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七六一卷) 2002/6/28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0761
諸位同學,請看「世界成就品」,第九段劫轉變差別,長行第八句:
【諸佛世尊入涅槃故。世界海莊嚴滅劫轉變。】
長行十句,第一句是跟我們總說一切的轉變都是業力,第二句到第十句這九句,前面兩句是凡夫,當中從信解菩薩一直到普賢菩薩,這四句是菩薩,最後三句,第八、第九、第十,我們現在讀的是講諸佛如來,經文行文次第非常清楚。
首先講諸佛世尊入般涅槃,像釋迦牟尼佛當年出現在世間,示現八相成道,講經說法三百餘會四十九年,八十歲世尊示現入般涅槃。佛不住世,眾生沒有福了,『世界海莊嚴滅劫轉變』,佛滅度了。清涼大師說「莊嚴滅者,此明失善緣而惡現」,聖人不住世,沒有人教化,做惡的人多。造作惡業的人多,這個世界就變壞,我們今天講世風日下。我們讀這個經文,感受很深,清涼講「如來示滅,能事隨滅」,教化眾生這樁事情隨著佛消失了。
佛教化眾生真的是全知全能,佛不在世了,雖然有佛的弟子菩薩聲聞眾,但是他們教化眾生跟佛相比,那差很遠。佛法流傳到今天,中國歷史上記載三千多年了,傳得這麼久,佛法漸漸變質了。變質的情形,佛在經典裡面都有預言,佛講的五五百年,那就是明顯的轉變,講五種堅固。
佛滅度之後第一個五百年,距離佛還不太遠,「戒律成就」,能夠發心受持戒律的都能證果。到第二個五百年,去佛遠了,持戒不能證果。什麼原因?眾生的煩惱習氣重,換句話說,已經不可能完全隨順佛陀的教誡,必須修禪定,「禪定成就」。佛教傳到中國來的時候,正是佛陀的像法時期,像法時期禪定成就,所以中國的禪風就很盛。
到末法時期禪定也不能成就,坐禪不但不能開悟,得禪定在今天都不可能。你們諸位想想,禪定最低的是初禪天,要什麼條件才能夠生初禪天?初禪天是色界,不是欲界,欲界有六層天,要生到初禪必須把欲斷掉,五欲六塵。我們就說最嚴重的,「財色名食睡」五欲,這五條要不能斷乾淨,你就不能得禪定;這五條統統斷盡,你才能得初禪,你超越欲界,你生初禪天、色界天。
諸位要知道,色界天裡面沒有貪財的,這個念頭都沒有,也沒有男女之情欲,沒有了,也不會去求名聞利養。飲食、睡眠都斷掉了,經上講的,他怎麼樣維持他的生命?禪悅為食。他不睡眠,睡眠是昏沉,會睡眠是我們修行功夫中斷。功夫真的是不進則退,睡眠是退功夫。
色界天人沒有睡眠,他們的精神永遠是飽滿的,他們身上都有光明。天的層次愈高,定功愈深,到四空天連這個身體他都不要了,真的是老子所說的,「吾有大患,為吾有身」。無色界天人,身都不要了。身不要當然無需要宮殿樓閣,不需要居住的地方。所以無色界天,我們一般人講的靈界,它不是色界,它沒有色法,沒有物質了,完全是精神的世界。它也有層次,也有四層,但是都沒有出離六道輪迴。所以修行真不容易。
但是修行,你要曉得,不是求人,古人講登天難求人難,修行證果是求自己,所以是有指望的,只要你自己有能力克服你自己的煩惱習氣,你就能有成就。所以它不是求人,求人要看人家,成就權在別人手上,修道作佛這個成就的權在自己。
學佛實實在在講,學什麼?從初發心到成佛,就是一個看破放下。章嘉大師教我的,看破幫助放下,放下又幫助看破,這兩個方法相輔相成,一直到如來地。等覺菩薩還要放下最後一品生相無明,這才能證得究竟果位,不放下不行。
所以我們天天要記住,我今天看破比昨天有沒有進步?今天放下比昨天有沒有進步?沒有別的,佛法教你放下,儒家做學問也教你放下。孟夫子講得很好,「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這句話也是放下,把你的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妄想分別執著這裡面拉拉雜雜東西是無量無邊,樣樣都要放下。徹底放下,人決定做不到。你天天放,一天都不可以停頓,我就是修放下。放下就長智慧,智慧是看破。
一定要隨順佛陀的教誨,佛在經上教我們做的,我們要真做;佛教我們不能做的,不可以違犯。佛所教的全是性德自然的流露,絕對不是他想一些方法來約束我們。你要這樣想,你就錯了,你就有罪過,真的叫「不識好人心」,你冤枉好人。佛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全是稱性,稱性是自性自然的流露,一絲毫的造作都沒有。凡夫起心動念一切作為違背了性德,這是造罪業。所以佛教導我們起步,修行的起步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我們想想,我們做到沒有?我們對父母有沒有盡孝?我們對老師有沒有尊重?
