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八六六卷)  2002/9/29  澳洲淨宗學會  檔名:12-017-0866

  諸位同學,請看「華藏世界品」,右旋十海,第六段蓮華因陀羅網海,這個大海跟前面一樣,也有二十層佛剎。現在請看經文:

  【諸佛子,此金剛輪莊嚴底香水海右旋。】

  再往右面去看。

  【次有香水海,名蓮華因陀羅網。】

  這是香水海的名稱。

  【世界種名普現十方影。】

  這個大世界種。

  【依一切香摩尼莊嚴蓮華住。】

  這一句是講它的依住。

  【一切佛智光音聲為體。】

  這個世界眾生的六根都相當聰利,佛在此地用『光音聲』。「光」,我們知道,示相;「音聲」為教體。這幾句跟前面是同樣的體例,介紹蓮華因陀羅網海裡面的世界種,『普現十方影』這個世界種。下面要為我們說明這個剎種所持的世界,也有二十層。經文總共有二十段,所以它是沒有闕文,相當的完整。現在請看最下面這一層:

  【此中最下方,有世界名眾生海寶光明,其狀猶如真珠之藏。】

  就像一團真珠一樣,我們能夠想像得到。這個世界是星球,許許多多星球聚集在一起成為一個星團。我們現在在天文望遠鏡裡面,看到許許多多的天體有這樣的形狀。我們要想一想,釋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望遠鏡沒有發明,他就能夠知道這個太虛空當中星球星系的狀況。由此我們能夠肯定,佛的眼跟我們確實不一樣,佛有天眼、有慧眼、有法眼,五眼圓明。

  【依一切摩尼瓔珞海旋住。】

  這是說它的依住,這個世界的依住。

  【水光明摩尼雲而覆其上。】

  這個世界,這是一個大世界,一個佛的教區,三千大千世界上空的莊嚴。

  【佛剎微塵數世界圍繞。】

  一個大千世界,世尊常常在大乘經上給我們介紹的三千大千世界。

  【純一清淨。佛號不思議功德遍照月。】

  這個世界裡面沒有六道,這是我們能夠肯定的,『純一清淨』。能不能想像到,它有沒有四聖法界?六道肯定沒有,四聖有沒有?可能有,可能也沒有。

  我們看這個世界的名號,『眾生海寶光明』。眾生,六道裡面是眾生,十法界裡面是眾生,一真法界裡頭還是眾生。眾生這個名詞,把宇宙之間一切理事、萬事萬物全都包括了。這個名詞的含義,我們要清楚要明瞭,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就叫做眾生。我們這個世間,人、一切動物,眾緣和合而生,絕對不是單純的;就是一個單細胞的微生物,它還是眾緣和合而生的。再看植物、礦物、山河大地、星球星系,太空當中許許多多的自然現象,無一不是眾緣和合而生,所以都叫眾生。有許多人對這個名相,只知道有個狹義的概念:眾生,大概是很多人,頂多包括動物也算是眾生,植物礦物、所有一切自然現象沒有包括在裡頭;應當統統包含在其中。所以「眾生海」,海是比喻多、廣大、無量無數,取這個意思。

  下面這三個字就好了,「寶光明」。它的寶之多,就像無量無邊無盡無數的眾生一樣。我們在這裡漸漸就能有一點體會,這個寶是性德的流露。智慧放光明,德能放光明,相好放光明,無一不放光明。我們知道佛菩薩放光明,天人放光明。我們這些芸芸眾生有沒有光明?有,不是沒有。練氣功的人,他能見到每一個人周邊這個氣的顏色、大小,這光明!外國人稱為磁場,中國人常講的氣氛。植物也有氣氛,礦物也有氣氛,我們講磁場。凡是物質,沒有不放光的。我們見不到,是因為煩惱習氣障礙了我們六根的本能,真的叫我們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我們接觸不到。如果我們有這個能力,能力恢復了,我們看這個世界跟現前的感受完全不一樣。

