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八0六卷) 2002/8/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0806
諸位同學,請看「藏海安布莊嚴」,第四段海間香河,長行第七句看起:
【諸世界海所有莊嚴。悉於中現。】
這一句好像跟前面第五句很類似,第五句是講一切諸佛所修的因行,在這裡頭出現了。這一句範圍也是非常廣大,『諸世界海所有莊嚴』,這一句我們一定要能夠明瞭。前面經文所說的世界海微塵數剎土,「諸世界海」,諸就是世界海微塵數的世界。再往深處去觀察,這裡頭還包含一一微塵裡面所現的,一一毛端裡面所現的,一一毛孔裡面所現的,每一粒微塵、每一個毛端裡面都現世界海微塵數剎土,依中現正,正中現依,重重無盡,沒有邊際。這些世界海裡面依正莊嚴,全都在香河裡面顯現出來了。我們必須要明瞭,也應當要學習的,十法界依正莊嚴。我們不說很多,以我們娑婆世界做例子,十法界依正莊嚴,首先我們要了解十法界的因緣果報,這個重要!對我們現前的學習才能夠有真正的利益,真實的受用,我們學的這個東西沒有白學,學了真有用。
十法界,我們從上面看,最上面是佛法界;佛常常講,不是講究竟圓滿的佛,是講十法界裡面的佛。他修的是什麼因?平等心。平等是成佛的真因,究竟圓滿的佛果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十法界裡面的佛,他不是用真誠,他用平等,為什麼?大乘經教裡頭常常教給我們,這一尊佛天台家稱之為「相似即佛」,他不是真的,相似的。為什麼?沒有發菩提心。阿羅漢沒發菩提心,辟支佛沒發菩提心,權教菩薩跟相似即佛他們發的菩提心也是相似的,相似的菩提心,不是真的。所以佛說四聖法界裡面,這裡頭的眾生就是聲聞、緣覺、菩薩、佛,他們只有一部分的解脫,沒有證得法身,沒有般若。沒有證得般若智慧,沒有證得法身,無明沒破!「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這是圓教初住菩薩,發心住,菩提心現前了,從這以後用真心,不用妄心;換句話說,十法界裡面依舊用的是妄心,但是他的妄心跟真心非常接近。我們六道凡夫用的妄心跟真心距離很遠。十法界裡面的佛用的心跟法身菩薩,那是分證位的佛,等於在交界的地方,就差那麼一點點,但是他沒有能夠越過。我這樣的比喻,諸位應該可以理解。
所以佛講平等心。由此可知,平等心是多麼重要!常常修平等心,就能接近菩提心。平等,世出世間的聖人都提倡。我們世間人常講和平、平安,這些祝福的話裡頭都有個「平」字。和平,和是果,和睦相處;平是因,平等對待。如果我們的心不平等,怎麼可能跟大眾和睦相處?你要跟一切人和睦相處,你首先要懂得以平等心對待一切人;你要跟一切萬物和睦相處,你要以平等心對待萬物。如果自己有優越感,覺得自己比別人高一等,你在這個世間永遠得不到和睦,道理就在此地。
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也常常聽到有些人說,某人很隨和,大家對他的印象都好,他有什麼事情,每個人都很樂意去幫助他。沒有別的,心平等、謙虛、卑下。平等所表現在外面,一定是謙虛、恭敬。禮的總的精神是「自卑而尊人」。儒家的禮中心精神之所在,就是這一句話,自己卑謙,尊重別人。孔老夫子一生處事待人接物,就是這個態度,一絲毫的傲慢都沒有。
實際上,人人都有長處,他的長處我沒有,我怎麼不尊重他?人人都有缺點,我自己也有缺點,為什麼能夠原諒自己,不能原諒別人?能容自己,不能包容別人?過失!這是自己真正過失。學會忍讓、學會包容、學會謙虛,這個人不但走遍世界,走遍十法界都會得到別人尊敬,都會得到別人幫助,這是做人的基本道理,也是成佛的基本道理,相同!
我們在大乘學習過程當中,常常提起這十個字五句是大菩提心,每一句裡面都具足其他的四句,那就是菩提心。十法界的佛,平等具不具足?具足。平等裡頭有真誠、有清淨、有正覺、有慈悲。為什麼跟分證位佛不一樣?他這裡頭還夾雜著毫分不淨,問題在這裡。那個毫分不淨要是斷掉,毫分不淨都不夾雜,毫分不善也不夾雜,他馬上就提升、就過關了,是法身菩薩了,升等了,那是分證即佛。這個道理我們要懂。我們要想在這一生當中成就,尤其是希望一生當中圓滿成就,能不能做到?善財童子做到了,我為什麼做不到?
