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六五四卷)  2006/11/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654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賢首品第十二」,十地位偈頌第三首看起:

  【若具隨好為嚴飾。則身光明無限量。若身光明無限量。則不思議光莊嚴。】

  前面這三首是「身體德殊勝」。十地菩薩的科目,十信菩薩也可以學習。說到身德,所以我們講法身不朽,涅槃八味,跟同學們做了個報告。在世間法裡面,過去呂新吾先生的「好人歌」,跟我們佛門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當然不相同,但是總是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在中國世俗諺語所謂相隨心轉,佛法裡面講境隨心轉,心善相就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講因果,修什麼樣的因得什麼樣的果報,所以你的心善、言善、行善(行為善),果報一定是無比的殊勝。

  大般涅槃是果,雖然那是性德,性德離不開修德,沒有修德你就不能夠證性德,所以佛法終極的目標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們不能夠疏忽。學佛學的是什麼?無上正等正覺。怎樣能夠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大般涅槃的八味是自性本來具足。八條我們用了八個小時給諸位報告出來,我們聽了確實無限的羨慕,知道這是我們自性裡頭本來有的,就是《華嚴》所說的智慧德相。在現前我們是迷失了自性,所以自性的智慧不能現前,智慧變成煩惱,德相變成善惡的果報,這個就是經教裡頭常講可憐憫者。我們學佛這才明白,不學佛的人不知道。明瞭之後,我們的慚愧心才能生得起來,要認真努力。怎樣才能夠恢復?把所有一切的不善先放下,再進一步,把所有一切的染著放下,染著就是執著。染著放下了,我們的性德就恢復一部分,六道輪迴超越了,在佛法裡面講證阿羅漢果,在《華嚴》裡面講七信位的菩薩。

  我們現在這個經文,「賢首品」是第十信,前面七信位跟諸位報告過,七信是阿羅漢,八信是辟支佛,九信是菩薩,十信是佛,這個佛是十法界裡面的佛。十法界裡面的佛,天台大師告訴我們是相似即佛,六即佛裡頭的相似即佛。在這個時候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他就是分證即佛,超越十法界了。這條路我們總得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所以相好是修行的果報,換句話說,你有沒有成就不必問,真正的高人見面一看,看你的容貌、看你的舉止、看你的談吐,你修行到哪個階段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古人所講的「誠於中而形於外」,你裡面的德行完全表現在外面。乃至你所居住的環境,外國人講磁場,中國人講風水,能看得出。風水家常說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看到這個地方磁場非常好,這個地方一定有高人,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如果這個地區人心都不善,不可能有這麼好的磁場,也就是不可能有這麼好的風水。只要有好風水、好磁場,這裡頭一定有高人,真正有德行的人,那怎麼會一樣?這個道理我們都聽得耳熟,一般說沒有科學的證明。

  現在真是難得,日本的江本博士從水實驗裡面給我們做出科學的證明。你看在前幾年他在琵琶湖做了個實驗,琵琶湖是日本國內最大的一個湖,琵琶湖靠近東京這邊有個小灣,這裡面的水很髒,氣味很不好聞。他忽然有一天想起來,我們去做個實驗。他請了一位法師,找了有二、三百人到這個湖邊,讓這麼多人,法師領帶著三百人,用自己的真誠心對這個灣區的湖水祝福。祝福的話那個意念非常簡單,「湖水乾淨了,湖水乾淨了,我們很尊重你,我們很愛護你」,就這麼一個心願,誠誠懇懇說出來,做了一個小時。三天之後,這個小灣的湖水果然乾淨了,染污沒有了,氣味沒有了,風平浪靜。三百多個人一心一意祝福,這是因。你看看,湖水是物質,它不是動物、不是植物,有感應。可是這一次祝福,湖水乾淨多久?江本博士告訴我大概半年。一次的祝福,半年,半年以後慢慢又恢復原狀。這就是說明祝福不能中斷,中斷怎麼樣?它又被染污了。

  大眾染污的力量固然是很巨大,可是能夠有二、三百人意志集中,你看看能夠叫湖水乾淨保持半年。這就證明風水家所說的福地福人居、福人居福地。於是我們就明白了,極樂世界跟我們這個地球有什麼差別?在理上講毫無差別。為什麼那個世界遍地都是珍寶,我們這個世界遍地是沙石?那個世界是無量的莊嚴,我們世界是苦難不堪,什麼原因?沒有別的,居住在裡面彼此人的心行不一樣。看看我們地球上這些人,起心動念是什麼?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競爭、鬥爭、戰爭,這樣的心行所感得的山河大地,就是我們現在這個狀況。我們再看看經教裡面世尊為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的大眾,那個地方的居民是什麼?沒有私心,沒有妄念,沒有名聞利養,沒有五欲六塵,也沒有貪瞋痴慢,每個人心裡面只有一句阿彌陀佛,你說那個心多清淨!清淨心就把山河大地變成淨土,所以諸位要曉得極樂世界是人心變的。

