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念頭健康,身體就健康  (第二四一集)  檔名:29-519-0241

  它裡面說得好,它說小講到自己的身體,你是健康的念頭你的身體就健康,就不會生病。我們最近有一個很明顯的例子,中國東北劉素雲居士,她在十年前得了個重病,紅斑狼瘡,這個病大家都知道,比癌症還嚴重。得這個病幾乎沒有存活的可能,中西醫都沒有辦法治,用醫藥來幫助她,頂多延長三個月,這麼嚴重。她就是一個意念,強烈的意念,阿彌陀佛。我這次到澳洲來之前,在香港講經,她到香港來看我,告訴我這幾年學習的經過。我看到了,她的底子好,佛經裡面說的善根深厚,這是過去生中修行累積的。雖然這一生她沒有接觸佛法,佛法裡面修學的功夫她完全現前。第一個誠實,一生不欺騙人,沒有任何事情是隱瞞別人的;換句話說,她沒有隱私,她沒有私,表裡一如。不知道名、不知道利,對於金錢沒有概念,一直到現在都是的。她說人家笑話她,朋友笑話她,她不識數,她數到一、二可以,三以後就模糊了。她還在政府做官,黑龍江省的處長,處級幹部,每個月發的工資她不曉得多少。而且拿到錢之後,看到有可憐的人她隨手就布施,都能幫助別人。問她一個月拿工資多少?不知道,她心裡沒有這些東西。學佛之後,心裡只有阿彌陀佛。一生不妄語,真的名聞利養全都放下,沒有學佛之前她能放下,所以她的心清淨。得這個病,就不能上班了,在家裡面休養。她告訴我,每天聽《無量壽經》聽十個小時,除聽經之外就念阿彌陀佛,她深信不疑,阿彌陀佛一定會把她的病治好。意念治好的,她沒有去想病。醫生告訴她,你的病很嚴重,隨時有死亡的可能。她告訴醫生,沒有關係,如果我死了,我很歡喜,我到極樂世界,那裡是我的老家。醫生都感到很訝異,一點也不害怕,沒有一點恐懼感。回老家,非常歡喜。

  她聽經怎麼聽法?可能是聽我以前在新加坡講的那套光碟。我那次講《無量壽經》,一共講一個月講圓滿,一天兩個小時,六十個小時。一個光碟是一小時,她每天就聽一片,這一片聽十遍,這叫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兩個月聽完,聽完就是聽了十遍,十部,從頭到尾聽十部,她是一天聽一片。所以她現在講東西講得那麼流利,使我想到古人說得好,「學記」裡面講的,七年小成,九年大成。這是講學習聖賢人的東西,你就像這樣學法,學七年,小成是小有成就,你可以擔任助教,九年你就可以擔任教授。一門深入,沒有雜念,她契入了,肯定有悟處。她在深圳兩天,一天講八個小時,十六個小時,沒有講稿。學經教難不難?不難,智慧德相是你自性裡頭本有的,只要把障礙除掉,它就現前。障礙是什麼?煩惱,佛常講的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華嚴經》講的妄想、分別、執著,只要把這些東西去掉就成了。劉素雲告訴我,我相信她講真話,她不妄語。她現在活在這個世間,幫助阿彌陀佛接引眾生,就這麼一樁事情,身行言教。如果這個世間沒有有緣人了,阿彌陀佛隨時就接引我走了,真的,一點不假。

  修淨土要以佛心,阿彌陀佛的心跟自己的心要相應,心是佛心,願是佛願,四十八願,阿彌陀佛發四十八願,我也發四十八願,我跟阿彌陀佛同願,同心同願、同德同行。阿彌陀佛慈悲到極處,心目當中看一切眾生都是佛,像《華嚴經》上所說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他現在迷了,無論做什麼錯事,做了五逆十惡,佛眼當中他還是一尊佛。會不會有責備的念頭?沒有。有責備的念頭,我們自己已經墮落了,是凡夫,凡夫他有煩惱,有妄想分別執著,他才會責備人;佛菩薩這個斷乾淨了,佛菩薩不會責備造五逆十惡的人。造作五逆十惡的人,臨命終時他念這句阿彌陀佛求生淨土,他還是往生。問題就怕他不相信、他不肯念,這就沒有辦法,那就沒有緣。我們本來跟阿彌陀佛一樣,所以要學,這就是修行!不懂事的時候,迷惑顛倒的時候,我們會責備自己,我們也會責備別人,尤其是毀謗我們的人、侮辱我們的人、羞辱我們的人、陷害我們的人。我們有沒有怨恨?肯定有。不但有怨恨,還得想辦法去報復,那就製造冤冤相報沒完沒了。覺悟之後,這些境界現前,心地還是清淨,絲毫不染著,若無其事,這就真的是功夫,世間人叫修養,若無其事。為什麼他能夠這樣若無其事?因為他了解事實真相,事實真相是什麼?是《般若經》上所講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你要是記在心上,你錯了,你跟他的迷惑是一樣的,所以你才會記在心上。你根本不走心的時候,那完全不一樣,他用心意識,你用戒定慧,那怎麼會一樣!他用的是妄心,你用的是真心,真心是清淨平等覺。你才曉得佛菩薩那叫真善,至善,不但六道裡面找不到,四聖法界也找不到。到哪裡去找?到一真法界,到實報莊嚴土,他們是住實報土的。示現在人間,跟我們住在一起,和光同塵,實際上他還是住實報莊嚴土。我們凡夫住六道輪迴,他住實報莊嚴土,絕對不是說他從實報土退到這裡來,沒有這回事情。無量無邊法界是重疊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同時、同處,重疊又不妨礙,這是《華嚴》十玄門的境界。《無量壽經》古大德有稱它為中本《華嚴》,為什麼?《無量壽經》也具備了十玄門,下面我們會學到。

  

  節錄自:02-039-0035淨土大經解演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