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六六0卷)  2002/3/24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0660

  諸位同學,請看「普賢三昧品」,起定分,起眷屬定第八句:

  【從知一切微塵中各有無邊廣大佛身雲三昧門起。】

  這一句前面我們也說了不少,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講還有一個意思,說如來藏身。說「如來藏是真佛身,其體廣大,無能知者。恆在六七微塵之中,一一有情各有藏識,故云各有無邊大身」,清涼這個解釋非常重要。如來藏,法相唯識裡面講的阿賴耶識;為什麼叫如來藏?「如來」藏在這裡面,如來就是真如本性,這是真佛身。佛是什麼?身在此地是個比喻,佛是大覺,究竟圓滿的大覺,究竟圓滿大覺現在已經變成了阿賴耶識,所以阿賴耶很不好懂。阿賴耶是一半真一半妄,一半真就是清涼講的真佛,一半妄就是含藏一切習氣種子,所以叫藏識,像倉庫一樣。清涼在此地說得很好,「其體廣大,無能知者」,阿賴耶識有多大?盡虛空遍法界,它是真妄和合。真身,佛法裡面講法身,法身是真身,《華嚴經》上稱為毘盧遮那。毘盧遮那沒有形相,它不是色法,阿賴耶也不是色法,這個大家曉得,在《百法》裡面排列是心法,心法第一個是阿賴耶。所以法身遍一切處,阿賴耶也遍一切處,《楞嚴經》對這一樁事情講得很透徹。

  一切眾生他所起的功能都離不開阿賴耶識,我們眼睛能見,能見那個能是從哪裡來的?從阿賴耶來的。阿賴耶的能從哪裡來的?是從真心本性裡面來的。我們睜開眼睛,你能見到的那個量多大,你就要曉得你的眼識、你的見性有多大。實在講,眼識有限,見性無限,眼識裡頭有障,見性裡頭沒有障。但是現在見性被眼識障礙,所以我們沒有辦法看到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色相。如果這個障礙除掉,轉識成智,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轉末那為平等性智,轉意識為妙觀察智,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這個人我們就稱他為法身菩薩,這個人我們可以稱他為見性成佛,這個時候他六根的作用沒有障礙了。佛在經上說,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距離我們這個地方「十萬億佛國土」,諸位要記住,一個佛國土就說為一個大千世界,距離我們多遠?十萬億個佛國土。一個佛國土有多大?在過去我們總以為相當於我們現在講的一個銀河系,夠大了!那就是十萬億個銀河系,你才曉得這個距離之遠!

  但是黃念祖老居士跟我談過,他也有一篇文章,我們把它附印在《無量壽經註解》後面,諸位可以參考。他是個學科學的,他的看法佛經上講的單位世界,一個日月所照,中心是須彌山,他老人家認為佛經上講的單位世界才是我們現在講的銀河系。這個說法好像也有點道理,因為我們看到科學家繪畫的銀河系的那個形狀,確實銀河系的周邊很薄,當中好像高起來的,「妙高峰」,那個妙的意思我們懂得是非有非無,所以他說佛經上講的須彌山,他認為是現在天文學裡面講的黑洞。如果這個說法能夠成立,一個大千世界是多少個銀河系?十億個銀河系。十億個銀河系是一個佛剎,一尊佛的教區,西方極樂世界距離我們這裡十萬億個佛剎,那個距離遙遠我們沒辦法想像。但是見性如果沒有障礙,我們坐在此地看西方極樂世界,看阿彌陀佛在那裡講經說法,如同對面,沒有障礙。彌陀不來,我也不去,居然就跟面對面一樣,事事無礙的法界!

  所以這個境界,佛在大乘經上常講不思議解脫境界,六根能力都沒有障礙,佛說法的音聲聽得清清楚楚,所有一切形相如同目前。這樣你才曉得,我們這個能量能見是盡虛空遍法界,我們的聞性能聞也是盡虛空遍法界,六根的能力無一不是盡虛空遍法界。我們今天學佛學什麼?沒有別的,恢復自己本能而已。大乘經上所謂「圓滿菩提,歸無所得」,沒有一樣是你新得來的,你所得來的全是你自己的本能,是你自己的本有,是這麼回事情。法界裡面的一切現象,我們常講十法界森羅萬象,現在讀《華嚴》我們知道了,十法界森羅萬象是無限的重疊,這個境界是無限的無限。『一切微塵中各有無邊廣大佛身雲』,這個「廣大」,清涼說「無能知者」,沒有人能夠知道。但是他後面說,「恆在六七微塵之中」,六、七是第六識、第七識。第六識是意識,第七識我們叫它作意根、末那識。這個也不好懂,我們從它作用上來說就比較容易理解,第六識分別,第七識執著,換句話講,恆在分別、執著微塵之中。「一一有情各有藏識」,每一個人都有,「故云各有無邊大身」。

