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0四五卷)  2009/9/27  台灣高雄  檔名:12-017-2045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方廣佛華嚴經.十住品第十五》,我們從「二加分」看起,我們將文念一段:

  【以三昧力。十方各千佛剎微塵數世界之外。有千佛剎微塵數諸佛。皆同一號。名曰法慧。普現其前。】

  到這裡是一段。前面我們看到的是「法慧菩薩,承佛威力,入菩薩無量方便三昧」,三昧是定,入定。這裡面的意思很深很廣,前面我們簡略的介紹過了。有同學問我,因為清涼大師在《疏》裡面跟我們說,「一切三昧皆有三相,謂入、住、出」,我們沒有細說也是因為時間關係。其實《華嚴經》有個最大的好處,就是它多次重複,前面沒有聽懂沒關係,後面還有,會講很多遍。這一點我覺得佛比我們中國古聖先賢慈悲,我們中國老祖宗教學只教一遍,不重複的。早年我跟李老師學經教,那時候還沒有出家,老師教學就很嚴格,決定不講第二遍,要讓你上課的時候聚精會神認真去聽講。如果你沒有聽懂去問他,老師甚至於打你,打了之後怎麼樣?不告訴你。他說得很明白,我罵了你,我打了你,我告訴你,你心裡就會有個錯誤的見解,以為沒關係,頂多挨一頓罵,挨一頓打,老師還是會教我,打了不教你,這就沒法子。所以說不能不用心去學習。可是佛慈悲,在這一個會,像《華嚴》這是一會,這一會很長,這是一個大單元,它分為七處九會,它不是在一個地方講的。講這部經的場所有七個,七個場所,九次的法會,而每次法會的時間都相當長,這是一部大經。幾乎重要的這些開示,每一會都有重複,所以你前面一會沒聽清楚不要緊,二會、三會還有得聽,這也是佛家的教學重視重複。所以說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我們中國古大德也重視這一點,但是在教學方面他還有執著,不像佛那麼慈悲,可以反覆一遍一遍的跟你說。中下根人得利益。特別是在現代這個社會,如果老師只講一遍不再重複,學生能學會嗎?現在的學生心浮氣躁,老師講得再好、再清楚、再明白,重複多遍,他也未必真能聽懂。這什麼原因?有障礙,障礙不在老師這邊,障礙在自己。所以菩薩講經之前一定要入定,道理在此地。

  清涼在六個入定的意思,最後一個講「成軌儀故」。實際上這些大菩薩他還要入定嗎?不需要,為什麼?他就在定中。大乘教裡面常講「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那伽是比喻龍、象。龍咱們沒看見過,象看見過,你看大象牠那個樣子就像在定中一樣,非常穩重,走路也慢慢的,無論牠是站在那裡、是坐在那裡、是走動,都像在定中一樣,所以佛用這個做比喻,這些大菩薩他們都在定中。佛法裡面承認的大定叫出世間的禪定,世間禪定真的是有出、有入,出世間的禪定像聲聞、緣覺真的還有出入。我們在《地藏菩薩本願經》看到,光目女母親過世了,她知道母親在世的時候造的惡業很重,依據佛經的講法肯定墮地獄,這是個孝女,一心一意想幫助她母親,超度母親,她遇到一尊阿羅漢,先供養,然後向阿羅漢請教她母親在什麼地方。你看阿羅漢先入定,入定之後,出定了才告訴她,妳母親生在很苦的地方。他就問,母親在世做什麼樣的行業?她就說母親喜歡吃魚鱉,殺害的眾生很多。阿羅漢教她念佛,求佛來幫助她,雖然不是念阿彌陀佛,但是她用的是念佛法門,她念清淨蓮華目如來。

  真正感應的,佛跟她有感應道交,眾生有感,佛就有應。佛告訴她好好認真去修學,她真用功,為了救母親,一天一夜她就念到一心不亂。這跟《彌陀經》上講的,「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相應,真肯幹的一天就成就。怎麼知道她念到一心不亂?她是在定中見到地獄,地獄境界現前,無毒鬼王來迎接她,稱她為菩薩,問她到地獄來有什麼事情?她告訴他,我來找母親悅帝利女,有沒有在這個地方?鬼王說她三天之前,承蒙她的孝女為她超度,她已經生天了。地獄境界現前,如果不是造作罪業的人,那就是菩薩到地獄裡去度化眾生的,除這兩種人之外見不到地獄。所以她能夠見到地獄,遇到這些鬼王,我們就肯定她得念佛三昧。縱然不是理一心,肯定是事一心,事一心是可以能夠相信的。理一心太高了,理一心是我們現在學的法慧菩薩這個等級,那是已經超越十法界,所以我們相信婆羅門女她所得的是事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相當於小乘阿羅漢,定功淺深不相同,從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所謂的四果四向,這是一般講事一心不亂有八個等級,到第八個這是阿羅漢,阿羅漢就出了六道輪迴。光目女遇到的這位善知識是阿羅漢,佛法裡面感應道交不可思議。所以他有入定,定中能夠突破空間維次,定中能夠看到六道輪迴,上面可以能看到非想非非想處天,下面可以看到阿鼻地獄。

