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八五九卷)  2002/9/25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0859

  諸位同學,請看「華藏世界品」,右旋十海,第四帝青寶莊嚴海。這一海所持的佛剎也有二十層,現在我們請看第八層:

  【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妙音藏,佛號大力善商主。】

  從這一段我們真正覺察到佛菩薩無處不現身,世界眾生差別很大,無量無邊。這一尊佛號『大力善商主』,什麼叫「商主」?我們今天社會上,有所謂企業王國,這個大企業公司的老闆就跟國王一樣,他的影響力遍布全世界。每一個世界所有大城市都有他的分公司、都有他的行號,確確實實他建立一個王國,他的顧客就是他的國民。在宗教裡面我們也見到,天主教的梵蒂岡是一個王國,它的教會遍布在全世界,幾乎每個國家、每一個角落裡面都有它的教堂,信奉天主教的人民是它的國民。佛教在過去它是學校,它沒有政治組織,沒有行政組織,像一個著名的大學,它的學生來自全世界,學成之後,在全世界各個地區服務。佛法是教學,沒有組織,但是到近代也發現了佛教有組織,有很多有大福德的法師們,他們的道場也遍布全球,有幾十所、有一百多所的,有組織。有組織那就是一個國家,它有行政組織。但是真正的佛法決定沒有,佛教有宗派,宗派是學派,是屬於學術。

  淨宗學會這是最近三十年發展的,大概在全世界也有一百多個淨宗學會。它算不算是一個王國?它不算,為什麼?它沒有組織。每一個會都是獨立的,它們的行政獨立、人事獨立、財務獨立,沒有說哪一個會管哪一個會,哪一個是總會、哪個是支會、哪個是分會,沒有!這一點諸位同修必須要知道,不要以為淨宗學會有組織,那就錯了。這是佛門修學的一個宗派,都是同學,地位完全平等。我們當中有聯誼,有互相切磋琢磨,也有互相支援,這是朋友,沒有隸屬。這個會在世界上沒有總會,在一個國家裡頭也沒有總會。會的名稱多半是以地區來做名稱,但是這個名稱有很多名實不符,像往年我們在加拿大,在溫哥華成立「加拿大淨宗學會」,這樣說起來,應該是加拿大全國的?並不是,就這一個會。所以實際上不能用國家的名字來做學會的名稱,應當用地區。

  我們澳洲淨宗學會,在澳洲政府登記真正的名稱是「昆士蘭淨宗學會」,不是澳洲的。我們對國外同學聯繫,說昆士蘭很多人不知道,說澳洲大家都知道,所以這是一個方便說法。我們此地辦淨宗學院,學院只有一個,用「澳洲」可以,澳洲淨宗學院只有一個,只有一家,沒有第二家。如果像這樣的學院有很多,我們一定會用地方的名稱,「圖文巴淨宗學院」,這是正確的。一個城市裡面有好幾個學會,我們可以用鄉里的名稱,這個樣子很容易記,大家聽到很容易知道,哦!你們這個會是哪些人在那邊修學淨宗的,所以淨宗學會跟古時候的蓮社完全相同。為什麼不用蓮社?這是夏蓮居老居士他提倡的,提倡的目的我們很清楚,希望消除社會大眾對佛教迷信的觀念。提起佛教,總認為是迷信的,寺院、庵堂都是為鬼神服務的,不是為人服務,所以他改用「學會」,教學的場所改用「學院」。用這樣名稱使大家耳目一新,這是本土化與現代化的作法,這是佛法。

  佛教一切眾生,非常重視契機,契機那就一定要本土化、一定要現代化。所以我們在達拉斯建淨宗學會就用達拉斯,達拉斯的淨宗學會,休斯頓的淨宗學會,洛杉磯的淨宗學會,這一看到名稱就曉得,很清楚!這是有許多同學還在想自己居住所在處,有一些念佛人大家在一起共修,也想成立一個淨宗學會。我常常遇到有這些信件,問我要什麼名字?當地地名,這個會完全獨立、完全平等,我們只有共同學習的科目,除共同修學科目之外,其他都獨立,都沒有互相交涉之處,這個好!所以這個會所是個學習場所。淨宗所依據的經論最少,在現在總共只有五經一論。這五經只有《無量壽經》稍微長一點,其他的經典分量都不長,所以五經合起來也只那麼薄薄的一小冊,對現代人來說最契機。

