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靈性才是自己。  (第四O六集)  檔名:29-519-0406

  這什麼道理?諸位應該明白,我們在講席當中學了這麼多年,你什麼都不想,什麼都不說,是不是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統統放下,不就成佛了嗎?那真的你就入華嚴境界。我們入不了,就是因為還有想、還在討論、還在議論,這不行,只要你有想,你還在議論,說實在話,邊也沒沾上。你看《華嚴經》裡面,《華嚴經》是佛教大學,這個學校是個圓滿的學校,從小學到大學,小學一年級是十信位裡面初信位菩薩,初信是小學一年級的菩薩。我們有沒有辦法進去?沒辦法。為什麼?它的條件是要放下最粗的,粗細的粗,最粗的煩惱是見惑,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錯誤的觀念,要把這個放下。錯誤的觀念很多,佛把它歸納八十八品,品是類,分為八十八種類。在教學過程當中,釋迦牟尼佛善巧方便,又把這八十八類歸納為五大類,這就好講,便利於初學。這五大類,頭一個叫身見,我們六道凡夫都把身當作自己,佛告訴我們,這是錯誤見解裡面頭一條。身是什麼?身不是自己。不是自己是什麼?身是我所有,不是我。就像衣服一樣,衣服不是我自己,這個衣服是我所有的。你看看,不但我們看錯了,六道裡面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統統都錯了,都把身當作我。無色界天比我們聰明,為什麼?他沒有身體,沒有身體他把靈魂當作自己,還是錯了,靈魂不是自己。什麼是自己?靈性才是自己。

  靈魂不是自己,為什麼?靈魂是假的不是真的。什麼叫假?它會變,它有生滅。真的我不生不滅,有沒有?有。在哪裡?就在這身體上。身體上哪一部分?《楞嚴經》上講得很好,波斯匿王也不知道這個事實真相,向釋迦牟尼佛請教。佛教給他,告訴他事實真相,佛很有方便,波斯匿王跟釋迦牟尼佛同年。佛跟他講真我,真我在哪裡?佛問他:你幾歲第一次看到恆河。他告訴佛說,三歲的時候母親帶他經過這恆河,第一次看到恆河。佛就問他:你三歲看到恆河,你那個見,你見到恆河那個見,跟你十三歲的時候再看到恆河有沒有變化?「沒有,沒有變化。」二十三歲呢?「也沒有變化,我看得很清楚,三歲看的是這個樣子,十三歲看的時候還是這樣子。」佛問他:你今年多大年歲?「今年六十二。」他六十二,釋迦牟尼佛就六十二,他們兩個同年。他說:你現在看到恆河,跟以前看到恆河,有沒有兩樣?「沒有兩樣,見沒有兩樣」。他說:你今年六十二,你比十年前身體怎麼樣?「身體不行,衰老了。」比起二十年前呢?「更老了。」佛就告訴他:你看看你身體有老,你那個見沒老,身體有變化,你天天老化,可是你的見可沒老。佛就跟他講:「會老的是假的,不會老的是真的。」波斯匿王算是聰明的,聽懂了,會變的它有生滅,身體有生滅,見性不會滅,它沒有老化,不生不滅。你說我們這雙眼睛老花了,那個不算,那是你的機器有問題,你戴個眼鏡不又看得清楚了嗎?所以佛問的是見性,你能見的那個;換句話說,你能聽的這個,能聽的聞性,六根根性是真的。

  人身體滅了,有生滅滅了,靈性不滅,那才真的是你。你怎麼會把身體當作你?怎麼能夠把眼耳鼻舌身當作我?自性在眼叫見,見性;在耳叫聞性;在舌叫味性,舌嘗味;在身,身是觸,接觸。六根根性,佛常講放光動地,那是什麼?那是你自性,六根根性是我們的自性。迷的就叫它做靈魂,覺悟了它就是自性,迷的時候很可憐,出不了六道輪迴,那就是什麼?以為這個東西是自己,迷惑顛倒。悟了之後覺而不迷,他不會在六道,他就超越六道。所以四聖法界裡面講靈性,不是靈魂,雖然沒有真正覺悟,他是覺悟一部分,你看放下了!阿羅漢放下執著,不再執著他成正覺,正覺是靈性,就不叫靈魂。六道凡夫不覺,不覺才叫靈魂,其實魂不靈,魂很糊塗,哪靈?迷魂,這真的。孔老夫子講得好,是不是他知道真相,他沒明說,咱們也猜不透。他在《易繫辭傳》那一部分,那是孔子的著作,裡面講到這個事情,它叫遊魂,「精氣為物,遊魂為變」,六道裡面投胎是什麼?遊魂,這個講得好。在佛法裡叫神識,阿賴耶到這裡來投胎,先來後去作主公,就是講的這個東西,叫神識。因為它的速度太大,它性不定,所以真的是遊魂,速度很大,到處流竄,非常不穩定,所以夫子稱它為遊魂。