  大乘教裡面告訴我們,阿羅漢是怎麼成就的?修學的方法很多,法門無量。所以大小乘的分別是在發心,小乘人沒發菩提心,發菩提心的那就是大乘。菩提心是什麼?真心,沒發菩提心的是用妄心,妄心是阿賴耶,八識五十一心所,這是妄心,阿羅漢也還用這個心。不但是阿羅漢,十法界裡面,我們知道六道向上第一層是阿羅漢,第二層是辟支佛,第三層是菩薩,第四層是佛(十法界裡面的佛),統統用八識五十一心所。所以在大乘教裡面有內凡、外凡之說,六道裡面稱內凡,凡夫,四聖法界還是凡夫,叫外凡,那比我們高明。聖凡用什麼做標準?標準就在阿賴耶跟自性。自性是真心,用真心的是聖人,用阿賴耶的是凡夫。四聖法界裡面我們都稱聖人,尤其是菩薩跟佛,那真的是跟大乘教裡面講的佛菩薩似乎沒有兩樣。天台大師六即佛裡面說,他們這個階層的人叫相似即佛,相似,可見得不是真的。他能夠依教修行,把佛在經典上所講的道理變成自己的思想見解,佛在經典裡面所講的這些教訓,他統統都能夠落實在生活,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我們簡直看不出來他還是凡夫,他跟佛一樣,沒有什麼差別,就是用心不一樣。佛教導我們,我們真的像《華嚴經》上所說的,對世出世間一切法我們不執著了,把執著放下,執著是見思煩惱,見思煩惱斷了就證阿羅漢果。

  要知道六道怎麼來的,真的是自作自受!六道是執著變現出來的,就是見思煩惱,這個東西沒有了,六道就不見了。六道不見了,就等於說六道是一場夢,你醒悟過來了。醒悟過來之後,那個境界是什麼?那個境界就是四聖法界,我們淨土宗講的方便有餘土(六道是凡聖同居土),他沒有執著了,但是他有分別。分別放下了,他就是菩薩,菩薩沒有分別,他有分別的習氣。習氣要是放下了,他又升了一級,升到頂級就成佛。諸位要記住,十法界裡面的佛,天台大師講相似即佛,為什麼?他無明沒放下,《華嚴經》講的妄想,妄想就是無始無明,我們一般講起心動念,他還會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裡面他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是十法界裡面的佛。他能夠更進一步,六根在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他就超越,十法界就沒有了。十法界沒有了,現出來是什麼境界?是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通常我們稱它為一真法界,對十法界來說它是一真法界,實報土。其實實報土還不是真的。起心動念都沒有了,還有實報土,為什麼?起心動念的習氣沒斷。習氣要是斷了,實報土也沒有了,再現的是什麼?再現的是常寂光。常寂光是我們的自性,常寂光裡面就是真如、就是本性,那裡面沒有物質現象也沒有精神現象。

  諸位同學要是讀過《壇經》的,我們就能夠看到惠能大師開悟所說的境界,這個開悟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就是法慧菩薩這個階段。法慧菩薩起心動念放下了,根本無明破了,習氣沒斷。習氣要怎麼斷?沒有法子斷,你要想一個法子你不又起心動念了嗎?所以在這個階段裡面修行,大乘教叫無功用道,古大德說此處用不得力。怎麼斷?隨其自然,時間久了就沒有了。這個地方真的是用不得力,永遠不會起心動念,這全都叫做三昧。阿羅漢所證的,楞嚴會上講九次第定,比世間禪定高,世間禪定是四禪八定,有出、有入,九次第定有沒有出入我們就不曉得。為什麼?我們相信,在理上講應該是常住在定中,不應該再有出入,為什麼?阿羅漢證得位不退,三不退裡的位不退。法慧菩薩,這講十住,住什麼?住就是三昧,也就是說決定沒有出入這個現象。沒出入還現出入,那個現是表演,表演給別人看的,這個境界我們很不容易體會。釋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應化在世間,他也有父母,他母親也有懷孕,跟我們一般人好像沒有什麼兩樣,其實他從來沒有起心動念過。就像惠能大師講的,自性是什麼樣子?他第一句所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從來沒有染污。染污是什麼?染污是見思煩惱,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這是染污,沒有染污。諸佛如來、法身菩薩應化在我們這個世間也沒有染污。沒有染污,如何能應化?這不可思議,我們沒辦法想像。所以在這個階層上佛常講「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你想,想錯了,你說,說錯了。

