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五一八卷)  2006/2/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518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淨行品第十一」,偈頌第四大段,「將行披挂」第三願看起:

  【著下裙時。當願眾生。服諸善根。具足慚愧。】

  這一段一共有六願,這個六願總的來說,就是下座的時候整衣,把我們的衣服要整理一下。這是必須要知道,這是古時候印度的習俗,也是禮貌,算作是我們中國人講威儀。下座是在中國講的,因為中國禪堂、念佛堂都有座位,講堂當然也都是有課桌、有課椅。而且中國的服裝跟印度人不一樣,比較上容易;印度的服裝,入座跟起來的時候,都要把衣服整理一下,因為他是披在身上的。『下裙』,這是下衣,我們曉得古時候講衣裳,裳就是裙。褲,中國人做的褲子,起源比較晚,在中國歷史上記載的,春秋時代還都是衣裳。

  「著下裙時」,下裙是繫帶子,所以這是挂,披挂,挂是下裙。清涼大師在《疏鈔》裡面註的不多,但是把意思說出來了。「下衣蓋醜,故願得慚愧」,你看他從這個引申的意思。人跟動物不一樣,人皆有羞恥之心,從羞恥自然就有『慚愧』之心。慚是自省,我們一般人講,對不起良心,這是屬於慚;愧是外面的輿論,也就是我們現在講,一般大眾對你的批評。你行善,大眾對你讚歎,對你讚揚,這是好事情;你做的錯事,造的罪業,社會大眾責備你、批評你,這叫愧。所謂愧對社會,愧對祖宗,愧對同倫,這個意思在裡面。如果人要不知恥,人比畜生還壞。

  現在倫理道德確實在整個社會幾乎已經消失了,現在幾個人懂慚愧?慚愧在大乘佛法裡面,是屬於善心所,《百法明門論》裡面給我們排列的。無慚、無愧,在三大類煩惱,根本煩惱之外有隨煩惱,隨煩惱有大隨、中隨、小隨,這兩個屬於中隨,無慚、無愧。無慚,做任何壞事,就是沒有良心了,他不懂什麼叫良心,也不怕別人的批評;就是說輿論他不在乎,你怎麼說,我幹我的。人走到這個地方,諸佛菩薩、聖賢人都沒有辦法救你。什麼人可以救?什麼人可以回頭?還有慚愧心的人,雖然做了壞事,有時候想想還受良心的責備,這就是慚心所;還怕外面輿論的批評,愧心所。所以當著下衣的時候,裙、褲都是屬於下衣,就聯想到遮醜,就想到知恥。

  中國古人常講的,「知恥近乎勇」。人能夠知恥才能夠奮發圖強,才能夠頂天立地。我們想一想,人生在世最大的恥辱是什麼?是不明事理真相,胡作妄為,造作罪業,感召三途苦報,這是極大的恥辱。對不起父母,對不起祖宗,辜負了這一生得人身,大乘教佛常講人身難得。如果是聞佛法,那對不起佛菩薩,對不起經教,雖聞沒有認真去做。今天我們想想,想想自己,再看看周邊的環境,可以說全都迷失了方向。如果我們不是在經教裡面長時間的薰修,早就迷了,跟世人決定沒有兩樣。名聞利養、五欲六塵擺在前面,怎麼能不動心?怎麼能不貪圖?換句話說,貪吝心起來之後,決定幹的是損人利己。損人利己這句成語,實在講說錯了,錯在哪裡?損人決定不利己。要把事實真相說清楚、說明白,讓人家覺悟。

  因果教訓裡面常說,連美國的凱西也肯定的說出來,世界上任何一個人一生所感受的,沒有一樁事情不是與前生的行業有關聯,這就是講因果。既然與前生行業有關聯,我們今生一切造作的,當然跟來生又有關聯。佛法說得好,「欲知前世因」,我們要想到過去生中造的是什麼因,「今生受者是」,你這一生所受的,無論是人事環境、物質環境,你所受的就是你前生所造的。「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你要想到我來生果報如何?這一生你所想的、所做的,這是來生的因,你就明白了。所以損人怎麼會利己?哪有這種道理?跟你講真話,損人決定害己,得不到絲毫的利益。

  像現在社會上,欺騙人的事情層出不窮,什麼都有假的。我聽同學跟我說,雞蛋都有假的,這不是笑話。飲食現在真的是不可靠,用些化學的東西,吃了叫人得病,你就害人!你的東西賣出去,你得到人家的錢,你是假東西,欺騙別人,就是讓人家生病,甚至於要人的命。這種人、這種事,能忍心去做嗎?現在人實在講唯利是圖,不考慮後果,他不相信因果報應,不相信人有來世。這是什麼造成的?科學成就造成的。人相信科學,相信現世,不相信有來世,所以他敢作敢為,這實在講是不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

