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三六一卷)  2005/2/21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1361

  諸位同學,請看「菩薩問明品」,偈頌第八首看起:

  【世間所見法,但以心為主,隨解取眾相,顛倒不如實。】

  這一首偈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說,「依解令入唯識量觀」。這首偈裡面最重要的就是說明『世間所見法』,這是一切法,大師講「境即心變」,這個即很重要,就是,境就是心變的,所以『心為主』,這境界是心變的。心變裡面如果不夾雜妄想分別執著,純是唯心所變的,這個境界是一真法界。如果心變現這個境界,這裡面又夾雜著妄想分別執著,於是就把這外面境界扭曲了。諸位想想,這個境界是真的還是假的?假的。如果是真的,這妄想分別執著怎麼能把境界扭曲?哪有這個道理!這才是《金剛經》上所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個相包括一真法界,都是虛妄的。真的是什麼?真的是心,能現能變的是心,那是真的;所現所變的世間一切法都是虛妄的,這個道理我們要懂。

  明瞭之後,一真法界在哪裡?一真法界就是十法界,十法界是一真法界扭曲的現象。這我們得從比喻來說,我們還用古人的說法,「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我們用這個做比喻。金比喻作心,它能現;識跟境界我們就把它比喻作器,那這金器就太多種。但是不管你變出多少種的金器,都是純金,無論在什麼狀況之下,它都是真的,它是一真。為什麼說它妄?妄就是它受了染污。譬如這個杯子是金的,我們很久沒有去理會它,它被灰塵埋了,現在拿起來的時候統統都是灰塵,很骯髒,染污!這個染污就變成六道。六道染污重,嚴重的染污,三途是最嚴重的染污,四聖法界染污是最輕的,就好比是這個意思。它被染污了,那個真金的光彩失掉,顯示不出來;這個光彩就是佛法裡面講的「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我們從這個比喻裡面慢慢去體會。

  我們今天對於這十法界依正莊嚴,我們不講十法界,範圍縮小一點講六道,講我們現前這個境界,我們六根所接觸到的。誰知道這個境界(根也好、塵也好)是心現識變?不知道。不知道這個相是虛妄的,誤以為是真實,在這裡頭念念想佔有,念念想控制,這就是『顛倒不如實』。起了這些不善的心,不善的心就有不善的造作。不善的心是迷惑,表現在身口就造業、造罪業,造罪業就把外面境界扭曲得更複雜、扭曲得更醜陋,這就是災難,所以三途八難是這麼來的。自性清淨心裡頭沒有,自性清淨心所現的相裡頭也沒有。這些顛倒不如實就是識心,識心就是妄想分別執著障礙了自性真實的智慧,智慧沒有了,智慧變成煩惱、變成妄想,隨順煩惱習氣,這不得了,這造嚴重罪業。

  佛菩薩慈悲教導我們,還沒有教我們轉識成智,轉識成智,那就學得差不多了。像我們現在接受教育一樣,轉識成智是什麼時候?是大學,高等教育。《華嚴》是屬於高等教育,可是我們現在連初級教育都還沒有接受,也就好比說我們中學、小學還沒有念,現在到大學裡面去聽課,你能懂嗎?你能得益嗎?所以佛很慈悲,佛有智慧應機施教。我們現在是凡夫,妄想分別執著圓滿具足,見思煩惱一品也沒斷,可是佛還是不捨棄我們;希望你在六道好好的修學,不造惡業,就是不墮三惡道。先教你什麼?先教你持戒,這是聖學基礎的課程,幼稚園的課程,先學會持戒。修十善、持五戒,這是自修。

  人是社會動物,也就是說不能單獨生活,人是群居的動物,所以他有個社會形態。大眾生活在一起,團體比個人還要重要,你要懂得愛護團體,你才能有成就。世尊給我們的重戒,《梵網經》裡頭有兩句「不作國賊,不謗國主」。我們祖先紀念堂裡面最上面,我們把這四句寫的掛在上面,諸位天天可以看到的。《梵網經》上這兩句,不作國賊是什麼意思?賊是賊害、傷害,不作國賊就是決定不能做傷害國家的事情。

  國是我們大團體,懂得這個意思,延伸下來就是決定不能做傷害團體的事情。最小的團體是家庭,古時候的家庭是大家庭,普通的大家庭四代同堂,這一個家族總有幾十人,這還很平常的;如果這個家族人丁興旺,這家族有幾百人。諸位看小說,你看《紅樓夢》裡頭,那是個家族、家庭,上上下下有二、三百人。家庭裡面任何一個成員,就是被家裡頭僱用的長工,也不可以做傷害這個大家庭的事情。大家庭有家規,有規矩,沒有規矩就亂了。現在都變成小家庭,可是現在社會依然有大家庭,什麼是大家庭?公司行號,那是個大家庭。大的公司跨國經營,在世界各國都有它的分公司,它們裡面的員工從上到下可能也有幾萬人,幾十萬人的,二、三十萬人這個大公司,有!那是個大家庭。任何一個員工不能做破壞公司的事情,做破壞公司的事情,可能這個公司就被你毀掉了,這個罪過比什麼都重。

