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五六二卷)  2006/6/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562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淨行品第十一」,偈頌第七大段,今天從十一首看起:

  【若得恭敬。當願眾生。恭敬修行。一切佛法。】

  這是在乞食遇到齋主以虔誠恭敬的心態來供養出家人。底下一首,沒有恭敬心,這種情形在乞食當中會常常遇到。人是凡夫,既是凡夫就有情緒,情緒好的時候對人就很有禮貌,情緒不好的時候,誠敬的態度就會降溫,中國外國、今世古時都不例外。

  我們看看菩薩所引發的大願,跟我們不一樣,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這是遇恭敬的人,『當願眾生』,這一句含義無盡的深廣,這個「眾生」是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所以菩薩修福,我們凡夫比不上,怎麼比都差得太遠了,為什麼?心量不一樣。凡夫起心動念為自己的利益,為我一家人的利益,現在社會,為我一個團體利益、為我的公司利益,如果再能夠想到我這個地區社會的利益,就很少了;能想到國家、想到這個世界,少之又少。像《華嚴經》上講的,念念想到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無量眾生,一個不漏的,可以說沒有這種人。就是學《華嚴經》學了幾十年的,心量都不能拓開,只有展開經本讀這段經文,心量像石火電光會閃一下,剎那之間這個念頭就消失了;換句話說,心量怎麼樣也沒法子拓開。修行真正的功夫就在此地。

  普賢菩薩歸納《華嚴》經教的行門,這個行門是無量的法門,跟四弘誓願裡面所說的一樣,「法門無量誓願學」,他把無量法門歸納為十門,這就好講了。我們常說的「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十願,這十願就是《華嚴經》所有行門的歸納,然後你才曉得每一願展開無量無邊。法門確實深廣無盡,法是方法,門是門徑,方法、門徑太多太多。法門雖然多,方向跟目標是一致的,這是《華嚴經》上常講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說明為不思議解脫境界。這個無量是多,多乃一之多,一乃多之一,所以一多不二。一個方向,成佛之道;一個目標,無上正等正覺。這總要曉得,要不然人家問你學佛,你學佛最後想得到個什麼?這就是目標。

  學佛最後想得到的就是無上正等正覺,梵文稱之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究竟圓滿的智慧,就是這個意思。所以它不是不能翻,可以翻的,可以翻而不翻,這在翻經體例裡面所謂是「尊重不翻」。可以翻,因為這是佛教總的目標,我們對它尊重,學佛唯一的希求就是要達到這個目的,所以對它尊重,還是音譯,而不用意譯。

  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無上正等正覺(就是究竟圓滿的智慧),人人都有,不但人有,畜生也有,餓鬼也有,地獄也有,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統統都有,而且是平等的,沒有差別。我們在大乘經裡面常常念到的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這就是佛性,佛性就是無上正等正覺。儒家雖然沒有講得那麼徹底,可是也很貼近,你看《三字經》上頭一句,「人之初,性本善」。人性本善,本善就是佛性,說法不一樣,意思非常接近。儒家的求學,佛跟道是求道,要知道就是求的這個,這個東西是本有的,你說能不能求到?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告訴我們「本覺本有,不覺本無」,這兩句話很重要,給我們修學,特別是初學的人奠定了信心。既然是本有的,哪有求不得的道理?迷惑、不覺、無明本來沒有的,本來沒有當然可以斷掉,我們信心從這個地方建立的。

  《華嚴經》上佛說得好,「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智慧就是無上菩提,德是能力、德能,相是相好,我們今天講的福報,統統是圓滿的,沒有高下之分,都有。現在為什麼佛有、菩薩有、阿羅漢也有,六道凡夫就沒有了?這什麼原因?要記住,這個原因佛一語道破,「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句話說得很清楚。我們本有的現在為什麼得不到?因為你有妄想,你有分別,你有執著。要知道妄想分別執著都是假的,本性裡頭沒有,這是不善。本性本善,本性裡頭沒有不善。沒有不善,現在很不幸是起了不善,但是你要知道這個不善與本性沒有關係。我們從一個比喻裡面就很容易明白,本善像太陽,自性像太陽,妄想分別執著像烏雲。今天香港陰天還下雨,雲層很厚,今天從早到晚都看不到太陽,是不是太陽沒有了?有,這個我們現在都知道。我們再問,太陽跟雲層有沒有關係?沒關係,雲層決定遮不了太陽。雲層今天把太陽陽光遮住,這是暫時的。

