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二二0卷)  2004/1/9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1220

  諸位同學,請看「光明覺品」光照百界偈頌第五首看起:

  【或見師子吼。殊勝無比身。示現最後生。所說無非實。】

  這首我們在「離世間品」,菩薩師子王這十首偈裡面,我們學習過前面的七首,現在接著看第八首。「一切諸佛所,灌頂授尊記,廣施眾聖財,菩提分珍寶」。『師子吼』跟『殊勝無比身』在這一首偈子裡面是灌頂授記。灌頂授記是菩薩在等覺位,像世尊過去在燃燈佛所,佛為他授記;現在補處菩薩,彌勒菩薩,這也是在諸佛所授過記的,當來下生到這個世間來成佛,龍華三會度無量眾生。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經三百餘會,四十九年,彌勒菩薩將來講經只有三會。但是每一會時間長短不相同,確實也有菩薩一會、二會相當長的時間,這個我們要曉得。這都是說的無比身,『最後生』。在菩薩位次這最後生,在往上去他成佛了,他是佛身,他不是菩薩身。『所說』無一不真實,這個地方所說,這下面幾句都是說「所說」。

  「廣施眾聖財」,財寶是世間人所希求的,所以諸佛如來也就用這個來表法。首先要知道財的作用,是能夠幫助我們解除貧窮之苦,有了財富物質,這受用就豐足了,佛以這個做比喻。佛菩薩布施給眾生的不是物質的財寶,是精神的財寶,是智慧的財寶,所以稱之為聖財。我們現在深刻的了解,世出世間一切法裡頭,只有智慧才能夠真正解決問題,智慧是寶。

  在中國古代,把智慧人看作為國家之寶,在佛門裡面最明顯的例子,鳩摩羅什大師在西域弘法,在龜茲,這個地方現在還是中國的版圖在新疆,那是一個小國。在這個地方講經說法,國王拜他做老師,這國師,國寶!周圍許許多多國家的高僧大德都到龜茲來親近羅什大師,他的盛名傳到了中國。中國秦王苻堅聽說有這麼大智慧的人,羨慕之極,想把他請到中國來又怕人家不放,於是就派了七萬大軍到龜茲去迎請,七萬大軍。率領軍隊的將軍跟龜茲國王講得很明白,我們是來請法師,你能夠同意讓羅什大師到中國來,我們這麼多人是來迎接的;如果不答應,不答應就攻城。不是為侵略別人的土地,不是為奪取別人的財產,不是。只是為了求一個法師,智慧之人。在中國歷史上有這麼一段故事,羅什被請到中國來了,這用武力請他來的。把有智慧的人看作國寶。

  廣施眾聖財,我們就曉得是法布施,眾是眾多。菩薩示現成佛,這是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你們想想這是不是廣施眾聖財?確實,現在流傳下來的《大藏經》,法寶,也就是這個地方所說的眾聖財。眾聖財,現在是《大藏經》,當年是具足智慧德行的佛菩薩、高僧大德,他們能夠廣施法布施。「菩提分珍寶」,能布施的是佛菩薩,接受布施而得利益的,雖然沒有能夠得到圓滿的利益,幾分利益是得到。菩提分珍寶,就《華嚴經》教義來說,分證菩薩果位,從初住到等覺四十一個階位是菩提分珍寶。真正接受如來的法布施,你就有成就。佛菩薩布施是開示,學生接受是悟入。你聽了佛菩薩開示之後,你要能悟入,用《華嚴經》大分來講,佛菩薩的開示是啟發我們的信、解。我們的信、我們的解要依佛菩薩的開示,這是廣施眾聖財,悟入就是菩提分珍寶。我們聽了開示之後,見到示相以後,你要覺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就入分證位。佛菩薩的布施你真正得到了。再看下面第九首。