  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地球上的人,人人都念佛,人人都放下名利,都能夠淡薄五欲六塵,都能夠降伏貪瞋痴慢,我們這個地球就變成極樂世界了。所以西方極樂世界,諸位要曉得,也確實你看往生的條件那麼樣嚴格。心淨則佛土淨,你的心不清淨,念佛不能往生,念佛一定要念到清淨心現前才能往生。這就是說十方世界,我們現在講移民,我們移民到極樂世界的條件就是身心清淨,他非常歡迎。為什麼?你到那邊去不會帶染污去,你生到那邊去莊嚴國土,他當然歡迎。我們的心不清淨,想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人家那裡不歡迎,不會讓你去。你去怎麼樣?你去,帶了染污給他們,那就是破壞淨土,他怎麼會讓你去?這個道理不可以不懂。為什麼有人念佛往生了,有人念佛不能往生,沒有別的原因,道理就是在此地。

  所以,我們的心善,相貌就善;心清淨,身心就清淨。人活在這個世間,迷惑的人不知道,覺悟的人曉得,我這一生要做些什麼?認真努力修覺正淨。你看學佛的人一進佛門先受三皈,三皈教我們什麼?皈依佛是覺而不迷,皈依法是正而不邪,皈依僧是淨而不染;換句話說,我們要把迷邪染放下,要修覺正淨,這是真正皈依了。所以皈依叫翻邪皈依,迷邪染是邪,不是正,你從那邊反過來,回過頭來依覺正淨。我們用什麼方法回覺正淨?淨宗的法門是最簡單、最容易,也最穩當、最可靠的,就是依阿彌陀佛名號,用執持名號來恢復我們的身心清淨。

  所以會念佛,我們在講席裡講得很多,什麼人會念佛?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境界,起心動念了,生起分別執著了,這就是染。不管你的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是善還是惡,統統是染。如果是善,果報在三善道,惡,果報在三惡道,總而言之,你出不了六道輪迴。那怎麼辦?念頭一起,馬上把這個念頭換成阿彌陀佛,這就是古人所說的「不怕念起,只怕覺遲」。淨宗的覺就是這句佛號能提得起來,時時刻刻能把這個佛號提起來,這就是覺。把一切的念頭用一句佛號取而代之,就是用一個念頭斷其餘的一切念,一切念頭不讓它起來,只有一句佛號。你要能會用這個功夫,三年,一般講三年就能成就。這是我們在《淨土聖賢錄》、《往生傳》裡面所看到的,得到的這個結論。

  念佛往生是真的,不難!難在什麼地方?難在很多人不懂得念佛的方法。念得不如法,那個就難了。你懂得道理、懂得方法,道理、方法都在經論裡頭。所以學習經論的目的不是別的,就是把這個道理搞清楚、方法搞明白,如理如法好好去念,沒有一個不成就,這個成就不可思議。你看無量劫來我們輪迴在六道,苦不堪言,無法出離。這一生得人身、聞佛法,聽到這個希有的法門,能信、發願,如理如法的修,你這一生就成佛了,不是生天,不是證阿羅漢。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即使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一生成佛,世間沒有比這個更殊勝的了。我們要把這個話記住,這個方向、目標決定不能夠錯過。

  從經文裡面,我們就深深體會到,業因果報絲毫不爽。你真幹,首先你的相變了,功夫再深一點,體質變了,你煩惱輕,你身體健康,所有一切毛病都沒有。毛病怎麼好的?你的心好,把你全身器官、細胞裡面不正常的統統都恢復正常,恢復正常就是健康的,所以不要用藥物。