善財童子在華嚴會上是做示範的,是表演給我們看的,他的身分就是六道裡的凡夫,為我們做證明,我們可以做到。做不到的原因在哪裡?貢高我慢的習氣總有幾分,不能夠平等待人。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因有了,什麼是緣?日常生活當中,真正以平等待人接物,那是緣。因跟緣具足,你的境界當然往上提升,這是講佛。
菩薩,菩薩是修六度,六度是菩薩,六波羅蜜。第一個因行,四攝是方法,我們今天講手段,真因是六波羅蜜。「布施」,布施的範圍太廣大了,隨著你布施的心,你的心是真心,你的願願眾生得福、願眾生開慧,這個了不起!這個心不但是菩薩心,也是佛心,念念希望一切眾生破迷開悟。
然後你就曉得哪一種布施是最殊勝?《金剛經》上多次的比較,《普賢行願品》裡面「廣修供養」都說得很明白,「大千世界七寶布施,比不上四句偈」。為什麼?四句偈能令迷惑眾生省悟過來,能幫助人破迷開悟;七寶布施做不到,你只能夠施捨,幫助人解決物質生活困難,那個功德小。為什麼?人家得你的利益頂多一生,如果他覺悟了,那個覺悟是生生世世。如果這個覺悟,我們世間人講運氣很好,他遇到淨土法門,他真的深信不疑,這一生念佛果然往生了,你的功德大!為什麼?你幫助一個眾生作佛。
大慈菩薩講得很好,如果你這一生當中能夠幫助兩個人成佛,真的往生了,確確實實往生,就超過你自己這一生的修行。你想想看,那兩個人真的往生了,你能不往生嗎?你到臨命終時,他們兩個人一定向阿彌陀佛啟請:我們兩個人能到西方極樂世界,是某某人介紹、勸勉我的;現在他快要命終,我們恭請阿彌陀佛去接引他。那是肯定的,只要你自己沒有障礙;你自己有障礙,那不行!你自己沒有障礙,一心向佛求生淨土,被你度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他一定跟著阿彌陀佛一起來接引你。勸人念佛求生淨土,功德第一殊勝!我們不能夠錯過這個機會,要認真努力去做。
大家在一起共修,建念佛堂的功德不可思議,好事情!如果說是建道場,道場的範圍很廣泛,能夠培養弘法人才,續佛慧命。這一樁事情,一切諸佛如來都感激你,你們想想看是不是?我要是佛,我一定感激你,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我們這個小道場,九樓現在在籌備,利用這小小的地方建「萬姓先祖紀念堂」,我們發心做這樁事情。大概一個星期之後,中國國內有一個靈媒打電話告訴我:法師!你們在做祖宗的紀念堂,全中國每一個姓氏的祖宗都感謝你。我聽了這個話寒毛直豎,怎麼當得起?但是想一想,這個話不是假話,我們跟他沒有往來,他怎麼知道?我們在此地準備做這個工作,只有幾個人曉得。鬼神真的有他心通,我們起心動念他知道。他把這個訊息傳給我,我們很感動,對我們也是一種勉勵;換句話說,我們非做不可。所以我聽到這個訊息,我在想我們要把這個事業擴大。
祖先的牌位很不好寫,太多了。現在我們收集到的有一萬二千多,不斷的各地方傳來的資訊,中國姓氏有多少?最多的說法是二萬二千多。前一個時期我們聽說是一萬八千多,現在我們得到新的資料是二萬二千多個姓氏,萬姓,不是百姓,「萬姓先祖紀念堂」。將來我們把這些牌位,我們都印出來,提供別的道場。他們要想做,我們這個資料就供養他,他就不要費這麼大的功夫去找這些資料來設計這些牌位,我們統統把它做好。在全世界哪個地方有華人,我們都希望他在那個地方能夠建一個先祖紀念堂;不必一家一家建祠堂,所有中國人我們做一個總的祠堂。好!團結我們的民族,團結華僑,非常有意義。
春秋舉行祭祖,我們舉行這個活動,學佛的清明、中元、冬至,一年舉行三次祭祖活動。至少舉行一次,冬至。居住在這個地區的華人,利用這一天我們來聚會,象徵團結。請一些長者,德高望重的長者,跟我們講講孝道,這是機會教育,教導我們不忘本。人能夠不忘祖先,眼前的父母哪有不孝順的道理!遠祖我們都還在追念,念念不忘,這是非常好的教育。
這都是屬於布施。在今天的社會,我們把它做出來,布施給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所有眾姓之家,這個多有意義!
