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各各互現諸法影像  (第四五四集)  檔名:29-519-0454

  你就想一想,禪定的力量更殊勝,禪定能夠突破時空的維次。在這個地方現在科學裡面講遙視,就是遙遠,有禪定的功夫,在這個地方可以看到美國,可以看到歐洲,那邊的人在幹什麼事情,看得清清楚楚,他們在講些什麼,聽得清清楚楚,這天眼、天耳,這個時空突破。你要想到達那個地方不需要交通工具,念頭才起人已經到達,這講事事無礙。所以,為什麼能見?為什麼能聽?為什麼能明瞭?是自性裡面見聞覺知它在起作用。六道凡夫迷,迷了的時候,見聞覺知變成受想行識。所以心,這心裡面自自然然有精神這一部分,而且自性裡頭有圓滿的智慧,佛給我們講了三類,智慧、德(見聞覺知是德)、相好。相好它能夠現出物質的世界,所以物質世界的體是自性,自性變成了物質現象。怎麼會變成物質現象?今天科學家給我們解釋,這個波動的現象我們能理解。早年學佛老師也講到一念不覺,一念不覺是微細的波動,我們能理解,但是微細到什麼程度不知道。實在講那個時候的理解很模糊,不清楚:看到科學家這些報告,我們懂得。逐漸逐漸明白了、清楚了,才知道波動頻率不一樣,由於它的累積連續的這種現象,裡面出現了物質現象。物質現象實際上是意識的累積,就是念頭,不能說念頭裡頭沒有物質,念頭裡頭有,雖有我們肉眼看不見,顯微鏡也看不見。一直到最近科學家才發現,才把這個現象說出來,跟佛經上講的非常接近,用它來解釋佛經,我們就清楚了。

  所以有見聞覺知,見聞覺知就像明鏡一樣,「各各互現諸法影像」,各各互現,我們用法相宗的解釋就清楚,我們人的眼能看到外面境界,這個眼睛就像照相機一樣,只管照見它不知道,誰知道?第六意識知道,第六是分別。要是沒有眼睛,第六意識也不知道,第六意識怎麼知道的?第六意識是從眼識,眼識有相分,它照的時候有相分,就像我們照相機一樣有底片,第六意識是看這底片知道的。第六意識能不能接觸外緣?不能。它必須要通過眼它才能見,通過耳它才能聽,沒有前面這個前五識它不起作用。就像我們看電視一樣的,播出電視這個畫面是攝影投射出來的,我們的眼睛就好像是第六識,我們看這個畫面,我們沒有看到現場,現場永遠看不到的。現場是什麼?現場是阿賴耶識的現場。到什麼時候能見現場?轉識成智就看到現場。我們要執著,我們看到之後,分別之後起個念頭我想控制它,我想佔有它,這不是第六意識,這第七識。第七識怎麼知道的?第七識看第六意識傳過來的境界相,好像傳播的又隔了一層。它從第六識的相分,見到第六識相分動了這個念頭要控制,然後它把這個意念傳給前五識,傳給前五識,前五識執行,聽它的命令,想什麼方法來去控制、去佔有,一個層次、一個層次。八識五十一個心所,五十一個心所就等於是它們的幹部,聽它們命令行事的,這八個識是領導人。信息是從眼耳鼻舌身收集,這些在外面收集,收集它裡頭有相分,一層一層,「各各互現諸法影像」。

  所以這唯識講的是非常之細,唯識是佛經裡面的心理學,你要是看唯識的經論,這大學裡面心理學系講的那些東西你就不屑一看,你決定看不下去。佛經講心理講得微細,講得太好了。你明瞭之後全是幻相,佛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影像是泡影,這相非常微細。知道之後才曉得,原來我們見色聞聲是有這樣複雜的一個程式,絕對不是簡單的。眼能見不能分別、不能執著,所以見色聞聲誰分別?第六意識。誰執著?末那識,這是第七識。誰負責記憶把東西記住?阿賴耶識,阿賴耶識是資料室,統儲藏在裡頭。你要把它調出來,它的速度很快,譬如我們見到這個人,第二次見到,為什麼還是他?裡頭有檔案。阿賴耶識有檔案,這邊見到,那邊檔案調出來對照一下,是他沒錯。很複雜,程序很複雜,但是速度太快,速度快得驚人。這講到佛教心理學,法相是講心理學。

  

  節錄自:02-039-0069淨土大經解演義

  

  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  (第四五四集)  檔名:29-519-04544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  (第四五四集)  檔名:29-519-045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