  我昨天看到有個居士給我寫了一封信,她在東北,託朋友帶過來的,說她這幾年學佛的心得,確實得了好處。她說有一次全家人得了傳染的感冒,一家人都感冒,她自己也得了感冒。告訴她的先生、家人,你們去看醫生、吃藥,我不要,我就在家裡念佛,我有信心,她說我可能比你們好得快。過了幾天,真的她真好了,還照顧家人。她把這個訊息告訴我,用什麼來治感冒?用念佛,用阿彌陀佛把感冒治好了。所以你要曉得,信心能轉境界,在現在話說,是意念把自己身上的病毒恢復正常,這個毒解掉了,化解了,恢復正常。所以你念佛有功夫,你體質好,你不會生病。再更近一步的,功夫再深一步的,剛才講過,你所居住的環境磁場改變了。真有德行的人,像在香港都是住公寓,真正有一個人修行功夫得力,這一棟公寓的磁場都不一樣。你走進這棟大樓,你會感覺到這個地方很安全、很舒適,確實是這樣的。

  這就是這個經文裡面所說的,『若具隨好為嚴飾』,你有「隨好」,當然就有三十二相,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果報。這個人的智慧德行,我們一般講到家了,不是普通人,普通人哪有這樣的相好。相好是修德跟性德相應,才能把境界轉變過來,所以『則身光明無限量』,這是身放光。這種光,我們中國人不講光,中國人講氣,講氣分,外國人講磁場,氣分跟磁場特別好,真有修行人。

  我是二十六歲學佛,學佛沒多久就認識章嘉大師,那是個真有修行的人。他所居住的地方就是我剛才講的,磁場特別好,怎麼好?那時候剛學佛也說不出來,喜歡這個地方,總喜歡到他那個地方去多逗留一點時間,身心安詳。跟他老人家坐在一起,就算一句話都不說,不想離開。有些好朋友問我,你到大師那裡去感覺怎麼樣?感覺太好了,他的居住環境就有非常好的磁場。從這裡我們體會到「福地福人居」,就是此地講的他身上發射的能量,在佛法裡面就用光來代表,修行功夫愈深,他的磁場能量愈大。

  末後這一句說,『若身光明無限量,則不思議光莊嚴』,這句我們可以解釋出,用現在的話說,能量的莊嚴、磁場的莊嚴,一般人都能感受,但是他說不出。心裡面煩躁、苦惱,業障、煩惱重,到他那個地方去,進入他的磁場,自然就沒有了,你會感到身心清涼自在,這個現象就是不可思議的身光莊嚴。也有些我們講特異功能,或者是真正修氣功有相當成就的人,他的感觸比我們要靈敏,他能看到氣,也就是他能看到光。這個人居住在這個地方,他的光多大,大到把他居住的環境都能照在裡面,這是一般有特異功能、氣功師他能看出來,而且他還能看到光的顏色。我也跟他們接觸過,他說最好的顏色,氣是金色的光、黃色的光、白色的光。還有一種不善的人,很凶很惡,那種人也有光,但是光是黑色的、灰色的。你進入到他的磁場裡面,你會感到恐怖,毛骨悚然,身心不安。你沒有見到他的人,進入他的磁場,我們中國一般人講殺氣,是有氣,那個氣不好,叫人接觸到感到恐怖。

  由此可知,這種光沒有別的,意志能集中,就是心不散亂,就能產生這樣的效果。惡人,很惡的人,他的意志也集中,要不然怎麼樣?要不然他做不出大壞事。所以大善、大惡的氣的場,就是磁場,都非常的明顯,很容易能夠辨認。這三首偈我們就介紹到此地。下面第四、第五、第六也有三首,是大用感遍萬物,這是「明身業大用」。第四跟第五,我們把經文念一遍:

  【若不思議光莊嚴。其光則出諸蓮華。其光若出諸蓮華。則無量佛坐華上。】

  我們要記住這是十地菩薩,可是在初學的時候也行,雖然見不到,用心去觀想。心想什麼確實就變現什麼,所以大乘教裡面佛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十法界依正莊嚴從心想生。如果我們哪一天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心想就停止作用了。這是什麼樣子?佛告訴我們,十法界沒有了。心想是因,十法界是果,就是心想是能變,十法界是所變。只要有心想,十法界就在;心想沒有了,十法界就沒有了。六道輪迴是執著變的,心想微細,分別執著的念頭很粗,很粗的念頭就變成六道、變成三途。所以佛說,如果我們真正能把極其粗重的煩惱,就是執著放下,六道就沒有了。一切法從心想生。

  所以經上給我們說得好,虛空法界、萬事萬物從哪來的?《華嚴經》上講「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是講的法性,法性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它能現。經題上講「大方廣」,大方廣這三個字就是體相用,「大」就是法性,「方」就是法相,「廣」就是應用,它起的作用。佛說得清楚,我們自己讀了之後要覺悟,要把佛陀的教誨用在我們自己起心動念上。起心動念就包括了日常的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你統統能用得上,這叫修菩薩道;用不上不叫做修菩薩道,完全用上,漸漸把自己不善的習氣統統改掉。