現在沒有了。我能夠有這麼一點點成就,跟諸位說,我沾什麼光?就沾孝親尊師,我懂得。孝親尊師是我的父母從小培養我的,我讀書是我父親教的。我是三歲啟蒙,懂得孝親尊師。但是我的家境清寒,祖宗沒有遺產留給後人,我父親沒有得到遺產,祖父一生沒有土地、沒有房屋,都是做公務員,用那一點薪水過日子,所以一生租別人的房子住。
父親過世之後,什麼都沒有了,我十四歲要靠自己謀生,沒有法子念書,繳不起學費。我喜歡讀書,歡喜書本,所以四九年我到台灣之後,還是要自己養自己。一個人到台灣,人地生疏,誰照顧你?誰幫助你?沒有!自己工作賺的一點錢,僅夠過最低生活。
想讀書,知道當時有幾個好的教授,有幾位名教授,我求他們,給他們寫信。我是將心比心,如果我是一個教授,有一個年輕人寫一封信給我,很想跟我學,我一定會幫助他。我是這樣想,所以我想教授會幫助我。
果然沒錯,我在一年多當中認識十幾位教授,都是有名的學者。我利用星期假日親近他們,最後我選擇方東美先生,專門跟他學哲學。方先生盡心盡力教導我,什麼原因?尊師。你對老師沒有尊敬,人家怎麼會照顧你?方老師介紹我佛法,我學佛了。學佛第一個老師是章嘉大師,也是每一個星期給我兩個小時,什麼原因?尊師重道,沒有別的。我跟他以前不認識,無親無故,照顧我真是無微不至,我一生感恩。
對父母不孝順,對老師不尊重,你能學到什麼?現在是真的沒有人教,這是《無量壽經》上佛講得很清楚,「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我們今天對這些沒有禮沒有義的人,沒有道、沒有德、沒有仁、沒有義,對這些人,我們要原諒他、要憐憫他。為什麼?沒有人教導,他怎麼會懂?往後更沒有了。
我在這五十年當中講經教學,學生當中對我尊重一點的很少,沒有幾個。出家人當中,說實在的話,悟道比較尊重一點。無論到哪裡,無論辦什麼事情,都給我打個電話,或者給我一個傳真來報告,還沒有忘掉。在家居士裡面,澳洲淨宗學會這兩位副會長、總幹事,他們每個月都把他的工作報告傳真給我。其實我在他那個會裡頭,早年我是會長,現在讓給葛來姆當會長,澳洲人。我在那邊實際上職務都辭掉了,他對我還是這麼尊重,重要的活動一定先告訴我,日常工作每個月寫報告給我。我很感動,實在講現在這個社會沒有了。我們在美國達拉斯有一個佛教會,名義上我還是會長,我有五年沒去了,從來沒有說有什麼報告告訴我,沒有!台北「佛陀教育基金會」,有重要的事情,那邊的總幹事,從前是簡豐文,現在是林國營,也會傳真或者打電話告訴我,重大的事情,不是每個月有報告給我。我們要懂得,這已經是非常希有,總算人家沒有把你忘掉。
所以我們看今天的社會,兒女用什麼態度對父母?學生用什麼態度對老師?當父母、當老師的人寒心!什麼樣的因,肯定有什麼樣的果報。將來他的兒女不會孝順他,他要做老師,他的學生不會尊重他,因果報應。
跟我不一樣,李老師在世的時候,我雖然住在台北講經說法,常常去看他;要講哪一部經,我都向他報告,都得到他的同意。為什麼?尊重老師,求老師加持。現在沒這個人了,老師走了之後,好了,一切自己做主,自己無論在德行、修持、學問、經驗都不如老師,一代不如一代。