  這個身量確確實實周遍法界的,大乘經上常說「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是事實,不是幻想,不是推測,完全是事實,現量境界。如果我們真相信佛所說的,回過頭來想想自己現在的狀況,不要說佛菩薩講「可憐憫者」,自己也感覺到很可憐,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各有無邊大身」,這個意思就是說明平等,眾生跟佛是平等的。一切眾生,這裡頭講到微塵、講到毛孔毛端,都不是我們凡夫能想像到的境界。微塵我們肉眼見不到,肉眼能見的那都是許許多多微塵積聚在一起,已經是很粗很粗的相。如果見的功能沒有障礙,微塵能見到。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阿羅漢的能力能夠見到微塵,微塵並不是最小的,佛在經上說微塵可以分,分為七分,七分之一那就很小,叫「色聚極微」。色聚極微還可以分,再分成七分之一就叫「極微之微」。佛說極微之微就不能分了,再分就沒有了、就空了,所以極微之微也叫做「鄰虛塵」,意思就是說跟虛空非常接近了,幾乎是沒有了。這是不是今天科學家講的原子、粒子?是不是這些東西,我們不知道。總而言之,佛經裡面講的極微之微是不能再分的;還能夠再分,不是極微之微。

  極微之微那麼小的依報,裡頭含藏著無量無邊的剎土,無量無邊的廣大身雲,我們怎麼會知道?微塵沒有放大,世界沒有縮小。常常聽大乘經上講「芥子納須彌」,我們都感覺到很茫然,芥子是芥菜子,芥菜子很大,比微塵大得多,須彌是須彌山,須彌山藏在芥菜子裡面,須彌山沒有縮小,芥菜子沒有放大,它怎麼藏得進去?須彌山不來,芥菜子不去,如何藏進去的?實在講,我們用眼來見就稍稍能體會到這個道理。我們眼球的瞳孔不大,我們要是看喜瑪拉雅山那麼一座大山,你看得清清楚楚的,喜瑪拉雅山進了你的瞳孔,它進去了。我們這小小瞳孔怎麼能容納一座大山?這小小瞳孔又如何晚上觀察這個太空?晚上我們看銀河系裡面的星星,全都入進去了。實際現相就像這樣的,重重無盡。這個情形到底下一品經還要細說,「世界成就品」、「華藏世界品」,給我們講宇宙,廣大的依報,我們活動的空間,那是自己心性變現出來的。

  清涼《鈔》裡面,他舉古德所說的,「色等五塵界」,色聲香味觸這是五塵;法,法不是物質,「是現量境,五識親證,都無塵相」。我們眼見色、耳聞聲,五根接觸外面五塵,沒有感覺得有塵這個相。「如來藏中,頓現身器,而無塵相」,這一句話就是《華嚴經》裡面所講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現識變好像也不見塵相,塵相到底從哪裡來的?底下講,「六七妄想」,第六識的分別,第七識的執著。分別是妄想,執著也是妄想,無明還是妄想,無明是妄想的根,所以我們稱之為根本無明。真的是天下本無事,事從哪裡來的?事從妄想分別執著裡頭來的。由此可知,離妄想分別執著,現前的境界就是一真法界。一真在哪裡?真妄和合。你起妄想分別執著,這個境界就是夢幻泡影;你離妄想分別執著,這個世界就是一真法界。一真一切真,一妄一切妄,真的裡面不能夾雜絲毫的妄想;夾一點點妄,全都變成妄境了。

