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五三三卷)  2006/3/28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533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淨行品第十一」,偈頌第六大段第二小段「睹事境願」,偈頌第六首看起:

  【見樹葉茂。當願眾生。以定解脫。而為蔭映。】

  前面我們看到見高山、見帶著刺的樹,這個地方看到樹木非常茂盛,引發菩薩大願『以定解脫』。「定」是禪定,禪定是佛教修行的樞紐。只要是佛法,無論是大乘小乘、顯教密教、宗門教下,乃至所謂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徑,無量無邊的方法門徑都是修學的手段,修什麼?這個諸位一定要曉得,全都是修戒定慧,離開戒定慧就不是佛法,這個諸位不能不知道。我們學淨宗,淨宗用什麼方法修戒定慧?我們選擇的是持名念佛,這個要知道,你念佛修的什麼你不能不知道。依照方法去念佛,就是持戒,念到一心不亂,一心就是禪定,不亂就是開智慧。

  所以佛在《般若經》上明白的告訴我們,「法門平等,無有高下」。無論修哪個法門都是一樣的,修成功了,必然是斷見思煩惱、斷塵沙煩惱、斷無明煩惱,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統統是一樣的。禪如是,教亦如是,持咒、念佛亦如是,沒有兩樣。既然都是修戒定慧,佛為什麼說這麼多法門?這是遷就眾生根性不同。你覺得哪個法門你學起來方便容易,你就選擇哪個法門。各人根性不相同,所以佛才開這麼多法門,所謂是殊途同歸,無論多少法門。

  從樹葉,我們就能體會到這個意思,樹葉就是比喻法門。這一棵大樹,樹葉很多,就像是八萬四千法門一樣。你看再多的樹葉,葉長在樹梢上,梢長在樹條上,條長在樹枝上,枝長在樹幹上,幹長在樹的根本上。無論從哪個葉你去這樣觀察,到最後是一個根本。你就曉得,無量無邊法門統統歸到一個根本,那個根本叫明心見性,那個根本叫無上菩提。可是你不能搞亂,你一定要循著自己這一片葉,它的梢,它的條、枝、幹,緣到本,一直達到根,你一定是走這個路子。在沒有達到根本,法門好像是不一樣、不相同,達到根本就是一個。所以說一個法門通了,一切法門都通了。到什麼時候通一切法門,像這一棵大樹?我們以這個作一棵樹,這個是樹,這個是樹的本,這個就是樹的幹,裡面有枝條,到達本就通了,到達根全通了。這就是叫你要一門深入,你入得不深不行,一定要有相當的深度,這才通了。

  達到本,就是禪宗講的明心見性,教下講的大徹大悟,我們淨土宗講的理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在樹幹,是事一心不亂,沒有到根本,根本是理一心不亂。這些道理、事實都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於是我們選定一個法門,你自然就有信心了。對於其他法門一定是非常尊敬,非常尊重,我學一定是學一門,唯有一門你才能到達根本。你同時學二個門、三個門,你就想想那顆樹,樹長的狀況,我同時要求二個樹梢、三個樹梢,你怎麼能達到根本?所以佛家講,古大德說「識得一,萬事畢」,這個識就是你認知,你真正認識,你真正明瞭,一是什麼?一門深入;一門深入,達到一定的程度,全都明白了。

  再跟諸位說,不但佛教明白了,所有宗教都明白了,世出世間也全都明白了。什麼原因?世出世間一切法是同一個根生的。不同的宗教就像不同的本,一個根可以長成幾棵樹,但是幾棵樹是同一個根;幾棵樹就好像幾個不同的宗教、世出世間不同的法,根是一個,一個根生的。我們在叢林裡面、樹林裡面都看到,同一個根它長了三棵樹,二棵樹的、三棵樹的、四棵樹的,五、六棵樹的,一個根長的。你從這個地方去體會,然後你才曉得,只要找到根,一切都通。找到根,它長二棵樹也好、三棵樹也好、五棵樹也好,找到根,那你就全都通了,道理在此地。

  所以,世出世間法的學習,最重要的就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你要不是長時,你的功力達不到根本。我們就用樹來做比喻,你說樹葉,你深入一層,這是樹梢。這一個樹梢可能長有好幾片葉子,你到樹梢,那幾片葉子你就掌握住了。梢長在條上,你掌握到條,你就掌握到好多個樹梢。條長在枝上,你要掌握到樹枝,你就掌握到很多的樹條。再要達到樹幹的時候,你就掌握到許多枝。你仔細觀察是不是這樣?所以你愈深入,智慧就愈大。

