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正論愈來愈少,偏邪愈來愈多。  (第五七八集)  檔名:29-519-0578

  下面第八,「生決定心。念佛之人,不著世間言論,於無上菩提之道,深生正信,畢竟不惑,是名生決定心」。這一條不痴,你看不貪、不瞋、不痴。世間這些言論,特別是現代,正論的愈來愈少,偏邪是愈來愈多。跟我長久的一些同學都曉得我有一個習慣,我學佛五十九年,最初的十年,有時候看看報紙、雜誌、電視,我把這些東西放下也將近五十年了,沒有看過電視、沒有看過報紙,這些雜誌信息我一概拒絕了。為什麼?染污。也有同學常常送一些書給我看,我拿到手上先看版權頁,後面印「版權所有,翻印必究」,這書我就不看了,叫人拿走。人家問我為什麼?心量太小,心量很小他能寫得出什麼好東西?你看我們中國古人書出來的時候,它不是這樣的,「歡迎翻印,功德無量」,它不是版權所有。一個人心量大,量大福大,智慧也大,量小福也小,智慧也小,那何必浪費我們時間?我們時間很有限,不願意浪費在這些地方。可是世間聖賢他們的言論可以看,可以涉獵。但是現在環境不一樣,災難太多了,讓我們生起高度的警覺心,我們怎樣應對,這是迫切在眼前的事情,那只有把全部的時間、精力用在佛法上。

  佛法的經論也非常之多,救急的,真正能幫助我們解決眼前危機的,給諸位說,就是這一部《無量壽經》,真管用。尤其是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現在在中文經典《無量壽經》九個不同的版本,這是九種不同版本裡頭最好的版本,我們有緣遇到,這是多大的福報!所以我今年決定把《華嚴經》暫停一年,把這部經講出來,我們大家在一起好好的來學習。我也像講《華嚴經》一樣,細說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也是感恩我們晚年相遇知交的一場。他寫這個註解用心很苦,而且身上帶著重病,還是把這個完成了。我了解,我非常敬佩,這一次我把我讀這部經的心得感想與大家分享做成演義。所以這個經題叫「淨土大經解」,大經,夏老會集的;解,黃念祖老居士著作的;我們在末後再把學習心得做為演義,幫助現前跟往後淨宗的同學有一個完善的善本可以修學,這個意義很大。代表無上菩提之道,在末法九千年就是這個經本,就是這個註解。深生正信,畢竟不惑,這叫生決定心。

  第九,「無雜染心。念佛之人,修習功行,種諸善根,心常遠離一切雜染煩惱,是名無雜染心」。學東西要專,不能雜,最忌諱的是雜。可是現在的學習它就是雜染,現在學校的課程,大概從幼兒園到博士班都學習許多科目,而且學習排課都是交叉的。譬如小學,第一個小時學語文,第二個小時學數學,語文概念還沒有吸收進去換了題目,這就是雜,這就是染。我們中國古時候最忌諱這個教學法,中國古人守住老祖宗的原則,「教之道,貴以專」,就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一門東西沒有學好,決定不可以學第二門。我早年跟李炳南老居士學經教,李老師是用私塾教學法,就是一門一門的學,你不可以同時學兩門。老師很乾脆的告訴你,同時學兩門,你一門都得不到。為什麼?分心。時間也分散了,精神也分散了,你怎麼會學得好?只准學一門,一門學完,才可以學第二門。一門一門教,這個方法可以用在學校,我相信用在學校,學生的成績一定非常好,為什麼?他的精神集中。譬如小學有四個主要的功課,語文、數學,或者是史地,另外還有外語,主要功課不交叉排。語文是所有學科的基礎,最重要的,時間多排一點,小學六年用三年的時間學語文,其他的課沒有,專學語文。數學,一年專門學數學。你這個樣子學,他這一年當中書包就一本書,很輕鬆,腦子裡想一樁事情,他不想第二樁事情,肯定他的精神好、身體好、學業也會好。這就是中國老祖宗講法,「教之道,貴以專」,不能交雜,一交雜的時候,他就亂掉。

  老祖宗有智慧,現在人瞧不起老祖宗,所以他不孝父母,認為現在人很聰明,都超過老祖宗。現在兒女都認為我們超過父母太多,父母那太舊了,舊東西了,沒用了,跟不上時代,連電腦都不會用,瞧不起父母。不知道父母、祖宗的智慧能解決問題,現在這些觀念帶來的是災難。我也跟許多從事教育工作者討論這個問題,包括一些大學教授、校長,他們聽了也覺得我這個很有道理,可以做實驗。如果有個學校採取這個方法來做實驗,實驗成功了,那功德無量,可以幫助許多學校來改變教學的方法,真的會救了下一代。我們要尊重、恭敬老祖宗,老祖宗的東西是真的,真好!不出事情;丟掉老祖宗,什麼麻煩都來了。這個也是屬於不痴,八、九這兩條都是不痴。

  最後這一條,念佛,「起隨念心。念佛之人,雖觀如來相好,而不生愛著之心;於無念中,常念彼佛,是名起隨念心。」觀佛如來相好,如來這個相好,報身佛。釋迦牟尼佛出現在世間,這是應身,眾生有感,他來應。應身佛給我們所示現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也就是世間人所講的相術,裡面講的好相,釋迦牟尼佛統統都有,具足了。經上告訴我們,你在極樂世界看到的阿彌陀佛,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佛在世間是用相好來接引眾生,眾生喜歡相好,佛的相好第一,看到佛的相好就跟佛去了,就跟他學了,他的目的在此地。報身如來是平等的,如果我們明心見性,生到佛的實報莊嚴土,我們的身跟佛的身沒有兩樣,為什麼?從自性裡面顯示出來的,那確實是無上的福慧莊嚴。可是不會生愛著之心,愛、著是煩惱,愛是分別,著是執著,哪有生愛著之道理?不可能。我們現前於無念之中要常念阿彌陀佛,彼佛就是阿彌陀佛,念佛,心就是佛心,就是經上所講的念佛作佛。本來是佛,現在又作佛,哪有不成佛的道理!

  這是我們把《大寶積經》上這一句話,「何等名為發十種心」,我們學習了。這個十種只要有一種做到,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條件就具足;如果十種心統統能做到,決定往生,決定見佛。「由是心故,當得往生彼佛世界?」「可見彌勒大士正是襄贊釋尊同宏淨宗妙法也」。這是黃念祖老居士在這一段經文之後,給我們做了一個結論,彌勒菩薩確確實實是在協助釋迦牟尼佛、協助阿彌陀佛弘揚淨土法門。彌勒菩薩當然也在西方極樂世界,所以到極樂世界就看到彌勒菩薩的真身。

  

  節錄自:02-039-0094淨土大經解演義

  

  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  (第五七八集)  檔名:29-519-05785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  (第五七八集)  檔名:29-519-057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