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  (第六一七集)  檔名:29-519-0617

  「《淨影疏》云:證會為入。可見入者,為契會證入之義」。這個「會」意思很深,你看禪宗語錄裡面老師教學生,常常有一句口頭禪說得最多的,看到學生就問他,「你會麼?」這一句話意思深,什麼是會?契入就是會,你沒契入你不會。契入就是前面解契宗源,你就真的會!不是在文字上,是由文字、由言說,你在看經、你在聽教契入自性,我們一般講開悟,看經開悟,聽講開悟了,那叫入。沒有悟入不算,真正悟入這叫入,所以這個入的意思是契會證入。「亦即《法華》中入佛知見中之入字也」。這個入是證,這個入是契入,佛知佛見就是自性的般若智慧。禪宗裡面所說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是說這個,說這樁事情;在教下裡講大開圓解,也是指這個事情。我們念佛人叫理一心不亂,一心不亂有事一心不亂、有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就是入佛知見,跟禪宗的明心見性是一樣的境界,教下裡面講大開圓解是同樣的,層次相同。事一心那是屬於解悟,那不是證,所以事一心生極樂世界,是生方便有餘土,等於我們這個世界裡面的四聖法界。要是理一心生實報莊嚴土,那不一樣,那成佛了。所以事一心還是菩薩,不是佛的位次,事一心它也有三輩九品,中下品這是小乘阿羅漢的地位,中上品是菩薩。這是我們從教理上來看,西方極樂世界四土三輩九品,而實際上我們要了解,它那個修學環境非常特殊,我們一般人無法想像。那是什麼?完全得力於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所以他統統都是阿惟越致菩薩。這個也就是淨宗為什麼說是難信之法,原因在此地,真的是難信之法。

  入佛法藏,下面解釋佛法藏,「佛法藏者,《嘉祥疏》云:名理為藏」,這先解釋藏的意思。「蓋謂佛法藏為法性之理體。法性含藏無量之性德,故名佛法藏」。入佛法藏,實際上就是明心見性,明心見性就是入佛法藏。我們念佛,哪一天念到理一心不亂就入佛法藏,就明心見性。所以這裡解釋也解釋得很好,很明白,名理為藏,藏是含藏的意思。佛法藏就是法性的理體,用這個藏,藏是含藏的意思,好像資料庫一樣,取這個比喻。法性這是真的,真的含藏無量的性德,這是真的無量。自性是每個人都相同的,在哲學裡面講宇宙萬有的本體,它是能生能現,阿賴耶是能變,阿賴耶也離不開佛法藏,離開佛法藏就沒有阿賴耶。佛法藏好比是水,阿賴耶好比是波浪,離了水哪來的波浪?所以浪的本體是水,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同一個本體。所以佛經、祖師大德常常告訴我們,遍法界虛空界跟我們是一體。你看我們常常聽到,經上說「生佛不二」,生是眾生,佛是諸佛如來,把眾生說在前面,佛說在最後。這是什麼?對眾生的尊重,對眾生的尊敬,佛尊重。為什麼?眾生是沒覺悟的佛,佛是已經覺悟的眾生。沒有覺悟的佛是個糊塗佛,他不知道尊重別人;覺悟的眾生,他對於什麼都尊重,覺悟的眾生就是佛。又說「自他不二」,我自己,他是什麼?他,上至諸佛,下至地獄眾生,是一不是二。咱們中國老子也說過這個話,「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跟佛講的意思完全相同。

  現在我們很想聽聽現代的量子物理學家,聽聽他們研究所發現的,讓他們來證明,佛法上所說的是真的,不是假的。人為什麼要愛人?一體。我們是一個身體,我為什麼要愛這手指?我為什麼要愛這根汗毛?它跟我一體,就是這麼個道理。世出世間法沒有界限,差別在哪裡?就是迷悟,迷了就叫世間法,覺悟了就叫出世間法。出世間叫佛法,覺悟了是佛法,沒覺悟叫眾生法,它是一不是二。所以真的法性裡頭,法性就是自性,含藏無量的性德。無量的性德,覺悟的人他要幫助我們覺悟,幫助我們覺悟又不是那麼簡單,為什麼?我們對他未必相信,對他沒有信心,對他沒有那麼尊重,所以不好教。可是眼前的困難,只要把性德拿出一點點就能解決,性德的根是什麼?中國人講孝,五倫裡頭頭一句父子有親,那是性德的源頭。性德,無量無邊的性德,統統是從這個根源流露出來的。在佛法講是慈悲,許多宗教裡面講的愛,它那個愛跟佛法的慈悲,跟中國五倫裡父子有親那個親意思完全相同,沒有附帶任何條件的,無條件的愛。我們中國人把性德,簡簡單單的說出十二個字,這十二個字能夠幫助我們這一生過得很幸福、過得很快樂,這十二個字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性德!這十二個字是不是無量無邊?是的。我們想一想,十善十條,十大願王也是十條,菩薩一擴張的時候,就把它變成八萬四千細行。我們中國這十二個字,在菩薩道裡是不是八萬四千細行?我相信有過之而無不及,它是性德。

  所以今天如何把我們的性德用上一點,在我們生活當中怎麼能用上一點。我們沒見性,可是見性的人他們明白,他們從自性裡頭拈出來。如果我們肯相信、肯依教奉行也用上了,沒見性的人也用上,那就得要聽這些諸佛菩薩、這些大聖大賢的教誨。所以我們常說,這是我們學習這麼多年的體會,這些東西不是他們發明的,不是他們創造的,而是自性的流露。在古代,我們有理由相信,佛菩薩應化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當時這些人根性沒有印度那麼利,根比較鈍,用這些方法來教導我們,是性德自然流露,我們要尊重。印度人根成熟,所以應化在這個世間,應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現佛身而教化之,佛在印度現佛身。佛在中國則現孔子、孟子、堯舜禹湯,現這些人身,聖賢身,這就是善巧方便,這就是大用無方。我們跟聖賢學、跟佛菩薩學,是跟誰學?是跟自己性德學,這個道理一定要懂。這些過來人,他們把性德展現給我們看,這些經論、典籍統統是性德裡頭流露出來的。所以大經大論這上面說,「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世間絕頂聰明智慧的人能不能解佛經意思?不能解。什麼原因?它是自性流露的。什麼人能解?跟自性愈接近的人,他就愈能夠理解。怎樣跟自性接近?要把自性反面這些東西,這些虛妄都要把它淘汰掉。哪些是反面的?拿中國這個例子來說,不孝、不悌、不忠、不信、無禮、無義、無廉、無恥,這是反面的,這大家很明顯,這是什麼?無始劫來的煩惱習氣。我們能把這些習氣遠離掉,洗刷乾淨,我們的性德就現前。再能夠不斷向上提升,我們也能達到聖賢的境界,再向上提升達到圓滿,那就是佛的境界。

  

  節錄自:02-039-0101淨土大經解演義

  

  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  (第六一七集)  檔名:29-519-06171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  (第六一七集)  檔名:29-519-061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