  佛教導我們沒有別的,無非是教導我們恢復本能而已。這一樁事情從理論上來講不難,為什麼?是你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有什麼難處?難在哪裡?現在我們自性透不出來是因為有障礙,把這個障礙除掉好像是很困難。障礙自己造成的,障礙怎麼形成的?妄想形成的。佛在經上常講堅固妄想,不容易放下。什麼時候你才會真正放下?開悟了,知道這是虛妄的。什麼時候真正明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就放下了,不再執著。我們現在不知道所有一切現象是虛妄的,把虛妄當作真實,所以在虛妄相上生起堅固執著,這是我們不能恢復性德的真正因素。

  這一樁事情只有佛說得出來。佛為什麼說得出來?佛是過來人,他放下了,他恢復了。回頭再看看我們這些芸芸眾生,依然堅固執著,不肯放下。只要你不肯放下,你對於事實真相當然就不明瞭,這個不明瞭就是你看不破;看破就是明瞭,徹底究竟明瞭叫看破。所以看不破不明瞭,那你自自然然會隨順你的煩惱習氣執著,自以為是,這是你思想錯了。思想錯了,接著你的作法就會錯,你會做錯,你會說錯。你會用錯誤影響你周邊的人物,這是佛經裡面常講的造業。業,一定招來果報,這個果報不好,惡業感惡果,把一真法界變成六道。在六道裡頭不知道回頭,不知道斷惡修善;六道裡面又造成嚴重的錯誤。像我們現在,出現在濁惡的世界,濁是染污,惡是惡業,佛常講的十惡業;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自己冷靜想想看,是不是跟十惡業相應?念頭才起,你要是回光返照一下,你這個念頭跟這十條,哪些條相應?這樣的業果就是災難,自己的災難,不是別人的災難。

  凡夫修行之所以感到非常困難,他不會修。怎麼說不會修?會修的人是修自己,凡夫修行都是修別人,都是看到別人錯,要修理別人。修理別人,造業!那些佛菩薩們,他們為什麼能夠成佛菩薩?他不知道修理別人,他知道修理自己。所以佛家常說「回頭是岸」。回頭修理自己,不能修理別人,別人沒有過失!別人做種種示現,是幫助我修理自己的,這叫修行。我們許多同修也曾經聽古人用比喻講人生如戲、人生如夢。如戲,一切眾生在演戲!看戲的,我一個人,我一個人看,大眾都在演。他們表演給我看,叫我學習。他表演正面的,表演善的,我要認真努力跟他學,要反省檢點自己有沒有善心善行?有,很好,保持,不要失掉;沒有,趕緊學,希望自己也跟他一樣。他表演是負面的,表演是個惡相惡行,我們看到了,反省,我有沒有?如果有,趕快改!這種心行,我看了不舒服,我看了不滿意,那我有這個心行,別人看到會滿意嗎?會歡喜嗎?趕緊改過,改惡。如果看到人家的惡心惡行,回頭想想我自己沒有?沒有,好,勉勵自己不要犯這個過失。你要能這樣用心,祖師大德就是說:你會了!會,不會,關鍵就在此地。你會了沒有?我們要在這裡學習,要會修,要會學,六根,眼會看,耳會聽,這六根逐漸聰明伶俐、管用,逐漸逐漸恢復到本能。

  一切善惡是非邪正都要以經論做標準。具體的標準,我們淨宗同學天天遵守的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願,是我們在經教裡面選出來的標準;適合我們現前的生活,我們學習不困難。果然認真學習,你肯定會得到法喜充滿,佛在經上常講的煩惱輕智慧長,這是你修學的成績。煩惱輕智慧長,不知不覺的你就在轉變;最明顯的轉變,你的相貌轉變了,自己看得到。你天天早晚洗臉照鏡子,你看到相貌轉變,體質轉變。為什麼?三毒煩惱逐漸逐漸減輕。裡面的病毒減輕,外面的感染你就有抵抗力。現在醫學裡面講,你有很好的免疫系統,無需要藉助外面藥物的幫助,不需要,自己本身具足。我們一般世間人講學佛有什麼好處?這現前的好處,健康長壽!我們不能講青春永駐,那是什麼?那是明心見性,大菩薩,法身菩薩,行,真的,青春永駐,一點問題都沒有。我們六道凡夫做不到,但是可以做到一點,你的老化緩慢。那個煩惱憂慮多的人,老化得很快,五十、六十就是老人了,六根的能力都退化。眼根退化,看東西模糊;耳根退化,重聽,要戴助聽器。身體的機能衰退。

