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0六二卷)  2003/5/20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1062

  諸位同學,請看娑婆世界鄰近十方,最後一段上方振音世界,如來名號第九句看起:

  【或名離眾惡。】

  這個德號對我們來說,可以說是現前迫切需要學習的一個課程,一個最重要的課程,怎麼樣離惡。什麼是善?什麼是惡?聖人所說的標準,凡是利益大眾的就是善,凡是利益自己的就是惡。利益自己謂之私,自私自利;利益大眾謂之公,公,正是私的反面。所以古聖先賢教導我們,事到臨頭一定要好好的想一想,是為自己的私利,還是為大眾的公益?如果十分之九是為了公益,這裡頭有十分之一的私利,這個事情可以做,要很慎重。如果這個事情一半是公益,大眾都能得利益,而一半是自己可以得利益,聖人講這個事情不能做,決定沒有好處;你個人佔利益的一半,公眾多少人也才佔一半,二分之一就決定不能做了。如果說這樁事,自己的利益佔十分之九,公益只佔十分之一,這個事情就造業,缺德。如果完全純是自利,對公眾並沒有好處,這個事業是地獄的罪業。如果能捨己為人,自己一點利益都沒有,完全是為眾生的,百分之百的為眾生的,聖人說這是上善之人。善惡,這是聖賢人所說的標準。

  在佛法裡面也不例外,佛法的標準有很多層次,這是因為眾生根性、境界不相同。講到六道,佛菩薩的標準跟世間聖賢標準是一致的;講到出世間,那世間聖人沒講到,愈往上講標準愈高。總的原則來說,凡是與性德相應的就是善,與性德相違背的就是惡。性德一般人不容易體會,什麼叫性德?我們換句話說,凡是與大自然運行原則相應的,那就是善;與自然運作相悖的,那就是惡。這個說法大家比較好懂,這個說法跟佛菩薩講的與性德相應很貼近,懂是比較好懂,真正的意思不容易體會。

  大自然的原則是什麼?無為而無所不為,無所不為就是無為。我們把這個話再換一種說法,決定沒有妄想分別執著,一絲毫都沒有,這就是無為。春夏秋冬四時變化,無量無邊的天體(這個天體是星球、星系)在太空當中有規律的運行,這是無為而為。雖然很有規律,但是它決定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決定沒有起心動念,有我、有你、有他,沒有,這是大自然的法則。佛菩薩完全是隨順大自然的法則,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與一切眾生感應道交,眾生有感,他就有應,為一切眾生示相,為一切眾生演說,從來沒有起心動念過,起心動念是妄想;從來沒有分別、執著過,這是佛法裡面講的善惡標準。

  所以在佛法裡頭,起心動念就不善了,起心動念做好事、利益一切眾生的事,是善沒錯,這個善裡頭夾雜著不善。什麼不善?起心動念,「我要為眾生服務,我要為眾生做好事」,你起了這個念頭。為眾生做一切好事,做真正的好事,止於至善,沒有止於至善的念頭,沒有我做了好事的念頭,這才叫真善。這是佛法的標準,太高太高了,不是凡夫能做得到的。可是我們有這個緣分,應該要懂得,有這個緣分、有這個根性應該要懂。為什麼?要不斷把自己境界向上提升,斷惡修善。這是我們修行最重要的課題,主修的科目,從初發心到如來地。這樣說起來,等覺還要修嗎?要修。等覺菩薩最後一品生相無明沒破,那是他的惡;他要把最後一品生相無明破了,純善無惡。

  這個地方是講『離眾惡』,「眾惡」是一切惡。這些年來,我們大力的在提倡純淨純善,大乘佛法終極的目標是純淨純善,這就是經上所講的無上菩提、無上正等正覺,這樁事情大家都知道。為什麼惡斷不了?為什麼斷惡這麼難?特別是你所怨恨的人,過去曾經對你有過傷害的人,恨之入骨,沒有辦法拔除,這什麼原因?堅固的妄想分別執著,造成的幻相。真如本性裡面沒有貪瞋痴,沒有怨恨。別人曾經傷害我,我們想想我們有沒有傷害別的眾生?平心靜氣的想一想,堅固的執著可以化凍。