  凡聖就像這種樣子,佛菩薩就像太陽,凡夫就像太陽被雲彩遮住了,這個雲彩就是妄想分別執著。我們知道,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沒有了,這是晴天,萬里晴空,一片雲彩都沒有,這就好比是佛;如果有雲彩,很少,也沒有遮住太陽,那是菩薩;雲彩也不少,但是不妨礙陽光,沒妨礙到太陽,那是阿羅漢;像今天這個陰天,太陽完全不見,六道凡夫。這個諸位容易體會,那麼修行修什麼你應該明白了,把這些虛妄的東西遠離就對了。佛家講的離煩惱、斷煩惱、放下煩惱,統統是一個意思。換句話說,你能不能放下?能放下執著,我們於世出世間法不再執著了,證阿羅漢果,雖然還有妄想分別沒有斷,超越六道輪迴了,到哪裡去?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到那個法界去了,不在這個法界。我們今天講不同維次的空間,它不在六道,那個生活環境比我們就好得太多,我們這個世間人講的天堂都比不上它。如果再能夠把分別也放下,於一切法不分別,那就成菩薩,妄想沒有了才成佛。功夫在這裡。

  修行在哪裡修?日常生活當中修,穿衣吃飯裡面修,待人接物裡面修,這真修。修什麼?你還有沒有執著?還有沒有分別?不容易。前面我們提到安世高同學的故事,很值得我們做參考,應該常常要提醒。為什麼?我們沒有做到。安世高的同學,出家人,什麼時候的同學?在我們想像應該是佛陀在世,要不然就是佛陀滅後不久,因為安世高到中國來的時候很早,漢朝時候。他的傳記裡面講他在廣州兩次還命債,他到廣州被人誤殺,這他自己都知道,兩次。他為什麼要來?過去生中他是誤殺了別人,這一次一定要被別人誤殺。因果可畏,欠命的要還命,欠債的要還債,你還完了,真的,你才能得自在,你在道業上才沒有障礙。今天修道、行善許許多多的障礙,讀了古大德的傳記就恍然大悟。

  一個人在這個世間確實「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前定就是前世的因,今生點點滴滴跟前世的因統統是連起來的,沒有一樁事情是例外的。人到這個世間來幹什麼?現在連外國人也懂得,不是他懂得,是神靈傳遞信息給他。人到世間來幹什麼?你看神靈傳的信息,他說兩樁事情,一種人到這個世間是來做事的,另外一種人是來還債的。在佛法也是講兩種人,佛法講世間人到這世間來幹什麼?佛家講「人生酬業」,業是你過去造的業,你這一生要受業報;換句話說,你是來受報的,受報就是來還債的。說得詳細一點,佛就講了四種:報恩、報怨、討債、還債,這都是酬業。過去別人對你有恩,這一生遇到了,報恩的;另外是過去世的時候跟你有怨、有仇恨,這一生到這個世間來,來報仇的;第三種是討債的,第四種是還債的。如果沒有這四種的業因,你就不會到這個世間來,真的是冤有頭債有主,逃不過的。人生來不要幹這種事情,這事情幹了很辛苦。第二種是乘願再來的,就是眾生有感,佛菩薩有應,佛菩薩應化到世間,他是來工作的,神靈講的,他是來做工的、做事的,就是來現身說法教化眾生的。所以世間人這麼多,不外乎就這麼兩種。

  要知道神靈託這個訊息,近代外國人搞的,用科學的方法跟不同維次空間的神靈來接觸,得到一些訊息。佛講這個話,依照外國人講法至少是二千五百五十年,外國人說的是釋迦牟尼佛的誕生日,今年是二千五百五十年,時間隔這麼久,兩千多年,說出是一樁事情。我們信不信?我們接受,我們相信,我們不懷疑。這一生當中我們要怎麼做法?真正聰明人斷惡修善。什麼是惡?妄想分別執著是惡。

  所以安世高那個同學,安世高成就了,他真是我們中國人講得道的高僧,他成就了。他那個同學原來跟他在一起,同參道友,墮到神道去了,[共+阝]亭湖的龍王,這個龍王是蛇身,這個故事江南人都知道。這個龍王廟所在之處,後世人叫這個村莊叫蛇村,那個龍王是個蛇。安世高在中國從事於翻譯經典工作,告一段落之後去度他,他的壽命到了。我們想想他這個同學,安世高說的訊息,這個同學在世的時候明經好施,對於經教很通達,不是不懂,通達,又喜歡布施,所以當了龍王。那個龍王很靈驗,為什麼靈驗?他明經,他通達教理。香火鼎盛,法緣非常殊勝,他喜歡布施,結的緣結得殊勝。周圍一千里的地方,人都上這個廟裡面去拜他,到龍王廟去燒香求龍王保佑,他也真靈驗,過去修的。為什麼會墮到神道去?佛陀在世,出家人托缽,每天出去托缽,托的這一餐飯,飯菜很好他就喜歡,托的這一餐飯菜不好,他心裡面就不痛快,就是這麼一點毛病。這是什麼?分別執著,在我們講這很輕了,很輕就妨礙你開悟,妨礙你證果。果報他還算不錯,落在神道,畜生的神道。