  「菩薩轉法輪,如佛之所轉,戒轂三昧輞,智莊慧為劍」。這後面是用比喻來說,菩薩轉法輪就是講經教學。講經教學為什麼用輪來比喻?輪的相,輪的作用在一切物質當中是最圓滿的,所以佛常常用這個來比喻教學。輪,輪有心叫軸心,這個心是轂,轂就是軸心;外面有輞,輞就是輪。這裡面含的意思很深,佛給一切眾生所說的真實法,非空非有。什麼是非有?輪的心非有。現在在學校裡學了幾何,知道圓心有沒有?決定是有。在哪裡?找不到。圓心是點,點是抽象,痕跡都沒有,但是它決定有。佛用這個來比喻心,心不是物質,所以心是真空,真空不空。為什麼?從這個心能夠變出一個輪的相出來,輪的相是動的。你看看心不動,能現的心不動,所現的相一定是動的,輪要不動,那就沒用處了,輪的作用就是它轉動。

  現代科技文明建立在什麼基礎上?給諸位說建立在輪的基礎上。佛的教學給我們講諸法實相,諸法實相就像輪一樣,你不能說這些現象,不能說它有,你也不能說它無。你說它無,相明明在,你說它有,這些相「當體即空,了不可得」。我們要明瞭這個意思,當體即空了不可得。《般若經》上給我們講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所以空跟有是一不是二。這個意思只有圓能夠顯示得出來,我們從這個裡面去悟入。

  世尊教學以什麼為中心?以戒,戒是轂。以什麼為作用?定,三昧是定。輪上面必定有車,這個車是個戰車,為什麼?它下面有劍。我們就曉得這個車上帶著有武器,這就是戰車。莊是莊嚴,智莊,智慧莊嚴,諸位連到上面看看,戒定慧,智慧。所以佛所轉的法輪,菩薩講經說法,講的是什麼?戒定慧。智是莊嚴,慧是劍,這個戰車非常莊嚴帶著有武器,這是轉法輪的義趣。慧劍能破煩惱,能破業障,把業習煩惱比喻作賊。這個戰車出去是對付盜賊的,盜賊把我們的功德法財障礙住了。功德法財就是指的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自性本具的德相。煩惱習氣現行,這全都不見了,好比是被賊偷去了,被強盜搶去了。現在我們要把這個強盜抓來,要把財寶再奪回來,就這麼個意思。所以佛是把他的教學比喻作戰車,把我們凡夫這些煩惱習氣比作魔、比作賊。末後一首偈子很清楚了。

  「既破煩惱賊,亦殄眾魔怨,一切諸外道,見之無不散」。這首偈就是說明「師子吼」教化眾生所收到的效果。這一仗打勝了,果然豐收,煩惱賊破了,斷煩惱了,眾魔怨滅盡了。殄是殄滅,殄滅是完全消滅。佛給我們說的戒定慧三學能斷煩惱、能滅業障,魔怨是業障,能伏外道。外道指的是什麼?不是指其他宗教。有很多人不明白,以為佛經上講的外道是講其他的宗教,這個說法是錯誤的。外道真正的意思是心外求法,心外求法就叫做外道。所以多少佛弟子不知道佛法向內求,他向外求,所以佛法稱之為內學,佛經稱為內典。你們想想「內」字,內的反面是外,這個名相正確的意思要理解。

  我們學佛今天是不是在心外求法?如果在心外求法,我是搞的外道。佛法教人回頭是岸,回頭就是向內求不向外求,向自性裡面求那就對了。像觀世音菩薩給我們做了很好的榜樣,「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觀音菩薩用耳根。我們今天用耳根聽的都是外面是是非非,古德說得好,「知事少時煩惱少,識人多處是非多」。你要想修心,你要想修淨,我們前面給諸位提示的純淨純善。純淨純善,那你要遠離外面的干擾,遠離外面的影響,才能真正得到純淨純善。

  到智慧開了,這一切諸外道,見之無不散。實在講外道統統都變成佛道了。怎麼說?你要把外道,魔王、外道看清楚了,你就懂得佛在大乘教裡頭曾經說過,「心外無法,法外無心」,哪裡來的外道?內尚不可得,何況其外,那你這就是真正契入了。你還有內外,內外是對立的,內外是二法,六祖能大師說: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這個說法,這是佛隨順眾生說的,也就是依俗諦說有諸外道,有眾魔怨,有煩惱賊。如果是依自己親證的,就真諦來說,煩惱即菩提,眾魔即諸佛,內外不可得,這是《華嚴》教義,真正契入華嚴境界。所以清涼大師在這首偈總的為我們開示,摧邪導迷行,這就是師子吼義。可見得諸佛菩薩講經說法,教導我們破迷執、破邪見,作用在這裡。邪見破了,你就恢復到正知正見,迷惑一轉就是智慧,智慧開了,所說沒有一樣不是真實法。現在請看第六首偈:

