所說的水晶。古時候沒有玻璃,水晶是玻璃,所以這是七寶之一。金銀、琉璃、玻璃,琉璃是我們現在叫翡翠,綠色的玉,它也是透明,但是它有顏色,所以最好不用這個做供杯,一定要懂得表法的意思。
這個地方的水,『香水』,好。「香」是戒定慧,諸位想想看,清淨的戒定慧,沒有絲毫染污的戒定慧,我們就想到世界好。『蓋』是蓋覆,這個世界香水所蓋覆,那就是清淨平等的戒定慧所蓋覆。這個世界如果經文要具足,想必一定有「純一清淨」。佛的德號『一切波羅蜜無礙海』,「一切」是一切法門,無量無邊的法門歸納起來不出六大類,大乘佛法裡面稱之為六波羅蜜。波羅蜜是梵語,意思(我們從意思上說,不從文字上講),意思是究竟圓滿。換句話說,所有一切法門都證到究竟圓滿,這才叫「一切波羅蜜」。「無礙海」,海是比喻,這就不說了;無礙,《華嚴經》上講的「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個真是得大自在!
我們在前面讀過「最自在」,果報!這個果報的因是什麼?因就是一切波羅蜜。這一切波羅蜜,我們依舊用世尊在大乘裡面所說的六個綱領,佛把一切波羅蜜歸納為六條。布施波羅蜜你做圓滿了沒有?不是叫你到處去布施,那怎麼能圓滿,這圓滿不了!所以你要想想布施的對象是什麼?作用是什麼?它的對象是慳貪煩惱,作用是用布施這個方法把慳貪這個煩惱斷掉。所以,布施什麼時候圓滿?慳貪煩惱斷掉了,於世出世間一切法決定不起毫分貪戀之心。自己這個身心,一切所有,能放得下,這我們常講身心世界你能放得下。放得下是什麼?慳吝的心沒有了。我們講吝嗇,吝嗇這個念頭斷掉了。慳貪斷盡,布施波羅蜜圓滿了,那個布施就稱波羅蜜。如果你的慳貪沒有斷盡,你看世間貪財、貪法(法就是聰明智慧)、貪圖健康長壽,這世間人所求的。對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慳貪的念頭一點都沒有,布施波羅蜜成就!如果慳貪的心沒有捨掉,你天天在修,只能叫布施,不可以叫波羅蜜。
沒有離開慳貪,諸位要曉得布施是福報、福德,你每天在修福;慳貪念頭斷盡了,這是功德。你看看,在形相上講,福德跟功德沒有兩樣,事相上完全相同,用心不一樣。如果你用的是大菩提心;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去修布施,是功德。如果自己希求有果報,我施財,希望將來得財富;我布施佛法,希望我聰明智慧天天增長;我修無畏布施,希望自己健康長壽,行,得福報,是福德不是功德。福德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這個道理要懂。
持戒,對象是什麼?作用是什麼?持戒的對象是惡作,用意是把惡作斷掉,斷惡行善。所以戒,條目很多,日常生活當中許許多多瑣碎的事情說不盡。佛不過是舉例而言,舉幾個例子,我們聽了之後要能夠聞一知十。古大德常講一聞千悟,不必要等佛一樁一樁細說。戒律分為兩大類,一大類叫止持,一類叫作持。止持,惡的念頭、惡的思想、惡的行為,止是禁止,不可以做。像五戒十善都加個不,不就是禁止;不殺生、不偷盜,在家不邪淫、不妄語、不惡口,加上不,不能做。第二大類作持,作是你一定要做,你不做,你就犯戒。菩薩戒是屬於作持,孝養父母要做,奉事師長要做,親近善知識要做。《菩薩戒經》裡面說,在我們這個地區,有大德法師講經說法,你無故不去聽講,犯戒!都是教你要做。