  所以佛法的修學,古大德常說「但除其妄,莫更覓真」,除妄除什麼?除妄想分別執著而已矣!沒有其他的。除掉之後,你六根所看的六境不一樣了。妄除了以後,我們眼見那就不是眼識見,是見性見的。見性見外面是什麼?色性,不是色塵了。耳聞聲,不是用耳識去聞,用聞性聞,聞的也不是聲塵,是聲性,這就是宗門裡面講的明心見性。見性,真現前,妄沒了!哪些境界是妄?六道是妄,十法界是妄,六道、十法界都沒有了。永嘉大師《證道歌》上說得好:「夢裡明明有六趣」,夢是迷,迷的時候明明有六道輪迴、有十法界;「覺後空空無大千」,覺悟之後,明心見性之後,六道沒有了,十法界沒有了。我們要問,是不是真的沒有了?那個沒有,六道沒有了,十法界沒有了,六道十法界還在,對他來說沒有了;對別人、沒有悟的人,有!迷人跟悟人生活在一起,排排坐,一桌吃飯,境界不一樣!悟的人他現前這個境界是一真法界,迷的人是十法界、是六道輪迴,它重疊在一起,但是一點都不雜。這是我們無法想像的,我們總是重疊它就混雜,太多的重疊像我們照相一樣,如果有十幾張底片重疊洗出一張照片,就模糊,什麼都看不見了。迷悟境界裡面的重疊,再多的重疊,真是無量的重疊,他清清楚楚,一點都不夾雜,這個妙!不可思議的境界!

  古德說得好,「六七妄想,謂有我法想所現相,是分別變」,妄想的根就是我見、我執。《金剛經》上教導我們,真正用功從這裡下手,佛說得好,「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我相執著這個身是我,我的對面是人,執著那個相是人;我人之外,山河大地、森羅萬象是眾生,這從空間上講的;壽者是時間,過去現在未來。這四相一展開就是盡虛空遍法界,你在這裡面起了分別執著,佛說你不是菩薩,你沒有覺悟。玄奘大師翻菩提薩埵叫覺有情,覺悟的有情眾生。如果這四相你都有,四相是有一相就四相都具足,不能說四相我破一相,還有三相沒破,沒這個道理,你沒有覺悟。《金剛經》的境界,給諸位說,是圓教初住菩薩的境界,別教初地菩薩的境界,它是大乘,入這個境界就超越十法界。後半部講得更深一層,那不是相了,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這個微細。見是分別,你還有這個分別;前面那個相是執著,執著比分別嚴重。雖不執著了,但是你還有分別,你不是菩薩。這個菩薩跟前面那個菩薩,當然地位不一樣。

  如果就別教來說,你還有我相、人相、眾生相,你不是三賢位的菩薩;如果你還有我見、人見、眾生見,你不是地上菩薩,你這個菩薩沒登地,登地我們稱菩薩摩訶薩。菩薩這個階位高下,總有《華嚴經》上講的五十一個等級,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我們今天連初信位都得不到,依照一般經論上所講,初信位的菩薩三界八十八品見惑斷盡,什麼叫見惑?錯誤的見解。對於三界錯誤的見解沒有了。這個錯誤見解頭一個是身見,把這個當作自己的身。我們是不是把這個當作自己的身?還有這個身見,說明我們八十八品見惑是一品也沒有斷,這是十足的凡夫,沒有辦法脫離六道輪迴。脫離六道輪迴,不但見惑要斷盡,思惑也要斷盡。思惑三界總有八十一品,三界九地每一地有九品,九九八十一品,貪瞋痴慢。這個東西統統斷盡,證阿羅漢果,出六道輪迴,超越三界。超越三界到哪裡去?四聖法界。用現代話來講,這是不同維次的空間,高維次的空間,聲聞法界、緣覺法界、菩薩法界、佛法界;這個佛,諸位要記住,是十法界裡面的佛,天台家所講的藏教佛、通教佛,沒見性。

  天台大師把這種佛判作相似即佛,他不是真佛。如果把塵沙煩惱斷盡,塵沙就是我們這個經上講的分別,世出世間一切法分別的念頭沒有了,再破一品無明,那就超越十法界,這叫真佛、分證佛,也是我們《華嚴經》上講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天台家說他們是分證即佛,那是真的,不是假的。四十一品無明斷盡,這是究竟即佛,就是我們講的圓滿佛。這個話不太好懂,祖師大德用比喻,讓我們從比喻當中體會。他把真佛比作月亮,月亮在初三、初四有個月牙,一直到十五沒有完全圓滿,都叫做分證即佛,他是真的不是假的;但是那個光大小不一樣,到十五那就究竟圓滿,叫滿月,沒有一點欠缺。相似即佛,它是捏目所見。什麼叫捏目?你晚上看月亮,試試看,你把手指按到你的眼睛,用力按一下,看到兩個月亮;這兩個月亮,一個月亮是真的,一個月亮是相似的。月亮只有一個,怎麼會出現兩個?用這個比喻四聖法界他們所證的果位是相似的,不是真的。