  我們讀經,沒有三昧,我們功夫沒有到,三昧沒有現前,我們學的這些經教所講的,是自己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這個講經,怎麼能不把經講錯?古大德講,錯下一個字的轉語,墮五百世野狐身,誰還敢講經?早年我在台中追隨李老師的時候,老師勸我講經,不敢。你看人家證得菩薩果位,還得承佛威力加持才敢上台,我們怎麼敢!老師就告訴我,我們大家都不敢,將來這個世間沒人講經。這是事實,現在這個時代,得三昧的,我們不說別的,就講念佛法門,念佛法門得一心不亂的找不到了,到哪裡去找?這樣佛法不是斷了嗎?我們不發心,誰肯發心?發心也不容易,老師教我們一個方法,他說他也用這個方法,他說「我上台講註解,古大德註解是文言文講的,我用白話文把它翻譯出來,錯了他負責任,我可以不負責任。」我想想這個也挺有道理的。李老師就教給我們,我們學經教,為人演說,完全不離註解。如果離註解也是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智不依識,這非常重要。不但對佛經我們要遵守,對古大德註解亦復如是,為什麼?這些古大德統統是見性的人。

  《華嚴》前面五位祖師不是凡夫,肯定都是佛菩薩再來的。初祖杜順和尚是文殊菩薩再來的,以後這四位身分是沒有暴露,但是我們肯定能體會到他不是凡夫。你看賢首國師《妄盡還源觀》,我們剛剛學完,那凡夫能寫得出來嗎?雖然是依《華嚴經》而造的論,這麼大的經,他用那麼簡潔的文字,五個段落把《華嚴經》修行的方法拈出來,這不是法身菩薩決定做不到!清涼,古大德稱他為華嚴菩薩,《華嚴經》講很多遍。著作這部《疏鈔》,留給後人做為學習的參考,這是佛菩薩對一切眾生的大恩大德。我們今天要是離開《疏鈔》,經文上那些微密的奧義我們看不出來,看到它給我們的啟示、提示,我們細細在這裡揣摩、體會,還得要有長時間,時間短了還不行。

  我在民國六十年代就開始講《華嚴》,也用了十幾年的時間,沒講完,講了一半,《八十》講一半,《四十》也講了一半,經太長了。最後李老師把夏蓮居老居士的《無量壽經》會集本給了我,我看到前面那一篇很長的序文,梅光羲老居士寫的。梅老居士是李老師的老師,我們叫師公。這序文裡面告訴我們,古大德稱《無量壽經》即是中本《華嚴》。這一提醒之後,我細心觀察,真的,一點不假,《無量壽經》確實是《大方廣佛華嚴經》的精華、精要。那我就學這部經就好了,不要再學這麼大部頭了,所以講了一半我就不想再講,我說我專學《無量壽經》,專講《無量壽經》,《無量壽經》講了十遍。《無量壽經》是中本《華嚴》,那你就曉得,《阿彌陀經》是小本《華嚴》,文字有廣略不同,義理沒有兩樣。《彌陀經》便於受持,短,可以做為早晚課誦來念。了解《彌陀經》裡面的經義,那《華嚴經》講得最清楚,比《無量壽經》還要清楚。所以我曾經也說過多次,我們要想把《無量壽經》講好,最好有《華嚴》的基礎,《無量壽經》才會講得好;有《無量壽經》的基礎,《彌陀經》才講得好,這是一定的道理,知道這三部經的關係是一而三,三而一。

  這次講這部經,三個人來找,第一個是台南的開心法師,他老人家已經往生了,在世的時候每一次碰到我都勸我講《華嚴經》,他說:淨空法師,這部經你要不講,恐怕以後沒有人講了。第二位是北京的黃念祖老居士,他也是多次勸我,能把這部經講一遍,留一套錄像給後人做參考。最後一次是華藏圖書館的韓館長,她在往生之前的二、三天特別祈求,希望我把這部經講一遍。我說好,等妳病好了,我們再開始講。沒想到二、三天她就往生了。一九九九年我在新加坡談到這樁事情,李木源居士發了個大心,代表這三位大德認真的來啟請,所以這部經就在新加坡居士林開講了。一九九九年,今年二00九年,十一年了,我們也是七處九會。可是無論到什麼地方,我們總是有簡單的現代化設備,我們錄製光碟便於流通。這部經現在已經超過四千多個小時,大概是全經分量的五分之一。所以我想我這一生可能還是講不完,像這樣講法還需要兩萬個小時。過去我是每天講四個小時,現在是講兩個小時,一天兩個小時,一年只能講六百個小時。如果是不必這麼細講,或者是選擇重要的段落來講,這都是辦法。

  所以我們想到世尊在經上講,「人身難得,佛法難聞」,這真的不是假的。尤其是我們生在現代這個社會,這個社會在過去歷史裡面沒有遇到過的。古人講亂世,我們讀歷史覺得還不怎麼亂,很小的動亂,對社會大眾傷害不多,今天真的是亂世,古人沒想到,所以災難很多。災難怎麼來的?人心感應來的,這一點我們要相信佛經裡面所說的。這部大經,所以我們選擇《妄盡還源觀》,用了兩百多個小時我們學習,這裡頭我也有很深的用意,《華嚴》太長了,當然我們每個同學都希望自己能夠契入華嚴境界,真正學《華嚴》、修《華嚴》,契入境界,《妄盡還源觀》是最好的教材,它的文字不長,比我們這部經一品都不到。我們學過兩遍,第一遍用了九十六個小時,第二遍是二百一十六個小時。這兩遍學下來,我們明白了,明白什麼?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整個宇宙,像惠能大師講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自性,佛在「出現品」裡面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個一切眾生的意思是廣義的,不是狹義的。眾生的本義是什麼?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叫做眾生。動物是眾緣和合,植物、花草樹木也是眾緣和合,礦物、山河大地還是眾緣和合,乃至虛空都是的,虛空也是眾緣和合的。現在科學家告訴我們,宇宙當中沒有別的東西,只有三樣東西,第一個是物質,第二個是能量,第三個是信息,慢慢講有點像阿賴耶的樣子,他說就這三樣東西。而佛講的是「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智慧是信息,德就是能量,相是相好,就是物質現象。不容易,科學家能發現到,跟佛講的很接近,沒有佛法講的那麼透徹。