  曾經有人問我,什麼叫教理?什麼叫教義?這個問得好。你要是深入到幹、枝,都是屬於教義,你能夠通達局部。如果你達到根本,那是教理,那是一切通達;換句話說,你從一部經上通達教理的話,所有一切經全通了。如果你達到教義,你可能通一個宗,一個宗派、二個宗派,你不能夠通達全部。這沒有別的,都是用的功夫深,才有這樣的境界顯現出來,所以說「一經通,一切經通」。修行,一個法門成就,一切法門具足。這裡最重要的就是定,所以他發願「以定解脫」。

  樹葉遮蔭,陰涼,取這個意思,這就是中國諺語所說的,一個人有福,大眾都享他的福。這個人的地位愈高,就像樹愈大一樣。如果真正是有德行、有學問、有才華的人,他要做我們市長,我們整個市幾百萬人都享他的福,他能把這個地方治理得很好;如果他是省長,那好像有幾千萬人享他的福;他要是國家領導人,現在我們中國有十三億人享他的福。一人有福,就好像一棵大樹,我們都在大樹之下乘涼一樣。這棵大樹就是具足圓滿的戒定慧三學。

  此地講的定,講的解脫,講定決定有戒,如果沒有戒,哪來的定?因戒得定。講解脫,當然就是慧開了,智慧開了;智慧不開,你的煩惱習氣不能夠解除。這個「解」就是化解、解除,化解什麼?煩惱習氣,我們《華嚴》裡面常講的妄想、分別、執著,解開了。「脫」是什麼?脫六道輪迴,脫十法界。脫離,你看看執著化解了、放下了,就脫離六道;分別放下,解除了、放下了,脫離十法界;我們在六道裡面,貪瞋痴化解了,就脫離三惡道,這是解脫的意思。解是對煩惱說的,脫是對於三途、六道、十法界說的;換句話說,你的功力愈深,境界愈高,幫助眾生,這個地方是教化眾生,『而為蔭映』就是眾生得利益,教化的面愈廣愈大,教化的效果愈顯著,眾生真正得福。所以,我們真的要想幫助別人,怎麼個幫助法?自己要真修,自己不真修,想幫助,所謂是心有餘而力不足,能力不夠;很想幫助他,能力不夠,這個道理要懂。

  你要再問,為什麼我修就能幫助別人?修行人,用現在人的話說,磁場不一樣。真正修行人,他所在之處這個地區磁場就不相同,你會感覺得很舒適、很安全,這個地方決定沒有恐懼。這是很明顯的,我們講很淺顯,你能感觸到。再深一層來講,修行人的波跟不修行的人不相同。不修行的人煩惱習氣很重,就好像大風大浪,他一天到晚沒有安全感。他的一生當中,沒有方向、沒有目標,說實在話,他自己也不曉得活在世間是幹什麼的,這叫迷惑、叫顛倒。修行人他這一生有方向、有目標,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知道將來要到哪裡去。所以他心是定的,他心是安的,心地是平靜的。於是他的波就是小的波浪,不是大的;雖然還有波浪,比起大波大浪,他的定功就顯得很深了。如果功夫再不斷的向上提升,他的心就愈來愈平靜。到地上菩薩,還有沒有波?有,很微很微細,我們凡夫決定看不出來。凡夫看起來他的心已經平了,其實還沒有平。

  要到什麼時候才真正平?到究竟果位,在《華嚴經》前面我們講得很多。初住菩薩妄想就斷了,妄想是什麼?起心動念,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起心動念是妄想;換句話說,初住菩薩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你要知道你什麼時候證到這個果位,你自己清楚,自己不是不清楚。眼見色,耳聞聲,舌嘗味,鼻嗅香,不起心、不動念,這就是初住菩薩,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了。如果還有起心動念,但是不分別,也不執著了,這是我們十法界裡面四聖位的菩薩,這四聖位的。如果起心動念,還有分別,沒有執著,執著沒有了,是阿羅漢。還有執著是六道凡夫,執著愈重愈往下面去,執著愈輕就在上面,這就是六道。天道執著最輕,人道就比較重,畜生道更重,最重的是地獄道。你就想想,那些執著你要不要放下?嚴重的執著,要不肯放下,地獄道的眾生。

  所以佛教導我們八萬四千法門沒有別的,你選擇一種方法,就是你用這個方法去學習,學習放下執著、放下分別、放下起心動念,你不斷向上提升。你一放下,你的心就清淨了。放下執著,證阿羅漢果,阿羅漢,《楞嚴經》上講的九次第定。定分成等級,六道裡面有八個等級,叫四禪四定(四空定),通常我們講四禪八定,八個等級。第九個就是阿羅漢所證的,我們稱為第九定,九次第定;再往上去,辟支佛證的;再往上去,菩薩證的。總要不斷向上提升,依照修行的方法認真努力去做,這屬於戒學。你得定,定就能開慧,小定開小慧,大定開大慧,隨著你定功功夫的淺深,智慧不一樣。