所以修福,我常常講要有智慧,沒有智慧修不到福。你所修的福,有很多人修福是假的。像種福,種五穀雜糧,他不是種在泥土上,他看錯了,他沒有真正找到福田,他種在沙土裡頭、種在石頭上,不但不能生福,連他的種子都爛掉了。智慧才能夠知道哪個地方是福田,哪個地方的土地非常肥沃,適合種什麼樣的東西。種子下去了,果然就茁壯、開花、結果,你就有收成。所以沒有智慧,想種福都種不到。佛在經上也常常說「因地不真,果招迂曲」,我們用的心要正,我們學佛行要真,總要以佛菩薩、祖師大德的行誼做我們的榜樣,我們從這裡學習。
所以要學布施,學財布施、學法布施、學無畏布施,你這三種布施都做到了,果報殊勝。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無畏布施裡頭,最容易做的、最方便做的是素食,不吃眾生肉,這是施無畏。所有一切動物牠不會怕你,為什麼?你不會殺牠、不會害牠,你不會吃牠。牠有靈性,我們做朋友,我們互相照顧,真的是這個樣子。
過去我們在書本裡面看到有這些記載,在我們現實生活當中,我們用這種心、用這種態度對待這些動物,動物逐漸逐漸了解,真的跟我們做朋友。我們現在住在澳洲,澳洲很多野生動物,不是家裡養的,我們看到,拿一點吃的東西餵牠,一招手牠就來了,不害怕。鳥很多,我們買鳥食來餵牠,常常在一起習慣了,我們向牠招手,牠飛到你手掌上來。無畏施的果報,真的給自己帶來健康長壽。
我們種的蔬菜、水果,鳥也來吃,蟲也來吃,我們沒有用農藥,也不用化肥,是有機的蔬菜、水果。牠們來吃,我們歡喜,布施供養,我們不趕牠走;趕牠走就吝嗇了,就不肯施捨了。但是到第二年,我們也跟牠商量,你吃的時候也給我們留一點,不要吃光,真的牠給你留一半。我們用的心愈誠,牠對我們的報答也愈多。
古晉李金友的山莊種的這些水果、蔬菜,他跟我講,我上一次去的時候是第六年,第一年種的水果、蔬菜百分之九十都被鳥被蟲吃掉,百分之九十。到第二年牠吃一半,留一半給我們。每年都會多留一點。到第六年的時候,差不多牠們吃的是十分之一,十分之九可以收到。那些小蟲、小鳥都有靈性,你對待牠好,牠也對你好,你布施供養牠,牠也會供養你,我們這樣做朋友多好!菩薩心,常常有施捨的意念,它不會斷掉。
人到世間來,一生幹什麼?就是幹施捨的!我沒有錢,什麼都沒有,我可以義務勞動。今天講做義工,義工是用身體來布施,這個比財物布施的果報還要殊勝,這叫內財布施。你布施財物是外財,身外之物;我用身體來布施、來做義工,那個果報更殊勝。
第二「持戒」。持戒是守法、守規矩,那是屬於無畏布施,你這個人守法、持戒,別人不會怕你。你持不妄語,人家對你講話很放心,你不會騙我。你持不偷盜,我錢財擺在這個地方也很放心,為什麼?你不會偷盜,你不會拿我的。他心裡頭沒有恐懼,這就是無畏。你持不殺生,他放心,「你絕對不會傷害我」,給對方身心的安全感,這屬於無畏布施。
「忍辱」是無畏布施,我在態度上、言語上得罪你,「他修忍辱波羅蜜,他不會報復,他不會記恨在心」,無畏布施。
「精進、禪定、般若」是屬於法布施。我自己做,別人看到了,他受感動了,他向我學習,效法我,這就布施他了。自行就是化他,自他真的是不二,菩薩修六度萬行。我們學佛,說實在話,應當取法於佛菩薩,我們走佛菩薩的大道;十法界是十條道路,我們選擇這兩條路,決定不錯。
不要去想別人怎麼對我,別人不走這個路,我們走這個路。我們只要問自己,我怎樣對人?別人對我有傷害,不要緊,我常講逆境、惡緣,緣是人事,遇到的人是惡人,傷害我;逆境是非常惡劣的環境,我能夠不放在心上,我依舊以平等心六度心來處事待人接物、來過日子。逆境、惡緣消我的業障,順境、善緣增長我的福慧,順逆境界都是好境界。
所以我告訴同學們,一個真正修行人,永遠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順境、善緣我感恩,逆境、惡緣我還是感恩,為什麼?幫助我消業障,使我無始劫以來的業障能夠早一天消除,好事!不是壞事。我沒有錯,人家冤枉我,好!消得更快。如果我有過失,別人毀謗、侮辱、陷害,業障消除;如果沒有過失,那無量劫以來的業障都消掉,不是壞事。如果我們不肯接受,懷恨在心,將來想報復,不但業障不能消除,業障增加了,將來果報是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那個麻煩大了。