也許這個法師所講的並不怎麼樣,可能還不如我,如果我有時間,並沒有重要的事情跟講經的時間衝突,我一定要去。去什麼?做影響眾,實際上不是去聽經的。坐在那個地方讓別的聽眾看看,某人都在這裡聽經,大概這個法師講得不錯,讓聽眾對法師有信心,聽眾對這個經教有信心,這叫做影響眾。特別是初學講經的法師,你們注意看看我,如果不是跟我講經時間衝突,我一定去聽,這裡頭有因果關係。別人講經我不聽,我講經也不會有人聽,因果報應是這樣的。別人講經我歡喜聽,我講經也有很多人歡喜聽,又何況講經去結法緣,這個我跟同學們講得很多。我們去聽經,甚至於到這個道場,我們第一次到這個寺院庵堂去參訪,當然第一樁事情有知客師或者是方丈和尚,要看你是什麼樣的身分,會引導你到大殿拜佛。我跟諸位說過,我那個三拜跟人家不一樣,我在那裡許願,在發願。第一拜,跟這個道場結法緣,緣成熟的時候,我到這個道場來講經;第二拜,與這個道場常住結法緣,這裡方丈住持、當家知客、一切執事,我這一拜願意跟常住結緣,有緣;第三拜,我跟這個道場所有的信徒有緣。我這個三拜是這樣拜法的,真的跟一般人不一樣。
所以,有許多同參道友當我面也問:法師,你的法緣很盛!連演培法師過去都問我:你的法緣為什麼這麼盛?你能不能教教我。念念跟一切眾生結善緣、結法緣,不會空過。這個道場有法師講經,我參與,我來聽經。你看看,給講經法師結緣,跟道場結緣,跟聽眾結緣,要做,不要忘記。這個道場做法會,我去參與,也跟主持法會的法師結緣,跟道場結緣,跟參與的大眾結緣,一切波羅蜜無礙!記住,千萬不要結惡緣,結惡緣你的法緣減損。對於自己的貪瞋痴慢,這是無始劫以來的煩惱,有時候控制不住,它會起現行。學佛的人在大庭廣眾之下,特別要謹慎,要控制自己的情緒,縱然遇到再不如意的事情,再不稱心的事情,也不可以表現在面孔上。為什麼?決定破壞你的法緣。別人不會破壞,是自己破壞的。所以佛常常教導我們接眾,就是跟大家相接觸的時候,無論是善人惡人,在佛法裡面講善緣惡緣,人事環境,都要用純善的心,善緣能增長,惡緣能化解!真誠慈悲來處事待人接物,這裡面智慧、德行都在這裡表現。
你能夠讓大眾尊敬你,還是厭惡你,都在你的一舉一動、一言一笑,這都是表演,人生就是個舞台。諸佛如來,大宇宙是他的舞台,大宇宙裡面所有一切眾生是他的觀眾。我們仔細觀察佛菩薩怎麼表演的,祖師大德們是怎麼表演的,要在這裡頭學習。他們的示現,有示現成功的,我們要記住、要學習;有示現失敗的,示現!叫人討厭,叫信徒遠離,捨棄他,這樣的表演是負面的,做給我們看,教我們看了這個樣子提高警策,這個不能做。世尊當年在世,僧團裡面有六群比丘不守戒;對佛陀,佛陀是老師,對老師不恭敬,對同學嫉妒障礙,巴結信徒,在這裡面挑撥分化,他表演負面的。這六群比丘包括提婆達多在內,都是佛菩薩再來。像舞台上表演,有表演正面的,有表演負面的,有表演忠孝節義,有表演不忠不孝、不仁不義,都是佛菩薩。給我看的!哪些我應當要學,哪些我應當要戒,全是老師。《華嚴經》五十三參,你看看善財童子去參訪,裡面就有人表演貪瞋痴。那不容易、不簡單,那是真正的圓滿智慧,高等的藝術,他表演負面的。我們要能認識他,要能體會得到。所以世界這個佛號給我們很多很多啟示。再看上面一層,第十二層:
【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師子華網,佛號寶燄幢。】
這個世界也非常之好,『網』是表多,像網孔一樣密密麻麻的。『華』是表修行人六度萬行之因花。『師子』一般是對佛的敬稱,佛稱獅子王,菩薩稱為小獅子。我們從這個名號裡面看,這個世界菩薩多,都在修六度萬行,用「華網」來做比喻。佛在此地教化眾生,德號『寶燄幢』,這個名稱我相信同學們都能理解。「寶」是代表性德,性德放光,光明高顯,「幢」是高顯之意。我們看到這兩個名號應當發憤,應當勇猛精進,也要像這些菩薩一樣認真學習四攝六度、普賢十願。再看上面第十三層:
【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金剛妙華燈,佛號一切大願光。】
