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0八七卷)  2003/9/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087

  諸位同學,請看「四聖諦品」第二大段鄰次十界,我們將經文念一段:

  【諸佛子。此娑婆世界所言苦聖諦者。彼密訓世界中。或名營求根。或名不出離。或名繫縛本。或名作所不應作。或名普鬥諍。】

  昨天我們講到此地,今天我們接著看第六句:

  【或名分析悉無力。】

  這一句意思很深,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告訴我們,「推之於緣,無實物也」。註解雖然很簡單,把苦聖諦的真相說出來,佛在「般若經」上告訴我們「緣起性空」,所以一切法因緣生。《中觀論》裡面尤其說的好,「諸法不自生,亦不從緣生」。《般若心經》上,這是諸位常常念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這諸位常常念的。色就是指的一切諸法,空是什麼?實在講空是法性。法性不是物質,但是法性能變成物質,雖然變成物質,這個物質依舊是法性,這樁事情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如果知道所有一切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那就是禪宗裡面所說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知道「緣起性空」。

  所生起的一切現象,它的體原本就是法性。世尊在《楞嚴經》上也是這樣說,經上講「如來常說,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體就是空,體就是法性。所以,大到世界,小到微塵,體是什麼?體是法性,法性空寂!六百卷《大般若》最後總結,跟《心經》上講的意思完全相同,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是諸法實相,如來常說!

  諸法實相,此地教我們用一個方法,用什麼方法?「分析」。現在科學家用這個辦法,把所有一切物質去分析,分析之後看到了分子,分子再分析就變成元素,元素再分析就變成原子,原子再分析就變成粒子,分到最後,把《金剛經》上一句話證明了。《金剛經》佛怎麼說?世界是一合相;一就是基本物質,這個世界是基本物質,合是什麼?組合。

  真的是大到世界,這個世界是我們今天講的宇宙當中的星系,像我們常常講的銀河系,不是指一個星球,是整個大的星系;小到微塵,微塵就是講的原子、粒子,現在科學家發現的所謂夸克,這是現在知道最小的物質。這個最小的物質,科學家觀察它,它有四個現象,這四個現象就是佛法裡面講的四大,物質有四大現象!它很小,我們肉眼根本就看不見,只有在高倍的顯微鏡之下才看到它,它是一個物體,物體用「地」來代表。所以「地水火風」是四個代表字。「地」是代表它是一個物體,是個物質;「火大」,說明它有溫度;「水大」,說明它有濕度,現在科學裡面不講溫度、濕度,講帶電,火大就是帶陽電,水大就是帶陰電;「風大」,它是動的,它不是靜止的。這都看得很清楚,確確實實它有這四個現象,這是佛在經上說的,科學家證明了。

  可是還有一句話,「因心成體」,它的體是什麼?體是心性,真心本性。心性,我們知道,大乘教裡面佛常常講,心性是萬德萬能,講了個德,講了個能,萬德萬能。這一粒微塵,我們今天科學家講的是原子、電子、粒子,它是不是萬德萬能?果然不錯,是萬德萬能。為什麼?它能組成星球,它能組成世界,這個世界就是講星系,它能組成星球裡面的萬事萬物,這就是它的德能。所有一切動物是它組成的,這個我們大家知道,植物也是它組成的,礦物,乃至於自然現象都離不開它,千變萬化。這種德、能是心性本來具足的,這不是從外頭來的。

  我們把這個德能落實在我們現實生活當中來體會、來觀察,自性的本能,大乘教裡頭常講見聞覺知。我們有情眾生,這大家都知道的,沒問題!所有一切動物,他能見、他能聽、他能覺、他能知,這是我們能夠體會到的。實在講我們沒有辦法體會到的,是我們這個身體是物質組合的,現在講細胞組合的。而細胞是由分子、由原子、由電子、由粒子組合的,我們身體每個器官都不例外。我們身體外面的毛髮,我們的頭髮,我們要問我們這一根頭髮,乃至於把這根頭髮剪碎,剪成一個微粒,這一個微粒,頭髮的微粒,有沒有見聞覺知?我們就想「這個大概沒有了」,有!我們的指甲長的時候把它剪掉了,剪下來的指甲,它有沒有見聞覺知?有!它的德能決定沒有喪失。

  只要是有物質,物質是什麼?物質就是法性,法性就是物質,法性的本能決定不會失掉,法性的本能遍法界虛空界,這只有佛在《華嚴經》上才講到!因為只要說到性,性沒有大小、沒有遠近、沒有先後,沒有遠近,就是超空間,沒有空間;沒有先後,就是超時間,沒有時間。所以在法性裡面來說,空間跟時間都不存在,這個境界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在哪裡?就在我們面前。我們為什麼沒有感覺到?我們迷了,迷在哪裡?迷在你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所以就在你面前你都不知道。

