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十載寒窗,一舉成名  (第五一九集)  檔名:29-519-0519

  第二個問的是,佛在的時候,我們都以佛為老師,佛不在了,我們依誰為師?佛法確實有承傳的人,傳宗門的大迦葉尊者,傳教下的是阿難尊者。佛沒有說依迦葉、阿難為師,沒有,佛沒這麼講法。佛教我們,「以戒為師」,只要你能持戒,就跟釋迦牟尼佛在世沒有兩樣。佛還常說「以苦為師」,為什麼?能吃苦就能持戒,不能吃苦,那個戒你持不了,你肯定破戒犯戒。所以以戒為師,得以苦來輔助你持戒,你淨戒成就,你才能得定。因戒得定,因定開慧,你才能成就。如果沒有戒,這個佛法就變成佛學。諸位要知道,有戒就是學佛,沒戒就是佛學。沒戒就沒定、就沒慧,是把佛學當作世間一種學術去研究,與我們的生活沒關係,那就錯了,那就把整個佛法變質了。所以現在在這個世間去找佛法,到哪裡去找?找不到了。在古時候到處都找到,所有寺院庵堂裡面都教學,就像現在所說的專科學校,你想學哪一樣東西,你到哪一家去學。浙江的天台山,法華宗的專科學校,喜歡《法華經》的你就到天台山。喜歡《華嚴》的到五台山,五台山是華嚴專科學校。喜歡法相唯識的,你就到大慈恩寺,長安,現在的西安,玄奘大師、窺基大師都在那裡教學。喜歡淨土的,江西廬山慧遠大師在那裡開專科學校。幾乎每一個寺院庵堂有它主修的課程,你到哪個地方去,真的有高人,帶領你、指導你,你去求學,在那個地方可以依止,親近善知識。現在沒有了。

  我學佛的時候,想找一個地方,找不到。全世界到處走,找了五十九年都沒找到。還算運氣不錯,有幾位居士護持,沒有讓我還俗,要不然走頭無路。學得非常辛苦!難得,我在早年親近三個老師,跟老師十三年,紮下這個根。沒有這十三年的根,你自己想自修,你也不可能,也沒有法子。所以古人講「十載寒窗,一舉成名」,這有道理。沒有十年的工夫,而且十年還得要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你才能有成就。現在人跟從前人不一樣,也受環境的影響,廣學多聞,他學的東西太多,浪費的時間很多,學到最後是什麼?博而不精。古人教學不一樣,我跟李老師十年,十年只學了五部經。我跟諸位講過,我學了三十多部經,旁聽的,老師教別的同學,旁聽的,我自己學的只有五樣。講起來,諸位聽起來很簡單,第一部學的是《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第二部是《阿彌陀經》,第三部是《普賢行願品》,就是一卷,十大願王那一卷,最後一卷,第四部是《金剛經》,第五部是《楞嚴經》,十年!

  老師教的時候規定很嚴苛,但是他不要求學生,為什麼?現在這個時代是民主自由開放,你要是管得太緊,你侵犯人權,這還得了,這要坐牢的。所以跟從前不一樣,從前父母可以教兒女,老師可以教學生,現在不可以,只能說是同學身分,提供建議給你做參考,你採不採納你有主權,這個主權很神聖,誰也不可以干涉。所以在這個時代能不能成就自己負責,老師想負責也不可能,他不聽你的。我們還算是乖一點,聽話,才能有這一點小成就;如果不聽,我也去廣學多聞就完了。確實古人講的話有道理,一經通一切經通。我們雖然一經沒通,但是在一部經上下的功夫下得很多。一部經要學很多遍,不是一遍就完了,遍遍不相同,慢慢才嘗到法味。基礎奠下去了,沒有學的經,你自己想學習,不難。譬如《華嚴經》我沒學過,《法華經》沒學過,我都講過。功力用在《楞嚴》上,跟李老師學《楞嚴》,《楞嚴經》我講過七遍,這是基礎,那也是一部大經。我記得一九七七年,我第一次到香港來,講《楞嚴經》講了四個月,那一次也法緣殊勝。

  所以師資之道在今天很難成就,這是有原因的,為什麼?在今天這個時代,父子之道沒有了,佛法是師道,師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這社會孝道沒有,師道當然也沒有。所以這個問題很嚴重,不是小問題,關係著國家民族傳統文化命脈的存亡。真正要什麼?要菩薩再來,真正發大心,要有使命感,捨棄生命也無所謂,來學習傳統文化。學好了之後,教導傳統文化,把傳統文化發揚光大。那是什麼?那就是救世主,那是佛菩薩再來,不是凡人。凡人都到世間去搞名聞利養去了,都去享受五欲六塵之樂去了,搞這個去了。所以佛提出以苦為師,非常非常有道理,真能吃苦,真能忍辱,他才會有成就。一定戒律他成就了,戒律目標是什麼?戒律目標是清淨心。只有持戒你才能恢復清淨心,清淨心就是禪定。有一定深度的定功,智慧開了。

  這個禪定,諸位要知道,我們一說到禪定,大家頭一個觀念就想到盤腿面壁,那叫參禪,那是禪宗初學的方法。你必須知道,禪定是廣義的,不是狹義的,八萬四千法門統統是禪定,修學禪定的方法不一樣,門道不一樣,叫法門!它不是修禪定,那就不是佛法;它要是修禪定,這就叫佛法。淨土宗,我們現在用什麼方法修禪定?我們現在用阿彌陀佛這一句佛號,執持名號的方法修禪定。怎麼個修法?你先要懂得禪定是什麼意思,禪定兩個字怎麼講法,什麼叫禪?什麼叫定?外不著相叫禪,內不動心叫定,八萬四千法門全是修這個方法。我們才有一點執著,才有一點分別,阿彌陀佛!宗門祖師所謂「不怕念起,只怕覺遲」,禪定是覺,念頭才起,不管是善念是惡念,念頭一起就錯了。為什麼?清淨心裡頭沒有念頭。念頭一起怎麼辦?歸到阿彌陀佛,統統落在阿彌陀佛上。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也沒有了,你就明心見性。這是用這一個念頭把所有的念頭都打掉,淨宗是用這個方法,這叫會念佛。用念佛這個方法達到明心見性,達到大徹大悟。

  

  節錄自:02-039-0082淨土大經解演義

  

  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  (第五一九集)  檔名:29-519-05194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  (第五一九集)  檔名:29-519-051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