  真正學佛的人當然也衰退,衰退得很緩慢,八十、九十、一百多歲,身體還很靈活,耳目聰明。我們看到虛雲老和尚很多照片,很多照片裡面都是一百歲以後照的。他一百二十歲的照片,我們沒有看到他戴眼鏡。這些地方我們要留意。說明什麼?說明他眼根很利,不要戴眼鏡;是老了,沒退化。這些都是現身說法,做出學佛殊勝的形象來給我們看,讓我們看了啟發信心。世間什麼都是假的,中年之後,健康長壽是真的,其他全是假的。如果中年以後很快的退化,你有再大的權勢財富又有什麼用?真正的享受是健康,是快樂,是身心沒有壓力,過真正的人生。

  為一切眾生服務,快樂,助人為快樂之本!幫助一切眾生,義務的,絕對沒有一念希求眾生報答,那就真快樂;做很多好事,希求報答,不快樂。會不會得福報?會得,福報肯定有,不快樂。我們今天看到這個世間,很多大富大貴的人,但是他並不快樂。這什麼原因?過去生中喜歡幫助人,但是有求別人回報的意念,就得這樣的果報,他不快樂。不希求任何果報,幫助別人種種善行善事,心裡頭痕跡都不著,那個果報殊勝,果報是佛菩薩,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這是「眾生海寶光明」。

  『佛號不思議功德遍照月』,我們著重在「功德」,功德是自己成就的。不可思議的功德,那就是清淨功德,離一切相的功德,「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遍照月」,是功德的迴向。我的福德可以跟大家共享,可以布施供養大眾;功德一般講是自受用,持戒是功德,清淨心是功德,生智慧是功德。我的清淨心能不能給別人?沒有法子,這個我想送給你,你也沒有辦法得到;我的智慧,我想分給你,你也得不到。那怎樣與人共享?我用我的清淨心,我用我的真實智慧,為社會大眾造福,這大眾就能分享。最明顯的例子,像釋迦牟尼佛、像孔老夫子,他們當年住世從事於教學工作,就是把自己修學的功德跟大眾在一起分享。世尊四十九年如一日,熱心教導,以身作則,他真做到;不是說給別人聽的,勸別人做的,他自己真正做到了。我自己做到,我身心快樂,把這個喜悅的相、形象展示給大家看,這就是供眾。用這個來做供養,讓你接觸看到之後,你有什麼感受?

  聰明的人看了之後,回光返照,他自己做一個反省;人家活得那麼自在,那麼樣的輕鬆,那麼樣的愉快,我為什麼活得這麼辛苦?給人這個啟示。有這種啟示的人在佛法裡面叫根熟眾生。他看了,聽了,他會想,想了之後,他會回頭。回頭之後,他也會學習,也會斷惡修善,也會改往修來,這個人得度了,根熟的眾生就得度。根沒有熟的人,他看了之後,他怎麼樣?他不去想。看了之後,沒有在意,看熱鬧的,很歡喜鼓鼓掌,好了,沒事了。讚歎,不錯,是很好。沒有學習的心,沒有對比的心。這什麼?根沒熟。善根福德沒成熟,不夠,佛隨緣,不勉強。

  至於那個善根福德將熟未熟,在這個境界裡面,那佛菩薩是要幫忙。他的善根福德到這個程度,還差一點,要以增上緣幫助他,幫助他成熟,幫助他成就,這是教學。教學是身口意三輪教誨,身做樣子,做給他看,口說給他聽,意念加持他。看他根性,根性利的三年五年行了,他入境界;根性差一點的,十年二十年也入境界;還有三十年四十年入境界的,都是得度的,他能回頭。下下根人,難!跟佛菩薩一生,世尊當年在世,跟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了,都沒開悟,都不能夠放下自己的煩惱習氣,這樣的人多,佔大多數。真正得度百分比也不過是十之一、二,也就是百分之十跟百分之二十,還有百分之七、八十麻木不仁。佛對他有沒有好處?有,阿賴耶裡頭種了善根。什麼時候成熟?那難說!那就像善導大師所講的「總在遇緣不同」,看他的緣分。