  【或有見出家。解脫一切縛。修治諸佛行。常樂觀寂滅。】

  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很簡單的給我們說了四個字,「解縛修寂」,出家時。他就說明出家是為什麼?這個地方先要懂得『縛』是什麼意思?『解脫』這兩個字在前面講過了,「縛」是繩索捆綁起來,它也是煩惱的代名詞。解就是把這個解開。一條煩惱就好比一條繩索,你就想想八萬四千塵勞煩惱那就是八萬四千條繩索。一條繩索捆綁你,你就不自由了,就不能動了,現在你身上有八萬四千條繩索捆綁你,你還能動彈嗎?大小乘經裡面用繫縛比喻煩惱,解就是把這個解開,煩惱解開;脫,你就恢復自由了,你脫離六道、脫離十法界了。這一句是「解縛」。接著底下這兩句我們就看出來佛法修學的門道。

  『修治諸佛行,常樂觀寂滅』。你要想修行,首先要斷煩惱。解脫一切縛就是斷煩惱,四弘誓願裡面「煩惱無盡誓願斷」,就是這一句。「法門無量誓願學」,這下面一句,第三句修治諸佛行。常樂觀寂滅是四弘誓願最後一句,「佛道無上誓願成」。所以四弘誓願是教導我們學習的程序,這個順序不能顛倒,顛倒了,你什麼都得不到。以前李老師給我們用比喻說,四弘誓願好比是四層大樓,你沒有第一層你怎麼會有第二層,沒有第二層你哪裡來的第三層。換句話說,你煩惱不斷,你就沒有辦法修法門,八萬四千法門任何一個法門你都不會成就。為什麼?沒有戒。這不能不知道,不能大意,不能疏忽。

  戒從哪裡修起?現在我們可以說很清楚很明瞭,從十善修起,從三皈五戒、沙彌律儀下手。這是解脫一切縛。中國在古時候,無論在家出家幾乎都有五年學戒,也就是說你要學佛,你跟一個老師,老師給你奠定基礎這個時間通常都是五年,所以叫做五年學戒。這個戒是狹義的不是廣義的,遵守老師的教誡,這叫師承。老師教你什麼東西?實在講,老師教學的原則決定遵守四弘誓願,決定遵守淨業三福。四弘誓願是解門,淨業三福是行門,解行相應。淨業三福,我們就知道第一福裡頭有十善,十善業道;第二福裡面,我們今天講到最低的、最少分的,不能再少了,三皈五戒、沙彌律儀;第三福就是《大乘無量壽經》,這是菩薩示現作佛教化眾生的總綱領,沒有例外的。

  佛門裡面還有一首偈,跟這個合起來看意思就非常明顯,那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兩句就是解脫一切縛。「諸惡莫作」是小乘戒,「眾善奉行」是菩薩戒。這兩句把戒律,我們今天講三藏,律藏、戒學圓圓滿的顯示出來。常樂觀寂滅,這一句就是修定。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底下一句「自淨其意」,你看看常樂觀寂滅是不是自淨其意?

  菩薩真了不起,出家示現給我們看,讓我們看到他那個樣子覺悟了。出家不是講形式的家,形式的家是做表演,表演給別人看,讓他去覺悟,是這麼個用意,不是叫你真的出家,叫你什麼?叫你心出家,這是真的。身是假的,身出不出沒有關係,心要不染著,不染著家,你就出了。一切眾生修行聖道而不能證得聖果,不能超越六道,都在放不下家,病根就在這地方。所以佛菩薩示現為我們講經說法,讓我們真正明瞭事實真相,《般若經》上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我們要記住。現在我們看「離世間品」,示現出家有十句,我們把經文念一遍。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十事故,示現出家,何等為十」。第一個「所謂為厭居家故,示現出家」。覺悟的人看到家很苦,所以叫家累。我們韓鍈堂,也就是齋堂裡面有一幅畫叫醒世圖,我相信你們都看到過。醒世圖裡面畫的就是家累,你看一個人在拉車,那個車就是他的家,車上有他的太太、有他的兒女、有他的家私。這一張圖,早年我剛剛出家沒有多久,這說起來五十多年前,台南開元寺的客堂掛在客堂門口,我用照相機把它照下來,這是照相放大的。現在印的很多到處贈送,現在放這麼大,比原圖還稍微小一點,小不了多少,很值得人省悟。你看到這個樣子,你還要不要家?菩薩覺悟、清楚不願意背這個重擔,他把這個重擔放下,示現出家。為厭居家故,這第一句。