  相似前面還有一個位置,觀行,觀行是我們用功夫得力了。觀行好比是水中之月。我們在湖邊看到那個月亮的倒影,我們見到那個月,那是觀行位,那不是真的,是真的影子。從這些比喻,我們稍稍能夠體會到一些。如果心水不淨,妄念很多,就像那個湖水起了風浪,月影不現在裡頭,你看不見;必須風平浪靜,湖水像一面鏡子一樣,月光投射你才看得清清楚楚。這個意思是讓我們覺悟到我們的心要清淨,唯有清淨心才能跟自性相應,才能跟一切諸佛菩薩感應道交。諸佛菩薩影現我們六、七識中,就是經上講的這個境界。我們心水要是不淨,就是妄念太多,佛菩薩在不在你心裡頭?在,不能現相。湖水起風浪,月光在不在裡頭?在,肯定沒有離開,但是你看不到月亮的現相,這個比喻比喻得很好。所以佛法的修行心要淨,一念不生,一切時一切處你能夠真正保持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就叫住三昧。

  但是這個事情很難,難在哪裡?那個風浪止不住,風浪是什麼?煩惱習氣是風浪,沒有辦法,你控制不了,這就產生修行上的障礙。在所有法門裡面,這樣你才能真正體會到持名念佛的殊勝。佛教給我們持名念佛這個方法,用意在哪裡?用意是把我們心裡面的風浪息掉,那就是真正的功德。功是什麼?功夫,你真下了功夫。得到的是什麼?風平浪靜。你的清淨心得到了,你心裡頭再沒有妄想分別執著,這個時候你跟一切諸佛菩薩感應道交,你確確實實能夠過佛菩薩的生活。這個生活雖然不是真的,接近了,你初入門,佛菩薩的氣氛你已經感受到了,那個受用就很不可思議。這是功夫得力的現象,在我們淨土宗講功夫成片。念佛人最淺的功夫,功夫成一片,心定下來了。諸位一定要曉得,這不是一心不亂,但是有很多人到這個境界,以為自己得一心不亂,那是錯誤的,他對於教理、教義了解得太少,把中途站誤會以為是目的地。但是能往生,這個境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生凡聖同居土,決定得生。

  生淨土諸位要曉得,裡頭最重要的條件,古大德常常講「心淨則佛土淨」。你心不清淨,你念佛念得再多,寒山、拾得他們所說的,你一天念十萬聲、二十萬聲,「喊破喉嚨也枉然」。為什麼?心不清淨。念是念了,沒錯,妄想習氣那個風浪沒有平息,沒有壓得住,這不是斷煩惱,伏煩惱,你伏不住。由此可知,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應當怎麼作法,對我們自己才真正有利。日常生活當中,愈簡單愈好。古今中外這些大聖大賢,他們一生的物質生活真的是隨遇而安,沒有一絲毫強求,什麼都好。你要曉得,這才能叫心定下來,才能叫心水平了,像一面鏡子一樣,然後你才能照見。其實真正照見,那功夫很深,我們這一生很不容易成就的。這是什麼?叫觀照。宗門裡面叫觀照,我們淨土宗叫做功夫成片,你自己也會有信心,決定得生淨土;再努力一點的時候,你可以預知時至。

  功夫再上一層,還是這個功夫,並沒有斷煩惱,伏煩惱功夫它裡頭也有淺深層次不一樣。高層次那個伏煩惱,往生西方淨土可以隨意,可以得自在,想什麼時候走就什麼時候走,想多住幾年也沒有妨礙,生死自在。生死自在不難,你要想斷煩惱難,那就是我們念佛人講的理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難!事一心是斷煩惱,理一心是明心見性,那個真難,真不容易做到。淨土能夠普度一切眾生,就是功夫成片,伏煩惱。但是在其他法門裡面,伏煩惱不能成就,一定要斷煩惱。其他宗派伏煩惱只能到色界天、無色界天,到那個地方再修行,見思煩惱斷盡了,出了六道,出不了十法界,重重關口。淨土宗只要把煩惱伏住,就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不可思議的法門。諸位要曉得這個原理,一定心要清淨,「心淨則土淨」,不可以有分別執著,分別執著是肯定障礙你往生。

