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四五九卷)  2001/11/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0459

  請看「世主妙嚴品」,主林神長行第九句:

  【妙光迥曜主林神,得以一切功德法饒益世間解脫門。】

  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告訴我們,眾生不修道德,違背了性德,所以做出種種惡業,當然不可能主動的去幫助別人,甚至於在這個世間受苦受難的人。我們知道,佛教是教育,諸佛菩薩如何來感化這些心行不善的眾生?我們在這部經裡面,所看到的確實像《楞嚴》、《普門品》裡面所講的,應以什麼身得度,佛菩薩就現什麼樣的身相;應以什麼方法得度,他就用什麼方法。因此,佛菩薩沒有一定的身相,佛菩薩也沒有一定的方法,總是「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就像《楞嚴經》上所講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這種教學,實在是非常偉大,無條件、長時間的去教導眾生,幫助他覺悟,幫助他回頭,實實在在在世出世間希有難逢。

  『妙光』菩薩,他所修學的法門是『以一切功德法饒益世間』,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益」是利益,「饒」是最豐富的利益,最殊勝的利益。我們要問,在這個世間,什麼利益是最真實的、是最殊勝的?這個決不是財富,我們現在人都曉得,億萬財富可能一個金融風暴衝擊,一夜之間傾家蕩產,這是前幾年東南亞的金融風暴我們看到了。所以財富、地位都不是真實的利益,何況佛在經上告訴我們,「財為五家所有」,這是世尊給我們提出一個忠告,教我們要把事實真相認識清楚。什麼東西是真的?佛給我們說了個原則,你能夠帶得走的是真的,帶不走的全是假的。我們想想,人死了之後,這個世間什麼東西能帶得走?你的財產帶不走,你的地位帶不走,你的眷屬帶不走,你的榮譽也帶不走。真正能帶走的是什麼?佛給我們說得很清楚,「業」!「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

  你能夠帶走的,永遠跟著你的,是你造的業。業有善業、有惡業、有淨業、有染業,於是我們這才明白了,世間第一等殊勝的好事是「淨業」,其次是「善業」,純淨純善之業,諸佛菩薩在此地顯示給我們看,只有這個東西是真的,其他全是假的。一個大的災難來了,什麼都保不住。自從911事件發生之後,可以說全世界人都震驚,英美發動對阿富汗的戰爭,招來的報復,讓我們感覺到恐慌不安。這些事情,我們今天每一個人都在密切觀察,稍稍處理不當,很容易引起阿拉伯國家對於英美大規模的反擊,這樣一來很可能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絕對不是兒戲。佛菩薩教導我們,確確實實是以德報怨,這個事情太難了。以德報德,能以「一切功德法」,利益世間一切眾生,這個地方的世間就是我們常講的九法界。

  佛對於一切眾生,布施、供養是無條件的,所謂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緣就是講的條件,沒有條件。佛就是這樣的慈悲,就是這樣的平等,真誠的愛護一切眾生。一切眾生有沒有感激佛菩薩?未必,真正明瞭的人有感恩的心;不明瞭的人,還要糟蹋佛菩薩,毀謗佛菩薩。但是佛菩薩並不生氣,佛菩薩還是幫助你,決定沒有嫉妒,決定不會給眾生造任何的障礙,全心全力成人之美,這才是聖賢教誨裡面自愛愛人。這就是此地經上講的「一切功德」。一切功德裡面最殊勝的,《普賢行願品》裡面說得很明白,大千世界七寶布施供養都比不上四句偈。這什麼道理?大千世界七寶的布施供養,你死了帶不去,這樁事情誰曾經認真的去想過?四句偈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功德?佛的經教字字句句可以幫助你覺悟,覺悟帶得去,不但帶得去,覺悟之後,你來生一定比這一生殊勝,前途一片光明。

  這是真實的利益,這是無比殊勝的利益,我們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真正能夠獲得佛法殊勝利益的人,總得與佛有緣,與佛沒有緣就難了。佛菩薩對虛空法界一切眾生肯定是有緣的,但是這個緣單方面不能成就,一定要雙方面。佛跟我有緣,我要跟佛有緣,這就是緣成熟了。我們佛門裡常說,「佛不度無緣之人」,這個諸位要曉得,佛菩薩跟一切眾生永遠是有緣的,而且這個緣是平等的。但是眾生跟佛,那就未必有緣,一個想幫助你,一個拒絕,不肯接受。