  第二句「為著家眾生令捨離故,示現出家」。這第一句講的是自己真的覺悟明白了,家是負擔、是重擔,你沒有辦法解脫,你沒有辦法了生死出三界,菩薩做這個示現。第二個意思是為眾生,無量眾生貪著家業,貪著家親眷屬,產生了深情愛意,那就是佛法裡頭常講的「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淨土」。你為什麼會在六道裡頭輪迴?就是你的情執、你的情愛太重了,你放不下,那你得要去搞生死輪迴。菩薩覺悟明瞭、放下了,令那些眾生看了之後,心裡有所警覺,為這個而示現出家。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我們接著看「離世間品」,以十事故示現出家。這一段經文一共有十句,前面兩句介紹過了,現在從第三句看起。「為隨順信樂聖人道故,示現出家」。聖人道就是佛道。我們知道菩薩在家的多,出家的少,從這個地方我們去思惟觀察就知道,這個聖人法是說示現成佛,就是示現成等正覺。等正覺就是無上正等正覺,一定是現出家相。其實這是示現,真正出家,你一定要懂得家是什麼,這個先要搞清楚。家是現在人講壓力,佛經裡面我們讀得多了,重擔。

  佛說「家」有四種。第一種田宅家。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房地產,你有房地產這有家,你家住在哪裡。有房地產,當然你有妻子兒女,我們現在講家庭,這是第一種家的意思。實在講這個家並不重要,菩薩作斯示現,目的是叫我們要出另外三種家。另外是哪三種家?煩惱家。煩惱是家,所以斷煩惱也叫出家,這個就不分世俗裡面講的在家、出家。在家居士把煩惱斷了,他出了煩惱家了,真管用;田宅家出了,如果沒有斷煩惱,不管用,這個道理一定要懂。第三種五陰是家,色受想行識,六道是家,六道輪迴!到大乘菩薩還有一個家,無明是家。出了無明,那才真正證得無上菩提。所以家有這麼多種,你出哪一種,你得要清楚。

  「出」也有四種:第一種身出心沒出。這是有名無實,身剃了頭了,像個出家人的樣子,心跟在家人完全沒有兩樣,具足自私自利,具足名聞利養,貪圖五欲六塵享受,貪瞋痴慢一分都沒有減少。身雖然像個出家人的樣子,你心沒有出。煩惱習氣不但沒有減少,還天天在增加,你說你怎麼得了?這樣的出家人,他將來往生到哪裡?給諸位說,決定往生地獄,地獄是他的家。你要說他沒做什麼壞事,他很守本分,沒有坑人,沒有騙人。他有一個罪名,什麼罪名?破壞出家人的形象,這個罪名就是阿鼻地獄。人家一看出家人是這個樣子,他不是罵你一個人,把所有出家人全部都罵到了,你把出家人形象破壞了,罪是從這個地方結的。所以不能不知道。

  諸位學《沙彌律儀》你就明白了,《沙彌律儀》在家同學可以學。出家戒裡面除了比丘戒、比丘尼戒,在家人是禁止的,不可以學的;沙彌戒跟菩薩戒可以學。沙彌戒,小戒,我們現在不敢講比丘,能夠把沙彌做到就不錯了,念佛往生是真正能行,真能去得了。如果十善、五戒、沙彌戒都做不到,出家人念佛不能往生,還要搞輪迴。即使要搞輪迴,三惡道的成分太大太大了,就是我剛才講的罪名,破壞出家人的形象,你的罪業就重了。這第一種身出心不出。

