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八0三卷)  2002/8/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0803

  諸位同學,請看「華藏世界品」,藏海安布莊嚴,地面香海偈頌第八首:

  【妙寶蓮華作城郭。眾彩摩尼所嚴瑩。真珠雲影布四隅。如是莊嚴香水海。】

  這一首偈是讚頌城郭、真珠,這都是香水海四岸邊的莊嚴。『城郭』是古時候防禦的設施,主要的是防禦外面盜賊的入侵,有保護人民安居樂業的用意,人民居住在城內他有安全感。在這個地方也是表法,佛常常教導我們「守口如瓶」,口小、身體大,好像瓶口一樣,守口要像瓶一樣。「防意如城」,意是什麼?邪思惡念,你要懂得防禦,口要謹慎,說話要謹慎,所謂是禍從口出。你能夠守口如瓶,你就會遠離許多的災難。起心動念當然更重要,應當知道護持自己。佛門常講護法,護法第一個是護自己,自己護好了就能護人,就能護國。總而言之,外面所有境界都是以自己為主宰,所以自己處處要懂得防禦。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是大學問,只要人事環境能夠處得好,你處處都能得到人的幫助,無論做什麼事業,你都很容易成就。古人有一句話說,得道者,得道就會得到一切人的支援、幫助,「得道者多助」,有很多外緣來幫助你。外緣裡頭最重要的當然是人事,除了人事,真的還有天時地利都來幫助你。由此可知,道德的修養就是城郭。

  『妙寶蓮華』就是道德,比喻道德。什麼是道?在佛法裡面講道是性德,自性本具的德能,我們現在人講的是自然,佛法也說法爾。我們能夠隨順自然,這就是行道。怎麼隨順自然?不加絲毫意思就隨順自然,加一點意思在裡頭就不自然,就把自然破壞了。那一點意思是什麼?是自己的意見。我自己的想法看法,我以為怎樣,你加這麼一點東西在裡頭,把性德破壞了。不加絲毫意思,這就是覺悟的人,聖人!我們稱他聖人,完全隨順自然。

  這個話還是不容易體會。佛在經上常講,常常提醒我們,不要相信自己的意思。自己的意思是什麼?是妄想分別執著,這不能相信。到什麼時候你能夠相信自己意思?佛的標準降得很低,實在講是教初學,證得阿羅漢果之後,你就能相信自己意思,佛是用這個標準。阿羅漢見思煩惱斷了,他所證得的是正覺,「無上正等正覺」,阿羅漢證得的是正覺,佛用這個做最低的標準。為什麼?這個時候你的意思已經隨順性德,自自然然流露出來了。我們常講回歸自性、回歸自然,必須見思煩惱斷了,才是真正回歸自然;見思煩惱沒有斷,你在六道輪迴打滾,你哪裡會遇到自然?

  善護三業要以這個做標準,但是這個標準還是太高了。就我們現前的境界,我們從哪個地方著手?佛很慈悲,對我們這些初學的人,佛教導我們從持戒入門。戒是什麼?戒是無上菩提本,在這個地方戒就是「妙寶蓮華」,戒是真正的妙寶,沒有人認識。戒行清涼,就像蓮華出污泥而不染,在六道、在濁惡的世間,他一塵不染。所以戒是佛的行,禪是佛的心,教是佛的言。佛教人總是以身作則,佛所行的身語意,所行的與道與性德圓滿的相應,這是如來的城郭,我們能體會得到嗎?我們常常想、常常反省,我為什麼跟別人處不好?為什麼別人誤會我?為什麼別人不能夠諒解我?我們要自己認真的反省,過決定在自己這一邊,不在別人;如果把過失推到別人,你永遠不會有成就。

  這個成就是德行。古來的大德,佛菩薩就更不必說了,世間的賢人君子,他們德行的成就,沒有別的,就是在懂得反省,懂得檢點,認真的改過自新,所以他的德行成就了。德行是道業的根基,不但是修道人的根基,世間立功、立德、立言,歷史上這些偉大的人物,無不以此為根基。