佛走了之後,這個世間眾生沒福了。《阿育王經》裡頭有個小公案,阿育王是虔誠的佛教徒,常常齋僧,供養出家人。阿育王供養出家人裡面的領導人,我們佛法叫上座,供養的食物都很好。這個上座,他們那個時候吃的奶製品比較多,也喜歡吃這個。國王並不吝嗇,但是看到他們好像吃的量太多,有一天就跟這些上座講:你們吃這麼多,恐怕不太容易消化,會生病的。這些法師跟阿育王說:現在這些奶製品營養價值大幅度的降低,世尊在世的時候,河水、泉水那個養分都比現在奶製品高。這些上座比丘們講,現在佛滅度之後,世間一切的精純都沉到地下去。什麼原因?眾生福薄。
這個話我們想想很有道理。年歲大一點的人,我也常常提到這一樁事情。以前我在台灣,方老師過世了,他的夫人在。我常常照顧她,有時間我一定到她家裡坐坐,陪陪她,年歲大了。有一天我問她,我說:師母,你們現在吃的豬肉、雞肉,想想看比五十年前吃的味道一樣不一樣?她想了大概四、五分鐘,告訴我:不一樣。我雖然學佛之後就沒有再吃肉,我想像當中一定不一樣,我是從哪個地方想?從前這些家畜飼養都是放在外面的,牠過的是很自然的生活,自然的生活是健康的生活,這些動物牠們的心情也很舒暢,吃飽了找個地方休息睡覺,無拘無束,海闊天空。
現在你們吃的這些肉食,那個時候我們在台灣,台灣地方很小,聽說是大規模的飼養。豬跟雞都是養在籠子裡頭,從出生到被殺的時候都沒有離開這個籠子,等於一個人終身監禁坐牢。坐牢的心情是什麼心情?雞也是如此,一生都在雞籠裡頭,從來沒有一天是自由過的,這樣的心情我想一定不好。牠的心情不好,牠的肉質怎麼會鮮?怎麼會美?我是從這上面觀察的。我就問問吃肉的這些人,你們自己仔細想想,跟你們從前吃的味道一樣不一樣?不一樣。所以從前這些東西真的有營養,現在沒有營養。現在說老實話,不如吃蔬菜,肉食的營養比不上蔬菜,蔬菜是自然成長的。你從這裡去想,味道不一樣了。
前幾年我到香港聽同修們告訴我,現在的豬,這些動物、家畜都在吃抗生素一類的,都在吃藥物、荷爾蒙。養豬養雞的希望在很短的時間牠就長得很胖、長得很肥,豬只要六個月、雞只要六個星期就殺了。我想想這些動物肉食裡頭決定帶著病毒,所以現在吃肉的人什麼樣的怪病都起來了,原因在此地。
你要知道這些飼養的家畜,牠的生活不正常,我們沒有以人道來對待牠。現在這個社會上講人權,那個豬也有豬權,雞也有雞權,鴨也有鴨權,你沒有給牠權利,沒有用人道的道義來對牠,牠怎麼會報答你?
福薄了!我們從阿育王這個小故事,細心觀察現前這個社會現象,我的感受很深。
現在我住在澳洲,澳洲確實是今天全世界可能是唯一的淨土了。這個地方地大人稀,土地相當肥沃,我們住在那個地方自己種菜,我們有兩個菜園。這個道場經常吃飯,差不多有六十個人,我們兩個菜園自給自足,還有多餘。
我們現在那裡很重視學習種菜,我們種了三樣東西可以做主食,種玉米、蕃薯、花生。蔬菜種類很多,一般我們的副食就很少到外面去買了。在這個時代,自己種的東西味道跟市場買的不一樣,市場買的多少它還有農藥,它還用化肥。我們沒有用農藥,我們的肥料是用堆肥。草地很多,每半個月割一次草,把草堆積在一起,三、四個星期它就腐爛,就發酵變成天然的肥料,只要挖個坑就行了。所以我們不用化肥,希望在生活上能夠做到自給自足,這種生活健康長壽。
在都市裡面,從前李老師講,我們現在哪裡是過人的生活?三餐服毒。菜裡頭有農藥,米裡頭有滑石粉,摻雜滑石粉,米好看、漂亮,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從這個地方我們又能夠體會得到,這個時代逐漸逐漸在衰退。