  現在科學家也很了不起,他用科學的方法把它證實了。植物有見聞覺知,跟人的意念息息相通。我們人起一個善念,他知道,他的反應非常美好;人要起一個惡念,他感覺得恐怖,植物都是這樣的,他感覺得恐怖,他的反應很不正常,這是外國許多科學家在做實驗。日本的科學家實驗是用水,水是礦物,礦物也有見聞覺知,礦物也會隨著人的意念起變化;人有善意,它的反應結晶非常之美,人要有惡意,它的反應很不好看。

  由此可知,佛在經上跟我們講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唯心所現的這個境界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裡面的人識沒有了。識怎麼沒有?轉識成智,相宗裡頭常說轉八識成四智。所以,那個境界只有唯心所現,現的是最完美的境界,華藏世界、西方極樂世界,它是唯心所現,它沒有唯識所變。十法界從哪裡來的?十法界、六道是心現識變,它的根源,這個相分是唯心所現的,它起變化,這一切變化是唯識所變的。識是什麼?識就是妄想分別執著,阿賴耶是妄想,分別是意識,執著是末那。怎麼能夠轉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轉末那識為平等性智,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轉識成智我們就稱你作法身菩薩。華嚴會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轉識成智,因此那個境界就沒有識變。華藏、極樂沒有識變,只有心現,那個世界叫一真,一真法界;十法界、六道唯識所變。

  現在這個地方我們先撇開一真法界不談,我們講十法界,為什麼?十法界裡頭有苦,有苦聖諦,一真法界裡頭沒有,所以這十法界。十法界我們一分析,就曉得原來一切法是緣生的,緣聚就現相,緣滅相就不存在了。好像我們這本經書,這本書原來是有很多紙張裝訂成一本,這個書是緣生的,裝訂在這裡,我們稱這一本書。如果我們把它拆開來,就不叫書,就叫一張一張的紙,這裡頭有幾十張紙,書就沒有了。你從這個例子來看,書是個假相,這是幾十張紙釘在一起,我們就叫它作書,拆開了一張一張的,我們就叫它作紙,書不見了。書不見了,紙在,書就變成紙了,這就是緣生!

  你懂得這個道理,整個宇宙都是緣生的,眾緣和合而生的。譬如我們這棟大樓,我們講堂所在地這棟大樓,這棟大樓在沒有啟建的時候,那是什麼東西?鋼筋、水泥、磚頭,都是一堆建築材料,把這些建築材料依照圖形把它排列起來,就變成一個大樓了,所以這個大樓是緣生的。如果我們把這些材料統統拆下來,一類一類堆在地上,這個大樓不見了,大樓沒有了,材料在。所有一切法無一不是緣生的,所以說緣起性空!這個大樓的「體」沒有,沒有自體,所有一切的現象都沒有自體;緣聚的時候現相,緣散了的時候,相就滅了。

  我們一個人也是如此,這個「人」,佛經上講四大五蘊組合的;四大是講物質,五蘊是我們一般講精神(五蘊是除了色之外,受想行識,受想行識是心理,就是精神這部分),是物質跟精神這部分組合起來的。精神裡面,受、想、行都是緣生的,只有一個識,那個很微細,很不好懂。那是什麼?那是法性。法性為什麼叫它做識?它迷了,迷而不覺。它不知道那個是真我,那是真性,不知道,迷了,迷了就叫做識。佛經的名詞叫識,也叫做神識,我們世間一般人叫它什麼東西?叫它做靈,中國叫靈魂,那個東西它存在!

  我們這個身,身年老了,用得太久了,不太管用了,我們講人死了。死了是什麼?這個身不要了。身不要,靈不滅。識離開了這個身體,這個肉體是一個物質,物質裡頭沒有靈附在裡面,幾天就腐爛了。肉體會腐爛、會敗壞,靈不會敗壞、不會腐爛,靈離開了,這就是阿賴耶識。佛在經上常講,阿賴耶識「來先去後作主公」,它到這個世間來,我們一般講投胎,它先來。母親懷孕的時候,它就來了,它來的最先,那個靈就在母親肚子裡面。人死的時候,它最後走。受、想、行,這三個識都不起作用了,就是第六意識不起作用,第七識執著也不起作用,第八識起作用;第八識最後離開,來先去後作主公,他才是真正自己。你要是把這樁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人有沒有生死?跟諸位說,沒有!生死是身,不是自己,靈才是自己。能夠認識靈是自己,身不是自己,這個人就非常高明。