  我們無論是在家、出家,這一生學佛要想有成就,你怎麼能疏忽?要認真,最重要的是思想,思想要純正,思想念念當中要存誠。印光大師教人「閑邪存誠」,閑是防止,防止邪思惡念,要存真誠心,處事待人接物要真誠。這裡頭難,難在什麼?別人對你不真誠,你對人真誠,難!難在這裡。這個地方就是看你是不是真的覺悟,果然覺悟,那你跟佛菩薩一樣,肯定真誠心待人,真誠心接物,言而有信。不能說了不算,這個不可以,這是妄語。

  台灣,我們在台北市成立「佛陀教育基金會」,成立之初,簡豐文居士擔任總幹事,就給我談到基金會裡面工作人員雖然是拿待遇,待遇很薄。以他們的學歷、經驗、能力,他到其他的公司機構裡面服務,會拿比我們高的待遇,我們的待遇是僅僅夠你維持一個低水平的生活;換句話說,還是等於義工,都是在發心,我們共同為佛陀工作、為眾生服務。我們同一個理念,真的是見和同解,確實是一個六和敬的僧團。這些人如果長遠發心,在我們這個小團體裡面服務,這一般機構裡頭超過二十五年以上,一般機構都有退休金,要照顧他老年生活,這個問題我們有沒有想到?簡豐文居士給我提出來,我說我們當然要照顧。我們還想辦彌陀村、辦老人院,照顧這些無依無靠的老人,使他們能夠真正得到晚年幸福的生活。我們共同在一起為佛法、為弘道工作的夥伴,我們怎麼能不照顧?哪有這種道理!

  時間過得很快,基金會成立到現在差不多有二十年了,我們志同道合的夥伴有不少人沒有結婚的,現在都漸漸老了。參與我們工作,那個時候差不多是三十歲,現在將近六十歲了,五十多歲將近六十歲了。簡居士找了一塊土地,買好了,要建一個道場,建一個念佛堂,建幾棟宿舍,讓我們這些夥伴們將來有安身念佛修道的場所。好事情!我當然是全心全力支持,二十年前講的話我們要兌現。言而有信,人不能把義忘掉,人要有信義。現在社會信義逐漸逐漸淡薄,我們提倡道德,「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單是口頭上講沒有用,你要做出來。所以我現在協助把這個道場建起來,這是信義落實了,我們給社會一般團體做一個樣子。

  我們的能力很薄,我們沒有豪華的建築,只能夠因陋就簡,我們的房子只要求堅固實用,用的錢不多。好在我們的同學一生辛辛苦苦都是為佛法、為眾生,不為自己享受,年歲大了有個地方念佛進修,求生淨土,我們目的在此地。所以長時期在一起工作的夥伴,我們要盡形壽的照顧。所以信義是道德,是自然的,不是勉強的,這不是自己的意思,天性如此,符合天性就是順性德而行。

  『眾彩摩尼所嚴瑩』,「嚴」是莊嚴,『瑩』是放光,都是莊嚴美好的意思,這種美好做為影響。

  下面一句的意思就更明顯了,『真珠雲影布四隅』。「真珠」是七寶之一,也可以說用這一句來涵蓋一切珍寶。如果就這一樁事情,這裡頭的表法也有很深的意思,「真」則不妄、不假,心真、言真、行真;「珠」是圓的,表圓滿。所以我們在任何地方看到圓就想到圓滿,那個圓在提醒我們。凡夫健忘,常常失念,失念是把正念失掉,滿腦袋是邪念、惡念,念念都是想怎麼樣損人利己,他是這種念頭!這個念頭不好,這個念頭不但是輪迴心,而且是三途之念。佛法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心裡頭的邪思惡念可不得了!

  學佛的人,念念要成人之美,幫助別人,成就別人。尤其是佛法,佛法講的是大圓滿,「真珠」是表圓滿。名號的意思,上頭有個「真」,那就是大圓滿。心有邪思、有惡念,圓滿全破壞了。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別人做的這個事情,這個事情對社會、對眾生沒有利益的,我們不幫助他。對那個人呢?對人要恭敬。聖人教給我們,用什麼態度跟他往來?敬而遠之,我恭敬你,我不讚歎你,我不幫助你。如果你這樁事情對社會、對大眾是有利益的,我恭敬你、讚歎你,全心全力成就你。你看看,全是順乎自然順乎性德。普賢菩薩十願就是性德的流露,文殊菩薩十波羅蜜,大乘菩薩的四攝六度,你去想想,哪一樣不是性德自然的流露!