  我們今天想一想,要在日常生活當中時時刻刻提起警惕,我們吃飯,這一餐的飯菜好,是不是很歡喜?飯菜不好是不是心裡很難過?那你就要想到,我們今天的德行能不能跟龍王相比?如果我們明經好施不如龍王,我們今天起心動念比龍王還要厲害,他能夠到畜生道裡面去當龍王,我們恐怕連畜生道的資格都沒有,你想到這多可怕!這是事實。心裡面還有喜歡、還有討厭,這個麻煩大。明白之後,不管是什麼境界都是好境界,為什麼?都是修行練功的地方。這一餐飲食很好,沒有貪心,不生歡喜心,這一餐飲食不合口味不起瞋恚心,在這裡學什麼?學不起心、不動念,境界都是好境界。

  所以我常常勸勉同修,我們要記住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我們才有出頭的日子,在佛法裡面才有開悟,才有證果,念佛才能往生。如果分別執著還是那麼嚴重的話,決定產生障礙。所以一定要記住「境緣無好醜」,這蕅益大師講的。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一定要知道人事環境、物質環境沒有好壞、沒有善惡。是非善惡是從自己心裡生出來的,是妄想分別執著裡面變現出來。妄想分別執著沒有了,哪來的好壞?沒有了。還有這個好、那個不好,你還有分別;這個喜歡、那個不喜歡,你有執著,這就不行。有分別、有執著,當然你一定有妄想,三個統統具足是六道凡夫,你出不了六道輪迴。現在我們總算是搞清楚、搞明白,出不了六道輪迴那是多麼淒慘,那多苦!

  六道輪迴裡面,這一生得人身還有一點福報不容易,非常非常不容易,過去生中修積的。可是你享受這個福報時間很短,幾十年享完了,福報享完,業報又現前了,這怎麼辦?你會不會意識到佛在經上所說的「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你有沒有把這句話常常記在心裡?這是高度的警惕。如果了解這個事實真相,人身難得,現在得了,人生短暫,一定要抓住這很短暫的時間提升自己的靈性,這就對了。提升,提升到天道不行,沒出三界;提升到阿羅漢不錯,不容易做到,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們是非常非常幸運遇到淨宗法門,淨宗是帶業往生,我們這種煩惱習氣,斷太難,伏,把它伏住可以。譬如在日常生活當中,一切人事物之環境裡面遇到了,心裡才生歡喜,古人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這一念歡喜是不覺,平等心是覺,你趕快要覺悟,修淨土的人覺悟什麼?「阿彌陀佛」,把歡喜、貪念打掉,一句阿彌陀佛把它打掉,這一句阿彌陀佛是覺。遇到逆境惡緣,心裡面不高興,「阿彌陀佛」,這句阿彌陀佛叫我們恢復正常。正常是什麼?正常是把貪瞋痴遠離。遇到境界它又現前,這是什麼?無始劫以來的習氣,哪有那麼容易斷的!

  所以順境善緣容易起貪心,逆境惡緣容易起瞋恚心,愚痴是決定連帶起的。貪愛裡頭有痴,瞋恚裡頭也有痴,貪瞋痴叫三毒煩惱,天天起這個東西怎麼得了?這個東西障礙你往生,所以時時要覺悟,處處要覺悟。覺悟,念頭才起,趕快阿彌陀佛,念頭壓下去,這叫修行,這叫念佛。我們念佛不是念給佛聽的,是用這句佛號恢復我們正常、平常心,這叫會用功,真用功。在生活當中練、在工作裡頭練、在處事待人接物;換句話說,一切時、一切處、一切事裡頭,念念不要忘記練功,這個功是什麼?就是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就練這個,這叫真修行。能這樣做,這才叫恭敬。普賢菩薩十大願王裡頭一條「禮敬諸佛」,把這個擺在第一。我們今天為什麼在生活當中提不起來?分別執著非常嚴重,覺悟的念頭提不起來,原因在哪裡?我們沒有恭敬。

