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三三六卷)  2000/7/31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2-017-0336

  請看「世主妙嚴品」,得法讚佛,八部四王眾,緊那羅王偈頌:

  【爾時善慧光明天緊那羅王,承佛威力,普觀一切緊那羅眾而說頌言。】

  這幾句話是說偈的儀規,我們在《華嚴經》裡面讀得很多,也就是不斷的重複,重複的意義必定是非常重要。中國古聖先賢教人,「人無禮則不立」,意思就是說人不懂得禮貌,就沒有辦法在社會上立足。不懂禮;換句話說,別人都厭棄你,不願意跟你交往,你在這個社會上無論從事什麼樣的工作,都得不到別人的幫助,所以學禮非常重要。這個地方就是禮節,不斷重複、不斷提示,顯示出佛菩薩的苦口婆心。

  『承佛威力』,這一句是謙虛,一定要學謙讓,決不敢說自己有能力。現代這個社會沒有了,現在這個社會也不喜歡謙讓,為什麼?為了競爭。讓還行嗎?讓不就落後了?總是要搶在別人前面。但是古人教給我們謙讓,謙虛、忍讓,讓別人在前面,自己在後面,這是美德。世界能夠和平,社會能安定繁榮興旺的基礎,是建立在彼此互相忍讓,決不是建立在鬥爭。今天世界可以說是全方位的在講競爭,競爭到後面的結果,就是世界末日。所以大家如果拼命在競爭,世界末日就提前了。這個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看什麼?看社會現在的現象。今天的社會總結就是四個字:爭利縱欲,這個世界怎麼能沒有末日?仁義道德都沒有了。

  現在人一切都創新,都創造、發明,崇尚這個。我們看古時候人,沒有發明,也沒有創造。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不是說這個經是他講的,他說他一生沒有說過一句話,所說的是什麼?古佛所說的,不是他自己的創意。孔老夫子一生教學,也很謙虛,沒有一句話是自己的,「述而不作」,沒有創作,都是轉述古聖先賢的教誨,謙虛。

  「承佛威力」,這些菩薩為我們說這些經教導我們,是不是他的?不是,承佛威力加持,他才能說;如果不稟承佛力的加持,他也一句話沒得說。今天在這個社會,如果我們用這種方法行得通行不通?照樣能行通。李木源居士在新加坡,跟新加坡所有的宗教族群往來,把別人捧得高高的,自己退到後面,反而得到別人尊重,還是能行得通。謙虛忍讓,得到別人讚美,得到別人擁護,並不是競爭才會得到別人讚美擁護,不是。謙虛忍讓一樣可以得到,何必用競爭這一些言詞、理念、行為?這行為不好!這一句話就是佛家講的「上求」。

  『普觀一切緊那羅眾』,這是「下化」。對於自己,這是同一個族類,平等的關懷,平等的照顧,這是「普觀一切」這四個字,一個都不漏。對同一個族群如是,對不同的族群亦如是,總是以平等心、清淨心、慈悲心處事待人接物。這一段話不斷重複,教我們這個道理,希望從我們本身做起,我們試試看這一生不跟人競爭,看看能不能活下去。不競爭也一樣活得很快樂,那我何必去競爭?不是不競爭就活不下去,沒有這個道理。不競爭一樣活下去,不競爭前途反而一片光明,你這一生好,來生更好。

  競爭的心是動的、是亂的,有憂慮、有煩惱;忍讓的心是平和的、是清淨的、是安樂的,果德完全不相同。我們要在這個地方學習,要把佛陀的教誨落實在自己生活當中,要趕緊去做,決定不能夠等待;等待,機會就失掉了。古人所謂「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我們縱然是年輕,體力很壯,你看看報紙上的訃聞,真的是「黃泉路上無老少」。何況現在飲食起居真的叫三餐服毒,昨天晚上我跟幾位同修,很久沒有見面了,大家在一塊聚會吃飯,就談到現代的飲食,蔬菜、米都有農藥。他們講吃榴槤,我是不吃榴槤的,這個地方的老同修告訴我,四年前的榴槤可以吃,現在的榴槤都用很重的農藥。他們告訴我,我不懂得這些,他說一棵榴槤樹通常要二、三十年才結果,那個才好。現在種植榴槤樹一年就結果了,他用什麼基因化肥來培養它,所以很快它就長成。聽說肉質跟從前不一樣,吃到嘴裡頭有澀味,發麻,那都有毒。連現在飲水,自來水裡頭都有毒。真是佛經上講的「飲苦食毒」,所以奇奇怪怪的病都生起來了。