  可是到了一真法界,也就是脫離了十法界,脫離十法界就到一真法界。《華嚴經》上講的華藏世界,或者念佛人往生極樂世界,極樂世界也是一真法界,跟華藏一樣,都是離開十法界。離開十法界,在一般講的是平等了,雖然平等,給諸位說,定功、智慧還是有差別。但是那個差別不顯著,不要說六道眾生看不出來,四聖法界也看不出來;只有在一真法界裡面的人,高層的知道下層的,下層的不知道高層的。那什麼原因?清涼大師在這個經註解裡面告訴我們,無明習氣有厚薄不同,無明斷了,習氣沒斷。所以《華嚴經》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這四十一個階級從哪裡來的?從無明習氣不一樣,這樣分出來的。習氣不礙事,所以你在形相上看完全平等,內裡面確實還是有差別,那是我們無法想像的。我們看一真法界是平等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平等世界。

  這個蔭涼就大了,你看看初住菩薩,這是剛剛脫離十法界,他就有能力隨心應量;像《普門品》裡面所說,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能現什麼身,自自然然的,應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現佛身而為說法。他就能到九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眾生有感,他自然就現身,現什麼身?隨感的人,那個感的人他是求佛,他就現佛身;求菩薩,他就現菩薩身。給諸位說,他自己並沒有分別,也沒有執著,隨著對方的感,他應;對方有心感,他是無心應,這個道理很深。

  有心感,求佛菩薩,我們容易懂;佛菩薩無心而應,可難懂了。為什麼?佛菩薩決定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妄想;妄想就是起心動念,絕對沒有起心動念。所以他的蔭蓋就那麼大,蓋多大?遍法界虛空界。那真叫無量無邊無盡無數的諸佛剎土,眾生只要有感,他就有應,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這是日本江本博士的水實驗,諸位要細心去觀察、去思惟,他已經透露出這個訊息了。

  感應在哪裡?感應在一切時、一切處。所以宗門大德開悟之後他所說的,那個說的話你要是真聽懂了,你也就悟入了。沒開悟之前,所謂「踏破鐵鞋無覓處」,到處去參學,苦不堪言;一旦開悟了,「得來全不費工夫」。為什麼?你六根所接觸的,沒有一法不是。是什麼?心性!一切諸法,「唯心所現」,你明白了,什麼叫做心你知道了;「唯識所變」,心能現,識能變,你統統明白了,就叫明心見性。性在哪裡?一切相原來就是性,所以我們起心動念,這一切相統統都有應;我們起心動念是感,所有一切現相都有應。我們為什麼見不到?我們是迷失了自性,所以你看不出來。

  如果你心清淨到一定的程度,這個一定的程度就是不起心、不動念;換句話說,像水一樣,表面已經平靜,沒有一絲毫波浪,還有習氣,習氣是水下面還有動,還沒有完全安靜。水表面是平靜了,下面還有暗流,但是那個暗流於水的照的作用沒妨礙。水像一面鏡子一樣,外面山河大地、樹木花草照在裡面,像一面鏡子一樣,照得清清楚楚,照的作用,它不妨礙照的作用,這個境界就好比明心見性。我們今天我們的心不清淨,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我們的水是大風大浪。所以照的這個,有,是在照,但是自己不曉得,自己對於境界一無所知。把這些虛幻不實的境界以為是真實,在這裡面生貪瞋痴慢,起心動念想控制,起心動念想據為己有,全是錯誤。佛說得很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連自己的身體也是。既然自身已經是虛妄,何況外面境界?當然沒有一樣是實在的。事實真相不能不知道,不能不明瞭。

  從這個地方你細心去體會,定愈深,智慧愈大,你能幫助一切眾生的能力愈強。一定是到解脫十法界,你的功力才算是圓滿,不到這個境界,你幫助別人是有限的。到這個境界,幫助別人是圓滿的,是自在的,你能夠教化十法界的眾生。我們用念佛的方法,能不能達到?能,念到理一心不亂就圓滿。可是理一心不亂真正不容易,那就是找樹找到根了,理一心不亂是根。事一心不亂也都不容易,事一心不亂證阿羅漢果。我們今天能夠做得到的是功夫成片,這個叫帶業往生。事一心、理一心,不帶業了,業消掉了,見思煩惱斷了,不帶見思;理一心,塵沙煩惱斷了,無明也破一品,那個不叫帶業,所以帶業是指功夫成片。我們念力成就,五力就成就了。你看五根五力,信、進、念、定、慧,我們的念力能夠伏住煩惱,五根產生力量,就管用。你有五根,五根沒有力量,控制不住煩惱習氣,這不能往生。