  佛很慈悲,勸導人有善巧方便,言語,他總留幾分他不說盡;他說:無心的傷害是過失,有意的傷害是罪業。我們看到一個小蟲、小動物,你有意傷害牠,跟我們被別人傷害有什麼兩樣?我們在一生當中,有意殺害眾生的有多少?無意傷害的,譬如螞蟻、小爬蟲在地上走,我們走路沒有看到,無意把牠踏死了,這個事情常有,可能是天天都有。你走路沒有細心,哪個人走路眼睛往地上看?都是往前面看的。地上這些小爬蟲、螞蟻之類的,你想想看哪一天不踏死幾個,甚至於幾十個,這是無意的,你決不是有心的。可是一般人在家裡頭,蚊子、跳蚤、蒼蠅、蟑螂,你看到的時候,這是有意殺牠。牠們也跟你無冤無仇,你為什麼狠心去殺害?這種事情不要說沒有學佛的時候我們常常幹,天天都幹。學佛之後,道理、因果沒有真正透徹,還是幹;甚至於學佛因果、道理都明白了,有些時候還不得已,還是要幹。

  這種情形多多,我們跟這些眾生結下深仇大恨,在菩提道上,這些眾生牠們要報復,冤冤相報。這個時候,覺悟的人知道化解,一切怨懟加給你的毀謗、侮辱、傷害,接受,真的叫無怨無悔,接受!決定沒有瞋恚心,決定沒有報復心,這個帳到這裡就了了。哪個菩薩不是這麼修的?哪尊佛不是這樣成就的?佛菩薩是個明白人,對於宇宙之間一切性相、理事、因果,透徹了、明白了。佛在經論上常講,人與人之間四種關係,報恩、報怨、討債、還債。

  我們做一樁好事,百分之百都是利益社會大眾的,絕對沒有想這裡頭有一分有一毫自利的,沒有,圓滿的奉獻,好事。諸佛護念你,一切善神保佑你,你做事還有沒有障礙?還有!連釋迦牟尼佛,僧團裡面有六群比丘,外面有六師外道,依舊處處有障礙,哪有那麼一帆風順!這什麼原因?佛在沒有成佛之前,在沒有證得法身菩薩之前,跟一切眾生有意無意結的這些怨。今天成佛了,成菩薩了,要行菩薩道普度眾生了,這些冤家看到你,那個怨恨還是不散,他還是來障礙你。

  你要知道,釋迦牟尼佛為什麼示現這些榜樣給我們看?他所示現的還不就是我們在菩提道上,所遇到的這些境界嗎?然後我們仔細去觀察、去思惟,佛怎麼應付的,佛怎麼樣化解的,我們從這個地方學習,向佛菩薩學習。不能隨順自己的意思,不順心了,自己不高興,那就錯了。佛在經上告訴我們,等你哪一天證得阿羅漢果,你才能相信自己意思;沒有證得阿羅漢果,決定不能相信自己的想法、看法,佛這個話是方便說。真實說,阿羅漢還不行,阿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都不能相信自己的意思,一定要隨順佛陀教誨。到什麼時候才真正可以相信自己意思?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法身菩薩,這個時候沒有問題,你可以相信你自己的看法想法。為什麼可以相信?因為你這個時候所有的看法想法都放下了,都沒有了,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了。這個時候完全是性德的流露,跟大自然的原理原則融成一體;在佛法的術語上來說,完全是自性的流露。自性是真正沒有過失,這是「離眾惡」究竟的說法,真實的教誨。

  我們在今天,現前這樣的程度,現前這種環境,佛怎麼教我們?佛所教導的就是印光大師教給我們的「敦倫盡分,閑邪存誠」,就這八個字。這八個字淺而言之,倫是同類,我們是人類,跟一切人是同類;敦是敦睦,誠誠懇懇與我們的同類相處,誠誠懇懇平等對待,和睦相處,這是敦倫,和為貴,不能不和。盡分,盡我自己的本分,為社會、為眾生做出貢獻,現在講盡心盡力為人類服務,為社會服務。這是敦倫盡分的意思。怎樣把我的服務,服務的項目很多,我們今天這個出家身分,我們服務的項目是教學,教學裡頭第一個重視的,身教!我所學的,我統統都做到,然後以身作則,就是以我的身做榜樣,「學為人師,行為世範」,要做出樣子來給大家看。讓一切眾生看到這個樣子,學習斷惡修善,學習怎樣去積功累德,要做出樣子給人看,然後才用言語來教導。言教是其次,示範身教是最重要的。所以佛在經上常常教導我們「為人演說」。為人演說,底下四個字就重要了,「閑邪存誠」。閑邪是什麼意思?一定要懂得防止一切邪惡、不善。對社會、對眾生不好的思想,不好的見解,不好的言語、行為,決定不能做,閑是防止。存心真誠,一絲毫虛偽都沒有,印光大師提出這八個字,這八個字就是具體落實「離眾惡」修學的方法。

