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0四八卷) 2009/9/30 台灣高雄 檔名:12-017-2048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方廣佛華嚴經·十住品第十五》,我們還是看經文「加分」,我們先把經文念一段:
【以三昧力。十方各千佛剎微塵數世界之外。有千佛剎微塵數諸佛。】
前面我們學到清涼大師為我們開示的「無作三昧,顯自覺智」,這句話說明大乘經上佛常講的自性如來,淨宗同學常常念到的「唯心淨土,自性彌陀」,這個自覺智就是自性佛。自性佛怎麼顯出來的?是由無作三昧,這個我們要知道。無作三昧,於一切生死法中,真正能夠離起心動念,不起心、不動念。無作三昧也叫無願三昧,連願求這種念頭都沒有。我們知道,不起心、不動念是什麼境界?至少初住菩薩的境界,不起心、不動念就是破根本無明,無明破了就證法身。大乘教裡常說法身菩薩、法身大士、法身佛,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他超越了十法界。這一證,永遠證得,就不會再迷,我們淨宗講「圓證三不退」,圓是圓滿,三不退證得,他圓滿,這個難得。三不退就是「位不退」,這個位就是初住菩薩,也就是說,他絕對不會再退到十法界。第二個「行不退」,佛菩薩的悲願在修學過程當中,沒破無明之前所發的弘願「眾生無邊誓願度」,這個時候要兌現;「煩惱無盡誓願斷」,他真的斷了,煩惱斷盡。破無明之後,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統統沒有,煩惱斷盡,妄盡還源。還源是回歸自性,自性裡面的智慧現前就叫自覺智。智慧現前、德能現前、相好現前,這是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由此可知,實報莊嚴土還是自性現的,真的是唯心淨土。
此地所見的毘盧遮那如來是法身佛,也是自性佛。自性佛現相就稱為盧舍那佛,因為法身佛沒相,他是體,他不是相,也就是我們淨宗所講的常寂光。毘盧遮那是梵語,翻成華文叫遍一切處。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它不是虛空,虛空也是它變現出來的。惠能大師講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那個自性就是毘盧遮那。《還源觀》裡面講的「自性清淨圓明體」,圓是圓滿,你看他講到清淨、講到圓滿。圓滿是什麼?德能圓滿、相好圓滿,後面還有個明,明是智慧圓滿。就是世尊在《華嚴經》上所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個時候統統現前,你得無作三昧就現前。在這個境界裡,「寂不失照」,寂是體,就是清淨心,寂是清淨,惠能大師講的「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清淨心起作用就是照,照是智慧、是明瞭,照見。你看我們《心經》念得最多,早晚課誦裡面都有,講「觀自在菩薩」,就是觀世音菩薩,等覺菩薩,他「照見五蘊皆空」,這個照就是此地講的寂不失照。寂是體,照是用,寂照同時。
「冥同佛心」,用「冥」這個字用得好,比顯還有意思,冥在此地是自自然然,我們佛經上有個術語叫「法爾如是」,它就是這個樣子的。佛心是什麼?我們在大乘教裡面常常念到「佛心離念」,由此可知,離念就是佛心,沒有念頭。沒有念頭是不是無想?無想就變成無想定,不是,無想還有想,他想什麼?想「我無想」,所以他還不是究竟。他說我現在住在無想裡面,其實是住無明裡頭,所以他的果報在四禪天的無想天,跟佛法修行證果不同,不是一樣的,這我們不能起誤會。離念是什麼?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都是念。妄想,《華嚴經》裡面講妄想就是大乘教裡面講的無明,《華嚴經》上講的分別就是大乘教裡講的塵沙,《華嚴經》裡面講的執著就是大乘教上所講的見思。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統統斷了,這境界現前,這是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因為你證得報身,這個報土就現前。
你心裡這三種煩惱的念頭都沒有,這個時候感得「佛現三業加也」,自自然然感應。寂不失照,冥同佛心是感,佛身出現了。這個佛身是報身佛盧舍那,有身相、有言語、有意念,這三業不可思議,我們無法想像。這個境界裡面不但沒有善惡,連染淨都沒有,叫真的淨土。有染淨,沒有離開分別;有執著,沒有離開善惡。所以有分別就是方便有餘土,十法界裡面的四聖法界;有執著那就是六道凡夫,六道裡頭有善惡。無論在哪一道,我們一念清淨一念佛,念念清淨念念佛。有沒有一念清淨的時候?肯定有。有沒有得到佛的加持?有得到佛的三業加持,但是我們疏忽,沒感覺到,人人都有。不但人有,畜生、餓鬼、地獄也都有,為什麼?那個念太快,這一念清淨,底下一念迷了。一念時間多長?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秒鐘有多少個念頭?有一千二百八十兆的念頭。所以我們能肯定這一生當中,一念清淨的時候決定有。但是第二念就迷惑。一念清淨還來不及感受,第二念就迷了,問題在此地,保不住,保住就好了,所以要練習。