佛菩薩教導我們「冤家宜解不宜結」,不要跟人結怨,小小怨結趕快化解。怎麼化解?常常反省,不要怪別人。回過頭來想自己,我做得不好,讓他看不順眼,讓他心裡不高興,我怎樣來改過。只要回過頭來反省、檢討,改過自新,那個毀謗我的人、侮辱我的人都是我的老師。為什麼?他要沒有這個惡劣的行為對我,我不知道反省,不知道檢點,不知道改進,他是我的好老師,他是我的善知識。一生當中心裡沒有一個冤家,沒有一個對頭,你說你這一生活得多麼幸福、多麼自在!這個世間誰能跟你相比?一個怨懟都沒有,走菩薩道。
緣覺、聲聞是小乘,偏重在自利。緣覺是辟支佛,修十二因緣,十二因緣是說三世因果。三世因果,我們就曉得,過去世我們沒有辦法,我們不能回到過去,未來世還沒有來,我們也沒有辦法,只能講現在。現在的果我們已經在受,感受這個果報。果上沒有辦法修,只有在因緣上。實在講都是「緣」。
現在的緣,佛告訴我們,佛是把所有一切現前的緣歸納為三個字:愛、取、有。佛告訴我們,這三類你只要有一類斷掉,你就超越六道輪迴。這三條也分上、中、下三等根器,最上等的根器,愛斷掉了,貪心,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貪愛的念頭斷掉了,這行!第二種,愛的念頭雖然還有,當然它很淡薄,不是很嚴重,他能夠不取。不取是絕不以為是我的,沒有佔有的念頭,行!能超越。第三種,雖然有愛有取,心裡頭沒有「有」,就是心裡面絕不以為這個是我的、我所有的。我所有的這個念頭斷掉了,你能超越六道輪迴。由此可知,六道輪迴,在辟支佛他們所認定的,就是這三大類:愛、取、有。這三大類你一條都放不下,你的果報在六道、在三途。怎樣到三善道,怎樣到三惡道,就看你「愛、取、有」的對象,你「愛、取、有」是善的,三善道;「愛、取、有」是不善的,三惡道。這是辟支佛所修的。
阿羅漢所修的是四諦法:苦、集、滅、道,這是世出世間的因果。苦、集是世間因果,滅、道是出世間因果,佛總是先說果後說因。世間先跟你講果報,「苦」,苦從哪裡來的?集來的。「集」是什麼?集結造作。集是業,你的果報是你的業變現出來的,業報!六道裡頭是業報,這個不能不知道。你造的是善業,你得人天果報;你造的是惡業,三途果報,世間因果如是。
你要想超越六道輪迴,不再搞業報,那你要修出世間法,出世間的果是滅。「滅」,有很多人不懂這個字的意思,在佛法裡頭也常常講涅槃,滅就是涅槃。涅槃是梵語,也翻作滅,滅什麼?滅苦滅集。在因上講是滅煩惱,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統統滅了,你超越世間了,你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那個佛果叫大般涅槃,大乘佛法所修的。小乘佛法修的是只滅見思煩惱,證得阿羅漢果。我們要問:證得阿羅漢果之後,還會不會再往上提升?會的,肯定會。不過佛在經上常講要兩萬大劫。
阿羅漢在他證得的這個境界裡頭他很歡喜,他在那裡享受,享清淨寂滅之樂。到他享夠一段時間,他大概又覺悟了,這個還不夠,我還要往上提升,迴小向大,所以阿羅漢肯定會迴小向大。每個人的時節因緣不一樣,最長是兩萬大劫,他會回頭。他修什麼?修道。小乘常講,「道」就是三十七道品,三十七道品是所有修學的歸納,無量無邊的法門歸納為三十七個法門,稱為三十七道品。
三十七道品並不是完全講小乘,大乘也有三十七道品,諸位只要看看天台智者大師講「藏、通、別、圓」四教三十七品,你就曉得三十七品有藏教的、有別教的、有通教的、有圓教的。藏、通屬於小乘,別、圓是大乘,所以它是通的。這是我們講四聖法界的心行,我們要記住,我們要認真努力學習,搞這個好,不要搞六道。好,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請看「海間香河」第七句:
【諸世界海所有莊嚴。悉於中現。】
