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老老實實去學,都成聖成賢  (第五一一集)  檔名:29-519-0511

  釋迦牟尼佛跟孔子沒兩樣,也是這一流的人物。我們在《華嚴經》,《四十華嚴》的經題上,清涼大師的註解裡面有這麼幾句話,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都是古佛所講的,世尊沒有在古佛經典上多加一個字,比孔老夫子還要嚴格。這話我們能相信嗎?能,憑什麼?見性了。只要你見性,今佛如古佛之再來,你們大家都見性了,每一個人見性講的東西都一樣,怎麼會有兩樣!所以他是古佛,你是今佛,你見性,你跟他講的當然是一樣的,不增不減。由此可知,佛法教人主要的目標就是明心見性。我們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去幹什麼?在這個世間,這個環境,咱們見不了性,成不了佛,到極樂世界那個環境,到那裡去幹什麼?去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去幹這個。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所以佛佛道同,我們看,在中國,正好我們這個地方在廣東,跟禪宗六祖惠能大師有很深的緣分,他老人家開悟了。我們知道,他不認識字,沒念過書,只要見性,他的智慧、他的德能就跟古佛沒兩樣,實在講,相好也沒兩樣。釋迦牟尼佛在印度是以佛身出現,能大師在中國是以比丘身出現,這就正像三十二應所說的,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樣的身形,都是圓滿的,沒有欠缺,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釋迦牟尼佛所講的這一切經,當然他沒有讀過,他也不需要讀,你念給他聽,他講給你聽,你念的時候不開悟,聽了他講你就開悟了。這個本事了不起!在中國歷代祖師,說實在話,他度眾生第一,沒有人能超過他。他的學生多,在他會下大徹大悟,達到他同樣境界的四十三個人,能大師之前找不到,能大師之後也沒有,這是空前絕後。這是給我們證明佛佛道同,證明這個事實。所以信而好古這種態度,是大聖大賢、諸佛菩薩給我們做榜樣的。我們自己要憑自己想像去做,都走彎路。他們走直路,不走彎路,信而好古,述而不作,絕對沒有名利心,老老實實去學,都成聖成賢、成佛成菩薩。這是《淨影疏》裡解平等法的真義。

  本經持名之法,心作心是。持名之法,「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心是佛是性德,是心作佛是修德,性修不二,性修圓滿相應。修德是菩薩,性德是佛,你自己本來是佛,你現在又發心作佛,用什麼方法發心作佛?就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你發心作佛。你看,暗合道妙,這個道是講禪宗的道、密宗的道,那個修起來不容易;這念佛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容易,跟他那個道完全相應。巧入無生,巧妙。從有念念到無念,你看,你先開始有,為什麼?你有分別、有執著,念上個三年五載,真的是一心,除了這句佛號沒有第二個念頭,日常生活,隨緣妙用。那個妙用是什麼?隨緣,佛號不斷,口裡頭不念,心裡頭不斷,妙用!巧入無生了,從有念念到無念,無念而念,先是有念而念,念到最後變成無念而念,還是念佛。為什麼說無念?分別執著沒有了,這個念沒有了,起心動念沒有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直接生實報莊嚴土。這功夫有高下,無念,如果是無執著的念,生方便有餘土;不起心不動念了,生實報莊嚴土,就只用一個方法;如果還是有念,生凡聖同居土,統統得生。念到無念的時候,他這個無念的標準是不起心不動念,生實報莊嚴土,幾年的時間就成功了。

  那要問,怎麼樣才能夠念到無念?念到無念是什麼?把我們的煩惱習氣都念掉了,沒有別的,印光大師教我們一個方法,妙極了,把死貼在額頭上,常常想到我就要死了,你想到你臨命終時,你什麼能帶去?你想明白、想通了,不都放下了嗎?這方法好!我常常教別人,我自己是這麼做,我每天都把我當作這一生最後的一天,今天是我最後一天,我該幹什麼?老實念佛,其他統統放下了。所以心為什麼清淨,就這個道理。我要走了,哪樣也帶不去,只有阿彌陀佛能帶得走,帶不走的統統放下,這個樣子你才能得清淨心。你對這個世間還有絲毫牽掛,你的麻煩就大了,最難捨的是親情。我好在,章嘉大師,初學佛的時候老師勸我出家,沒有親情這一關,教我學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一生講經教學,沒有建過道場,一個道場也沒有,所以他老人家沒牽掛。學生個個都學他,當時在世的弟子們統統學他,沒有人建道場。生活方式都是日中一食,樹下一宿,過著最簡單的生活,也是最幸福的生活、最美滿的生活,為什麼?它幫助你得清淨平等覺,你說你多幸福、多快樂!

  因往生證無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大徹大悟就是證無生。念得能所兩忘,兩忘是二邊都不執著,能念之心跟所念之佛融成一片,能所不二,生佛不二。就是《金剛經》上所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你看,跟般若相應了。禪宗得這個境界可不容易,念佛得這個境界容易,可以做得到。也是《淨影疏》裡面講的「無作無所有」,這完全是般若,無作而作,作而無作。以如是法教導眾生,橫出三界,不是豎出,豎出是一節一節往上去的,二十八層天還是一級一級往上爬,像爬樓梯一樣;爬出去了,上面四聖,聲聞、緣覺、菩薩、佛,還有四層。超越十法界才算是真正成就,證得圓教初住菩薩,這就是我們禪宗裡面所講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初住菩薩。初住菩薩,大乘經裡面講的,他就能以佛的身分出現在世間,應以佛身得度,他就能現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種身分來教化眾生,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動念。往上去,我們在華嚴會裡面說得很清楚,他跟究竟佛果確實是平等的,差一點的是什麼?他無始無明的習氣沒斷盡。這四十一品,四十一個階級,是講習氣厚薄,不是說別的。所以在那個境界裡,就是在實報土裡面,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跟究竟圓滿佛,智慧、道力、神通、相好統統平等。他們的活動就是遍法界虛空界,眾生有感,他就有應。所以在這裡面,經論裡面常常說「佛不度無緣之人」,感應都是有緣的,這個緣無論是善緣、惡緣,平等,統統叫做有緣。善緣也好,惡緣也好,你成佛之後,你都很容易度他,他跟你有緣,到那個時候全都變成法緣。橫出三界,成究竟覺,到西方極樂肯定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這就平等法了,覺悟眾生。

  第三,「平等覺指如來之正覺,正覺無一切高低深淺之別,故曰平等覺。」這就是見性了,見性就平等,見性裡頭決定沒有分別執著。第四,「專就本經,平等覺亦即極樂教主之聖號」,平等覺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別號叫平等覺。「以上諸義」,這四個意思,「題中俱攝」,在這個題目裡面統統都包含著。經題後面還有一段,末後講一個「經」字,這個經字講完之後,我們再將全體綜合做一個說明。

  

  節錄自:02-039-0080淨土大經解演義

  

  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  (第五一一集)  檔名:29-519-05114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  (第五一一集)  檔名:29-519-05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