  宗教團體,我們佛門團體也是個大家族,寺院庵堂它也有組織,有方丈住持,這就好比是國主;有綱領執事,綱領執事就好比是國家領導人,他主管一部分的業務。整個寺廟,管總務的,佛門稱為當家、監院,他是管全寺總務的;管教務的稱首座;管秩序的,我們現在講執法的,叫維那;管接待賓客的,就是管外交的,叫知客。這些人都稱之為綱領執事,是這個團體裡面領導人。這些領導人,不管是總的領導人,總領導人是方丈住持,下面是他這個團體裡面的領導人,就像一個國家。一個國家的總統,這是國家的領導人,下面的像總理,各個部的部長,他這部長都是管一國某一部分的事情,都是領導人。這些領導人都稱之為國主,國主不是一個。所以決定不能傷害團體。這是不作國賊,要懂得這個意思。

  團體最重要的是什麼?團結!所以佛給我們制定的法律是「六和敬」,佛門裡面對於破壞團體,就是依六和敬的法律來治罪。你讓這團體不和,你讓這個團體的信譽敗壞,這對團體傷害太大太大!所以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佛的這些教誨,用在家庭一家興旺;用在公司,你的公司興旺;用在這一個國家,你國家興旺。講的都是原理原則,決定不能做傷害團體的事情。所謂自己要克制自己。我們是團體的一分子,無論在什麼地方,我們就是代表這個團體的形象。如果我們形象不好,讓外面人輕視我們、侮辱我們,那就是侮辱我們的團體,輕視我們的團體,這就是國賊。

  第二「不謗國主」。團體的領導人他縱然有過,不能毀謗。為什麼?這個團體的領導人,團體人數愈多影響愈大。你要是毀謗他,說他的過失,這個團體裡面的分子對他信心動搖、信心喪失,這團體就瓦解了。所以這種毀謗領導人的罪過比毀謗一般人的罪過重,為什麼?你瓦解了這個團體。像我們寺院庵堂,你要是毀謗這裡面住持,毀謗講經的法師,毀謗裡面的執事,讓信徒對他們喪失信心,信徒喪失信心,學佛的因緣就斷掉了;講經說法的法師你要毀謗他,那他對他講經不相信,不再聽了,聞法的機緣斷掉了。這個罪過佛在《戒經》裡講得很清楚,這是斷一切眾生的法身慧命,斷慧命比斷身命的罪重。你把他殺掉、害死了,這個罪輕,為什麼?他死是冤枉死的,他不是造罪業死的,他被人害死的,這種人他還有餘福,他應當享的福並沒享完,他有餘福怎麼樣?我們俗話講四十九天他又來投胎,他又到人間來了,二十年之後又是一條好漢,所以害身命罪不大。

  可是斷人法身慧命這個罪重,這個機會不容易遇到,縱然他又得到人身,得到人身有沒有機會聞到佛法?你要想到這一點。我們這個世間人有多少?就是我們現在這小城的人有多少?這個城市裡頭有多少人聞到佛法?太少太少。我們現在住的這個小城八萬人,八萬人當中有沒有八百人聞佛法?沒有,我看我們這個小城真正能夠聞佛法的大概只有兩百人的樣子。所以這法身慧命多麼難,「百千萬劫難遭遇」,你怎麼忍心把人家聞法的機會斷掉?你逞一時意氣之快,你造這麼重的罪業,斷人法身慧命,果報都在阿鼻地獄。地獄出來之後,生生世世愚痴、蒙昧無知,你說你多可憐。為什麼造這種罪業?這正是從前李老師常常傷感的說:糊塗到所以然!你毀謗這個法師,這法師受多大的傷害?法師沒受傷害。受傷害是聽眾,沒有害到法師,法師好好念佛一樣往生。

  所以決定不能毀謗國主。一個國家領導人不可以毀謗。毀謗,你叫人民對他喪失信心,這個社會國家馬上產生動亂,這個罪多重!你要是真正明白了,真正參透了,這個領導人造再嚴重的過失,我也一句話不說,別人要問我,問我我不知道,絕不毀謗。對一個家庭,對一個公司行號老闆,公司裡面的高級領導人都要尊重。尊重有大功德,毀謗有大罪過。儒佛都教導我們「主敬存誠」,內心真誠,外面恭敬;「學為人師,行為世範」。佛弟子在任何地區、任何時刻都要給大眾做最好的榜樣,這兩條重戒要守。

