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一年放下一點,年年都要放  (第二九八集)  檔名:29-519-0298

  下面第二段講二教,「二教。以上判教雖有不同,但頓漸二教諸家同攝」。前面講過隋唐時代判教的有十二家,這十二家《華嚴疏鈔》裡面都提到。最重要的,除了天台、賢首之外,有一個共同的二教,那是每位祖師大德判教都肯定,頓漸二教。中國佛教裡面自身稱宗教,諸位一定要曉得,佛教不是宗教,但是佛教本身稱宗教,跟現在宗教的意義不一樣,中國稱宗教就是頓漸二教。禪宗是屬於頓教,禪宗之外的都是屬於漸教;禪宗講頓悟,沒有階級,禪宗之外的,包括小乘九個宗派都是屬於漸教,也就是一步一步向上提升。只有禪宗沒有階級,他一開悟就成佛。成佛是什麼階級?至少圓教初住。他確確實實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這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我們看到兩個典型,釋迦牟尼佛頓教,頓捨,一下放下,把妄想分別執著一次放下;第二個給我們表演的是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他也是頓捨、頓悟、頓證。世尊當年是三十歲,惠能大師是二十四歲。所以問題是肯不肯放下,這個問題不在別人,完全在自己,而且人人平等的。頓,我的看法有圓頓、有不圓的頓,什麼叫不圓的頓?你能把見思,我講的就是《華嚴經》講的執著,執著放下,你證阿羅漢,那也是頓,頓證阿羅漢,但是不圓滿,證佛才圓滿。你能把分別放下,那你就證得菩薩果位。這個菩薩是十法界裡面的佛菩薩,就是四聖法界的上面兩層,佛、菩薩,下面是聲聞、緣覺。聲聞緣覺是放下見思煩惱;佛菩薩是放下塵沙煩惱,就是分別沒有了,不分別了,他還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放下之後那是圓頓,圓滿的頓悟,十法界沒有了,他超越十法界,他生到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他到那裡去了。這才叫圓頓,都不是容易事情。

  我們現在都沒有這個能力,把見思煩惱叫我們一下放都放不下,得慢慢來,一點一點的放,一點一點的捨。所以從根性上來講,我們跟古人比差太遠了。但是還好,還能放下一點,一年放一點,年年都要放,累積起來有個三、五十年,境界也不錯了。如果只學不肯放下,給諸位說,那就變成佛學。你的知識很豐富,你的境界不能提升,在境界上你還是原地踏步;你能言善道,你把經典也講得像古人所形容的天花亂墜,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你出不了六道輪迴,在六道裡面還是隨業力去流轉,這就是能說不能行,沒有真智慧。因此,明白之後,修行就比什麼都重要!修行就是放下,不肯放下,就離不了六道輪迴,這個事實真相不能不知道。我們把這段文念一念,「二教,以上判教雖有不同,但頓漸二教諸家同攝。天臺賢首兩家,亦皆以漸頓而分四教五教。《五教章》云:或分為二,所謂漸頓。以始終二教,所有解行,並在言說,階位次第,因果相乘,從微至著,通名為漸。」在天台,藏通別都是屬於漸教;五教裡面,這是賢首的,小、始、終可以說都是屬於漸教。「言說頓絕」,這個絕就是斷掉,「理性頓顯,解行頓成,一念不生即是佛等」,跟佛平等,這叫「頓」。頓是一次、一時就把它放下,不是一點點、一點點慢慢來,一次就捨乾淨。

  

  節錄自:02-039-0044淨土大經解演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