  《法華經》裡面有很好的比喻,佛用一個家庭的故事來敘說這個緣分。這個父親有一個獨生子,非常愛護他,可是這個小孩從小丟掉了。到這個小孩長大了,受到極大的苦難,在外面作乞丐。有一天,這個父親看到了,看到認清楚確確實實是他的兒子,他的父親是大富長者,看他作乞丐,乞丐看到富貴人來了,趕緊跑,躲避。這父親曉得了,父親非常聰明,就派他下面的人去找他,跟他談,叫他不要去討飯,到長者家裡去做工,他的生活就可以安定了。做什麼工?做除糞。長者家裡面這個家業很大,有農田,有牧場,叫他每天去除糞。牧場很大,牛羊糞很多,叫他做這個。這個他很歡喜,他覺得比每天要飯好多了。慢慢的誘惑他,隔了多少年之後,逐漸逐漸親近到了,以後告訴他,這個大長者是他的生身父親。長者年老之後,把整個家產交給他。如果當時一見面說這個話,嚇跑了,再也找不到,不肯回來了。

  佛用這個比喻,諸佛菩薩是大長者,我們六道眾生就是迷失家、逃離家園的兒子。父親跟兒子有緣,兒子跟父親的緣斷掉了,我們現在是這麼一個狀況。佛菩薩是無限的關懷我們,我們沒有把佛菩薩看在眼裡。那我們要問,佛菩薩到底在哪裡?我們也要像長者子這個方法,不能給你講真的,講真的,把你嚇跑掉了,你再也不敢學佛了,不得不用方便法來說。方便法,佛在哪裡?佛在經典之中。我們如何跟佛學習?那就要認真去讀誦佛的經典,明白佛給我們講的宇宙人生的道理,宇宙人生的真相,我們從經典裡面去學習。佛在經典裡面。道理明白了,事實真相了解,經典裡面有許許多多的方法、教訓,教我們如何把經典裡面所說的理、所說的事、所說的境界,你去證實,這就是清涼大師在這部經裡教給我們修學的層次:信、解、行、證。

  我們聽了之後,佩服得五體投地,為什麼?這不是迷信,這不是佛菩薩牽著人的鼻子走,不是的。佛菩薩叫你親自去證實。在這部經上告訴我們,宇宙的真相是多維次的,不是單一的,佛經裡面的術語,「十法界依正莊嚴」;十法界外面,還有一真法界,都要等我們自己去證實,你要是證得了,才是真的學問;自己沒有證實,聽佛所講的,那不是你的境界,你沒有入這個境界,你只是聽說而已,你自己就得不到受用。必須契入、證得,你才真正得受用。這是「一切功德法」,功德法裡加「一切」,世出世間,各個不同維次空間,這裡面的理事,這才叫一切功德法。

  我們這一段講的「主林神」,跟我們是不同維次空間,他是屬於神眾,我們看不見他。但是要曉得,他們能看得見我們。「主林神」是樹神裡面的首領,他住在哪裡?我們今天講的原始森林,原始森林裡面的樹木多,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樹木的高度超過一個人,就有樹神。樹神是怎麼來的?前面曾經跟諸位做過報告,是一些喜歡樹木花草的人,他的心地很清淨,沒有造很重的惡業,喜歡花草樹木,他死了以後,很容易就變成樹神。為什麼?不是閻羅王派去叫他做事的,不是的,是他的愛好,這就是孔老夫子在《易繫辭傳》裡面所說的,「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就是這個道理。人為什麼上天堂?喜歡道德、喜歡善法,佛經裡面講,他修上品十善,所說的修是喜歡,心善良、行為善良,自自然然就到天堂去了,他跟那些人感應道交。人為什麼會到鬼道?佛給我們講,鬼是貪心,慳貪是餓鬼的因。這個人自己有財物,捨不得幫助苦難的人,而且又貪而無厭,他死了以後自自然然就到同一類的,跟他習性相同的這一類,這一類是鬼,自自然然就到鬼道去了,就是這麼個道理。喜歡山林的,就作樹神;那個福報大的、智慧高的,就作主林神。