  昨天有一個同修,年歲也不大,四十幾歲,他的大兒子得腸胃癌。這些疾病從哪裡來的?飲食來的。吃素稍微好一點,素菜還是有毒。科學怎麼研究,說是發現人類的基因,人可以活到一千多歲,人是可以活到一千多歲,天天服毒就短命了。現在水裡頭有毒,恐怕再過幾年空氣裡頭有毒,這很可能的。電波的干擾,現在人每一個人都帶著無線電手機,電波的干擾是什麼?叫人得神經病。為什麼得神經病這麼多?這是電波的干擾,電波干擾腦波。這個世界不能住!

  上一次有同修從東北來,帶了一個訊息給我們,說是北韓的山神,一百多個山神,他們現在也在修淨土,修念佛法門。他們說天上不好,天上也不太平,地上不能住,想來想去只有西方極樂世界還行,所以決心專修淨土。我們千萬不要以為,我們的時間還很長,你這個想法就錯誤了。有一天的時間,這一天好好的抓住,真正修行人只有今天,沒有明天的想法,所以印光大師常常把「死」字掛在額頭,道理在此地。對這個世間毫無留戀,你走得才自在;如果還有留戀,你走得很辛苦。你的牽掛憂慮不能捨掉,你就出不了三界;出不了三界,換句話說,你一定是隨業流轉。你想想你這一生造的是什麼業?你將來到哪一道去受報?得人身非常非常不容易,我們的五戒十善做得怎麼樣?

  佛教誨我們,孔老夫子也教誨我們,「孝親尊師」。我們哪裡懂得,「孝養父母,奉事師長」?不懂!這四個字會念,什麼意思不知道。縱然你明白、知道了,你沒有去做到,你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該怎麼流轉還是怎麼流轉,你救不了你自己。人必須落實五戒十善,才是真正的孝親尊師;不能落實,那是空的。起心動念還怨天尤人,順境還有貪愛,逆境還有怨恨,決定墮三惡道,前途一片黑暗。這些都是眼前真正的現實,我們學佛的人絕不忽略現實;不學佛的人,說老實話,忽略現實。

  佛經現在讀的人不多,縱然有緣得到佛經,展開經卷,佛經裡頭字字句句的意思很難理解,聽講也不容易,聽講還有很多錯會意思的,所以學佛不是一樁容易事情。一生當中遇到正法,遇到一個好的修學環境,要知道非常希有難得,真正是「百千萬劫難遭遇」。遇到了,不知道珍惜,這個人是薄福,沒有福,遇到不曉得珍惜。有福的人他曉得,他非常珍惜,很認真、很努力的來學習,因為這一次又遇到了脫離三界輪迴的機會,你只要抓住,我們這一生就能出離;疏忽了,這再一墮落,不知道哪一劫才能再遇到;不可能說來生就遇到,沒這回事情!無量劫才遇到一次,你才曉得機會難得。請看偈頌第一首:

  【世間所有安樂事,一切皆由見佛興,導師利益諸眾生,普作救護歸依處。】

  這一首是善慧光明菩薩他的讚頌,也是他的心得報告,勉勵大家共同學習。他修的法門是「普生一切喜樂業」,「普」是普遍,也就是平等,能令一切眾生都生歡喜心,他修這個法門。我們想想他的法門怎麼修法的?經文裡面雖然沒有詳細的說明,我們自己要想到,這個地方只是提一個綱,如何能普遍令一切眾生得喜樂?只有隨順聖教,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決定得不到。由此可知,要令一切眾生得喜樂,現在人講得幸福、得快樂,必須要社會安定繁榮,世界和平,才能得到。

  在中國漢朝時候,漢武帝制定中國的教育政策,選擇孔孟學說做為國家教學的理念,這一個制定一直到清朝末年沒有改變。這兩千年當中,改朝換代多少次,即使蒙古人入主中國元朝,滿清人入主中國清朝,典章文物制度改變了,教育的理念政策沒有改變,這是什麼道理?難道這兩千多年,這些帝王大臣都沒有一個聰明人嗎?都沒有一個能夠創新,能夠把舊的推翻嗎?兩千多年我們在歷史上看,聰明人很多,他們是真聰明、真有智慧,知道孔孟思想是純正的。何以純正?沒有私心,沒有私欲,他的思想就純正。