  我們無始劫以來染污得非常的深,非常的嚴重,非常的廣泛。雖然曉得這個道理,可是在事上絕對不是一下就能斷得了的。一下斷不了,慢慢來,那就希望什麼?淡薄,什麼事情都要看得淡,真正要努力做到於人無爭、於世無求,真正能做到。如果我們做不到,就沒有學佛,佛法真正的受用我們得不到。你只要一淡薄,你自己就得受用,無論是物質生活、精神生活,愈淡薄愈好。淡薄,實在講放下了,放下欲望,放下貪求,恢復到心地清淨。雖然不能徹底,做一分有一分效果,做二分有二分效果,你會體會到佛經上所說的煩惱輕、智慧長。智慧增長又會幫助你再減輕煩惱,煩惱愈少,智慧就愈多,相輔相成。煩惱累贅不能不放下,曉得境隨心轉的道理。

  我們放出來的光,『其光則出諸蓮華』,蓮花在此地代表清淨,說明我們的心、意識、言語造作逐漸離開染污,這是大乘教。大乘教裡面,世間跟出世間沒有界限,跟小乘不一樣,大乘講「即世間而出世間」,沒有離開世間。怎麼出世間?不染就出世,像蓮花一樣,所以大乘教用蓮花做比喻。你看蓮花,根生在泥土裡面,泥土代表染污,可是它的莖是在水裡面,水代表清淨,花開在水上面,你就想想佛用蓮花表什麼意思?染淨都不染。把泥土,根裡面的泥土比喻作六道輪迴,把水比作四聖法界,花在水的上面,超越十法界。超越十法界,有沒有離開十法界?沒有。你看根還在泥裡面,莖還在水裡頭,然後你再想想佛所講的染淨不二,是不是從蓮花這裡看出來?

  你看出來之後,我們怎樣讓我們自己的光,或者說氣也可以,說磁場也行,反正都是一個意思,像蓮花一樣出污泥而不染,就是我們剛才講的,我們的心、意識、言語造作都不染著。染著是什麼?就是《華嚴》上所講妄想、分別、執著。我們的心意識有沒有活動?有。我們每天有沒有言語?有。身體有沒有造作?有。跟凡人有什麼兩樣?沒有兩樣。不同的地方在哪裡?凡人有執著,凡人有分別,凡人有妄想;阿羅漢沒有執著,菩薩沒有分別,佛沒有妄想,就在此地。

  所以大乘法裡面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現在是不是佛?是佛,一點都不假。你是個帶著妄想分別執著的佛,你是個染污的佛,你不是清淨佛,你是帶著嚴重的染污。阿羅漢是還帶著有妄想分別的佛,菩薩輕,菩薩只帶一種,妄想。菩薩是帶了妄想的佛,如果妄想斷掉了就不叫菩薩,就稱之為究竟圓滿佛。我們凡夫是帶著妄想分別執著的佛,你可不能不承認他是佛。妄想分別執著有沒有染污你的心性?給諸位說,沒有。有沒有染污虛空法界?也沒有。這究竟是什麼一回事情?我們特別做了一個「凡聖迷悟示意圖」,諸位好好看看這個,你就明白,你才曉得凡聖差別在哪裡。你參透了,根本就沒有差別。妄想分別執著不是真的,但是這個東西你執著它有,你不肯捨棄的時候它真的起作用。你看它的作用確實沒有妨礙到我們心性,也沒有妨礙到一切萬物,就是我們心性跟一切萬物的關係當中,它在當中成了障礙。這個障礙不是真的,只要你放下就沒有了,你的身心之光就出諸蓮華了。現在時間到了,我們休息幾分鐘。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我們接看下面兩句,第四首的下面二句:

  【其光若出諸蓮華。則無量佛坐華上。】

  蓮花是清淨心,心裡面現諸佛。古人有兩句詩說得很好,李商隱的詩,「何當百億蓮花上,一一蓮花見佛身」,這是境界。境界跟各人修行的功夫不相同,功夫是什麼?功夫是戒定慧三學。持戒清淨淺,功夫淺,持戒清淨,但是一定從這裡下手。如果我們把戒律疏忽,定就沒指望。所以持戒清淨,心裡面現諸佛,這是觀想。可是在定中見諸佛,就真的現境界,那就不一樣。這是看你的定功淺深,你見的佛不一樣。