  但是在佛法裡面講,那個靈還不是自己。什麼是自己?心性是自己。認識心性是自己,靈不是自己,這個人解脫了,這個人超越十法界!我們在華嚴會上講法身菩薩!也可以說他成佛了,成佛就是完全覺悟了,他不再迷惑了。佛是覺的意思,印度人稱佛陀,中國把它翻成為覺者,真正覺悟了。所以稱為靈,靈還在迷,實在講,一般人講靈魂,實實在在他不靈。為什麼?他在迷。所以,孔老夫子講的有道理,這個我們不能不佩服。孔老夫子是不是到這種境界,我們沒有證據來證明,他在《易.繫辭》裡面講,「遊魂為變,精氣為物」,「精氣為物」講的是法性,「遊魂為變」就是講的六道輪迴。他不叫靈魂叫遊魂,說得好!為什麼?這個靈他移動是非常非常快速,比光的速度不知道要超過多少倍。

  譬如我們修淨土的同修知道,人在臨命終時離開了身體,要往生極樂世界。極樂世界距離我們這裡距離相當遠,《彌陀經》上講十萬億佛國土,他要多少時間才能到?一彈指就到了,太快了。這個地方斷氣,西方極樂世界他已經到達了。光要是從我們這個地方發射,要達到西方極樂世界,不曉得要多少萬年,光的速度一秒鐘三十萬公里。所以這個神識的速度太快了,稱為遊魂,很有道理。

  孔老夫子不稱為靈魂,我們世間一般人以為他是靈魂。諸位想想他要是真的靈,他怎麼會到三惡道去投胎?即使到人間來投胎,他要是真的靈,他也會選擇,選擇富貴人家裡,那生下來多舒服,為什麼生在貧苦人家?為什麼生在文化、物質生活非常落後的地區?像今天還有許許多多沒有開化的地區,他為什麼到那裡出生?他不靈他才會去,靈他就不去了。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懂,一切萬事萬物都是緣生的,緣生沒有自性!哪有真正的力用?沒有。緣生之法好像也起一點作用,這個作用是業力。所以,整個宇宙世出世間法離不開因果!

  《華嚴經》,清涼大師給我們說五重因果,《法華經》,祖師大德給我們說一乘因果,因此,佛在「般若經」上才告訴我們,「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法是佛法,捨的意思就是不要執著、不要去分別,連諸佛如來所說之一切法都不要執著,何況世間一切法!為什麼?它是緣生的,緣生無性。你可以受用,你不能執著,你執著就錯了;不但不能執著,你最好也不要分別,分別執著就起煩惱了!分別是所知障,執著是煩惱障,你的所知障、煩惱障從哪裡生起的?就是你那個一念分別執著。為什麼會起那一念分別執著?它有根。根是什麼?根是妄想。妄想就是阿賴耶裡面含藏著習氣種子,因此聖人才為芸芸眾生設立教化,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教育。

  教育的作用沒有別的,聖賢教育的作用就是幫助你「轉迷為悟,轉凡為聖」,這是聖賢教育的總方向、總原則、總目標。對於業障深重的人(所謂業障深重,就是分別執著嚴重的人),他不能夠捨棄,他不能放下,佛菩薩就給他講斷惡修善,跟他講世間的因果。為什麼?不墮惡道!惡道去不得,惡道是很容易進去,很不容易出來,這是真實的教誨,大慈大悲的教學。所以這一句裡面含的理太深太深,從這一句我們的確不太容易懂,但是清涼大師的註解給我們說出來了,就是講緣起性空。我們知道一切法因緣生,能夠參透這個道理,你在這一生當中得大自在!

  為什麼?無論是順境逆境,善緣惡緣,境是講物質環境,順境是好環境,物質環境好;逆境是物質環境不好,像今天我們就遇到是逆境,整個世界社會動亂不安,這不是一個好的生活環境。緣是講人事,善緣,這個社會上善人多、好人多;惡緣,那這個世間人造作罪業的人多,不善的人多。可是你要真正懂得,佛講緣起性空,不管環境順逆,人事環境的善惡,你的心都平,你會心平氣和,不生煩惱,不生煩惱就決定生智慧。像六祖惠能大師他見五祖的時候,他跟五祖說,「弟子心中常生智慧」,我們看到非常羨慕!為什麼我們心中常生煩惱?內有自私自利,貪瞋痴慢,這是裡面的煩惱,外面就是善惡境緣在那裡勾引;內外交煎,所以我們起心動念生煩惱,不生智慧,道理就在此地。能大師能夠生智慧不生煩惱,我們就曉得,他在日常生活當中,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他的心是清淨的,他的心是平等的。我們在《壇經》裡面,處處都能夠體會得到,他心平等、心清淨,生智慧決定不生煩惱。