在這個地方,我們要怎樣學習?『金剛』在佛法裡面,它代表堅固、光明、鋒利,能斷一切物,一切物不能夠破壞它。佛用這個來表法身,來表般若,也代表解脫;法身、般若、解脫,有如金剛不壞。『妙華燈』是表行門,微妙的大乘佛法,「燈」是遍照的意思。所以這個世界,我們也能肯定這是純一清淨,世界有這樣好的名號。『佛號一切大願光』,願非常重要。世間人,古人常說人不可以無志,中國人把志願常常連在一起說;志跟願意思是相同的,佛法裡面叫發願,世間人講立志。為什麼?志要不立,你這一生沒有方向、沒有目標,你怎麼會有成就?人有一個志願,他這一生當中有奮鬥的方向目標,他會有成就。
中國古人常常勉勵後學要立志,立什麼樣志?不是立志做大官發大財,那個思想是錯誤的。做大官發大財要有命,沒有命沒有用。古大德教人立志什麼?學聖人,學賢人,為社會、為眾生做大事。大事是什麼?利益社會眾生的事業,這個志向正確。為一切眾生服務的項目很多,看我自己的興趣,佛法講根性,與根性相應,學起來容易。我們今天選擇的這個項目,這個身分是出家身分,選擇這個身分來從事於這個項目,這個項目是什麼?從事於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多元文化社會教育裡面分的科目又很多,我專攻一科。這一科,華嚴淨土!華嚴念佛!我們的老師是誰?普賢菩薩,娑婆世界淨宗初祖。
釋迦牟尼佛示現成佛,第一部講《華嚴經》。普賢菩薩在華嚴會上,以十大願王勸導大家同生西方極樂世界,娑婆世界的淨宗初祖。西方極樂世界,我過去講《無量壽經》講過十一遍,西方極樂世界是普賢菩薩的法界。你看看《無量壽經》頭一句經文「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這不就說明西方極樂世界統統都是修普賢行。所以,《華嚴》跟《無量壽經》跟《阿彌陀經》是一部經,一個法門;細說是《華嚴》,略說,說得最簡單、最扼要的是《阿彌陀經》。《無量壽經》叫中本,比《彌陀經》講得詳細,比《華嚴經》講得簡單。
人不能沒有願。我們活在這個世間一生從事於教學工作,我只選這一個項目來做。還有許許多多的項目有別人做,我只要把這個項目做好,我就有成就了。我這一生,我有一個方向,有一個目標,我最後的目標是以此功德迴向求生淨土。我五十年所修所學的,四十四年在講台上跟大家共同學習的,統統迴向求生淨土。我不求別的,對於天上人間,無量無邊諸佛剎土,我一無所求,只求往生極樂世界。在這個世間能以一樁事情,唯一的一樁事情,幫助有緣人契入佛境界。我就幹這一樁事情,天天在做,樂此不疲。一個人真幹,我就幫助一個人;眾多人真幹,我就幫助眾多人。在這些年來,我們使用的工具,用錄相、用錄音、用電視、用網路,工具!所以我這兩天向學院同學們講話,我們要很認真很努力的建一個網路圖書館,加強我們機器的設備。這些年來,講了許許多多的經論,數量也相當可觀,全部都放在網路上,二十四小時在世界上任何國家地區都可以收看;我們的網路要做到二十四小時的開放。我們知道,許多地區同學們都希望聽到最近所講的《華嚴經》,我們每天四個小時,也希望這部經每天都能夠重播。網路有時候有阻塞,收聽的時候會中斷,但是二十四小時重播,這個缺點一定能夠改進。
我們的網路圖書館,絕對不是內容只收集我個人所講的,不是的。凡是正法,無論是什麼人講的,圖書館!我們統統都放在網上。我們審查決定是正法,決定是有益於社會大眾的,肯定是正面的,肯定是幫助消弭衝突,促進和平的。所以我們要重視經典的遠程學習,無論在世界哪一個國家地區,我們每天都在一起共同學習。大家有問題可以提出來,或者是傳真過來,我們這邊有專人處理。重要的問題,我們一定會找時間來解答。有些問題不只是個人的,共同的。所以學佛不能沒有大願,我們要把諸佛如來的弘願變成自己的大願。特別是修淨土,我們的願要跟阿彌陀佛相同。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願願幫助眾生,希望一切眾生離究竟苦得究竟樂。怎麼個幫助法?頭一個要幫助眾生建立對大乘、對淨土的信心;其次幫助他發願,然後幫助他學習;終極的目標,我們同生極樂國。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請接著看第十四層:
【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一切法光明地,佛號一切法廣大真實義。】
佛的德號與世界名號是非常相應,換句話說,這個世界之莊嚴都是佛在此地教導的。居住在這個世界的眾生善根福德非常深厚,對佛陀的教誨能信、能解、能依教奉行,所以才有這樣殊勝的成就。這個地方是『一切法光明地』。『佛號一切法廣大真實義』,這個德號可以概括全部的佛法,不但是大乘小乘、宗門教下、顯教密教,無有一法不是「廣大真實義」。為什麼?一切法,法法都從自性生,法法還歸入自性,自性廣大真實。我們要想學廣大、要想學真實,你一定要懂得,一切法,任何一法,你要認真努力學習,就在這一法上明心見性。我們一般講這一法與性德相應,與自性相應,果然相應了,這一法就廣大真實。這個法不是定法,這一法不是定一,是任一,任何一法無不如是。所以佛在《般若經》上才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
我們淨宗的同學,我們選的是什麼法?持名念佛。要知道這一法就是一切法。《華嚴》上講得很明白,講得很多,「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們是把一切法統統歸在持名念佛這一法裡頭,這一法就是一切法,關鍵你得會念。怎麼個念法?古大德常常教導我們老實念佛,你要老實念。什麼樣才叫老實?覺明妙行菩薩跟我們說,第一不懷疑,第二不夾雜,第三不間斷,你能做到這三條就老實了。這一句佛號念下去,念到功夫成片,念到事一心不亂,念到理一心不亂,廣大真實義就現前。跟宗門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是同樣的境界。所以佛說,佛在《大集經》上說的,念佛是名深妙禪。參禪的人往往輕視念佛人,不知道念佛是甚深的深妙禪。再看第十五層:
【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真珠末平坦莊嚴,佛號勝慧光明網。】
佛的德號與世界名稱相應,『光明網』跟『真珠末』相應。「真珠末」是什麼?真珠粉(磨成粉)。諸位想想真珠是七寶之一,一粒一粒的真珠當中還有空隙,磨成粉鋪在這個地方空隙沒有了,這是圓滿的莊嚴。從這個果德上我們就能看到這個世界的居民心地清淨善良平等,為什麼?它地平坦。佛在大乘經裡頭說過,心平則大地平坦,境隨心轉;心不平,你居住的境界就高低不平。這個道理連看風水的都懂得。我過去遇到幾位對於風水很有研究的,看到那個地區,這個城市建立在丘陵的地段,高低不平。這個風水先生告訴我,這個地方的人心不平。我聽了點點頭,有道理。一個城市很大,當然土地有高低不平,但是幅度不能太大,這樣就好,就是大致上是平坦的。如果高低懸殊太大,那個地方的人心真的是不平,我們選擇居住修行的環境不能不懂得。『佛號勝慧光明網』,這個光明網與真珠末相應。「勝慧光明」是平坦莊嚴的真因,殊勝的智慧,光明是表現在外面。我們一般講你的智慧福德影響這個地區,影響地區的居民,他們對你的智慧德行仰慕尊敬,向你學習。這個人是佛陀。再看下面,第十六層:
【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琉璃華,佛號寶積幢。】
