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忍是定,忍是三昧  (第二七O集)  檔名:29-519-0270

  量子是什麼?極其微細的一個光點。這個光點從哪裡來的?從振動來的,它不是靜的,它是動態的。好像閃光一樣,一閃一閃的,閃光,它的速度非常快,一個閃光就是一個量子的現相,這個東西很像大乘經裡面所講的念頭,極其微細的念頭。佛在《仁王經》上告訴我們,一彈指有六十剎那,這一彈指的六十分之ㄧ叫一剎那,一彈指有六十剎那,一剎那裡面有九百生滅;換句話講,量子,所看到光點的閃光,一剎那有九百次的閃光。這個閃光裡面它有精神現象、有物質現象,不迷的時候,這個精神現象是見聞覺知,迷了的時候叫受想行識。受想行識就是見聞覺知,迷悟不相同。見聞覺知裡面不但沒有分別執著,連起心動念都沒有,它是自性本具的,它沒有生滅。迷了以後,這個現象叫阿賴耶、叫妄心,有生滅,生滅的時間很短,科學家發現了。我們讀到世尊跟彌勒菩薩的對話,那說得更微細。彌勒菩薩說一彈指,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他沒有講剎那、沒有講生滅。一彈指六十剎那,一剎那九百生滅,還不夠多,沒有彌勒菩薩講得多。彌勒菩薩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也就是我們計算出來是三百二十兆,一彈指有三百二十兆個念頭,這就是量子力學裡面所看到的光點,每個光點都是獨立的,閃光滅了再閃光。科學家想的也很有道理,前面這個光點閃光滅了之後,下面這個光點接著又來了,又閃光,當中一定有空隙,再微細當中還是有空隙,不可能沒有空隙的。就像電影的膠捲一樣,在放映機裡面放的時候也是鏡頭開關,開就是生,關就是滅,每一張開關與下一張肯定當中有間隔的,不過它間隔距離太短,我們肉眼還來不及分辨,它已經消失了,肯定是有。所以統統是心現識變。

  諸佛如來、一切萬法,真相是什麼?真相是心現識變。這個事實真相明白了,所以菩薩就得隨順忍。忍是什麼?忍是定,忍是三昧,忍是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一切萬法,無量無邊的諸佛剎土、十法界依正莊嚴放在面前,能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而且又了了分明。像什麼?像我們看電視一樣,我們電視的畫面是不是剎那生滅?在量子力學裡頭講,就是極其微細的光點剎那生滅組成的這個現象。要用量子,我們說它科學也可以,量子科學這個眼光來看電視,那它就是一粒一粒閃光的一種連續相,連續不能叫相續,相續是前面跟後面完全相同,它這是每個光點都不相同,所以它是連續的相,不是相續的相。這個連續相實際上是空無所有,它生滅太快,忽生忽滅,生滅它沒有停下來,是這麼一個現象。所以在這個現象裡面,正如同世尊在《般若經》上所說的,一切法,諸佛如來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叫隨順忍。他在一切法,就是一切現象裡頭,他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他隨順忍,這是證悟的人,我們所說的法身菩薩,他在一切現象裡面是這樣的態度,絕對正確。不是他沒有看清楚,不是沒有聽清楚,看得清清楚楚,聽得明明白白,沒有起心動念,這叫如來,這個人就是如來,他生智慧不生煩惱。

  不起心、不動念,生什麼智慧?根本智,《般若經》上說的「般若無知」,那是根本智,他不起心不動念,那是根本智。起作用是有人來請教他,向他請教,他給別人講解,那是「無所不知」,般若無知,無所不知。所以他在十法界應化,跟這些凡夫面對面的時候他是無所不知,不跟這些凡夫面對面的時候他是無知。無知跟無所不知是一不是二,這個意思深。無知是什麼?無知是隱,無所不知是顯,隱顯不同。眾生面對面那是緣,沒有緣的時候他隱而不顯;遇到緣的時候,他就從隱顯露出來,顯露出來無所不知。為什麼?一切法沒有一法是離開自性的,所以見性之人他就契入這個境界。學佛的終極目標沒有別的,就是教你明心見性。諸佛如來沒有絲毫嫉妒心,沒有絲毫障礙你的心,都是希望你趕快回歸自性。我們大家所證得的完全相同,在古佛的證分上沒有一絲毫增加,在初證入境界的人,它也沒有一分缺少,不增不減,不生不滅,這得隨順忍。我們雖然沒有證得,我們今天從佛菩薩聖教裡面聽明白、聽懂了,那就應當學佛菩薩,在一切境界當中我們能夠隨順。普賢菩薩教我們「恆順眾生,隨喜功德」,為什麼要恆順、為什麼要隨喜?知道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你這個隨順是自然的,佛家的術語講「法爾如是」,法本來就是這樣的。自在隨緣,自在從隨緣當中看到,隨緣從自在當中看到;換句話說,不能隨緣的,他怎麼也不自在,他煩惱纏縛他,真正自在的人一定隨緣。從這些地方可以能觀察他悟入境界淺深差別,能看到他修證的功夫。

  另外一種,或入初地,捨身到極樂世界去了,去親近阿彌陀佛,這特別的緣分。即使是菩薩,認識淨宗法門還是要靠緣分,沒有緣分確實許許多多菩薩沒有想到這個事情,沒緣。要有人跟他提起,他學得比我們快,為什麼?他有定功。在禪定裡面沒有空間跟時間的維次,所以只要一有人提醒,他立刻就見到極樂世界。雖然十方諸佛大力的弘揚淨土,依然有許多菩薩不相信。當然這些不相信的菩薩,初地以前的,縱然是分別執著斷了,分別執著的習氣還在;入了初地,習氣就斷了,見到阿彌陀佛,見到極樂世界,這個地方是最適合修行證果的所在。到那裡去不是為別的,為修行證果,為契入諸佛境界,為這樁事情到極樂世界去,在那邊修行成就,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在我們這個世界修行也行,也能入這個境界,雖然同樣是開悟,開悟裡頭境界還是不一樣,大致相同,細說還是有差別。這就是《華嚴經》上四十一個階級,前面十信位不算,從初住算起。把這些階級消除,回歸到究竟大圓滿,在極樂世界所用的時間不長,在諸佛國土裡要用相當長的時間,在極樂世界是大幅度的縮短,所以說那是個修學的好處所,他們去了。這個意思我們要懂,我們要認真努力的學習,要在日常生活當中學習恆順眾生、隨喜功德。

  

  節錄自:02-039-0040淨土大經解演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