  但是佛稱為法王,於法自在,那個意思要另當別論,他不是統治多少人民、多少疆土、多少教會,不是這個意思。王是取自在,王可以發號施令,人民一定要服從。發號施令的人自在,服從的人要受約束,所以王取自在。佛對於一切法沒有障礙、沒有疑惑,所以於法得大自在,稱之為法王,是這個意思。千萬不能夠誤會,跟古時候政治裡面稱的王侯,意思完全不同,法王是讚美的意思。這個大商主我們要記住,由此可知,在這個世間無論從事哪一個行業,在這個行業成就了,出類拔萃,都稱之為主,都稱之為王。早年我們在台灣,台灣永和有個豆漿店很有名,豆漿大王。它也稱王,它也稱主,真的!「永和豆漿」這個分店也遍全世界了。我們在美國看到,好像在澳洲也有,在中國大陸許多城市裡頭都有永和豆漿。這麼小小的一個生意也能做到跨國,發展成許許多多分店。它那是有組織的、是有管轄的,一個老闆,分公司他派人去經營,那是「商主」。這個商主是菩薩,這個商主是佛陀,由此可知,我們從佛的德號上來看,這個世界肯定是經濟貿易非常發達,佛在這個地方教化指導。

  世間人求財富,怎麼樣才能夠致富?怎麼樣才能發財?佛的經典上真有,如果你真的依教奉行,你的財源滾滾而來,是真的不是假的。發財的因,明心見性那就另當別論,我們就不說了,為什麼?明心見性,在那個境界裡頭完全是性德的流露,自性本具無盡的德能、無盡的相好(相好是寶藏)、無盡的智慧,取之不竭,用之不盡,那是出世間大財主。每尊佛都是圓滿大財主,每一尊菩薩也都是財主,他不圓滿,沒有佛那麼圓滿。但是六道裡面眾生就不行了,沒見性,要靠修德。修德那是中國算命的人常講,你命裡頭有沒有財庫,你財庫裡頭有多少財,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你命裡頭的財庫是過去生中修的,過去生中修的財富多,你命裡財庫富足。但是命裡頭有財,你要不去好好的經營,那個財不能從天上掉下來,沒有那個道理。但是無論你從事哪個行業,你都會賺錢,錢財都滾滾而來。這命裡財怎麼修的?布施修來的。

  佛在一切經論裡頭常常說,為什麼?世間求財的人太多了,佛常說財富是果報,財布施是因;聰明智慧是果報,法布施是因;健康長壽是果報,無畏布施是因。佛、菩薩,諸位仔細觀察,他們在世間示現,幹什麼?就修這三種因,所以他得的果報殊勝。我們凡夫只貪圖果報,不知道修因,這個財富從哪裡來?想方法掠奪別人的,這個造罪業!奪取別人的財富自己來享受,實實在在給你講,還是你命中所有的;你命裡頭沒有,你奪來的時候你肯定不能享受,可能奪來了,自己發生什麼災難。千方百計謀奪別人的財富,到自己手上還沒有享受就散掉了;或者是自己得了重病、自己死了,得不到!你能得到的、你能享受到的,都是你命中有的,何必用這個手段?這就是不了解事實真相所犯的錯誤。正正當當、規規矩矩,無論經營哪個行業,你會發大財,為什麼?命裡有。你很規矩很正當的經營行業,這是緣,因加上緣,果報現前,你的財富幾輩子都用不完!