  在過去,中國人相信聖賢教誨,相信倫理道德,相信善因善果,惡因惡報,兩千多年歷史所記載的。冷靜去觀察、去思惟現在這個時代,你看資訊報導的這些因果報應的事情也很多,大家看了怎麼樣?無動於衷,「這個事情很奇怪,不可思議」就完了。絕不想想,考慮一下,這些事情如果我們遇到,應不應該做?沒有人想這個問題;只想想「這個怪事情,科學沒有法子解釋」。我們希望這些事情多報導,可是媒體裡頭也有很多限制,不願意報導。為什麼?這是宣傳迷信,實際上他自己才真正是迷信。你看行善的人,心善、行善,你仔細去觀察,還是真的有好的果報。無惡不作的人,你去觀察,縱然他一生還能享受一點福報,他的後代,你去觀察。細心觀察這個事情就在面前,虧心事做不得!

  對於因果教育要重視,印光大師一生極力宣揚,比宣揚佛法還重要;他把宣揚因果擺在第一,把宣揚淨土還擺在第二位。我在早年,三十年前,看到老法師這種做法,我感到奇怪。淨土宗一代祖師,為什麼這個做法?想了很久才想通,才知道他那個用心,悲心!了不起。救今天的世界,用什麼樣的學術,用儒、用佛,都來不及了,這個教育所謂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來不及了。唯獨因果,你真正明白因果,你才曉得因果是真可畏,善惡報應如影隨形。

  我們自己命不好,沒有關係,能改!「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你想得財富,能得到,想得功名,能得到,《了凡四訓》、《俞淨意遇灶神記》是好例子。了凡先生命裡頭沒有什麼財富,也沒有功名,功名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學位,他的學位只到秀才,舉人的命都沒有,進士更不必說了。古時候的進士,像現在的博士學位一樣,舉人像碩士,秀才相當於學士。這三個學位他只有第一個,不算功名,舉人才算功名,就是高的學位他沒有。結果考舉人考中了,考進士也考中了,命裡沒有的。壽命只有五十三歲,他活到七十四歲走的,多活了二十年,這是什麼?改造命運!

  用什麼方法?你看雲谷禪師教給他的,中峰禪師教給大眾的,這在《了凡四訓》裡面都有記載。我在學佛之前得到這本書,大概在兩個月當中,我把它看了三十遍,非常受感動。想想自己的毛病跟了凡先生相比差不多,福報還不如他。他還有個秀才的命,我連秀才的命也沒有;他雖然貧窮,生活還能維持得下去,這個我比他都不如;壽命他還有五十三歲,我只有四十五歲,差很遠。所以我讀了之後,認真的反省,改過自新。聞到佛法之後,我也一無所求。

  「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是章嘉大師教給我的。教給我求有求的道理,有求的方法,如理如法,沒有求不到的。你看人求作佛都能求得到,這是最難的事情,作佛都能求得到。這個世間功名富貴,在佛法講,李老師常講,這是雞毛蒜皮,太簡單了,沒有一個人求不到。我們講改造命運。這是很小很小的利益,得財富、得聰明智慧、得健康長壽,這是很小很小的利益。作聖、作賢、作佛、作菩薩,那是大利益,世間人可惜沒有這個眼光,沒有這種遠見,只看到眼前。

  眼前的小利怎麼求?佛告訴我們,我們過去生中所種的因,就是這個,布施!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你要想得,你就先施。你看我們中國一般的術語裡頭,「捨得」,實在講這是佛門的術語,現在在社會上普遍流通。你能捨就有得,你不能捨就沒有得。你歡喜捨,你得的就很容易。你捨的時候捨得很難受,捨了又後悔,能不能得?能得,得來很費力氣,得的沒有那麼痛快。所以你用什麼樣的心捨,用什麼樣的方式捨,將來你得到的時候也是這樣的。有人賺錢賺得很辛苦,那是從前捨的時候很難過,捨了又後悔。看到別人捨,自己又不好意思不捨,這種心情,將來自己賺錢賺得很辛苦。如果捨得很痛快,捨得很歡喜,以後賺錢就賺得很容易,就這麼回事情,業因果報絲毫不爽。

  老師把這個道理、方法教給我,我就認真學習。可是我學習的時候沒有求果報,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我都不求。我們只有一個念頭,這個事情是應該做的,好事應該做,應該幫助人,應該幫助社會,盡心盡力。來生,我們知道有淨土,我們決定求生淨土,對世緣沒有一絲毫留戀,我們懂得,你將來往生的時候自在;如果對世緣還有留戀,走得很辛苦。走得很辛苦,那往生就不可靠;換句話說,你沒有把握。