  我們凡人有見佛菩薩的。好像是一九八二年,香港大嶼山寶林寺的聖一法師到普陀山梵音洞拜觀音。我們知道梵音洞常常有人去拜觀音,在裡面見到觀音菩薩示現。他告訴我,他那次去的時候是三個出家人,在梵音洞拜了半個小時,觀音菩薩現身了,三個人都非常歡喜,都看到了。回來之後,大家談談「你見到觀音菩薩什麼樣子的?」結果三個人見到的不一樣。聖一法師見到的觀音菩薩是戴著毘盧帽,毘盧帽就像地藏菩薩帶的帽子,金色的,整個身體都是金色的。另外一位法師見到的是白衣觀音,第三位法師見到的是出家比丘相。同時見到,菩薩為什麼不一樣?諸位要知道,一切法從心想生,這是真的,三個人能感的心不一樣,所以菩薩應的就不相同。這個道理,我們從日本江本博士水實驗裡面就會很清楚。

  你看同樣一杯水,三個人去看,三個人用一樣的,我們都用愛心,真誠的愛心對著這個水,把愛的訊息傳達給它。它的反應結晶一定是很美的圖案,三個人的圖案決定不相同。即使是一個人,先後看到的圖案也不相同,為什麼?心剎那剎那在起變化。所以江本博士告訴我,他十年的實驗總是將近百萬次,從來沒有看到兩個圖案是相同的,真的就好像人的指紋一樣,沒有相同的。所以他就問我這是什麼原因?我告訴他,縱然是一個人,我自己,前一秒鐘跟後一秒鐘的念頭不一樣,以為是一樣,其實是相似,絕對不可能完全相同,道理在此地。所以我們看到相的時候,一定要曉得古人講的話沒錯,相似相續,不是完全的相續,相似相續。

  說明宇宙之間萬事萬物確實是無常,無常就是剎那剎那它都有變化,所以三個人去拜觀音,觀音現的相不一樣。我們能感的心不相同,所以他應的不一樣,就跟水實驗是一個道理。從現相的反應,就知道自己修行的功夫不相同。見到金色身那麼樣的殊勝,這是聖一法師見到的,他告訴我的。這三個人當中的修行功夫,聖一法師是最好的,其次是見到白衣觀音,第三是見比丘相。菩薩三十二應身,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相,不是他自己要考慮現什麼相,沒有,絕對沒有。菩薩絕對沒有起心動念,觀音是等覺菩薩,哪有起心動念的道理?現相是什麼?要記住,佛法裡教給我們「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兩句話就解答得圓圓滿滿。為什麼會現?我們心有感,他就現,現的為什麼不一樣?我們每個人的妄想分別執著不相同,現的相就不一樣。

  所以功夫真的是持戒、修定、開慧,到開慧才有受用;智慧不現前,真正的受用得不到。所以在這個地方,像我們這種境界,這是觀想。觀想的相為什麼不現前?我們觀想的心不清淨,我們觀想的念頭有夾雜,所以想像當中有,事實上你覺察不到。如果你的心清淨,沒有雜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你觀想會看到這個境界現前。所以一般人最容易看到是什麼?定中。凡夫是在夢中,夢中看到,夢中看到也是唯識所變。一個道理,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夢中是什麼?善根深厚。

  你常常想佛,「憶佛念佛」,這是《大勢至菩薩圓通章》上講的,「現前當來,必定見佛」。當來,是往生到極樂世界;現前,古大德給我們講,是在你往生的時候佛現前。你還沒有斷氣,你還沒有走,你會告訴你家人,阿彌陀佛來了,觀音、勢至許多菩薩來接引我,我走了。這是真往生,這個叫現前。往生到極樂世界叫當來,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在現前,不是臨命終的時候,你在夢中見的、在定中見的,也都算是現前。

  我們看到淨土宗的初祖慧遠大師,我們在傳記裡面看到記載的,他老人家一生曾經三次見到西方極樂世界。他在定中看到的,但是從來沒有跟人說過,這點非常重要,你心裡很清楚,用不著跟別人說。他是最後,第四次,往生之前,這個境界又現前,告訴大眾,我要走了,到極樂世界去,他說這個境界過去曾經見過三次。你看往生之前才把訊息說出來,說完之後他就走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說了不走那是假的,那就不是真的。