  所以修行,無論學習哪一個宗派,無論學習哪一個法門;法門,法是講方法,門是講門徑,佛法裡面常說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就是說方法、門道多的是,太多太多了,數不清!但是,無量無邊的法門走到頭,走到最後,給諸位說只剩了三門。走到最後只剩三門,這個三門就是「覺、正、淨」,也就是無量無邊法門歸納起來,總不出這三個範圍。在中國,像佛法裡面十個宗派,十大門派,禪宗、性宗他們是走「覺門」,覺而不迷,所以他講求的是開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在佛門裡面講這屬於天才班,不是普通班,普通班的,你沒有辦法學習這個法門。

  第二個門,「正門」,正而不邪。這就是一般普通教學,由淺而深漸次的契入,就像我們讀書一樣,幼稚園、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這個行,中下根性的人都能夠有成就,不像覺門,覺門是天才班,那是一步登天,他可以不需要這些階段;天才兒童,他小學、中學、大學沒有念過,他就可以念研究所,少,不多。像惠能大師那是天才班的,五祖傳法給他的時候,他才二十四歲。正門就是我們中國人講的教下,像華嚴宗、天台宗、三論宗、法相唯識宗,統統屬於教下,它有次第,是屬於漸進。覺門是頓超,這是屬於漸進,我們可以學習,像爬樓梯一樣,你爬上一層你就高了一層,提升了一層,慢慢爬,時間要很長。

  第三個門是個特別法門,「淨門」,淨而不染。著重在修清淨心,這裡頭也有頓、漸二門。這個頓門是密宗,密宗是修清淨心,那真的是有功夫。為什麼?他能夠在染而不染,這功夫高!他不捨棄五欲六塵,在五欲六塵裡面而不染五欲六塵,高明,真淨!另外一個,就是淨土宗。淨土宗要跟密宗比的時候,比不上它,但是淨土宗我們一般人都能學。為什麼?它是遠離染污,儘量避免、儘量迴避,這個我們容易成就。可是真正成就,果報是相同的,尤其是修彌陀淨土,那真是很殊勝,古大德常常講無比的殊勝,這個我們要懂。

  我們今天就是取淨宗法門,走這條路,這條路諸位一定要曉得,「心淨則佛土淨」。我們要在一切境緣當中修清淨心,修清淨心就是決定不能被境界所轉,這是要很小心、很謹慎,時時刻刻檢點、反省,被境界所轉了,你還能往生嗎?所以淨土宗的成就,真的就是章嘉大師早年教導我的,你要真正看破、放下。什麼叫看破?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宇宙人生真相講得最清楚、最明白的,確實無過於《大方廣佛華嚴經》,講得最透徹、最究竟的,無過於般若經教。你能夠完全通達明瞭,你就『分析悉無力』,你自然就放下,你不會被境界所轉。那就是說,順境、善緣你不會起歡喜心,逆境、惡緣你不會生瞋恚心,永遠保持你心地的清淨、平等,功夫!這叫功夫。

  諸位要曉得,生瞋恚不好,生貪愛也不好。中國人講七情五欲,喜怒哀樂愛惡欲,那是什麼東西?煩惱!喜怒哀樂愛惡欲統統是煩惱,你都要能看破,你都要能放下,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隨緣而不攀緣,隨緣就自在了。你歡喜,我也表示很歡喜,你悲哀,我也裝出悲哀的樣子,同情心。這就是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在修學原則裡面這叫做善巧方便。

  佛法一般講,總的來說,什麼是佛法?佛法是「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慈悲就是愛。為什麼不說愛,說慈悲?這是早年翻經的法師他們確實有智慧,愛裡面常常叫人想到情,有感情。慈悲是愛,這個愛裡頭沒有私情,我們現在講理性的愛,叫做慈悲,感情的慈悲就叫做愛。所以,愛跟慈悲是一樣的,在事相上完全一樣的,裡面不一樣,一個裡頭有感情,一個裡頭是智慧。智慧那是大公無私,清淨平等,所以用慈悲,不用愛。

  外國宗教裡面翻作愛,沒有翻作慈悲,但是我們要懂得解讀,他那個愛就是佛家講的慈悲,這才正確。為什麼?聖人所說的!決定不帶妄想分別執著,帶妄想分別執著,他是凡夫,他不是聖人,他境界不高!如果這個外國宗教說他們的愛是有分別、是有執著的,我們立刻就想到,他那個上帝充其量不過是忉利天而已,不高。為什麼?情沒有斷。如果他說他那個愛是無私的,是真誠的、清淨平等的,我們曉得這個愛跟如來果地上是平等的,他那個上帝馬上就提升了,他說上帝就是我們說的佛陀。所以看他怎麼個解釋法,這個差別很大。

  我們要學,是以佛菩薩為標準,以佛菩薩為模範,我們學佛。學佛一定是用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表現出來,就是大慈大悲!方便為門,方是方法,就是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便是什麼?便是講契機,是對某一個人,這個方法最適合這個人了,這叫便。所以,方是廣義的,便是狹義的。每個人根性不相同,因此所修的法門就不一樣。最契機的法門,你學起來容易、歡喜,很得受用,這個方法便宜。佛法這八個字說得好,人家要問什麼是佛教,你這八個字答覆就對了,正確,一點錯誤都沒有。什麼是佛教?「慈悲為本,方便為門」。這裡頭哪有迷信?哪有消極?