  物質現象、精神現象從哪來的?自性裡頭本來具足。惠能大師第三句講得很好,「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自性是什麼?自性是常寂光。雖然它沒有物質跟精神現象,它能現,《華嚴經》上講的宇宙,我們講依正莊嚴。宇宙是我們的依報,正報是自己,這個要知道。正報不是指一切有情眾生。一切人、一切動物在佛法講有情眾生,無情眾生,佛法講世間,有情世間、器世間、智正覺世間,講三種世間。依正不是的,依正講正報是自己,除自己之外全是依報,諸佛如來對我來說是我的依報,六道、十法界統統是我的依報,山河大地都是我的依報。自性裡頭,諸位記住,沒有虛空,虛空是自性變現的。大家要學過《百法明門》就很清楚,《百法明門》裡面把時間跟空間都列在不相應行法裡,不相應行法裡的方分,方分就是空間,時分就是時間,所以時間跟空間都不是真的,都是心現識變的,這個《還源觀》裡講得太清楚了。怎麼現的?大乘教裡佛常講,「一念不覺而有無明」,就是那一念不覺。這一念我們不懂,我們起一念,我們打個妄想,不是的;我們不知道那一念,它太微細了。這是現代科學裡面講振動,非常微細的振動,自性是不動的,突然有這個振動,所以這個振動不是真的,是妄動,有這麼回事情。可是你要曉得,它不是真的,真心不動,這一動,阿賴耶裡面就出現現象,這個現相就是起二用。原來是一體,自性清淨圓明體,從體起用,起二用。這一動,沒有原因的,它不是真的,要有原因就變成真的,沒有原因,就這一念。一念不動就恢復正常,恢復正常就是常寂光、就是自性;所以凡夫成佛,在理論上講一念之間。這就是我們常講的起心動念,但是起心動念大家體會不到。彌勒菩薩所說的,釋迦牟尼佛問彌勒菩薩,他們這一問一答實際都是教我們的,讓我們聽。世尊問彌勒菩薩,「心有所念」,就是我們現在講的念頭,我們動了一個念頭,佛說這個念裡有幾個念組成這一個念,多少微細的念頭組成這一個,凡夫這一念裡有幾個念?有幾個相?有幾個識?其實這就是問的阿賴耶,因為這一念不覺就把自性變成阿賴耶,阿賴耶的三細相。所以佛問幾個相?這境界相。問幾個識?那就是八識。彌勒菩薩答覆: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就是相),形皆有識。每一個形,這個形就是我們現在科學裡面講的基本粒子,佛法叫微塵,極微之微,肉眼看不見,顯微鏡也未必能看得到。佛說八地菩薩能看到,這跟你講科學,八地菩薩能看到那個念。我們這樣計算法,一彈指,我們現在用秒為單位,一秒鐘可以彈四次,四乘三十二億百千,一千二百八十兆,你看一秒鐘。一秒鐘裡頭有一千二百八十兆的念頭,彌勒菩薩講的,念念成形,有形狀出來,就是物質現象,每個物質現象裡面都有精神現象。《華嚴經》上說得很清楚,我們毛端,汗毛的毛端,這一個毛端裡面有無量無邊諸佛國土,佛國土是三千大千世界,毛端沒放大,佛國土沒有縮小,這科學沒說到。微塵也是如此,每一粒微塵裡面都有大千世界,無量無邊的大千世界,重重無盡,那個世界裡頭又有微塵,微塵裡頭又有世界。

  諸位要曉得,自性智慧德相就是我們今天講的物質現象跟精神現象,它永遠是在一起的,分不開的,物質裡頭決定有精神,精神裡頭一定有形相。所以近代江本勝博士從水實驗裡頭,真正發現水會看、會聽、懂得人的意思。我們從這科學的實驗,使我們恍然大悟,悟到什麼?我在講席說過多次,西方極樂世界好,華藏世界好,跟我們這個地球沒有兩樣,為什麼我們這個地球現在多災多難,極樂世界那個星球為什麼那麼美好?沒有別的,現在明白了,因為所有一切物質現象裡頭都有見聞覺知、都有受想行識,居住在星球上這些眾生要是覺悟了,心善、念頭善、言行善,山河大地、花草樹木沒有一樣不善,就這麼個道理。極樂世界誰造的?諸上善人他們上善所感的。回頭看看我們現在的地球,我們現在地球上居住的人,他不是造十善,他造十惡,不是造小的十惡,要是把十惡分成上中下三品,現在造的是上品十惡。所以山河大地它所感的都是一些災難、都是一些不善,就這麼個道理。我們要講護國息災做這些法會管用嗎?你們想一想管不管用?管一點用,因為做法會那時候心地比較善,法會做完就又不善了。所以我常講,做法會是治標,我們真正覺悟,回心向善,斷一切惡,修一切善,那是治本。