  真正覺悟人,真正明白人,他在一生行業之中,他的行為,他的造作(業就是造作),總是給一切眾生做好榜樣。無論他是什麼樣的果報,什麼樣的身分,男女老少,富貴窮通,無論從事哪一個行業,肯定是給社會大眾做模範的;決定是「於人無爭,於世無求」,肯定如此表演,平平淡淡度過這一生,修養道德,須臾不離。決不求世間的功名富貴,絕對不會貪圖物質的享受,他不要這些東西,為什麼?大慈大悲!世間人哪一個不貪圖功名富貴?覺悟的人也要這樣子。他說:你看,他都這樣子,那我們有什麼過失?所以生活過得富裕是可以,但是那個富裕的生活會產生副作用。這個副作用讓許許多多初學的人產生誤會,迷失方向。他不是,他有福報!有福報,他不過富裕的生活。為什麼?我在今天跟同學說,我可以能夠過富裕一點的生活!我要建一個花園洋房,花個幾百萬,我能做得到。我在物質上的享受,我也能做得到,為什麼不做?我那個享受,對我有沒有妨礙?給諸位說,對我沒有妨礙,我沒有貪瞋痴慢!對誰有妨礙?對教學有妨礙。我所講的,我所學的,展示給大眾,大眾搖頭不相信。你說的是一套,你自己幹的又是一套,不相應!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他雖然出家了,他的護法,不說別的,父母總會護他的法,父母是國王。為什麼他還要樹下一宿,日中一食,天天到外面去托缽?你們想想,他這種示現為什麼?為教學。沒有一樣不是幫助眾生覺悟的,幫助眾生回頭的,真放得下。世間人所爭的、所求的那種欲望,覺悟的人絲毫都沒有了。覺悟人那種自在快樂,聰明人能看出來,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得大自在,得大安樂,這是不思議功德,這個功德展示給九法界眾生看。九法界眾生為什麼不能夠超越九法界?為什麼不能夠證得一真法界?就是放不下。釋迦牟尼佛表演,做一個徹底放下的樣子給你看。在這個事實當中顯示出佛所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有什麼執著?《般若經》上講的看破,徹底看破,究竟看破,圓滿看破,所以真放下了。這個時候性德圓滿的現前,圓滿的智慧、圓滿的德能、圓滿的相好。佛陀圓滿的相好,最明顯的是他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一般人只能看到這個。根性利的人、覺悟的人再看他的生活環境之妙好,六道裡頭沒有人能跟他相比!可惜,世間人由於煩惱覆心,蓋覆了他的心靈,看不見,想像不到。《華嚴經》上給我們說出來了,毘盧遮那依正莊嚴,就是一切諸佛如來、法身菩薩的依正莊嚴。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我們請看下面這段經文,第二層:

  【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妙香輪,佛號無量力幢。】

  世界名號稱『妙香』,妙香是性德。「香」在佛法裡面表戒定慧,我們讚佛偈裡面有戒定真香,有說五分法身香,我們要記住。『輪』代表圓滿的教學,妙香是內容。自己要學習,自學跟化他是一不是二,不能把它分做兩樁事情,一定要把它看成是一樁事情。而且這一樁事情永遠沒有休息的,輪!「輪」這個相是圓,圓沒有開頭,沒有終了,無始無終,永遠在那個地方活動,這是輪的生命力;如果輪不動,不動就死了。輪永遠是動相,所以它不叫圓,它叫輪。輪的作用就是動,永遠在動,永無停止的在動,表我們的性德;我們的性德無始無終,在那裡運動。

  自己在迷,沒有覺悟的時候,我們所有一切修學,目標是定在自己覺悟,大徹大悟。覺悟之後,所有一切的修學沒有停止,為什麼?覺他,我已經覺悟,他還沒有覺悟。怎麼樣幫助他覺悟?我自己修學覺悟的樣子永遠在那裡表演,做給他看,啟發他,幫助他覺悟。佛菩薩到這個世間來示現,生生世世,永遠沒有止息的。在歷史上傳說,智者大師是釋迦牟尼佛化身再來的,我在日本也聽日本那邊大德有這個說法;永明延壽,阿彌陀佛化身再來的。在近代,諸位同修很多都曉得,印光法師是西方極樂世界大勢至菩薩化身再來的。這說明什麼事實?成佛之後,還是時時處處應化,不會暴露身分;暴露身分的非常希有。但是身分一暴露,多半他就往生,他不住世了;住世的時候肯定不會暴露身分。走了以後人才曉得,曉得之後,很多人後悔:你看,活佛、活菩薩再來,可惜我沒有去跟他學習,沒有去參拜他。走了以後,後悔莫及。但是這個後悔有好處,後悔,提高自己的警覺。