  佛經典裡面思想純正,佛沒有私心,佛沒有偏愛,永遠是以真誠清淨平等心對待一切眾生。他想到的我們沒有想到,為什麼我們沒有想到?我們有私心。有私心,想什麼?偏見;沒有私心,才圓滿。儒的教學跟佛的教學完全相同,儒家講綱目,佛法講細節,講得非常詳細,都是教導我們從斷煩惱下手。你要真正得幸福快樂,你心裡頭有煩惱,習氣不斷,你的幸福快樂從哪裡來?沒有這個道理!順境裡面有貪戀,逆境裡頭有瞋恨,你就沒有幸福,你就沒有快樂。縱然你在這個世間累積的財富再多,你的地位再高,你沒有幸福,你也沒有快樂。

  聖賢人所說的話真實,所以中國自古以來,教化眾生、教化人民,用聖賢的教育,希望人人都作聖、都作賢;在佛法裡面講,希望一切眾生個個都第一,沒有第二,就是這個意思。什麼叫「第一」?在自己本位,我們自己一定要曉得,我們現在過的是什麼生活,我們是什麼地位,在我本分上,把自己的本分工作做得很圓滿,就是「第一」。你是公司的總經理,你在你這個職位上,做到所有公司總經理跟你比較,你第一殊勝,你做得最好。你公司裡面小的員工,打掃清潔的,他每天把他自己事情做得很好,環境乾乾淨淨、整整齊齊,他第一。每一個工作崗位裡面人,各個把他自己的工作都做到圓滿、都做到第一,這個公司健康,這個公司幸福,這叫真平等。人人都是為人人服務,都能夠做到盡善盡美,他怎麼不快樂?無論在哪個崗位上都幸福、都快樂。覺悟的人是以服務為目的,迷惑的人是以享受為目的,不一樣。覺悟的人念念為眾生造福,迷惑的人希望別人造福他來享受,覺跟迷不一樣。

  由此可知,世出世間最重要的一件大事情,就是教學。我們看看中國、外國大聖大賢,他們在這個世間都是從事於教學工作,現在所講的多元文化的教學。在中國孔子、孟子如是,這代表人物,在印度,釋迦牟尼佛、諸大菩薩,再看看其他宗教的創始人、創教的人,都是具足圓滿智慧,都是從事於聖賢教學工作,而且都是義務的。自己一生物質生活都是那麼簡單,過的是平民生活,平民當中清苦的生活。他的德行、他的教誨為天下後世所景仰,他的言行萬古常新,這是真實不朽的成就。世間迷惑的人、有私欲的人,他永遠想不到,跟他講他也不會理解,他也聽不懂。所以教學的工作是聖賢之道。

  『世間所有安樂事,一切皆由見佛興』。「興」是生起,世間所有的安樂事,都是由見佛才生起來的。「見佛」是什麼?學佛,學佛才能夠生起來;不學佛,這個世間不安,沒有樂。佛陀教誨,這裡頭才有安、才有樂。換句話說,今天我們要是不學佛,說佛教是迷信的、是消極的、是忽略現實的,應當把它捨棄,不要了,你的果報是什麼?是社會不安,天下不太平,人民受苦。

  我們這一個時代,要跟一百年、兩百年前的時代相比,那個時代裡頭的人還有小安樂,現在這個時代的人一天的安樂都得不到,你說多可憐!日夜在憂慮,三餐食毒,就是連一口清新的蔬菜都得不到,這是事實。大概是五、六年前,廣州光孝寺本煥老和尚,那個時候他作住持,我在香港講經,他聽到了,邀請我到廣州。這大概總在六、七年前,他招待我,我跟他說:別的東西我都不要,你只招待我青菜就好了。他很好,做了一桌大概有十個菜,全是綠的,一看像菜園一樣,那個青菜真美味可口,外面吃不到。外面都是用化學肥料、化學農藥,他那個地方沒有。聽說現在廣州這一帶,已經先進、進步了,都用化學、都用農藥了,這叫「進步」。進步之後,鮮美的東西吃不到了。

  所以什麼是最好的?人與蟲共同吃的是最好的;要叫一切蟲都不吃,人來吃,不是最好的。從前我們是住在鄉下,對農村狀況很熟悉,沒有聽說過什麼化學肥料、農藥,沒聽說過,我們種的農作物也沒有被病害蟲吃光,收成也還不錯,你能吃到真的大地上生的自然的東西。自然是最健康的,破壞自然就破壞了健康。自然是安樂的,破壞自然就是破壞了安樂。現在人自以為聰明,有能力創造,創造什麼?破壞自然環境。這是帶給人們苦難,不是幸福。

