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要放下的統統放下  (第一O七集)  檔名:29-519-0107

  我們的老師為什麼限制很嚴,什麼都不准看,都不准聽,都不准去學,怕什麼?怕受干擾。你沒有定性,近朱你就赤,近墨你就黑,那怎麼行?朱墨擺在面前,你盡量接近,絲毫不沾染,那個功夫才能學,才能出去參學。所以參學是有條件的,不是隨便的人都可以去參學,不可以。你看善財童子參學,他是在文殊菩薩會上明心見性,就是得根本智,那就是見性,就是大徹大悟。《般若經》上講「般若無知」,根本智是無知,從無知起作用就是後得智,他這個參學是成就他的後得智,後得智是無所不知。你自己必須到無知的時候,你才能去參學,才去成就後得智。我們沒有得根本智,我去學,不行嗎?你要去,佛對你也沒辦法,你就去吧!你能學到東西嗎?你所學的全是錯誤的知見,沒有一個是正確的知見、是正知正見,這個我們敢講,統統學錯了。必須到清淨心當中一念不生的時候,你接觸的時候才是真智慧,佛知佛見。你沒有到這個程度,你到外面任何地方去參學,學的都是邪知邪見。為什麼?因為你心邪,你心裡會起心動念、會分別執著,所以正法都變成邪法。那個得根本智的人是什麼?他沒有知見,沒有知見就叫正知正見,他沒有邪見,他不迷,所以他一接觸的時候完全跟自性相應,這個時候才有資格出去參學。

  一接觸就明白,眼看就明白,一聽就明白,你像惠能大師給我們所示現的,我們想想行不行?人家沒有學過《法華經》,聽都沒有聽說過。法達禪師念《法華經》念了三千部,《法華經》很長,一天頂多念一部,三千部要十年。念了十年沒開悟,有傲慢習氣,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值得驕傲,他念過三千部《法華經》,《法華經》念得倒背如流。到惠能大師那裡請教,見面,這是後學,給老師頂禮三拜。老師看得很清楚,拜的時候頭沒有著地,這就是什麼?傲慢的習氣,禮拜頭不著地。起來的時候問他,你有什麼值得驕傲的?他就說,他讀過三千部《法華經》。能大師就問他,《法華經》裡講些什麼?他說不出來。他反過來向惠能大師請教,惠能大師說,這個經我沒聽過,我也不認識字,你既然念到三千部了,你念給我聽聽。《法華經》二十八品,他念到第二品,念到「方便品」,能大師說,行了,不必念了,我全知道了。他有這種本事才能參學,給他講,他開悟了,再拜,頭著地了,這沒話說了。參學要有這個本事才行,沒這個本事不能參學,你參什麼?你是凡夫。

  所以善財童子在《華嚴經》給我們表演參學的條件,我們就知道,沒有見性不能離開老師,離開老師問題就來了,你會受染污,你會變成邪知邪見,你會墮落。所以老師是好意,不讓你出去,要跟在身邊。誰才有機會開悟?老實人,跟定老師,老師不害我。自以為聰明的人,他不聽,他覺得你這個老師不錯,還有比你高明的,你這裡不准我學,人家那邊廣學多聞。有,古今中外都有這種人,他離開這個老師,另外去找個老師,完了,一輩子完了。所以善知識確實是難求,在我們現在這個時代沒有了,找不到了。唯一的一個方法,找古人,古人可靠。古人是經教,我們學《華嚴經》,找清涼大師、找李長者,他們對《華嚴經》有詳細註解。經我們念不懂,我們看註解就是聽他開導。一遍不懂,十遍;十遍不懂,百遍,如果你能把《華嚴經疏鈔》念一百遍,可不可能開悟?非常可能。一百遍,你的心定了,所以先得三昧,清淨心得到了。你把你那些煩惱習氣、知見習氣統統都念掉了,清淨心現前,清淨心生智慧,智慧就能開悟,這是真的,這不騙人。

  所以佛法教學終極的綱領就三個,「因戒生定,因定開慧」。戒是規矩,你得守規矩。教你一門深入,這就是規矩。真正深入就得定,得定就開悟。這是中國古聖先賢,不僅是佛法這樣教人,儒跟道都不例外。古時候私塾裡面老師教學生,老師最重要就是第一個注意,就是注意學生的悟性,幫助他開悟。這一悟之後,觸類旁通,他就很聰明,一接觸他都能明瞭。為什麼?一切法不離自性,只要見性什麼問題都解決了。我們今天學《無量壽經》,找黃念祖這個註子就行了。為什麼?經是他老師夏蓮居老居士集五種原譯本之大成。他這個註解,我們現在已經看到了,集古今中外那些大德註《無量壽經》的大成。都是集大成!你看他的一個註子,你看了多少經?他後面引證的是兩百多種,你全都看了,集大成!我們要去翻那麼多的時候,要費多少時間?他都把它整理好了。古註過去我們也涉獵過幾種,他這裡全有,他全都抄在這裡面。所以這部經解是集淨土經論註疏之大成,我們要認識,這是寶!一切經裡面淨宗是寶,淨宗典籍裡面,今天擺在我們面前,這是寶!沒有比這個更超勝的,沒有了,我們要珍惜,要認真學習。這分量夠,像這樣的分量,我們如果從頭到尾一門深入來學習,學習個五年十年,念佛三昧就得到,沒有妄念了嘛!我們的時間,我們的精神,我們的精力,都集中在這上面,他怎麼會不得定?這個三昧叫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得到了,就能得到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就見性。我們希望能早一天成就,早一天就是你得真放下,這經典裡面教我們要放下的統統放下。

  

  節錄自:02-039-0014 淨土大經解演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