  第二種心出身不出。在家居士這真能成就。形象是在家身分,心裡頭對這個家一塵不染,沒有一絲毫染污,沒有一絲毫貪戀,這個在家居士是菩薩、是羅漢,這是正確的。第三種身心俱出。在我們佛門歷代的這些祖師大德,釋迦牟尼佛給我們示現的身心都出。這個就是聖人道故,菩薩要隨順信樂,你真的信聖人之道,真的喜歡聖人之道,那你就要示現出家。第四種人是身心都不出。身心都不出指哪裡?指在家居士,他身沒有出,心貪著五欲六塵、貪著名聞利養、貪念家親眷屬,他都沒有出。所以名字優婆塞、優婆夷,有名無實,他不是真的在家修行人。除這個四種,我們也要清楚,我們是屬於哪一種人?你是在家的,你是屬於心出身不出真正在家居士,諸佛讚歎,諸佛護念;如果是身心都不出,你也是破壞佛教形象。人家一看,你雖然不是出家人,人家說你學佛的,學佛的人幹這種事情,你把所有在家學佛人的形象破壞了,這個罪不得了。

  所以出家這樁事情不容易,非常非常不容易。印光大師一生為什麼不收出家徒弟?不給人剃度?就是這個道理。什麼人印光大師會給他剃頭?身心俱出,這是應當要給他剃度。身出心不出,不可以,你怎麼忍心把他往地獄送?決定不可以。我學佛七年才出家,一出家就教佛學院、就講經,我對於這個很清楚很明白。我發願學印光法師,一生不做主持,不做當家,不傳戒,不收剃度弟子。現在你們圖書館這些跟著我出家的,我跟你們講得很清楚很明白,你們是跟韓館長出家的。韓館長一生護持我三十年,她建了道場,道場需要人照顧,所以有很多人就找她,求她出家,她答應了。那沒法子,找她是我來替她,代替。所以她一往生,我當時就說了,館長往生之後,我絕對不會替一個人剃頭。以後找的人很多,我統統拒絕了。所以你們出家要感謝韓館長給你們的緣,我沒有這個念頭。她走了,留下你們這麼多人,離開圖書館之後沒有地方去,所以建這個道場是給你們的,我報韓館長三十年護法之恩。你們跟她的人,我不可以看到你們到處去流浪,所以給你們建一個道場。

  建立一個道場,我在這裡要擔任院長這個名義,那是你們在澳洲沒有拿到身分,拿到身分,我就得移交了。現在行師已經拿到公民了,我就交出去了。布里斯本的淨宗學會,我也把它交出去了,現在讓悟通師在那裡管理。你們有這個條件就應當接手,自己好好的來管理,不辜負韓館長,不辜負許多護法擁護你們,出錢出力建這個道場。你們要知恩報恩,你們要認真修行。出家要像個出家人,在家要像個在家人。在家的就是心出身不出,出家的身心俱出,這就對了,這是聖人之道。佛為我們示現出家用意很多,都是給我們做榜樣,給我們做模範的。

  第四「為宣揚讚歎出家功德故,示現出家」。世尊為大家曾經講過一部經,《出家功德經》,讚歎出家。佛菩薩讚歎出家,自己不出家,那不好意思,講不通,所以他要給我們做榜樣,示現出家。所以在家居士學講經,不能講這部經,就是《出家功德經》這個經你們不能講。為什麼?講了,人家問你出家這麼好,你為什麼不出家?會叫別人懷疑。講經的目的是要幫助一切眾生斷疑生信,你講這個經引起別人懷疑,那就錯了。所以這個經不好講,這個經一定要出家法師來講。下面第五句。

  「為顯永離二邊見故,示現出家」。永斷二邊,二邊是相對的,空有兩邊,真俗兩邊,出家是兩邊都離。兩邊都離,大乘法裡面稱它作中道,再向上一層,中道不存,中道也沒有,那你就是真的出了家。不但出了三界家,出了十法界家;不但出了煩惱家,你出了無明家,你成就無上菩提了。你看出家還有這一層深義在裡面,這個意思太深了。這個意思不是普通人能夠體會得到的,什麼人體會?至少是四聖法界,六道凡夫體會不到。我們就曉得示現給聲聞、緣覺、菩薩看的,幫助他們向上提升。

