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八一卷)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2-017-0181
請看經文,時分天長行第四句:
【善化端嚴天王。得了知三世一切眾生心解脫門。】
這一句清涼大師註解也很簡單,但是是很好的一個啟示,他說「以三達智,知機授法」,特別是對講經說法的人來講是非常重要。其實佛家的四眾弟子,無論在家、出家,都有說法利生的使命。佛在經典處處教導我們「為人演說」,為人演說不專指出家人,在家弟子也包括在其中,所以這句話對我們來講就非常重要。尤其天王的德號『善化端嚴』,從德號上看起來,是以度眾生為主要的條件,尤其是「善化」,下面是「端嚴」,端嚴是身教。佛在《無量壽經》上教導我們,不但身要端正,心要端正,念頭要端正,然後表現在外面是端正的行為,這就是「為人演說」。幫助眾生最重要的是要契機,佛在經上告訴我們,為人演說如果是契理不契機,這是決定收不到效果的,所以說是「閒言語」;閒言語,用現在的話來講是廢話,收不到效果,雖契理而不契機。如果契機不契理,經上說那是魔說,不是佛說。我們想想佛這兩句話,再仔細觀察現前的世間,現前世間我們所見到的、所聽到的、所接觸到的,確確實實是一些契機不契理,一般人所說的都是大家愛聽的,造成社會的混亂,造成許許多多的災禍,真的如經所說,那是魔說。佛說的法決定是契機契理,但是今天佛法存在經典當中,經典的文字是古文,雖然是最淺顯的古文,現在人不讀古文,這就難了。從前人學古文、學文言文,讀佛經是很容易理解的,因為佛經翻譯,翻經的大師就已經想到,使文字盡量簡化,希望識字的人都能夠看得懂。所以佛經體裁在中國文學史裡面稱之為變體文;換句話說,是當時的白話文,淺而易明。經論裡面的文字,如果寫得很深、很難懂,是少數又少數,絕大多數的經文真的像白話文一樣,但是現在就是這樣的文字也變成障礙。這真的要歸咎不讀書之過,不讀文言文的過失。
事實既然已經到這個地步,我們不可以責怪任何人,只有想方法來彌補。也要認真努力把經教裡面的義理為大眾講解清楚、講解明白,這是我們當前四眾弟子第一樁的大事。可是要把佛的經論講清楚、講明白,當然首先自己要有正確的理解,自己要理解一定要實行,解行要相應,我們才真正能懂得如來真實義;實際上,如來真實義就是自性的性德,才能有幾分的體會。如果我們達不到這個境界,我們對於經論的理解,實在講,那是相當膚淺,很有可能把佛的意思錯會了。所以如果要正確理解經義,一定要依教奉行,這個道理一定要懂得。
善化天王也是如來示現的,絕對不是凡夫,凡夫不可能『了知三世一切眾生心』。「三世」,過去、現在、未來;「一切眾生心」,這個範圍太大太大了,如果達不到這個境界,就沒有辦法度一切眾生。此地「一切眾生」,就像佛經裡面常講,包括九法界,都是一切眾生;除佛之外,都在這四個字範圍之內。從菩薩、緣覺、聲聞,到餓鬼、地獄,沒有不明瞭的。他用什麼能力去明瞭?清涼大師註解裡面說得好,「三達智」。三達智在佛教裡也叫三明,「三明六通」,如來果地上才有這個智慧。天眼明、宿命明、漏盡明,這是三達智;換句話說,是究竟圓滿的智慧、究竟圓滿的德能,這不是如來是誰?菩薩有六通,還不可以稱為三明,三明是如來果地上才有這個稱呼。這種智慧能力,佛說一切眾生無不具足,我們都有。現在我們的智慧能力到哪裡去?說真話,並沒有喪失,只是被煩惱覆蓋住了。好比太陽,太陽在,並沒有消失,只是被一層烏雲障礙住,這是陰天,不是沒有太陽。我們凡夫就像是處在陰天一樣,我們的智慧德能跟諸佛如來絲毫沒有差別,諸佛如來是晴天,我們是陰天;他沒有障礙,我們有烏雲障礙。這個烏雲,大家都知道,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除掉烏雲,我們自性的慧日就現前。佛並沒有說,他有這個能力,我們沒有這個能力,佛說我們的智慧德能完全是平等的。佛教導我們只是把這些事實真相給我們說出來而已,這一層烏雲是自己造的,還是要自己把它消除,任何人都沒有力量幫助你消除,十方一切諸佛如來都來幫助你,也無能為力。真的像古人所說的,此處用不著力,沒有法子。一定要自己覺悟,真正覺悟了這個烏雲就沒有了。