  佛在經上常常勸我們,「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有大道理!貪瞋痴給我們帶來是災難,戒定慧給我們帶來是極樂世界、是華藏世界。從小的來講,身體,如果我們息滅貪瞋痴、勤修戒定慧,你身體健康,沒有病,為什麼?身上每個細胞、每個毛細孔,它都跟著你念頭在轉在變。我們念頭善,全身細胞善、全身器官善,它怎麼會有病?個個都變無量壽了。病是從不善,你看佛在經上常常講,我們都粗心大意沒有體會到,佛講貪瞋痴叫三毒煩惱,這個毒是什麼?病毒。裡面有貪瞋痴,換句話說,你的身體不健康,外面小小的就感染,裡面貪瞋痴沒有了,外面就不受感染,你這個身就是金剛不壞身,你不會衰老、你不會生病。這是什麼?學佛頭一個你得到的好處,你自己身心健康,你的家庭幸福快樂,這都不是假的。我們自己做到就能影響別人,別人看到也跟你學習。所以自行即是化他,化他即是自行。諸佛菩薩到這個世間來示現,你看示現的,常住在三昧,常住在定中,哪像現在人心浮氣躁。惠能大師跟我們講「何期自性本無動搖」,那是什麼?那是自性本定。由此可知,心猿意馬,妄念紛飛,這是不正常的現象,這是完全錯了。我們在經上看到許多的菩薩、善知識,無論是自行、是化他,都在定中。使我們在這裡想起,《佛遺教經》上佛有一句話說,「制心一處,無事不辦」,這句話講得太好了!制心一處就是三昧,我們往下會愈講愈詳細,愈講愈明白。諸佛菩薩的修行,無論是自行、是化他,統統在三昧裡頭。所以我們要想修學一切善法,佛法是善法,先要斷惡,那就是首先要把見思煩惱放下。這個東西不是好東西,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自私自利要放下,心量就拓開了。起心動念不想自己,想別人、想社會、想一切眾生,最好能夠想到法界虛空界,那你跟華嚴菩薩一樣。

  到這個世間來幹什麼的?佛說得很清楚,你在沒有覺悟之前,到這個世間來是受報應的,我們的身叫業報身;過去生中造的善業,你來享福的,你造的不善業,那你來受罪的。所謂「一飲一啄,莫非前定」,誰定的?自己定的,不可以怨天尤人,自作自受,業報身,六道輪迴是業報。覺悟之後?覺悟之後那就像袁了凡先生一樣,聽了雲谷禪師的開示豁然大悟,原來我們受的果報是自己造的因。那你反過來,我從今之後斷惡修善,命運馬上就改了。一生當中能不能成佛?能!《華嚴經》上你看五十三參,帶表演的,善財童子不是一生成佛嗎?這是漸修,他一個台階一個台階往上走上去的。《法華經》上的龍女厲害,她頓超,她不要一級一級的。而且龍女八歲,小女孩,放下起心動念就成就了。一生頓悟、頓修、頓證的,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了個榜樣,在中國惠能大師給我們做了個榜樣,我們看到深信不疑。可是我們自己業障很重,想放下放不下,這個東西很麻煩。那怎麼辦?法門很多,諸佛菩薩、祖師大德給我們示現的,我們確確實實可以接受、可以修學的,老實念佛。老實念佛要成就,祕訣在哪裡?祕訣要放下萬緣,知道這世間是假的不是真的,這世間就像《金剛經》所說的「夢幻泡影」,不要再認真、不要再執著了,這樣念佛你會得三昧。先由功夫成片,再慢慢的提升到事一心不亂,到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就成佛了。

  所以六道裡面,凡夫確實有「入、住、出」這個現象,法身大士確實沒有,他是示現的。清涼大師在此地提醒我們,成軌儀故,也就是我們常講的「學為人師,行為世範」,是給初學人做個榜樣。你看法身菩薩升座講經都要入定,我們心要不定怎麼行?現在在這個時代講經我們已經沒有儀式了,你們到經典裡面去看,講經有規矩的、有儀式的。那個儀式裡面,講經的法師坐在台上入定,入定的時間至少是半個小時,他坐在那裡如如不動。維那師帶著聽經的這些大眾誦經,有偈讚、誦經、開經偈。大概講什麼經,選擇一段經文帶著大家誦經,通常一般沒有的都是念《般若心經》。前面的儀軌做下來大概要四十多分鐘,後面講經完之後還有迴向,所以前後一個小時時間。法師上台兩個小時他只講一個小時。現在我們為了節省時間,把儀軌全部都省略掉,跟學校上課一樣,進學校,老師上台就講了。幾個老師能夠做到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古人那種深義我們要能夠體會,但是現在人用那個儀式不行,如果現在用那個儀式聽眾都跑掉了,或者他來的時候,你儀式差不多都做完了,他才來聽經,前面他不來。時代變了,我們要不隨緣不行,現在念的是「菩薩無量方便三昧」,方便就是隨緣,不恆順眾生那就沒有辦法做到隨喜功德,這一點總得要知道。