  夢中見到的比較多,我們同學當中有不少,夢中見佛的、見菩薩的,這是什麼?這就是一般講習氣,世間諺語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作夢的時候,那個意識對於憶佛念佛還沒有忘記,有時候就會現這個境界,尤其是念佛功夫得力。但是有這種境界也不要歡喜,也不必告訴別人。這是好境界,自己應當更加努力,更用功,對自己的信心、願心決定有增長,有幫助。

  務必要認真念佛,凡是真正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世間的緣就不能不放下。所以念佛堂堂主常常提醒我們,「放下身心世界,一心正念」,這就對了,這句話是念佛的祕訣。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都攝六根就是放下萬緣,我們心絕不向別處攀緣,只有一個方向、一個目標,緣阿彌陀佛。

  所以憶佛念佛,憶佛很重要,憶佛是心裡頭真有佛;念的意思是我現在的心跟佛相應,那叫念,心上真有。我們現在有很多人心上有沒有佛?有,但是除佛之外還夾雜著一大堆的世緣,所以你的心不清淨。如果能把世間拉拉雜雜的統統捨掉,不再去想,這個捨並不是叫你把它丟掉,這個道理要懂。我們的心意識、言語造作,還是照樣過日子,會過得更幸福,會過得更圓滿,為什麼?你沒有煩惱。順境也好,逆境也好,善緣也好,惡緣也好,確實你會常生歡喜心,你怎麼會不快樂?念佛念到法喜充滿,就證明你的功夫得力。念佛人還會有煩惱,這就說明你念佛的功夫不得力。不僅念佛,修學任何法門,不但是佛法,連儒家念書,讀儒書的人,你看夫子所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那個悅就是法喜充滿,快樂。你念書得不到快樂,你不會念。

  你看孔老夫子常常讚歎顏回,顏回是什麼?物質生活貧苦到極限,過那麼樣苦的日子。簞食瓢飲,吃飯,飯碗都沒有,喝水,杯子都沒有,喝水用葫蘆瓢,吃飯用竹子編成一個簍子盛飯,貧窮到這樣的地步,可是顏回的生活比哪個都快樂。他快樂在哪裡?他修學有心得,就是佛法講的煩惱輕、智慧長。煩惱天天輕,智慧天天長,他怎麼會不高興?六根聰利,聰明銳利,對一切法通達明瞭。

  物質生活的貧苦對一個通達的人來說,他明白,為什麼?果報。為什麼沒有錢?前世沒有修因,所以這一世沒有這個果報。前世修什麼因,這一生才能得財富?佛給我們講,佛法裡講得最透徹,財富是果,因是財布施,過去生中要是生生世世都喜歡財布施,他這一生得大富,果報。我們前生沒有修,這一生生活很苦,我的命就是這樣的。年輕的時候非常苦,也有些算命的替我算,算得都不錯,而且好幾個人算的,也不是在同一時,也不在同一處,說得都差不多,所以我也很相信。想到什麼?前世沒有修財布施,前世也沒有修無畏布施,所以命裡頭沒有財,命理講財庫,我的財庫空空;沒有修無畏布施,壽命短促。大概修了點法布施,所以還有一點小聰明,這一點小聰明這一生救了自己。

  學佛之後,章嘉大師幫助我改造命運。頭一天,他老人家,我也沒問他,我只問他,我知道佛法好,殊勝,我向他請教,怎樣才能夠快速的入門?我提出這麼個問題。他老人家告訴我「看得破、放得下」,你就入佛門。這兩句話聽起來好像是懂,要看破、要放下,從哪裡下手?布施。所以他就教我修財布施、修法布施、修無畏布施,我就真幹。沒有錢,章嘉大師告訴我,一塊有沒有?一塊有,一毛有沒有?這個可以,一塊、一毛都能布施。我們就明白了,你有多大的能力,你就盡你的能力去修布施,用真誠心、恭敬心,時間久了,真的果報就現前。

  我初學佛的時候很困難,因為看到佛法太好,這麼好的東西沒有人宣揚多麼可惜,所以就發心專門來學教。可是諸位都知道,學教的人沒有人供養,尤其是剛剛出家的小和尚,誰供養你?所以生活就特別苦。那些一出家就參加經懺佛事法會,那就有錢,齋主會供養,我不參加這些活動,就沒有。在寺院裡面只是吃住沒問題,沒有錢,非常辛苦。剛剛學講經不是那麼容易事情,聽眾六、七個人,十幾個人,二十多個人就不少了,而且也不是天天講,一個星期講個一次、二次,這樣子熬過十年。為什麼?十年慢慢就有進步,有進步聽眾就比較多,就有一點點供養,不多,大概維持自己的生活可以過得去。所以前面,我記得前面十五年非常艱苦,那十五年你要不能夠咬緊牙關度過,你就會退心。這個路才能走得通,真叫什麼?不怕死,什麼都不顧,才把這個關口度過。