這一句我是用十法界依正莊嚴做一個例子來說明,我們在這裡面學習。十法界的四聖法界跟諸位介紹過了,四聖往下就是六道。六道第一個是「天」,天道的業因是什麼?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欲界天上品十善。由此可知,十善業道至少要能達到九十分以上,上品,感得的果報是欲界天。欲界天,祖師大德常常跟我們講,單單修十善,最高只能夠到忉利天,我們中國人常講的玉皇大帝,一般宗教裡面講的天主、上帝,可能都是說這個層次的天。如果再往上面去,欲界第三層天夜摩天,第四層兜率天,第五層化樂天,第六層他化自在天,這是欲界,佛在經裡面把這些層次講得很清楚,對他們的日常生活狀況都有說明。
但是上面這四層要修定,不單單是修十善業道,十善業道還要加禪定、還要加四無量心。禪定沒有修成,所以它的名詞叫「未到定」,是修禪定,有禪定功夫,還不夠標準。如果達到標準,他就到色界去了,就不在欲界。由此可知,這些修定的人,欲沒有斷乾淨,所以到不了色界天。這是講欲界天的業因。
色界天那個業因是禪定,四無量心。禪定真正修成功了,初禪。那個標準從什麼地方看?對於欲的念頭,「欲」我們常講五欲,「財、色、名、食、睡」,他有沒有斷?跟諸位說,他沒有斷,他是用定功完全把它伏住;雖然沒有斷,決定不起現行,也就是說它不起作用。所以這種斷,我們叫「伏斷」,定功把它伏住,伏斷。它不是滅斷,阿羅漢才滅斷,色界天人是伏斷。定功有淺深差別,所以有初禪、二禪、三禪、四禪,這是講功夫的等級,果報不相同。
四禪裡面,總共有十八天,我們常講十八層天,還要修禪定,還要具足四無量心:慈悲喜捨,捨是放下,生色界天。色界天再上去,無色界天。無色界天,換句話說,連這個色身,有色身當然要居住的環境,我們講有居住修學活動的場所,他有宮殿、樓閣;到無色界,他身不要了,真的像老子所說的,「吾有大患,為吾有身」,高等凡夫。知道什麼?身不是好東西,沒有身多自在!沒有身,諸位想想,生老病死就沒有了;生老病死,身才有,有身就有生老病死,沒有身,生老病死就沒有了。高級的凡夫他有這種思想,他不要身。不要身,真能做到,生到無色界天。
無色界天也有四個層次,我們通常稱之為四空天,他沒有色身,他也沒有宮殿、樓閣,我們一般人稱為靈界。佛法裡面講他只有神識,從唯識學家來說是阿賴耶,他只要見分,他不要相分,所以他沒有形相,這是六道裡面的高級凡夫。四空天只有這一類的人在裡面居住,這裡頭沒有佛菩薩。為什麼?佛菩薩示現是要度化眾生的,這些人是自以為足,認為自己這個境界非常好,不能接受佛菩薩教化。所以這層天也叫做「長壽天」,壽命八萬大劫。
八萬大劫,我們現在沒有觀念。我透一點訊息給諸位,我們這個世界,世界有「成、住、壞、空」,也是漩澓的,成住壞空八萬次他還在,你就曉得這個壽命多長!但是八萬大劫到了,他的定會失掉,那個定功最長最長只能支持這麼久。定功失掉之後,他不能再上去了,他出不了六道輪迴,那只有再下來。所以諺語常講「爬得高,摔得重」,他爬到那個頂上,以為那個境界就是涅槃境界。這是誤會、錯認,以為自己證得大般涅槃,不接受佛菩薩的教誨,以為自己圓滿成佛,這個心態就是極重的罪業,毀謗三寶,不相信三寶。尤其到他壽命到了,佛說入般涅槃就永遠不生不滅,我現在還要墮落,佛說的般涅槃是假的,不是真的。「我證得了」,他不知道他那是誤會,他那個不是大般涅槃,他是四空天,所以墮落決定是墮地獄。換句話說,爬到最高,跌到最下,然後從最下慢慢再修起,很辛苦!這是講天道。所以,天不究竟。
天跟人當中,還有一個「阿修羅道」,這是平常講的六道,六道講阿修羅。如果不講六道,講五道、五趣輪迴,就不講阿修羅,天下面就是人。講阿修羅,阿修羅很複雜,諸位讀《楞嚴經》,佛在《楞嚴經》上講得很清楚,阿修羅有四種:有天上阿修羅,有人間阿修羅,有畜生阿修羅,有餓鬼阿修羅,只有地獄沒有。天上阿修羅在欲界,色界裡頭沒有阿修羅,在欲界天,當然無色界更沒有了,這些事實我們要知道。