  如果不曉得這個道理,用種種手段,專門幹一些損人利己,你所得的財富已經虧損了。世間人常講折福,你的心行不善折福,命裡頭有一億財富,你這一生千方百計賺得來的只有幾千萬,一大半都折損了,這個道理並不難懂。明白這個道理的人,命裡頭沒有財富,過去生中沒有修,現在知道了,現在修還來得及,認真努力積極去修布施、去修供養。修布施、修供養不求果報,那你命裡頭財庫增長得很快;本來我命裡頭沒有財庫,現在財庫增長得很快,這一生當中修積的。如果希求果報?它也增長,增長得緩慢;不求果報,增長快速。那麼財富果報現前了,這肯定現前,現前之後還要作貧賤想。了凡先生教訓他的兒子,決不要想我有財富,我還是跟從前一樣貧賤;那現在財富來了,財富來了供養社會上許許多多比我還苦難的人,我去修布施供養他們。以此功德迴向求生淨土,這是很好的往生的資糧。我們不求別的,只求往生淨土,只求親近阿彌陀佛,只求早一天成佛。

  成佛幹什麼?廣度眾生。這個思想正確,這個思想沒有錯誤。一切為眾生,一切為正法久住,對自己沒有一絲毫自私自利的念頭,沒有一絲毫名利心,沒有一絲毫貪瞋痴慢,也沒有一絲毫貪圖享受。為正法住世,為幫助一切眾生,辛苦一點!其實一般人看到辛苦,他自己辛不辛苦?普賢菩薩十大願王每一願最後,「無有疲厭」,他沒有疲勞,他也不厭倦,為什麼?無我!諸位必須要記住,人會勞累是為自己,念念沒有忘掉我,我今天做了這麼多事情,我累了。有「我」很容易疲倦、很容易累,「我」要是沒有了,做再多的工作,我們要問,誰累了?你看看工廠機器的運作二十四小時不停,它累不累?它不累,它做得很起勁。為什麼?那個機器無我,我們人不能跟它比!真的,人因為有我,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毛病就出在這裡。佛教眾生修行頭一個關口「無我相」,你要在這上下功夫,特別是大乘佛法。

  這個「無我」怎麼修法?實在說,大乘有方便。什麼方便法?起心動念不想我,起心動念只想眾生。眾生苦,眾生有災難,我要怎樣去幫助他?一切災難的根源是迷惑顛倒,所以諸佛菩薩幫助一切眾生,真的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根本是破迷開悟。因為九法界眾生的苦從哪裡來?從迷了自性來的。悟從哪裡來的?悟是覺悟自性。苦樂是果,覺迷是因。苦有苦的因,覺有覺的因。佛菩薩無有疲厭的教化眾生,工作量愈多愈歡喜,工作量愈多愈自在、愈輕鬆,得法喜充滿。凡夫這個關口沒有法子突破,就是念念想到我,這個難!念念也想把我保護好,特別是富貴人家著重保健,以為保健可以長壽,這個話靠得住靠不住?我們學佛的人知道這靠不住,身體再健康再好,壽命到了還是要走!早年我住在舊金山,一個鄰居八十多歲身體很好,每天早晨到公園散步,他起得很早,天沒亮就起來了。大概有七、八個老人,每天早晨都在公園裡面聚會,在那邊走路,大概走一個小時。他告訴我身體非常健康,照他身體的狀況應該可以活一百二十歲,第二年就走了。

  所以要曉得人有命,命運生死也是注定的。在佛法,法相唯識宗裡面講得很清楚,引業、滿業。引業是引導你到這個世間來投生的;滿業裡面,這就講福報,你的富貴窮通、壽命長短都是在滿業裡頭。一般凡人很不容易轉變他的命運,《了凡四訓》裡面雲谷禪師對他的開示,講得很清楚、很明白,諸位可以多讀多參考。世間人哪一個不受命運的支配?凡是受命運支配的,在佛法裡面講凡夫俗子;真正學佛修道人,往往他能夠改變他的命運,超越定數。所以佛法承認有宿命,但是宿命自己可以改變,了凡先生改變了。我在很年輕的時候得到這一本書,看了之後很歡喜。我自己並沒有求福、求慧、求長壽,我沒有這個念頭,從來沒有這個念頭求過這些事情,我懂得斷惡修善、轉迷為悟,這個重要!這是接觸到佛法之後,我的目標就鎖定在這個方向,改過自新。不知不覺也統統都轉過來了,沒有求,都轉過來了。