  我們曾經住過的地方,接受別人接待的地方,這受人家有恩德,古大德教導我們「受人滴水之恩,常思湧泉為報」。後來或者有別的因緣我們那裡不能住離開了,離開了可不可以毀謗他?不可以。他有恩於你,你要是毀謗,忘恩負義,你成什麼人?你住這個地方,離開之後毀謗這個地方;住那個地方,離開之後又毀謗那個地方,以後沒有人敢收留你。為什麼?曉得你這個人之為人,你到我這裡來住,將來你離開我這要毀謗我。這是很平常的一個道理。某人過去對你很厚道,雖然或者是有其他的誤會產生了矛盾,你們離開了。離開了你要毀謗他,別人敢不敢交你這個朋友?從前他們那麼好,你看現在他毀謗他,誰敢跟你做朋友?想想這個道理。

  你要真正得到大眾的愛戴,大眾的歡迎,大眾的擁護,你就要懂得知恩報恩。他可以毀謗我,我不可以毀謗他,我對他要讚歎,他有長處;他的缺點,我們絕不放在心上。他對我的誤會,我們心裡頭一掃乾淨,我們只記住他對我的恩德,他對我的好處;我念念不忘,念念感恩,念念讚歎。你要這樣做人,你在這個世間無往而不利,誰都歡迎你。我們不講將來的果報,這佛經上說的來世果報你沒看到,現前的果報,你就能夠得到大眾的歡迎,大眾的愛戴,沒有一個人不讚歎你,沒有一個人不歡喜你,沒有一個人不願意接納你,你說這個利益多大。你要是毀謗別人,你這些功德利益全都沒有、都落空了。你帶來的是人人對你防範,人人對你不尊重,不敢接觸你。

  所以我們世人一般講緣分,「某人的人緣好」,「某人的人緣不好」。人緣好不好,因是什麼?你自己會不會做人。我不會,是不會,為什麼?沒人教你。你現在天天讀誦佛經,佛在這裡教你,佛講的話,你要懂得他的意思,你要能夠依教奉行。在六道裡頭盡量減少造罪業就是減少苦報,從這裡我們能體會到佛陀的慈悲,慈悲到極處!這是《梵網經》上兩句話。《瓔珞經》上佛也講了兩句話,《瓔珞經》是在家菩薩戒,《梵網經》是出家菩薩戒。其實佛並沒有分什麼在家出家,在家出家是以後祖師大德分的。因為梵網戒比較多一點,十重四十八輕;瓔珞戒分量少一點,六重二十八輕,所以在家學習便利一點。

  這個經上也有兩句話佛講得很重,第一個「不漏國稅」。諸位要曉得逃避國稅是盜戒,這很重,這等於說是盜國家的。這個國家有多少人口,結罪的時候,這國稅是全國人所納的稅,不管你漏多少,罪都是非常重。你要是在中國有十幾億人,那這十幾億都是你的債主,你什麼時候能還得清?在《古蘭經》裡面叫「繳納天課」,《古蘭經》教人家施捨濟貧,施捨濟貧也是繳納天課的一種做法。這就是聖賢的教誨,你看講得多好!鼓勵我們,用現在的話來說,你要發心,要多多的做社會慈善事業,幫助社會上的貧苦大眾。

  第二是「不犯國制」。國制是國家的法律,一定要守法。我舉一個例子,譬如說佛教,中國歷史上有「三武滅佛」,皇帝對佛法產生誤會,聽了別人的建議把佛教消滅。佛教徒(這些在家出家)有沒有抗議?沒有,從來沒有過!你毀滅,我們也遵守,不違背國主的命令,不違背國家的法律。國家法律要滅這個法,能不能滅得掉?滅不掉,為什麼?換了一個皇帝之後,他就想想佛教徒這樣守法,非常可愛,非常值得尊敬,他就提倡了。如果這個國家下個命令來禁止佛法,你處處來抗爭,代代帝王都知道這樁事情,這個佛教徒不是好人,應當要把它消滅,為什麼?不守法。你看看那個守法的人,那就是什麼?那就是拯救佛法。如果起來抗爭的人,那真正叫消滅佛法。對我不利、對我有害的這些法律,我都接受、我都遵守,歷史會給你表揚,知道你是冤枉,知道你是好人,後面的領導人會提倡。