為什麼叫做阿修羅?佛講阿修羅好勝好鬥,福報很大,瞋恚心很重,嫉妒心很重。什麼業因?在人間修福,不捨傲慢。他修的福大,供養三寶,財、法、無畏都布施,他修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但是他很傲慢,驕傲!好勝!絕對不肯落在別人後面。譬如財布施,你布施一百萬,他一定要布施一百二十萬,總要把你壓下去。這樣的心態修布施度,果報在阿修羅道。法布施、無畏布施都是這樣的,總是搶在前面,絕對不肯落後;別人修福德、功德超過他,他心裡嫉妒。就這麼一個業因,所以他的福報很大,他享天福,人間沒有這麼大的福報,到天上享福。
天上享福,這個習氣還斷不掉,所以常常找忉利天主的麻煩。我們在佛經上看到,忉利天主跟阿修羅打仗。當然真理裡面所講「邪不勝正」,忉利天主會打勝,但是很辛苦。忉利天主的福報跟阿修羅是一樣大,忉利天主修福的時候,沒有瞋恚心,沒有嫉妒心,所以他是正神。這麼個業因。
人間也有阿修羅。那我們就想到,他所修的福次於天阿修羅;畜生阿修羅,他所修的福又次於人阿修羅;餓鬼裡面阿修羅,當然他修的福又次於畜生阿修羅。阿修羅無論在哪一道,有福報,是那一道很大的福報;所帶的習氣相同,傲慢、好勝、嫉妒,這是阿修羅。佛在經上講,阿修羅有天之福,沒有天之德,差別在此地。
《楞嚴經》裡面講五道,不講六道,阿修羅在哪一道就歸哪一道,在天歸天道,在人歸人道,所以講五道,不講六道;也講五趣,趣向的趣,跟道的意思是一樣的。所以佛經上,諸位讀經,有的時候看到五趣,有的時候看到六道,知道五趣跟六道是完全相同的,不增不減。不是說六道多了一道,五趣少了一道,不是的,你了解裡面的內容就明白了。
阿修羅下面是「人道」,我們現在得人身,人道的業因是什麼?佛跟我們講五戒十善。這個十善是中品十善,沒有到上品。上品的五戒十善,你到天上享福,人間福報太小,你的福報太大,你生天,不會在人間。我們人間得人身的人,我們很了解;六道裡頭其他道狀況,我們不甚了解。人道,我們親身在這一道,感受很多。人的相貌不一樣,體質不一樣,壽命長短不一樣,富貴窮通不一樣,什麼原因?
佛跟我們說到人道來有兩種業,一種叫「引業」,一種叫「滿業」。引業就是五戒十善,引導你到人道裡面來投生,得人身,引導你的。得到人身之後,你這一生富貴貧賤、壽命長短,那是屬於滿業。滿業是什麼?滿業是你修的善惡業。實實在在講,你這一生做人、生活、處事待人接物,你要能夠斷惡修善、積累福德,你的滿業好,你來生得人身,你在人世間享福。如果不知道斷惡修善,不曉得積累善福,你還要造作一些惡業,那你得人身,人身是得到了,你的一生生活狀況就很辛苦,是這麼一回事情!佛經上講得詳細、講得透徹。
佛在經上又告訴我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這是總說因果。我過去生中修的是什麼因,造的是什麼業?我這一生所受的就是果報,所以我不會怨天尤人,我的果報再不好,我知道自己造自己受,與別人不相干!別人對我誤會,別人傷害我,別人欺騙我,這是過去世的業因。佛祖,連印光大師在《文鈔》裡都常常教導我們,遇到這些不幸的事情,應該怎麼辦?作還債想!我過去生中欠他的,現在還債,還過去了,帳了了!歡歡喜喜的接受,認真努力修善積福。如果做得很認真、很努力,果報不要等來世,這一世你就享受到。怎麼樣?這一世的命運改了,《了凡四訓》就是這麼一個道理,把命運改過來。
我們今天懂得這個道理,我們認真努力在改,改了之後,晚年愈來愈幸福,命裡該短命的可以修到長壽,命裡沒有福報的可以修到福報。佛家常講「佛氏門中,有求必應」,命裡沒有兒女,你可以得到好兒女。了凡先生給我們做了示範,俞淨意先生也給我們做了示範,俞淨意的果報超過了凡先生,為什麼?俞淨意修行那個功夫超過了凡,真的是什麼樣的因,得什麼樣的果。
我們學佛對於這個道理要參透,我們才真正能夠修得人天福報。人、天是非常接近的,引業、滿業都接近。所以做人要做好人,要自求多福。福不是僥倖可以得到的,一定要修因。因真,果報就實在。生活在貧窮困苦,更要懂得修因,改善自己的命運。現前享福,你也要知道你這個福報是前生修的,如果這一生不繼續去修,福享完了就沒有了。
這一樁事情我在這一生當中看得很多,早年在抗戰期間,我也聽說許許多多福報很大的富貴人家,抗戰勝利之後大陸解放,我到台灣,我們看到到台灣的那些達官貴人權勢都失掉了,以前在中國大陸過那種豪華奢侈的生活,家裡佣人都十幾、二十個,真的是一呼百應,有威勢。到台灣,自己提著菜籃上街去買菜,家裡老夫妻兩個,一個佣人都沒有。我看了之後,我明白,福報享盡了。享福的時候不知道修福,享福的時候真的是迷了,作威作福,不可一世;晚年的時候,貧窮潦倒。
