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九二五卷)  2003/1/7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0925

  諸位同學,「廣釋主城」,這段經文給同學們介紹過了。李長者在《合論》裡面有兩番問答,內容非常精采,很值得我們學習。這個問答節錄在《纂要》裡面。

  他說,「問曰,此中一種是人,非天龍神」,確確實實我們來看,他是人道,是人,他不是天、也不是龍、也不是神。「何得業報神通,衣服飲食隨念而至」,為什麼他有這麼大的果報?這個福德是怎麼修成的?接著他說「又所居高勝」,他們所居住的環境太殊勝,似乎超過了人天。「依報寶嚴」,眾寶莊嚴,「以何業故,報得如是」。這是長者為我們提出的第一個問題,他造什麼樣的業,能夠獲得這樣殊勝的果報?我相信長者提出的問題,確確實實是我們心裡面所希求明瞭的,但是我們問不出來,他老人家代我們問出來了。不但代我們問出來,而且為我們解答。

  「答曰,為因廣大故,業報廣大,為因高勝故,業報所居高勝」,他們修的因大,得的果也就大了。因高勝,業報所居當然也就高勝。前面講的是果報,果必有因,在這個地方我們要深信業因果報絲毫不爽。下面接著又問,他到底造了些什麼因?

  「問曰,何者是因廣大高勝」,這是我們很希望立刻就能明瞭的。現在我們看看這個大城裡面的居民,他們的起心動念,一切造作,值得我們學習。「答曰,為於往因,於此毘盧遮那法界智體用無依住門性清淨法而生信心」,這一點確確實實我們做不到,我們連作夢也沒想到。於毘盧遮那的「法界智、體、用」,這個所說的全是真如自性裡面的事情,不是普通凡夫能做得到,法身菩薩的事。可是他是人,他不是菩薩。人怎樣?他能信,我們不能相信。

  諸佛如來跟我們說,我們聽了,甚至於也能講,信不信?不信!還是信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我們同學當中有歡喜《華嚴》的,喜歡讀、喜歡聽。他的心行依舊是迷惑顛倒,做出來的事,你細心去觀察,不孝父母,不敬師長,背師叛道;與朋友交,完全是利害,沒有道義。雖然喜愛《華嚴》,他是不信!所以他依舊在造孽。他的果報又不高,也不勝,果報在三途。

  「智」就是自性本來具足的般若智慧。「體」是理體。「用」是作用。本經經題「大方廣」這三個字,清涼大師在註疏裡面跟我們講解的就是真如自性的體、相、用。「大」是讚歎體,說不出來,沒有法子說,只用個「大」來讚歎。「方」是講的相,「廣」是講的作用。現相起用,德用無量無邊。

  「無依住門」,這一句話不好懂,但是這一句話是真話。一切凡夫總要找個依靠,如果沒有依靠,身心不安。我們凡夫要找三寶做依靠,有沒有真正依靠三寶?沒有。皈依,有名無實。皈依,這是拜個老師,老師雖然給我們做一個儀式,把三皈理論、方法傳授給我們,雖然這個傳法的老師是僧團的一個代表,我們能不能背叛他?他是僧團代表,背叛他,就是背叛三寶。為什麼?三寶是一體的。這個法師縱然是不善,也不能夠背叛,也不能夠毀謗。何況中國過去讀書人常說「君子絕交,不出惡言」。朋友兩個不能相處,意見不合,斷交了,斷交以後,絕對不會講對方的過失,這個人是君子,德厚,他有道德。至於他要是做惡事、惡行,各自有果報,我能不能批評?不能。為什麼?我批評,我在造惡。你看我批評他,念頭是個惡念,口裡面是惡言,我要承受惡報。君子聰明,跟菩薩一樣。

  我們在講席當中常常勉勵同學們,我們的心,就是經上講的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像倉庫一樣,聰明人決定不把別人的垃圾撿起來,放在自己阿賴耶識裡頭,把自己清淨的意識變成染污。這個絕對不是別人給你造成的,別人沒有能力,只有你自己去撿垃圾往裡面去裝,任何人都沒有辦法在你阿賴耶識裡頭放一點東西。諸佛菩薩都做不到,佛菩薩要有這個能力,把我們阿賴耶識裡髒的東西掏出去,好的東西裝進去,你說說,我們還要修行嗎?諸佛如來大慈大悲,這不就救度我們了,他做不到!他只能夠勸善,聽到善的,裝進去,聽到不善的、看到不善的,決定不放在心上。聰明人!一等聰明人。