  佛法裡頭有很深的道理在裡頭!有很周密的方法。這是我初學的時候,方東美先生把佛法這樣介紹給我,這些話從前從來沒有聽說過的。他說佛經是哲學,是全世界哲學裡面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就是這幾句話被他老人家打動,進入佛門,所以,我進入佛門是羡慕哲學而入門的。入門之後,才曉得這裡頭不僅是哲學,宇宙之間所有的學術應有盡有,而且門門都是達到最高峰,實在不可思議。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請接著看密訓世界「苦聖諦」的第七句:

  【或名作所依。】

  這個「依」是苦諦,我們所作這裡頭就有覺、就有迷,如果說迷於果報,所作多半是不善的;換句話說,那是苦上加苦,這就錯了。如果是覺悟的話,他所作的能夠與性德相應,能夠轉迷為悟,能夠離苦得樂。因此所依的果報相同,所作的不一樣,這個理很深。

  在現代社會裡面,多數人不讀聖賢書了。在國外,我們在國外住的時間都相當長,外國社會安定,確確實實是靠宗教來維繫。信仰宗教的人,他相信宇宙有一個主宰,有一個真神,起心動念想到神,自然他就會收斂。可是自從近代的科學發明不斷的在提升,科學揭開了宇宙的奧秘,於是相信科學的人多了,相信上帝、相信神的人愈來愈少了。我們在國外看到,禮拜天上教堂的人愈來愈少了,許多教堂沒有辦法維繫,都插牌子在變賣。東方人,中國人、日本人、韓國人、台灣人、越南人,在外國,我們這多半是學佛的,或是出家的,或是在家居士,許許多多人在國外建立佛教道場,都是買現成的教堂,這個事情在外國太多了。

  早年,我幾乎每年都到溫哥華講經,在溫哥華世界佛教會,那個時候是馮公夏老居士主持,現在這些人都往生了;世界佛教會就是一個教堂,他們把教堂改建成為佛堂。在美國這種情形就太多了,甚至於我們舊金山的淨宗學會,洛杉磯的淨宗學會,都是買的教堂。自己建的道場不多,多半都是買現成的,省事,而且很便宜。原來是宗教活動的場所,你買來做佛教道場的時候,一切還是維持宗教用途,不必變更,非常方便。

  我們現在在澳洲圖文巴,我們的淨宗學院,諸位看到這個照片,我們也是買的教堂。不過圖文巴這個教堂跟一般教堂不一樣,一般教堂是信徒沒有了,他才賣,我們圖文巴這個教堂,他的信徒非常興旺。興旺為什麼賣給我們?他信徒多了,這個道場容納不下,必須要建一個更大的新教堂,所以這個舊的教堂賣給我們,這個例子在外國不多,我在國外這麼多年頭一次遇到。所以它是個很興旺的,不是衰落的。

  我說這樁事情,就是說明現在西方因為科技發達,宗教逐漸逐漸沒落,不再相信經典裡面的教誨,而改信仰科學,如果科學拿不到證據,他們就不相信了。這是造成現前西方社會的不穩定,西方人信仰沒有依靠的重要因素。人的信仰成了問題,今天的術語叫信仰危機,就造成了整個社會的動亂,造成了一切大眾身心恐懼而不安,影響非常之廣、非常之深。

  在東方,情形也差不多。清朝亡國之後,民國成立,對於聖賢教誨忽略了,這個時間也相當長,將近一百年,尤其是最近的半個世紀,文言文不讀了。古聖先賢的東西,縱然最近這些年來,許多大的書局出版了不少這些古籍,我們看到現前社會,書籍是有,沒有人能讀了。這個現象是造成東方社會不穩定的根本因素。怎麼能夠叫社會安定,長治久安?這樁事情我們很冷靜的去思惟、去觀察,我在這些年講經也講了不少,社會安定,世界和平,繁榮興旺,它的根不在政治、不在經濟、不在軍事,也不在科學技術,在什麼?在教育。

  現在很多人疏忽了,沒想到!拼命的只是去發展經濟,發展工商業,發展科學技術,把人文教育疏忽了,倫理道德疏忽了。沒錯,這個社會是富起來了,是賺錢了,可是相反的,人倫道德是一落千丈。人不知道做人,人的觀念當中完全是自私,自私自利,父子之恩沒有了,兄弟之情沒有了,朋友之義沒有了。這個社會真是像古人所講的,家不像家,國不像國,這就是世界大亂之始!原因是把人文教育丟了。