  世尊在《十善業道經》上教導我們的,也是這個原則。他教我們「常念善法」,常,心裡頭有。「思惟善法」,常常想著善法,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兩舌是挑撥是非;不綺語,綺語是花言巧語欺騙眾生;不惡口,惡口是言語粗魯;不貪,不瞋,不痴,你常常想。「觀察善法」,在日常生活當中所作所為,你要仔細觀察你是不是在行善?與這個十善相應,則是行善,與十善不相應,那你就在作惡,十善反面是十惡。這個功夫就是印光大師所講的「閑邪存誠」。善心、善意、善行,都是從真誠裡面流出來的,真誠是第一德。末後一個名號:

  【或名一切智。】

  這個地方的『一切智』就是一切種智,而不是說阿羅漢所證的一切智,這個「一切智」是究竟圓滿的智慧。究竟圓滿的智慧從哪裡來的?你要懂,不是學來的。不是說我讀很多書,讀很多經教,在這裡面學了很多智慧,其實這不是真智慧,這是什麼?見聞。見聞廣博在我們一般講常識,你有很豐富的常識,見聞廣博不是真智慧。儒家也說,儒家講這個叫做「記問之學」,你記得很多,你勤於向別人請教,別人給你解答,你都能記得。

  記問之學,智慧不開,真的,事情是這樣的。為什麼?他記得多,常常炫耀自己的廣學多聞,能言善道。他所說的、他所寫的,都是別人的,不是自己自性流露出來的。換句話說,這在佛法裡講「所知障」,他所知道的太多了,反而所知把他的性德障礙住了。現在世間人常講值得驕傲,這就壞了。他如果沒有這個能力,知道東西不多,到哪個地方都顯得不如人,他還有謙卑感,還謙虛卑下。讀得很多、看得很多,又能言善道,在任何場合當中表現的是什麼?值得驕傲。驕傲是煩惱,是貪瞋痴的瞋裡面的一分,這麼回事情。

  我們要明瞭,要搞清楚,真實智慧從哪裡來的?從定中來的。這是佛在一切經教裡頭告訴我們的,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戒是叫你守規矩,守規矩心是定的,不守規矩心是亂的,所以戒沒有別的,收心而已。佛教初學,在家是五戒十善,教在家的學習的綱領;教初出家的,沙彌十戒二十四門威儀、比丘戒;都是屬於禁戒,告訴你哪些不能做,你要遵守。有這個基礎了,所以戒是修定的預備功夫,佛法裡面講前方便,在修定之前先修這個方便法,你容易得定。

  昨天我收到一封信,從馬來西亞寄來的,裡面附一張華藏圖書館的刊物,裡面有很大的篇幅批判夏蓮居的《無量壽經》,這個事情已經不希奇了。為什麼?這兩年當中,從中國大陸、台灣許多地方,許許多多的人在批判。馬來西亞這邊同學他們給我寫了一封短信,問我可不可以提出反駁?這樁事情好像是在前年就有人提出來,他們搞一個小組專門來反駁他,我阻止了,不可以。為什麼?不順佛法,佛不是這樣教我們的。不要說夏蓮居的會集本有人反對,今天在這個社會上反對釋迦牟尼佛的有多少?連佛都有反對的!既然有人反對佛,那菩薩、聲聞、祖師大德算什麼?所以決定不能夠反駁。記住,世出世間聖賢教導我們的,人家毀謗我們要聽,他毀謗些什麼,自己要認真反省檢討,我們有沒有這個過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就對了。古聖先賢跟我們講,怎樣息謗,把人家的毀謗止息?「曰無辯」,不要跟他辯論,自然他就息了,公道自在人心。不說別的,一般人都有這個認知,兩個人,一個人侮辱另一個人,痛罵他,那一個人沒有一句辯駁,旁邊的人就看到什麼?這個人有修養,這個人很了不起。他的德行、他的修養從什麼地方表現出來的?遇到這個境界才知道。所以說是公道自在人心,我們何必去辯駁?