  所以,見到別人的過失不落印象,不放在阿賴耶識裡頭,不放在口上。放在口上,造業,造惡業;放在阿賴耶識裡,把自己的心性染污,虧吃大了。所以這些都是不信老人言,佛菩薩是老人!不相信毘盧遮那佛,也不相信阿彌陀佛,當然更不相信釋迦牟尼佛。還是相信自己的煩惱習氣,相信自己的貪瞋痴慢,廣造無量無邊惡業,他所感得的果報,自然是三途地獄。

  這些道理,這些事實,你相不相信?我常常講,你也常常聽,聽了怎麼樣?還是不相信。怎麼知道你不相信?你要相信,你就回頭。你要相信,你是菩薩,轉凡成聖。你還是個凡夫,還是依你自己的煩惱習氣,你是「有」依住門。你是依你的煩惱習氣,住在你的煩惱習氣,住在自私自利之中,你搞這個。

  覺悟的人、學佛的人,就像六祖惠能大師講的話,「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像《金剛經》上講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依住!生的什麼心?生大菩提心,生覺正淨。諸位要曉得,你有依有住是迷,無依無住是覺。我們凡夫在迷,如果說無依無住,他心慌,沒有安全感,這是什麼原因?在迷,是迷而不覺、邪而不正、染而不淨,他無住就心慌。如果是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他無住,自在!世出世間一切法統統放下,這個時候他依什麼?他依的是虛空法界。他住的是什麼?一切剎土眾生,入佛境界!

  我在講席裡頭,給諸位也曾經透露過,心,我們的心是虛空法界,心是虛空法界;身,身是剎土眾生。這就是《華嚴經》上講的「清淨法身」。下面答覆的,還有說明,說得很清楚,我們念下去。

  「性清淨法」,所有一切法都是自性變現的。《華嚴經‧出現品》裡面講得很好,虛空法界、剎土眾生,萬事萬法從哪裡來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那個心就是這裡講的性。性純淨,決定沒有污染;識,識有染、有淨。識裡頭有染淨,性裡頭純淨無染。性,心性遍的,現的境界,這個境界怎麼會不清淨?所以稱為淨土,「唯心淨土,自性彌陀」!

  我們講十法界依正莊嚴純淨無染,你相不相信?明白的人、覺悟的人相信,這個話是真的,一點都不假。迷的人不相信,「我看到桌子很乾淨,清淨的;泥土是染污的,不清淨」,他說的也有道理,不是沒有道理。他說的是凡夫知見,這個經上說的是如來知見,不一樣!這不一樣當中有個道理,這個道理是什麼?道理是心。心清淨,則法清淨,依正無一不清淨;心不清淨,法就不清淨,依正當然就是濁惡。這不是佛在經上常常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清淨心,清淨的思想,一切法是清淨;不清淨的思想,一切法是不清淨的。境隨心轉,我們可以在這個地方得到證明,這才是真正的事實真相。

  所以他頭一個條件,他生信心,這個因大。我們學習,我們對《華嚴》裡面所說的一切理論、事相、表法,修學的法門,果德上的境界,我們能夠生清淨信心,一絲毫都不懷疑,我們也是大因,這個因大了。

  「修信解力」,有了這個因,你能夠生信心了。這個信心不夠深、不夠大、不夠堅定,要在這裡下功夫。這樣的信心,堅定不移的信心,怎麼個修法?從解。我們說實實在在的話,一切同學,你的信心不真,你的信心不正,你的信心不深,原因在哪裡?你理解得太浮淺,甚至於連浮淺的都不能夠理解,你的信心怎麼能生得起來?