  病害蟲牠也是眾生,牠也需要飲食。佛勸我們,第一句話就是布施,我們種植的農作品,牠來吃一點,那我們這是布施。不但布施,我們有義務供養,歡喜讓牠吃,不要趕走牠。不殺牠,把菜葉上的蟲拿出來,移到別的地方,都是錯誤。人家吃得好好的,你為什麼把牠趕走?這就不是隨順佛陀教誨了。所以我們想到自己,也要想到那些眾生,一樣!牠愛護生命,牠也不過求得一餐飽肚子而已,牠沒有罪,我們應當布施、應當供養。我們對牠布施供養,牠也有回報,所以這些病害蟲愈來愈少,不多。現在為什麼多?現在是冤冤相報,你殺牠多,牠報復就多。所以殺不能解決問題,只是製造麻煩而已;要以慈悲、要以恩惠,才能解決問題。

  我上一次到古晉,看到他們種菜,他們在山上已經種了六年,告訴我頭一年病害蟲多,他們所種的農作物幾乎是一半被這些蟲吃掉了。可是他們很慈悲,他們都是學佛,懂得佛法,歡喜布施供養,於是這些蟲年年減少,現在第六年了,很少。我們看到一片綠的菜葉裡面,可以看到一、兩個小點,蟲吃的,他們決定不用化肥,決定不用農藥。他們提倡素食,絕不殺生,保護動物,愛護動物。不但動物能通人情,植物也通人情,他們種花、種菜,放了一個大的機器在那邊,播放音樂,讓這些花、這些菜聽,很有趣味,他說確實有靈感,長得特別好。我去看了之後,我說:你放這些音樂,不如放佛號更好。所以他們就換了,換了改念阿彌陀佛。我說:你再試試看,我們來放一段時期佛號,看看是不是長得更好。這不是迷信,你自己細心的去觀察,你去勘驗,然後發現到果然有效。你在菜園、花園裡面播放佛號,附近一些山神、樹神、鬼神都聽到,都歡喜,普度眾生,大家得安樂,這是佛菩薩的教誨。

  『導師利益諸眾生』,「導師」是稱佛,為一切眾生做出真實的利益。換句話說,利益別人才是利益自己,損害別人決定損害自己。我們抓住這個原則,對自己的冤家對頭、敵人要化解,更應當布施恩惠,把這些誤會解開,這是智慧。許可別人對我誤會、別人傷害我,決定不許可我們誤會別人、傷害別人,決定不可以;否則的話,你就不是佛教徒,你不是佛弟子。

  『普作救護歸依處』。「歸依處」在哪裡?歸依處在經典。經典是佛菩薩對我們的教訓,這是我們真正的依靠。自己總是常常想到,我們在這個世間還能活幾年、還能活幾天?縱然你能活上一百歲,畢竟一百歲的人很少,一百歲也不過是三萬六千天,給你三萬六千塊錢,一天用一塊,沒好久就用光了,你才曉得我們在這個世間逗留的時間不長,何必跟人結怨?何況人命苦短,一定要了解這個事實真相,佛在經上說得很好,「人命在呼吸之間」。說一天太長了,在呼吸之間,一口氣不來就隔世了,這才叫有智慧。這麼短,何必跟人結怨?何必造業?跟人結怨,跟人過不去,跟人造業,這是愚痴到極處!得人身,人身之可貴就是能夠接受聖賢人的教誨,我們總算是明白、總算是覺悟,真正覺悟明白決定不再造業,回頭是岸,回頭真可貴!