  諸位要記住,信進念定慧有了力量,能夠控制煩惱;雖然有煩惱習氣,它決不起作用,全把它伏住了,這個叫功夫成片,生凡聖同居土,決定往生。而且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像《觀無量壽佛經》、《無量壽經》上所說的,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到極樂世界神通、道力、定功、智慧就好像跟地上菩薩差不多。這是淨宗無比殊勝,這個能力不是你修成的,是佛菩薩加持的,阿彌陀佛加持的;其他諸佛剎土裡面沒有,唯獨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真的是慈悲到了極處。說老實話,他在因地修行也超過諸佛如來,果上成就雖然是平等的,從理上講是平等的,而實際上在應用上講,智慧、德能、願力不一樣!我們能不能往生,你要明白這個道理。

  信,真信;進,是我們講的不間斷;念,不夾雜;定,一門深入;智慧,與佛同願。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我也發四十八願,那是真實智慧,三資糧裡面信願行你統統具足。心是彌陀心,願是彌陀願,不夾雜、不間斷,哪有不往生的道理?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什麼原因?你細心去觀察,這幾個條件他不具足,所謂是有口無心,古大德所謂「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就是說的這樁事。

  今天我們初學,從哪兒入門?你就想想看,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苦口婆心為大家講經說法四十九年,為的是什麼?幫助眾生覺悟!你今天信願行三個字不具足,或者是信願行我都有,但是都是功夫不得力,現在人講是力度不夠。信的力度不夠,願也不夠,行也不夠,達不到往生淨土的標準,原因在這個地方。好處有沒有?好處有,跟阿彌陀佛、跟極樂世界結了個緣,這一生去不了。你要說、你要問,什麼時候去得了?什麼時候你信願行的力度達到他的標準,就行了。標準是什麼?我剛才講的,信進念定慧有力量,有力量可以把你的貪瞋痴慢疑伏住;換句話說,你的十惡伏住了,十惡伏住你十善現前。三皈,迷邪染伏住,覺正淨現前;迷邪染沒斷,只是伏住,它不起作用就行,這就能往生,這叫功夫成片。

  現在念佛的人很多,功夫成片的人不多,你要問為什麼?實在講分別執著太重,我執太強烈,所以看這個人不順眼,看那個事不滿意,這就是你放不下。你要真正能把執著放下,看什麼人都順眼,看什麼事都滿意,你的表現是心平氣和。順境也好,逆境也好,善緣也好,惡緣也好,在這個裡面得到了心平氣和。這功夫並不是很深,這剛剛得力,剛剛達到功夫成片,但是這樣的功夫就決定往生。

  這個功夫裡面也有三輩九品,上三輩的,好,往生自在。所以往生自在,說實在話功夫並不是很高,成片裡面好的就達到這個程度。自在是什麼?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想多住幾年,不礙事。這叫什麼?生死自在,佛法裡面稱為「了生死」,生死這樁事情了了,也可以說是明白、通達了。明白通達之後,有沒有生死?沒有生死,換個地方。就好像我們現在出外去旅行一樣,我們離開香港,明天就到達美國,就這個意思。我離開娑婆世界,就到極樂世界去了,沒有生死。

  這個肉身不是個好東西,所謂臭皮囊,到極樂世界去,這個東西丟掉,不要了。所以往生極樂世界是活著走的,絕對不是說死了走的,沒這個道理。再跟諸位說,同一個道理,六道輪迴,你來生到哪一道,也是活著去的,去了之後身體丟掉了,一個道理。你死了到餓鬼道,你自己清清楚楚,你的靈性去了,身體不要了;墮地獄也是如此,變畜生也是如此,生天也是如此,往生也不例外,都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可是怎麼樣?往生,你自己能做得了主;六道輪迴,無論到哪一道,你自己做不了主。你自己能做主,怎麼會去三惡道?做不了主。為什麼?業力牽引著你。但是到西方極樂世界不是業力,是願力。信願行,願力,佛來接引,你跟佛走了;願力,不是業力,這個我們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到極樂世界,你才找到了根本,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你的神通道力都現前。你才能真正照顧你的家親眷屬,真正能幫助他,這就好像樹蔭大了,乘涼的人多了。現在時間到了,我們休息幾分鐘。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接著看下面第七首偈:

  【若見華開。當願眾生。神通等法。如華開敷。】

  這裡是見到花,沿途也會常常見到,這是花開。下面一首偈是樹花,這就不一樣,我們所謂的是有草本、有木本,樹花是木本,像桃樹、梨樹,這都是樹花。這個地方就是一般草本的花,我們看到花開。看到這些花,也引發菩薩的弘願,這個引發,一定知道都是自然反應的。就像在水實驗裡面我們所看到的結晶一樣,善的心念確實結晶就像花一樣的美麗,惡念現出的形相就很醜陋,統統是自自然然的一種反應;現在人叫反應,佛法裡面叫感應,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實際上就是法性有應,佛菩薩就是法性。