  我們看到佛菩薩的示現,就曉得自己應該如何學習,永無間斷的認真努力在學。就是在現前,我的學習成就自己,我的學習也感動別人;成就自己,自行,感化別人是化他。你看自行化他,不是一樁事情裡頭都做圓滿了嗎?從哪裡做起?從淨業三福做起。為什麼?現在世出世間真正好學的人,許許多多疏忽了學習的根基,淨業三福是根基。從「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做起,不可以好高騖遠,要修自己真實的德能。「實、德、能」這也是三寶,這三個字,「實」是講的自性,唯有自性是真實,能現能變;「德」是能力,權智,萬德萬能。要真正認真努力去幹。

  『佛號無量力幢』,顯示佛的大德大能。大乘經上佛常常講到,如來果地上有十種能力,佛經的術語稱為十力。這十種能力,菩薩都沒有。而實際上,菩薩也有,也有十力,沒有佛那麼究竟,沒有佛那樣的圓滿。這十種是十類,每一類裡頭無量無邊,所以稱為「無量力」。「幢」,明顯的意思。下下根人也能夠覺察到,也知道佛這個能力不可思議。再看底下一段經文,這個世界種所持世界的第三層:

  【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

  這一句是講距離。

  【有世界名妙光輪,佛號法界光音覺悟慧。】

  前面第二層,我們看到的是「妙香輪世界」,這上面一層是「妙光輪」,前面是「妙香」,香光莊嚴,這個香光莊嚴是常常講的淨土。『佛號法界光音覺悟慧』,這個世界的人清淨。看起來也挺有意思的,下面第二層修「妙香」,「香」表戒定慧。上去一層,他慧成就了。佛在這個世界教化眾生,不用言語,用什麼?用光。佛一放光,大家都覺悟,都明白,這很不可思議。其實我們現在居住的這個地方,也有用放光來表達意思的。諸位現在出門多半是乘車,汽車已經變成一般人真正代步的工具。你乘車碰到十字路口,你不就看到放光了嗎?這個時候看到放綠色的光,你就懂得了,平平安安通過。要是看到放紅色的光,這個時候就要請你讓路,你停一下,讓旁邊的車通行。那個十字路口常常在放光,在那裡指揮交通。那個地方不用言語,不是這言語:好,你請通過,你請暫時停止;不要用言語,用光。

  在我們這個世界,我們這個世界也很複雜。世尊給我們說,這個大千世界也是有很多層次的,二十八層天。這個就是說明,至少天有二十八個不同維次的空間,分為欲界、色界、無色界;下面有人道、畜生、餓鬼、地獄。總共至少三十二個不同維次空間,大家都居住在娑婆世界。佛說我們這個世界,二禪天以上,人跟人見面表達意思不要用言語,光音天。初禪是梵天,梵天還有語言,彼此溝通還是用語言。上去一層二禪,不需要了,二禪放光,光天。三禪再往上去,光也不要了,那用什麼溝通?現在人所說的心靈感應,起心動念一作意,想哪一個人,馬上就溝通;念頭才一動,那邊那個人就有感觸,心靈感應。三禪是淨天。四禪是福天,福報很大,三災都不到;那個地方是平平安安的,沒有災難,所以有福報,福報最大的,四禪天。我們這個世界也有不要用言語的,放光就行。我們就知道這個妙光輪世界,佛在那個地方教化眾生是以「光音」作佛事,令一切眾生覺悟,令一切眾生得智慧。再看第四層:

  【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吼聲摩尼幢,佛號蓮華光恆垂妙臂。】

  『臂』是手臂。這個世界的德號『吼聲摩尼幢』,都是比喻,這個德號裡頭全是比喻。「吼聲」是比喻如來說法的音聲如同獅子吼。「摩尼幢」是形容佛教學的內容,教學的科目;「摩尼」是如意自在。佛的德號與世界的名稱肯定相應的,『佛號蓮華光』。「蓮華」表法的義趣也是無量無邊,最重要的它代表清淨、無垢、不染,清淨光明。『恆』是恆常。『垂臂』,手臂接引眾生,我們現在看到許許多多的佛像、菩薩像垂手接引這個姿勢很多。釋迦牟尼佛常常現這個相,阿彌陀佛就更多了,接引眾生,慈悲到了極處。

  心不清淨,心沒有智慧,自私自利,他怎麼肯幫助別人?真正能幫助別人的,肯定是清淨光明。觀世音菩薩現千手千眼相,顯示出萬德萬能,眼到手到;顯示出感應道交決定不悖時節因緣,眾生有感,佛菩薩立刻就應,感應的速度非常快。所謂是「千處祈求千處應」,那個千不是數字,是代表無量無邊世界的眾生有求觀世音菩薩的,觀世音菩薩沒有不感應的。現在人講愛心,慈悲、愛心是幫助一切苦難眾生的動力,他不為名,不為利,這是跟世間人不一樣的地方。再看上面這一層:

  【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極堅固輪,佛號不退轉功德海光明。】

  『極堅固』,我們沒有,所以我們學佛常常感到非常困難,進的少,退的多。第一個,我們的信心不堅固,所以才會退轉。為什麼你的信心不堅固?是因為你認識不清楚,不了解事實真相,對於事實真相常常容易混淆,過失在這裡。何以認識不清楚?沒有智慧,隨順煩惱習氣感情用事,所以不堅固。六道凡夫哪一個不是這樣的?什麼時候你才有堅固信心、願心?大乘法裡面常講的,「見道位」以後,你不退轉了。大乘法裡面的見道位,圓教初住菩薩,證三不退了,信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堅固輪。「極堅固輪」,我們看這個世界,這個世界肯定是純一清淨,法身菩薩居住修行的道場,這世界就是道場。換句話說,它跟極樂世界、華藏世界沒有兩樣,純一清淨。

  佛的德號,我們也能看到,『不退轉功德海光明』。「不退轉」談何容易?什麼時候才到不退?圓教八地。換句話說,七地菩薩還退轉,到八地才不退;八地叫不動地,與世界名號「極堅固輪」相應。一個人要修到八地菩薩,談何容易?在佛法裡面有三種,第一個叫「位不退」,這是很容易證得的。雖然說很容易證得,對我們來講,還是非常困難,為什麼?我們沒有證得。這個位不退就是凡聖,小乘證得初果,位不退了,永遠不會退到凡夫位。大乘圓教初信位的菩薩,你看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你要是證得初信位,你永遠不會退在凡夫。這是我們常說的,轉迷為悟,轉凡成聖,不會退轉;但是「行」會退,「念」會退。

  到什麼時候,你才能證到行不退?行不退是絕對不會再退到小乘;換句話說,絕對不會退心,退到自利,不再想為眾生服務,不想幫助眾生。為什麼?幫助眾生太難!好心好意幫助他,他不領情,還要侮辱你,還要糟蹋你,你說你會不會退心?很容易退心。大乘菩薩退到阿羅漢去,當小乘自了漢,不再管別人,行退了,念退了。那個念是什麼?念念向著無上菩提,這個很不容易。所以到行不退(位不退是圓教初信,行不退是圓教初住),不會再退到小乘。念不退也是在圓教初住,圓教初住,這個念到底谷就是圓教初住。念往上面去到八地,八地念就不退;七地,這個念還會退,退到哪裡?最低的底谷是初住,他不會退到十信位,進進退退。所以我們曉得,位不退是初信位的菩薩,行不退是初住位的菩薩,念不退是八地菩薩。經上常講「圓證三不退」,圓證三不退是八地,三種都不會再退轉,不容易!八地菩薩這個時候心真的定了,一個方向,一個目標,無上正等正覺;學道有「功」,不退是「德」。