  主林神也不是一種,這裡頭也有許許多多的層次,像我們所看到的森林,森林有大也有小。福報大的,可能管轄好多個林區;福報小的,一個林區。一個林區方圓有時候有幾十里,有時候有幾百里,主林神裡頭大小也不一樣。像我們這個世間縣市長,有的市很大,像上海市也是個市長,現在深圳也是個市,也有市長,都是市長,他們的地位懸殊差別很大。所以主林神我們要懂得這個意思,同樣是主林神,他們的地位、權力、管轄區域各個不相同,有大有小,他們所管的是樹木花草的神靈。大的主林神,多半都是諸佛菩薩化身示現的,「應以主林身而得度者,即現主林身而為說法」。實在講,這些花草樹木的神靈,我們冷靜想想,比我們人好多了,何以?愛好樹木花草的,都是清高士,對於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心很淡,他才喜歡樹木花草,喜歡在山林隱居。所以這些人變成了樹神,都相當善良,我們在這經文裡面能體會得到。

  在中國歷史上,就是《二十五史》,正史裡面所記載的「隱逸」,它有這麼一類,《隱逸傳》,隱士。真正是有學問、有道德的人,他不出來作官,他享受田園的生活,歡喜農村的生活,不願意作官。所謂是耕讀傳家,耕田、種植、讀書,他也不要種很多,種個幾畝地夠他生活,他就很快樂了;不求富貴,讀聖賢書,教幾個好子弟,樂在其中。大概這樣的人,他們死了以後,恐怕都去作樹神、主林神。作樹神、主林神壽命很長,我們看到森林裡面那個大樹,我們稱它作神木,兩三千年。主林神,那個壽命可能就更長。幾百年的樹,常常見。

  可是現在,我們想想,地球上許許多多森林區被破壞,被砍伐了。中國對於砍伐森林面積太廣了,所以長江的氾濫與這個有密切關係,水土保持不能平衡。去年,我從武漢坐船到重慶去看三峽。在抗戰期間,五十年前,三峽兩邊,長江兩岸森林茂盛;現在去看的時候,森林完全沒有了,變成光禿禿的山,我們看到很難過。想一想今天讀《華嚴經》,那麼多的樹神到哪裡去了?樹神是人的靈魂,佛法講神識,不是樹成了神,不是的,是人的靈魂依附樹木。他喜歡這個樹木,死了以後依這個樹木為住宅,他就住在這個樹下,這樣就變成樹神。現在樹被砍掉,他到哪裡去了?他也流浪,他也無家可歸,也遭遇到劫難。

  我們人這樣作法,今天的人不相信有天地鬼神,有意無意當中得罪這些天地鬼神,天地鬼神還是凡夫,這個諸位要知道,六道都是凡夫,他還是有喜怒哀樂。人得罪了他,他會不會報復?很難講,這要看他的德行。德行高,大概都能夠原諒這些眾生愚痴、無知,造作罪業。如果沒有這麼高的德行,說老實話,他還有怨恨心,還有報復的念頭。這個諸位要去讀《安士全書》,你看看前面一段,文字裡面所講的,《文昌帝君陰騭文》這段。文昌帝君的前世,曾經做過十七世的士大夫,是讀書、明理的人。但是遇到別人對他無理的傷害,他還是起瞋恨心,還是報復,而這個報復冤冤相報,延續到很多世,這才得到佛菩薩來度化、佛菩薩來勸解,終於覺悟了,不再報復了,這個事情才擺平。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這個事情真的只有靠佛菩薩來幫助世間苦難眾生,化解怨恨。已經受到這個災難,「我已經受這個苦難,我不希望別人也受到這個苦難。」這個一念回心,這是大德,這樣才能夠解決問題,這樣才是真正「以一切功德法饒益世間」。

  由此可知,這個「饒益」,佛菩薩饒益,就是釋迦牟尼佛為我們所示現的大慈大悲,為我們做出的榜樣。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佛用這個方法,用教學。在中國,孔老夫子亦復如是,也是用教學,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大慈悲心,無條件,不分國家、不分種族、不分宗教,有教無類。只要你肯學,這些大聖大賢無不是熱心來教導你、來幫助你,幫助你覺悟,幫助你明理,幫助你了解宇宙人生真相。理事通達明白了,你自然就會做一個好人。這個好人就是佛、菩薩、羅漢,你就會做個好人。第十句:

  【華果光味主林神,得能令一切見佛出興,常敬念不忘莊嚴功德藏解脫門。】

  我們讀這一段經文感觸很深,現代的社會,佛法衰微到極處了。為什麼佛法衰微,聖人不出世?菩薩在這一段他得法裡面為我們說出來了。『敬念不忘』,這是與佛感應道交的第一個條件。眾生不敬佛菩薩,佛菩薩怎麼可能到來?我們這個地方,有多數的人敬仰佛菩薩,歡喜善法,厭惡惡法,聖賢就會到這個地方來出世。如果我們這個地區多數的人信邪不信正,造惡不修善,佛菩薩不能來。不來是他的慈悲,為什麼?他要來了,被這些眾生糟蹋,被這些眾生侮辱,那眾生的罪不就更重了嗎?本來墮餓鬼道了,這樣一來的時候,他毀謗聖賢,那個罪過就到地獄去了。所以在這種狀況之下,佛菩薩看得很清楚,他不來,避免你造更重的罪業,是這麼回事情。由此可知,佛菩薩來,是大慈悲;不來,還是大慈悲,我們要能認識清楚。

  清涼大師註得好,「敬念則佛興」,這個「興」就是佛出世,眾生敬佛、念佛,佛菩薩就來了。這裡頭有沒有道理?有,有理論做依據。大乘經上常常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心裡頭想佛,佛就來了。現在這個社會大多數眾生,他不想佛,他想魔。他想的是妖魔鬼怪,於是妖魔鬼怪就充斥在世間。哪些人是妖魔鬼怪?儒跟佛的典籍都說到,儒家講的「人棄常則妖興」,我們用儒家來說,這個社會有一些人不仁不義,不講禮,沒有信用,愚痴沒有智慧,這就是妖魔鬼怪。佛法裡面講的妖魔鬼怪是什麼?殺盜淫妄。心是殺盜淫妄的心,行是殺盜淫妄的行為,《楞嚴經》上講的。所以我們學了之後,要回過頭來,要認真去反省,「我自己是不是屬於妖魔鬼怪?」先要把自己認識清楚,「我到底是佛還是魔?」什麼是佛?嚴持戒律,依教修行的人,這個人是佛,是真正的佛弟子、佛的學生。如果我學佛,打著佛的招牌,欺騙一切善男信女,貪圖名聞利養,自私自利,那我就是標準的魔,不是佛。

  現在這個社會,魔太多了。我聽中國大陸一些同修告訴我,大人是大魔,小孩是小魔。魔是折磨,生活所遭遇的這些環境,無論是物質環境、人事環境,天天時時刻刻都在折磨我們的身心。魔就是折磨,我們在生活當中受苦、受難,身心不能自在,沒有快樂。生活在魔王境界裡面,你怎麼可能有快樂?你所受的全是折磨。我們從這些地方仔細去思惟,才知道什麼叫做妖魔鬼怪。妖魔鬼怪絕對不是青面獠牙,那種妖魔鬼怪我們看到早就遠遠的避開了,不是的,妖魔鬼怪是具足種種強烈的誘惑力,引誘你、引起你的貪瞋痴慢,貪瞋痴慢是煩惱。佛菩薩、世出世間的聖賢,你要是跟他們接觸,不一樣!他們確確實實是把你的貪瞋痴慢、煩惱習氣伏住,讓你感覺到,現在人講磁場,這個磁場柔和、清涼、快樂,它叫你有這種感受,因此你也很喜歡接觸他。我們從這些地方不難體悟到,真正是道德善人、真善知識,我們親近他就有這樣的感受。

  我在早年初學佛的時候,我親近方東美先生,這是一個道德的善人,親近章嘉大師,只要有空閒,我一定會去拜訪他們。縱然我沒有重要問題向他請教,我也願意跟他在一起坐一個鐘點、半個鐘點,感覺到一身舒適,真的是清涼自在,磁場好,我們一般人講氣分好,不相同!我還有一個非常明顯的感觸,四十年前街上書店的磁場好,跟其他商店不一樣,到那個地方心會定下來,感覺到一片祥和。現在不行了,現在到書店裡面去,我去逛書店的時候,磁場整個變了,身心不安,什麼原因?諸位同修好好去想想。