  所以,凡是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真的先要問問良心,可不可以做,不可以做的決定不能做。對別人有傷害、不利的,決定不可以做,不但對人,對小動物都不可以。蚊蟲來叮你一口,無非是牠餓了,想找點東西吃,犯不犯死罪?不犯死罪,不能一巴掌把牠打死,不可以。不可以用殺蟲藥殺牠們,牠也是一條命,一定要尊重生命,愛惜生命。我們不希望別人傷害我,我也沒有權利去傷害一切眾生。如果你行菩薩道,歡喜,蚊子來叮你,「我供養你」,這是修布施。普賢行願裡面的「廣修供養」,你為什麼不布施牠?不願意布施,趕走就好了,不可以殺牠。

  你要有這麼樣的警覺,連這些小動物,牠好像是來傷害你,你都有慈悲心對待牠,你怎麼會害人?你怎麼可能有對別人不利的念頭、不利的行為?不可能。我們學到這些東西,統統就落實在生活上,把我們的觀念,把我們的生活行為,統統改變。日常生活當中,像這六願都是屬於穿著衣服,穿著衣服也表法。從表法當中就發相應的大願,願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服諸善根』。以「善根」做為我們的衣服,做為我們的禮服,這就是佛法,聖教,重實質不重形式。底下第四願:

  【整衣束帶。當願眾生。檢束善根。不令散失。】

  現在的衣服已經進步了,不用帶子。用什麼?鈕扣。古時候的衣服有帶子,像我們現在穿的衣服,這是勾環,從前這裡是帶子,是用帶子的,確實『整衣束帶』,帶子要把它綁好。現在用勾環比帶子方便多了。海青(大袍)這個地方從前沒有扣子,都是帶子,裡面也是帶子,外面也是帶子。海青是漢朝時候的禮服,寬袍大袖子,漢朝時候的,現在出家人還穿這個衣服。長褂、小褂是明朝時候的衣服,但是都有改進。明朝這個衣服也是有帶子的,但是現在都用鈕扣代替了,一定要把它扣好。腰有腰帶,褲,不但褲上面有帶子,褲口也有帶子,襪有帶子,鞋有帶子。「整衣束帶」,你要穿著整齊,帶子束起來,人覺得特別有精神。這時候你看,這是菩薩,與其相應的弘願自然就生起了。

  『當願眾生,檢束善根』,「善根」是什麼?這個要知道。佛在經論裡面告訴我們,世間善根有三,三善根。世間所有一切善法,都是從三善根生的,這三善根就是無貪、無瞋、無痴。所有一切世法善根,這個世法是通六道的,三善根。你要檢查檢查有沒有?要把這個三善根把它束好,不要『散失』。現在我們想想,三善根有沒有?沒有了,取而代之者是三毒,三善根的反面就是三毒:貪瞋痴;貪瞋痴生世間所有一切不善。我們說不善,這個話是文明話,要是說得難聽一點,惡毒,世間所有一切惡毒都是從貪瞋痴生的,你說這個多可怕。

  佛告訴我們十法界的業因果報,在業因裡面講,無論在哪一道都是無量因緣,很複雜。雖然很複雜,有沒有一個最重要的?在這許多複雜因緣當中,哪個因是最重要的因。佛給我們講,貪這個因是餓鬼道,貪心墮餓鬼,瞋恚心墮地獄,愚痴墮畜生。三惡道的果報從哪裡來的?三毒煩惱所感應的。

  這些東西,人不相信,要等科學來證明,希望科學家努力,再能夠有進步的發展,就是突破空間維次,你才能看到。十法界,用科學家的術語來講,是不同空間維次,就好像我們看電視,不同的頻道。我們現在沒有能力在一個畫面上,把所有頻道都看到,沒有這個能力。突破空間維次的人,確實所有不同空間維次不但看到,而且怎麼樣?它不混亂,每個法界都看得很清楚、很明白。佛法裡面講法界,科學家講不同空間維次,十法界依正莊嚴。什麼人能看到?阿羅漢以上都能看到。天,天道有神通,我們習慣講神通,他能夠看到欲界以下,欲界以上他看不到。欲界以下的,人道、畜生、餓鬼、地獄,他都能看到;看到之後才曉得,是真的,不是假的。六道輪迴這樁事情,現在西方有不少高等的知識分子也明白了,討論這個問題的文章、書籍也有相當的分量。跟我們東方的典籍合起來看,你就曉得這個事情不是假的。