  這一段最後一句:

  【從演說一切法理趣海三昧門起。】

  前面八句都是講的事,這一句是講的理。事是一樁一樁的,理這講一切法,『一切法理趣』。『三昧門起』,每一句末後都有這四個字,這四個字給我們很大的啟示,你能說哪一個法門,你決定在這個法門裡面得三昧,所以三昧有無量,無量無邊三昧是從事、從理上講的。無量無邊三昧總有一個根,那個根本叫普賢三昧。我們一定要記住,一切諸佛毘盧遮那如來藏身,這是總,如來藏身是總的根。總根的意思,實實在在就是前面所講的,諸佛對普賢菩薩講的,就是你能入「一切諸佛行願力故」,這一句比什麼都重要。我在前面曾經用最簡單的話來介紹諸位,一切諸佛的行是文殊菩薩的十波羅蜜,一切諸佛的願是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你能夠修十行、十願,十行是文殊菩薩十波羅蜜,修十行、十願修得有成績,那個力是有成績,你就得十方一切諸佛加持。這個三昧起作用,就是後面經文裡頭所說的,從後面經文我們就很明顯的看出來,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一切事物,都以文殊行、普賢願來對待。你要不真用功夫,你哪裡來的智慧?你哪裡來的德相?智慧是從文殊菩薩十波羅蜜來的,德相是從普賢菩薩十大願來的,你們想想對不對?

  自性本具的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我們把這個根找到了。平常我們跟一般同學們往來,我們很少講十波羅蜜,都講六波羅蜜;六波羅蜜修行有了一點功夫,再進步給你講十波羅蜜,往上提升。而六波羅蜜又必須要用四攝法的善巧方便,才能有力,有力就是我們今天講的你有成績可觀。雖然行,拿不出成績出來,這還是等於零,你總要拿出成績出來。這個成績是什麼?跟諸位說,就是智慧、德能、相好,這三樣東西就是成績,成績就表現在這個形相上。人家一看到你這個樣子,就曉得你修行有沒有功夫,我們平常講功夫,經上講的「力」,也就是我講的成績。說有三種,事情是一樁,我們應當把這一樁事情,看作是我們這一生當中唯一的大事。《法華經》上佛說,佛是「為一大事因緣出興於世」,我們今天遇到佛,覺悟了、回頭了,我們這一生這一樁大事因緣是要入佛境界,要求自己一定要做到「心願解行」同佛。

  心是佛心,願是佛願,佛願就是十大願王,佛的行就是十波羅蜜、四攝;佛的解,我們講他的思想、他的見解是經教,這樣學佛才會有成就。燒香拜佛只能種福,與生死毫無交涉。李老師往年常說,「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該怎麼輪迴還是怎麼輪迴」,不能解決問題。禪宗六祖能大師在《壇經》裡頭說:「此事福不能救」,世間人學佛多半是修福,福不能夠救你的生死輪迴。什麼東西能救?般若波羅蜜。所以《壇經》一開端,六祖教大家:「總淨心念般若波羅蜜」。所以禪宗修的是什麼?是般若智慧。般若智慧是要用禪定方法才能夠得到,這個地方講的普賢三昧,這是最高級的禪定。他高在「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高在這裡,高在完全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念念都是盡虛空遍法界。禮敬是盡虛空遍法界,稱讚是盡虛空遍法界,供養也是盡虛空遍法界,懺除業障還是盡虛空遍法界,量大福大,在這個地方非常明顯的看出來了。

  清涼大師在這一句註解註得分量非常之大,諸位有興趣研究,你去細讀《疏鈔》。我們還是要介紹大意,特別是介紹我們現前生活修學能夠得真實利益的,學了有用處。大師首先引《般若經》經文說明什麼叫如來藏,如來藏講得太多,如來藏到底是什麼意思?前面說過我們人人都有,而不知道。他說《大般若經‧理趣分》裡面說,「諸法皆空,無生無滅,無自性性,離一切相,不可願求。然第一義,湛然常住,當知即是此如來藏。」這一句經文裡面講得很清楚,可是一般人讀了之後還是不懂。如果你要懂了,你就見道了,如來藏你就明白了。這是悟,這個悟叫解悟,你明白了。雖明白了,你還用不上,還是煩惱習氣作主。什麼時候用得上?證悟,證悟才管用,解悟還是不管用。所以悟後起修,那就比較方便、比較快了。為什麼?悟後起修你肯定不會有疑惑,斷疑生信,你有堅定的信心,你有不退的信心,比一般人修行當然不一樣,你會有顯著的進步。