  台灣是我們現代整個世界上一面最好的鏡子。台灣社會為什麼動亂,為什麼不穩定,原因在哪裡?在教育!我曾經聽說過,孫運璿先生從前做過行政院長,在他在任的時候,聽說當時教育部,有些建議發展人文教育,他是一個搞經濟、搞工商企業的,他要發展這一方面,把人文教學的經費完全刪掉了。等到卸職之後,台灣整個動亂現前了,我聽說他懺悔,他也流眼淚,他自己說他做錯了,這個時候後悔也沒有用了。他是真的錯了,那不是假的。你看他在這個位置上,他要是一念能夠維護傳統的倫理道德教育,台灣今天是長治久安,真正是富強康樂,怎麼會搞成這個樣子!

  所以中國,自從漢朝大一統以來,漢武帝制定國家的教育政策,「建國君民,教學為先」。這個理念倒不是漢武帝發明的,建國君民,教學為先,這個理念是中國古代聖王提出來的,至少有四千多年的歷史。哪一個朝代的帝王、國家領導人都能夠遵守,連蒙古人入主中國,滿清人入主中國,都沒有改變!我年輕的時候看歷史,我對這個事情感覺得奇怪,你看每一個朝代都有興革,唯獨教育理念、政策一絲毫都沒有改變。這是什麼原因?一直到清朝末年,清朝末年廢科舉,立學校,逐漸遠離中國傳統的東西,要學西方人的辦法了,它亡國了。民國成立,疏忽了教學為先,所以民國這麼多年來,始終處於動亂的時代,你細細去找它的根在哪裡。

  聖人畢竟是聖人,他真的瞭解,指導的方向決定是正確的。《三字經》上一開頭就把這個問題擺出來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教育,真正教學的宗旨、目標,就在那個「習相遠」。習是習性,所謂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怎樣用教育的方法,把這個習性拉近,回歸到本性;本性是善的,這是真理!不但是教育家知道,古聖先王各個都明瞭。所以他要治理這個國家,第一樁大事是把教育辦好,使這一切人從習性回歸到本性,回不了頭也是愈近愈好,他不出亂子,這叫做教育。所以底下講的好,「苟不教,性乃遷」,那就不得了!你要不教就不得了。

  人要是捨棄了倫理道德,沒有能力還做不了大的壞事情;如果他有科學技術,他學了這些東西,那就不得了,他對於社會、對於人類就產生嚴重的危害,核武是這樣發明的,生化是這麼發明的。中國讀書人決定不幹這個事情,知道,他也不說。你看中國不太重視科學技術,不是中國沒有科學技術,在古代中國科技是領先世界的。我們在歷史上曾經讀到,王莽的時代就有人學飛行,就是現在講的滑翔。三國時代,諸位在歷史都很熟悉,諸葛亮發明木牛流馬,機械化的運輸。為什麼諸葛亮死的時候,把這套技術完全消滅,不留給後世,這什麼原因?這是諸葛亮的智慧,是諸葛亮的大德。為什麼?倫理道德不能跟科學技術並進,科學技術發達,倫理道德衰退,必定造成整個世界社會的災難,他懂得!所以他把這個東西毀掉,不留給後人,不要從這方面發展。

  所以,中國這些教學,兩千多年來都是從哪裡發展的?發展倫理道德。教你知道人與人的關係,知道人與人之間要互相尊敬、要互相關懷、要互相敬愛、要互助合作;人與大自然的關係;人與天地鬼神的關係。聖賢教誨,教學的內容,不外乎這三樁事,這三樁事你要是真正懂得,處好了,天下太平,人在世間真的是享福!真的是過幸福美滿的生活!七十年代英國湯恩比博士,這是外國的歷史哲學家,訪問日本跟池田大作的談話,我是看到這個譯本,翻譯本,台灣印的,裡面有一段非常精采。他說今天在全世界,能夠解決二十一世紀世界的社會問題的,只有中國孔孟跟大乘佛法。這是他提出來的,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能夠解決二十一世紀世界問題。

  所以說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不是中國的政治,不是中國的軍事,不是中國的經濟,也不是中國的科技,是中國的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很值得人省思。他還說了一句話,能夠統一全世界的,他這個統一,不是講政治上的統一,這是講教學、文化能夠影響到全世界的,只有中國有這個資格。他憑什麼講?他是憑歷史。中國從漢朝建國到今天兩千多年,雖然當中改朝換代,但是始終維繫著大一統,這在全世界歷史上沒有,沒有這樣偉大的國家。歐洲羅馬帝國一千年的歷史,羅馬帝國亡了之後,再不能復興,再不能統一。但是在亞洲,還有看到這麼大的一個國家,它有資格在今天整個世界上起帶頭作用,外國人講的,這不是中國人講的。所以他鼓勵日本人,他對池田大作講,日本、韓國、中國、越南,這是一個文化體系,希望這四個國家能夠聯合起來,將傳統的文化發揚光大,拯救這個世界。這是真正有學問、有見識的人,他才能說得出來。我看了這一段談話,我非常佩服,很難得,說的一點沒錯。