  佛在經論上,「回頭是岸」的例子舉得很多,都是事實。在我們淨土宗,大家都讀過《觀無量壽佛經》,《觀無量壽佛經》阿闍世王,受提婆達多的挑唆,提婆達多妄語兩舌,十惡造盡了,挑撥這個王子奪取他父親的王位,「你要等到你父親死了才繼承王位,他身體很健康,他什麼時候死?你什麼時候才能作國王?不如把他殺掉,你不是馬上就可以作國王嗎?」天天在挑撥,這個王子就動了心,殺父害母,本來也想殺他母親,下面這些大臣們看他這個作法,對他提出嚴重警告,「你如果要殺害母親,我們大家都辭職不幹,你一個人去做王好了」,這樣子才不殺他母親,把他母親幽禁起來。造這麼重的罪業!提婆達多蓄意想害釋迦牟尼佛,做出佛身血,他們兩個人共同聯合破和合僧,造的是五逆十惡罪。五逆罪造全了,造一條就墮阿鼻地獄,五條都做了,還得了嗎?提婆達多墮地獄,阿闍世王臨終懺悔,臨終的時候知道自己錯了,從內心真正懺悔。這一懺悔,念佛他也往生了。

  在我們一般人看,大概往生品位一定很低,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上品中生。這給我們很大的啟示,我們真正看到這個事實真相,決不敢輕慢惡人。為什麼?惡人臨終一懺悔,可能往生品位在我們上面,我們不如他。所以往生淨土是兩個方法:一個是你自己積功累德,老實念佛往生的;另外一種是作惡多端,臨終懺悔。懺悔的力量,不可思議。我們中國諺語也有說,「浪子回頭金不換」。真回頭,那是好人當中的好人,一般人不能跟他相比,阿闍世王就是屬於這一類的。這個給我們做了一個示範,不要輕慢、瞧不起造惡多端的人,不可以。我們對他要尊重,對他要禮敬,但是不學習他就是。儒家也教人,對這些人是「敬而遠之」,不可以不敬。「遠」是什麼?遠是不跟他學習,不學他,不是躲得遠遠的,那要這樣想法就錯了,不是躲得遠,是不學他。

  普賢菩薩十種行法裡面,也顯示得很清楚,第一條教給我們「禮敬諸佛」,諸佛是所有一切眾生都有佛性,所以禮敬是平等的,決定不分善惡,要一律平等的禮敬。稱讚就不一樣,「稱讚如來」,稱讚是你的言行與德行相應的稱讚,不相應的不稱讚。我們在五十三參裡面看到,善財童子每參訪一位善知識,決定是禮敬讚歎,然後再請教。其中有三個人,三位善知識他參訪,有禮敬,沒有讚歎,這是他把普賢十願做給我們看。這三個人:勝熱婆羅門愚痴,甘露火王瞋恚,伐蘇蜜多女淫欲,這三個人是代表貪瞋痴,貪瞋痴是違背性德,他去參訪,有禮敬,沒有讚歎,這是教我們怎樣處事待人接物。尤其是這三個人代表,這三個人是善知識,示現的是惡知識,我們對於善知識恭敬讚歎,對於惡知識恭敬而不讚歎。但是諸位曉得,決定沒有毀謗。恭敬,再毀謗,那你恭敬就沒有了。恭敬,怎麼可以毀謗?他所做的惡行,我們是凡夫我們不知道,他是真的惡還是假的惡,都不曉得。度眾生,有一些眾生要惡度,眾生根性不一樣,所以佛菩薩示現不相同,我們哪裡曉得?所以憑我們自己的智慧去觀察,看他所做的不如法,我們不讚歎也不批評,決定不毀謗。

  總而言之,要培養自己的善心、善念、善行,決定遵守世尊基本的戒條十善業道。要求智慧,求智慧有疑一定要問,向善知識請教。學問,學問是什麼意思?自己有疑,就應當要問。讀經、聽講,現在叫「聽講」,古時候叫「聽教」,那個意思比我們現在意思好。現在聽講,你講什麼我來聽,講完之後還可以批評。從前聽教不行,教是什麼?聽教,教訓我、教誨,那個心就恭敬多了。那是對老師、對善友,我要聽他的教誨,聽他的教訓。聽講不一樣,聽講恭敬心沒有,聽教有,所以古時候叫聽教。讀經、聽教,斷疑生信,這就是學問。

  孟夫子說得很好,「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這兩句話用在佛門來解釋,學問之道沒有別的,就是看破、放下而已!看破是對於一切人事物的真相,清楚了,明白了,特別是業因果報,因果報應的事實理論搞清楚、搞明白,這叫看破。放下是再也不會分別、再也不會執著,你真的放下了,你的清淨心現前,平等心現前。清淨心、平等心是自己的真心本性,用清淨平等心處事待人接物就是佛心,你就跟佛菩薩沒有兩樣。所以只要你的真誠清淨平等心現前,佛的經教三藏十二部,你自然就通了,你還要不要學?不要學了,真心裡面流出來的就是這個。魔心、佛心是一個心,不是兩個心。從佛心裡面流出來的,跟自己真心流出來的,沒有兩樣,你怎麼會不懂?你當然懂。今天我們看佛經為什麼看不懂?佛是用真心,我們用妄心,妄心永遠沒有辦法了解真心,所以從真心裡面流出來的言語文字我們不懂;言語我們聽得懂,文字我們也看得懂,意思不懂。所以孟子這兩句話講得好,就是佛家講的看破、放下,我們的真心就現前了,這才是我們真正的歸依處。