  你看他講精氣為物,物質,這個講得好。現在量子科學家講物質是什麼?物質是心念(也能叫心識)累積連續產生的幻相,這是物質。你看我們夫子講精氣為物,那個精就是阿賴耶的轉相,阿賴耶的見分。氣是阿賴耶的業相,氣是場,現在科學家叫場,就是一個波動的現象,現在稱之為能量。氣是能量,精是信息,這兩個東西合起來變成物質現象。彌勒菩薩所講的「念念成形,形皆有識」,那識就是精,精華,能量就是氣。我們這樣子來體會,你就愈看愈清楚。夫子真的是佛菩薩應化來的,不簡單,這個話他怎麼能說得出來?我們讀經讀了多少年,也沒有把它悟出來,但是現在我們從佛法、從量子力學裡面,一看是有道理,一點都不錯,這才了解這就是阿賴耶的三細相。道家所講的精氣神,要從精氣神來講的話,這三個字哪個是能量?哪個是物質?哪個是信息?都能夠配得上。這是講佛家講阿賴耶三細相,三細相是造物主,我從哪裡來的?我是三細相裡頭變現出來的。我的本體是什麼?是自性、是性德。為什麼會有我?因為你執著第七識,第七識是末那,意根,堅固的執著,以為這個東西是我,執著不放,所以這叫神識。因為有執著,佛說「四大煩惱常相隨」,這四大煩惱頭一個就是我執,執著這個東西是我,跟著起來的是貪瞋痴,我愛就是貪,我慢就是瞋,第三個我痴。所以貪瞋痴叫根本煩惱,從哪裡來的?最初一念迷的時候它就起來,跟著我起來,這個要知道。

  如果我斷掉,曉得這個東西不是我,不但身體不是我,神識也不是我,問題解決了。什麼東西解決?貪瞋痴斷掉,貪瞋痴只要一斷你就證正覺。正覺地位雖然不高,阿羅漢;無上正等正覺,你證得正覺。證正覺,六道沒有了,你永遠脫離六道輪迴,六道輪迴沒有了。六道是執著變出來的,有執著就有六道,執著沒有,六道就沒有。六道沒有了,你還有分別,有分別,分別沒斷,還會起心動念,這是什麼?四聖法界。十法界裡面聲聞、緣覺、菩薩、佛,還有這個幻相存在,那也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那也不是真的。在大乘教裡面,那些人也稱凡夫,六道叫內凡,四聖法界叫外凡,六道以外的凡夫,不算聖人,聖人要怎樣?明心見性才是聖人。所以大乘聖人的標準很高,要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真正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是聖人。《華嚴經》上講的初住菩薩,初住以上到等覺這是四十一個位次,這四十一個位次叫因地,為什麼?無始無明的煩惱習氣沒斷。習氣斷了,那叫究竟果位,叫妙覺位。妙覺位不在實報土,不在實報土,在哪裡?常寂光土,我們淨宗講的常寂光。常寂光是自性,就是完全圓圓滿滿的你回歸自性,這些事、這些道理不能不知道。佛慈悲教導我們,教我們什麼?教我們回歸自性。怎樣回歸?如果你根性大利,一句話就解決,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你就證得圓教初住菩薩,就成功,你生實報莊嚴土。

  

  節錄自:02-039-0061淨土大經解演義

  

  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  (第四O六集)  檔名:29-519-04066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  (第四O六集)  檔名:29-519-040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