  不過現在跟古時候比,有缺點也有優點,優點是什麼?現在的高科技,我們把講的東西可以錄下來,可以重複、反覆的去聽,在過去不行,過去沒有,頂多做一點筆記。所以過去學經教的人確實是要有條件,第一個是他記憶力要好,第二個理解力要強,沒有這兩個條件就不能學經教。現在中下根性都行,別人一遍聽會,我聽十遍,我們光盤拿回去聽十遍;別人十遍學會,我聽一百遍,哪有不成就的!這是古時候人作夢都想不到的。現在我們有這麼好的一個緣分、機緣,要好好的利用。果然專心,我相信三年時間,一定在台上講得很好。一部經不斷去聽、不斷學習,為什麼?一部經,心是定的,三昧在其中。學多、學雜了,廣學多聞,佛經上是有這麼一句話,但不是為我們說的,不是對初學說的,廣學多聞是開悟之後,也就是我先學一門,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在一門裡面得三昧。三昧就是得定,定久了自然就開智慧,智慧開了之後才廣學多聞,智慧沒有開你沒法子廣學多聞,智慧開了之後,所有一切經你一接觸就明白,不費功夫。一經通一切經通,那個通就是見性,性是一樣的,是一,千經萬論都是從自性裡流出來的。見了性之後,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講的經,你一接觸全明瞭、全都通達。

  所以記住,四弘誓願是教我們學習的最高指導原則,第一個叫發心,十住頭一住是發心住。發什麼心?發幫助一切眾生的心,「眾生無邊誓願度」,眾生苦,如何幫助眾生離苦得樂。苦從哪裡來的?苦從迷來的,樂從悟來的。苦樂是果,迷悟是因;要想幫助眾生離苦得樂,一定要幫助眾生破迷開悟。所以諸佛如來這些菩薩應化在世間幹什麼?天天為大家講經教學,幫助你破迷開悟。迷破了,苦就離了。覺悟了,就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什麼都明白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今天這段文,這是加,因為你有定,佛力就能加持你,你心不清淨,佛想加持加不上。佛怎麼加?我們心不清淨,讀經很勉強,讀下來的時候很吃力,讀得很累,我相信很多同學會有這種經驗。如果你心很清淨、很虔誠,展開經本如同佛就坐在我的面前,恭敬心生起來,你讀這部經讀得很愉快,讀得法喜,我相信很多同學我們都有這個經驗。如果這個虔誠心久了,你就感到佛加持的力量加上了。怎麼感覺到?這經文以前天天念,不懂,忽然看到經文裡很多意思出來了,那就加持了。字字句句有無量義,這時候讀經就快樂無比,愈深入裡面的義理無窮無盡。真得到加持,你會把你在經典上領悟的、啟發的,智慧開了,你會用在生活上、會用在工作上、會用在處事待人接物,恭喜你,你不是過人的生活,你是過菩薩的生活,我們就曉得修清淨心是多麼重要!

  我們學淨土,無論是念佛、是誦經、是學教,都要以清淨平等覺為目標,《無量壽經》經題上的。清淨心決定不要被世間假象所染污,這重要!知道統統是假的,統統都是有毒的、有害的,不是好事情。名利能接觸?不可以。所以要深信因果。深信因果,對初學來講有很大的幫助,知道什麼?你殺生將來要償命,經教裡講得很好,你吃牠半斤,你來世要還牠八兩,欠命的要還命,欠債的要還錢。真正肯定這個事實,我們再窮困都不敢幹。我知道這一生我們受了很多苦難,那是一些不善的業所感的,現在都報掉了。我不怨天、不尤人,滿心的歡喜、感恩,斷惡修善,來生多美好,這一生時間短,來生的時間長,這是聰明人。以前李老師常常跟我們講,做人要有前後眼,前眼看到過去世造的因,後眼看到我將來的果報,這叫聰明人、叫明白人。決定不再幹傻事,不再幹虧心事,起心動念自己都有個約束。