  所以佛法滅不是滅在外面的力量,也不是滅在國家來滅法,不是,滅在佛教徒的本身。怎麼的?你沒有遵照這個經典教訓去做,經典教訓我不犯國制。我們歷代出家高僧也有被人家誣陷坐牢的,像憨山大師就是的,坐了不少年的牢,沒有一絲毫怨言,國家怎麼判我都接受。在監牢獄裡面講經說法,把監牢獄裡面的受刑人統統都度了,這是真正的佛教徒、佛菩薩!讓這些做錯事情的、被判刑的人都知道懺悔,都知道改過自新。菩薩坐在監牢裡頭一樣弘法利生,一樣在教化眾生,菩薩沒有一點怨言,沒有一點後悔,認為什麼?大概是監牢獄裡頭有一些人需要我去度他。我要用什麼身分?那也要是一個囚犯的身分才行,跟他們是相同,他們容易接受,到那個地方去行菩薩道去。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所以一定要愛團體,家庭是最小的團體,你要懂得愛家,愛你的親戚朋友,你的族群。在社會上,你要愛你的公司行號,你要愛你的職業、工作,愛你的工作;那你的工作一定有領導人,你一定要尊敬他,一定要愛護他。這個社會才會安定、才會美好,這個社會上所有一切衝突對立才能化解,你就在行菩薩道,你的思想言行是給社會廣大群眾帶來真實利益。如來這四條戒範圍非常廣大,不限制一個地區,全世界都行得通。再說到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剎土,我相信這四條戒是一切諸佛共同的戒律,放諸宇宙都是最好的標準。不學佛的人很難遇到,學佛的人遇到要真正理解懂得,依教奉行。它的落實,那落實真的就是《弟子規》,孝悌、謹信、愛人,最後講到親仁,就是親近有道德的好人。佛菩薩是智慧德行圓滿的仁人,我們應該要親近,每天讀誦就是親近佛菩薩,聽佛菩薩的教誨,依教奉行,提升自己的智慧、德行、境界,先從這裡扎根,先把這裡紮穩。

  你看佛陀的教誨。佛陀這四句的教誨是我們一般人最容易犯的。那我們學戒、學定、學慧為什麼不成就?不知不覺犯了這幾條,把你的功德全漏掉了,所以你不能成就。從這個地方我們也能體會到戒的重要。今天戒律的根壞掉了,所以學戒學不成,連個五戒十善我們都做不到,根壞了。所以這幾年來我們特別提倡《弟子規》,來學這個課程,為什麼?救根,這可以培養根。換句話說,我們今天一切是從頭來起,從根來培植起,我們才有救。如果把這個根喪失掉,那就一切都完了,比什麼都重要。所以我這麼多年來總結世間所有宗教神聖的教誨,我總結一個「愛」字。修行證果是什麼?自愛。你想想,我們要是傷害團體、傷害別人,你就是國賊。國賊是不是自愛?不自愛。我們毀謗國主,毀謗國家領導人,或者毀謗我們團體領導人,不知道自愛;漏稅,想佔別人一點便宜,不知道自愛;做犯法的事情,不自愛,自愛的人絕對不會犯這個過失。

  所以我說諸佛菩薩修行證果,他證的是什麼?沒有別的,就是自愛。這個話古人沒有說過,你們細心想一想我有沒有說錯?真正懂得自愛。我們心裡不善就是不自愛,心裡面有嫉妒心不自愛,心裡面有自私的心不自愛,有傷害別人的念頭不知道自愛。所有一切不善的念頭都是不自愛!自愛的人沒有,自愛的人心地純淨純善,具足圓滿智慧,無量功德,那是真正自愛的人。佛菩薩教化眾生是愛他,是教導他覺悟,教導他懂得自愛。自愛一定會念念替別人想,念念替團體想、替家庭想,像出家人一定念念為道場想、為佛教想,乃至於再擴大為整個世界一切宗教想,這自愛愛他。自愛跟愛他分不開家的,在佛法講「自行化他」。現在我們對於自行化他這個術語真正意思體會不到,我們換句話說,自愛愛他比較好懂。

  自愛絕對不會害自己。諸位要曉得,我有妄想分別執著就是不自愛,我能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自愛。為什麼?自性清淨心裡頭沒有這個東西,沒有執著,沒有分別,沒有妄想。六祖講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那是真正懂得自愛,那是真正圓滿的自愛。你看六祖在《壇經》裡面記載得多麼謙虛、謙卑,處處尊重別人,處處抬舉別人、稱讚別人;對自己天天反省,找自己的過失,「只見自己過,不見他人非」,真正懂得自愛。天天在做改過自新的工作,你說這是不是自愛?

  所以,佛這個經上一字一句含無量義,我們要細心去體會,要認真努力把它落實。今天實在講這是一門大學問,讓我們來做,我們依舊是茫然無知落實在哪裡?最具體的落實在《弟子規》,落實在「十善業道」。《弟子規》不能夠做到,十善業你就不能做,你沒辦法做到;十善業做不到,五戒你不能持。所以我們要想持五戒,先修十善業;要想修十善業,先學《弟子規》。這個程序不能顛倒,像蓋房子一樣,《弟子規》是第一層,「十善業道」是第二層,「五戒」是第三層,你總得從下面一層一層往上蓋。希望諸位細心去體會這個意思,我們才知道如來真實慈悲,在「顛倒不如實」這個狀況之下教導我們怎樣減少苦難。

