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斷煩惱是真不容易  (第一六O集)  檔名:29-519-0160

  下面「如《彌陀要解》云,實相無二,亦無不二」,無二是從體上講的,無不二是從作用上講的。「是故舉體作依作正、作法作報、作自作他,乃至能說所說、能度所度、能信所信、能願所願、能持所持、能生所生、能讚所讚,無非實相正印之所印也」。說這麼多就是前頭兩句話,實相無二,亦無不二,所以舉體就是全體,變現出來什麼?變現出來是依報或是正報。這個地方的依正,我們一定要有很清晰的概念,正報是什麼?正報是自己,依報是我們生存的環境。所以諸位一定要知道,正報,你要說正報就是一切人,那就錯了。正報是自己,就是一個人,我自己之外是我的生活環境,其他人是我的人事環境。環境裡頭有人事環境、有物質環境、有自然環境,全是屬於環境,環境都是依報,正報就是自己一個。釋迦牟尼佛的身那是他的正報,我的身是我的正報,依我來講釋迦牟尼佛是我的依報,從釋迦牟尼佛來說,我們是他的依報,所以這個觀念要很清楚,正報就是自己一個。作法作報,法是法身,報是報身;作自作他,不管怎麼樣,都是一個自性,全是一個自性變現的。像什麼?像夢中所現的依正。這很不好懂,怎麼我自性變現,我怎麼又會變現別人?變現那麼多人?這裡頭人還有冤家對頭,還有很不願意相處的,怎麼會有這種事情?這就像作夢一樣。你看作夢,你哪一次作夢裡頭沒有自己?你能不能找到一次作夢裡頭沒有自己的?沒有自己就不會作夢。夢裡一定有自己,你夢到很多人,夢到山河大地,那都是依報,這個我們一般人都有經驗,這是意識心起的作用。我們現前這個世界是自性起的作用,其實夢中還離不開自性,你追究根源還是自性,全是自性所現的。

  下面講,能說所說,能說法的是佛,所說的法是經典;能度眾生的是佛菩薩,所度的這是一切眾生。能信所信是自己,能願所願也是自己,我們自己發願是能願,我們希望我的願可以能滿。這底下統統都是有個能、有個所,能所是一不是二,不二就是實相。末後這一句,「無非實相正印之所印也」。所以一定要細心去體會,佛所說的這些話,句句都是真實話,句句都是講諸法實相。我們如果認識了,肯定它,你心就定,你心裡面就不會起心動念,你就契入境界。縱然是不起心、不動念太深,我們做不到,這是事實,我們從淺顯地方做,不執著、不分別,執著是見思煩惱,分別是塵沙煩惱,我們從這兩處去下功夫,見色聞聲不執著、不分別。你修什麼?不執著是修清淨心,不分別是修平等心,你是在真學。再給你說,這叫真念佛,你不是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嗎?你念佛有分別、有執著,也不錯,帶業往生,生到極樂世界是凡聖同居土;如果你不執著,那你念佛往生生方便有餘土;你要不分別,恭喜你,你到極樂世界生實報莊嚴土。為什麼?你平等,平等心是實報土,清淨心是淨土,這個淨土就是四聖法界,叫方便有餘土。分別執著都有,你的心還不清淨,也能往生,這個法門太殊勝,所以三根普被,利鈍全收,萬修萬人去。

  斷煩惱是真不容易,凡聖土怎麼去法?凡聖土這一句佛號能把分別執著控制住,像石頭壓草壓住,有,沒斷,但是它不起作用,這就行。在什麼時候?在往生那一念,最後那一念你一句佛號,心裡還是一句佛號,沒有其他的念頭,你往生了。最後一念你想著別的事情,那你就回六道來,你就去不了。這個事實真相非常重要,你要搞不清楚的時候,往往這一生就耽誤了,一定要搞清楚。平常念佛是什麼?平常像練兵,臨終那一念那是打仗。所以有很多人平常念得很好,念了一輩子,臨終不行,他有牽掛放不下,我見到。我初出家的時候,在台北圓山臨濟寺,有一個老居士年歲比我大,學佛比我久。這個寺院裡有個念佛會,他做維那,領眾念佛,到最後他沒有往生。臨命終時大家給他助念,他跟大家講,「你們不要念佛送我,我不喜歡」,又搞輪迴去了!到那個時候自己做不了主,無明煩惱習氣太重,也就是我們講的放不下。所以這個放下現在就要放下,不要等著明天、明年,那個麻煩就大了。這個老居士我們平常很尊敬他,念佛念得好,你看能當維那領眾,最後一招他不行,沒有真的放下。所以「由上可見全經囫圇在一實相中」,這個囫圇是完全的意思,完美的意思,完整的意思,全經字字句句都在實相裡面,這話是真的。「故云以實相為體性也」,說這些,沒有別的,讓我們相信佛說這部經有理論依據,不是隨便說的。一般是從自性裡面自然流露出來的,這樣講也能講得通。

  

  節錄自:02-039-0021淨土大經解演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