  今天我們這個依報,依就是現前的果報,無論是正報、是依報都是苦!那就看我們怎麼做,如果我們做錯了,那苦上加苦。做錯了什麼?方向錯了、原則錯了。台灣就是個例子,不知道發展道德教育,今天台灣的社會,我聽不少同學告訴我,做父母的人,小孩不好教、不聽話、不孝順;聽到很多老師告訴我,學生不好教。這是什麼?孝道沒有了,師道沒有了。

  你看我們佛門的教學,「淨業三福」,這是所有宗派、所有法門的根本!這是佛法教學的大根大本,淨業三福。第一句教的是什麼?「孝養父母」,第二句「奉事師長」,佛法是師道,師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孝道沒有了,師道沒有了,這教育就完了,聖賢的教育就完了,恢復本性的教育就完了。換句話說,我們本性沒有了,習性是愈走愈遠,這不得了!愈遠災難就愈多,災難就愈重,現在這個災難,佛法裡面講花報,將來果報在三途地獄,這個問題就是你信不信!你相不相信有三途地獄。實在講這個問題不是說你信了就有,不信就無,不管你信不信,事實擺在面前。

  我們今天看到『作所依』,我們感慨很深,儘管大家都錯了方向,我們今天很幸運,我們還遇到聖賢教誨,還能接觸這個邊緣,我要修!所以我們今天所作所為,作些什麼?「作所依」,作些什麼?我們隨順法性。那就是說,今天社會大家不知道孝順父母,我們的九樓建一個萬姓先祖紀念堂,我們提倡孝道,我們對於遠祖都尊敬、都不忘記,現前的父母哪有不孝的道理。孔子說:「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我們在做,我們希望這能推廣。

  我們知道一切法從心想生,這是佛在大乘經上常常教導我們的,心裡面的想,什麼是最善,純善?現在我們總算搞清楚了,純善的思惟就是念佛,心裡想佛。佛最善,佛最清淨,我們念佛就是念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十個字諸佛如來都做到了究竟圓滿,所以世尊教我們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什麼?阿彌陀佛就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達到究竟圓滿。我們用這一句佛號供養我們的祖先,我們這個「萬姓先祖紀念堂」就是念佛堂,這個供養祖先那是真的沒有得比了!至善圓滿的供養。希望我們這個能夠發揚光大。現在我聽說深圳有一個萬姓先祖紀念堂,國內好像也有兩處了。我們在澳洲,我們一個淨宗學會,一個淨宗學院,這裡面都設萬姓先祖紀念堂,紀念堂就是念佛堂,我們以至真、至誠、至善的佛號來供養先祖。

  奉事師長,尊師重道,我們怎麼表演?我們的道場供養老師的德相,老師都不在了,念念不忘,這是教育!教人念念不忘老師的恩德。我小時候在南京念過書,念中學,我還有一個老師在,這個老師今年過世了。在前幾年,他老人家還在,身體還健康,我在學校裡面捐獻一個電腦教室。我送了一百台電腦,建一個電腦教室,這個教室名字就用老師的,我老師叫涂世澤,用「世澤電腦教室」。報老師的恩,念念不忘老師,讓全校的師生常常看到這個教室的名字,想到我們做學生的人念念不忘老師。我的道場,每個道場我都懸掛老師的照片。

  你們也許看到,幾乎每個房間你們都能看到韓館長的照片,這是什麼?這是義。韓館長護持我們三十年,在佛門講護法的功德不可思議,念念不忘護法之恩。今天我們在圖文巴,這是小道場,不是很大,我們只有三個堂口,其中有一個我們紀念韓館長,韓鍈堂。最大的一個堂口我們紀念老師,嘉南堂,嘉是章嘉大師,南是李炳南老師。另外一個,是新建的一棟建築物,這裡面十個教室,我們起的名字是東源堂,東是方東美先生,源是李木源居士。我們念念不忘老師、護法之恩,這是道義,這全都是教學,讓社會大眾,特別是讓年輕人知道孝親、尊師,對於曾經幫助我們的人永遠感恩,所以我們應當這麼做法。