普賢菩薩教我們,十大願王裡頭有「請轉法輪,請佛住世」,我們要認識真正有道德、有學問的人、有操守的人,這是世間的善人、好人;善人、好人有福,他能住在我們這個地方,是我們這個地方的福報。我們請他來教導我們,就是「請轉法輪」,不但講經說法,這是言教,更重要是身教,真善知識。能說不能行,不是真善知識;真善知識能說又能行,智者大師說「國之寶也」。這個人真有福,有智慧、有福德,他在的地方那就是福地。
本經末後五十三參,五十三位善知識都住在福城,都住在南方。其實不是這樣的,哪裡都住在一個城市?哪裡都住在一個方向?四方都有。佛講了,南是象徵光明,在五行裡面南方是屬火,火象徵光明。善知識他是光明的,所以善知識住的那個方向就叫南方,善知識居住的那個城市就叫福城,表法的!代表智慧福德。
所以我們遇到一個真正的善人,我們要求他教化,要求他住世,怎麼求法?都在緣分。你要知道善知識他不求名聞利養,名聞利養留不住,「你到我這裡來,我供養你大道場,供養你大房子」,他不要這個東西;「到這裡來,我給你很高的地位」,他也不要這個東西。什麼能留得住他?跟他學習,依教奉行,他來教。你要不能夠依教奉行,我們一般人常講的陽奉陰違,這位善知識自然就離開了;離開,這個地方就沒有福報了。這個道理儒佛都講,講得很多,我們要懂、要能體會得。
我們這一個城市、這個地區,不善的人多,善的人少;認識善知識不多,不認識善知識的人多。我們有幸認識善知識,就要代表這個地方啟請,請他來講經教學,教導我們。當然更好是能請他長住在我們這個地方。如何請他到這兒長住?依教奉行的人多,他自然就來長住,他就不會走了。
要知道真正有道德之人,他一生最希望的是什麼?傳人。特別是晚年的時候,他要找接班人,接班人是傳人,有一個、兩個接班人,他就不會走。那一個、兩個接班人不容易找,可遇不可求。為什麼?百分之百的隨順老師教誨,現在這個世間到哪裡去找?
我跟諸位同學說過,早年我在美國、加拿大弘法,一個人相當辛苦,希望李老師能再培養幾個人,我們師兄弟多了就能互相幫助。我向老師要求十幾次,最後老師告訴我:我不是不想教,你替我找學生。我從此以後不再說了,為什麼?找不到,找像我這樣的學生就找不到。對老師有十分的誠敬,對老師完全隨順,所以老師肯教你,你能夠傳他的法;他雖然老了、走了,後頭有接班人。這種人可遇不可求,到哪裡去找?
所以我一想起來,到哪裡去找像我這麼一個學生,對老師這樣真誠恭敬,對老師的話這樣的能夠完全接受順從,我想找不到了。所以以後就不再提了,我知道難,太難了!
現代的人習慣是見人過,不見自己過。我們自己學生當中也有提出這個問題來問我:萬一善知識有過失,我們怎麼辦?這個問題他問晚了,為什麼?文殊菩薩叫善財出去參學,把參學的心態,用什麼樣的心態去參學,很詳細的教給善財童子。這一段經文在《四十華嚴》,文殊寄十信位最後一段。他沒有看過,他沒有讀過。其實粗心大意,我講過,在香港講的。親近善知識不見善知識之過,六祖大師說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何況是善知識?善知識有道德、有學問、有操守,我們看到他好像有一些過失、不如法的事情,我們不懂,他也用不著來給我們說明。
他教化眾生,眾生人多。我們知道,我在台中那個十年,親近李老師的人數,我估計至少五十萬以上。各種不同根性的眾生,他用各種不同的方式來接引。有些好像是不大如法,我們知道他用的是權巧方便。不用這個方法就不能令眾生得度,不能幫助眾生入佛門,所以他以非常的手段來接待,見什麼人用什麼方法。活的,不是死的!