  請看「菩薩問明品」偈頌第八首。在這首偈頌裡面講到能現能變的心,所現所變的一切法。能現永恆不變,這裡頭沒有覺迷;能變的心、識,這個心是八識,也叫八識,也叫八心,這是能變。能變它有覺有迷,迷是它,覺也是它。這就是大乘教裡面佛常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個心想是識心不是真心,真心裡面沒有想。諸位要知道,真心裡面妄想分別執著都沒有,那才叫真心;有妄想分別執著,這是識心,那就不是真心。像阿賴耶,說實在的話,只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阿賴耶有起心動念,這是自性的本能。分別是第六識,執著是第七識,這裡面就有善、惡、非善非惡叫無記。善就是覺!覺,它能夠回復到一真法界,我們講修行證果是它,破無明證法身是它,是覺的用處;那要是迷的作用,迷的作用就變成六道三途。所以識心有覺有迷、有善有惡,真心沒有。真心沒有覺迷,真心沒有善惡,真心所現的這個境界就是法界,法界也叫法身。法界也好,法身也好,法界、法身有沒有善惡?沒有,有沒有覺迷?沒有。十法界裡頭有覺迷、有善惡,這我們首先要搞清楚的。

  我們一定要把覺迷、善惡統統放下,所謂說兩邊不著,覺跟迷是兩邊,善跟惡是兩邊,兩邊都要放下。中道有沒有?中道也沒有,也放下,你就回到法性。回到法性,那就是大乘教裡面講明心見性,那就恭喜你,你就圓滿菩提了。如果你把迷放下,執著在覺的這邊,見不到法性,你最高的果報在哪裡?最高果報在十法界的四聖法界。徹底放下,沒有別的,真正覺悟的人告訴我們修行是什麼?放下,放下再放下,放到什麼都沒有了,把那什麼都沒有也放下,你才成就。一絲毫的分別執著都不能有,不但分別執著不能有,起心動念不能有,起心動念是妄想、是無明,這是最難最難的。極其微細的那個起心動念,也許就是科學家講的宇宙的原點,極其微細,我們不能不曉得。所以六祖大師「本來無一物」這一句真是了不起,一句話五個字把法性、法界、法身就顯示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本來無一物,真不容易。

  前面,我們前一個小時所講的很重要,這是在「顛倒不如實」的狀況之下,佛教我們真的轉識成智修行從哪裡下手?要從持戒,真的是因戒生定,因定開慧,決定是戒定慧,這是次第,次第不能顛倒,顛倒之後決定沒有成就。我們自己學佛這麼多年來功夫不得力,就是因為順序顛倒,沒有從戒修定,從定開慧,沒有。我們學教的人只知道把精神、時間都用在經典上,戒律疏忽了,所以搞了幾十年沒根,幾十年的功夫一無所成。時間空過了,精神體力也都浪費,沒有根!

  我們今天要從根上做,那根上做,《梵網》、《瓔珞》裡面這四句偈可了不起。我們細心去觀察、去思惟,我們有沒有犯這個毛病?四句都犯。這才知道為什麼修行功夫不得力,念佛不能得功夫成片,學教不能大開圓解,修禪不能得定,學密不能得三密相應。這個話是什麼?黃念祖老居士給我講的,講現代學佛人(宗門教下、顯教密教都提到了)為什麼都不能成就?沒有在戒學上留意,沒有在根上用功夫。我們今天真的是把根找到了,找到了就要救,我這是八十老翁了也不例外,還是從根救起!如果再能活個三、五年,我還是會成就。

  在我這個年齡徹底放下,為什麼?該走的年齡。中國古人講「人生七十古來稀」,我都八十了,還要是不放下,那就大錯特錯!我們這幾十年的佛就白學了。徹底放下,三界六道十法界一絲毫不沾染。我活一天,對有緣的同修我都會盡力幫助一天,時時刻刻提醒大家、勉勵大家。這就是先我們在這法相裡面把真心、妄心搞清楚,真心是本來無一物,沒有覺迷,沒有凡聖,沒有善惡,也沒有禍福,一真法界;十法界裡面那就都有,這我們就好懂了。

  現在看這相宗的修學綱領,轉識成智,你能有這個認知,那你就不顛倒了,你的知見正。知見正了還不行,不能解決問題,要心正、行正,三業都要正。三業都要正,那就是戒律圓滿了;戒律就是修正我們身口意三業的。這個話我講了幾十年,我講這個三藏,經論是修正我們知見的,戒律是修正我們行為的。你說知見重要還是行為重要?都重要!但是在初學的時候,行重要;已入境界的人,行為裡頭沒有過失了,知重要。就好像我們念書一樣,小學裡頭是行重要,大學裡頭是知重要。那行已經成就,他不會越軌了,要提升他的智慧,提升他的德行;小學生是要著重他的行為、德行,要在這上下功夫。