  現在的人忘恩負義,那我們所作所為是知恩報恩,對一切人我們講道義,我們重道義,行道義;自行就是教他,教他就是自行,我們自己一定要做到,做不到你說到,別人不相信。我們想想,孔老夫子教學為什麼成功?他統統做到了,他所講的沒有一個字他沒做到,學生服了。釋迦牟尼佛教學四十九年,他教成功了,也是他所說的自己全都做到。所以古聖先賢是自己先做到,然後再教人,現在我們不容易,我們是一面學一面來做,希望我說到的,我也能夠做到,這是「作所依」。如果要錯了的話,錯了方向、錯了宗旨,你作所依就苦了。你看到現在這個社會,大家都爭名奪利,你的方向要走名利就糟了,前途苦不堪言。利是大家所爭的,必然變成鬥爭,鬥爭發展就是戰爭,今天戰爭要爆發就是世界末日,不能不知道!第八句:

  【或名極苦。】

  這個名詞好懂,因為我們現前多數人都能夠感受到,在現在這個社會活得很苦!如果是真正接受少分聖賢的教誨、神聖的教誨(神聖教誨是指宗教),你就會感受到比別人更深一層的苦報。社會一般大眾感覺到現在生活苦,你會感覺到『極苦』,你看得比一般人廣、看得比一般人深。

  【或名躁動。】

  這個也很容易懂,「躁」,浮躁;換句話說,沒有定力。『躁動』,固然是不善的果,這個不善的果裡頭連帶著不善的因。為什麼?浮躁的舉動,這個動是講身、口、意,容易跟人結怨。古大德常常教給我們,冤家宜解不宜結,浮躁是不知不覺跟人有了過節,往往自己不知道;到冤冤相報的時候,也不知道起因。不知道起因怎麼樣?他就怨天尤人。老天爺對不起我,某些人對不起我,不知道過去生中的過節,這很可怕,麻煩透了!所以,你要遇到真正的好老師,他教你,頭一樁就是把你浮躁的習氣伏住。這種教學的方法我遇到了,章嘉大師。

  我年輕的時候還算是不錯,懂得尊師重道,一般的禮節,我還都不會失禮,可是耐心沒有!在這些大德眼目當中,我還是心浮氣躁。但是自己覺得,比一般這些年輕人,我好得很多了,他們比我還不如。可是在善知識面前,我不行了,真的是不行,跟他一比就太懸殊了。這一點我受章嘉大師的影響就很深,他老人家所示現的,真的就像佛經上所說的,「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

  不但我深深感覺到,以後我親近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居士也跟我說,章嘉大師,佛法講他的本不知道,他是不是佛菩薩、羅漢來應世的,我們不知道。但是就跡(跡是他現前這個形相)來說,李炳南老居士說,至少他心地清淨,他常在定中,這是可以肯定的。我在一生當中,沒有遇到第二個人像章嘉大師,他給你表現的都在定中。言語非常緩慢,像我們說話這麼快,他沒有,他一個字一個字很慢。說話、動作很慢,從慢才看到穩重,一絲毫浮躁都沒有,看到他柔和、穩重、厚道,這就是教育!很可惜的,雖然是個出家人,地位太高,所以很少人去親近他,他太高了。

  我是有個特別的因緣,跟他老人家建立這個師生關係,大師平易近人,尤其對年輕人非常愛護。我們親近他,實在講百分之六十以上是他德行的感召,言語教導,充其量不過百分之四十,德行感召佔的比例大。這對我們初學產生了很好的影響,奠定往後修學的基礎。因此我們要學,要學厚道、要學穩重,對人對事對物要學圓融。古德告訴我們,「直而不能枉,不可與大任」,不能重用這個人;「方而不能圜,不可與長存」,所以做人內要方外要圓,外要厚,外要穩重。這一段最後一句:

  【或名形狀物。】

  『形狀物』也不好懂,清涼大師有註解,形是什麼?有形,就是有形狀,「有形狀皆苦也」,這句話,我們可以引用老子裡面的一句話說,老子說「吾有大患,為吾有身」。身是個形狀,我有身就有苦,就有生老病死苦,就有求不得、怨憎會、愛別離,佛經上的八苦,五陰熾盛,只要你有形狀,你就沒有辦法離開這八種苦。所以,六道裡面高級的凡夫,像老子一樣,高級凡夫他知道,他不要身相,這個形狀他不要。那是什麼個境界?六道裡面天道裡面的無色界天。

  無色界天沒有身體,就是我們一般講的靈界,那是真正的靈界。因此三苦,苦苦他沒有,壞苦他沒有,色界天有壞苦,無色界天,苦苦、壞苦都沒有了。有形狀的,這個在六道裡面是色界天以下都有形狀,所以他沒辦法離開苦。到無色界,實際上無色界還有行苦,但是這是最微細的。三大類的苦,兩大類最嚴重的,他離開了,行苦沒有離開,這個叫做「形狀物」。密訓世界的苦聖諦這一段,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