一切諸佛如來教化眾生,無非是幫助他破迷開悟而已。佛能夠做得到的是開示,後面悟入決定是自己的事情,佛菩薩幫不上忙。「開示悟入」,開示是老師的事,悟入是學生的事。佛菩薩對我們的開示,可以說是善巧到了極處,我們聽了之後不能悟入,決定不能怪老師教導不善,一定要回過頭來,想到我自己沒有好好的學;如果有一念「老師教得不好」,這一念就是我們自己的過失,就是我們自己不善學、不好好的學。開是言教,示是身教,表演給我們看,做出樣子給我們看,示現。我們看諸佛菩薩對待一切眾生,真是苦口婆心,希望這些眾生早一天覺悟,早一天脫離六道、脫離十法界,早一天成佛。他們在一切世間示現、化導,就這麼一個目標,無論示現什麼身分,示現國王大臣、大富長者,實際上,對於世間這些名聞利養、權位,絲毫都沒有沾染,永遠住在清淨平等覺,大乘經上所講的「無住涅槃」,不住生死,不住涅槃。
什麼叫住生死?對於這個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你心裡有絲毫的沾染就是住生死,你決定沒有能力脫離六道輪迴,你決定沒有能力斷煩惱,沒有能力消除災難,三災八難你一定會承受。菩薩示現在人間,決定不會有三災八難,為什麼?他不染,他心多清淨,絲毫都沒有染著,但是他又不失大悲心。大慈悲心,這個「大」就是沒有條件的,有條件就不大,就不能稱大慈大悲,沒有條件。因為他有大慈悲心,他應化在這個世間,所以說不住涅槃。生死、涅槃二邊都不住,這叫大自在。二邊住一邊都不自在,凡夫住生死不自在,二乘人住涅槃也不自在。
「一切眾生心」,我們從這個地方就可以能體會到,六道凡夫住生死,聲聞、緣覺住涅槃,菩薩二邊都不住,所以講住中道;權教菩薩住中道,二邊不住叫中道,實教菩薩連中道這個念頭都沒有。那我們應該學什麼?學誰?聰明人最低限度要學權教菩薩,住中道。佛陀跟孔聖人的教學,都從這個地方下手,這是方便。所以儒家教人學「中庸」,佛陀教人學「中道」,這就是最初方便,與菩提心相應,這是我們要了解、要學習的。然後進一步觀察三世一切眾生,人家觀察「了知三世一切眾生心」,他得解脫,我們觀察明瞭不得解脫,原因在哪裡?我們只觀察事相,沒有觀察到理體,這是我們比不上人家的地方。如果觀察到理體,理體是性,也就是真正觀察到「心現識變」,他就解脫了;不能夠觀察到心現識變,你沒有辦法解脫,這真的叫觀察入微。清涼大師註裡用「三達智」,說得好,比菩薩的六通還要殊勝,還要往上提升一級,才把三世一切眾生的心思看透,總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個問題才圓滿解決。
這樁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是真難。難在什麼地方?難在我們自己放不下,你放不下,你就見不到。所以看破,你看破多少,你看破幾個層次,這樁事情完全看你放下多少。如果你能夠把見思煩惱放下,我平常講的妄想分別執著,你把所有一切執著放下了,你就能看到六道輪迴,六道眾生的心。有沒有到圓滿究竟?沒有,你比一般人看得清楚了;再把一切分別放下,你能夠看到十法界,就是你得了知十法界;你再能把妄想也放下,你就有能力看到一真法界。由此可知,我們今天看的深度、廣度,確實與放下有密切關係;多放下一點,你就多看穿幾個層次。看破是智慧,放下是功夫;你不肯放下,不肯放下是不肯放下你的障礙,你自性般若智慧就沒有辦法透出來。