他能用,我們不能用,為什麼?我們的心不清淨,這是四攝法裡頭「同事」度。我們今天在四攝法只能用前面三個:布施、愛語、利行,同事我們做不到。善知識能用同事,他居塵不染。你看到他好像是染污,他心地清淨,一塵不染。你要不了解,見到善知識過,「算了,我不親近他」。你再去親近別人,你走遍天下,算你命長,活到兩百歲,你也找不到一個善知識,你白過了這一生。
我說這個話是真的,為什麼?你專見別人過失,哪來的善知識?善財童子所接觸的全都是善知識,沒有一個不是善知識。五十三位是代表,代表社會大眾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全都是善知識。為什麼?不見世間過。所以善財童子一生圓滿成佛,證到究竟的果位,不需要三大阿僧祇劫。什麼原因?就是不見世間過。要知道真正修行人,世間所有一切人事物沒有過失,過失是我自己,我自己有過失。世間一切人事物確確實實沒有過失,如果你聽懂我這一句話,你明白了,認為我這一句話是真實的,你覺悟了。
第九句:
【諸佛出現於世故。一切世界海廣博嚴淨劫轉變。】
這是說佛出現在世間。前面一句是講佛滅度,這個世間眾生福報慢慢就減少了。如果佛出現在這個世間,這個時候眾生的福報一定是現前,才能夠感應得有這麼樣大智慧、大福德的人出現在世間。清涼大師在註解上舉了一個例子跟我們說,「如彌勒來也」;前面這個滅度,如本師圓寂,入般涅槃。底下這一尊佛,賢劫第五尊佛是彌勒菩薩到這個世間來示現成佛。這是《彌勒下生經》裡面,佛告訴舍利弗說,彌勒示現成佛,四大海的水漸漸減少。這個意思我們聽懂了嗎?海水水位降低,陸地的面積就多,這是眾生有福,土地面積大了。
現在釋迦牟尼佛滅度到今天,我們現在這個地球上的海水上漲,科學家告訴我們,現在南北極的冰逐漸在融化,報紙資訊裡頭也常常有報導。科學家估計,如果南北極的冰完全融化,海水現在的水位大概會上升七十米;換句話說,陸地沿岸低於七十米的都會被淹沒掉。科學家講大概所有全世界靠海邊的城市統統都會被淹沒,土地面積愈來愈少了。愈來愈少是眾生沒有福;土地面積愈來愈大,這是眾生有福報。這是釋迦牟尼佛告訴舍利弗尊者,說彌勒佛出世的時候,陸地的面積會增廣,海水的水位會降低,顯示出佛的福報大,眾生也有福。眾生沒有福,怎麼能感得佛菩薩到這個世間來示現?
由此可知,我們想求佛菩薩再來,求佛菩薩示現,用什麼方法求?依教奉行。依教奉行的根源是什麼?孝親尊師。孝親尊師是一切眾生吉凶禍福的根源,這個世間人盡孝的人多,尊師重道的人多,就感應諸佛菩薩住世,佛菩薩來應化。如果這個世間人不知道孝順父母,不知道尊師重道,不仁不義,無有道德,聖賢人都走了。為什麼?聖賢人要不走,他就不慈悲。這個話怎麼說?聖賢人在這個世間不被世間人尊重,世間人會毀謗他、會侮辱他,造的罪過就更重了,所以聖賢離開。不在這個世間住,就是不讓眾生造作更重罪業的機會,慈悲!所以佛菩薩、聖賢人到這個世間來是慈悲,走也是慈悲。眾生尊重他,這是眾生有福,他就來了;眾生不尊重他,眾生有罪過,他趕快走了。這個道理現在懂得的人也不多了,古時候人幾乎都懂得。
所以我們用什麼方法求佛菩薩再來?在佛門裡常講乘願再來,用什麼方法求他乘願再來?求他的根本是孝親尊師,這是因;緣是依教奉行。我對於聖賢人的教誨我能信、能解、能行,這就是感,眾生有感;眾生有感,佛就有應,感應道交。
佛在經上跟我們說了四種不同的形式,所謂「顯感顯應」,顯是非常明顯,我明顯的祈求,求佛菩薩、求聖賢人,求他來住世;我認真努力做出孝親尊師的榜樣,真的有聖賢人出現在世間,顯感顯應。第二種是「冥感顯應」,冥是確實沒有求佛菩薩這個念頭,但是孝親尊師真做到了。做到並沒有求,這是冥感。佛菩薩你沒求他,他來了,冥感顯應。還有「顯感冥應」,明顯的做出祈求,佛菩薩來了,來了你不知道,這個應叫冥應,他真來了。佛菩薩示現是一個普通人身分,做一個很普通的事業,他真的是,用我們現在的話講,他對社會犧牲奉獻,捨己為人,存好心,做好事,念念都是利益社會大眾,與正法決定相應,我們不知道他是佛菩薩,冥應。第四種是「冥感冥應」,這個地方有善心的人、有善行的人,他並沒有希求佛菩薩,佛菩薩暗暗當中也來了。感應多,無量無邊的因緣,但是總不出這四大類,這四大類把感應的事情包括盡了。