  活一天,為一切苦難眾生工作一天,為正法住世工作一天,我幹這個。除這個之外,世出世間我沒事,永遠保持身心清淨,沒有染著。雖然不能到純淨純善,可是淨善確確實實年年月月都在增長,有進步沒有退步。身心安樂,自在快樂,沒有一樁事情為自己的,全是為眾生。幫助眾生,成就了,很好;不成就,也很好。事情做失敗了,沒有成就,我自己盡心盡力了,功德是圓滿的。沒有能做得成功,因素大概是有兩個,一個是眾生福德因緣不具足,我們想替他修福,他沒有福報享受。另外一種就是當中有人破壞,破壞與我不相干。我如果有名聞利養,那就被他破壞了;我沒有名聞利養,我沒有貪瞋痴慢,所以那個破壞的人,他不是破壞我,是破壞眾生的善緣,破壞眾生的善果。他結罪是跟眾生結罪,跟我不結罪。如果我裡頭有私心,跟我也結罪;我沒有私心,他跟我不結罪,但是他跟眾生結罪。

  特別是在弘法教學上,這個事情不好障礙,你要真正指導一個人,你有真功夫。我們這麼多年來宣揚《無量壽經》會集本,有少數法師反對,勸人家不要學這個本子。反對的法師你真正高明,你真正能夠幫助那個眾生這一生當中肯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你的說法是正確的。如果因此他失掉了信心,他遇到了困難,這一生修行不能往生,你要背因果責任。話不能隨便講,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你都要負責任。你要把方向指錯了,你害人走迂迴道路,害得他這一生不能成就,這是斷人法身慧命。造謠生事,嫉妒、中傷,讓這些信徒對這個法師、對法門喪失信心,退了心,都是地獄罪。這些事情我們過去講過《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這個經我講過三遍,每一次講當然不一樣。好像現在有同學從錄相帶整理出來寫成文字,我們希望整理寫成文字的同修,把這三次講的都聽聽,把三次講的會集起來,意思完整。這部經裡頭確實詳細說明障礙佛法流通、障礙善心人學習,罪過是多麼重!

  跟法師結不結罪?不結罪。法師教化眾生的心願不退轉,他是圓滿的。所以你破壞,造謠生事,你害誰?你害眾生。與這個講經的法師不相干,這個法師這個地方緣被破壞了,別的地方緣成熟了,他沒有障礙,這個世界沒有緣,他方世界有緣。《華嚴經》上我們讀到世界無量無邊,眾生無量無邊,哪個世界、哪個地方眾生沒有緣分?有緣的人很多很多,嫉妒障礙是障不住的!所以受害不是弘法的善友,受害是初學的眾生。反過來,我們要是個明白人,我們成就法師、成就道場,功德無量無邊!總在認識機緣、抓住機緣。現在做生意常講的商機,那機會你要抓住,機會一縱即逝就消失了,機會真的是「百千萬劫難遭遇」。

  護法的功德超過弘法,我常講。我講的大家未必能相信,以後我在經典裡面找到印證,佛也說過,《大涅槃經》裡頭,這個法師能講經,也有這個願望,也歡喜教化眾生,他沒有機會、沒有道場、沒有聽眾;如果這個護法他能夠想辦法提供道場,想辦法召集聽眾,他的功德超過講經的法師。等於說他辦學校、他招學生,這個講經的法師是教員,他是校長。所以,護法功德超過弘法。在古代我們看到佛法興旺的時候,那個時候的國王大臣很多是佛菩薩再來的,給這些講經說法的善知識做增上緣,教化能夠遍行全國、能夠影響世界,給世界帶來和平安定、興旺幸福。弘護是一體,弘護不能分家,弘護當中要產生了矛盾、要有隔閡了,這個道場就毀掉了,弘法的機會失掉了。所以道場興旺、佛法興旺靠什麼?弘法跟護法密切配合,互相尊重。