  人道的業因是五戒、五常,儒家講的仁義禮智信,一生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離這個標準,你才能得人身。從這個地方我們也能夠體會,古人所講的「人之初,性本善」,他要不善,他得不到人身。既然你到人道來得個人身,你前生都是修五戒,都是懂得仁義禮智信,你才能得人身。這在佛法講引業,引導你到人道來投胎,得人身的。至於得到人身之後,每個人富貴貧賤不相同,有人富有,有人貧窮。這是什麼原因?滿業不一樣。滿業是什麼?你過去世的,就是佛法裡面給你講的布施,三種布施,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不相同,每個人不一樣。

  如果這三種你都很歡喜的布施,那你這一生的命真好!發大財,又有聰明智慧,又有健康長壽,你過去生中修的。至於做大官的、做帝王的,現在講做國家領導人的,乃至於國際的領導人,省、縣、市的領導人,他們修的是什麼?大乘教裡面講,他們多半是在宗教裡面修持的,宗教裡頭講的善,這個有道理。前世都在佛門修的,這一生做了大官,把前世的事情忘掉了,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記載。這些達官貴人,前世都是出家人,很可惜,他沒有求往生極樂世界,一轉世,來生就變成貴人。出家人法布施多,所以做貴人多半很有才學,有學問;在物質生活上能過得去,並不是非常富裕。在家居士在佛門裡面修行,一樣!這些話從前人相信,現在你要講給一般人聽,他一定搖頭,「你在這裡搞迷信」,他不相信。你要是很細心冷靜去觀察、去思惟,它真有道理!所以我們對於三善根的保持,比什麼都重要。這一願裡頭教給我們「檢束」,前面一願教我們「服諸善根」,都是不離開三善根。

  出世法裡面,菩薩善根只有一條:精進,勇猛精進;精是不夾雜,進是不退轉,我們都要曉得。這個經是菩薩法,不是我們凡夫,所以此地講的善根,當然是精進。這一百四十一願是法身菩薩修的,法身菩薩起心動念不離這一百四十一願。我們把水平降下來,降到我們現前這個階段,我們講三善根,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貪、不瞋、不痴,這叫真修行。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不該得的不求、不取;你應該得到的可以,你工作的報酬,應該得到的;非分之財,不應該得到的。可是你要曉得,不應該得到的你得到了,還是你命裡有的;你命裡頭沒有,不義之財你也得不到。但是不義之財你要是得到,你命裡頭的財庫就有虧折,虧損,打折扣了。

  譬如你這一生,你這一生財庫裡頭你可以擁有一億,說多一點。可是你心行不善,處處總想佔別人的便宜,傷害別人,自己獲得利益,財富。你命裡有一億,結果你的一生當中你所得的財富,算算大概沒有那麼多了,打了對折,甚至於打得更多,變成二成、三成,一億就變成了二千萬、三千萬。為什麼?虧折了,用心不善,尤其是傷害別人,加減乘除裡頭那是除,不是減。小的不善是減,大的不善是除;翻過來,小善加,大善是乘。如果你行大善,能夠捨己為人,你命裡頭一億就可能變成二億,可能變成三億,乘!你起的大善。

  所以在順境裡面沒有貪心,財物不動心。至於做好事情,隨緣、隨分,有緣多做,沒有緣少做,再沒有的時候不做,你的功德都是圓滿的。《楞嚴經》上佛說得好,「發意圓成,圓滿功德」,就是發心,你有這個念頭,有這個念頭沒有這個力量,你的功德是圓滿的,你有心,這是大乘教裡頭。大乘,你看在戒經裡面結罪,論心不論事,你有沒有這個心?事是緣分,緣分,一個是自己的緣分,一個是眾生的緣分。眾生沒有福報,你的福報加給他,他不能享受;必須我也有能力,眾生也有福。所以,為什麼佛菩薩做一切功德不居功?你要曉得道理在此地。我雖然修的有這分福報,他也有福;他沒有福,我有福不行,他受不了。既然彼此雙方的,還有什麼功可居?

  所以總要把這個道理搞清楚、搞明白,念念不忘無貪、無瞋、無痴。翻過頭來,貪瞋痴三毒可不得了,在日常生活當中很容易起這個念頭。念頭一起就知道,貪心是鬼道,一念瞋恚就曉得是地獄道。何必?何必要發脾氣?何必要動瞋恚心?不是他墮地獄,自己墮地獄;愚痴,事情搞不清楚,畜生道,幹不得的!整束衣裳,你看發這種相應的願,我們應當要學習。現在時間到了,我們休息幾分鐘。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接著看下面第五首偈頌:

  【若著上衣。當願眾生。獲勝善根。至法彼岸。】

  『上衣』,清涼大師完全是用我們本土話的意思來解釋,「即衫襖之輩」,這都是我們中國的服裝,上衣。與這個相應的願,『當願眾生,獲勝善根』,這著重在「勝」字,「勝善根」當然不是世間善根,確實是精進。精進這兩個字,也就是過去祖師大德常常教導我們的,一門深入,精;長時薰修,這是進。用這八個字來解釋精進,最恰當不過。

  『至法彼岸』,彼岸是一真法界,此岸是十法界。這是真正的彼岸。相似的,不是真的,相似的,此岸是六道輪迴,彼岸是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那不究竟,一定要超越十法界才是究竟。超越十法界,在大乘教裡面,一定要斷見思、塵沙、無明,這三大類的煩惱要斷盡,你才能夠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禪宗的話,在教下叫大開圓解。教下大開圓解,跟宗門裡面的明心見性,同樣境界,術語不相同,才真正是「至法彼岸」。

  「法」,我們可以把它稱作法王,法王是佛、是菩薩,就是到佛的那個岸那邊去了,見性成佛。這樁事情在末法時期,真的,沒有人能做得到。末法時期不要說是明心見性,就是證個初果、二果的都沒有了,現在我們看看現前的社會,你就知道為什麼沒有,答案不必說,這整個社會現象就是明確的答案。你會不會在這個境界裡面被污染、被干擾、被影響?你會被這個環境影響,你會被環境干擾,你會被環境污染,你怎麼能證果!初果是要斷三界八十八品見惑,在這個環境裡面,你沒有辦法,你做不到。所以今天修行修得再好,往哪裡去?來生是人天兩道,下品得人身,上品生欲界天。能夠生色界天的就非常希有,這是現實的狀況,我們不能不明瞭。

  明瞭之後,然後才知道還有個方法可以「至法彼岸」,這個方法就是淨土宗的帶業往生,除這個法門之外,再就沒有第二個法門了。《華嚴》到最後,諸位都知道,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是「獲勝善根,至法彼岸」。是不是勝善根?是勝善根,就是《無量壽經》上教導我們「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就對了。你看「一向專念」,一向就是一心,一向就是一門,一門深入;專念就是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你說是不是勝善根?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是至法彼岸。那邊的法王是阿彌陀佛,《無量壽經》,世尊對彌陀的讚歎,稱他為「佛中之王,光中極尊」,這個讚歎到極處了。世尊的讚歎,就是代表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的讚歎,我們要知道!可不能夠疏忽。

  末法時期,要想真正得到這八個字,「獲勝善根,至法彼岸」,就是這個法門,「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接著這八個字,四句十六個字度盡,末法還有九千年,度盡末法九千年的眾生,這個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可是得要把它講清楚、講明白,不但講清楚、講明白,而且還要做個好樣子給大家看,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特別是在這個時代,往生的人要真正用功,最好的榜樣是預知時至,沒有病苦。像諦閑法師那個鍋漏匠的徒弟一樣,多麼感動人!在這半個世紀之內,五十年之內,我們看到的、聽到的,預知時至,站著往生,坐著往生,我自己知道的有十幾個人,這是給我們做見證的。

  我記得好像,應該是在我初出家那時候,我大概是出家第三年到佛光山。佛光山是開山的時候,只有一個佛學院,山上都是樹木,荒山!辦了個東方佛教學院,有一百多個學生。我在山上時間不長,只住了十個月我就離開了。我的印象非常之深,有天晚上,月光非常好,它前面有個小池塘,以後做了放生池,我在的那時候還沒有。我們在池塘邊上,晚上,晚飯之後有幾個同學坐在那裡討論問題。有個工人走過來,那個工人是佛光山的長工,它的工程很多,這個工人長年住在山上。看到我們這些出家人,他來了,給我們講個故事,家鄉的事情。家鄉一位老太太,念佛三年,站著往生,很感動人。那時候很近,才兩年前,台南將軍鄉。以後我到高雄講經,談到這個事情,有人告訴我他們都知道,知道這個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這個工人是將軍鄉人,這個事情就發生在他們那個村子裡。

  老太太人非常善良,非常忠厚,他說三年前娶了個媳婦。媳婦學佛,老太太拜神,反正是神佛都拜。媳婦就勸她專念阿彌陀佛,不要去到處拜。婆媳關係處得還不錯,老太太就聽她媳婦的話,家裡面設了佛堂,每天念阿彌陀佛。三年之後,有一天(她的兒子媳婦都很孝順),跟兒子媳婦說你們先吃飯,那是晚上,「你們先吃飯,我去洗個澡,不要等我」,她去洗澡。兒子媳婦還是等她,結果等了很久,怎麼還沒有出來!去看看,房間沒有人,真的她洗過澡了,換了衣服。結果找到了,她在佛堂前面,穿了海青,手上拿著念珠。喊她不答應,仔細上去一看,她已經走了,站著走的。那個工人跟我們講,「念佛往生是真的,一點都不假」!他們附近鄰居親自去看的,三年,預知時至。她不告訴家人,怕他們擾亂,你們去吃飯,不要管我,洗了澡之後真走了,一點都不假。這就是她三年當中,真的媳婦教給她的她聽了,「獲勝善根,至法彼岸」。至於坐著走的,預知時至的,都很多!