現在這個世間是亂世,這些年來,二、三十年來,國內外許許多多同學把這些資訊都送來給我看。我略略的看了一看,幾乎所有中國、外國古老的預言都講到現在這個時代有大災難。災難會不會發生?預言裡頭說得好,完全看人心。人心要知道悔改、要知道懺悔,這個劫難雖然不能夠完全化解,它會減輕,大的災難變成小災難,小災難就沒有了;時間可以推遲,可以推往後;或者是災難的時間可以縮短,譬如一年的災難縮短成一兩個月。這些話我能相信,佛經裡面講得太多了,「一切法從心想生」,這是基本的原理;又說「依報隨著正報轉」,這是轉變。
我們懂這個道理,所以我們學佛的人要怎樣幫助這個世間苦難眾生化解這個災難?不要以為自己沒有能力,自己確實有能力,學佛就化解災難。我存心,我存佛心,把我自己從前那個凡夫的心轉變過來,我改變成佛心。佛的心是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我用這個心;凡夫的心是虛偽的心、是染污的心,內被貪瞋痴慢染污,外面被五欲六塵、名聞利養染污,這是染污的心。凡夫的心不平,凡夫的心愚痴,凡夫的心自私自利,沒有慈悲。所以從我自己內心做個轉變,要做個大轉變,要做個徹底轉變,我才能幫助這個社會,幫助這個世界。
就像《十善業道經》上所講的,不容夾雜毫分不善。我的真誠心裡頭不能夾雜毫分虛偽,清淨心裡頭不容許夾雜毫分不淨。我能救自己,也能幫助別人。自度就是度他,度他還是自度,自他是一不是二,這才叫真正慈悲。如果還是隨順自己煩惱習氣,還不能放下五欲六塵,不能放下名聞利養,害他終成自害。一定要參透!這個世間一切法是虛妄的,不是真實的。
前天我偶爾看到報紙上有個標題,我看了一下,我覺得很對。它說現在外國統計青年男女結婚,真正的愛情能支持多久?兩個月到三個月。我想他們統計是真的,從統計裡面得到一個結論,男女相愛的時間只能夠支持兩三個月,很短!為什麼?假的,不是真的。
我在講席裡過去常常跟大家說,別人說我很愛你,我怎麼歡喜你,你聽了之後笑笑,為什麼?假的,別當真,當真你就會上當。為什麼?他的心不是真誠的,他的心是虛偽的,他的意也是虛偽的,他的言也是虛偽的,他的行為也是虛偽的,你怎麼可以當真?他說「我恨你」,你也不要在意,全是虛偽的,不是真的!只有佛菩薩才用真心,阿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用的是相似的真心,不是純真之心,接近真心,這個我們在經論裡面讀得太多了。
現在回過頭來要問自己,我自己生活在這個世間,處事待人接物,我用真心還是用妄心?這個重要。如果我要學佛,我一定用真心,我肯定用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
有許多人告訴我,都是虔誠的佛教徒,常常聽我講經的,來看我,說:師父!現在真心待人不行,別人都騙你。我們用真心對他,跟他說實話,那我們就要吃虧,我們做生意賺不到錢!他的想法、看法、說法全都錯了。假如他真的能把《了凡四訓》念個三百遍,我相信他在我面前不會說這個話了。你做生意賺不到錢,就是因為你虛假,你不是用真誠,你不了解事實真相。
鍾茂森居士最近做了一次因果輪迴的報告,他的資料是美國那邊許許多多著名的教授經過幾十年的時間研究因果輪迴,有了結論。結論,他們這些人沒有讀過佛經,不知道佛法。鍾茂森告訴我們,結論跟佛法講的完全相同。
你的財富,你命裡頭有沒有財?命裡頭有財,丟都丟不掉。絕對不是說我欺騙眾生我就能賺到錢,你錯了!你賺到的錢是你命裡頭有的,不欺騙你賺得更多。因為欺騙,把你的福報已經打折扣了。譬如你命裡頭有一百萬,因為你用不正當的手段,你就是經營生計完全用欺騙的手段,你命裡頭的一百萬,你這一生當中實際得到大概只有二十萬、三十萬。福報裡頭百分之七、八十被你的惡念、惡行折掉,你說你多可惜!你做生意要是用真誠,遵守佛的十善業道,童叟無欺,不管你做什麼生意,可能你賺的錢比你命中有的還會加利息,你命裡頭有一百萬,可能你會賺兩百萬。這個道理現在人想不通,愚痴到極處!那個貪瞋痴三毒煩惱太重,業障太重,你不曉得這個道理。
所以你要學做個好人,一生絕不欺騙任何人,他欺騙我可以,我絕不欺騙他。為什麼?他欺騙我,他愚痴,他不知道事實真相;我不欺騙他,我明白,我了解,我這樣做是得智慧、得福報。欺騙別人是折損自己的福祉,我怎麼肯這樣做?於一切眾生言而有信,我說到一定做到。你這樣子做人,社會大眾對你信任,知道你可靠。多少人想修福,不知道福怎麼修法,他會向你請教,甚至於會委託你幫他修福。我們受人之託,一定忠人之事。