  佛經裡面、祖師告訴我們,第一是三寶門中不能佔便宜,這《地藏經》上講得很清楚,要是在寺院裡面佔了便宜,佛說:你造五逆十惡佛能救你,你盜三寶物佛不能救你。什麼原因?三寶是通十法界的,人家這份供養是供養十方佛、十方法、十方僧,你要是盜他的財物,這個結罪可不得了,遍法界虛空界三寶都有份,你怎麼能還得清?這佛都沒有辦法幫助你。第二是佔國家財物的便宜,佔不得,尤其是中國,中國有十三億人,國家的財物你要是盜用,你將來結罪,這十三億人都是你的債主,你怎麼還?你說這多可怕!佔一個人的財物沒有關係,將來債主只有一個,來生我還他。現在人不相信佛法,他什麼都敢幹,他以為佛法是迷信、是宗教,他不相信。佛法給你講的字字句句都是真話,你現在不相信,等到死了以後,如果真有來世,你後悔莫及,來不及了。又何況在現前環境裡面,我們遇到很多這樣的事情,這都不假,我相信到處都有,只是沒有人去報導,媒體、報紙不宣傳這些事情,認為這是迷信。真有,現在比過去多,多得太多了,什麼原因?現在人不修善。我常常鼓勵同學,真人真事把它記錄下來,我們也不宣傳,免得人家說我們迷信,內部參考,時時刻刻提醒自己,這個重要,這就是佛家常講的佛度有緣人。在過去的社會,像這些靈媒傳的信息這一類的,在從前是可以傳的,現在人相信科學,以前的社會相信祖宗、相信鬼神、相信佛菩薩,所以有這些善書普遍來勸導大家。現在人相信科學,認為這些都是迷信,這些都是邪教,所以現在災難特多。原因我們很清楚、很明白,能不能說?不能說,只有自度。不但中國有,外國多。美國那邊的同學,我在前幾年,大概六、七年前,我讓他們蒐集外國關於這一類的報導,他們給我寄來五、六十本書,很豐富。我也曾經找人,我說不必完全翻,完全翻分量太大,摘要,擇其精華,短篇短篇的翻出來,提供我們做參考。

  今天這段文一開頭,『以三昧力』,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告訴我們,「加分」這段文有三大段,第一段「標加所因」,就是這一句四個字,「以三昧力」,第二「加緣顯現」,第三「讚說因緣」。「今初加所因者,謂以三昧力故」,這就是說為什麼你能夠得到佛的加持,是因為你有三昧力,所以佛就加持你。佛是什麼?《華嚴經》上講的毘盧遮那如來。毘盧遮那是印度話,梵語,翻成中文意思叫遍一切處。你們想想這什麼意思?遍一切處就是自性。自性是什麼?還不就是佛所講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要你心定了,你自己,那個如來是自性,我們自性裡面本來具有的智慧德相就起作用,你的定功愈深愈廣,那個作用就愈明顯,就這個意思。諺語有所謂「心浮氣躁,凡事不成」,你想想看這個意思,心浮氣躁,凡事是我們凡間的事情,就是世間事情都不能成就。這是什麼事?這是佛事。佛事是什麼?佛事是覺悟的大事。佛是覺悟的意思,佛事就是叫我們自己覺悟過來,這叫佛事,我們從迷回歸到覺這叫佛事,可見得這個定多麼重要。讓我們再想想,《佛遺教經》裡面所講的,「制心一處,無事不辦」,這個無事,無論是世間事、出世間事,只要你把心制伏在一處,我們這個心妄念太多,這個心就是講念頭,你把所有念頭都放下,心就定了。定是你自己的真心,你的真心現前了,念頭是妄心,念頭不是真心,真心離念,這大乘教裡面常說,有念就是妄心,就不是真心。

  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修什麼?頭一個就是修定心,戒定慧。怎樣修定?你得要求戒,因戒得定,因定開慧。佛法學習終極目標是開智慧,智慧一定從三昧現前的,就是從定。三昧也翻作禪定,禪定這兩個字在佛經名相上叫梵華合譯,禪那是梵文音譯過來的,定是中文字,禪跟中文的定意思非常接近。我們為什麼定不下來?欲望太多了。其實我們中國古聖先賢也是這樣教我們的,細心去觀察中國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跟佛法相應,沒有違背。老祖宗教導我們,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這是什麼?這是我們修學總的目標、總的方向。明德是體,就是佛法裡面講的自性、本性,明德。明德上面再加一個明,那說明什麼?你現在不明了,你明德已經不明了。怎麼辦?恢復你的明德,明明德。有體就有用,你看作用,他不先說自己,先說別人,跟佛家發願「眾生無邊誓願度」,你看這個意思多麼接近,親民,親是什麼?親愛,親愛不就是慈悲嗎?就是佛家講的大慈大悲,無條件的愛心,愛什麼?愛民。這是性德,為什麼?萬物跟我是一體,道家所講「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親民、止於至善。

  這是把方向目標提出來了,怎麼落實?你看落實,第一個格物、致知、誠意、正心,身才修,這就是佛法講的戒律。頭一個,把物欲放下,格是格除的意思,格除物欲,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這個東西放下,這是物欲,物欲只要一放下,智慧就現前。所以他用致知,這個致知的意思很深,你才能夠接受聖賢教誨,你的物欲不放下,聖賢教誨你入不進去,再高明的老師都沒用處。一個好老師天天在講經教學,學生很多,幾十人、幾百人,為什麼真正成就的就那麼二、三個,什麼原因?我們用俗話來說,一心專注、一心恭敬的那個學生他得到了,這就是印光大師在《文鈔》常說的,「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這什麼?尊師重道。你對老師不尊重,老師再好,天天教你,你什麼都得不到。你對老師有恭敬心,老師的教誨就如同聖旨一樣,你能依教奉行,老師遇到這樣的學生如獲至寶,為什麼?他有傳人了。