真的眾寶聚集才現出『琉璃華』。「琉璃」是七寶之一,透明的寶石,我們中國人稱之為翡翠,好像價值也很高的,綠色的透明的玉,玉石。「華」是代表四攝六度,琉璃代表清淨不染,「琉璃華」所表的意思,就是清淨無垢的四攝六度菩薩行。這個世界美好,這個世界應該也是一真法界。『佛號寶積幢』,眾寶聚集,像幢一樣的高顯。一切眾生都很容易、很明顯的感受到,這個感受當然接受,當然跟佛學習。寶、光、智、福、功德常常看見。由此可知,諸佛如來教化眾生這是重點的科目,全是性德自然的流露。對於我們六道凡夫來說,我們應該怎樣學習?這是我常講的,只要依教奉行,佛所說的這些智慧、福德、功德,眾寶光明,都在經典之中,我們能信能解能依教奉行,就都能夠得到了。再看上面一層:
【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無量妙光輪,佛號大威力智海藏。】
這個德號表法,我們怎樣學習?『無量妙光輪』,「輪」我們明瞭,代表聖賢教化的流行。這個地區普遍推行「無量妙光」的教學。妙光,光是智慧,妙是德能。聖賢們在這個地方教化眾生,我們從一切大眾修學的成績成就來看,知道他們修行的功夫、效果確實成熟了。無量妙光輪世界,成果的表現!
『佛號大威力智海藏』,西方世界有大勢至菩薩。「大威力」跟大勢至的意思相同,勢,勢力,這個地方講威力,威跟勢又常常連起來講的,威勢!在大宇宙當中,真正的大威力,大威勢是什麼?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能生大威勢。所以西方三聖,觀世音菩薩表大慈大悲,大勢至菩薩表大智大力。佛門裡面供養佛菩薩的表法,你不能不懂它的原則。無論供哪一尊佛,哪一尊菩薩,它那個原理是相同的。佛代表自性的本體,代表性體;菩薩代表從體起用,起作用,作用無量無邊。佛把它分成兩大類,一個表智慧,一個表慈悲。你看看華嚴三聖,當中是毘盧遮那如來代表性體,文殊、普賢代表性體起用。文殊代表智慧,普賢代表慈悲;文殊代表解門,有智慧,他能理解,普賢代表行門。你的智慧如果不能落實,那是空的,沒用處,普賢代表智慧落實了。落實就是性德,落實在生活裡頭,落實在工作裡頭,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
西方三聖也是這樣的,大勢至代表智慧,代表解門;觀世音菩薩代表行門,解行不二。天台家供的三聖,是供本師釋迦牟尼佛,代表性體,旁邊有兩位,迦葉、阿難。迦葉,禪宗的初祖;阿難,教下的初祖。阿難代表解門,迦葉代表行門。佛家供奉佛菩薩,這是不變的原則,你要懂。體,是我們要希求的,希望我們能證得,從哪裡學?解行上下功夫,解行圓滿,佛果就現前。所以我們供養西方三聖,我們要效法阿彌陀佛的心願,四十八願服務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如何落實?要有大勢至的大智大力,要有觀世音菩薩的大慈大悲,才能夠落實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才能夠落實平等普度一切眾生。下面,第十八層:
【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明見十方,佛號淨修一切功德幢。】
這個地方我們要留意,要認真的學習。『明見十方』。要拓開心量,心量小,你只見自己,不見別人,怎麼能成就?佛在大乘經教裡頭,常常喚醒我們「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你的見量跟你的心量完全成正比例。心量小,福報很小,怎麼樣修都是小福。你修財布施,得小財富;你修法布施,得小聰明;你修無畏布施,你的壽命增加幾年就了不起了。我們在許許多多因果書本裡面看到的,有人行好事,延壽一紀,一紀是十二年。我們在《了凡四訓》裡面看到的,了凡先生的壽命五十三歲,他走的時候大概是七十四歲,延壽二十年,差不多一般講的是二紀;二紀是二十四年,他不到,還差一點。心量要大,古德常講「量大福大」,這一句話我們常常記住。你要有大福報,大智慧,真正的長壽,你的心量不大怎麼行?