富貴人家,佛經上講「財為五家共有」,沒有那個命,命裡頭福報盡了,公司行號倒閉了,出了事情,再多的財富,聽說沒有幾個月虧空完了,破產,公司變賣了。這些事情,在今天的社會,只要稍稍留意,我是很少看新聞、看報紙,我想你們知道的比我多,每天多少大的公司破產,大的財主失掉他的財富。什麼原因?那個財富是他前世修的,他的享受到這個地方已經盡了。所以威勢、財富可以在一夜之間消失,不知道修福,不知道那些東西是假的,只有真正修福是真的。
我們在歷史上看,可以給我們做真實永久榜樣的,宋朝的范仲淹先生。印光大師讚歎,范先生出將入相,他做到元帥,他做到宰相,這個人那真是享盡了榮華富貴。他有沒有享受?他沒有享受。榮華富貴他真的是完全得到了,他把他的富貴貢獻出來跟大家共享,了不起!
《古文觀止》裡面還有一篇文章叫「義田記」,是寫他的。他把他的俸祿,除了自己非常節儉的生活,一生都過節儉的生活,沒有去享受它,把這些錢省下來買了很多田地,買來幹什麼?不是自己置產業,是幫助那些貧窮的人,他們生活非常艱難,分給他們,讓他們耕種,讓他們可以生活。他幫助三百多家,所以「義田」,義是義務,不是收租,收租就不是義田,完全是做布施供養。田地分給你們耕種,耕種收入完全是你們自己的,讓你們自己養家糊口。又辦義學,辦學校。那個時候學校還是私塾,我相信他辦得很多,請好的老師,能夠念書的這些兒童,家境困難,沒有辦法念書,他都收進來,他來養,他來教,替國家培養人才,幹這個事情。
我們在傳記上看到,范老先生死的時候,棺材都買不起,錢統統做好事去了。那個時候他的兒子范純仁是宰相,他有五個兒子,五個兒子都了不起,都做大官,都學他老子,自己生活勤儉,所有收入布施做好事,今天講做社會福利工作。他的果報,後代生生世世,代代都出人才,一直到民國初年。印光大師講,在中國家道八百年不衰是范仲淹,種善因他有善果。
講求修福、福報,《印光大師文鈔》裡頭,他只指出三個人。第一個是孔老夫子,孔老夫子完全是法布施,孔老夫子沒有錢、沒有財,他是平民,他是義務教學,法布施!他的後代到今天七十多代不衰。孔老夫子的後人孔德成先生,有一次到美國,從舊金山入關,海關聽說他是孔老夫子的後裔,特別禮遇優待他,把他當作貴賓接待,沾老祖宗的光。這是真實的福報,我們要知道,要效法,要學習。
你看看這個世間,從歷史上看古今中外,有幾家後代代代都有傑出人才?真的找不到。印光大師講得不錯,我們要懂得修福積德。出家人更應該懂得,佛門當中,代代有人才出來,祖祖相傳,這是利益眾生,果報在佛法裡面講那就殊勝。所以像范仲淹這樣的人,他要是學佛,他怎麼不往生?肯定往生!這是世間真正的大善人,是我們的榜樣,是我們的典型。
你修得的財富,你應當布施供養社會大眾;你有權勢,你應當照顧社會大眾,為一切眾生造福,這是真實的功德。如果是為自己,你過去生中不管修多麼大的福德,幾年、幾十年就享盡了,有些人晚年都保不住。過去多少生累積的福報,這一次得人身享受了,福報現前了,二十年享完了,三十年享完了,我們看到太多太多了。他得志的時候,那個享受真的是帝王生活;享盡了,公司倒閉、破產了,立刻降下來要過貧民生活,甚至於他忍受不了,病苦交加,壽命也完了。世間也有一句諺語,所謂「祿盡人亡」,你雖然有壽命,你的福報享盡了;還有壽命,沒有福報,沒有穿的,沒有吃的,雖然還有壽命,你還是死亡,沒有法子!不能不學佛。
人道下面是「畜生道」,畜生道裡頭也有很多有福報的,甚至於福報比一般人還要大。為什麼到畜生道呢?我們就曉得,引業跟滿業,滿業他有福報,引業他沒有。引業是什麼?五戒十善。他沒有修,或者有修,不及格。五戒十善,如果只能打五十分,人道就靠不住,畜生道去了。如果五戒只有十分、二十分,餓鬼道去了;完全沒有的,地獄道去了。引業,我們要懂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引業是「信願行」,滿業,《華嚴經》文殊菩薩十波羅蜜、普賢菩薩十大願王,我們都要懂!你不懂怎麼行?你是修什麼?