  「海」在此地是比喻,比喻他的功德深廣而沒有邊際。「光明」普照法界一切眾生,這光明是利他的。什麼光明?不退的光明,功德的光明,教化感通一切眾生。我們求學要靠至誠感通,諸佛菩薩也是用至誠,感動盡虛空遍法界一切剎土眾生。佛有這個感,我們不應,我們麻木不仁,體會不到。我們自己哪一天有感的時候,他馬上就接上,就接通,感應就現前。所以佛那邊感是永恆的,剎那也不會間斷的。我們凡夫實在講,感應的時間少,中斷的時間長,所以沒有辦法見到佛菩薩明顯的應現。縱然有時候應現,當時沒有發覺,這個示現形象消失之後,想想:應該是的。非常後悔!古往今來這個例子很多。所以要怎樣培養自己的覺性?聽到見到了,立刻就覺悟,把這個機會抓住。不能把這個機會輕易失掉,對自己修學的成就,當然大幅度的提升,進步就很快速。再看下面一段經文,第六層:

  【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眾行光莊嚴。】

  這個「行」應當念去聲,念行(ㄏㄥˋ),如果我們念「眾行光莊嚴」,現在有很多人不懂,這是個破音字。行通常作名詞用,行(ㄏㄥˋ)作動詞用,就是你真的有行動,真有行動,這念行。

  【佛號一切智普勝尊。】

  從世界名號上來看,這個法界應當是普賢菩薩的法界,為什麼?重實行。也就是說,這個世界上的居民非常重視實踐,並不重視言論,看你實際的表現。說得再好聽,人家並不重視你,看看你有沒有做到。所以我說它應該是普賢菩薩的法界,普賢菩薩重視實行。在中國佛教,代表修學教學的四大菩薩,是修學教行的四個課程,四門功課。地藏菩薩代表的是根本,「孝親尊師」,跟諸位說,就是第一條,淨業三福裡的第一條,孝親尊師。觀音菩薩代表「慈悲」,代表這個課程,這個課程是大愛。慈悲跟愛實在講是一樁事情,但是佛法裡面不講愛,講慈悲。差別在哪裡?世間人講愛,感情的;佛法的愛是智慧的。換句話說,從真誠智慧裡面生起來這種愛心,決定是清淨的、是平等的,佛用一個名詞叫它做慈悲。

  如果你的愛心是從感情裡面生出來的,就不叫慈悲,世間人叫愛,從感情裡頭生的。諸位要曉得,感情裡面生的是不平等的,不是普遍的;又何況感情裡面所生的,它常常有變化。尤其在現代社會裡面,大家不再相信聖賢人的教誨,也不願意學習聖賢人教誨,現在感情這個愛氾濫,完全是從煩惱習氣裡面所生的,那個愛的時間很短,馬上就失掉。我曾經在一個雜誌看到,外國人有統計,青年男女相愛時間有多長?三個月。三個月,冷淡了。相愛到極處,結婚了,三、四個月的時候離婚了。所以他這個感情的愛不能長久;換句話說,是假的不是真的。

  凡是隨順煩惱習氣全是假的、無常的,變化太大!人墮落在這裡頭,他有憂鬱症,他沒有安全感。他在這個世間,這一生生活常常生活在恐懼之中,感覺得這個世間沒有依靠,沒有一個可靠的人。你說這個人活在世間多可憐?知心的朋友一個都沒有。所有往來的人是什麼人?利害。有利可圖,他就跟你交往;利害沒有了,就變成陌生人。更可怕的,是交往的人、跟你往來的人都是居心不良,他覺得跟你交往有利可圖,他才跟你往來;到利益沒有的時候就是冤家對頭。人生有什麼意思?這是現代的社會。為什麼變成這個樣子?本性完全迷失掉了。本性是善良的,「人之初,性本善」,迷失了本性。本性具足了圓滿的道德,本性迷失道德沒有了。人淪為連禽獸都不如,禽獸還有感情。我在前幾天,大概一個月之前,這個月初,我在HIGHFIELDS這個山上看到一隻鳥。這個鳥大概牠有個配偶,兩隻的,那一隻死了,悟謙法師把牠埋葬。另外那個配偶的鳥,在埋葬的這個地方停了三天。三天牠也不找東西吃,牠也不喝水,就是在埋葬這個鳥墳地裡面徘徊,我們看到非常感動,依依不捨!江逸子老師看到了,我請他把牠畫下來,也拍了幾張照片。現在人與人的感情比不上禽獸,我們看到這依依不捨的時候,看到真感動,真替牠難過!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