佛號就教導我們怎麼修行,『淨修一切功德幢』,「淨修」,淨是三輪體空,你才真正得淨。《金剛經》上講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離一切相修一切善,那就是「淨修一切功德幢」。一切為眾生,一切為正法,沒有絲毫自私自利的念頭夾雜在其中,這才能稱為淨修。你夾不夾雜?夾雜得太多了,你的心不清淨。何以見得?小小利害在前面,當前,我們就能夠看出你非常計較,你有嚴重的分別執著。從這個地方看,你有嚴重的染污,你心不清淨。真正清淨心在哪裡看?你看他六根接觸外頭的境界,大善大惡境界現前不動心,若無其事,這個人心清淨。像前面我跟諸位同學講的佛前供的那杯水一樣,他真學到了。大風大浪如如不動,若無其事,真的沒事。《壇經》上講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塵埃,染污!所以當境界現前,我們起心動念了,這個時候佛法就管用了。你學的佛法到這個時候忘掉了,不管用了。心才動,你就想到《金剛經》上「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統統化解了。好事,虛妄的,有什麼好歡喜的!惡事也是虛妄的,你就不會發脾氣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所以境界現前,莞爾一笑,決定不會起心動念,你在那裡淨修一切功德幢,從這個地方看到你與性德相應。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在工作裡頭,處事待人接物,要懂得淨修一切功德幢。佛用這個德號提醒我們。
「功德」兩個字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瞭。佛在經上常說「火燒功德林」,功德很容易被毀掉。別的人決定沒有辦法破壞你的功德,功德一定是自己毀掉的。你的冤親債主,你周邊那些妖魔鬼怪,看到你修積功德,他嫉妒,但是他也沒有辦法破壞;可是他有方便,他勸你,勸你自己把你的功德毀掉。怎麼勸你?惹你發脾氣,惹你生煩惱。你果然發脾氣,果然生煩惱,他在旁邊鼓掌笑,你上當了。這一發脾氣,你的功德就完了。所以功德難,你要問你修的功德有多少?過去我在講席裡頭說了很多,你就得認真去想想,什麼時候到現在沒發過脾氣。如果你一生天天修積功德,昨天晚上發了一頓脾氣,脾氣是火,瞋恚之火,把你的功德林燒掉了,沒功德了;福德有,功德沒有。
功德是什麼?功德是定慧,功德是清淨平等。佛在經上常常告訴我們,布施、持戒是修積功德,是在那裡修。保持功德是忍辱,忍能夠保持功德,不能忍,功德隨修隨燒。你要是一生都不能忍辱,常常有瞋恚心,心裡常常有不平,你這一生功德邊都沾不上。你有好心,做很多好事,你所修的全是福德。梁武帝一生修福,沒有功德,你看看達摩祖師說他一句話,他心裡就不高興,縱有功德燒光了。他向達摩祖師說,他在佛門裡面護法,做了這麼多好事,問他:我的功德大不大?達摩祖師說「並無功德」。他就惱火了,一肚子不高興,以後跟達摩再也不見面。沒有功德,他修的是福德,他的果報在天上,欲沒有斷,生欲界天。諸位想想看,多難!