悟,悟的是什麼?悟的就是這樁事情。真正覺悟的人,知道自己的智慧德能,一切的一切,都不輸給諸佛如來,跟諸佛如來平等平等,無有差別,這覺悟了。悟了之後怎麼入?入就是放下。佛教菩薩六度,你們想想六度是什麼?怎麼回事情?布施是放下慳貪,持戒是放下惡業,忍辱是放下瞋恚,精進是放下懈怠,禪定是放下散亂,般若是放下愚痴,你們想想是不是這個事情?這六樣東西都放下,你的見思、塵沙、無明都消除了,自性上那些障礙全沒有了,你的性德、你的智慧全都透出來了。所以你要曉得,六波羅蜜怎麼修,戒定慧三學怎麼修。
佛給我們講得這麼清楚、講得這麼明白,我們學布施,不但不能放下慳貪,增長慳貪。為什麼去布施?布施財可以得財,增長貪心;布施法,可以得智慧。是為了貪智慧、貪財,這才去布施,財布施、法布施;貪壽命、貪健康長壽,才修無畏布施,全錯了。佛教給我們布施是教我們放下,我們就貪著,你那個功夫怎麼會得力?這樣去修布施,修來修去都是三界有漏福報,不能解決問題。持戒,戒律持得很不錯,很好、很精嚴,沒有捨去惡業。什麼是惡業?貢高我慢是惡業,瞋恚是惡業。戒律持得很精嚴,自己就貢高,看到別人破戒、犯戒、不持戒,就起厭惡之心;戒律是教你放下惡業的,結果因為持戒而生煩惱。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情?說穿了,就是不解如來真實義。佛給我們是極其善巧的教誨,我們會錯了意,依教奉行,照這樣去做了,可是佛看到搖頭,不是這個意思,做得不像。所以在大乘教學裡面,它的基礎好,可是這個基礎我們沒有掌握,這個基礎是菩提心,我們沒有能掌握,我們的菩提心發不起來。菩提心,第一個是至誠心,我們處事待人接物,就是對待自己都是虛偽的心,不是至誠心;不要說對別人,對自己心就不誠,對自己心就不敬,世人常講自重自愛,我們不知道尊重自己,不知道愛自己。對自己都是個虛妄的心,對別人還有什麼話好說?大乘法的基礎是建立在這個地方,所以用菩提心修六波羅蜜才能成就,我們今天根本就沒有菩提心,哪來的六波羅蜜?所以我們今天修學,實在講,把水平降到最低最低,不能再低了,勸人修十善業道。修十善業道,在六道裡能保住人身,來生不至於墮落到三途;如果十善業道都做不到,來生決定墮三途,這是佛在經論裡講得太多太多了。
印光大師是等覺菩薩示現的,距離我們不太遠,半個世紀之前的事情,他老人家知機授法。你看他一生的教學,我們細讀《文鈔》,他調門不高,我們歸結他教學的宗旨,特別著重在因果;換句話說,印祖一生的教學是因果的教學,教你真正明瞭善因得善果、惡因得惡報,讓你起心動念、所作所為你自己知道收斂。所以極力勸人學《了凡四訓》、學《感應篇》、學《陰騭文》,這三樣東西都不是佛經,許多人感覺得奇怪。我最初看到他老人家這種教學,我也覺得很詫異,以後我們細細想想他老人家是契機,也不違背理。一生提倡這三樣東西,無非是挽救眾生不落三途,讓他能保住人身,來生還有機會學,這是菩薩的苦心。講得太高,現在人不能接受,你跟他講理,他不開悟,所以只有把因果報應的事實搬出來,你相不相信?這個東西擺在你面前,你看到,你親自聽到了,你好好的去想想應該怎麼做法,怎樣去生活,怎樣處事待人接物。從這個基礎上,慢慢再幫助你提升。所以我們總結印祖一生的教學,可以說是「持戒念佛」,他老人家教人是教這個。
有十善的基礎,「深信因果,斷惡修善」,後面加個「老實念佛」,就決定往生;品位雖然不高,決定生凡聖同居土,就行了。這是他老人家一生教導眾生的宗旨,非常適合於現代人的根機。所以有心人應當常常注意,蒐集現代果報的這些事實,書上記載那太遠了,人家說這未必是真的,要蒐集現代的。我們把現代的這些因果報應的事實,蒐集之後再給它精簡,變成通俗文學來勸導別人。我們要特別了解現代社會一切眾生心,他們沒有緣分接受聖賢的教育,一生當中所接受的,是社會上現在所提倡的功利的教育,這是從外國傳到中國來的;換句話說,就是名聞利養的教育,你說這怎麼得了!