  諸位同學,你們跟我時間久,你能夠看得到,早年韓館長跟我密切配合,我專門講經教學,經營道場一切瑣碎事情她來承當、她來護持,佛法這樣興旺起來。我們在新加坡這三年,李木源居士跟我密切配合,互相尊重,時間雖然不長,在新加坡做出了成績。我為什麼會退出新加坡?我跟李木源居士當中有了隔閡。這隔閡從哪裡起來?當然有人破壞,有人在當中挑撥是非。是哪些人?我不聞不問。我們總覺得人人都是好人,事事都是好事。我們離開新加坡到澳洲來了,如果沒有人挑撥離間、破壞,我們在道義上決定不能離開新加坡。我這邊沒有人挑撥,李木源居士上了別人的當,那我不能不離開。同學們一定要知道,弘護密切配合,佛法興旺,眾生得利益,破壞的人有罪過。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請看上面一層,第九層:

  【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清淨月,佛號須彌光智慧力。】

  我們再看上面,這個名號我們可以合起來說。

  【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無邊莊嚴相,佛號方便願淨月光。】

  再看一段,第十一層:

  【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妙華音,佛號法海大願音。】

  我們把這三段合起來講。菩薩德號裡面有智慧、有方便、有願力,我們在諸佛德號當中,可以說常常看到的。前面跟諸位報告過,凡是諸佛如來的德號都是顯示出性德,菩薩的名號都是從修德上說的,性修是一不是二。修德一定跟性德相應,才有真正的成就;修德跟性德相違背,就沒有成就。我們現在修行,從這個地方就明白,為什麼我們修行功夫不得力,我們的修德跟性德不相應。性德是智慧,我們的修行跟煩惱相應,跟智慧不相應,這功夫怎麼能得力?說起願力,我們的願,這是一般凡人講願望,跟性德不相應,也是跟自私自利、名聞利養,跟這個東西相應。於是種種方便,處事待人接物全都錯了,錯得太離譜!於是我們現在總算是有幾分少分明白過來了,菩薩為什麼他的功夫得力?為什麼他能不退轉?為什麼他能不斷向上提升?沒有別的,與性德相應。性德是法身、是般若、是解脫,與這個相應,與煩惱習氣、妄想分別執著是決定不會相應的,成功失敗關鍵在此地。

  我們今天最大的困難,沒有辦法放棄分別執著,沒有辦法放下煩惱習氣。煩惱習氣總的綱領:貪、瞋、痴、慢、疑、惡見,佛法講六個根本煩惱,我們起心動念、處事待人接物仔細去思惟檢點,是不是與這六個字相應?這六個煩惱的反面就是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諸位曉得這六波羅蜜是性德,不相應,每天念經、念佛、拜懺、拜佛,有什麼用?依舊是個輪迴心、六道心,他不是六波羅蜜心,所以一切作為依舊是輪迴業,所有一切的願望是輪迴的願,怎麼能出得了六道輪迴?我們要學佛、要學菩薩,那就得要把這個念頭改過來,起心動念為一切眾生著想,不要想自己。為一切眾生著想,自己就要裝一個好樣子,為他著想。眾生不孝順父母,我要怎麼幫助他?我要做出孝順父母的榜樣給他看,教他。佛法活活潑潑,佛法是教化眾生的,佛法是契機契理的。

  古時候大家都接受聖賢教誨,對於師道非常尊重,「沙門不敬王」,國王,出家人見到國王問訊,沒有跪下來禮拜的。現在這個時代我們要怎麼作法?出家人,出家人不要說不敬父母,不敬老師、不敬國主,怎麼能教人民尊敬?這些地方要懂得通權達變,戒律、條條戒律是活潑的,不是死的。我的老母親往生了,家鄉父老對我很愛護,大家發心給我父母合葬修了一個墳墓,我非常感激。這個墓碑上,我已經出家了,我還要把我的名字寫上去,這什麼意思?孝養父母,所有一切的成就、功德都歸父母。這個身是得自父母的,一般宗教上「榮耀歸父母」,佛法裡面講迴向,提倡孝道。這個墓園不算太大,但是在當地也就不算小了,旁邊有石頭的欄杆,每一個欄杆我都刻的有字,刻的是古聖先賢的教誨,刻的是佛經上的經句,到這個墓園參觀的人是機會教育,這是我們報答地方父老對我的愛護。老師的恩德,護法施主的恩德,我們建紀念堂,「受人滴水之恩,常思湧泉為報」,古人的垂訓我們要落實。