  講經屬於法布施,用我們的精神,用我們的時間,用我們的體力,這叫內財布施。所以老師給我們講的三種,財、法、無畏,這統統都有。所以十年之後真的轉運了,從前算命先生算得都不靈了,就跟《了凡四訓》裡面所講的事蹟相彷彿,就不靈了,愈來愈殊勝。算命算我的命運是過不了四十五歲,真的四十五歲那年害了一場病,病了一個多月。我心裡想壽命到了,所以沒有看醫生,也沒有吃藥,念佛求往生。念了一個多月,身體好起來,那一年平安度過了。我沒有求壽命,我也沒有求財富,什麼都不求,一切都是隨緣。只知道佛法這麼好,沒有人認識非常可惜,我覺得我知道了應當要盡一分責任,自己認真學習,把佛法介紹給大眾,就這麼一個願心。

  我第一次到香港來講經是三十年前,那一年好像是五十歲,第一次到香港,也是第一次離開台灣。以後法緣就愈來愈勝,都是發展到海外,皆從香港結的緣。日本、韓國,然後就到美國、加拿大,緣就愈來愈殊勝。講經的時間也增加了,最多的時候一天講九個小時,精神真好。所以在差不多也是三十年前,我從香港回去之後,我們才有個圖書館,有個道場,韓館長建立的。我們開始有錄音,以後也有錄相,所以保存錄音、錄相到現在,這三十年當中就保存得相當多。過去機器設備差,效果不好,可是同學們還是非常珍惜。用現在高科技的方法,聽說依舊保存差不多將近有一萬五千多個小時。所以,華藏衛星電視拿這個東西出來播,如果沒有長年的累積,電視台每天播放,播幾天就沒有了。現在看到還不錯,這個電視已經四年了,還在繼續播。

  這就是我們明瞭之後,求財富、求聰明智慧、求健康長壽,你就要懂得財施、法施、無畏施。布施會非常快樂,尤其是布施不求回報,回報是自然的,根本不要有個念頭,我求回報。所以我到了晚年,特別是最近的十年,真的像佛法講的有求必應,可是決定不能妄求,那就錯了。我所求的不為自己,為眾生。今天世界動亂,我所求的是社會安定、世界和平,佛法能夠發揚光大,佛法的發揚光大就能夠落實化解衝突、和諧社會、和諧世界。

  學佛必須要學釋迦牟尼佛,這是我一開頭章嘉大師教導我的。他教我讀《釋迦譜》、《釋迦方誌》,我們才知道、真正了解釋迦牟尼佛的為人。學佛就是要學釋迦牟尼佛,佛真放下了。釋迦牟尼佛一生沒有建過道場,他的僧團人數真不少,我們在經典裡面常常看到,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常隨眾。這麼多人住在哪裡?住在曠野,沒有房子,樹下一宿,日中一食,你看人家過這種生活。每天吃飯到外面去托缽,沿門托缽,別人給什麼吃什麼,學習不執著、不分別,隨緣而不攀緣。當時有國王大臣供養的道場,祇樹給孤獨園、竹林精舍,這都是歷史上有記載的。佛接受,不是不接受,接受怎麼樣?借給他用。他不要所有權,我們今天講產權,他不要。這個土地、房屋、財產是齋主的,佛跟弟子們借用在這邊講經教學,哪一天別的地方緣成熟了,佛就離開,道場還給齋主。心多清淨!弟子們心也清淨。有道場就有染污,為什麼?你一定要操心去經營道場,這一經營就染污。

  在今天這個時代,你沒有道場不行,我們現在人的身體,現在講免疫系統、抵抗的能力,不能跟古人比。佛帶著大眾天天在樹下坐就行了,我們今天要在樹下坐的時候,我想坐不到三天就要到加護病房去,體力不如古人。你從這裡想,古時候的修行人身體多健康,日晒、風吹、雨打不在乎,他不生病。穿著那麼樣單薄、那麼簡單,沒有鞋襪,都打赤腳。所以世尊給我們做了好樣子。