  中國儒家講的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那不是「意思」夾雜在裡頭,沒有「意思」夾雜在裡頭,純粹符合於自然的法則。我們要有真實圓滿的智慧、真實圓滿的德行,處世做人應該是這樣的。希望別人能得幸福,自己苦一點,快樂!如果是看到別人痛苦,自己在作樂,給諸位說,麻木不仁。

  所以我們想想,聖賢人,自古至今學聖賢道的,跟著聖賢教誨走的,生活都是非常清淡,遠離奢華,粗衣淡飯,哪個不是這樣的?而全心全力為社會服務,服務項目裡面最重要的幫助眾生破迷開悟;別的項目做的人很多,這個項目沒有人做,佛菩薩來做。確確實實吃人不願意吃的食物,粗茶淡飯,穿人不願意穿的衣服,做人不願意做的工作。

  我小時候念書,老師寫了這幾個字勉勵我,後頭最後一句結論「是謂之大人物」。我們學了佛之後才曉得,大人物是誰?是佛、是菩薩、是祖師大德,他們在這個世間真的是做了大事。這個大事是社會教育,現在所講的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這要有真正的智慧。

  智慧,佛說一切眾生各個本來具足。智慧為什麼失掉?因為你有妄想分別執著。你看,一切法加上你自己的意思就錯了,諸佛菩薩沒有絲毫意思夾雜,所以他看的那個世界叫一真法界,那是真實究竟圓滿。一真法界在哪裡?就在現前!他看得到,我們看不到。你要是真正了解佛菩薩的教誨,佛講離妄想分別執著就見到了。離妄想分別執著,你用的是真性。用的眼,眼是見性,見性見色性;耳是聞性,聞性聞聲性;鼻是嗅性,嗅對香性;舌對味性,這就是宗門講的明心見性,那個法界是一真。加一點自己意思在裡頭,「意思」是什麼?妄想分別執著,就把自性轉變成阿賴耶,這個麻煩大了,那就是愈來愈錯,搞成今天這個樣子。

  性沒有分別,有了別,沒有分別,分別是意。我們學佛的同學不能夠契入佛的境界,原因在哪裡?你沒有離開分別執著。我常講的,你用的是輪迴心,學佛依舊造輪迴業。譬如這兩年有人反對《無量壽經》會集本,他為什麼反對?妄想分別執著,落在這裡頭。如果說會集是決定錯誤的、不可以的,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不能講經,為什麼?釋迦牟尼所講的一切經全是會集的。佛在經上自己說的,他老人家一生沒有說過一句話,誰要是說他說法就是謗佛。真的,一生沒有講過一句話!講的那麼多是誰?是古佛,過去諸佛如來,現在他方一切諸佛如來的,世尊是述而不作。講別人的東西,那不是會集是什麼?所以說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是會集古佛所說的。會集不可以的話,釋迦牟尼佛不能講經,孔老夫子也不能說話了。夫子自己也說他老人家一生述而不作,述是什麼?傳述別人的,古聖先賢的,沒有加一點點自己意思在裡頭,這叫述而不作。你要把這個搞清楚,沒搞清楚是沒有智慧,人云亦云,你不怕人見笑嗎?

  佛家最明顯的會集本《朝暮課誦》,哪個道場早晚課都要念的,會集不可以的話,早晚課誦本要廢棄掉。現在許許多多的道場,莊嚴道場做法會,那些懺儀不是佛說的,佛沒有講過水陸懺儀,水陸懺儀是祖師大德們會集的;《梁皇寶懺》是會集的,寺院裡面做法會這許許多多的儀規都是會集的,統統不能要!連我們淨宗這些年來,我們在一起共修只有佛七,但是常常佛七圓滿的時候,我們做個三時繫念;三時繫念是會集的,中峰禪師會集的,全部都不能用了。這個時候怎麼辦?好吧!只有去參禪面壁去了,那也是辦法。從此之後,一個念頭不生,一句話不說,也行。講不通!