  『華』表神通,『神通等法』,就像花開了一樣,草本的花非常普遍,四季都有。「神通」,在佛法裡面講的六神通: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漏盡。除漏盡之外,一般講五通: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這通常叫五通。神通,佛在經上跟我們說得很清楚,一切眾生各個具足,《華嚴經》上說得很好,「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神通是德,我們的智慧是平等的,我們的德能、神通是平等的,相好是平等的。為什麼?法性本來具足,智慧、神通、相好是性德,自性沒有生滅,沒有來去,沒有一異,《中觀論》講的「八不」它統統具足。

  現在我們為什麼沒有了?諸位要知道,沒有,只是不能現前,我們這個能力潛伏住,沒有辦法透出來,就是說起不了作用,不是沒有,真有。這種現象各人不相同,與禪定功夫有密切的關係。禪定的功夫深,神通的能力就廣大;禪定的功夫淺,相對的,能力也就淺。像我們現在,禪定功夫一點都沒有,眼能不能見?能見。耳能不能聽?能聽,可是聲音小了就聽不見,隔著地方遠了也聽不見。眼能見,隔一張紙就看不見了。

  心地清淨的人,這種障礙突破了,要用現在科學的說法,就是突破了空間維次的障礙。隔著牆、隔著山都能看見,隔著地也能看見,他能看見地底下有些什麼東西,這是突破空間層次。聽也是如此,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阿羅漢的能力,眼能見小千世界,我們講三千,中千、大千,阿羅漢的能力能見一個小千世界,極限,阿羅漢的極限能夠見大千世界。你們念《彌陀經》裡面阿[少/兔]樓馱,他就是阿羅漢裡面天眼第一,他能見三千大千世界,有這樣的能力,比現在天文望遠鏡還厲害。天文望遠鏡還見不到三千大千世界,能不能見到一個小千世界還有問題。人家那個見,看得很清楚,不是很模糊,經上講「如觀掌中菴摩羅果」。一個小水果拿在手掌心裡面,看得當然很仔細,他看三千大千世界能看得這麼清楚。天耳的能力亦復如是。

  所以從這個地方,這真是很神奇,我們無法想像。但是我們也聽說,也許有人也見到過,就是近代所說的特異功能,他隔著一些障礙,他能看得很清楚。譬如你寫幾個字,你用厚厚的信封把它封起來,他就能看到裡面你寫的是什麼,你用的是什麼紙,什麼顏色寫的,清清楚楚,他能跟你說出來,說得都一點不錯,信封沒打開。甚至你把東西裝在保險櫃裡,一層一層把它封著,你叫他從遠遠的地方去看,根本就不能接觸。隔著保險櫃好幾公尺,他給你說裡頭包的是什麼,也給你講得清清楚楚。現在特異功能叫這種眼睛叫X光眼,他能夠透視,他能夠看穿牆壁。牆外面一些什麼狀況,我們看不到,牆隔住了,他能看得很清楚,外面人走來走去,他都清楚。看一個人,他能看出你的五臟六腑,所以特異功能也會治病,你哪個地方有毛病了,他知道。

  這些究竟是什麼道理?總不外乎禪定。但這些人沒修過禪定!佛法裡面講,這種能力有修得的、有報得的。報得是什麼?天生的,生下來他就有這個能力。有修得的,有報得的,有這麼兩種。通常天人是報得的,有五通,所以你生四王天、生忉利天都有,都有五通。五通裡頭有神足通,有神足通的人,你到哪裡去旅行,要不要交通工具?不要,他心裡想到哪裡他就到哪裡了,叫神足。他能變化,他能分身,他能變很多個身,這是很奇妙的事情。

  另一個道理,《遺教經》裡面講的有,「制心一處,無事不辦」。這在我們現前所見的一些特異功能的人跟氣功師,你看他在發功的時候,他在表演、在發功,他一定是很專心。就是在做什麼工作?制心一處,佛經上有這個道理;他能在很短的時間,讓自己把一切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把精神意志完全集中。我們平常心都是散亂的,你試試看,你把散亂心放下,把意志集中,很困難,他很容易就集中了,原理就在此地。只要你能集中,這種能力就能夠暫時起作用。因為你不能夠永恆的集中,永恆的集中就是禪定。