  我們採取《六祖壇經》裡面能大師的這兩首偈,就把轉識成智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很難得!第一句「大圓鏡智性清淨」,這個昨天我們跟諸位談過了,今天我剛才說的這些話,這大圓鏡智就是自性,就是我們的佛性、法性、真性,或者說是法界、法身。法界我們通常講法界性,法界性現的相就叫法身,都是清淨的。剛才講了,沒有覺迷、沒有善惡、沒有禍福,什麼都沒有,六祖講的「本來無一物」,什麼都沒有,但是具足無量的智慧德相。世尊在《華嚴經》上讚歎「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如來智慧德相就是大圓鏡智性清淨。

  現在我們看第二句「平等性智心無病」,這個重要!轉識成智就是在第六識跟第七識。平等性智是什麼轉的?第七識轉的。第七識是什麼?執著。那我們就知道了,執著就不平等,自性清淨心本來是平等的,這一有執著,平等性智沒有了、失掉了。現在我們要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八識是什麼?八識是妄想。智是自性裡面本具的智慧,四智菩提就是大乘教裡面常講的「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這不是學來的,不是修來的,是自性本來就有的。

  我們現在這平等性智為什麼失掉?就是你有執著,第七末那識,相宗裡面講的「四大煩惱常相隨」。你為什麼會有執著?因為你有這四大煩惱。四大煩惱頭一個是「我見」,我見就是執著有我,凡夫執著身是我,這個見解叫我見。起心動念頭一個「我」,有我就有跟我對立的,對立馬上就現出來,對立是人,再就眾生,《金剛經》上再就壽者,「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全出來了。這怎麼能平等?一切眾生裡頭,我總是第一,傲慢心起來。所以這四大煩惱裡頭有我慢,有我痴,有我愛,這四個煩惱。你們想想看,我見、我愛、我痴、我慢,這四個東西都沒有了,轉第七識成平等性智。

  古德註解裡面講「能對諸塵不起愛憎,即是二性空」,這二性就是愛憎這兩種煩惱。這個愛不是我們一般講的愛,我最近講的愛很多,不是這個意思。這愛裡頭是有控制、是有佔有,貪愛;貪愛的反面就是瞋恨,這兩大煩惱,你這個心怎麼會平?兩大煩惱從哪裡起來?從我見、我痴,痴是迷惑,迷才有我愛、才有我慢(傲慢)。所以我們在一切境界裡頭練功,這修行就是練功夫,練什麼?我平常看不慣的人,瞋恨,練到能看得慣,真修行。看不慣的人,我不看他,我躲開他,不行,這不是真修行。真修行,在逆境界裡面看得很順眼,順境裡面,順境起貪愛,順境裡面把貪愛的念頭斷掉;逆境裡頭把瞋恨的念頭斷掉,這就平等。真正會用功夫的人用這個。不是說你每天念好多經,念好多聲佛號,你在境界一現前還是有貪瞋起來;順境起貪愛,逆境起瞋恚,你沒有修行。你搞的那些修行全是假的,不是真功夫。

  古時候蘇東坡跟佛印的故事,諸位都很清楚。蘇東坡自己認為有性德,這個功夫不錯,他已經到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了。他這一首詩派人送到佛印那裡,佛印禪師一看,在這首詩上寫了兩個字「放屁」,叫那個人帶回去。蘇東坡一看這兩個字,怒火就從心中生起來,要去找佛印算帳。到寺廟裡面去,佛印門關起來,旁邊寫了一副對聯「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蘇東坡一看這個對聯,也不進去了,趕緊乖乖的回家,不行!你的愛憎沒斷,習氣還這麼濃,這就是說你雖然學佛學了那麼多年,你的功夫不得力,沒有功夫,你不是真修!真修就是在這上下功夫。

  所以善財童子是真修,歷事鍊心,五十三參。五十三參就是從早到晚你所看到的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在這裡面去鍊,鍊什麼?順境不生貪愛,逆境不生瞋恚,真功夫!這是什麼?這是轉末那識為平等性智,轉識成智,六七因上轉,五八是果上轉。五八你沒有辦法轉,你真正能用得上功的就是第六、第七,就是學什麼?學不執著、不分別。先學不執著,因為那個執著的煩惱是最重最重,最容易造罪業,先學不執著。果然你順逆境界都平了,都不執著了,六道就沒有了,你就出了六道輪迴。換句話說,你還有喜歡的,還有討厭的,你就出不了六道輪迴,念佛都不行,不能往生。不是說帶業往生嗎?帶業往生,不帶現行,這個要懂。帶業是帶舊業,不帶現行。就是你這一句佛號功夫得力,我們講成片,能夠把現行壓住,控制得住,才能往生。

  這是怎麼個修行法?這比其他法門容易。境界現前,我很喜歡的境界,貪戀才生起來,阿彌陀佛!把這個念頭壓下去,真壓得下去,讓自己的心恢復平靜;逆境現前,我討厭的,阿彌陀佛!瞋恚壓下去,能夠壓得服服貼貼。逆境瞋恚不生,瞋恚並沒有斷,只是這句佛號得力。這個佛號是覺,你用覺把這個迷壓住、控制住,是用這種功夫,這叫帶業往生。你要是壓不住,你就不能往生,你還是凡夫,你該怎麼樣的報應,你還是在六道要受果報。你想到這個地方就可怕,真可怕!唯有真正感到可怕,你才會回頭,你才肯真幹,然後對順逆的緣你都非常歡喜。為什麼?沒有這個緣,我沒有辦法磨鍊。