  我曾經跟大家說過,全世界的人都反對這個本子,我不可以反對。什麼原因?老師傳給我的。我要反對,人家立刻把罪名加給我,淨空法師背師叛道,我就有這個罪名。你們反對,我還是依教奉行,那人家對我什麼?淨空法師尊師重道。不一樣!我有師承。我的老師把這個經,他親筆寫的註解,第一次在台灣宣講的這個本子交給我,這個本子我還帶在身上。李老師的老師是梅光羲居士,夏蓮居居士這個會集本,前面很長一篇序文,梅光羲寫的。我怎麼能夠有二心?我要有二心,我不但對不起李老師,對不起梅大士,更對不起夏老。從這個經得利益的人,在這十幾年當中,我們親眼見到的有二十多個人,這是依照這個本子修行成就,這是證據。最近你們馬來西亞的同學,你們親眼看到新加坡居士林陳光別林長的往生,他依什麼學的?就是依會集本。他在四年當中就聽我講這會集本的錄相帶。李木源居士告訴我,他每天聽八個鐘點,除了聽經就念阿彌陀佛,預知時至。他往生的時候,還有很多的冤親債主,這些靈鬼附在居士林念佛堂杜美璇居士的身上,講了一個多鐘點。冤親債主看到陳光別居士往生,不找麻煩、不障礙,很歡喜。

  這些冤親債主到居士林來求皈依,來求聽經,這是最近的事情,親眼看到的證據,它怎麼是假的?怎麼可以毀謗?毀謗的人自己有因果責任。我們依照這個經修行,這一生當中決定得生淨土。所以不用反駁,不需要!他喜歡講隨他講,喜歡寫隨他寫。人有壽命的,縱然他活一百歲,他寫了一百年,他死了之後,他就不再寫了,他也不講了。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心平氣和來對待,老老實實修行,這些事情不要去理會,這就好。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請繼續看振音世界,如來名號第十句:

  【或名一切智。】

  在這一大段經文裡頭,『一切智』做為最後的總結,意思非常之深。告訴我們,無論是世出世間,不論是順境逆境、善緣惡緣,都要用智慧來處理,決不能夠感情用事。情是迷,迷,要是說不做錯事,幾乎是不可能的。佛家的教學自始至終都依智慧,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這是個基本的原則,決定沒有一念私心,決定沒有一念為自己。現在每個同學都知道,世界上災難太多,災難頻繁,這些災難從哪裡來的?你要去找那個根源,根源就是迷,迷而不覺,邪而不正,染而不淨,這是所有一切災難的根源。總而言之,就是一個迷。佛教我們覺正淨,「一切智」落實就是覺正淨。

  我們現在是凡夫,沒有見性,哪裡來的智慧?這是佛經裡面常常說的可憐憫者。我們六道凡夫,在法身菩薩的眼目當中是可憐憫者,迷得太久,迷得太深了。但是這裡面還有不少的眾生,過去生中積結的有善根。這些有善根的眾生,雖然他也是迷而不覺,但是他能夠相信佛菩薩、相信聖賢的教誨,這是善根深厚的人。他不會把佛菩薩教誨的意思錯解,這一點比什麼都重要,開經偈上講「願解如來真實義」,這是六道凡夫裡面有智慧的;有智慧的,心清淨、心真誠、心平等,心地慈悲,這是善根深厚。雖然他沒有明心見性,他能夠深信不疑聖賢教誨,他能夠依教奉行。

  在末法時期,在台灣許多同修都知道,李炳南老居士往生的前一天下午(第二天早晨就往生了),告訴在面前的學生們,老師說:世間已經亂了,諸佛菩薩、神仙下凡都救不了;囑咐大家:我們今天唯一的一條生路,就是老實念佛,求生淨土。真正下定決心求生淨土,要記住,「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是我們往生的資糧,用現在話說,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條件。諸惡就是十惡,眾善就是十善,十惡不能做,十善要奉行,這樣老實念佛,決定得生淨土。我們所求的就是這麼一樁事情,除此之外,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各人有各人的因果,我們不能去操這個心,也沒有必要操這個心,自己辦自己這個大事,比什麼都重要,我們淨業同學要多想想。