  所以夾雜自己意思在裡頭,破壞大圓滿。你自己破壞,那個過失小,是你自己無知、愚痴,但是你影響別人,你要是讓別人對這個經教懷疑,對法門懷疑,這個因果背得重。果報在哪裡?三途、地獄。

  佛菩薩見到了,佛菩薩不講話,佛菩薩沒有妄想分別執著。佛菩薩看著你造業,看著你墮地獄,哪一天在地獄裡面苦受盡了,你回頭,你懺悔了,佛菩薩來了,來幫助你。現在為什麼不來?現在來沒用處,來,你還要辯論,你還要顧全你的面子,你不肯認錯,還要加意的毀謗,罪上加罪,佛菩薩不來。如果你的善根福德將要成熟,你聽到這個話,你會很冷靜的去想想,想了之後,佛菩薩講的是有道理,大概是我錯了,我要回頭,這個念頭一動,這是你善根福德因緣成熟,佛菩薩來了。

  真珠底下加個「雲影」,雲影是表法的,真珠是圓滿,圓滿也不能執著,為什麼?「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真法界能不能執著?不能執著。只要起絲毫妄想分別執著就錯了,你就迷了,你就墮落了;不可以有絲毫妄想分別執著,那就對了。「真珠雲影」,在此地是表佛法,佛法遍布在虛空法界。「四隅」是指的虛空法界。

  『如是莊嚴香水海』。「香水海」的意思大家都明瞭,阿賴耶識裡含藏著種子。這個種子不論是善是惡還是無記,體性是相同的,它的本體都是真性,所以它也具萬德莊嚴。善的萬善莊嚴,惡的變現出來是萬惡莊嚴,地獄裡頭萬惡莊嚴;欲界天、色界天萬善莊嚴,都是染法。如果是淨法,淨法就是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了、斷了,那就是華藏世界、極樂世界的萬德莊嚴。這裡頭的理我們要懂,這是道理!

  道理真正懂得明白了,我們修學的信心堅定,疑惑斷了,自己內心裡頭邪思惡念斷了,外面的邪知邪見不能夠侵入,「妙寶蓮華作城郭」。外面邪知邪見還能侵入,你聽到的時候你會受它的影響,你看到、你接觸到,你受它影響,說明什麼?你裡頭不乾淨,內裡面有邪知有惡見,你才能夠感召得外面的感染。

  由此可知,外面的邪惡不可怕,可怕的是內裡頭的。佛教導我們要從裡面先斷,裡面斷不了,為什麼?常常受外頭境界影響,初學的人確實是這樣的。怎麼辦?你要能夠遠離外面的境界。

  古時候的人比今天的人有福報,為什麼?你想想看,不但是佛法修行的道場,連儒家念書的書院都建立在遠離市區、遠離村鎮,連村鎮都不愛,建築在山林水秀之處,人跡罕至。這個環境清淨,附近沒有村莊、沒有鄰居。為什麼要這樣做?沒有別的,遠離染污,防止邪惡侵入內心。到自己功夫有了成就,成就是什麼?定慧。心定,定是什麼?外面的邪惡,邪思惡念對我沒有影響了,這叫定。我眼見到、耳聽到、接觸到,決定是如如不動,我身口意的造作一定與法度相應,與戒律相應。這個戒變成自然的生活,哪裡會有破戒?哪裡會有失念?沒有!自自然然的,一絲毫做作的痕跡都沒有,這叫功夫。

  這個時候智慧開了,六根接觸外頭六塵境界,後得智現前了,《般若經》上講的「般若無知,無所不知」,六根接觸外面境界無所不知。這個時候在佛法裡面講你畢業了,畢業之後去教化眾生,去幹多元文化的社教工作。沒有到這個功夫,不能離開老師,不能離開學校。寺院、庵堂、書院是學校,不能離開;離開,怕你受外境影響,你會墮落。古人防範得嚴,城郭。好,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我們接著看下面,偈頌第九首:

  【垣墻繚繞皆周匝。樓閣相望布其上。無量光明恆熾然。種種莊嚴清淨海。】

  清涼大師告訴我們的,這一首頌是讚頌垣墻、樓閣。偈頌的文字很容易懂,這是讚歎華藏世界地面的香海。『垣墻』,這是最外面的,最外面的圍墻,我們現在講圍墻。用個「垣」,這個墻不高,矮墻,矮的圍墻,不是很高的。『繚繞皆周匝』,「周匝」就是圍繞整個香水海。『樓閣相望布其上』,圍墻上面,這個「上」實在講就是裡面,圍墻裡面有許許多多樓閣相望。「垣墻」是第一道的防禦,「樓閣」用我們現代話來說,體會它的意思就是多元文化,居住、修行、辦事的場所。

  樓不只一層,兩層以上的。現在像香港這個都會,樓閣真的是非常密集,而且都是高樓,我看大部分都是三十層以上。這裡面住家、辦公、商場所有的活動都在其中,居住在裡面的人,活動在裡面的人,你們想想看,男女老少,各行各業,這不是多元文化嗎?多元文化在一棟大樓裡面,一體!許許多多大樓在這個城市裡頭,也是一體。它外面是垣墻,垣墻是邊界,這個邊界之內的,那怎麼不是一體?香港特區的界限就是圍墻、垣墻。你從這裡面去看,佛教導我們的真實義就很明顯,於是我們起心動念決定不能有個人利益,要把個人利益放在其次,把整體的利益放在優先,第一優先,這就對了。

  這個經講的是華藏,不是一個銀河系,不是一個太陽系,這是一個非常偉大的星系。我們在此地的學習,沒有別的,拓開心量!想到多重的樓閣,一個生命共同體。現在科學技術可以說突飛猛進,日新月異,地球確確實實如人所說「地球村」,我們住在這個地球上的一切眾生,有沒有想到我們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每一個眾生都有義務愛護這個地球,每一個眾生都不可以任意破壞這個地球。破壞地球不是一個人受害,居住在地球上所有一切眾生都受害,你要能做這個想法。心量要拓開,狹隘的思想一定要放棄。

  從前有,可以,為什麼?從前我們生活活動的空間不大,在農業社會裡頭,七十年前,那個時候中國正在跟日本打仗,我們生活在那個時代,資訊不發達,傳遞資訊最快的是電報。現在這個落伍、沒有了,在那個時候是最先進的。交通工具,中國是個落後的國家,交通工具非常缺乏,人與人之間往來靠走路。

  我在那個年代,因為是戰亂,常常逃難。八年我走了十個省,長江以南十個省我都走遍了。兩條腿天天走,一天最少走六十里,最少的;最多的走一百二十里,所以走路是常事,很平常的。每天自己背一個包袱,換洗衣服,一個小被子、被單,墊在地下的毯子,還有蚊帳,捲起來一個背包,全身家當就背在身上,走了八年。最好的交通工具是帆船、風船,那是最好的交通工具,最舒適了。那個機會都很少,多數在遇到河流我們所乘的是小船,小船要划船,兩三個人划船;稍微大一點的,搖櫓。

  若不是戰亂,居住在農村裡面的人,真的是老死不相往來,活動範圍很小,不要緊,你的思想只想到自己活動的小範圍,為這個小範圍的利益著想,行!今天不行了,今天全世界任何地方發生事情,我們立刻就知道。在我少年那個時代,往往外面發生的事情,不要說是國際上,國內發生事情,十幾天才知道是正常的,世界上發生的事情往往一兩個月才知道。所以生活在現代的時代,不是從前那個時代,確實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地球變成一個村,生命共同體這種認知,愈來愈明顯,愈來愈強烈,起心動念如何維繫整個社會的安全。

  社會安全靠人,靠人的念頭,起心動念;佛法裡頭講「見和同解,戒和同修」。今天的六和敬是要推展到全世界,推展到地球上所有的居民,這個社會才是安定的,世界才能得到永久和平。由此可知,我有意見,我想怎麼做怎麼做,破壞六和敬。破壞六和敬,就是破壞社會安定,破壞世界和平,這個罪重!你想到自己一點方便,你給別人不方便。

  你一定先要想到社會是多元的,不是單一的,在我們一個身體上就明顯的你能夠覺察到,整個身體是許許多多器官組成的,任何一個器官也不是單一的,還是多元的。譬如眼,譬如耳,它由許許多多神經細胞組成,每一個細胞還是多元的,還不是單一的,由許多原子電子組成的,你要懂得!多元是自然的法則,是自性的現象,你怎麼能夠違背自然法則、違背自性?不可能!你要是違背,準出毛病;你要是隨順,準得好處。為什麼偏偏要違背,不肯隨順?