學佛總得要開悟,世俗人講開竅,竅門不開,你怎麼能夠轉境界?袁了凡先生親近雲谷禪師,禪師給他一番開示,他聽懂了,但是他沒有徹底懂。他都做了,做得很不錯,真的把命運改過來了。改的幅度不是很大,說實在話,他的轉變遠遠不如俞淨意。《了凡四訓》後面附有一篇文章「俞淨意公遇灶神記」,俞淨意的命運不如袁了凡,他一生的際遇比袁了凡差遠了。他還是有一點善根,感動灶神現身給他說法,他才真的覺悟、真的懺悔、真的回頭;回頭之後,他的果報超過袁了凡。這兩篇東西你合起來看,你就明白了。它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它不是寓言故事。
所以世間修福的人多了,懺悔的人多了,就感動佛菩薩示現。佛菩薩示現,這是加持。你這些地方眾生原本就有一些福報,佛來之後這一加持,福德、智慧大幅度的提升,人心向善。雖然有惡人,慚愧心生起來了,知道改過自新,人有福了。人有福,感動天地鬼神,這個地方風調雨順,五穀豐收,居住在這個地區的眾生,生活所需一切都不會缺乏。
如果修的福報大,人人都能夠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好的標準是經論上的教誨,儒家講的倫理道德,這是好的標準;道家講的《太上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騭文》,標準!依照這個標準斷惡修善,不善的統統要斷,善的努力去學習。古人用功過格,天天記載,記自己的過,記自己的功,將功抵過。這個方法雖然很笨拙,但是非常有效。明末清初很多人,在家、出家都用這個方法,出家人都不例外。蓮池大師他有功過格,以後叫「自知錄」,現在收在他的《全集》裡頭。那個「自知錄」就是他自己的功過格,天天依照這個來反省、來檢點,改過自新,成就自己的德行,成為一代祖師。不是這樣認真的去幹,怎麼能成就?
這樣的人多,這是時節因緣轉變了。明末的時候,社會風氣也是往下墮落,但是清朝入主中國之後,社會就安定了。社會安定,好的領導人出現,中國近代史上康熙、雍正、乾隆,這三代一百多年。康熙六十一年,雍正十三年,乾隆六十年,這三個領導人都是希有難逢,又何嘗不是明末那些大善知識在那個地方自行化他,感應得來的?我們細細的去觀察、去思惟,這裡頭的前因後果。明朝怎麼亡的?清朝怎麼興的?仔細去觀察,有近因、有遠因。你觀察清楚,然後你才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的。
借古比現前,現前這個世間為什麼這樣亂?我們也清楚、也明白了,我們要怎麼做法也知道了。在這個亂世如何幫助社會?幫助社會,說實在話,我們自己這一代可能看不到了。自己要拼命種善因,希望底下一代成就,果報在下一代。自己種因,自己做出犧牲奉獻,捨己為人,希望果報是下一個世紀社會安定,天下太平,人民幸福,有聖賢出世,恢復倫理道德的教學。如果我們今天不肯做出貢獻,還是自私自利,自己將來往哪裡去?三途地獄,下一個世紀眾生更苦、更可憐。佛常常在經教上教我們要覺悟,教導我們要積功累德,我們這一世的辛苦,給下一個世紀社會安定和平、人民幸福,大功德!
跟你說真話,所有一切眾生生命是永恆的。六道凡夫出離不了六道,在六道輪迴,這個身捨了之後,在佛法裡面講,四十九天之後你又去得個身,你又去投胎換個身體了。換一個什麼樣的身?換一個什麼樣的生活環境?那看你這一生的業力。我這一生我造的業善,我換一個身一定比現在這個身更好,我的生活環境一定比現前更好,這就對了,這就往上升,種善因得善果。如果我的心行不善,起心動念都是損人利己,那個最大的災難是什麼?是利用佛法、利用聖賢欺騙眾生,滿足自己的欲望,這種行業來生墮阿鼻地獄,不得了!
所以我常常警告同學,佛門將來是兩個果報,依教奉行的人,如理如法修行的人,他的果報是佛菩薩,他走佛菩薩的路;如果拿著佛門欺騙信徒、欺騙社會,自以為聰明,在這裡頭爭權奪利,滿足自己的欲望,這個門是地獄門。你要想到你能活幾年,何必往地獄裡頭去鑽?
看到別人做惡,造作罪業,自己心裡要有警惕。不要去說人家,不要把人家過失裝在自己清淨心裡頭,那你就錯了。為什麼不能說他?這個人正在迷的時候,利令智昏,他不會接受。不會接受,反而怨恨你,你這又何必?