受這種教育的人,他們在觀念當中就是鬥爭,如何爭名,如何奪利。名與利在這個世間是有限的,爭的人太多,當然引起衝突。從前沒有聽說做生意「商場是戰場」,你去查古書找不到這個名詞,現在商場是戰場。說老實話,現在什麼場合都是戰場,你說怎麼得了!無論什麼場合都變成戰場,這個世間還有太平日子嗎?真的是永無寧日。現在真正一個覺悟的人,他要退出戰場,於人無爭,於世無求,退到哪裡去?只有退到深山,沒有人去的地方,那個地方不是戰場。我們想想這個事實怎麼造成的?教育。整個社會,一切時、一切處都變成戰場,你們就要曉得,正是一般宗教講的世界末日就到了。世界末日是果報,這是因,每一個人都有一個競爭的心,這還得了!
聖人教給我們、佛菩薩教給我們是什麼?忍讓。我們就這個字跟諸位講過,做專題講過。禮讓、忍讓、謙讓,讓到底,哪裡會有爭?你爭我讓,天下就太平了。可是今天在這個社會上,誰肯讓一步?一分一寸都不肯讓,所以才有世界末日。我們千萬不要以為,今天八月十八號太平沒事,你就放逸了。古老的預言家告訴我們,這個災難時間大概是有二十多年,這二十多年當中最嚴重的是這三年,一般人講到二00一年,也有講到二0一二年,這些訊息你們都曾經接觸過、都看到過,這一段期間當中是最嚴重的。真正世界恢復正常秩序,大概總在二0三0年之後,三十年之後這個世間才能恢復正常秩序。正常秩序是什麼?不爭了。不爭就相安無事,就是正常;只要有競爭這個念頭,就不是正常的。可是今天社會人把競爭當作正常,你不競爭你就落伍,你看看這種說法多可怕!跟佛菩薩的教誨、古聖先賢的教誨是一百八十度的相反。所以他們的思想觀念當中,古人的東西落伍了,佛菩薩教人的東西錯了,要把它丟在垃圾堆裡頭去,這是現代人的看法。所以我們學習這些課程,在社會很難推動,我們曉得原因在什麼地方。我們知道,我們做這個工作非常艱苦,真正利益社會、利益眾生,社會跟眾生不接受,還要以敵意、惡意來批評你,來侮蔑你,我們今天是處在這個時代,忍辱負重。所以傳道,有一個人接受,有兩個人接受,佛道、聖賢大道這盞燈還沒有滅,只要能夠代代相傳,等待眾生業報報盡,這一線光明就能夠大放光明。幫助這些苦難眾生,他們肯接受,他們歡喜接受,要曉得不在我們這一代。
達摩將禪宗傳到中國,沒有人相信,沒有人跟他學,他只傳了一個學生,慧可。慧可明白、覺悟了,知道這個法門好,它是寶。他也沒有辦法傳給別人,人家也不相信,傳給僧璨,一個傳一個。傳到五代,第五代忍大師,學的人漸漸多了,雖然多了,真正開悟的沒有;他的上首弟子,也沒有一個開悟的。遇到惠能,到第六代才收到效果,禪宗才發揚光大。由此可知,祖師大德的苦心。我們今天處的社會環境,要比起達摩祖師到中國來的時候還要惡劣,我們要明白社會環境、眾生的心行,在這種情形之下,我們如何把正法延續下去。而希望將正法普遍弘揚到全世界,難!難,我們要做,有多少的效果,不必放在心上,只問耕耘,莫問收穫,就好。重點一定在傳法,用現在的話來說,要培養繼起的人才。能培養多少?給諸位說,有一個、兩個就了不起,不要以為很多很多,那是作夢!