  古時候念佛堂的堂主,他有一句口頭禪,時時刻刻提醒大家「放下身心世界,老實念佛」,老實念!身心世界要不放下,你有牽掛,你有障礙,這個東西到臨命終時,它就障礙你,你就去不了。不論你是善法還是惡法,你要放不下,都變成往生的障礙。往生的時候只能有一個念頭:佛念。這個念頭不容易,平常要練習。放下是現在就放下,「等到我臨終再放下」,遲了!你想放下,結果怎麼樣?習氣,你自己不能控制,它自自然然起現行,你不就麻煩了!所以平常用功就是降伏習氣煩惱,降伏妄想分別執著。我們平常把妄想分別執著看淡了,愈淡愈好。如果妄想分別執著都沒有了,那你功夫成就,你念佛往生,生實報莊嚴土,到那邊去,「花開見佛悟無生」;妄想分別執著沒有斷盡,叫做帶業往生。

  我們這品經看樣子今天可以圓滿。圓滿之後,有些同修來找我,現在淨宗學會同學們受持《中峰三時繫念》的人很多,這個修法冥陽兩利,很難得。希望我把這個本子能夠講一遍,我記得過去也曾經講過,好像是在新加坡,悟道法師告訴我,他說我沒講完,後面還有一些沒講,我都不記得了。好,這一次藉這個機會,我從頭到尾把它講一遍,在我們這個攝影棚講。這個科目講完之後,我們再接著講《華嚴經》下面一品「四諦品」。第二會前面三品是講如來的身、語、意,「名號品」是講身,現身說法,名號全是表法;「四諦」是語業,如來的語業;「光明覺」是如來的意業。我們要學佛,這三品經很重要,佛給我們示範。

  所以我們看到振音世界,最後這個名號「一切智」來做這一大段經文的總結,意味深長。從這個地方就體會如來教化眾生的苦心,這是就我們凡夫的眼光來看,我們從這個地方生起感恩的心。感恩怎樣落實?一定是依教奉行,不能依教奉行,感恩都落空。依教奉行這句話不容易做到,如果不能捨棄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你就做不到。必須放棄自己對世出世間法,一切人事物的想法、看法、說法、做法,要放下,完全隨順經教裡面的講法。我常說把經教裡面的理論變成自己的思想、見解;把經教裡面的教誨,包括表法,要變成我們的言行,變成我們日常生活行為,你這樣就真得受用,那就不是空談,得實益。再看下面經文:

  【如是等百億萬種種名號,令諸眾生,各別知見。】

  這是每一段都有這一句經文做為總結,總結的意思前面跟諸位說過,這是最後的總結,我把這個意思重複。『令諸眾生,各別知見』,各個眾生知見不相同,你的善根不一樣,你的見解不一樣,你的想法不一樣。你見到佛的形相,這個形相就是見到佛的行事,佛的日常生活,佛的處事待人接物,聽到佛的名號,你能夠理解多少,各人不一樣。要依印光大師的教誨,大師告訴我們,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二分誠敬得二分利益,這話講得有道理;世出世間法的真實利益從哪裡得來的?誠敬。

  我在台中跟李老師十年,老師教導我的一句話,我們一生為人處事的總綱領,「至誠感通」,他教給我的。我在章嘉大師那裡三年,他老人家教給我的是「看破、放下」,一生受用不盡。果然看破放下,你肯定在這個世間,於人無爭,於世無求,你心是淨的。《楞嚴經》上講「淨極光通」,那個光是什麼?光是智慧;淨到一定的程度,智慧就現前了。淨就是定,因定開慧,小定開小智慧,大定開大智慧。智慧開多少,開多大,看你定功的淺深,智慧不是突然爆發的,所以小定開小慧,大定開大慧,心地清淨平等非常重要。

  我寫的這二十個字是我五十年學佛的心得: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我記得我這二十個字是在舊金山寫的,那時候館長還在,我們在古柏帝諾有個小道場,那個時候寫的,應該有七、八年了。這是總結我一生教學的總綱領,爾後還是這個總綱領。教學要有成就,你抓不到綱領不行,經論太多了!多,精神心力就分散了。分散,充其量你只能得到佛學的常識,你得不到真實的利益;真實的利益,一定要把綱領抓到。印光大師一生,我看他一生,細心去觀察,真的他有綱領,「敦倫盡分,閑邪存誠,信願念佛,求生淨土」,這是他老人家的一生的綱領,他做到了,念念沒有離開這個綱領。