  李木源居士過去對我四年的護持,恩德很大,不管什麼人在當中挑撥離間,我離開新加坡,我在這個地方講經,每天拜他四拜。我上講台的時候對他拜他一拜,下課的時候拜一拜,我一天上二次課,對他拜四拜。只要我活一天,就不會少一次。不要說別人怎麼對我,我要對得起人,永遠感恩戴德。不要說他幫助我四年,他幫助我一天,我都不會忘記他;以後誤會那不要放在心上,只記恩惠,不記怨恨,我們的心多快樂、多清淨、多善良!這叫學佛,這是智慧。『須彌光智慧力』,一絲毫怨恨沒有!自己的修學,幫助一切眾生修學就是幫助人,時時刻刻念念之中要學諸佛菩薩,給社會大眾做好樣子。所以自行就是化他,自行化他是一樁事情,不是兩樁事情,不能分開。

  我們常常教人,教育,佛法是教育,教育裡最重要的是化惡為善,惡人你要能教化他,把他變成善人;化敵為友,跟我敵對的,我要如何感化他變成朋友;化怨為親,冤家對頭,我如何感化他變成我的親人;化迷為悟,化凡為聖,教化。這是教育,對方還沒有能夠變化,不能怪對方「他業障深重」,這個錯誤,怪我自己做得不夠。我的真誠、智慧、慈悲功力不夠,回過頭來要加強自己的功力,總有一天他會回頭。這一生他不能回頭,還有來生,來生不能回頭,還有後世。你看看諸佛菩薩教化眾生不捨一人,生生世世都照顧,我們有這樣的願力,這個願力稱性,這是性德。很好的朋友,稍稍受別人幾句話的影響就變成冤家,這是最沒有福報的人。尤其是對事實真相不把它調查清楚,聽了別人幾句話,那個挑撥的話、離間的話,馬上就翻臉了,這個人薄福,沒有福報。人要學厚道,就是真的我這個老朋友對我有惡言惡意相向,我們存心厚道,始終保持真誠恭敬,決定不能把他這個惡意惡行放在心上,那就錯了,我們的心不夠厚道,不足以度自己,不足以感化別人。

  所以凡事要反求諸己,我們的道業、學業才會年年月月再增長、再進步。這就是智,這個不迷,念念隨順性德,決定不隨順煩惱。我的朋友、我的同學、我的老師,縱然有人在我面前毀謗,說他們這樣不好那樣不好,我在這裡裝著洗耳恭聽,一句話不說,等他講完了,「阿彌陀佛」,沒有記在心上。這個耳朵聽,那個耳朵出去,痕跡都不留,這叫隨順性德。為什麼?自性裡頭沒有這些東西。諸佛菩薩何以不見一切眾生過?這裡頭有大道理在,諸佛菩薩從一切相裡頭見性。好相是佛性,惡相也是佛性,相有變化,性沒有變化,性決定不會隨著相轉。見性成佛,他見一切眾生的佛性,見一切無情眾生的法性,明心見性是這麼一回事情。我們要想明心見性,就在日常生活當中練,就在相上練,就在境界上練。為什麼別人能夠在境緣當中見性不著相,我為什麼著相不見性?我要怎樣學習像他們一樣?這個重要!

  為什麼諸佛菩薩,最明顯的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願願為度眾生,沒有一願是成就自己的利益,我們學《無量壽經》應當在這個地方著眼。念念為眾生是性德流露,念念為自己是煩惱習氣,儘管天下人都為自己。香港亞視何守信訪問我的時候還說:「法師,古人有一句話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我當時就告訴他,這句話誤導了一切眾生,這個話不正確。我當時舉了這個例子說,釋迦牟尼佛沒有為自己,天也沒有誅他,地也沒有滅他,反而受到全世界這麼多人尊敬;諸大菩薩、大阿羅漢都沒有為己,這些人都受人尊敬,可見得這一句話誤導許許多多眾生。我學佛之後明白這個道理,我接受章嘉大師的教誨:「看破、放下」,我也不為自己,天也沒有誅我,地也沒有滅我,我過得比哪個都自在。