  「三十七道品」裡面講的五根、五力。五根裡頭有信根,頭一個是信根;換句話說,我們今天的信沒有根,哪來的力!所以一定要學。學,難!難在哪裡?對老師不相信,這就沒有辦法。你這一生,信有沒有根?這一生當中都不可能有根。如果你要具足五根,信、進、念、定、慧,你沒有五力,只要有五根,你念佛就能往生,功夫就得力。為什麼?你信有根。如果信要有力,你的品位就高!你很可能生到方便有餘土去,不是在凡聖同居土。

  可是,諸位要記住,「信根」真的不容易建立。為什麼?三十七道品是有次第的,正如同三十七層大樓。你沒有下面的基礎,怎麼能夠得到上面一層。三十七道品最下面是什麼?是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才是五根。換句話說,下面有十二層,五根第一個「信」,信在第十三層,底下十二層你沒有,你哪裡來的信根!這個道理不能不懂。三十七道品我講過很多遍,不能不認真的學習。我講四念處,我用什麼講?看破。我講四如意足,我說那是放下,這是從總的綱領上來說。四正勤是斷惡修善。你要不依這個順序,信根生不起來。

  今天我們普遍的看我們佛門四眾同修,為什麼信心不能建立?對聖教沒有信心,對本師釋迦牟尼佛沒有信心,對阿彌陀佛沒有信心,毘盧遮那就更不必說。對於歷代祖師沒有信心,對眼前的老師、善知識沒有信心,對你同參道友,當然更沒有信心。儒家講「人無信則不立」,你在社會上沒有立足之地,你還會有什麼成就?

  佛教化一切眾生,對於基礎教育非常重視,三十七道品是基礎教育。淨宗這是大乘法,淨業三福是基礎教育,雖然跟三十七道品講的不一樣,精神是一貫的,理論是不二的。我們細心去觀察,細心去體會,你就明白。這個法是大乘法,所以給你講「無住生心」、「無所依住」,這「修信解力」。底下說,你看看人家:

  「常信自他凡聖一體」,「常」是沒有改變的,不是暫時的,永恆的,這是《華嚴》大教!自他,「自」是自己,「他」是一切眾生。下面講,「凡」是九法界的凡夫,或者我們講六道凡夫。「聖」是四聖法界、一真法界。自他是一體,你說這個多親切!換句話說,破壞他就是破壞自體。為什麼佛菩薩、歷代這些祖師大德,這些善知識苦口婆心的在那裡教導我們、勸勉我們「不見他人過」?他跟我是一體,他的過就是我自己的過,他的善就是我自己的善。我讚他的善就是讚我的善,說他的過就是說自己的過,幾個人明白這個道理?幾個人相信這樁事情?如果不相信這樁事情,《華嚴》沒分。《華嚴》是遍法界虛空界是一體,這是大《華嚴》的境界,這是毘盧遮那的境界。

  「同如來智」,這個認知、這個信心跟諸佛如來無二無別。諸佛如來常信,我也常信。在講這個經的開端,跟諸位說過《華嚴》的當機者,當機者就是哪一類的人有條件學《華嚴經》,在經上講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換句話說,明心見性的人、大開圓解的人;在淨土裡面,得理一心不亂的人;在密教裡面,三密相應的人,才有資格、有條件學《華嚴》。凡夫沒分!我們是凡夫,清涼也給我們說了一個,凡夫裡頭有一種,有資格學,哪一種?大心凡夫,心量廣大。這樣大心量的凡夫,行,他有條件、他有資格來學《華嚴》。心量就跟經上講的一樣,「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心量大,能包容,今天講的多元文化;不能包容、心量小,沒有辦法學《華嚴》。

  善心的凡夫心量雖然不大,聽聽《華嚴》,把自己心量拓開。果然拓開了,也能契入少分,這契入少分,他得的受用就不可思議,果報不可思議。下面講:

  「無所依住」。你看看底下講的,「無我無我所」,就是《金剛經》上講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大心凡夫雖然沒有證得須陀洹果,沒有證得菩薩的階位,他有條件學《華嚴》,他有資格聽《華嚴》。堅固執著「我」,這是我,這是我所有的,那就沒有法子,對於這個經你就不會產生信心。不要說信根,連信心都生不起來。所以什麼時候把我、我所有的要盡量的淡化,不要執著。如果對於我、我所有是一年比一年看得淡,你進步了。肯定你的煩惱輕,煩惱一年比一年輕、比一年少,智慧一年比一年增長。所以「我」跟「我所」是嚴重的障礙。

  我勸導同學,破除菩提道上的障礙,我說了十六個字,「自私自利」,這是我;「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是我所,這十六個字要斷掉!斷,不容易,要遠離、要淡化,愈是看得淡愈好,對於大乘經教,你能夠體會、能夠悟入。你不能悟入,就是因為這十六個字的障礙,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障住了你,你這一關不能突破,你就沒有辦法超越六道輪迴。三途六道是這個東西變現出來的,這是三途六道的業因。這些東西沒有了,你雖然是大心凡夫,你修的因廣大,所以你的業報廣大。這個東西害死了人,害死了我們自己生生世世不能成就,就是被這個害了。現在我們還嚴重的執著它,抓住它不肯放鬆,你說有什麼法子?