  我這二十個字,印祖十六個字,我寫了二十個字,這二十個字比較容易懂。前面十個字就是佛法裡面講的菩提心,菩提心是直心、深心、大悲心;《觀無量壽經》上講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經跟論所說的都不好懂,所以我用十個字來和經論,大家就好懂多了。《起信論》裡面講的直心,《觀經》上講的至誠心,我們就明白了,什麼叫直心?至誠。真誠到極處,這是菩提心之體,所以我用真誠。深心,深心就不好懂了,論上講深心,經上也講深心。古大德的註解說深心是好善好德,好善好德的心叫做深心,這是自受用。所以我就用《無量壽經》上的經題「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正覺,深心!自利的,是我們自己修行的總綱領、總原則。最後一個利他的,那就是真誠心怎麼樣對自己?怎麼對別人?對自己是清淨平等覺,對別人是大慈大悲;迴向發願是大慈大悲,是利益眾生。所以,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就是無上菩提心。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工作當中,處事待人接物,時時刻刻念念就修這個心。這個心是真心,這個心是佛心,一切諸佛如來,一切菩薩都是用的這個心。我們講修行,修行從哪裡修?你看看宗門教下的大德,這些過來人都教導我們從根本修。什麼是根本?心是根本。根本要是正了,言行哪有不正的道理;根本要不正,言行想正也沒法子正,從根本修。

  所以這是「各別知見」,各人得的利益不相同。世尊當年教學是這樣的。後世祖師大德,我在求學的時候,李老師教導我,同學很多,我們同一個課堂上課,各個人得的利益不一樣,各個人對老師的教誨體會的不相同,這就是「令諸眾生,各別知見」。體會有淺深廣狹不同,但是都是向一個正確的方向,有沒有把意思錯解的?也有,很少。但是同學們在一起,知見稍微有偏差的,很容易就轉過來。所以學習,同學很重要。真正成就,師友,老師是指導你,同學互相切磋琢磨,不能夠少。有老師沒有同學很難,有同學沒有老師,沒有人指導,沒有方向,都不容易。緣要具足!眾緣具足不是一個容易事情,如果遇到了,要知道珍惜,真是千載難逢。再看底下一段經文,這是第三個大段「類通一切」,我們把文念一遍:

  【諸佛子,如娑婆世界,如是東方百千億,無數,無量,無邊,無等,不可數,不可稱,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說,盡法界虛空界,諸世界中,如來名號種種不同。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

  這是這一品裡面的總結。前面所說,說一個世界,娑婆世界,這是第一大段。第二大段舉出娑婆世界鄰近的十方,靠近的十方,我們前面所念的。總結裡面告訴我們,如同『娑婆世界』一樣,『如是東方百千億』,這是數字,「百千億」我們能計算,前面講娑婆世界鄰近十方,舉一方,舉一個世界。東方有多少世界?說不盡。前面跟諸位說了,東方舉一個世界密訓世界,密訓世界跟娑婆世界一樣,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所以佛的名號,『百萬億種種名號』,是個大千世界。像密訓世界這樣的世界有多少?百千億,不止!『無數』,沒有辦法計算。

  『無量,無邊,無等,不可數,不可稱,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說』,這些都是古印度數目字的單位,十大數的單位。這些單位是倍倍相乘。「百千億無數」,這一句是總說,下面這是大數字,「無量」,無量個無量叫一個「無邊」;無邊的無邊叫一個「無等」;無等的無等叫一個「不可數」;不可數的不可數叫一個「不可稱」;不可稱的不可稱,自乘,不可稱的不可稱叫「不可思」:不可思的不可思叫「不可量」;不可量的不可量叫「不可說」;不可說的不可說就叫「不可說不可說」。這些數字,我們今天常講天文數字,現在一般人的天文數字這個觀念沒有辦法跟佛法這個大數來講。最後給你講,『盡法界虛空界』,這個數字,佛在經上曾經說,一切諸佛共同來給你說,說多久?說一劫,說一個阿僧祇劫,說無量劫,都說不完。

  在這個數字底下落實,落到『諸世界中,如來名號種種不同』,如來名號有多少?前面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跟我們說過,所有一切眾生的名號統統是如來名號,如來名號何其多。給諸位說,如來沒有名號,像中國老子所講「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這正是《華嚴》裡頭常講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眾多的名號,無非顯示自性本具的德能無量無邊,何以故?遍法界虛空界所有一切剎土眾生,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性識就是自性本具的德能,它現的相無量無邊,每一個相要給它起個名字,不也是無量無邊嗎?