  功夫不到家,也就是說我們沒有看破,也沒有放下,這個時候唯一的辦法,就是要隨順佛陀的教訓。善導大師在《觀無量壽佛經》「上品上生章」裡面所講的,他那一段註解講得很好,文字很長,就是教我們隨順佛陀的教誨。佛教我們做的,我們一定要做。佛教給我們,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要做到;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不貪、不瞋、不痴,這是佛家的基本法。佛教給我們從這裡開始,這是一定要做的。反過來是十惡:殺、盜、淫、妄語、兩舌、綺語、惡口、貪、瞋、痴,決定不能造。我們從這裡幹起,佛教給我們做的,我們認真努力做,佛教我們不可以做的,我們決定不能犯。這是沒有明心見性,沒有看破放下,教小學生。看破放下,那是教大學生。我們現在是小學生,嚴格遵守佛陀教誨,隨順佛陀教誨。

  我們看回教(伊斯蘭教)的簡介,他們開宗明義也說得很清楚,伊斯蘭教的精神在哪裡?教義是什麼?兩句話:「隨順真主,和睦待人」八個字,很清楚。「隨順真主」,就是我們常講的隨順佛陀教誨。他們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隨順真主的教誨,真主教誨都在《古蘭經》裡頭,要和平待人。「伊斯蘭」,這是阿拉伯文的音譯,意思就是和平。今天伊斯蘭裡面有很多,好像發動戰爭、聖戰的,他們的傳教師也跟我們講得很清楚,這不是《古蘭經》裡面的教義,《古蘭經》裡面沒有教人要發動聖戰。《古蘭經》裡面的聖戰是抵抗侵略,別的國家發動戰爭來侵略我們,我們應當要奮起抵抗,聖戰是抵抗,不是侵略別人。《古蘭經》裡有這個說法,沒有說隨隨便便的發動戰爭去侵害別人,所以他們的精神是和平。現在由於一些好戰分子,把伊斯蘭的形象破壞了,全世界人一聽說伊斯蘭,這很可怕,好像他們都喜歡打仗,造成一個錯誤的觀念。他們也不斷的在呼籲世人,要真正認識了解伊斯蘭,不要對他們誤會。這種種誤會的產生還不都是謠言,並沒有了解事實真相,兩舌、妄語的傳播愈傳愈訛。他們的經典並不普遍,我們很少能夠接觸到,所以聽信外面的傳說,我們也就當真,造成對他們的誤會,對他們的錯解。世間、出世間的事,像這一類的很多很多,我們都要懂得。

  我們聽別人講話,看別人做事,如果有懷疑,一定要問,不可以輕易相信。他如果真的是有智慧、有德行,做了很多錯事,必定有道理,我們要好好的來學習。這種智慧在佛家裡面講「權智」,通權達變,廣利眾生,眾生的根性不相同。在佛門裡面,古時候公案因緣記載很多,佛菩薩要到鬼道裡面去度眾生,他要現鬼身,那個相貌很不好看。我們中國人造觀世音菩薩的像很慈祥,看到都很歡喜。你們也許看到放燄口,這是佛事的一種,燄口的意義是什麼?是請客,請鬼吃飯,布施給餓鬼。燄口是布施給餓鬼,燄口鬼,那是非常非常苦,飲食到口裡就變成火,所以他長年飢餓,飲食得不到,這是用佛力加持,使他得到飲食,所以燄口是請客、布施。燄口台對面一定有個鬼王,青面獠牙,那個鬼王叫「焦面大士」,那鬼王是誰?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在餓鬼道現鬼王身,你看他樣子很難看、很兇惡,觀音菩薩為什麼變成這個樣子?那是度那一道的眾生,要跟他現同類身,你才能度他。