  《鈔》後面有註解,我們不理會它了,我們就這一段經文簡單的來說說。但是這經文的確不好懂,「諸法皆空,無生無滅」,諸法是講世出世間一切法,確實是空。我們在講席當中也常常提示,但是是不好懂,提示的次數多,大家心裡就有印象。我們常常講,「世出世間一切法,因緣所生」,《楞嚴經》上所說「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哪裡會有存在?我們誤以為存在,是這些幻相的相續相,我們誤會它存在。我們在介紹的時候,不能夠不用比喻,我用比喻是用電影的放映,因為這個大家都見過。現在看電影的好像比較少了,現在多半電視代替了。電影很容易能覺察到,放映機鏡頭一開一關,一開那裡面一張的底片影像放出去了,再一關再開是第二張,一秒鐘開關二十四次。我們拿這一秒鐘二十四張照片,一秒鐘的二十四分之一,這個時間很短,你看到的是一張照片。一秒鐘當中連續看到二十四張照片,是不一樣的照片,但是那很相似,像現在畫動畫,就是這個原理畫出來的。

  一張一張的,《金剛經》上講「如電」,閃電一樣;連續來看,你一秒鐘看二十四張,相續。所以,我們看相續相以為是真的,被相續相欺騙了,你沒有看到真相。我用這個比喻你好懂,用現在電視也一樣。電視是線條,這個道理大家曉得,也是很快的速度,幾百條的線條它還是有先後的,一條一條先後的,它速度太快,讓你來不及辨別這個線條,你看到這個相以為是真的。全是幻相!一切法包括出世間法。「諸法皆空,無生無滅」,為什麼?說生,立刻就滅了,說滅它又生了,它生滅的時間太短促了。《仁王經》的例子,一秒鐘這個時間很短,一秒鐘二十一萬六千次的生滅。電影的那個畫面一秒鐘二十四次,二十四就把我們欺騙了,我們認為那是真的;如果一秒鐘開合速度達到二十一萬六千次,我們幾幾乎乎認為那是真的,那哪裡是假的?

  一秒鐘二十一萬六千次的生滅,我說過是世尊的方便說,不是真實說。真實說,那個速度比這個還要加很多倍,簡直我們無法想像,那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楞嚴經》上講這兩句話:「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可以說生滅幾乎是同時的。生滅同時,那就無生無滅,所以不生不滅。不生不滅,諸位要曉得,還是有生滅;如果沒有生滅,說不生不滅,那不叫廢話,那有什麼意思?確實有生滅的現象,你說它不生不滅,這個有意義,說明什麼?生滅速度太快,根本它不存在。佛家常講「萬法皆空,因果不空」,萬法皆空就是此地講的諸法皆空,為什麼說因果不空?因果是講生滅的現象,生是因,滅是果;可是滅了之後,滅是因,後頭生它又是果,因會變成果,果會變成因。所以因果有轉變不空,它會轉變。因變成果,生變成滅,滅又變成生,生又變成滅,轉變不空,這是第一個現象。第二個現象相續不空,就是相續相。第三個現象循環不空,是這麼說法的,這裡面的境界也是無量無邊。從因果循環不空,你就能夠理解「報應」是怎麼回事情。種善因得善果,造惡業得惡報,這個理論從哪來的?這個事實是怎麼發生的?是循環不空、相續不空、轉變不空,理論依據在此地,很深的道理。

  「無自性性」,自性是個名詞,就是自體,無自性性就是沒有自體。一切萬法的自體是什麼?自體是空性,那是自體。自體不是現相,六根決定接觸不到。第六意識的能力非常大,在《百法》裡面,相應的心所五十一個,一個都不缺,外能緣虛空法界,內能緣到阿賴耶,就是不能見性,就是見不了性,所以它還是有侷限,還是有範圍。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圓滿的自性就現前,性德就顯現,完全在日用尋常。「離一切相,不可願求」,這是說一切諸法的理體(自性)、自性性,是一不是二。自性性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能量,一切諸法是質量。質量從哪裡來的?能量變現來的。質量是第二義,你可以研究,你六根能夠接觸,所謂是現量境界。能量則是比量境界,沒有辦法見到的,連思想都達不到,但是它存在,它是一切萬事萬物的本體。

