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  (第二十三集)  檔名:29-519-0023

  印光大師講得更好,印祖說,在末法時期,也正指我們現在這個時代,道場不要太大,同學不要太多,他給我們講,同學最好不要超過二十人。真的,在我們現前這個社會好,開銷小,二、三個有力量的護法就能夠照顧到。修行人首先的條件是身安則道隆,你要身心安穩,那麼你一切都要簡化,要簡單,不求人、不怕苦,這是佛教給我們兩個條件。釋迦牟尼佛臨走的時候告訴往後的弟子,第一個要持戒,以戒為師,第二個以苦為師;你不能吃苦、不能持戒,你什麼都得不到,那是假的不是真的。這兩句話的開示比什麼都重要,我們有沒有做到?為什麼從前人能做到,清末民初的人都能做到,現在人為什麼不能做到?我對這個問題想了很久。我走過很多地方,見過很多我們佛門的佛友,在家,十善業做不到,出家,沙彌律儀做不到,我們感到很遺憾。我們追問,為什麼?追到最後把根源找到了,教育。

  清末民初那個時候,就是民國二十年以前,傳統文化雖然衰了,講的人少了,還是有人講,還是有人在做,還有根!也就是說,家教還沒有完全斷絕,中國的家教是私塾的教育。我們家鄉是個古文化的發祥地,中國的桐城派就在我們家鄉這個地區,明清兩代出了很多人才。農村裡面,村莊裡頭小孩都念書,幾乎沒有不念書的小孩,學校在祠堂裡面。他有這個底子,所以他從小學到規矩,讀了些古書,有根,有儒的根,有道的根,道就是《太上感應篇》。道家最普遍的道場就是城隍廟,城隍廟是道教的道場,這裡面最重要的教育就是十王殿,十殿閻王,教什麼?教因果。農村裡面的婦女,一年到城隍廟燒香總得有個四、五次。我小時候跟著我母親,那時候很小,五、六歲,上城隍廟燒香,父母就機會教育,告訴我們起心動念、言行舉止都不能夠犯罪。犯罪,你看那個刑罰,刀山、油鼎;妄語,拔舌。這個印象很深,你一生都不會忘記。長大了,起心動念會想到城隍廟,你有的事情不敢做。中國古人所謂「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從小養成這種教育,產生很大的效果,遇到事情,你想想這個事情該不該做,後頭還有什麼樣的因果,就害怕了。所以學佛,三皈、五戒、十善很容易接受,很容易做到!現在為什麼這麼難?就是傳統基礎的教育、扎根的教育丟掉了。這是我們跟日本人八年抗戰抗掉的,我覺得這是無比的損失。到以後我們漸漸接觸到佛法,就又回到傳統文化裡面來,儒釋道三家關係非常密切,永遠沒有辦法分開的。接觸到之後明白了,真好!在全世界找不到。你學了之後,你才真正愛護這個國家,真正愛這個民族,全世界再找不到。

  外國人比我們好的地方,孫中山先生講得很清楚,他說只有科學技術、機器,他們發明一些機器比我們強,除這兩樣之外,哪一樣都趕不上我們中國。我們聽到這些話完全肯定,一絲毫懷疑都沒有。所以這麼多年來,我們走了許多國家,跟這些外國人交往,知己知彼,他的優點我們曉得,他的缺點我們也曉得;我們中國人的缺點他知道,優點他不知道。除了少數研究中國文化的、研究中國歷史的,他們懂得,他懂得,沒有不佩服,這是人性,他佩服。像湯恩比這一類的學者,明明白白的就能說得出來,「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只有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英國人講的。真的,一點都不假。我參加十幾次聯合國主導的和平會議,現在國際社會麻煩大了,幾乎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這怎麼辦?所以我在劍橋講演的時候,我就問同學們,這是你們英國人說的,儒家的東西、大乘佛法真能解決問題嗎?同學們對著我笑,沒有一個說話的。我又問,難道湯恩比博士說錯了嗎?也沒有人說話。最後我說我的看法,我說湯恩比的話沒說錯,大概是我們把它解讀錯了。為什麼?我講話對象都是漢學系的學生,都是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得很認真,我們不能不佩服。很多學生《論語》能夠背,我《論語》還背不出來,還不如他。他們拿著儒家經典寫博士論文,拿著佛經寫博士論文,其中有一個告訴我,他寫博士論文用《無量壽經》。我說《無量壽經》有九個版本,你用哪個版本?他用夏蓮居的會集本,跟我們學的是一個本子。我說我們今天提到孔孟,你馬上會想到四書五經、十三經,你想到那些;講到大乘佛學,一定想到《華嚴》、《法華》、《般若》這些大乘經典,這都是你們很熟悉的,能解決現在社會問題嗎?沒人敢講話。我就告訴他,這是個誤會。

  提到中國傳統文化,你們都想到代表性的典籍,這是沒錯,四書五經、十三經是儒家代表,《華嚴》、《法華》、般若、法相,這是大乘佛法的代表,沒錯。但是這是花果,多美,多好看,花果從哪裡來的?樹枝條上長的。樹枝條從哪來的?枝條它有根本,根本是什麼?佛法的根本是十善業道。《十善業道經》不長,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十善業道」好比是大地,樹木花卉都是從地上生的,這才把根找到;佛用這個做比喻,人天法、聲聞菩提、緣覺菩提,乃至無上菩提,都從這個大地生的,根找到了。孔孟的根是什麼?孔孟的根就是《弟子規》。道的根就是《太上感應篇》。這三樣東西沒有人想到。這個東西能生四書五經、十三經,能生一切大乘法,它從這裡生的,你把這個東西找到,從這裡學起,下功夫,這就行了,真有救。救今天的社會,這三個根就管用。

  

  節錄自:02-039-0003 淨土大經解演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