  我自己怎麼曉得順境裡頭我沒有貪戀,逆境裡頭我沒有瞋恚,我怎麼會知道?我天天看這個境界,順境裡面那個貪愛的心天天減弱,逆境我天天看到,我那個瞋恚的心念念輕了,一天比一天輕,功夫進步,功夫得力了。念頭才起,佛號接著就來,這一句佛號就把念頭擺平了。八萬四千法門都是擺平的方法,佛號最方便,一切時、一切處,行住坐臥四威儀統統沒有妨礙,念頭才起,阿彌陀佛!只起第一念,第二念就是阿彌陀佛,你這第一念沒有相續相,這才能往生。什麼時候念佛往生有把握?真控制住就有把握了。順境裡面確實一點貪戀的心沒有,財色名食睡、名聞利養不動心,那就叫八風吹不動,真的吹不動了。

  八風吹不動不是什麼很高的功夫,初級,在我們念佛上,剛剛功夫成片,剛剛能把煩惱控制住。蘇東坡不行!如果是佛印把他的詩退回來,寫個放屁,蘇東坡笑一笑,往字紙簍一丟,那真的叫不動。那我想,佛印一定會到蘇東坡這來拜訪他、來看他,不必蘇東坡跑去,這就是勘驗功夫。你真的是不動心、不在意的時候,佛印禪師要給他作印證。所以佛印寫這個字不是開玩笑,不是玩笑的,是來勘驗他的功夫真假,是不是真的在順逆境界裡頭都不動,這等於是考驗。我們要懂得他這裡頭真正的意思,這是同參道友應盡的義務,要幫助他提升。

  二性空,這是平等性智現前。下面還有一個註解,《三藏法數》裡面對於平等性智的解釋,「謂如來觀一切法,與諸眾生皆悉平等,以大慈悲心,隨其根機示現開導,令其證入」,這叫平等性智。如來有這個智慧。這地方講的如來是廣義的,什麼叫廣義?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叫如來,這就是廣義的。宗門說得好,「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換句話說,只要你轉八識成四智就是如來。在相宗真正轉八識為四智的,圓教初住菩薩,我們常說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在相宗裡頭轉八識成四智。八識是妄心,妄心轉,從此以後用真心不再用識心,識心裡面有分別執著,真心裡頭沒有分別執著。所以如來用的心是平等心。

  觀一切法,與諸眾生悉皆平等,這是自證。自證之後,則生起大慈悲心。慈悲心是性德,就是愛心。這不是學來的,這是自性裡頭本來有的。大慈悲心現前就會觀察眾生的根機,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應該用什麼方法來幫助你,你能夠得度,就用什麼方法。這我們一般人講神通,什麼神通?他能看到你過去生生世世所修的,這個法門過去世你曾經學過,你學過多次,那你就很熟,你一接觸這個法門,你就很容易學習。如果這個法門你過去沒有學過,那就很生疏,生疏傳給你,你學起來就很困難。就是眾生根性不相同,所以佛有八萬四千法門,有無量法門,應機說法。順著你過去生生世世所修學的,你學得就快,你不會感覺到困難,而且你學的能生歡喜心,熟了!跟過去生中所修學的接了軌。所以這只有轉識成智的人才能做到,為什麼?因為他沒障礙。這個偈子裡面叫「平等性智心無病」,這個病就是障礙,迷惑顛倒業障,你業障消除了,通達無礙了,這叫無病。

  所以要知道我們今天的病,我們什麼都不通,障礙重重,什麼原因?就是有執著。執著還有一個名詞叫見思煩惱,《華嚴》裡面講執著,大乘教裡頭佛常常講見思煩惱。見煩惱,這是執著,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這錯誤的見解從哪裡生的?從執著生的;思煩惱裡面,就是錯誤的思想,執著你的想法,貪瞋痴慢疑這五種思煩惱,你認為是正確的,死也不肯放棄;叫見思煩惱。這兩種說法合起來看你就清楚,佛菩薩教我們放下。五種見惑、五種思惑統統放下,你的障礙沒有了,這個時候在小乘人講阿羅漢,證阿羅漢果;在大乘裡面講,要是用我們《華嚴經》的說法,七信位的菩薩。現在我們這個經文講的是十信,十信裡面第七信的菩薩,平等性智現前,第七信;妙觀察還沒有,只是平等性智現前。所以斷證功夫跟阿羅漢相等,但是大乘比小乘聰明,大乘智慧開了,小乘智慧還沒有開。