  所以印光大師在世的時候,有不少人向他請教,學佛有沒有什麼祕訣讓我們早一點成就?我想每一個學佛的同修都有這個念頭,我最初學佛也不例外。第一天見章嘉大師,我就向他老人家請教這個問題,我們知道佛教好,有沒有什麼方法教我們快一點契入?章嘉大師教我「看破放下」。印光大師教人「誠敬」,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我們要問什麼是誠?什麼是敬?誠這個字就是真誠、就是真心,真心裡面沒有絲毫虛妄就是誠。清朝末年曾國藩先生大家都知道,他讀書筆記裡面曾經給誠下了個定義,就是什麼叫誠?他解釋這個字,「一念不生是謂誠」,這個說法正確。你起心動念就不誠,不起心不動念這是誠。所以真誠是菩提心的體,它本來就是這樣的,絕對不會夾雜一個雜念。起心動念,誠就失掉了。印袓說的這兩個字意思很深。

  誠是心,誠心表現在外面是敬,毋不敬。你看儒家《禮記》裡面頭一句,「曲禮曰:毋不敬」。佛門裡面,你們看看儀規裡面,無論是日常課誦還是懺悔的儀規,這個很流行,《大悲懺》、《梁皇寶懺》、《慈悲三昧水懺》,你去看看這個懺的本子,我們叫懺儀、儀規,頭一句「一切恭敬,一心歸命」,你看看這個字樣,這就是禮敬諸佛。諸佛就是一切,不是說一切成佛的這些人,包括他們,還包括沒成佛的。因為一切裡面包括三大類,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包括這三大類。未來佛是誰?一切眾生,一切眾生皆是未來佛。所以我們對佛那種誠敬,對人、對事、對一切眾生絕對沒有兩樣,這才叫『恭敬修行,一切佛法』。我們今天對佛很恭敬,對人就不恭敬,對畜生就更不恭敬,那對蚊蟲螞蟻、蟑螂蒼蠅,你還能恭敬牠嗎?牠也是未來佛,你對牠不恭敬,任意去驅逐、任意去殺害,錯了,這八個字全都沒有了。

  世間人確實沒有法緣、沒有遇到善友、沒有遇到佛法;佛教的這些經典沒有遇到,沒有遇到善友跟他講解,那些小動物全都有靈性。人在這一生當中做了很多錯事,來生說不定就投胎投到那裡去了。蚊蟲、螞蟻、蟑螂都是人做的,諸佛菩薩也是人做的,學佛的人知道。現在西方研究這些輪迴的人愈來愈多,也都知道身有生滅,靈性沒有生滅,我們中國一般講靈魂,靈魂沒有生滅。他離開這個身體,他很快去找另外一個身體,所以說老實話,人有沒有死?沒有,永遠沒有死,有沒有生?也沒有,真的是不生不滅,不過常常換身體,而且換得很快,正如同我們一個人生活在這個世間常常換衣服。我們把衣服當作身體,把我們的身體當作我們的靈魂,穿上這個衣服就是穿上身體,不定在什麼時候他身體丟掉再換一個身體,所以身的生滅就跟我們穿衣服、脫衣服一樣,很正常,沒有什麼可怕的。

  靈性不滅,所以聰明人、明白人在這一生當中決定是大幅度提升我們的靈性。就是希望我們換的衣服愈換愈好,不要到來生去換畜生的衣服,尤其不要去換螞蟻、蟑螂、蚊蟲,不要去換這些;當然,更不好的餓鬼、地獄,那是更差的。要往上提升不要往下墮落,那要怎麼做?斷一切惡,修一切善。善惡的標準是什麼?你們看《了凡四訓》裡頭中峰禪師的開示,你就明白了,標準很多。總的來說,利益眾生的事情是善,利益自己的事情是惡。第一句大家不會懷疑,利益眾生是善,都會點頭。第二句聽到利益自己是惡,這就會搖頭。為什麼利益自己是惡?世間人都說利益自己是應該的,怎麼會是惡?在佛法裡面講是惡,利益自己增長我執,對我的執著,我執太嚴重決定出不了六道。

  所以你看《金剛經》上講的,這是最低的標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做到無我,這個人超越六道。無我是什麼?你要曉得我有假我、有真我。假我是身,一般世間人把身當我,錯了。真我是什麼?真我是靈性,這是真我,真我沒有生滅。這個假的,假我(身體)有生滅,靈性不生滅。你真正明白這個道理,你就不會貪生怕死,這是真的一點不假。不貪生、不怕死,知道自己永遠存在。六道輪迴就是換身體,但是換得非常辛苦,所以佛說生死疲勞,輪迴不息,這是不正常的現象。阿羅漢之上這才算是聖人。現在時間到了,這兩首偈我們可以合在一起講,我們休息幾分鐘。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我們接著看第十二首偈:

  【不得恭敬。當願眾生。不行一切。不善之法。】

  同學們都知道「普賢菩薩十大願王」是《華嚴》修行的綱領,十大願王展開就是我們現在學習的「淨行品」。淨行品一共有一百四十一願,你看十條一展開就是一百四十一,這一百四十一是細目。一個修行人在日常生活當中,你所接觸到的人、所接觸到的事、所接觸到的環境,沒有一法不能引發菩薩無盡的悲願,這個道理一定要懂。你真正懂了之後,明白之後,諸佛菩薩在哪裡?普賢菩薩在哪裡?文殊菩薩在哪裡?毘盧遮那佛在哪裡?你果然明白了,就是從早到晚六根所接觸到的境界,無一不是。毘盧遮那佛這個名號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叫遍一切處。佛門的同學,也許你們聽過佛家常講無有一法不是佛法,佛法包括一切法。這個話是給誰說的?修普賢行的人說的,無有一法不是佛法。要不是修行,對凡夫來講,對凡夫來講無有一法是佛法。凡夫迷,也就是說心性上面蓋上妄想分別執著,迷失了自性,沒有一法是佛法,《華嚴經》也不是佛法,這真的。

  你看看現在許多學者專家,他們讀不讀佛經?讀,也很用功的研究,把它當作哲學去研究,把它當作文學作品去研究,那就不是佛法。修普賢行的人,像我們前面所說的吃飯穿衣都是佛法,吃飯自己提高警覺,斷貪瞋痴。斷貪瞋痴是佛法,你抓住這個原則,沒有斷貪瞋痴就不是佛法,所以法沒有定法。穿衣吃飯、待人接物這裡頭決定沒有貪瞋痴,沒有一法不是佛法。帶著貪瞋痴慢,還有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天天讀《華嚴經》也不是佛法,天天拜阿彌陀佛也不是佛法,這個道理要懂。你懂了之後才知道為什麼有人修行成功,有人一輩子拜佛不成功,依然是凡夫俗子,依然是搞六道輪迴,差別在此地。你看看這不是日常碰到的事嗎?無論在什麼地方遇到有人對你很恭敬、很有禮貌,你心裡面立刻就警覺到,「恭敬修行,一切佛法」。遇到一個人對你很沒有禮貌,對你一點都不恭敬,『當願眾生,不行一切,不善之法』。這是日常生活當中點點滴滴,只要你覺就是佛法,迷就不是佛法,這一定要清楚,特別是我們學佛的同學。

  現在社會上對佛法確實不了解,有很重的誤會,一提到佛法,他就想到泥塑木雕的佛像,這偶像,拜偶像。看到佛教這些經書,迷信,他就排斥、就拒絕,他不知道這裡頭全是給你講的做人做事的大道理。試問,無論是哪個人,你喜不喜歡發財?你喜不喜歡聰明智慧?你喜不喜歡健康長壽?沒有一個不喜歡,要不要?沒有一個人不要。不管信什麼宗教,甚至不信宗教,你問他這三樁事情你要不要?真叫夢寐以求之。你能求得到嗎?「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佛法確實很現實,怎麼樣發財?發財是果報,果必有因。你修因你才能得果報,因果要相應,佛在經上這個就講得多了。菩薩六波羅蜜裡頭,第一條布施波羅蜜就具足這三種法。財布施是因,別人有困難的時候、有需要的時候,我們有這個財富的能力,布施給他、幫助給他、成就他,這是財布施,這是善法,這是佛法。我們看人家需要的時候,我們自己有能力,不肯給他,一毛不拔,這是不善。佛講財布施的果報得財富,換句話說,你要是真相信,真能夠去做到,然後你才會明白佛沒有騙人,愈施愈多。

  早年,這說起來大概也八、九年之前,我在新加坡講經,住在佛教居士林。居士林每年過年,好像是有一天還是三天,我記不清楚了,供齋,什麼人都可以到那邊吃飯,免費。一九九九年我在那邊過年,在那邊的時候(一九九八年我就過去了),我看到很歡喜,我跟他們常住建議,這種供齋是好事情,免費的,能不能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供養?居士林大家也歡喜,我說我們全心全力把這個事情做好。先是每天大概有六、七道菜,自助餐,每天來吃飯的人,一千多人;星期假日,二、三千人。這個事情宣布之後,居士林的林友很多,每個人都送禮,送油、送鹽、送菜,搞得好興旺。大概到年底的時候,一九九九年到年底的時候非常興旺,每天吃飯的時候至少有一千五百人以上;假期放假,星期日、星期六最多的時候到四千人來吃飯。所以其他的宗教也來看,看到這個,你們這個開銷好大,這要多少錢!