  所以文字、言說我們看到、聽到,要想想所看到的、所聽到的順不順法性,它是順法性還是順煩惱?順煩惱,我們不能學;順自性,我們應當認真努力來學習,這樣境界才一層一層往上提升。提升一層,就多一分的喜悅,法喜充滿;提升一層,你的心量就擴大一層。我常講,我們為全世界一切眾生著想,心量還是很小,跟菩薩跟阿羅漢不能比。阿羅漢的天眼能見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單位世界,由此可知,至少他的心量是那麼大。黃念袓老居士告訴我們,一個單位世界是一個銀河系,一千個單位世界這是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銀河系,他的心量有那麼大。菩薩的心量「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是性德,本來如此的。我們在《華嚴經》上又看到,有更大更大的世界,那是什麼?重重無盡的安立。一一毛孔中、一一微塵中,都有無量無邊、無盡無數的諸佛剎土,如是重重無盡。這個話,佛在一般大乘經上沒講過,只有在《華嚴》裡頭才說出來。

  普賢菩薩所入,普賢是等覺。重重無盡世界,菩薩無一世界不現身。既然無一世界不現身,那現在普賢菩薩在哪裡?我說出來你不相信,我眼中所見的一切人全是普賢菩薩,你能相信嗎?你不相信,我相信!相信的人有福了。凡夫、學生只有我一個,沒有同學,《華嚴經》裡頭沒有同學,為什麼?有同學你就學不成功。「你跟我是同學,我們兩個差不多」,妄想分別執著統統起來了。所以善財童子一個人參學,沒有同學;除自己之外,都是諸佛菩薩化身的,變現出來的依正莊嚴是來教我的、來成就我的。所以心目當中對一切眾生,不是當作佛菩薩看待,當作佛菩薩看待當中隔一層,他只能成就相似位,不能證得真實位。他心目中真的是諸佛菩薩化身,不是相似的,所以他一生能成無上菩提。不但有情眾生,這一切人、一切動物是佛菩薩化身,一切植物、礦物、一切自然現象,然後才真正恍然大悟,我活在哪裡?我活在一切諸佛菩薩圍繞之中。你們想想看,這跟極樂世界有什麼差別?

  你要能契入這個境界,極樂就是此地,此地就是極樂世界,一切時一切處親近一切諸佛如來。何況佛在大經上常講:「一切眾生皆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我們拜,拜十方三世佛,三世佛裡頭未來佛就是現前一切眾生。我們的念頭轉不過來,天天講經,講的不是講給我聽的,講給他們聽的,自己不得利益。哪一個人展開經卷,讀誦、聽聞,「這講給我聽的」,我就得利益了。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遇到的一切人事物,菩薩表演給我看的,我得利益了,我在這個裡頭,念念覺悟,不迷。「這是他們的事情,與我不相干」,迷而不覺,永遠不會開悟。修學佛法跟修學世間法有相同地方,從日常生活當中累積經驗。但是關鍵在依教奉行,你不依教奉行,你哪來的經驗?佛法裡面經驗是智慧、是方便、是願行。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一切不善的立刻回光返照,我有沒有?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叫真懺悔,業障才能懺除。

  看到別人過失,想到我有沒有?不想別人。我有,趕快改,我沒有,要勉勵,決定不可以犯這個錯誤。那個做錯事情是菩薩示現教我,這個菩薩示現的善行,跟性德相應的,我見了之後回光返照,我有沒有?我如果有,保持,不能失掉;我要沒有,趕快學習。佛菩薩就在面前、就在周邊,可惜你不會,你把他當作凡夫,你自己以為聖人,所以你自己永遠不能成就。我們生生世世修學犯的毛病就是這個,不是別的,這叫不會修。宗門教下、祖師大德常常勘驗學人,「你會麼?」所以我常講,這一句話的意思很深長,深廣無盡,一般人體會不到。什麼叫會,什麼叫不會,讀了《華嚴經》,看到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才曉得那個樣子才叫會。到這個時候,我們才真正體會到蕅益大師所說的:「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你要明白這個道理,你才懂,你才會修行,功夫得力,跟諸位說,天天進步,這不是假的。我講一年跟一年不一樣,一月跟一月不一樣,那是中下根性的人;上根人,跟諸位說,天天不一樣。但是下根可以提升到中根,中根可以提升到上根,上根再提升上上根。不能說我們是中下根性,永遠就住在中下根性,這就錯了。