  李老師的往生,雖然沒有明確告訴人哪一天,沒聽說,可是兩年前他就透消息給大家了。那時候我在台北講經,他老人家在講經的時候宣布,勸大家要好好的用功,認真的學習,他說「我講經只講兩年了」,說了這麼個話。過了幾天,台中有幾個同學到台北來找我,把老師這個話告訴我,問我老師說這個話是什麼意思?我聽了之後告訴他,兩年之後他要走了,他向你們大家宣布。果然,兩年之後他往生了。不能說他不知道,他很清楚,他確實萬緣放下。

  台中雖然有那麼多事業,他跟我講過幾次,他說你在台中這麼多年,別人不知道,你很清楚,他說「我走了之後,四分五裂」。我聽了點點頭,我也沒有說話,我很清楚。老師在,維持一個團結的形象,彼此都有成見,誰也不服誰。當然這些事業各個都獨立的,不能連成一體,就像父親死了,兒子就分家。那不是一家,分家了,也是個正常現象。

  我們是外面的人,雖然在台中跟老師修學,我們在台中沒有根;換句話說,我們什麼也分不到。好在老師給我一部《無量壽經》,我就得到這麼一份遺產,《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這一本是他老人家早年在台中講這部經,他自己的註解,註得很簡單,眉註,毛筆寫的,段落都畫出來,我看到非常歡喜。他給我之後沒有多久,我就很想講這部經,因為他的註解我能看得懂,我能體會得到。我就向他老人家報告,在台北講這個經行不行?他告訴我,不行!我說為什麼?他說你年歲太輕了,剛剛出去,這個經爭議很多,恐怕別人要是提出來,你招架不住。所以我不得已換改講《楞嚴經》,《楞嚴經》沒有爭議,我在台中學了三年,曾經複講過一遍,老師同意。

  所以《大乘無量壽經》夏蓮居居士的會集本,到李老師往生之後,我才想到他老人家這個本子沒有人見過,知道的人不多。我就把它翻印,照相影印印了一萬本,以這個功德迴向給老師。這個本子流通出去之後,當時我在美國,那邊同修看到之後非常歡喜,就請我講。所以我第一部《大乘無量壽經》是在美國講的,在加拿大溫哥華講過。那個時候有留的錄音帶,還沒有錄相,錄音帶。錄音帶流通到台灣之後,台灣同修聽了也很歡喜,希望我多講。所以《無量壽經》,那些年當中總共講了十遍。新加坡這次是第十一遍,沒講完,大概講到差不多是一半。

  提到這個地方,我們今天講到這兩句經文,才想到在末法時期依這個法門才是真正的殊勝善根。我們對這個經、對這個會集本沒有懷疑,學習的時候不夾雜、不間斷,依教奉行,求願往生,必能如願,這就是至法彼岸。又何況《華嚴經》到末後,我對於淨土法門,完全接受而不懷疑,還不是在李老師會下。李老師曾經多次勸我,我只能說我對於淨宗不反對,沒有意思修這個法門,我喜歡經教。所以李老師教我學講經,那是我這一生當中感謝他的。我遵守他的教誨走這條路,一生沒有改變方向,一生遵守他的規矩,講經這些規矩,獲得的利益太多了。什麼時候對於淨土真正皈依?是在講《華嚴經》。

  早年在台北講《華嚴》,那時候沒有錄影,這些設備都沒有,還早,還不是華藏圖書館,是志蓮精舍。我記得好像是民國六十年,開講《華嚴》,一個星期講三次,進度也很快,比現在講的快得多了。我記得講了也相當長的時間,因為有時候出國,經就停下來,回來繼續再講。前後一共講了十七年,講了一半,《八十華嚴》講一半,《四十華嚴》也講一半。因為我們一個星期講三次,兩堂是《八十華嚴》,一堂是《四十華嚴》,這種講法。

  在有一天,忽然有了個疑問,《華嚴》毘盧遮那佛的上首菩薩,文殊、普賢,他們兩個學的什麼法門?《華嚴經》後面還沒講到,我就讀。讀到後面果然看到,文殊、普賢都是發願求生淨土,這個讓我很驚訝。不但他們兩個求生淨土,還引導華藏會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統統求生淨土,這是太殊勝了。然後回來再看看「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善財修什麼法門?當然,善財是文殊菩薩入室弟子,文殊菩薩的傳人,老師求生淨土,這是第一個學生,總不會走第二個法門。