  這個「我」是假的。諸位天天念《心經》,《心經》頭一句「照見五蘊皆空」。我,我是五蘊身,五蘊皆空,就是無我;我沒有了,那我所有的當然就沒有了。我們現在學習,從「無我」難,先從「無我所」,從這裡下手。為什麼?「我所」是身外之物,身外之物放下比較容易,身外之物統統放下,這個身也能放下,我執就沒有了,真正入佛門!小乘這是須陀洹果,大乘是圓教初信位的菩薩,你總算是入了佛門。這個一入門,就是聖人,就不是凡夫。為什麼?你已經證得位不退。縱然還沒有離開六道輪迴,你決定不墮三惡道,這保證的。你的果報在人、天兩道,不斷會向上提昇,不會墮三惡道了。由此可知,只要有我、有我所,你就有三惡道的緣分,就有墮三惡道的機會。我跟我所沒有了,三惡道機會沒有了,緣斷掉了。

  「心境平等,無二相故」,無二相,諸位想想,這是什麼意思?「無二相」就是一真!心境平等了,這是一真法界,你看看,不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大心凡夫,因大,修的因真大。我們要在這個地方冷靜觀察,細心思惟。

  最近從美國九一一事件發生之後,我遇到很多祈求世界和平的人士,跟他們交談,怎樣來推動「消除衝突,促進和平」。我提了八個字,做為我們研討的主題,這八個字是「吉凶禍福,利害得失」。希望我們無論思考什麼問題,要想做一樁什麼事情,先想想這兩句話。我們所思考的,我們所要做的,是利,還是害?是得,還是失?是吉,還是凶?是禍,還是福?八個字,四對,多想想。如果這個想法、做法是害、是失,是禍、是凶,不能想!不能做!如果這個想法、做法是吉、是福,是利、是得,那就應當想,應當趕快去做。這是救急!入《華嚴》境界,平等真法界。

  「心境平等」,著重在「心」這個字,心平等,境就平等。為什麼?境隨心轉,心是能轉,境是所轉,所以最重要的是心,境上沒有辦法轉,在心上轉。諸佛如來如是,法身菩薩如是,聲聞、緣覺,凡是覺悟的人,無不如是,從心上轉。

  「無二相故」,真平等!這是經上常講的自他不二,是一。生佛不二,眾生跟諸佛不二。我們曉得生佛是一,體是一,智也是一,德也是一。從什麼地方看?從性上看。古人常講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誰成佛?自他統統成佛。佛看一切眾生都是佛,佛看我們是佛,一點不假。為什麼?我們有見性、有聞性、有嗅性、舌有嘗性,「見聞覺知」,佛見的是性。我們凡夫,凡夫講的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糟了!錯了!這糊塗佛,不是覺悟的佛。所以佛看眾生,心境不二;我們凡夫看一切,心境是二不是一,差別在此地。好,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我們接著再看李長者的講解,他的問答是為我們講解裡面的義趣。

  「無我所故,一切凡聖,本唯法界,無造作性,無生滅性,依真而住,住無所住」,這幾句話很重要。由此可知,凡夫迷執這個身是我,因為有了這個身,身體生存必須要具備的一些條件,生起了佔有欲,就變成我所。我要佔有,我要控制,就壞了,這個就搞成三途六道,三途六道的業因如是。所以他們無我、無我所,對於這個身生活所需的一切,一絲毫的執著都沒有;不但沒有執著,連分別心都不起。他們高,高在這個地方,他們勝,勝在這個地方,我們要懂。他的因高勝,他的因廣大,他能信「自他凡聖一體」,這個信大。

  這裡又告訴我們「無我所故,一切凡聖,本唯法界」,這一句話重要。為什麼不說「一切依正莊嚴,本唯法界」?那個一般人好懂。「一切凡聖,本唯法界」,是一般人迷惑了,不知道這個事實真相。聖,唯法界,凡也唯法界,所以叫十法界。你看看,菩薩本唯法界,天人也是本唯法界,畜生還是本唯法界,餓鬼、地獄也是法界,十法界。十法界跟一法界是一還是二?前面意思裡面所說的,不一不異,不異,完全相同。從妄想分別執著裡面說有十法界,離妄想分別執著,那就是一法界。由此可知,同異不二。同異不二,它的理就是迷悟不二,迷是這一樁事情,悟也是這一樁事情,法界本身沒有迷悟,迷悟在人,迷悟在有情眾生。實際上,理跟事上都沒有迷悟,九界凡夫自己心上起了迷悟,麻煩就出在這裡。