  現在有一些宗教家說他們的神,神就是無盡的能量,神不是人,神沒有身體,神無處不在,這個說法愈來愈跟佛經上講的法性、講的毘盧遮那佛的法身相近,愈來愈接近。最近我跟宗教的接觸,天主教有這個說法,伊斯蘭教說真主也是這個說法,錫克教也是這個說法。所以我跟他們說,我肯定、我承認世間只有一個唯一的真神,這唯一的真神是什麼?在佛法裡面講的就是自性,真如本性。真如本性這是個名字,這個名字決定沒有形相,你決定找不到,你看不到,你聽不到,你摸不到,你也想不到,但是它肯定存在。為什麼?佛給我們講,盡虛空遍法界依正莊嚴是這個能量變現的。十法界依正莊嚴,「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佛家講性識,一般宗教講真神,這一段經文講的如來藏身。

  它離一切相,它也即一切相。「不可願求」,我們想求,求不到,本來就是,你怎麼求法?你有一個求的念頭,就變成一個障礙,這是《楞嚴經》上講的「知見立知,是無明本」。有人問無明從哪來的?無明怎麼會出現的?佛答覆富樓那尊者的疑問,就是你有願求,願求就是知見立知。你學佛,一心一意想求「我要成佛」,你能不能成得了佛?你決定成不了佛。為什麼?你這個妄想障礙你成佛。因為你本來是佛,就是因為妄想,所以變成這個樣子,你現在還在打妄想,你怎麼能成就?成佛的妄想都沒有。但是教初學不能這個教法,這樣教法,他不想作佛了;不想作佛,那永遠作凡夫,永遠搞六道輪迴,這又錯了!這難,真難!說也不是,不說也不是,這裡頭顯示出高度的智慧、高度的善巧方便。我們現代人,佛家講善巧方便,現代人講高度的藝術,高度藝術就是我們講的善巧方便,說不出的,也有方便法把它說出來,一切無非都是幫助初學。

  根利的人,我們講上根利智,一聞千悟,那是什麼原因?他一聽就明白,意思就懂得。他聽教、研經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容易契入,很容易懂得這裡頭道理。不容易契入的人,妄想分別執著特別多,這個造成障礙。要把他這些妄想疑慮重重分析,慢慢把它除盡,那要很長的時間,要很大的功夫,要很有耐心,絕對不是短時間。所以上上根人好教,一說他就明白;中下根人難,要他明瞭那可不是一個容易事情,諸佛如來都辦不到。那要怎麼教法?慢慢的培養善根,慢慢的幫助他放下。這個慢慢的要多長時間?那要論劫算的,不是論年月日算的。從這個地方顯示出諸佛菩薩的大慈大悲,「佛氏門中,不捨一人」。你在六道裡頭,無論墮落在哪一道,佛在那裡看著,在那裡照顧著。為什麼不救你一把?因為你造這個業,你應當受這個報;你要不受這個報,你這個業消不了,換句話說,你這個業障要不消除的話,你不能覺悟,你回不了頭來。

  由此可知,三途地獄是幫助我們消業障的,覺悟的人看來,它不是一樁壞事。不但是三途地獄,世間所有一切法都是自己性識所變的,不是從外來的。如果你遇到逆境惡緣,你要有怨天尤人的這個念頭,你錯了!朱鏡宙老居士往年跟我講了一個故事,是他老丈人的事情。這一樁事情,他寫在《八大人覺經註解》這本書上。他跟我講這個故事的時候,他七十歲,我二十六歲。他跟李老師同年,也是九十多歲往生的,他高壽。他說他的老岳丈在世的時候曾經做過東嶽大帝的判官,那個職位很高,判官就像現在所講的秘書長。東嶽大帝管五個省,地區很大,整個中國的版圖是分五個區域,五嶽,這是鬼王裡面的大鬼王。他白天在我們陽間工作,晚上要到陰曹地府去上班,所以很疲勞,沒有辦法休息。晚上天黑的時候,就有兩個小鬼抬了轎子,他還坐轎子去上班。他說感覺坐在轎子裡面像是騰雲駕霧一樣,不像是在路上走著;天還沒有亮就把他送回來,他下班了,每天都這樣的。