  所以有禪定,你要是表演這些能力,需不需要作意,好像來集中?不需要。因為什麼?因為他心不散亂,所以他那個能力就非常自在。你叫他看什麼東西,他立刻回答你,他不需要集中精神,他不需要,那個功力就高了。還要有幾分鐘,有的時候有十幾分鐘,甚至於有的時候還可以達到差不多半個小時,他才能集中。在一般來講,差不多都是要五分鐘的時間,他能夠把意志集中起來。就是制心一處,道理在此地。

  你能夠在一個很短的時間制心一處,你就了解,這個能力並不希奇,能力是本能,是正常的,沒有什麼奇怪。它起作用,像人家看不到的他能看到,這個作用很小,頂多能幫助一些人治治一些病痛。他可以能看透你的身體,雖然你衣服穿得整整齊齊的,他連你的五臟六腑都看得很清楚,你哪個地方不正常了,就是有毛病,他能夠把你調整恢復正常。他用什麼方法?意念,就是能量集中,就是制心一處,現在講能量集中,就能起這個作用。所以真的功夫高的,治癌症都很有效。癌是你內臟裡長的腫瘤,不管有毒沒有毒,沒有關係,他都能夠把它化掉,或者是把它吸出來,把瘤吸出來,不需要開刀。你看他手掌對著那個地方,那個瘤就吸在他掌心上,掌心上你看它是膿又是血,實際上他就把它吸出來了,你皮膚沒有一絲毫破綻。這就是此地講的「神通等法」,有大有小。特異功能這是小能力,小通,得到禪定的,那個通就大了。

  到什麼時候有這個能力?佛經裡面告訴我們,得須陀洹果就有了。須陀洹果六通裡面得到兩個,天眼、天耳。還有的時候,功夫再深一點,他心,別人心裡面想什麼他知道。天眼、天耳、他心,這個很容易得到。再證到第二果,就又加一個,宿命。宿命是知道過去生中,知道你未來的果報,時間的障礙突破了。所以阿羅漢能知五百世,過去五百世,未來五百世,阿羅漢有這個能力;超過五百世,他就不知道了,他的定功還不夠。菩薩的功力就超過他太多,能知百千世,知過去未來。

  三果聖人,能力又強了,三果聖人有神足通。神足通就是變化,像中國《西遊記》小說裡頭講孫悟空七十二變,他就有這個能力,能變化,能分身。分身就是自己的身,變幾個,變幾十個,變幾百個,你看全是一樣的。《高僧傳》裡面有記載,哪一個名字我忘記了,初學佛的時候看到,喜歡看這些傳記。古時候有個法師,是印度來的高僧,在中國弘法。回去的時候,很多人請他吃飯,給他餞行,他都答應了。到第二天去送行的時候,十里長亭去歡送他,每個送行的人都很歡喜,都說「法師對我很好,昨天到我家吃飯」。那個人聽了,「不對!法師昨天明明在我家。」結果一傳開,才知道這個法師有分身,同時答應五百多家,每一家他都去了。到送行時候,大家這麼一說,才說穿了,才知道。

  換句話說,這個人至少是三果羅漢,阿羅漢是四果,阿那含,至少他證的是三果,他才有這個能力。二果還不行,二果有他心、有宿命,沒有神足。到四果阿羅漢,才有漏盡,漏盡就是見思煩惱斷盡,也就是我們在《華嚴》裡面講的,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執著。執著斷了,沒有絲毫執著,證阿羅漢果,六種神通具足。前面講定,這是講慧,智慧開了這個能力就現前,眼耳鼻舌身這個能力就現前。所以三果聖人他到哪裡去旅行,飛行變化,他不需要工具。

  從這些地方我們就很清楚的能夠理解,在近代,實際上古時候也有記載,不像現在這麼多、這麼明顯。就是講什麼?外星人,我們常常看到的飛碟的報導,這個事情我是親眼看見的。那時候我還沒學佛,二十幾歲,應該是二十三、四歲的時候,我住在台北。有一天就看到一個飛碟,它放的光是綠色的,在空中不動,很亮,很多人看見,第二天報紙上登出這個消息。我們看到非常奇怪,注視它,大概五分鐘之後它開始移動。剛開始的時候速度很慢,接著就愈來愈快、愈來愈快,大概是兩分鐘就不見了,就看不到了,很大的速度移動。這是親眼所看到的。

  他是不是有神通?他沒有,有神通的人不要交通工具,他還要用交通工具。當然他的科學技術比我們要先進,我們今天在太空當中探險,也有這些飛行的工具,但是能力不如他們。他們速度快,而且可以在空中停住,這個技術地球上的科學還做不到,飛機能不能在空中停住?它有能力停住,速度快慢,而且進退自如。像我們現在的飛行工具,只能往前進,不能往後退,它可以往後退。當然是圓形的,這現在在科學裡面講最適合飛行,圓形是最適合的,而且有那麼大的速度。所以我們很多人講,這一定是外太空其他星球上的人,到地球上來觀察、來偵察,可能有這些事情。我們就斷定他是人道,他不是天道。即使是四王天,都有五通,五通裡面就有神足通,他到這邊來不需要工具。