  所以一切諸佛菩薩教化眾生,第一個綱領就是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這才是真正的關鍵。悟了之後,原來是一法界,十法界是一法界,原來迷悟不二。當你不悟的時候,十界儼然。說法界,法界是什麼意思?長者跟我們說「無造作性,無生滅性」,從這裡看,真的是法界,真的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沒有能做、所做。如果有能做、所做,那就是我們今天講的變成「事實」了,就不是虛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一句話就講不通了。十法界依正莊嚴「無造作性」,這是稱法界,跟法界相應,法界沒有造作性,法界不生不滅,這「無生滅性」。

  「依真而住」。「真」是什麼?真是法界。所以我們起心動念要「依真而住」,真誠!菩提心裡面講的直心、至誠心。我們用這個心,心安住在真誠上,真誠自然就清淨,真誠裡頭沒有虛偽;自然就平等,它沒有高下;自然就正覺,它裡面沒有迷惑;自然就慈悲,它裡頭沒有自私自利。真誠必定具足下面這四條: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少一個,不真誠!諸佛如來,法身菩薩,大覺之人,覺悟的人,依真而住。對待一切眾生、一切人事物決定沒有絲毫虛偽,這個人是菩薩,這個人是佛,這個人是真正覺悟了的人。對人還有虛情假意,那是凡夫,那是迷而不覺。

  所以「依真而住,住無所住」。真是什麼?真是法界。「住無所住」是什麼?就是自己的身心跟整個虛空法界合而為一,你說他住在哪裡?不能說他沒有住,也不能說他有住。這個意思,如果諸位一下不能體會,我們舉個比喻來說。在從前皇帝,做了皇帝,所謂是「貴為天子,富有四海」。皇帝,「國」就是他的「家」,所以稱為國家,皇上稱的。國就是他的家,你說他住在哪裡!我要問,你家在哪裡?我們凡夫有家,國跟家是分開的,我家在某個地方。皇帝不能說我家在哪裡,國就是他的家。所以皇帝不能說「住」,皇帝說什麼?行在。我現在「在」哪裡,不能講住。好像這個家很大,我現在「在」這個廳裡,我現在「在」院子裡,我「在」哪裡。那住什麼?統統都是我的住處,整個家都是他的住處!皇帝說這一國都是我的住處!你問我住在哪裡?這一國都是的。

  真正覺悟的人,他的住處就大了,遍法界虛空界是他的住處。你說他住在哪裡?如果我們講家,盡虛空遍法界是他的家。所以一切佛經,你展開看「如是我聞,一時佛在」,不說一時佛「住」。佛「在」什麼地方,不能說佛「住」,為什麼?遍法界虛空界是佛住,住無所住!前面講「一切凡聖,本唯法界」,「自他凡聖一體」,很重要的概念。他們的認知跟凡夫決定不一樣,凡夫怎麼能說他跟我是一體?我們完全是兩個人,特別是不高興的人,那個人是我的冤家對頭,他怎麼跟我一體?講到善人、喜歡的人,說一體,還點點頭,講到冤家對頭,才不承認!一體,確實是一體。

  一體為什麼會變成麻木?好像我們這個身體,哪個地方麻木不仁,局部皮膚麻木,沒有知覺了,還是一體。不能說這個地方麻木了,就不是我的一體;還是一體。所以惡道眾生是我們身體局部麻木的現象,那怎麼辦?把它揉揉,恢復正常,這是同體大悲,無緣大慈。他不懂得,他在迷,我懂得,我在覺,我知道是一體,他不知道是一體。我不跟他對立,他跟我對立。他為什麼跟我對立?他迷,他不曉得事實真相。他要曉得事實真相,他跟我就不對立,就合作了,這是事實真相。再看下面:

  「與一切諸佛眾生同一心智,住性真法界」,確確實實,如前面李長者所引證的,「一切諸佛身,唯是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這個地方講的就是這個意思。「與一切諸佛」,上同諸佛,下同眾生,「同一心智」,這「心智」就是真如自性,無二無別。這個因,你說多大、你說多高、你說多殊勝,所以感得的果報不可思議。這個就叫做大心凡夫,《華嚴經》的當機者,他「住性真法界」。性真法界就是一真法界,十法界裡頭任何一法界都是一真法界,為什麼?性真。都是自性變的,「性現識變」,這我們常講的。你真正了解這四個字的意思,性現識變,你的心就平等,你的心就清淨,你的至誠心自自然然就浮起來,大菩提心之體!你覺悟,你不迷了。再看下面:

  「所有分別,是一切諸佛本不動智,凡聖一真,共同此智」。這句話我們在《壇經》上看到,六祖問永嘉禪師。永嘉真的聰明絕頂,他去親近六祖,六祖給他印證,印證完了,他就要走。六祖留他住一晚,他在曹溪只住了一晚,所以他在宗門裡頭是有名的叫「一宿覺」。六祖問他:你還有分別嗎?他的答覆是「分別亦非意」,就是這個意思。「所有分別是一切諸佛本不動智」,不是「意」,這是自性般若起用,跟凡夫完全不一樣。凡夫的分別是第六意識,第七識末那執著,第六意識分別。八個識,嚴格的說起來,每一個「識」都有分別,都有執著,為什麼說第六意識分別,第七識執著?是說它重。都有分別執著,第六意識的分別特別重,第七末那執著特別重,那是凡夫。

  諸佛菩薩應化到世間,像釋迦牟尼佛應化到世間,為一切眾生講經說法,他分不分別?他要不分別,怎麼講經?他要不執著,怎樣示現?你從這裡就曉得,分別不是意識,執著不是末那。他的分別執著是什麼?他的分別執著是自性般若智慧。誘導眾生,幫助眾生破迷開悟,不是他真的有分別、有執著。真有分別執著,他不就又退轉,又墮落成凡夫?這個境界很高!在他自分境界裡面,「凡聖一真,共同此智」。說分別,凡夫的分別,跟佛菩薩示現的分別,都是自性般若起用,為什麼會一個變成意識,一個變成智慧?這裡頭就是迷悟不同。

  覺悟的人是自性般若起用,迷了的人,把這個作用轉變成意識。你看還是「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句話了不起!真實智慧,清淨法句!說真的,是自性般若智慧,這是真的。凡夫錯用了,迷了,迷了智,錯用。覺悟的人不迷,正用,共同此智。「凡聖一真,共同此智」,這一句話不容易講出來,能講得出來這一句話,他入這個境界了。我們想想,清涼大師,我們中國歷代佛門大德稱他為華嚴菩薩。李長者是不是華嚴菩薩?是!若不是華嚴菩薩,這個話說不出來,這個話不是凡人說的,凡聖一真,共同此智!

  如果你真的要是明瞭了,你真的能相信,你的觀念變了,你對於一切人事物,你的想法、看法,從今天起就產生變化。如果沒有變化,那你還是迷而不覺,你沒有契入。如果有少分契入,你的見解思想、處事待人接物起變化。這個變化非常明顯,你對於一切眾生,尤其對於惡心、惡念、惡行的眾生,造作惡業的眾生,你對他起平等心;你在他那裡生清淨心、生智慧心,不會生煩惱;生慈悲心,你不會厭棄他,你能入少分。再看下面這一句:

  「全信自心,是佛種智,及一切智故」,全信!自己的心,自己心是什麼?一切種智,諸佛如來所證得的一切種智,一切種智就是自性裡面本有的圓滿般若智慧。「及一切智」,一切智是起用,後得智,處事待人接物都是這個智慧,跟一切諸佛如來無二無別,所有一切眾生統統是一樣的。為什麼會有九法界?為什麼會有六道?為什麼會有三途?迷悟輕重、厚薄不同,除這個之外,沒有兩樣。

  這一樁事情不好懂,我們再舉個例,像我們教室裡面,有很多盞的燈光。佛這一盞燈,完全沒有障礙,點燃的時候放光;十法界眾生的燈光,他上面加了遮蓋;菩薩的燈光,他上面蓋了一層白紙,光還是明亮的,比沒有蓋減弱。聲聞、緣覺,他上面蓋的紙是有顏色的,淡顏色的,光還可以。六道裡面,三善道是染色的紙把他蓋起來,透出來的光明有限。三惡道是灰色、黑色的紙蓋起來,光透不出來了。就像這個樣子,但是那是障礙,裡面的光跟原本的、一絲毫沒有障礙的一樣!沒有兩樣。你們諸位從我這個比喻裡頭去想想。所以一切眾生,包括地獄眾生跟一切諸佛如來,「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