  全世界每個國家地區、每個種族的古聖先賢,你細細去觀察,他們教化眾生雖然示現的形象不相同,教化的方法不一樣,你看他教學的內容,中心的宗旨相同,都是教人仁慈博愛。什麼叫仁?中國這個文字是智慧的符號,仁是二人,不單單只有自己,想到自己立刻要想到別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仁心。常常替別人想,替別人想就是替自己想,為什麼?一個生命共同體,自他不二。

  佛法裡面講這個生命共同體講得大了,它是講到虛空法界一切剎土眾生共同一法身,這個範圍講得大,沒有比這個更大的。講盡了,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整個宇宙就像一個人的身體,華藏世界就像一個器官,娑婆世界是器官裡面的一個分子、一個神經,銀河系就像一個細胞。你看看《華嚴經》上講的是多大?整個宇宙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所以經上常講「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三世佛,過去佛、現在佛我們不說,未來佛是誰?所有一切眾生都是未來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凡是有佛性皆當作佛,未來佛。只要你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你就是如如佛,沒錯,是真的,不是假的;你要是放不下,那你是凡夫。佛跟凡夫的差別就在此地,我們不能不知道。

  我們想作佛,沒有別的,放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你用真心。見性是真心,聞性是真心,覺性是真心。真心叫性,不叫識,識是妄心。你只要夾雜妄想分別執著,我們眼見叫眼識,凡夫是用眼識見什麼?見色塵,耳識聞的聲塵,六根對六塵。佛菩薩是用見性見色性,聞性聞聲性,不一樣!他用的是六根根性,對的那個不叫做六塵,叫六性,明心見性是這麼個意思。

  佛菩薩轉過來了,所以唯識宗的經論用了一個名詞,「轉識成智」,把六識轉成智慧,轉成四種智。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阿賴耶是藏識,我們前面講藏識海;轉末那為平等性智,轉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轉前五識眼耳鼻舌身,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只要轉過來,就稱他作法身菩薩,他是華藏世界的居民;轉不過來,那是六道輪迴的居民。

  六道、華藏都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也是佛在經上常講「從心想生」,你是什麼心,你是怎麼個想法,境界隨著你的心想在變。所以你一定要知道,境隨心轉,心轉境界,不是境界轉心,到心轉境界你就自在。

  你現在為什麼不自在?有的地方住,這個地方住很舒服,換個地方很彆扭;這個地方住得很難過,心情也不好,身體也不好。你是心被境轉,這是凡夫,真的是標準凡夫。學佛如果真正有一點功夫,這個境界對你沒有影響,風水好的地方也是這樣,風水不好的地方也是這樣,一絲毫的感觸都沒有,自己非常快樂。飲食起居什麼都能吃,都正常,身體都不會受到干擾,你已經有能力轉境界;如果一切還要挑選,被境界所轉。

  距離我們最近的,有一個心轉境界示現給我們做榜樣的,民國初年,大概民國二十年的時候他還在,江蘇鎮江金山寺的妙善法師,佛門裡面稱他為金山活佛。台灣煮雲法師給他寫了傳記,樂觀法師也給他寫了一部傳記;煮雲法師寫的在先,樂觀是後寫的。煮雲法師跟他沒有見過面,但是他知道有這個人,到處打聽,打聽這個金山活佛的故事,他回家就寫。樂觀法師跟他認識,曾經跟他住過一段時期,了解得很多。

  我們這個凡夫身出家人都受外頭境界影響,他老人家不受影響。春夏秋冬一件衣服,冬天冰天雪地也是這件衣服,夏天再炎熱還是這件衣服,這個衣服一年到頭他也不洗;不但衣服不洗,從來沒有洗過澡。怪人!不受外頭環境影響了。我們天氣冷了要加衣服,天氣熱了要減衣服,受外面環境影響。為什麼他能不受影響?我們的飲食一定要想到自己的體質,哪些東西能吃,哪些東西不能吃。金山活佛從來沒有這個念頭,什麼都吃。你辦一桌素席供養他,他吃;別人吃剩的,倒到垃圾桶裡面,酸的、臭的他也吃,沒事!掉在地下,他撿起來就吃。還有不可思議的,人家供養他的鈔票,我們知道一般鈔票細菌最多,多少人摸過的,人家供養他的鈔票,他不是裝口袋裡,他吃掉,沒事!這個示現是讓我們了解心轉境界,不受外境干擾,不受外境影響,我們要學。學不到,不是學不到,是你沒有學。