  《四十華嚴》雖然講了一半,粗心大意,沒有細心的去觀察。再細心一看,善財童子遇到第一個善知識,是文殊菩薩給他介紹的,德雲比丘,第一個參訪,文殊菩薩介紹的。德雲比丘修什麼法門?念佛求生淨土。他修的法門,現在人是不容易,叫般舟三昧,也叫佛立三昧,說佛立比較好懂。修行期限是以九十天為一期,九十天當中,修行的人,就是念佛人,不能夠坐下來,不能夠躺下來,可以站著,可以走著,這叫般舟三昧。這個很不容易,九十天不睡覺,不眠不休,勇猛精進,真的叫獲勝善根。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德雲比丘是修這個法門,專念彌陀,求生淨土,善財第一個遇到的老師。印度跟中國都有這個傳述,「先入為主」,頭一個老師教你的,先入為主。

  再看最後一位,第五十三位,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才恍然大悟。善財修什麼?念阿彌陀佛。當中所參訪的,那就是廣學多聞,任何宗派、任何法門,他沒有不知道的。雖然統統都參觀、都觀摩,他有沒有修?沒有。怎麼知道沒有修?最後「戀德禮辭」,感謝、禮拜、辭退;辭,就是沒有修這個法門。這個法門他知道、他明瞭,你想修他可以教你,他自己沒有修,一句佛號念到底。我這才明白,這個搞清楚了,對淨土才死心塌地,沒有話說了,才知道這個法門無比的殊勝。再想想自己的根性,搞別的真不容易,教下大開圓解,宗門明心見性,太難了!老師過去給我所講的,提醒我的,那個時候還不能完全接受,現在想一想完全明白了,死心塌地回過頭來,念佛求生淨土。

  所以這個法,我才體會到,所謂難信之法,真難信!我要不是《華嚴》、《法華》、《楞嚴》這些經的基礎,很不容易接受這個法門。我從年輕可以說,如果這個道理我沒有搞清楚、搞明白,讓我在這裡頭起信心是做不到的,我願意認識你、了解你,但是信心不容易生起。在讀書的時代,我在基督教兩年,沒有受洗;我在伊斯蘭教差不多有一年多,我對它很尊敬。所以佛門沒有接觸過,接觸到很長的時間,自己《華嚴經》講一半才恍然大悟,這不容易!再看末後這首:

  【著僧伽黎。當願眾生。入第一位。得不動法。】

  我們看清涼大師的註解,「前已辨袈裟」,『僧伽黎』是袈裟裡面的一種,前面介紹過,「故此直云僧伽黎,僧伽黎者,義云和合,新者二重,故者四重,要以重成,故云和合,即是三衣中第一衣故」。出家人的三衣,第一就是「僧伽黎」,僧伽黎我們通常稱為大衣,二十五條衣,現在中國人習慣稱二十五條衣。我們現在用的這個,就是二十五條衣,叫僧伽黎。你看裡面豎條二十五條,橫的四長一短,你看這個形式,所以一般俗稱為福田衣,是用雜碎的布縫成的。

  諸位要曉得,古時候托一缽飯容易,做一件衣非常不容易。出家人的衣是從哪兒來?是在家人丟棄的破衣服,不能再穿了,丟掉的,出家人撿垃圾,把它撿起來。撿起來之後,把它洗乾淨,還可以用的,裁成一小塊一小塊,連綴起來,以這個來做衣。沒有那麼大的、整塊的布人家會布施給你。你撿來的,質料一定不相同,顏色也不一樣,縫製起來之後把它染色,染成這樣的咖啡色,這不是正色。前面講的,袈裟就是染色,不是正色。所以托的這缽飯也叫袈裟,袈裟就是很多東西雜燴在一起,衣服紅黃藍白黑五種顏色混合在一塊,所以它有和合的意思。一缽飯不是一家人給的,他托了好幾家,這個人給一點,那個人給一點,什麼味道都有,酸甜苦辣鹹都有,所以叫袈裟味。袈裟就是雜染的意思。

  三衣,這個大衣是禮服,二十五條是禮服。通常普通穿著七條,叫七衣,工作服五條,叫五衣;五衣是工作服,七衣是普通的衣服,二十五條是大禮服,重大的慶典活動才用這個,才用二十五條衣。講堂裡面的佛事,這是最隆重的,世尊一生,他老人家的工作就是講經說法。所以在這個場合當中,我們一定要用大衣,二十五條衣。初學佛的時候,對這個衣服一格一格的不懂,向老和尚請教。老和尚講這一格一格就像種田的田地一樣,所以稱為福田衣。眾生要想種福,到佛門裡面來修供養,種福,福田衣。習俗都是這麼稱的,也沒有人能搞得清楚。