在六道裡面瞋恚不斷,大概果報都在欲界,到不了色界天。你看看大乘經教,佛講得很多,色界天人沒有瞋恚,他有貪,他有痴。貪瞋痴,他沒有瞋,他有慈悲喜捨四無量心。雖有貪痴,那貪痴很淡薄,瞋恚是沒有了。所以瞋恚還在,小小不如意的時候,就心裡一點就不高興,誰吃虧?自己吃虧,與別人不相干。自己把自己的功德全部都毀掉,我們學佛學了這麼多年,這個道理不能不懂。所以為什麼佛那麼樣強調忍辱?忍辱能夠保全功德,淨修一切功德要修忍辱波羅蜜你才能保全。精進、禪定成就你的功德,擴大你的功德,到般若,擴大了,把你的功德轉變成智慧。請看最後這一段:
【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可愛樂梵音,形如佛手。】
這說世界的形狀。
【依寶光網海住。】
依住。
【菩薩身一切莊嚴雲而覆其上。】
這是世界上空的莊嚴。
【二十佛剎微塵數世界圍繞。純一清淨。佛號普照法界無礙光。】
這個世界的名稱,我想每一個人讀到了都會生歡喜心。『可愛樂梵音』,這個「樂」念去聲,音樂。愛好、樂好、可愛、喜歡梵音!這個地方梵音是廣義的,「梵」是清淨,主要是講諸佛菩薩說法的音聲、念佛的音聲、讚佛的音聲。佛門裡面有歌舞,小乘佛法裡頭沒有,大乘佛法裡頭有。我們在大乘經裡面常常讀到,在中國,我們看到古人他們所採取的一種方式,希望把佛法永遠流傳給後世,他用什麼方法?用石雕,經文刻在石頭上。我們在北京良鄉,看到石經,全部的《大藏經》刻在石版上。古人的用心,護持正法。在中國最著名的,敦煌石窟、龍門石窟,你看這裡面的雕塑、繪畫,佛為大眾講經說法,天女在空中散花,以歌舞來供佛,供養道場大眾,大乘佛法;大乘佛法無障礙的境界。所以這些佛菩薩欣不欣賞?欣賞,可以欣賞。有沒有分別執著?決定沒有,決定不會起心動念,不會分別執著,所以他沒有障礙。小乘人為什麼不行?小乘人定力不夠、智慧不夠,看到這種歌舞表演,他會動感情,他會起心動念。所以小乘戒裡頭,遠離,遇到這些歌舞場面,不能夠觀聽,你觀聽就犯戒。為什麼?它對你妨礙,會起心動念。大乘佛法已經得清淨心了,已經破無明了,已經見性了,所以無論是順境逆境、善緣惡緣,他都無動於心,什麼障礙都沒有了。在《華嚴》是「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你真起心動念,有障礙。
菩薩在這個境界裡修行。《華嚴》末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你看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講的歷事鍊心。他什麼境界都經歷,哪個地方他都去,去幹什麼?去鍊鍊自己的心,看看自己還動不動心,還起不起念,還有沒有妄想分別執著。五十三參就是現實的社會,男女老少各行各業,統統都經歷。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他成佛了,真成就了。不是說一切不接觸成就,一切不接觸是什麼成就也沒有。所以修行不是躲在深山,躲在石洞裡頭,不是,那是小乘初學。大乘菩薩哪裡都去,隨類化身,隨機說法,一絲毫染著都沒有。這個一絲毫染著就是什麼?就是一絲毫起心動念都沒有,於法得大自在。
佛號『普照法界無礙光』。你不接觸,你怎麼能普照?虛空法界廣大而沒有邊際,菩薩哪裡都去,特別是普賢菩薩。微塵裡面的世界普賢菩薩都去參訪。《華嚴經》給我們講的,微塵裡面有無量無邊無數無盡的諸佛剎土,絕對不是芥子納須彌;芥子納須彌太小了,微不足道。微塵裡面現大世界,那個世界裡面還有微塵,微塵裡頭又現大世界。我們在這個經上看到重重無盡的世界,世界重重無盡,佛菩薩重重無盡,一切眾生重重無盡,這是宇宙的真相。普賢菩薩能證實,普賢菩薩能契入。佛給我們說的,有人作證,證明這個事情不是假的是真的。我們好好修,修到普賢菩薩這個地位,等覺菩薩,《華嚴》講的境界你就證實了,真實不虛!「普照法界無礙光」,這個境界當位普賢能證實、能契入,我們相信佛菩薩。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華嚴經》第九卷講完了,下一堂課我們就講第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