  佛給我們講,除了天道有報得的五通,還有鬼道也有報得的五通,他能力小,近距離的事情他知道。所以鬼道來給你講,講什麼事情,二、三個月的事情往往很靈,如果給你講二、三年以後的事情,那就不一定準,這就是他的能力有限。如果是天道,他就是給你講個幾年之後的事情,幾十年之後的事情,都很準確,他這個能力強,不一樣。

  還有修得的,修得的神通,天眼、天耳、他心、宿命都可以修得的,神足修得的就不多,那是要很高的功夫。人道裡頭有,所以有修仙道的,真正成就之後他能夠飛行變化;換句話說,他得的相似於三果羅漢的能力,他修到的。還有畜生道可以修到,我們在古人筆記小說裡面看到,我看得很多。看到天上有一道光下來,這個光落在地面上,像閃電一樣,看看落下來的地點,看到有隻小狐狸。這是什麼?這是修得的。牠飛行的時候,是把牠的肉體變成了光,這個速度很快。到達那個地方之後,又把光恢復到身體,又變回來。現在在理論上講能講得通,就是能與質的轉變。可是我們今天科學家還做不到,還沒有辦法把肉體能夠變成能,向遠方移動,又能夠再還原。理論上是講得通,事實上做不到,不知道怎樣做法。

  這些修到的,無論是人,無論是畜生,畜生裡面是以狐狸修成功的最多,還有其他的野獸,有,不是沒有。我們知道中國民間傳說,黃鼠狼也有很多修成的。修成功,一般人都稱之為大仙,狐仙,不是沒有,是真有。我們在筆記小說裡面看到,畜生像狐狸、黃鼠狼,要修成人身,牠可以變成人身,跟人們交往,你也看不出來他是畜生變的。能修成人身,一般講需要五百年。能修到人身,你看看畜生身牠能夠變成人身,這就屬於神足通,牠那個能力相當於阿那含,但是其他方面跟阿那含比就差遠了。阿那含是聖人,他們多半是住在淨居天,所以佛經上也常常稱他們為淨居天人,三果,五不還天。他除非跟人間有特殊的因緣,偶爾來示現,平常他不住在世間,他在四禪天。在那個地方修行,把最後思惑斷盡了,證阿羅漢果,他就超越六道。

  這是佛在經上給我們講得很清楚,你要是統統明瞭通達,你對於特異功能、氣功的原理,你就明白了,知道這個事情不希奇,這是一切人類的本能。只是我們今天這個能力不現了,不是沒有,是這個能力不能現前,不能夠起作用,原因是我們自己妄想分別執著太重了。你要想恢復這種能力,你就記住佛經上這句話,「制心一處,無事不辦」。他們修成功的,原理就是這個,他能夠制心一處,也就是說我們常講他能夠把意志集中,他這個能力就現前,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制心一處有很多等級不相同,我們一般講功力不一樣。原理是一樣的,集中的功力不相同,於是他的能力就有大小的差異。同樣是學氣功的,人家說有的氣功很厲害,有的就有差等,原因都在此地。凡是修學這個,決定是對於欲望要降低;如果欲望很濃,貪瞋痴慢很重,決定是障礙,心散亂,沒有法子集中。

  同樣一個道理,在這些年當中,我講經弘法四十八年,這些年當中,我也遇到很多很不容易解釋的境界。確實有些鬼神附身,我們一般講靈媒,透出來的訊息,從附身說出來的。這些鬼神跟我們說,誦經、念佛、做超度的法事,什麼樣的效果最殊勝?心地愈清淨,他們得的利益就愈大。念經要專心念,這個經從頭到尾不能有妄想,很難做到。打妄想,對他有沒有好處?有,都能得一點好處。妄想愈多,他所得到的好處就愈少;妄念愈少,他得的就愈多;如果一個妄想都沒有,那個功德無量。諸位想想看是不是?還是制心一處。

  制心一處,就說明我們淨土宗裡面修行的功夫。剛剛達到制心一處的水平,就是功夫成片;再深的,就是事一心不亂;到最深的,理一心不亂。功夫成片、事一心、理一心,都有很多的等級,每個人修行不一樣,甚至於自己修行,功夫也不一樣,我們自己能夠體驗得到。譬如我們念一部經,念這部《無量壽經》,不算太長。初學的時候,初學的幾年妄想多,一面念經一面打妄想;總得三年五年之後妄念少了,妄念少了就是你的精神逐漸集中了。在一般來說,真正一部經念到一個妄念沒有,至少是五年到十年的功夫。而且還要真正能夠放下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你要真的放得下。你如果放不下這些煩惱習氣,你念佛也好、讀經也好,會有妄想夾雜在裡頭,就是有煩惱習氣,你伏不住。你雖然在修,你的功夫不得力。