什麼人來繼承這個道統、這個法脈?真正發菩提心的人,真正覺悟的人,真正把自己的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種種享受徹底放下的人,這個人才有能力、有條件續佛慧命,來傳持這個道統。不肯放下名利,不肯放下競爭的念頭,他沒有條件繼承這個道統;換句話說,他不能開悟。這樁事情別人幫不上忙,這種條件別人沒有辦法替他創造,如果別人有能力創造條件,那諸佛菩薩一定替我們都創造條件了,不可能。佛菩薩天天求這種人,這種人要用世間話來說,犧牲自我,才是具足這種條件。
我是從這個路上走過來的人,我走這條路,實在講,最初也是放不下;但是我有一個誠心誠意去學習,所以得到這些老師的照顧,我的三個老師都特別照顧我。我並沒有真正放下,但是我對社會這個競爭,爭的念頭的確是很微弱,不跟人爭。我在沒有學佛之前,也在上班工作,升遷的機會我給別人,我不爭。那個時候我在台灣一個人,一個人生活容易,同事們他們有家眷,他們升級待遇拿多一點能照顧家,我一個人無所謂,所以我有機會會讓給別人,我能夠替別人想。我真誠心學習,老師對我就特別照顧。我能夠在佛法有這麼一點點悟入,得力於四十年的講台沒有中斷過,所以我深深體會到孔老夫子教學的那個總綱領,「學不能不講,過不能不改」。這兩句是真實教誨,只要你天天給別人講,天天改自己的過失,改過就是開悟,積小悟就變成大悟,積大悟就變成大徹大悟。
你煩惱少了,智慧開了,給諸位說,不僅是佛經展開來字字句句無量義,我們六根所接觸的六塵境界,哪個境界不是無量義?正是佛經上講的比喻,依報的一微塵、正報一毛孔都含無盡義,不僅是經典。所以說經中一句一偈,講一輩子都講不完,這是真的,絕對不是假的。每天講,每天意思不一樣,每天境界不相同,你要問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因為稱性,自性是無盡的,所有一切相分都是自性變的,因此相分點點滴滴也是無盡的,這是真實的道理。相裡面含無盡義,無盡的理事,見分裡面智慧就無有窮盡。這個東西得來一點都不稀奇,你只要真正掌握到孔老夫子講的兩個原則,「講學、改過」,實在講就是佛家講的「看破、放下」,講學幫助你看破,改過跟放下一個意思。由此可知,我們功夫不得力,智慧不能開,煩惱不能斷,都是自己這邊的事情,與別人毫不相關。
我們曉得,這個世間確實有不少的眾生有善根、有福德,能成就大事因緣,但是可惜沒機會,缺少緣,沒有機會接觸到,緣不具足。我們今天跟他們相反,緣具足了,緣具足要不能成就,那就是我們自己的善根、福德不具足。善根是屬於智慧,解門,福德是屬於行門;換句話說,善根不具足,你沒有看破,福德不具足,你沒有放下,放下是福,看破是慧。如果具足這兩個條件,大事因緣一生就成辦了,真正的度自己、度眾生。度是幫助,幫助自己了生死、出三界,幫助一切眾生斷惡修善、破迷開悟,諸位要知道,這是世間、出世間第一等的善事。我們講世間是講六道,講出世間是講四聖法界,十法界裡面第一等的好事,第一等的大事,第一等的善事,你真幹,自然得到諸佛護念,龍天善神的保佑幫助。今天早晨我們讀《感應篇》的這一段,神仙、天神、天王所從事的這些善行善事,都不能夠跟你相比,都在我們自己一念覺悟。這個事情不要怕難,「我沒有智慧,我沒有福報」,只要你發心,諸佛如來加持,你的智慧、福報自然現前。智慧、福報不是自受用,如果智慧、福報是自受用,那你就錯了,你又墮落了。智慧、福報是他受用,是幫助別人的,幫助別人智慧是主,福報也不能缺乏。大乘經上佛教菩薩怎樣去接引眾生?「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這福報就很重要了。換句話說,你不肯跟他結一個善緣,他怎麼會跟你接觸?結善緣,那就要財布施。所以佛度眾生,我們就知道,以福德為手段,以智慧為目的,這是善意不是惡意,純善無惡。先以財物布施跟你結緣,然後幫助你破迷開悟,真正是孔老夫子所講的止於至善,沒有比這個更善了。做人要做到這樣,我們這一生才過得有意義、有價值,這一生沒有白來、沒有空過。