  所以佛在這個經上「出現品」裡講,一切眾生,包括畜生、餓鬼、地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那個妄想執著就好像我那個比喻,燈上蓋著這一層紙的厚薄、顏色不一樣,造成十法界不平等;裡面是平等的,沒有兩樣,透出來的光是完全相同的。他因為有障礙,紙是紅色的,那個光就是紅色的光;紙是藍色的,光就是藍色的光;紙去掉,光明是一樣的,不去掉,裡面還是一樣的,外頭不一樣,裡頭一樣。所以「全信自心,是佛種智,及一切智故」,一點都不錯。

  我們現在到底修什麼?沒有別的,障礙除掉而已。障礙是什麼?煩惱、習氣。我教同學們先把最嚴重的煩惱習氣把它除掉:自私自利、名聞利養、貪瞋痴慢、貪圖五欲六塵享受。這是最嚴重的煩惱,這個關要不能突破,這是第一關,第一關是最難突破,第一關突破之後,容易了,菩提道好走了。尤其是真的心量大,走《華嚴》這一條路,這一條路等於像是高速公路一樣,好走,快速,成佛之道。這些障礙去掉就像什麼,好像你上高速公路,你上去了。這些障礙要不除,高速公路從哪裡上去,你找不到路。你就曉得,「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這個東西讓你找不到上高速公路的引道,你苦了!

  我們學佛的同修,佛在經論上告訴我們,每一個人都不是這一生才學佛的,過去生生世世無量劫中,你們都是佛弟子。為什麼沒有成就?剛才講,這十六個字沒有法子突破,障礙著你。雖然學佛,你還是迷惑顛倒,還是隨順煩惱習氣,所以依舊搞輪迴,依舊墮惡道。雖然在輪迴惡道當中,畢竟你過去長時劫的薰修,有善根福德,不是沒有,有!你缺的是什麼?缺的是因緣,缺的是緣。如果緣具足,你遇到真正的正法,遇到真正的善知識、善友,遇到真正好的修學道場、同參伴侶,你這一生肯定成就,所以這是緣。這個緣要珍惜,這個緣是「百千萬劫難遭遇」,遇到緣不知道珍惜,那就是大錯了,真錯了!

  遇到緣要珍惜,這個裡頭要建立信心,頭一個對聖教建立信心,第二個對老師建立信心,這是我們這一生能不能成就關鍵的所在。一個人想走正路,魔來誘惑,釋迦牟尼佛示現八相成道裡頭的降魔,做給我們看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從哪裡來的?是自己無量劫的煩惱習氣,還有冤親債主。你想成就,他來擾亂,他不讓你成就。你過去曾經破壞他,今天他要來報復、要來破壞你。你要能夠保全,全靠信心,對經典相信,深信不疑,對老師深信不疑。有人破壞說這個經是假的,這個經是偽造的,我們自己要有定力,決定不為他所動搖。有人說你這個老師沒有道德,都是在騙人的。我對老師要有信心,絕對不因為他毀謗,而受到他的間離,那我們的虧就吃大了。

  我過去親近章嘉大師、親近李老師,有人在我面前毀謗,我笑笑,我不答覆,我決定不會被他動搖。我要被他動搖,對老師喪失信心,我這一生不能成就了。誰吃虧?他不吃虧,我吃虧。我這一點點成就,就是有這麼一點點自知之明。我親近章嘉大師,他沒有親近,他怎麼知道章嘉大師的過失?我跟李老師十年,那個毀謗、造謠生事的人有沒有跟老師十年?沒有!我們怎麼能聽信他的?

  即使在老師身邊的人,天天跟老師在一起,還有造謠生事的。釋迦牟尼佛早已經表演給我們看,什麼人?提婆達多。提婆達多是釋迦牟尼佛的堂兄弟,出家,也在僧團裡面。跟六群比丘,專門跟釋迦牟尼佛唱反調,背師叛道,他的果報在地獄。這是什麼?表演給我們看的,在老師身邊毀謗老師的,我們都不能相信,何況不在老師身邊毀謗我們老師,我們怎麼能相信!