  從哪裡學?跟諸位說,從戒定慧學。持戒有功,禪定現前;修定有功,智慧開了就轉境界,就不會被境界所轉。佛家常講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實在講金山活佛那種示現,要不要到明心見性?不必要!只要真正把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的執著放下,一切法都不執著了,阿羅漢!阿羅漢就不會被境界所轉了。為什麼?不執著了。

  我們今天被境界所轉,被別人所控制,是我們轉不了境界。果然轉得了境界,為什麼會被別人控制?被別人控制,你就沒有自由,你就沒有自在。你的地位再高、權勢再大,你想一想,你受不受醫生的控制?醫生告訴你這個可以吃,那個不可以吃,你乖乖聽話,不是受他控制嗎?不算好漢。金山活佛,好漢!世間還有一般人居住的地方一定要請風水先生來看風水,這個桌子要這麼擺,那個椅子那麼擺,都被人控制,他自己都不曉得。自己在這一生當中好好想想,曾幾何時你自己能做得了主,能不受外面干擾?

  人與人之間當然要互相尊重、要互相敬愛、要互相信任、要互助合作,這是德行。你說為什麼?佛家講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同體大悲就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所以尊重、敬愛、信任是沒有條件的,沒有理由的,叫無緣;談條件,談原因,那就不是一體,那就錯了。

  所以我們從「樓閣相望」體會很多很多的意思。特別是我們居住生活在大都市,社會問題非常複雜,你要在佛法裡面深深去體會經義,像《般若經》上所講的深解義趣,你在這裡得到啟示,在這裡得到智慧,你能解決社會現實問題,確確實實幫助眾生破迷開悟,幫助眾生離苦得樂。

  『無量光明恆熾然』。智慧現前,加上個「無量」,無量就是後得智,無所不知。無所不知是從根本智得來的,根本智是什麼?根本智是無知,就是離妄想分別執著。最極清淨心,那是一切智無所不知的根本。學佛最怕的是你有知,你要求智慧,你有知。有知怎麼樣?有所不知。你有知,那個知在佛法裡稱為世智辯聰,不是真智慧。真智慧是從清淨心生起來的,不起作用的時候心地清淨寂滅,一個妄念都沒有;起作用的時候無所不知,這是真智慧。要用真功夫,你不是用真功夫,智慧怎麼能開?

  智慧絕對不是你這個經念得多,你聽得多、學得多,你就開智慧,那不是,那是常識。我們今天講佛學常識,聽了很多,看了很多,記得很多,佛學常識豐富,智慧沒有。從哪裡見到沒有?你的貪瞋痴慢沒斷,你的是非人我沒斷,你的妄想分別執著沒斷,沒有智慧!智慧開了之後,第一個對於世出世間一切執著斷掉了,首先你看到的是不再執著了,一切不執著就解脫就自在了。

  阿羅漢證得的是解脫,法身、般若他還沒有,解脫有了,他得大自在。自性本具般若雖然他沒有證得,他已經感到般若的氣氛,他那個智慧我們世間一般人不能跟他相比,高太多了。他比不上菩薩,他跟菩薩比差一大截;跟我們比,我們望塵莫及!這是修學的次第。

  我們現在念頭,這個對,那個不對,這都是在分別執著。世間一切法,在究竟圓頓大教裡頭,有沒有是非?給你說沒有。有沒有善惡?給你說沒有。有沒有眾生、有沒有佛?給你說沒有。這樣一說你就迷惑了,你的疑問更多了。佛不給你講這個,你程度不到。佛怎麼給你講?有是非、有善惡,有佛、有眾生,你懂了,你聽了很開心。這是對下根人說的,不是對上根人說的。為什麼?因為你生生世世都生活在相對的世界裡,跟你講相對的,你一聽就明瞭。善惡是相對的,真妄是相對的,邪正是相對的,人我是相對的,大小是相對的,長短是相對的。你想想看,你起心動念哪一法不是相對的!相對從哪裡來?相對從妄想分別執著裡面產生的。

