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日常生活當中學什麼?學吃虧  (第二五九集)  檔名:29-519-0259

  我們這一生來說,我們遇緣實在講太殊勝了,無比的殊勝,空前的殊勝,為什麼?我們能遇到夏蓮居老居士會集的本子,這是無比的殊勝。過去人要學《無量壽經》,就是學那個五種原譯本,這個我們在《大藏經》上能看到,現在我們把《無量壽經》九個本子統統印在一起,大家一看就明瞭。這個本子太好了,五種原譯本的集大成,世尊的講解,真的叫一句不漏,這本子多難得。又有緣遇到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這都是無比稀有的因緣,我們遇緣多殊勝!同時我們還遇到《大方廣佛華嚴經》、《法華》、《楞嚴》,這許多大經大論,讓我們對大乘,對淨宗往生的典籍有了認識,有了深刻的認識,我們懂得方法,依照這些方法修行,這一生上輩上生拿不到,上輩下生有分,上輩下生就可以,為什麼?也是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實報莊嚴土。上輩生實報土,中輩生方便土,下輩生同居土,我們是真有把握。現在就是肯不肯放下?不再執著,這個不再執著要記住,放下身見、放下邊見,邊見就是對立,學隨緣、學和諧,不跟人對立,這是什麼?所有一切煩惱都伏住。放下成見、自以為是這些錯誤的見解,統統都放下,放下怎麼樣?你的清淨心現前,清淨心就生正覺,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提升,生方便有餘土。如果再能夠放下,分別心都放下,你得到平等心,平等心是中上品;再進一步,那就是不起心、不動念,生實報莊嚴土。念佛的功夫不提升,那怎麼行?

  在日常生活當中學什麼?學吃虧,這點比什麼都重要。不肯吃虧、不肯上當,那是什麼?那是執著。這個念頭不能放下的話,那我們往生是同居土,沒有辦法到方便土、到實報土。你要想往上提升的時候,萬緣放下,人家騙我、坑我,好事,我很感激,絕不在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自己的清淨心、平等心就這麼修成的。絕對不被外面境界動搖,心就平等。絕對不為外面這個境界去起七情五欲,七情五欲是染污,喜怒哀樂愛惡欲,外面境界現前,你起了這個心,被染污了。在境界裡面有高下的心,那就是不平等;沒有高下心,一律平等。一切眾生本來是佛,看任何一個眾生都跟看佛一樣,修平等心。這樣子在日常生活當中天天練,時時刻刻、在在處處都在練功。念頭才動,無論是高下的念頭,是七情五欲的念頭,那個念頭才動,「阿彌陀佛」。古大德所說的,「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頭是什麼?念頭是無始無明習氣,它怎麼不起?它要不起你不就成佛了嗎?你就不叫凡夫了,凡夫肯定起念頭。起念頭不怕,念頭一起馬上就覺悟,第二個念頭就換成阿彌陀佛,用一句阿彌陀佛取而代之,這是真念佛,這會念。不會念的人那不行,不會念他還是有分別、有執著,那就是我們講的夾雜。懷疑、夾雜,不會念!會念的人沒有懷疑、沒有夾雜,用這一句佛號把自己所有一切念頭全都換過來,不起念則已,起念就是阿彌陀佛,這叫相應,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這是真功夫。

  所以這一段文裡,《觀經》講的定善,它講的善有定善、有散善,定善是定課,散善在日常生活當中修,及三輩上下文義,總是佛去世後,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五濁惡世的六道凡夫,但以遇緣有異,致令九品差別。「何者,上品三人是遇大凡夫」。我們這一生沒遇到真正的聖人菩薩,佛菩薩沒有遇到,遇大凡夫,大凡夫我們可以稱他為大善人,善知識。他們因緣殊勝,遇到好的老師、好的同參道友,正知正見,修戒、修定、修慧,可以做我們的老師。「中品三人」,中品就是上中下,中上、中中、中下,「遇小凡夫」。在我們這世間也是好的善知識,善友,也能幫助我們成就,生方便有餘土。「下品三人是遇惡凡夫」,惡凡夫是什麼?煩惱習氣很重,他也是學佛的,他自己能不能往生沒關係,他教我修這個法門,我就聽話,我就認真幹,決定往生,生凡聖同居土。由此可知,能不能在這一生成就,關鍵在哪裡?關鍵在自己不在別人。智者大師他老人家說得好,他說「能說不能行,國之師也」,能說不能行是惡凡夫,他可以做我們的老師,我們只要聽話,國之師也。「能說又能行,國之寶也」,那是什麼?那是大凡夫,是國寶。他自己能教你,他自己做不到,你要真正有恭敬心,不在乎他行持不善,不在乎這些,他講的東西對,講的東西善,我們依教奉行,我們能成就。所以中國有一句諺語說,「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就是老師他會教,他自己做不到;教出來的學生,學生真幹,學生成就超過老師。老師沒有什麼成就,學生真成就,道理就在此地!學生為什麼成就?尊師重道,他把這個做到了。老師善不善不放在心上,只要他教的跟經論相應就行,他沒有把經論講錯,指點我們的方向、路子都正確,這就很難得。

  自己做到、做不到,或者是自己相信、不相信,那是另一回事情,與我們不相干,我們這樣修學才會有真成就。學到之後,自己功夫得力,這個學是不能中斷的,活到老學到老,學不了。學到一個階段之後,那就像善財童子一樣五十三參,五十三參什麼意思?人人都是我的老師。善人是我的老師,他所表現的、他所談吐的善法,我聽了之後要對照自己,我有沒有?如果沒有,要認真學著去做;如果有,好!要繼續保持,不要失掉,我就學到。惡人他造惡那種樣子我看到,是我的老師,反面教材,我看到、聽到,想想我有沒有?有,要改;沒有,要勉勵自己不要犯這個過失。善人正面教我,不善的人反面教我,全是老師,他這一生成佛,他對這些老師感恩。十法界依正莊嚴,哪一個不是老師?一切人是老師,再告訴你,一切動物也是老師,花草樹木也是老師,山河大地也是老師。所以善財童子能夠在一生當中證得妙覺位,他怎麼學的?他會學!就這麼回事情。我們今天遇到一個好老師,對他懷疑,自己得不到利益;遇到不好的老師,嫌棄他,這個人不是好人,咱們不要親近他,遠離他。好人那裡沒學到,壞人那裡也沒學到,你這一輩子能有什麼成就?一定要像善財童子那樣的存心,我們就成功。善財童子存的什麼心?一切眾生都是佛。他行善,他在那裡表演,做給我看的;他做壞事,他也是在那裡表演,做給我看的,統統是來教我的。他表現的善與惡,是表現給我看的,不是他真的善、真的惡,他是老師,我是學生,他來教我的,表演得很逼真,讓我能感動,讓我在這裡面能夠領悟、能學習,這麼回事情。

  

  節錄自:02-039-0037淨土大經解演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