  尊師重道,絕不是老師要求學生對他尊重,那就錯了,那不是真正好老師。尊師重道是他求學的態度,他有這麼好的態度,這人可教。對老師一點禮貌也沒有,不知道尊重,老師可以不必教他,為什麼?你教他白費力氣,他不能接受。從前李老師常常跟我們講,佛家講法器,他對這個道業十分尊重,老師要不教他十分對不起他;如果他只有一分尊重,老師就不要教他兩分,為什麼?他只能受一分,再教多一分他裝不下,他不能接受。不是老師吝法,老師有智慧眼,看得很清楚,你這個學生能接受多少,能學到什麼程度,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為什麼能尊重老師?頭一個肯定孝親,他要不孝順父母的話,尊重老師是假的,那不是真的。所以教育第一任的老師是父母,父母要把孩子根紮好,那個根是什麼?根就是孝順。父母怎麼教兒女?父母自己要做出孝親的樣子給兒女看,他自己要不懂得孝順父母,小孩從小就在學習,將來他也不孝敬你,他看到你對你父母怎麼樣他就學會了。所以《弟子規》實在講不是給小孩看的,不是教小孩念的,是父母把它在家裡做出來,兒女天天看,天天在學習,自然會了。他能孝親,他就能尊師、他就能敬長,所有的德行都從這裡生出來,你說這多重要!

  中國有兩句話說,「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這個話是真理。今天這個世界上大亂,亂在什麼地方?亂在邪淫。你無論到哪個地方,你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所接觸到的,是不是在那裡宣揚邪淫,這個社會還能好嗎?萬惡淫為首,普遍都在宣揚萬惡,這社會沒救了。古聖先賢所講的話很簡單,裡頭有大道理、有大學問,你能夠聽得進去,依教奉行,那真是有福了。所以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我們中國老人、古聖先賢是世界上最有智慧的人、最有德行的人,走遍全世界找不到。今天社會動亂,大家都慌了,全世界的人,專家學者、很多政府領導人,我認識的很多,都在尋求怎麼樣化解衝突、怎麼樣幫助社會恢復到安定和平。給諸位說,就這兩句話就解決了,你要能叫一切眾生斷惡修善,問題解決了。怎麼樣?提倡孝道,邪淫不能禁止也要節制,這個社會就有救。如果還是這樣演變下去,神仙都救不了,這不能不知道。這兩句話,在今天的社會,把現前這個社會兩句話說盡了,病根找出來了。對治、拯救沒有別的,提倡孝道就行了。有孝就有悌,悌是和睦兄弟、尊敬尊長。

  下面大師引用「論云,所以偏加金剛藏者,得此定故」,毘盧遮那佛加持金剛藏菩薩,為什麼?他所得的就是這裡所講的「菩薩無量方便三昧」,他得到了,得到這個定才能夠普度眾生。「前由佛力能入」,他是承佛的威神加持,他能入這個定。「今由定力佛現」,在定中佛現前了。「互為增上」,先是佛幫助他,教他怎樣修學、怎樣得定,他真幹,真得到了。現在看到佛力的加持,他感受到了,這就是定力佛現。「力相云何」,力是定力,相就是佛相。「謂無作三昧,顯自覺智,寂不失照,冥同佛心,故感佛現三業加也」。文字不多,意思都說圓滿了,無作三昧就是自性本定。所以諸位要曉得,誰加的?確實,老師教你,你才恍然大悟,沒有老師指點,你永遠迷惑,你不覺悟。老師教你,老師不居功。你成佛了,佛說佛沒有度你,誰度你?你自覺、自悟、自度,這是真的。佛要能度人的話,那佛大慈大悲,他要不把我們統統度成佛,他慈悲何在!所以這是不可能的。迷是你自己迷的,悟還是要你自己悟;你自己不悟,佛沒有法子代你悟。佛對我們最大的幫助,就是老師對學生,他把他自己怎樣破迷覺悟的那種經驗、他那些方法,提供給我們做參考。我們跟他的根性未必相同,所以只能夠說做參考。如果我們覺得他這個方法我也可以做,我也能行,你就不妨認真學習。如果實在他這個方法我們覺得有困難,做不到,我們可以從他的教導裡面得到一些原理原則,把握著原理原則我們另外選一個法門專修,決定能成就。

  所有經教都是世尊當年在世教導不同根性的眾生,我們今天展開經卷,統統提供給我們參考資料,我們自己首先要有自知之明。實在找不出方法,那佛就指點我們一個方法,大家都可以學的,「三根普被,利鈍全收」,就是念佛求生淨土,這是共同的修行方法,決定有利沒有害。其他法門如果不契自己的機,得不到利益,念佛這個法門,不管你是什麼樣的根機,統統得利益。我們就專注在念佛三昧,這樣就能成就。所以你看,此地講這個三昧還是講到自性,可見得不從外來。「顯自覺智」,這就是佛力加持,自己的智慧開了,因定開慧。下面是說明這個境界。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