  你要細細思惟,把這個道理想通了,你就曉得,名號無量無邊,名號裡面表法的功德不可思議。無論是現相、無論是說法(名號表法),只有一個目的,幫助我們覺悟,幫助我們回頭。換句話說,我們學佛,學佛的頭一天,在佛門裡求授三皈;求授三皈,傳授三皈的老師,佛門稱阿闍梨,我們一般人稱師父,師父給我們傳授,傳什麼?「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意思不懂。唐朝時候六祖惠能大師給別人傳授三皈,他不用這幾句話,他用的是「皈依覺,皈依正,皈依淨」,這個好懂。佛法僧把我們搞糊塗了,佛法僧就是覺正淨,完全用它的意思來講,我們好懂,這是善巧方便。

  然後大師再解釋,「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整個佛法的修學無非就是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沒有別的事情。你入門第一天就把佛法修學的總綱領、總原則、總方向傳授給你。你這一生就走這個路,走覺正淨的路,這是佛法教學。儒家教學也不例外,童子啟蒙教什麼?教《三字經》。《三字經》一開頭,儒家教學的總綱領、總原則、總方向就傳給你了。小孩六、七歲知識還沒有開,先灌輸給你,讓你心裡頭有印象,「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這幾句是儒家的總綱領,跟佛法裡面的三皈沒有兩樣。

  你一生學習都不能離開這綱領,佛法肯定覺正淨,儒家肯定人的性是善的,本善。他為什麼不善?是被污染,迷了以後,迷了本善,染上了不善。佛告訴我們,我們的本性是覺正淨,迷失了本性,所以才搞成迷邪染。學習學什麼?回歸本性而已,這是聖賢的教學。我們要懂這個意思,你就能學到真的東西。無論是正面的、反面的,統統生智慧。譬如這兩年來許多人反對會集本,對我們來講有利益。沒有人反對,提不起注意,也不會對這個本子認真去研究;他這一反對,我們要認真研究,來檢查一下他反對的是不是真的有道理,逼著我們真用功夫。

  台灣還有一個同學寫了一本書,《無量壽經》五種原譯本跟會集本做一個全面的校對。這個本子我們買了一千本,做什麼用?如果諸位對這個本子有懷疑,你看看他這個校對,你就明瞭了,你的懷疑完全就化解了。他是以夏老的會集本做為藍本,然後用五種原譯本一句一句的來校對,一字一字的來校對,這個對會集本來說是很大的貢獻,幫助大家斷疑生信。現在我們學院有一千本,這是我們向他訂購的,不是我們自己印的。各地淨宗學會,或者你們同學有需要的話,寫信或者是傳真到學院來,我們會寄給你。你們碰到有人提出異議的,你就把這個本子給他看。佛法,疑是最大的障礙,如果我們疑惑不斷,它障礙我們往生;斷疑生信,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沒有障礙了,所以這相當重要。大家如果說有這麼嚴重的疑惑的話,我們學院可以開這個課程,我們就用這位居士所編的校對的本子,我們用這個本子來當作一門功課來學習,務必讓大家堅定信心。

  夏蓮老我沒見過,但是我在美國邁阿密講經的時候,聽到邁阿密那邊有些有特異功能的人,不是中國人,美國人。我在那邊講經的時候,有好幾個人天天都來聽我講,那個時候曾憲煒居士擔任翻譯。曾居士告訴我,這些人都有神通,都有天眼。他們看到經本上印的夏蓮居老居士的照片,這些人說,他說這個人不是普通人,他說這個人身體透明的。從照片上,我們怎麼會能看得出來?但是我相信。為什麼是透明的?沒有一絲毫染污,你的身體就是透明的。我們凡夫妄想分別執著很多,這裡面是漆黑的,不透明。如果是透明的,換句話說,他的妄想分別執著已經沒有了,這是何等功夫!這不是凡人。曾憲煒居士在美國,你們可以去問問他。如果他真的是佛菩薩應化來的,那你就真的是謗佛、謗法、謗僧,這個罪就太重了。

  後面這一句我們把它念下去,『南方、西方、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跟前面所講的一樣。所以佛的名號無量無邊,眾生有多少名號,佛就多少名號。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