  我相信許多同修都有這個問題,功夫為什麼不得力?我很認真的在學,為什麼功夫不得力?就是你的煩惱習氣沒有放下。你要希望功夫得力,是非放下不可。如果外緣誘惑,你會受它干擾,那你就應當選擇修學的環境,避開這些外緣,古大德都是這麼做法的。上上根人很少,不多,外緣不會干擾他。在中國佛教史裡面,最明顯的我們只看到一個人,禪宗六祖惠能大師。這個人在二十幾歲,外面境界就不能干擾他了;換句話說,一切誘惑對他都不起作用,他不受誘惑。換句話說,像他那樣的人無論什麼樣環境都行,如如不動,心不顛倒。沒有他那樣功夫的人,不行,決定要選擇環境。

  連佛陀,你看教這些弟子住阿蘭若。阿蘭若是梵語,印度話,什麼意思?寂靜處。標準是什麼?聽不到牛叫的聲音。古時那個社會,牛叫的聲音很大,他住的那個地方,當然修行人都住在山林、都住在河邊,樹下一宿,日中一食,選擇這個地方,距離居住的人家至少二、三里路。為什麼?牛叫聽不到。佛是用這個標準,一般來講差不多是三里路,距離村莊三里路,清淨,沒有人家的地方。

  所以佛教傳到中國來,這些祖師大德建道場都是建立在深山,遠離都市村莊。從山下走到山上道場,至少要你走一天,不容易,很辛苦。山上都是小路,羊腸小道,你要一步一步往上爬。所以諺語才講「無事不登三寶殿」,走這路很辛苦,沒有人願意上去。那個地方好修行,環境清淨,沒有是非人我,沒有現在這些聲光化電的誘惑,心地容易得清淨,容易攝心。在那個地方無論修學哪個法門,容易得定。所以我也常說,古時候這些高僧大德,如果生在現在這個社會,他們也不能成就,我們能想像得到。

  現在這個社會,你六根所接觸的都是非常嚴重的這種誘惑,不要說中下根人抵擋不住,上根人恐怕也會墜落,這不是修行的環境。所以在三十多年前,虛雲老和尚到香港,住了一個月就回去了,告訴人,香港這個地方不是修行的處所。你所接觸的一切人事物,都引發你的貪瞋痴慢,都在提升你的自私自利,這是障道的因緣,你怎麼會成就?所以佛跟我們講的,初學的人選擇阿蘭若這是絕對正確的。可是在今天,今天這個環境真是太難了,你修其他的法門確實不容易。

  近代出了一個印光大師,這佛菩薩來示現的,來教我們在現前這個環境,我們修行怎樣能夠有效果,能夠有成就。所以祖師給我們講,不要搞大道場,搞小道場,共修的人不要超過二十個人,專修淨土,萬緣放下,求願往生,能成就,這話說得非常有道理。你要真正能夠放下,真正能夠耐得住寂寞,真正想成就,有個祕訣,止語,不說話。見人問個訊,合掌問個訊,一句話沒有,心容易定;心不定,話太多了,雜心閒話。所以說不見客,不說話。

  念佛堂真正用功。用功的方法,諦閑老和尚教鍋漏匠那個方法非常適用。就是一句佛號,念累了休息,隨時可以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就念,不分晝夜。什麼時候累了,什麼時候去休息一下,醒過來之後,趕緊上念佛堂。所以鍋漏匠三年就成功了,他的往生,諦閑法師讚歎備至,他說「今天在中國,大的叢林寺院的方丈住持、講經說法的法師,沒有一個人能夠跟你相比」。走的時候是站著走的,走了三天,諦閑法師才趕到,幫他辦後事。他就站了三天,人斷了氣站三天,等老和尚辦後事。我們有沒有這種決心?有沒有這個毅力?這是在現代這個時代,要想成就的話,最好的榜樣。所以說,如其不能的話,小道場要遵守老法師的教誨。小道場,不搞佛事,沒有經懺佛事,沒有法會。

  現在念佛,我教諸位,每天要有幾個小時聽經。為什麼?如果經教不解,他念佛有疑惑,疑惑會生煩惱,會造成障礙。所以每天能夠聽四個小時的經,不要中斷,其他的時間念佛,這樣子好,解行並重。還是以行為主,用解來幫助,這個辦法好,很妥善,現在國內國外也有些道場這樣做法。好,現在時間到了,今天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