  有一天他向東嶽大帝建議,地獄裡的刑罰,炮烙這個刑罰是把鐵柱燒得通紅,犯罪的人去抱著這個柱子,那一抱全身都焦了。這個刑罰非常殘酷,請求東嶽大帝把這個刑罰廢除。東嶽大帝聽了之後,派兩個小鬼帶他到現場去參觀,這兩個小鬼就帶他去。大概走了相當遠的距離,小鬼告訴他:「我們到了」,他什麼都看不見。這一下才悟到佛經上所說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我沒有造這個業,地獄在面前,你也看不到;你造作這個罪業,你就能看到這個現相。他才曉得,這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不是閻羅王在那裡造這個刑罰來治罪的,恍然大悟!佛經上講的是真理。由此可知,地獄、餓鬼、畜生,誰在那裡策劃、在那裡主宰的?沒有,沒有主宰。我們在六道輪迴,這一生當中的際遇,遇到的一切人事物,什麼人在主宰?沒有人主宰,業力在主宰。你遇到真正高明算命看相的,算得很準確,好像命運是真有。沒錯,是真有,命運從哪裡來的?業力變現出來的。不關佛菩薩的事情,也不關上帝的事情,也不關閻羅王的事情。

  上帝、閻羅王有沒有?有!就像我們世間一樣的,這裡有市政府、有縣政府、有州政府、有省政府、有中央政府,有!怎麼形成的?業力形成的,業力變現的,業力不可思議!青蓮法師註解《地藏菩薩本願經》,《科註》是他寫的,他寫「地藏經五重玄義」,這五條他都加上「不思議性識」,這一句加得好!我在《地藏經》玄義裡面也說得很多,加這幾個字,自古以來這些註經、講經的大師都沒有說過,這個加得好!確確實實是不思議性識,不思議性識才是根源。你要是真搞清楚、搞明白,所有一切願求都沒有了。那我們要問,諸佛如來還要發四弘誓願,阿彌陀佛還要發四十八願,普賢菩薩還有十大願,願是從事相上講的,事上有,理上無,相上有,性裡頭無,我們要懂這個道理。我們今天是凡夫,我們希望恢復自性,佛菩薩教給你這一套方法,這一套方法就叫方便法,因方便而入真實。你要不依這個方便,你永遠不能夠入真實,你懂這個道理嗎?

  這個方便是從「一切法理趣」裡面生的,方便法的理論依據是性識,它與自性相應,這叫佛法。這麼一說,一切世間法只要與性體性德相應,沒有一佛不是佛法;如果與性體性德不相應,沒有一法是佛法,這話是古大德講的。怎麼叫相應,怎麼叫不相應?這裡頭如果沒有六、七就相應,有六、七就不相應。你要記住,六是分別,七是執著。一切法裡面只要沒有分別執著就相應,統統是佛法;如果有分別執著,你天天念《大方廣佛華嚴經》,天天念阿彌陀佛,都不是佛法。這是高級的,初級的不這樣講,初級的時候,你念《大方廣》是佛法,還在學佛,你天天念阿彌陀佛不錯,你也學佛,著相學佛了。著相是剛剛入門,剛剛入門叫他離相做不到,那害了他,決定不可以。

  對於剛剛入門的人要著相,著相裡面教導他「轉惡為善,轉邪為正」,這個佛法也是古人所講的人天佛法,不失人天的身分,換句話說,你不會墮三途。從這個基礎上再向上提升,這一提升超越六道,這在四聖法界。四聖法界還不是佛法,真正什麼是佛法?一真法界才是佛法,真的覺悟。四聖法界可以說一真的邊緣,很接近了,還不是。我們今天此地講的是最上乘的,講的是純真如來境界,我們還是要依普賢的十願,還是要依文殊的十波羅蜜,還是要老實念佛求生淨土。「然第一義,湛然常住」,這就是如來藏。所以,如來藏是什麼?是真如、是本性、是真心。本性、真心、真如決定沒有染著,染著那是虛妄。但是虛妄它會障礙自己的真性,自己的真性不得起用,這裡頭意思很深。今天時間到了,下一堂課我們會繼續說明,清涼的註解註得很豐富。今天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