「善化端嚴」這個名號,我們細細去想想,細心去體會,把它落實到我們現前生活環境當中,我們也能夠有天王一樣的成就。他能夠「了知」,沒有別的,真實智慧現前了。我們今天不能了知,不是沒有真實智慧,只是真實智慧被利欲蒙蔽、被利欲障礙。現在只要把這個障礙除掉,我們也有這個能力,除一分有一分的能力,除十分有十分的能力。今天我們讀這一節經文,我們學習最重要的是真誠心,真誠心雖然不是菩提心,與菩提心相應;菩提心是至誠心,真誠到極處。我們的真誠距離極處還相當遙遠,為什麼?真誠裡頭還夾雜著妄想分別執著,所以不能達到至誠。可是方向目標正確,沒有錯誤。
今天早晨,杭州齊居士他們五個人回去了。我們這幾天跟她相處,聽她所說的,天目山的鬼神尊重她的就是誠心,沒有私心,完全是為佛法、為大眾,所以這些鬼神護持她,這是很值得我們做參考;說老實話,她來也是佛菩薩把她派來的,給我們打氣的,給我們做見證,鬼神真有,佛菩薩加持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她來給我們做見證。三轉法輪,這是作證轉。作證轉是對誰?對下下根機的。上等根機的人,示轉,經典展開一看,你就明白了,上根的人;中根的人,勸你,苦口婆心勸你,這才明瞭;下根的人一定要看到證據,看不到證據不相信。你們想想,現在的科學家什麼都要拿出證據來,在佛法裡是下根人,不是上根,上根要什麼證據!他們來,是把證據拿給我們看,我們聽了之後要真幹,才對得起佛菩薩,佛菩薩派她來作證的,絕不是偶然的。我們在此地,每個月來自世界許許多多地方的同修,這裡頭就有不少人都是來給我們作證的。這些來的人,我們都要問問他,有沒有稀奇故事講給我們聽聽,我們這兒來蒐集。這也是我們學會培訓班的一門功課,我們要把它當作一門功課認真的來學習,這是在其他場合學不到的,顯示出我們的緣分多麼殊勝。
所以幫助社會,幫助眾生,希望正法常住世間,是我們四眾弟子的心願。如何將這個心願落實,善化天王的法門對我們就有很大的啟示。可是要想了知三世眾生心,這個「三世」很重要,如果不能夠通達三世,說老實話,現前許許多多的事理,你決定被蒙蔽,你決定看不清楚。所以他這一句裡頭,關鍵的字眼就是「三世」,你才能夠真正明瞭事實真相,你才能夠真正做到觀機,應機說法。而三世的理跟事,一定在平常要留意,要去體察三世因果報應的事理,你要多看、要多聽,然後你自己對於這個事情你才肯定,決定不懷疑。你從這個地方仔細去觀察,才了解三世因果的真相,「三世一切眾生心」,就是因果的理事真相。
明瞭之後,你就曉得、就懂得應機說法,就懂得隨類化身。我們現在雖然沒有神通,不能變化,其實也有隨類化身,類似的,在什麼樣的場合當中,我們扮演一個什麼身分,不一樣。顯而易見的,我說出來你們都懂,譬如在一個家庭裡面,你對你的兒女,你現在扮演的是父親的身分,對你的爸爸你扮演兒子的身分,你的身分隨時變化,絕不是一個身分,隨時在變化。什麼樣的身分,用什麼樣的心態,用什麼樣的言語,用什麼樣的動作,都不一樣。我們雖然是個出家人,今天跟大眾接觸,他是商人的身分,我們要用什麼樣的心態跟他往來?他是宗教家的身分,我們又是一個什麼樣的心態、什麼樣的言語跟他交往?社會上各個階層人都不一樣,我們隨時變化,絕不是一個身分,一個身分決定度不了眾生。
你就明瞭,我們一個人接觸外面一切人,我們的心態千變萬化,不變的是真誠、清淨、平等、慈悲,這是不變的;在形式上千變萬化,你才能契機。善化端嚴天王,就是這個做得很圓滿。這種應變的能力、原理原則,就是佛法裡面所說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所以這是如理如法,絕不是造作,自自然然的。我們今天順乎自然,自自然然,你才能得一切眾生歡喜心,一切眾生都能夠信受,你就把聖賢的教學介紹給他、推薦給他,他能夠歡喜接受。好,今天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