  請看主林神長行第十句:

  【華果光味主林神,得能令一切見佛出興,常敬念不忘莊嚴功德藏解脫門。】

  這段經文前面曾經介紹過,它的意思無盡的深廣,因此我們不能不多說幾句。前面跟諸位說過,「一切法從心想生」,這是真理。我們這個世間,人人都想道德,道德之人就出現在世間。現在這個世間,人人想的是什麼?如果我們細細思惟,實在是很恐怖的,真是世尊在《無量壽經》上所說的,「先人不善(無知),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從這幾句話,我們體驗出諸佛菩薩無盡的慈悲,確確實實這幾句話是講我們現代的社會,作父母的、作長輩的,不知道道德。怎樣教小孩?小孩懂事了,就教他要競爭。好像不競爭你將來在社會上就不能生存,這個從小灌輸的概念,長大要把它轉過來可不容易!諸位要曉得,競爭提升就是鬥爭,鬥爭提升就是戰爭,戰爭再提升就是同歸於盡,世界末日現前了。所以這個觀念、這種教學,是走死路,不是生路。

  再想想中國古聖先賢儒佛的教誨,是怎麼教我們的?教我們忍讓,沒有教我們競爭,教給我們吃虧是福。現在人一絲毫的虧都不肯吃,中國古聖先賢的教誨「吃虧是福」,幾個人懂得?教人要敬人、要愛人,要懂得幫助人,敬老濟貧,古人教我們的,那個社會是祥和的。現在我們的想法看法錯誤了,造成整個社會的動亂,災難頻繁,這是人為的,絕對不是自然災害。

  所以我們想到『華果光味』這四個字,圓滿具足,真可以說是大圓滿主林神。「華」是因,「果」是代表果報,「光」代表智慧,「味」代表德行,你從名號這個意義上去體會。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跟我們講,敬佛念佛,佛就出現,菩薩就出現,道德之人就出現。我們今天把聖、把儒、把佛看作迷信,毫不尊重,道德賢人、諸佛菩薩怎麼會到世間來應化?這個事實真相,我們要多想想!

  我們希望也能像過去一樣,代出賢能,世世代代都有聖賢出世,都有道德善師在這個世間教化眾生。所以回頭想一想古時候的教育,古時候社會上有一句諺語「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把讀書人、道德之人看得很重。為什麼?讀書明理,講求修養道德,這是社會安定的力量,是安定和平的主力。過去歷代的帝王,他們聰明、他們懂得,所以能夠禮賢下士,以帝王之尊,見到道德、善師他特別的禮敬,不以他的權勢對待這些道德之人。這是做出提倡「尊師重道」的具體的教學,由國家領導人帶頭,於是全國上行下效,都懂得尊師重道。而老師教人,教學的中心是倫常大道,教人孝親尊師,為國家、為社會能夠盡忠,這個盡忠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全心全力為社會、為眾生服務;教人斷惡修善,教人改過自新,教人破迷開悟,把倫常道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落實在自己生活當中,聖賢教育!所以社會一片祥和。從家庭到國家、到世界,家庭和睦,家和萬事興,擴展到世界去,天下太平,那叫盛世。

  如果把道德倫常失掉了,這個世間是亂世,亂世人怎麼不受苦,怎麼不遭難?治世亂世也都在一念,一念善,治世就能現前;一念不善,亂世就來了。如何能夠撥亂反正?就在敬念聖賢。如果我們對於好人、道德之人、好的老師,在我們佛門裡面講嚴持戒律、真正修行,不說多了,能修行十善五戒,能遵循覺正淨、三皈、孝親尊師,為社會大眾做好榜樣,這個人就是道德善人。我們對他禮敬、對他愛戴就是護持正法,必定能夠影響社會群眾。認識道德善師的人多了,社會風氣必定就改善,這個功德無量無邊。所以清涼大師講「敬念」則佛出世間,佛出世間社會祥和,叫「莊嚴德藏」。佛是以道德來教化眾生,這個社會上修學道德的人多了,就稱作「莊嚴德藏」。大師說:「障重者,不念不見,於佛豈無常哉,故應見常見也。」我們今天不念不見,是自己的業障深重。如何消業障?念佛是消業障最好的辦法,我們從這體會到。