我跟李老師十年,我看到李老師對這些人事,他老人家的處理,他真的學會了六祖那一套。哪一套?合掌令歡喜,絕不得罪。你能夠接受,我勸告你;你不能接受,阿彌陀佛,合掌笑瞇瞇說「阿彌陀佛」,不結冤仇。知道你墮地獄的,絕對不結惡緣。
因此我們要明瞭,凡是能夠說我過失的,都是我的大善知識。誰肯講你的過失?古時候講你過失的是父母、老師,所以父母老師的恩德大了。知交的朋友都要察言觀色,看你有沒有容量?能不能接受?不能接受,絕口不談。好的朋友,有道德、有學問的朋友漸漸跟你疏遠了,對你敬而遠之,不得罪你。知交難逢,知交是能夠規過勸善,這是知交,這是好友。
我們要學會,佛是這樣教給我的,老師親自做給我看的。我在經上學到,看到老師這個做法。老師對他的學生,學生不止我一個,李老師的常隨眾有三十多個人,我們天天在一起,跟著老師的,老師走到哪裡,我們跟到哪裡。這三十多個人當中,根性也不一樣,有些人真想學,有些人還是求名聞利養,不是真的。常常跟隨老師,「我是某某大德的學生」,好像很榮耀的樣子。老師知道,對這一類的學生,他不管什麼樣的過錯,老師從來不說。但是真正想學的、依教奉行的,你有一點點過失,老師就教訓你。有罵有打,一點都不客氣,你真想學,這是真教你;你不想學,對你很客氣。
老師跟我們講過,他不能接受,你何必得罪他?何必跟他結冤仇?「冤家宜解不宜結」,絕對不跟人結冤仇,也就是絕對不說別人過失。當面不說,背後也不說。不但不說,我跟你講過了,心裡決不落過失的印象。修什麼?修自己純淨純善的心行,這個人才有智慧,這個人才有福德,才是眾生的真善知識。他在哪個地方,這個地方人有福報。
我們自己要反省,別人能做,我為什麼不能做?我之所以不能做,就是放不下名聞利養,放不下貪瞋痴慢,放不下五欲六塵的享受,不就是被這些東西障礙了嗎?你果然想通、覺悟了,我這些東西統統捨棄,我都不要了,得大自在,得大福報。境界提升,福報增長,自己命裡頭有福,而且這福報不斷在增長,加速度的在增長。我這邊捨掉,那邊大福報來了。
跟著我的同學們,你們自己想想,我過去這五十年,我能捨,捨了之後,你看看後面來的一定超過前面一倍都不止。你要不捨,永遠就不得。「捨、得」,你要懂得這兩個字的意思,捨是因得是果,捨財得財,捨福得福。更進一步,你要想成佛,不想搞六道輪迴,把你所得的也要捨掉,你就得大自在,你就入佛境界。
得到的不能不捨,為什麼?不是真的。《金剛經》上,那是大智慧的教科書,「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是世尊真實的教誨。六百卷《般若經》,我讀了做一個總結,九個字,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所以捨是正確的,永遠去捨。統統都捨掉了,你得到的是什麼?盡虛空遍法界,前面我們看到二地到十地菩薩,各個遊諸世界,你看看多自在!
我捨得很乾淨,我得自在,我什麼都不要。你有個道場是累贅,你要管這些拉拉雜雜事情,好辛苦!我要這幹什麼?是眾生你們有福,想修,找到我,希望我幫助你,我盡一點義務。我並不吝嗇,我幫助你、成就你,你要好好的學;你不好好的學,我馬上就走了。我才不稀罕這些道場,我不稀罕這個!我天天讀經,我天天講經,我廣結法緣,走遍全世界,我的果報是受到大眾的尊敬、歡迎,我就得自在了。哪個地方都希望我在那裡住幾天,講講經。全世界這麼大的地方,我要是每個地方去講一個星期,貴客!一年五十二個星期,我住五十二個地方,到哪個地方人家都把我當作貴賓看待,你說我多舒服、多自在!什麼也不操心。
我常常教年輕的學生,你把道德養好,把學問培養出來,走遍天下,自行化他。我們為什麼不學菩薩摩訶薩?菩薩摩訶薩沒有自己的住處,什麼都沒有,到處遊化,到處做客,絕對不做主。我們在這個世間,我們要使用權,不要所有權,要所有權的人很辛苦。使用權好像我住旅館,我使用;所有權是老闆的,老闆很辛苦,要照顧;使用權,客人很自在。你要想通!這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諸佛菩薩永遠擁有使用權,絕對不要所有權。永遠做客,絕不做主,遍遊虛空法界,這是真正得大自在。今天時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