由此可知,戒跟善多麼重要!戒是戒律,善是十善,你要是把戒、善疏忽了,念佛不能往生。你要問為什麼?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西方極樂世界什麼人住的?「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所以他的標準是上善;也就是說這個善足以能夠生天,上品十善。總不能說到極樂世界你這個戒善連忉利天的標準都不夠,這講不過去,沒有這個道理!
你明白這個道理,你才曉得李炳南老居士早年常常講的「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他在台中,就台中這個例子來說,一萬個念佛人,真正往生不過是一、兩個!這個話講的是真話,不是假話。換句話說,一萬人當中有九千九百九十幾人都不能往生。你要問什麼原因?戒善沒有達到忉利天的水平,就是這個道理。
今天我們剋實而論,很多戒善都達不到人道的水平,你怎麼能往生?祖師大德常常提倡的「持戒念佛」,我們把這個疏忽了。我上一次到杭州,去參拜祖師的,特別是淨土宗祖師的塔墓,我也去參拜弘一大師的舍利塔。我看到弘一大師寫的四個字,他們把它放大做成匾額,高高的掛在上面,「以戒為師」。這是對於所有佛門宗派而言,不管你是大乘小乘、宗門教下、顯教密教,持戒第一!怎麼能疏忽?持戒念佛,《印光大師文鈔》裡頭,你去查查看,有多少句這個句子,祖師重視。念佛不持戒,那就是說跟西方淨土結一個緣,這一生不能成就,去不了。
所以業力,一個引業,一個滿業,總要搞清楚。人道裡頭有這兩種業,十法界哪一道裡頭都有這兩種業,一個牽引你去往生,一個生到那個地方你的享受、你的福報。所以畜生道就是因為引業不殊勝,滿業很殊勝,在畜生道裡面享福,餓鬼道亦復如是。引業,一般講那個引業是貪瞋痴,畜生道是愚痴。
「餓鬼道」是貪心,貪而無厭,貪財貪色貪名貪利,總是你貪心,引導你墮餓鬼。餓鬼道裡頭也有享福的,也有受罪的,那是滿業,看你在人間行的是善還是惡。你在人間行善,貪心引導你作餓鬼,你在餓鬼裡也有福報,你也享福;如果你在人間做惡,貪心還做惡,那你在餓鬼道受苦,就這麼回事情,很清楚,很明瞭。所以引業,你要曉得。瞋恚,瞋恚這個引業是引你墮「地獄」。嫉妒、瞋恚很可怕,吃虧的還是自己,引導你墮地獄。
你要問:來生我到哪一道?你就想想,佛給我們講的十法界的業因。平等心,引導你十法界裡面的佛;六度心,引導你四聖法界的菩薩。菩薩福報不一樣,是滿業。譬如六度,六度引你到菩薩,菩薩有福報大的、有福報小的,有聰明智慧高的、也有比較低的,那是什麼?你修布施的內容,你財布施、法布施修的多少,這是滿業。墮地獄的,瞋恚!瞋恚心重,引導你到地獄。地獄都受苦,沒有樂。地獄是什麼?瞋恚心造的都是惡業,沒有善業。瞋恚心修善業不會墮地獄,到哪裡去?阿修羅去,大概總是餓鬼道裡面的阿修羅,畜生道裡面的阿修羅。造作一切不善業,那就墮地獄,地獄只有苦沒有樂。地獄也有等級,差別很大,都是受苦。有的受苦時間短一點,有的受苦時間長一點,最苦的叫無間地獄,受苦沒有間斷,從墮地獄到受完罪出來,這當中所受的苦從來沒有間斷過,諸位讀《地藏菩薩本願經》就曉得。
這是講『諸世界海所有莊嚴,悉於中現』,我們舉十法界這個例子,業因果報在這裡統統都顯現出來了。當我們把這一段經文講完,我再跟諸位做總結。總結裡頭我要提示同學,就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你怎樣去真正體會到、覺察到這十法界的業因果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