  第六句「為令眾生,離欲樂我樂故,示現出家」。這裡面講了兩個「樂」。佛為了幫助眾生,教導眾生離欲樂,欲是欲望,名聞利養、財色名食睡都包括在其中,我們現在把它說之為物質享受。物質享受之樂叫欲樂,另外一個叫我樂,我樂是屬於精神享受,不是物質的。精神享受裡面有道有學,好學的人精神生活很豐沛。人生在世,我常講最重要的一樁大事要活得很快樂,你就沒有白到人間來。你這一生得人身要活得很痛苦,那你很冤枉。幸福快樂與地位的尊卑不相干,與貧富不相干,與貴賤也不相干,我樂。孔夫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那不是欲樂,這裡頭沒有欲望,道跟學。所以修道有樂趣,不論是哪個道門。在中國過去社會裡頭,儒釋道三家,佛出家,道裡頭也有不少出家,道士出家的,儒家確實有心出身不出。

  所以這是佛為了教化眾生,讓眾生把這兩種樂都能夠放下,這兩種樂是有為法,不是真的。這種樂好比是外面境界刺激的,不是從內心生的樂趣。內心裡面生的喜悅,那是真的。什麼人有?出家人有,心出身不出的人也有,真出家!這是佛家常講的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論語》裡面所說的「不亦說乎」。「學而時習之」,你把你所學的都能夠應用在生活上,應用在工作,應用在處事待人接物,無比的快樂。這個樂是聖賢之樂。

  所以人活在這個世間,如果活得不快樂,那就錯了。諺語常講「人逢喜事精神爽」。這是有助於你的健康,健康的身體是從喜樂裡頭來的。你心有憂慮、有牽掛、有煩惱,你決定多病。治病從根本治,不要醫藥,不需要請醫生,把你內心的貪瞋痴拔掉,什麼病都沒有了。所以貪瞋痴,我常常講,那是你內心裡頭最深處的病毒。你有煩惱,你有疾病,你有生死,都是它在作祟。佛教我們出家有這一層深義在裡頭,出煩惱家、出生死家。我們在講席這麼多年當中提過不少次,真正學佛功夫得力,不老、不病、不死。這個不老可以說老化的很緩慢,這不老,你真的功夫得力,你真的學到東西了。所以學佛你有沒有功夫、得不得力,一看就明瞭,你瞞,瞞不住!都在你面孔上,都在你身體上,你怎麼能瞞得過人?

  第七句「為先現出三界相故,示現出家」。先是提前,現在還沒出三界,示現出家身,絕不貪戀三界,三界是欲界、色界、無色界;換句話說,出三界就是超越六道輪迴。現在雖然身還在,還在這個世間,你看他的思想,你看他的言行,他不在三界中,他已經在三界外了。這一種示現出家,這不是為自己是為度眾生,幫助一切眾生覺悟。眾生確確實實佔絕大多數貪戀欲界,財色名食睡,五欲他除不掉,無量劫來根深蒂固。有一等聰明人知道欲界還是苦,還是不清淨,希望更向上提升一層,色界天。色界四禪十八層天,稱為色界,告訴你這二十八層天裡面每個人都沒有欲,我們常講的七情五欲他統統都沒有。但是你要知道,他不是永遠斷掉的,他是伏斷,他修禪定,禪定功深把它伏住。二十八層天愈往上層次愈高,定功愈大伏的時間愈久,他在這裡頭享樂。時間雖然久,終究有到頭的一天,到頭了他的定功失掉了,失掉之後,阿賴耶裡面煩惱習氣種子又起現行,這一起現行就墮落了,他不能再往上升,他往下墜落。這些事實真相,佛在經典裡面都給我們做詳細說明,要我們認識環境。

  再往上去我們講精神的世界,連這個色身都沒有,世間人常講靈界,靈性的世界,這個最高了,這裡面的人全是化生,他沒有欲,他沒有色,全是化生。有沒有苦?佛說有。佛常講的八難,三途八難,難就是苦,遭難。他的壽命長,一般也稱為長壽天。他的苦在哪裡?無色界天沒有佛菩薩去教化眾生,這就是他的苦處。換句話說,生到這個天,一定等到天壽終了,這麼長的期間不能聞法,這就是他的苦處。