  從發心供齋起那一天,繼續不少年,天天都這麼做法,居士林沒有買過米、沒有買過菜,油鹽都沒有買過。各方送來的吃不完,吃不完這個東西又不能留,尤其是菜,二、三天它就爛掉,所以我們的米油鹽跟蔬菜,每天都用小卡車送到外面結緣。新加坡有好幾個宗教,他們都辦的有孤兒院、養老院、醫院,我們是長年不斷的供給他們,我們太多了。愈施愈多,就怕你不做。佛講的話一點都沒錯,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

  素食是無畏布施,為什麼?不殺害眾生,跟眾生不再結冤仇,這是無畏布施。佛門裡面的放生是無畏布施,勸人吃素、勸人放生都是屬於無畏布施。還有夏天蚊子叮到你身上,你要不要布施牠?牠也不過要來吃一餐而已,牠肚子餓了,你要很慷慨大方,你就歡歡喜喜的供養牠一餐,牠吃飽就走了,這是財布施。牠吸血,供養牠就是財布施,又是無畏布施,為什麼?你不殺害牠,這個果報健康長壽。你要是一巴掌把牠打死,這就有過失。牠到這裡來討一餐飯,牠命不該死,牠不該死,你不肯供養牠,你把牠趕走就好了,不要殺牠。所有家裡的這些小動物,你要能夠以愛心對牠,牠跟你非常合作。我們學佛這麼多年,跟家裡這些小動物處得非常友好,蒼蠅、蚊蟲、蟑螂、螞蟻、老鼠,處得非常友好,和睦相處,平等對待。我們看這些小動物,我們都稱牠菩薩,螞蟻菩薩、蚊子菩薩,我們都稱牠。

  我在做晚課的時候,房間的蚊子很多,至少有三、四十隻,沒有法子趕出去,我只好向牠要求,我說:蚊子菩薩,我現在做晚課,你們可以跟我一道做,這個時候不可以來咬我,不可以來騷擾。真乖,都叮在牆上,牆是白粉牆。這個事情是在安徽廬江,我到那邊去看的時候,晚上在小客廳裡做晚課,牠們統統叮在牆上都不動。我晚課大概一個多小時做完了,一個都不動。我睡覺的房間在隔壁,睡覺的時候也沒有來騷擾,到第二天早晨起來還叮在那上面,不過走了一半,還有差不多十幾二十隻蚊子叮在上面,沒有干擾,很聽話。

  楊老師在早年初學佛沒多久的時候,她教小朋友,家裡也是有蚊子,她跟蚊子也說蚊子菩薩,跟牠商量,她說:小朋友在我家作客不能叮他,你要叮,來咬我,我願意供養你。但是有條件,臉上不可以叮,叮了我明天上課的時候難看,手臂上可以給你叮,可以、可以。都聽話,很合作。而且還要求,我供養你可以,你不能叫我又癢又痛,所以叮是可以,要不痛不癢,也都做到。牠怎麼會沒有靈性?所以我們要尊重牠,要對牠恭敬,牠對我們也恭敬,牠也不干擾我們。

  螞蟻,我在澳洲,在院子後面我又建了一棟宿舍,新建的,我搬到裡面去住。有一天早晨起來,洗手間裡面全是螞蟻,這個沒法子,不能進去,進去一定把牠踩死。所以我就跟牠商量,我也不曉得從哪來的,我就告訴牠:你們從哪裡來,還從哪裡出去。我說早晨洗手間我要用,請你們原諒。洗手間不能進去,我就出去散步,我散步回來大概半個小時,回來的時候再到洗手間,一隻螞蟻都沒有,全都走了。所以動物有靈性,不可以殺害,你殺害,跟牠結冤仇,牠也是一條命,牠也懂得。還有個同修告訴我,他們家裡的佛堂也是有螞蟻,學我們這個方法叫螞蟻菩薩不要干擾,螞蟻真離開了。可是佛案上還有四隻螞蟻走來走去,當然我們也不會殺牠,不會傷害牠,總覺得這四個螞蟻不聽話,怎麼別的都走了,你們還不走。晚上居然做個夢,螞蟻來托夢,牠們四個不是不走,牠們四個是負責巡邏的。這才明瞭了,牠們還是有組織的,這四隻到處去看看還有沒有。通,跟人能通靈性。

