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戒律沒有了,佛法就滅掉。  (第五九三集)  檔名:29-519-0593

  諸佛菩薩示現在這個世間,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此界他方這麼多的法身菩薩、等覺菩薩,統統到世間來,有不少到這邊來投胎來做示現,他們沒有迷惑。沒有迷惑裝著迷惑,就跟舞台表演一樣,是來幫助釋迦牟尼佛教化眾生的。實際上他們確實當相即道、即事而真,只有真正有功夫的人,看得出來他在表演、他在做戲、他在教人,看出菩薩的智慧,看出佛菩薩的善巧方便。落實在淨宗,淨念相繼、即念離念,這是中道,就是前面講的當相即道、即事而真,這就真會。禪宗宗門大德考驗他的學生「你會麼?」會,會你就是菩薩,你就不是凡夫;不會,不會你是凡夫,你不是菩薩。這個「會麼」是什麼?真會,放下分別執著才真會;你還有分別執著你不會,你是凡夫。阿羅漢放下執著,菩薩放下分別,法身大士、等覺菩薩起心動念都沒有,跟諸佛如來沒兩樣,他們是安住中道。安住中道的標準是法身菩薩,《華嚴經》裡面圓教初住以上是這個境界。真正安住中道,今天在我們這個地球上災難很多,他受不受災難?他不受。為什麼不受?他沒有起心動念。這個災變怎麼變化,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道什麼是因,知道什麼是果,對他毫不相干,好像他在這裡看變戲法一樣,看魔術表演一樣。住中道才行,至少也要住四聖法界,不住六道。就是要住這個四聖法界,決定沒有執著,有執著決定是六道凡夫,決定要受苦、要受樂,你行善你享樂,你造惡你要受苦,這是沒法子的,六道裡頭有因果報應。

  「制行,表嚴持淨戒,制惡行善」,制是制止,止惡行善,嚴持戒律。「又念佛即是持戒」,我們要不要再去學戒律?念佛人不需要了。戒律有三大類,第一個是律儀戒,一定一條一條的遵守,特別是對初學的也很重要。真念佛的人,一天到晚十萬聲佛號,那個念佛就是持戒,這叫什麼?道共戒。念佛是修道,修西方道,彌陀的道,步步向極樂世界靠近,這就屬於道共戒。佛號就是戒律,心裡是佛,口裡是佛,身即是佛,哪裡會做壞事!這就叫持戒。第二類叫什麼?定共戒,他入定了,入定不會做壞事情,沒有惡念,也沒有惡行,所以定共戒,定裡頭有戒,道裡頭有戒。如果沒有修道,沒有修定,那就要持戒;沒有戒,佛法就沒有了,這個諸位同修不能不知道,戒律沒有了,佛法就滅掉。所以我們今天念佛還要強調持戒,為什麼?念佛我們自己成就,這地球上許許多多眾生他們要受苦,持戒就能夠離苦得樂。戒是善法,斷惡修善,善有善果,果報,惡有惡報,佛給我們講的十個標準,十善業道,你修十善你的果報在三善道,真的善。現在人道已經不善,你看做人多苦,社會這麼混亂,地球上災難這麼多,這什麼原因?這連科學家也知道,地球上種種災變,說明居住在地球上的人心態有問題,不善的心態所反應出來的現象。境隨心轉,地球上居民個個都能夠遵守仁義道德、孝悌忠信,社會和諧,災難不起,這真的不是假的。我們學佛的人,對佛經上講的話相不相信?這就講到信慧菩薩,你信不信?你不信你還得要受果報。吃盡苦頭,到最後你相信了,你什麼時候相信,這個災難什麼時候就停止,你的惡報就終止;你不相信,那這個惡報還得延續,還繼續不斷,就這麼個道理。

  諸佛菩薩、祖師大德這些教誨講了幾千年,古人相信,現在人不相信。為什麼?古時候沒有科學,人心淳厚、厚道,都能接受、都相信。聰明人、有智慧的人帶頭,真有智慧的人就相信;有知識沒有智慧,他不相信。最近這三百年來科學興起,大家相信科學,不再相信古聖先賢的教誨,不再相信倫理道德才變成今天這個樣子,我們不能不知道。我們要想幫助這個社會,幫助他們離苦得樂,要從自身做起,要做出好樣子來給他看。他看你三年五年不相信你,看你十年八年不相信,看你二十年三十年他相信了。幫助別人不容易,開頭吃盡苦頭,人家不相信你、毀謗你、侮辱你,甚至於陷害,都要承受,都要做出好樣子來。給我什麼樣的困難,一絲毫怨恨都沒有,每天還是快快樂樂,為什麼?你跟佛接觸,法喜充滿。他看久了,苦頭也吃夠了,還繼續在吃苦,我們相信總有一天他會回頭,他會覺悟,他知道錯了,他會懺悔,終於明白了,這個人叫得度。所以今天度一切眾生有一定的困難,那就看看菩薩能不能受得了?菩薩可以受得了。為什麼?他永遠住在中道上,所以他不受外面境界的干擾。一心念佛提升自己的境界,用世間人的話來說,積無量無邊的功德。菩薩不受這個功德,把這些功德迴向給一切苦難眾生,幫助他們早一天覺悟、早一天回頭。所以持戒也就是制行的意思,行是行為,制是控制,控制我們一些錯誤的思想、行為,這是持戒的意思。

  

  節錄自:02-039-0097淨土大經解演義

  

  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  (第五九三集)  檔名:29-519-05931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  (第五九三集)  檔名:29-519-059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