  根性不是死呆板的,不是死的,不是一成不變的,整個宇宙依正莊嚴剎那剎那都在變,根性也在變。上上根的人,如果一念不覺,違背了性德,隨順煩惱,上上根就往下降,會變成中根、會變成下根;下下根人覺悟了,會又向上提升。所以自己要勉勵自己,自己要幫助自己提升,別人幫不上忙。佛菩薩也幫不上忙,佛菩薩只有把這些事理因果跟我們講清楚、講明白,這叫開示。我們聽了要能夠悟入,就得受用;我們聽了不覺悟,不入境界,什麼受用也沒有,學等於白學。一天到晚還是隨順煩惱習氣,還是看到別人長短,心裡面起的念頭還是貪瞋痴慢,這怎麼行?這樣修行,你到什麼時候才能成就,沒指望!《華嚴經》我們從頭讀到這個地方,應該體會到,應該要有覺悟,應該要懂得把自己的境界向上提升。世間無常,性德真常。無常是假的,大家也許都聽說過借假修真,在無常裡面見到真常,這就是修真。事相千變萬化,體性從來不隨事相變化,永恆不變,古人真的說不出來。

  用比喻來說,把性德比喻作金、黃金,把事相比喻作器,我們用一塊黃金把它造成一尊佛像,歡喜、恭敬,學佛的人都會讚歎。遇到一個不信佛的人,看到佛像討厭,把這個佛像毀掉,他去做一個耶穌基督的像,那個信基督教的。明白人看到了恭敬禮拜,為甚麼?黃金沒有變,像變了,從釋迦牟尼佛變成耶穌像,像變了,那個黃金沒變。你知道了,釋迦牟尼佛像跟耶穌像是一不是二,都是那一塊黃金。那個不信宗教的人,看到的時候討厭了,他又把它毀掉,造一個他喜歡的小貓、小狗。我們看到這小貓、小狗,它原來就是耶穌像、就是佛像,那個像是器,千變萬化,「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佛經大經上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那是事相,性根本沒有變。什麼是真佛?性是真佛。所以用黃金做器皿,不管你怎麼改變,金沒有改變。用黃金來比喻性德、比喻自性,永遠不變,那就是真正的自己。

  佛家常講「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本來面目是什麼?是佛性,是自己的真性,自己真性本來具足圓滿智慧、圓滿德能、圓滿相好,我們平常講大圓滿;三個圓滿是大圓滿,這是性德,一切眾生各個具足,在凡沒有減少,在聖沒有增加,平等平等。你要是真正明暸通達這個道理,了解這個事實真相,你對於一切眾生那個慈悲,真誠清淨平等的愛心自然就生出來了,還要別人勸你嗎?別人勸你是你忘掉了,你迷失了。諸位想想,我們是不是這樣的?所以學佛學了很多年,功夫不得力,一點長進都沒有。沒學佛之前跟學佛之後這麼多年,思想見解、言語態度都沒有改變,還是凡夫一個,所以這樣殊勝的緣分可惜了,當面錯過,你沒有把這個機緣捉住,改造自己。

  從哪裡改起?從惡改起,改惡為善。改惡為善又要從思想上改起,不容毫分惡念夾雜,從這裡改起。思想善,見解善,行為哪有不善的道理?要從行持上來改,思想沒有改,你不善的根還在,換句話說,形相上控制不住,你的不善的種子立刻又起現行。古大德特別強調「從根本修」,根本是念頭,念頭要純淨純善;純淨,一絲毫污染沒有,純善,一絲毫傷害眾生的念頭都沒有。這個眾生不是單單講的人,一切動物、一切植物,乃至於一切礦物、自然現象,決定沒有絲毫改變它、傷害它的念頭,隨順自然。這是對一切眾生的尊敬,隨順自然。隨順自然之美,隨順自然之善,隨順自然之樂,現在人沒有法子體會。現在人學會了隨順煩惱,不懂得隨順自然,所以把自然環境都破壞了,惹來的天災人禍。好,現在時間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