  提婆達多是菩薩示現的,不是凡夫,不是惡人。你們在《大藏經》裡面看,釋迦牟尼佛有講他的這些事略,《提婆達多經》。菩薩示現的,告訴後人,在善知識身邊的人,毀謗老師,背師叛道,他不是真正來學道的,他是來惡作劇的,他是來破壞正法的,不能相信。不要以為「我一天到晚跟在老師的身邊,他那些毛病我都知道」,就像提婆提多一樣!這個示現,給我們的教訓非常深刻。老師的好處,一點都沒有看到,老師的過失,牢牢記在心裡,這就是提婆達多的示現。

  朝朝代代,古今中外,這些人真不少!這些人是什麼人?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魔王波旬的子孫。魔王波旬也是釋迦牟尼佛的護法,但是他對於釋迦牟尼佛的成就心懷嫉妒,總想怎麼樣?取而代之,把釋迦牟尼佛壓倒,自己起來,這是魔王波旬的子孫,所以毀謗正法,毀謗善知識。當年波旬曾經跟釋迦牟尼佛說「我有意要來破壞佛法」,佛說「諸佛之法,純正之法,沒有人能夠破壞」。波旬就說「等到你末法時期,我讓我的子孫,魔子魔孫,統統出家,披上你的袈裟來破壞你的佛法」。釋迦牟尼佛當時聽了流眼淚,一句話不說。

  現在是末法時期,凡是不能隨順佛陀教誨的,還是隨順自己煩惱習氣,披上了袈裟,在家的同學受了菩薩戒,也披上袈裟,坐在講台上,展開佛經,來破佛法,來滅佛法,大有人在!我們曉得各人有各人的因果,我們看到清清楚楚,學釋迦牟尼佛,一句話不說,不要去批評,決定沒有一句惡言相向,這就是護持正法。

  不批評他,一句話不說,隨他怎麼樣侮辱,隨他怎麼樣笑罵,我們一句話不說,這怎麼叫護法?護法應當要辯別!辯別是愈辯愈黑,世尊教給我們的是絕頂智慧高明的方法:一句話不說。正是所謂「人民眼睛是雪亮的」!一個人指著鼻子天天罵人,那一個人不說一句話,大家就曉得哪個賢,哪個不賢?哪一個有德,哪一個沒有德?不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顯示出來了嗎?然後你才曉得,還是佛有智慧,還是佛陀高明,我們沒想到,比不上他。讀佛經,學的是什麼?要把釋迦牟尼佛對一切人事物那個智慧、那種方法學會!學得跟釋迦牟尼佛一模一樣,就對了。再看下面一句:

  「不於心外別有信佛之心,亦不於自心之內,見自心有佛相故」。這一句的意思很深。心外無佛,所以「不於心外別有信佛之心」。為什麼?心跟佛是一不是二,心就是佛,佛就是心,心外無佛,佛外無心,你怎麼能在心外還有個佛?那變成外道了。佛法裡面講外道,不是罵人的,是什麼?心外求法,稱之為外道,錯了。

  更深一層的說,也不可以在「自心之內,見自心有佛相故」。為什麼?那是妄相,不是實相,實相無相。如果你要執著一個無相,你又錯了,所以佛說無不相。到底怎麼樣才對?所有一切現相非有非無,你不能說它有,為什麼?當體皆空,了不可得。你不能說它無,它現相,十法界依正莊嚴是它現的相。這個事情確實是難,是非常不好懂,佛菩薩跟我們的思想見解,生活行持確實不一樣,不一樣就在這個地方。

  我們把這個世間一切人事物都以為是真的,這個虧吃大了,都當真。當真在裡面什麼?起貪瞋痴慢,生起控制的欲望,生起佔有的欲望;不順乎自己意思,就起要把它消滅掉的欲望,都是造作嚴重的罪業。不了解事實真相,事實真相是什麼?非有非無;相有體無,事有理無。

  真正了解真相之後,一切諸佛如來,覺悟的人,他對於這個宇宙一切人事物怎麼看法?《般若經》上講的,世出世間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他的心永遠是清淨的。示現在這個世間,看你們有哪些毛病,幫你糾正。你執著有,他就跟你講空;你執著空,他就跟你講有。無非是破你的迷執,讓你省悟過來、覺悟過來而已,這叫佛法,所以內外都不可以執著。長者這一段開示還沒講完。現在時間到了,明天繼續再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