  我在一九九九年,中國建國五十週年紀念,那個慶典規模很大,宗教局邀請我回國去觀禮。所以那一次我到北京,國家宗教局接待的。正好歷史博物館展覽山東青州出土的一批文物,南北朝時代的,大概距離現在是一千七百年,早期的這些佛教文物在那邊展覽。葉局長邀請我,同時邀請文物局的張局長,兩個局長陪同我去參觀。我看到這裡面有三尊毘盧遮那佛,我們講《華嚴經》,《華嚴》是毘盧遮那,這個像雕得非常莊嚴。我仔細看他這二十五條衣,每一格裡面都有圖畫。我細細一看,上面這層是佛法界、菩薩法界,到最下面是地獄法界,我才恍然大悟!這一格一格代表什麼?無量的法界,無量的法界在一個衣上,就是一體。我悟出這麼個道理,遍法界虛空界一個法身。

  大乘教裡常常講,「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我這才明瞭。所以它每一格一樣大,代表平等。在十法界裡面講,一法界顯,九法界隱,只有隱顯不同,沒有生滅;法界確實不生不滅,它是表法的。僧伽黎如是,我們就明白,七衣、五衣無不如是,二十五條衣裡面,你看得多,這個表法的意思非常明顯。五衣是一長一短,它的格子少,表法的意思沒有二十五衣那麼樣的明顯,我懂得這個道理了。我說那次北京沒有白去,如果不是到歷史博物館參觀這一次,這個衣是什麼意思一直都不懂。可見得佛門就是連穿著,統統都是教學,讓你看見的、聽見的、接觸到的無非佛法,沒有一法不是佛法。所以開悟的人講,悟了之後原來頭頭是道,左右逢源,你所看到的、聽到的、所接觸的,無一不是。我們看到這個畫面這才明白。

  所以發這個相應的願,『當願眾生,入第一位,得不動法』。「第一位」,如來究竟果地,這是第一位,等覺菩薩是第二位,法雲地菩薩是第三位。第一位是究竟果地!「得不動法」,不動法才是究竟圓滿法。我們在《彌陀經》讀到的六方佛,這是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他老人家是意譯的,玄奘大師的《彌陀經》是直譯的,裡面是十方;羅什大師省略了,只講六方。東方第一位佛,阿閦鞞佛,翻成中文意思是不動,不動是根本。不動是什麼?法性,法性也叫真如,也叫本性,也叫自性。佛說很多名相,為什麼說那麼多?叫你不要執著,「名可名,非常名」,不要執著名字相,知道它代表什麼就行了。這是佛說法、教學的方便,我們要懂得。

  只有自性是不動的,除了自性之外,跟諸位說,沒有一法是不動的;連虛空都有生滅,沒有一法是不動的。現在科學家說,物質現象從哪來的?無中生有,無就是不動法,它能現相。所以《華嚴經》上講宇宙萬有是怎麼回事情?「唯心所現」,這個心是真心,不是妄心,就是法性,法性變現的,它能現。現的這些它產生變化,變化是識的作用,就是妄想分別執著;隨著一切眾生妄想分別執著它產生變化,十法界依正莊嚴,「唯識所變」。這是大乘教裡面給我們解釋宇宙的起源,萬物的起源,生命的起源,這個生命的根,宇宙萬物生命的根是法性。法性不是緣起法,法性沒有生滅,沒有始終,沒有開始。

  所以佛在經上講,法性是什麼回事?法爾如是。用現在的話就是自然而然的,其實自然而然還沒有法爾如是這句話說得妙,本來就是這樣的。你要是對這個起疑,起了疑問,那叫無明。一切眾生迷失了自性,怎麼迷的?就是在這裡頭起了一念疑情,這一念疑就迷惑了,一念覺,眾生就成佛。迷不是真的,妄心!迷能不能破?不能,你要是破迷就更加迷惑。到那個境界,這修行人常講的,「此處用不得力」,完全要回歸自然,你才大徹大悟;想用一點點心,起個念頭,錯了,永遠見不到。

  所以只要你把起心動念放下,原來就是!沒有一法不是。可是什麼人能把起心動念放下?先有起心動念,而後才有分別,才有執著,這是講迷發展的過程。我們現在要回頭,回頭一定先斷執著,再斷分別,最後再斷起心動念,反過頭來才能還源。我們現在於一切法還有嚴重執著,這個很糟糕,這個佛法說悟門堵塞了,邊緣都找不到。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