  聞法有大樂,法樂!我們同學當中,有幾位我比較熟悉,常常看到他。雖然在澳洲沒有拿到永久居留,進來時間到了,他出去了,不到一個月他又回來了。為什麼?我知道他聽經有了法喜,有了受用。這個受用決定比世間一切法殊勝,這個樂超過現代人講物質文明的享樂,超過,超過精神生活的享受。他要是不超過,他為什麼會來聽經、會來學教?說到這一點,我自己有非常深刻的體會,生活在這個時代,一天不讀經,一天不講經,給諸位說這個日子不能過。沒有佛法,這個日子苦不堪言,壽命長是多受罪,壽命短也不例外。為什麼?壽命短,他提前到三惡道去受罪去了。

  我們今天活在這個世間,你冷靜想想是不是人間的三途?天台大師講的百界千如,每一個法界裡面都有十法界。我們是人法界,人法界裡面有佛,釋迦牟尼佛出現在我們世間,人法界裡的佛法界。有菩薩,《無量壽經》序分裡面講的十六正士,那十六位都是當時在家菩薩,這些人就是所謂心出身不出,等覺菩薩為我們來做示範的。對於世出世法無有貪戀,對於諸法實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超越了,示現出家相給大眾做榜樣。「學為人師,行為世範」。他的一舉一動是做樣子給人間一切眾生看的,會看的人,看懂了的人,覺悟了,他得的是真實利益。

  第八句「為現自在不屬他故,示現出家」。六道凡夫不自在,口裡面喊的自由自在,口裡面喊著真善美慧,全是假的,有名無實。什麼人名副其實?佛菩薩名副其實。在家的形相不能明顯的表示,所以佛現出家的形相。這個出家相跟在家相不一樣,明顯的差別。示現出家相給大家做榜樣,讓大家看了之後,能夠省悟過來,知道家虛妄不實。示現出家是覺悟這一類眾生的。為現自在不屬他故,他是外面力量影響誘惑不再受了,這才叫做真正自在。

  第九句「為顯當得如來十力無畏法故,示現出家」。如來果地上十種特殊的能力,四種無畏,菩薩也有,但是菩薩沒有如來那麼樣的究竟,那麼樣的圓滿。你看這裡面,為顯當得如來十力這才出家。後面成道,到成道那一段,那就是剛剛得到,這裡還沒有得到,當得。菩薩成佛決定是出家相。

  在中國,佛菩薩對中國人確實是跟一般地區的人不一樣,格外的照顧。在這片大地上,諸佛菩薩做種種示現,幾乎這幾千年來從來就沒有中斷過。問題是我們肉眼凡夫,我們看不到,看到了也不認識,道聽塗說,以訛傳訛,讓許許多多善心的眾生迷惑,這個罪重。明瞭而欺人,這個人罪很重,一般不明瞭、盲從的還是有罪,不能說盲從的人沒有罪過,比主犯輕一等而已,不能說沒有罪過。這一些理事我們都要通達明瞭。第九句說為顯當得如來十力無畏法故,示現出家。這個菩薩是等覺菩薩,後補佛,就像現在彌勒菩薩在兜率內院,將來他要下生到人間來示現成佛,是我們這個世界第五尊佛。這個示現對於上根人、上上根人非常有說服力,他們見相聞聲立刻回光返照,真能往生,真能成佛,真能像諸佛一樣廣度眾生。末後一句。

  「最後菩薩,法應爾故,示現出家,是為十,菩薩以此調伏眾生」。慈悲到了極處。最後菩薩,法應爾故。菩薩最後身,最後身就是等覺、後補佛。因為再提升就是佛身了,不是菩薩身,菩薩身在這時候最後。這是希有難逢,真正不可思議!後補佛示現成佛一定是出家相,一定是八相成道,八相成道裡頭有出家,佛佛道同,他一定做這個示現,示現出家。這十條,菩薩以此調伏眾生。這一句話是每一段都有,說明為什麼做這個示現,做這個示現是調伏眾生的不是為自己。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