  我們如果看到一個很有修行的人、很有道德的人,他天天上賭場,去幹什麼事情?我們就懷疑了,他是不是有問題?我們見到這個現象要請教人,他到那裡去度那些賭徒的,那就不一樣。我們了解就不一樣,不了解以為他為非作歹,他是去度那一批人回頭是岸。我們能不能學?我們不能學,我們沒那個本事,我們一下去就墮落海裡去,就掉下去了。他行,他到那裡去能救人,我們到那裡去就墮落。所以在《華嚴經》五十三參裡面,我們看到裡面的菩薩,殺盜淫妄他什麼都幹,他是度眾生的,他確確實實在順逆境緣裡頭一塵不染,他行。我們今天做不到,所以對他們所作所為,我們只有恭敬,不敢說一句話,這就對了。你說你就說錯了,你讚歎也錯,你毀謗也錯。你讚歎,難道鼓勵世間人去作惡嗎?你去毀謗,你不知究底,他到那裡頭救人,他不是在害人。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跟我們講得很多。所以一定要記住,善知識、佛菩薩對一切眾生決定是「普作救護」,這大慈大悲。他們現身為這個,工作也為這個,教學還是為這個,做一切眾生真正的歸依處,這真正是菩薩學處。我們回頭,我們依靠,凡是違背佛菩薩教誨的、錯誤的,我們知道錯誤了,必須要回頭,決定依靠佛菩薩教誨。

  這裡面修學功夫得不得利益,完全決定在自己學習的態度。現代人有許多重視修學的方法,方法固然重要,修學的心態更重要。我早年講過,這大概總有三十年前,成功,修學的心態要佔百分之九十,方法充其量佔百分之十而已。因為很多法師來找我,問我講經研教的方法,所以我就老實告訴他們,方法不是最重要,最重要是心態。我們用什麼心、用什麼態度,這是成功、失敗的關鍵,方法只是小小的補助。今天我們在此地教學,特別是培訓班的同學們,你們學方法,方法頂多一個月就教會了,你就懂得了。我過去在李炳南老居士那裡學這套方法,給諸位說,一個星期。你們這裡要搞一個多月,我學的時候一個星期。

  最重要的是心態,心態裡頭最基本的是尊師重道,你對老師要有圓滿的信心。印光大師說得好,「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關鍵在真誠、在恭敬,尊師重道,我們自己才能得到。對善知識存輕慢心,你只能學到方法,你得不到實質。所以世出世間法都是從恭敬當中求得的,儒家教學,《禮記》頭一篇打開,頭一句:「曲禮曰,毋不敬」;佛法裡面,十大願王頭一句:「禮敬諸佛」。諸位必須要曉得,我們自己要想在這一生當中有個成就,有一點大成就、圓滿的成就,根基就是在「敬」字,真的是一分誠敬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十分利益。絕對不要誤會,尊師重道是老師要我們尊敬,那你錯誤。老師如果要求學生對他恭敬,這個老師不是善知識,為什麼?名聞利養沒有放下,不是善知識。

  老師要求你尊師重道,這個尊敬是你的性德,唯有性德顯露,修德才圓滿。佛家終極的目的是明心見性,見性是一定要靠性德,孝敬是性德,你沒有孝敬的心,你就永遠不能見性,你學得再多、學得再好,佛法裡面講,那是世智辯聰。世智辯聰是八難之一,遭難!什麼叫遭難?永遠不能明心見性;換句話說,你永遠不能超越三界六道。你修得再好,可以到天上享天福,可以作天王,你的煩惱習氣斷不了,你出不了三界。三界之內麻煩很多,縱然做到天王,佛跟我們講三界福報最大的是摩醯首羅天王,色界天頂,這三界裡頭福報最大的,可是怎麼樣?出不了三界。天福享盡之後,前面我們講過,無量劫來我們所造的惡業很多,惡業遇到惡緣就往下墮落。

  總而言之一句話,出不了三界六道,決定在三善道的時間短,在三惡道的時間長。佛說這個話,我們想想我能相信,我能理解。為什麼?我們從早到晚,從年初一到臘月三十,我們自己捫心自問,我們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是善多還是惡多?能夠細細檢點反省一下,就知道佛說的話很對、很正確。我們的惡念多,我們善念少;我們說的話壞話多、好話少;我們幹的事情,幹好事少,幹惡事多;佛講,我們將來在六道裡頭,在三惡道的時間長,三善道的時間短,不是很有道理嗎?愈想佛的話愈正確,所以我們不能不警惕。今天時間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