  這個地方我們一定要曉得,四智菩提是我們自性本來具足的,就是因為起了妄想分別執著,把四智變成了八識。四智跟八識是一不是二,覺悟了叫四智,迷了叫八識,迷悟不同而已。迷的是?迷的是執著,不肯放下;悟的是?悟的統統放下了。你看看,你為什麼不覺悟?不肯放下,所以你不覺悟。你要問你哪一天覺悟?我可以告訴你,你哪一天放下,哪一天就覺悟,這話是真話,一點都不欺騙你。所以你還有討厭的人,你要很歡喜他,為什麼?正是幫助你練功的工具;像磨刀一樣,我要我的刀鋒利,我要找一塊磨刀石來磨它。我是一把刀,那個我喜歡的人、討厭的人;喜歡的事、討厭的事就是磨刀石,你沒有它,你自己不能成就。你要讓它在面前,才能夠知道你的功夫進展到什麼程度,你的心到底平不平等。這菩提心裡面講的真誠清淨平等,你的真誠清淨平等不能現前,就是你那個愛憎不平,愛憎沒放下。愛憎是假的不是真的,自性清淨心裡頭沒有愛憎。

  《起信論》裡頭說得好,「本覺本有,不覺本無」。四智是本覺,本有,八識是不覺,本無;本無決定可以斷掉,本有決定可以證得。佛法講信心、信佛,有道理的,你把這些經文開示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你的信心才能建立。什麼信心?煩惱決定可以斷,愛憎可以斷,自性般若智慧決定可以證得,為什麼?本有的。這個智慧現前,無所不知,無所不能,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這《華嚴經》上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所以你只要有妄想分別執著,你永遠搞六道輪迴,你是六道凡夫。你要能把這放下,放下之後你就成佛,你就是法身菩薩,你就是諸佛如來。覺跟迷一念之間,為什麼不肯放下?為什麼那麼樣堅固的執著?你能放下一分,得一分法喜,得一分自在,長一分智慧,增一分德行,這叫真修,這叫真功夫。我們要懂!

  所以我剛剛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告訴我「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以後我在新加坡聽納丹總統跟我說過這句話。有一天我們兩個在一起吃飯,我們坐在一起,他告訴我(他是印度教):我對宗教最敬佩的是佛教,佛教重實質不重形式。他說出這句話,我很尊敬他,他是佛教的內行人,他不是外行,外行人說不出。形式重不重要?形式重要。形式是什麼?形式是接引大眾的。換句話說,形式是利他的,不是自利的。

  諸位要知道自利是重實質,從早到晚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境界裡面分三類:善、惡、無記。我們六根接觸你會起分別執著,練功就在這個地方練,所以善的境界裡頭不生貪愛,惡的境界裡面不生瞋恚,真功夫。我們用什麼方法?用念佛的方法。這個念佛功夫得力了。念佛,如果順境裡頭還有貪愛,逆境裡頭還生瞋恚,你這個佛叫白念了,有口無心。古大德常說的「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一天念十萬聲佛號、二十萬聲佛號,一點用都沒有,為什麼?該怎麼輪迴還是怎麼輪迴,不能往生。往生要功夫得力,功夫怎麼得力?就是愛憎不關心,兩邊都放下,心地到什麼?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跟這相應。你只要愛憎不放下,菩提心這五句你一個字都沒有。所以功夫是在人事上練,是在名聞利養上練,是在五欲六塵上練,真學佛。這叫重實質不重形式,希望我們同學要了解這個道理。

  六祖大師講「心無病」,我們現在心有病,有病就是什麼?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會起心動念,會分別執著,這就是病。順自己意思的起貪心,想佔有、想控制;不順自己意思的起瞋恚心、怨恨心、嫉妒心、貢高我慢心,所有一切不善的心,那更嚴重的毒害心。這心有病!轉過來之後,這個都沒有了,心平等了,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沒有病,心無病。心無病就是菩提心現前。識把菩提心障礙了,轉過來之後障礙去掉了,菩提心現前。四智叫菩提,這相宗裡面講的叫大圓鏡,叫平等,叫妙觀察,叫成所作,你們想想它跟我們現在一般所說的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相不相應?一樁事情兩個講法。所以自己要懂得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緣當中除障礙。

  我們離開新加坡的時候,我寫了一副對聯,不知道你們還記不記得?「處逆境,隨惡緣,無瞋恚,業障盡消;處順境,隨善緣,無貪痴,福慧全現」。我寫了這麼一副對聯,離開新加坡,勉勵自己。跟我前面所講的一樣,我們在新加坡三年受居士林、受李木源居士的恩惠,我們不能忘記。不管他用什麼態度對我,我們總是知恩報恩。所以我們祖先紀念堂叫東源堂,「東」是紀念方東美先生,「源」是李木源,用他們兩個人名字做我們堂口的名,念念不忘!我們要懂得自己怎樣做人,怎樣學佛。今天時間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