  中國祖師大德教我們,特別是印光法師,教我們在現在這個時代修行應該怎麼做法。他老人家教導我們建小道場,住眾不超過二十人,非常有道理。小道場不超過二十人,你維護很簡單,在現在這個社會,能夠有三、四個護法護持你,力量他們就做得到。來照顧你,來供養你,你可以不要去化緣,不要去看別人臉色,身心安穩,一心向道。生活的需要並不多,尤其心到清淨了,我們的飲食縱然不能做到日中一食,過午不食是決定可以做得到的,晚餐可以斷掉,省很多事情。早晨喝一碗粥就夠了,中午這一餐行了。煩惱愈少,我們能量消耗也就減少,你需要補充的當然就不多。

  所以二十個人這個標準祖師訂的,我們感到在現前這個時代實在是太好了,我們要依教奉行,不能搞大道場。換句話說,我們這一生當中決定要成就,我這二十個人在一起,二十個人個個都能往生。就像當年慧遠大師,他福報大,他道場不小,有一百二十三個人,個個成就,這個叫殊勝,這叫莊嚴。道場再大,人再多,一個往生的都沒有,那就錯了,大錯!所以這些道理不能不知道。

  總而言之一句話,學佛,先要做到這個世間要看透,章嘉大師講要看破,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對這個世間決定沒有一絲毫貪戀,時時刻刻想走,到極樂世界去,對這裡還有什麼貪戀的?你才真正能放下。放下愈多愈自在,放下愈多愈輕安,身心安穩。無論我們的環境,順境也好,逆境也好,善緣也好,惡緣也好,都沒有關係,像佛經上所說的,「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我續了兩句,「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就是看你怎麼看法。你要能夠真正把分別執著看淡,你才能看到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如果分別執著嚴重,你看不出來,只要心裡淡了之後就看出來。壞事未必真的是壞事,好事也未必真的是好事,善惡好壞二邊統統都離開,真正是好事,真正是好人好事。

  此地講的光是我們的心光,是我們的行為表現在外面這個光,「學為人師,行為世範」,你說多快樂!現在人毛病在哪裡?總要清楚,毛病在貪婪,我們示現什麼?示現不貪。現在人傲慢,我們示現謙虛恭敬。要做出來,決不要想著別人什麼感受,我只要這樣做,時間久了,他就起感化的作用。你看人對待我們沒有禮貌,我們對人有禮貌。我們接觸到許多的信徒,常常寫東西給我看,很少有一篇文字是寫得工工整整的,都寫得很潦草,都寫得很隨便。我們要曉得,我寫給他的是工工整整,一點都不潦草,規規矩矩,這是教育。

  你對我的,我了解你沒有學過,連《弟子規》都沒學過,你不懂得孝親,你不懂得尊師,我要用行動來幫助你。口說沒有用,我要用行動幫助你。把孝、把敬,把對人的尊重、愛護、幫助,要用行為表現出來。也不要希求他真的改過來,不用,我只一昧去做,只知道我這個做法是正確的、是正常的,應該這樣做法,他能不能領悟,那是他的善根福德因緣,我們對這樁事情不起心、不動念。為什麼?諸佛菩薩應化在這個世間,應化在十法界、在六道,就是這麼做的。

  我們學佛要學諸佛菩薩,諸佛菩薩如何教化眾生,要落實在我們自己身上,出家學佛如是,在家學佛亦如是。我出家的老師是章嘉大師,在家的老師是李炳南老居士,我親近李老居士十年,我看他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與佛經教相應,我在這裡學會了。出家是佛弟子,在家也是佛弟子,出家人要給社會大眾做榜樣,在家人亦如是,沒有兩樣。只是形相不相同,實質完全一樣,這個不能不知道。

  就像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世尊示現的是出家佛,同時有一位在家的居士,維摩詰居士示現的是在家佛。而世尊的弟子,像目犍連、舍利弗、阿難、迦葉,跟釋迦牟尼佛學,也同時跟維摩居士學。他們見維摩居士都是頂禮三拜,右繞三匝,這給我們說明什麼?佛法是師道,師道要尊師重道。你雖然是出家人,但是維摩居士是你的老師,釋迦牟尼佛是你的老師,你對於維摩居士要跟對釋迦牟尼佛一樣,不能夠厚此薄彼,平等的。世尊當年在世已經教我們了,我們今天用平等心看所有弘法利生的在家、出家的這些老師,這就對了。要不然佛陀跟維摩的示現,我們什麼都沒學到。現在時間到了,我們今天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