  華藏叫一真法界,一真沒有相對的。因為我們堅固執著相對,所以聽說佛經裡面講「芥子納須彌」,當然產生疑惑,永遠不能夠解開。芥菜子怎麼能裝須彌山,哪有這個道理?堅固執著,所以你不懂得。你要是把這個執著丟掉,你就懂得。現象就在你眼前,為什麼菩薩懂,我們不懂?我們不懂的障礙是堅固執著,我們受的是這個害,沒有智慧。什麼時候我們把這個經的意思真正體會到幾分,懂得這個道理,知道怎麼修行,稍稍了解佛菩薩真實境界,慢慢自己能契入。

  末後一句『種種莊嚴清淨海』,這一句容易懂。「種種莊嚴」是指上面所說的垣墻繚繞、圍繞,樓閣相望,無量光明,菩薩看到的,莊嚴阿賴耶識裡頭含藏的種子,莊嚴我們自己心地每一個念頭。我們再看最後這一首:

  【毘盧遮那於往昔。種種剎海皆嚴淨。如是廣大無有邊。悉是如來自在力。】

  這一首這是總結,總結一切莊嚴都是佛示現的。前面兩句是講往昔的因,後面兩句是講現在的神通威力。毘盧遮那佛是華藏世界的教主、導師,我們娑婆世界的教主導師是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是毘盧遮那佛的化身。我們可以說在我們這個地球上,所有一切宗教創始的教主、承傳的大德,包括這個世間各個族群裡面的聖哲,你想想哪個不是毘盧遮那的化身?統統是!

  華藏世界教主這樣殊勝莊嚴的世間,是『毘盧遮那於往昔』,「往昔」是無量劫,真的是世界海微塵數劫,『種種剎海皆嚴淨』,這個我們要學。我們怎麼學法?一切時一切處,我們要懂得莊嚴、清淨,清淨才是真正莊嚴;換句話說,一切時一切處,我們六根所接觸的六塵境界,我們以清淨心,講席裡常講我們用「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只要用這個心就是嚴淨剎海,嚴淨這個所在。不必要什麼莊嚴具、要怎麼樣布置,那是形相。

  修道人所居住的地方小茅篷,茅篷內外整理得乾乾淨淨,一塵不染,你到他那裡去,你感覺得非常舒適,現在人講磁場好,一絲毫的奢侈都沒有,也沒有什麼珍奇的陳設,也沒有什麼藝術的繪雕,什麼都沒有,簡簡單單搭個茅篷。道人在這裡居住,一無所有,茅篷旁邊種一點蔬菜,神仙生活!那是莊嚴道場,以真實真誠的心自行化他,真實功德!

  『如是廣大無有邊』,這個地方講「如是」、講「廣大」,都是指前面所說的,這是總結。無量無邊清淨莊嚴,前面長行講了二十句,這裡四句做總結。『悉是如來自在力』,「如來」意思很深,本意是自性,是自性性德,這樣說法我們一點懷疑都沒有。但是你一定要曉得,性德雖然本來具足,如果沒有修德,你的性德決定不能夠現前,你得不到受用。毘盧遮那修德圓滿,修德怎麼圓滿?見思煩惱斷盡,塵沙煩惱斷盡,無明煩惱也斷盡,這就叫修德圓滿。我們在大乘經上看到,等覺菩薩還有最後一品生相無明沒斷,修德還沒有圓滿。修德沒有圓滿,性德就不能夠圓現。

  這個道理要懂,事實真相要明瞭,我們一定要不斷的提升自己境界,永遠不能夠中止。我們要成就自己圓滿的德行,諸佛如來是我們的榜樣,結果的榜樣,示現果報給我們看;聲聞、緣覺、菩薩是做出修德的榜樣,他們都在真修。佛、菩薩、羅漢示現在世間,真正的用意在此地,我們要懂。現在時間到了,這一段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