  所以不但這些動物有靈性,花草樹木統統都有靈性。千萬不要把草看輕了,草都有神,草木神就像兒童、小孩一樣。所以有樹神、花神、草木神,一點都不假,我們要以愛心去待他,要以恭敬心去待他。我們心裡面歡喜,日常生活當中確實常生歡喜心。孔老夫子說讀書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如果你懂得學佛之樂,比讀書還要樂!學佛確實愛心遍法界,善意滿人間,他怎麼會不快樂?所以佛法學了要落實到生活上。

  我們知道一切眾生靈性都不生不滅,我們講靈性、講靈魂、講神識,還是屬於個體,但是講《華嚴》不一樣,《華嚴》說無量無邊的個體是一個整體。那一個整體是什麼?叫法身。這很難懂,所以我們在講座裡頭常用比喻說,我們把我們的人身比喻做一個法身,這個整體。個別的靈體是什麼?就像我們身上的細胞一樣。科學家告訴我們,人的身體上有多少細胞?我記得不清楚,很多年看到有這麼一段,六十萬億,人身上的細胞六十萬億,六十萬億就好像是個別的生命體組成一個身體。所以佛家講法身,法身遍在一切處。

  由此可知,在大乘教裡面、一乘教裡面講,整個宇宙是一個法身,《華嚴》上講「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這前面我們都讀過了,這在《華嚴經》出現好多次,不止一次。「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你要是真正肯定、承認、接受佛陀這樣的教誨,你就曉得宇宙萬有跟自己是一體,那怎麼會不愛?親愛之心自然就生起來了,對於宇宙萬事萬物怎麼能不敬?生活在這種理念之中,你就想多麼的美好,沒有一樁不善。

  《十善業道經》,這是佛門入門的第一部經。佛在這經上告訴我們,菩薩是一個學佛的人,這是印度話,意思是覺悟的人。我們中國人總喜歡簡單,梵語是菩提薩埵,我們中國翻譯菩提用個菩,薩埵用個薩,尾音都省掉,稱菩薩。菩提是覺的意思,薩埵是眾生的意思,所以菩提薩陀就是覺悟的眾生。覺悟的眾生就是學佛的人,佛弟子都稱之為菩薩。佛說「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世間苦」,這句話了不起。一切世間就是十法界,就是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十法界,這範圍太廣大!這個法是什麼法?常念善法,心善;思惟善法,思想善;觀察善法,行為善,還得讓這個善法念念增長,不容許絲毫不善夾雜,你就能離一切惡道苦。善是性德,本性本善,法性本善,法身本善,性德本善。不善從哪來的?不善從妄想分別執著裡頭生的。妄想在一般大乘經上稱無明煩惱,無明就是迷了,對於事實真相看錯、想錯了,不知道事實真相。看錯、想錯,你一定會說錯、做錯,違背了性德,違背了善法。

  十善是性德,你自己心性裡頭本來有的。不善,不善就是十惡,身幹殺盜淫,這是違背自性,自性裡頭沒有殺盜淫;口業,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自性裡頭沒有,這是違背了自性;貪瞋痴自性裡頭沒有。所有一切不善與自性不相干,自己的真心本性純淨純善。這個不希奇,人人都有,不但有,跟諸佛菩薩沒有兩樣。為什麼我們現在會變成這樣子?迷失了自性、迷失了真心,現在用的什麼?妄心。妄心就是我們一般講的虛情假意。人要沒有覺悟,統統用的是妄心。妄心不可靠,冷熱無常,它剎那剎那在變,不像真心。真心永恆不變,妄心剎那剎那在變。

  六道眾生全用的是妄心。所以聖人他了解,眾生無始劫以來他就迷了,就迷失了,他今天所用的心全是妄心,那怎麼辦?教,所以教育就是從這個地方興起來的。教育終極的目標是叫你回歸本善,把不善的全部放下,回歸本善,這是聖賢教育的目標。本善恢復了,本善裡面就是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的相好,所以只要回復到本善,什麼問題都解決了,所有一切不善全部都不見了。

  現在這個世間衝突的事件太多了,所以幾乎在這半個世紀以來,全世界真的是專家學者、志士仁人都在那裡思惟如何化解衝突,這個衝突帶給眾生苦難太嚴重。衝突就是不和,沒有愛心,只有怨恨,這個事情多麻煩。我也是被學校找去的,參加學校教授們研究討論。我們是用座談會的方式,都是學校的這些教授,從事於課程的。昆士蘭大學有和平學院,和平學院的這些教授們開座談會,我先聽他們的報告。第一次他邀請我的時候,他們學校這個學院已經八年了,可是八年,世界一年比一年往下墮落,不是向上提升,衝突的頻率年年上升,帶來的災害是一次比一次嚴重,真叫麻煩。所以九一一事件之後,校長找我,要我跟大家見見面,因為他們曉得我過去在新加坡團結九個宗教。確實,新加坡現在是十個宗教,十個宗教是兄弟姐妹一家人,非常和睦,我每一次從新加坡經過,我都會邀請他們,我們聚一次餐聯繫我們的感情。