  一般人不念佛,我們念佛,我們代他念佛。但是我們今天念佛為什麼也沒有顯著的感應?這就是古大德所說的,我們有口沒有心,口念佛,心不念佛。念佛的「念」字是「心」。你看這個字,這個字的形狀,它屬於會意,「今心」,就是你現在的心。現在心上有佛,這叫念佛。要不要念在口上?念在口上,是勸別人念佛。自己心裡有,口不念,你是真在念佛;念出聲來的時候,是勸別人念佛,讓別人把這一句佛號聽在耳朵裡去,感動他的念佛心,道理在此地。所以不出聲是自利,出聲是利他,自利利他,心裡頭要真有佛。

  我們再問,什麼是佛?覺悟是佛。《無量壽經》經題上講的,清淨平等覺是佛。我念這一句佛號,我心地清淨平等,覺而不迷,與佛就相應,就叫真念佛。真念佛的人,心地清淨平等覺悟,這是阿彌陀佛的德號,《無量壽經》上釋迦牟尼佛跟我們介紹得很清楚,阿彌陀佛又名清淨平等覺。我們清淨平等覺悟要不能夠生起來,口裡念這句阿彌陀佛,那就是古人講的,「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你念佛怎麼能收到效果?怎麼會有感應?

  什麼叫做清淨平等覺?清淨是戒,戒又翻作清涼,清涼對什麼?對煩惱、熱惱說的。持戒的人心地清涼自在,戒名清涼。由此可知,清淨,清淨心落實在哪裡?落實在十善五戒,這是清淨心。平等心落實在禪定,定是平等,不平哪來的定?覺是般若智慧,所以清淨平等覺就是戒定慧三學,就是佛法僧三寶。這是佛法修學的總綱領、總原則、總路線,不管你修學哪個宗派,你不能夠離開。孝親,如果你做不到戒定慧三學,你不是真孝;換句話說,十善五戒你沒有能做到,你不是真孝。敬佛念佛,你常常忘記,你不能奉事師長。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兩句話決定落實在十善五戒,落實在三寶三學,這個人叫真學佛。這是佛的真實弟子,才能感動佛出現世間,感動好的老師,真正道德之人出現在這一方。道德之人在這一方,這一方的人有福,福從哪裡來?道德之人必定教化這一方。他住在這個地方,不知不覺,「潛移默化,移風易俗」,這一方人得福報。

  由此可知,今天學佛的人雖然很多,傳授佛法的老師,這樣的人太少了。古時候社會安定祥和,人民享福,什麼原因?儒家的老師多,道家的老師也多,佛法的老師也多,每一個縣市都有好老師天天在教學,太平盛世的真因是這個。天天教你講求道德仁義,教導你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在這些年來,我們在海內外倡導的「四好」。存好心,我們也很具體的提示出來,什麼是好心?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要存這個心,待人接物。說好話,十善業道裡頭講的,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那就是好話,出言決定是利益對方、利益社會、利益眾生,這才是好話。行好事,行的是十善業道、四攝六度。做好人,我們用現前講座的總題目,「學為人師,行為世範」,我們做人要做社會廣大群眾的好榜樣。

  果然我們大家肯這樣做,我們這個地區決定有道德之人出現,決定有諸佛菩薩應化再來。我們沒有這個念頭,憑什麼感動諸佛菩薩?世出世間法都講求感應道交,我們拿什麼來感?我們有感,佛就有應。我們現在心裡面充滿貪瞋痴慢,充滿自私自利,充滿名聞利養,這種心感的是什麼?感來的是妖魔鬼怪,妖魔鬼怪在世間決定興風作浪,決定給我們帶來天災人禍,我們讀這一節經文感慨萬千!請看偈頌:

  【爾時布華如雲主林神,承佛威力,普觀一切主林神眾而說頌言。】

  這一段是說頌的儀式。第一首:

  【佛昔修習菩提行,福德智慧悉成滿,一切諸力皆具足,放大光明出世間。】

  這是第一尊,『布華如雲主林神』他的讚頌,也就是說他的修學報告。我們現在一般人講心得報告,我們讀了應當怎樣來學習。在前面我們讀到的,他所修學的法門是「廣大無邊智海藏」,這是他法門的名稱,在讚頌裡面說得更清楚、更具體。『佛昔修習』,「昔」是過去,生生世世,無量劫來,佛菩薩在修行。「習」是落實在生活上,把自己修證的思想、見解、行持落實在生活上,這叫做修習。我們再看看我們自己,跟佛菩薩做個對比,我們就能夠發現,我們學佛也學了不少年,也學過不少經論,但是用不上,生活依舊隨順煩惱習氣。這是「學」是一回事情,生活是一回事情,所學非所用,用不上,這就是沒有習。「習」用今天的話來說,落實!我們沒有落實,學到的東西沒落實。佛菩薩生生世世學的是什麼?學的是菩提。菩提是印度話,翻成我們中國的意思就是覺,這個意思圓滿的包括覺正淨。他們所修學的是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他修的是覺正淨的行門。真的落實到生活當中,怎麼曉得?

  底下一句說明了,『福德智慧悉成滿』,「成」是成就,「滿」是圓滿。福報圓滿,德行圓滿,智慧圓滿,這個人成佛了。我們讚歎佛「二足尊」,「二足」是什麼?福德、智慧。這二樣東西圓滿了,足就是圓滿的意思,我們尊稱他為佛陀。修福修慧,沒有圓滿,他福慧也現前了,沒有圓滿,這個時候我們稱他作菩薩。菩薩有福有慧,但是沒圓滿;圓滿了,我們就稱他作佛陀。我們跟佛學,至少也要福德智慧現前,這才能講得過去。慧是什麼?是覺而不迷;福是什麼?淨而不染;德是什麼?正而不邪,都落在覺正淨裡頭。要用《無量壽經》經題上的話來講,「福」就是清淨,「德」就是平等,「慧」就是覺,清淨平等覺一定會現前的。

  我們學佛,自己常常要反省檢點,我們的身心今年跟去年比,是不是比去年清淨?學佛跟沒有學佛時候來比,學佛之後是不是清淨了?心裡面。沒有學佛的時候,我們看人看事,看不慣,不平;學佛之後,我們對一切人事物的看法是不是比較平和?性情上是不是不像從前那麼急躁?日常生活當中,是不是感到幸福美滿?如果有幸福美滿的感覺,你有福了。是不是感覺到我現在對人對事的看法比從前聰明?以前常常迷惑顛倒,現在比從前聰明多了,智慧開了。這是我們不能不檢點的;不檢點,我們的修學成績在哪裡?常常反省檢點,知道自己有沒有進步。這個進步要勇猛精進,一年比一年容易體察得到,確實有了進步。然後再反省檢點,我這一個月跟上個月比較,有沒有比上個月進步?

  諸位同修,假如你能夠真正覺察到月月有進步,我可以肯定,保證你念佛決定往生。為什麼?你符合經典裡頭所說的「真精進」,月月不一樣!我們凡夫境界是能做得到的。再進步,一個星期一個星期不一樣,這個星期跟上一個星期比有進步,功夫到這種程度,你可以真正稱得起是菩薩,你決定不是凡人。每天都不一樣,那是佛再來的,那不是菩薩,那是佛。今天跟昨天不一樣,這是佛;一個星期一個星期不一樣,是菩薩;一個月跟一個月不一樣,你修行功夫很得力,都是屬於菩薩這一類;一年一年不相同,可以講功夫得力,功不唐捐。

  『一切諸力皆具足』,如來果地上十種特殊的能力,這個我們在此地省略掉。為什麼?向下經文有詳細說明,向下有十首偈,每一首偈講一種力,十力,十波羅蜜。這就是我們一般所講的德能,「出現品」裡頭所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個諸力就是德、能力都能夠具足。你要是具足福德、智慧、能力,你就能夠幫助一切苦難眾生,這一切苦難眾生是講九法界。後面一句是說你的智慧德相起作用,那個相好是福德,智慧、能力、福德,我們通常講福報。沒有福報也不能度眾生,所以度眾生不可以沒有福報。