  聽報告之後,才知道他們所用的方法,在以往多半是用鎮壓、用武力報復,這個方法不能解決問題,效果適得其反,冤仇愈結愈深,所以才發現有恐怖分子有組織的來報復。那麼曉得這個方法行不通,希望真正用和平方法來解決,和平方法當然是用談判、會議,他們能接受嗎?人家吃了虧,受了災害,你怎樣去補償?你殺了人家的人,用什麼方法來彌補?太難了。用和平的方法。

  我參與座談會,我提供他們的意見,你首先要把衝突的根源找到,從根本上化解才能收到效果。根源在哪裡?這他們沒想到,根源在家庭。家庭在哪裡?家庭在夫妻。夫妻衝突,離婚。夫妻離婚,家庭破碎,沒有兒女還好,要有兒女的時候,這個業造得就更重。小孩從小,父母之愛影響他一生的人格,如果父母離異,小孩生活在沒有雙親之愛的環境當中,他就會養成一種不正常的性格,在社會上犯罪率最多的是他們。所以我就告訴大家,我這麼多年來走過許許多多地方,我選擇居住的地方有兩個條件,我會選擇在那個地方居住,第一個這個地方離婚率低,第二個青少年犯罪率低。要說沒有,幾乎找不到,只能找犯罪率低的地方,離婚率低的,它的社會還能維繫,我要選擇這個環境。給他們一個啟示。

  以後他們邀請我參加國際上這些和平會議,我參加了五次,參加兩次和平論壇,總共參加了七次。會議能不能解決?不能。聯合國開這種會議開了三十多年,沒效果,所以就想到我們中國老袓宗教我們的方法。中國是個大國,人口這麼多,幅員這麼大,從秦漢統一一直到今天,國家還是維繫統一的局面,沒有分裂,這是外國許多學者專家佩服、尊敬。這是什麼力量造成的?教學,所以「學記」裡面講的「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我現在在國際上,我當中加了一句話,「建國君民,修身為本,教學為先」,十二個字,這就真正能解決問題。中國就靠這十二個字,將這麼大的國家,這麼複雜的族群,兩千多年來相安無事,真正做到和諧團結、互敬互助。這個方式可以推到全世界,可以幫助世界化解衝突,促進安定和平。可是我們說這個話,確實在會議當中我們的講演很受別人尊重,但是會後人家會問我:法師,你的理想很好,怎麼落實?如果不能落實還是等於零。因此這麼多年來,大家對於和平幾乎已經喪失信心,確實可以說對和平現在是信心危機的時候。你會說你怎麼做?變成一種空洞的口號。

  我也是在最近十幾年當中,從美國就有這個念頭,想用一個社區來做實驗。畢竟是在國外,文化不相同,信心不容易建立,因為從來沒有過,人家懷疑你,你到底是幹什麼?你有什麼企圖?有什麼目的?非常困難。我在美國也沒多久就離開了。在新加坡想做,緣不成熟,那時候我們想用彌陀村的這種方式來做,彌陀村的構想是在美國就有了。新加坡的土地得不到,我們也看了很多,價錢很高,但是能力還是有,買不到。所以到澳洲,澳洲土地便宜,但是緣也不成熟。我們住在很偏僻的小城市,因為那個地方環境清淨,是個讀書、修行的好地方,地大人少。我們香港同修有去參觀過,那真的是非常羨慕,土地很便宜,跟香港真的是不能比,也是緣不成熟。

  所以前年,我回到老家去看看,幾十年沒有回去看看家鄉父老兄弟,講講我這些理想,地方領導他們聽了很歡迎,「就在家鄉做」,這麼一慫恿之下,我們就開始在那裡想落實,真的去做了。去年十一月我們開學,我們辦班,開學招了一批老師,教了兩個月,然後讓這些老師分頭到農村裡面、鄉村裡面去教,沒有想到兩個月就看到很好的效果,我們的信心就生起來了。所以我們很想把這個經驗介紹給聯合國,介紹給世界上其他國家地區,就是辦班教學,以身作則,教學為先,確實能達到大家的願望,和諧社會,和諧世界,真正化解衝突。總而言之,真誠恭敬,把這個事抓到了,問題解決了,願望就可以落實。今天時間到了,這兩首偈我們就學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