  『放大光明出世間』,這就是普度一切眾生,這個「世間」就是九法界。「出」是出現,出現在九法界,普度一切眾生。這個度是幫助,用現在的話來說是幫助;普是沒有條件的,是平等的,是清淨的,決定不受報酬的。像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的時候,他所從事的工作是教學,他是個好老師。如果用今天的話來講,他的工作是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他是幹這一行的,他選擇這個行業。他的身分是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的義務工作者,為什麼?他教學不收學費,不接受一切報酬,義務的。他敬業,每天跟大家上課八個小時,四十九年沒有一天放假。我們今天講敬業,這個敬業的精神,哪一個人能比得上釋迦牟尼佛?他是真幹。教學為什麼說它是多元的?他教的學生,不分國籍,不管哪個國家人,你想來跟他學,他都收,他都教你。不分族類、不分宗教,我們在經典裡面看到的,像《四十華嚴》裡面遍行外道、勝熱婆羅門,這都是信仰其他宗教的宗教徒。釋迦牟尼佛不分宗教,無論你信哪個宗教,只要你肯學,有教無類。

  所以我們要認清釋迦牟尼佛是什麼人,什麼樣的人?是什麼樣的身分?他在這個世間做些什麼事情,值得當時、後世這麼多人的敬仰?他是教學。他教學的內容是什麼?四十九年講得太多了,我們講戒定慧也行,講覺正淨也行,這都是從綱領上說的。但是這些名詞現在人聽起來很難懂,所以我們必須換句話說,換現代人的話,大家就好懂了。我常常講的,他教給我們三樁事情:第一樁事,他教我們真正明瞭人與人的關係;第二個,教給我們明瞭人跟自然環境的關係;第三個,教給我們明瞭人跟天地鬼神的關係。這三種關係搞好,人人就享福,社會安定繁榮,天下太平和睦。他講的東西很現實,經本是教科書,他老人家從前教人的,《華嚴經》是他一生當中最完整的教科書,真的是教九法界眾生。這一段他所講的是教主林神的、教樹神的,我們今天講花神、樹神,教他們的,可見得他教學的對象太廣大了。

  我們今天在學習,展開經卷,在研討,在學習,那我們要問,我們學習的場所有沒有這些鬼神來參與?給諸位說,有,肯定有!只要有佛法所在之處,九法界眾生都仰慕,都恭敬讚歎,我們真心在學。就像前面我們講的「華果光味主林神」,他教導我們,敬佛念佛,佛就現前。我們今天展開經卷,對九法界的眾生,我們尊敬、我們懷念、我們仰慕,我們希望大家在一起都是好同學,都是釋迦牟尼佛的好學生,這個念頭生起來了,就跟九法界眾生起感應道交。所以「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想什麼念什麼,沒有不現前的。非常可惜,現在社會上多數人,他想的是什麼?他想的是名聞利養,說得更不好聽的,他想的是錢財,貪財貪到太過分了。自古以來中國、外國歷史上貪財的那個念頭,現在人超過他們百倍千倍都不止,太過分了,不像話!從前人貪財還會留一點給別人,現在人這個心念絕對要獨佔,別人死活與自己不相干,這還得了嗎?這達到飽和點了。因果裡面所講的,「惡貫滿盈」,那就不得了!惡貫滿盈,必定有大劫難現前!貪財、貪色。

  今天整個世界社會動亂,住在這個世間的人,可以說人人身心都不安,活在恐懼之中,憂慮疑惑,這哪裡是人過的日子?這樣的思想、行為,感得的是什麼?妖魔鬼怪。今天不是佛菩薩出興於世,妖魔鬼怪出興於世,現在已經到這個地步了。有沒有法子挽救?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在往生前一天下午,告訴在身邊的幾個學生說:「世界亂了,佛菩薩、神仙下凡都救不了!」他說:「你們唯一的一條生路,老實念佛,求生淨土。」這是李老師最後的遺教。我們今天面臨這個時局,除了老實念佛求生淨土之外,沒有路可走。我們要能夠體會得到,我們今天真正看到眾生造業惡貫滿盈,比什麼都可怕!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