怎麼練習法?世尊在淨業三福裡面告訴我們「深信因果」,這句話重要。深信因果講的是什麼因果?我曾經跟同學們做過報告,年輕的時候初學,對於這句很迷惑,幾個星期都想不出來。因為三福是三條,第一條是人天法,我們容易懂,第二條是小乘,第三條是大乘,如果「深信因果」放在第一條,甚至於放在第二條,我們都不疑惑,放在第三條,第三條是菩薩,菩薩還不相信因果?這問題就嚴重。我們人都相信因果,都能深信因果,不敢造惡業,這話怎麼對菩薩講?肯定不是一般因果,我那個時候就有這麼一個疑問。不是普通因果,是什麼因果?豁然想到大乘教裡面講的「念佛成佛」,念佛是因,成佛是果,這個因果真的很多菩薩都不知道。所以淨業三福第三條「深信因果」肯定是講這個意思,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我們要怎樣在這一生當中趕緊養成念佛的習慣?絕不能有貪瞋痴慢的習慣。有貪瞋痴慢的習慣不好,為什麼?感餓鬼、畜生、地獄,感三惡道,這個習慣不好。善業好嗎?善業好,善業感三善道,出不了六道輪迴。所以佛勸我們修淨業,淨業不在六道,六道不清淨。一般講淨業在什麼地方?淨業在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那叫淨土。實際上是方便有餘土,不是真的淨土。真的淨土是實報土,那叫真淨土。實報土不但分別執著放下,連起心動念也放下,這非常不容易。我們用念佛這個方法,八萬四千法門,我們用這個方法,用這個方法念到理一心不亂就生實報莊嚴土;也就是說,我們念佛功夫真正念到不起心、不動念,跟這個經上所講的境界就相同、相應了。這是講『以三昧力』。
下面經文上講,『十方各千佛剎微塵數世界之外』。先說一佛剎,佛剎是一尊佛的教化區,我們通常講佛國土,一個佛剎就是一尊佛教化的範圍。這個範圍多大?經上常給我們講的「三千大千世界」,這我們學佛的人都懂,其實是一個大千世界,為什麼稱三千?它由三千組合的。先說一個單位世界,一個單位世界做基礎,一千個單位世界叫一個小千世界;然後再以小千為單位,一千個小千世界叫一個中千;再以中千世界做單位,一千個中千叫一個大千。所以它有小千、中千、大千,叫三千大千世界,不是說大千世界只有三千個,那就搞錯了。三千大千世界是一尊佛的教化區。一個單位世界多大?我們初學佛的時候,總以為是一個太陽系。以後有一年在美國遇到黃念祖老居士,我們通電話,沒見面,他在美國居留時間只有一個月,要趕回去。我們這一通電話心裡非常歡喜,為什麼?我們志同道合,我在國外講《無量壽經》,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他在中國國內講這部經,那個時候大概講這部經的就是我們兩個人,一個在國內,一個在國外。所以我就急著,他回北京,我到北京去看他,我們見面才談到佛法,談到三千大千世界。他告訴我,我們過去一般講一個單位世界是一個太陽系,這不準確。經上明明告訴我們,單位世界是以一個須彌山為中心,日月都是繞著須彌山轉的,那這個說法肯定不是太陽系,太陽帶著這些星球是繞銀河系。須彌山是什麼?須彌山肯定就是銀河系的中心,現在天文學家發現的銀河中心是黑洞,科學家名詞叫「黑洞」,我們佛法裡面名詞叫「須彌山」。這樣一來,一個單位世界是一個銀河系,三千大千世界那是多少、多大的星系?一千個銀河系是一個小千世界,再乘一千、再乘一千,十億,我們現在天文學家沒有看到這個邊際,一佛剎。
在這個地方告訴我們「十方」,東南西北、四維上下,每一方都有一千個佛剎微塵數世界,這不得了!世界就是佛剎,多少世界?千佛剎微塵數。一個佛剎微塵數我們就沒法子算得清。不要說一個佛剎微塵數,一個地球微塵數有沒有人能算清?佛法裡面講的大數從這裡就看到,沒有邊際,我們只能說無量無邊無數無盡來講它。每個佛剎都有一尊佛,所以說『有千佛剎微塵數諸佛』,有多少佛剎就有多少尊佛。一個佛剎是一尊佛的教化區,你說佛多少?我們現在這個地球上人口不多,現在人口調查只有六十七億,要跟佛剎微塵數比,那怎麼能比?大渺小了!所以佛菩薩確實比眾生多,多得太多。這些佛:
【皆同一號。名曰法慧。普現其前。】
法慧菩薩得毘盧遮那佛的加持,「入菩薩無量方便三昧」。「以三昧力」,他得到了,得到之後從三昧裡面現佛,三昧起作用,他見到十方千佛剎微塵數世界,見到千佛剎微塵數諸佛。『皆同一號』,他叫『法慧』,這些諸佛也叫法慧,佛的三業現前。清涼在此地告訴我們,我們非常感激大師,大師為我們講解。他說「加緣顯現」,就是我們念的這段經文,首先「來處佛數皆云千者,望行猶劣故」,為什麼?你到十行,這裡是十住,到十行不是千,到十行是十方各萬佛剎,所以跟十行位比較,那他差得很遠,十行比他多十倍。這是功夫淺深不同,智慧大小不一樣。可是在華嚴教義裡面給我們講「一多不二」,《華嚴》顯示的是平等法門,平等裡面有差別,差別裡頭有平等,不可思議。西方極樂世界也有這種現象,我們在研究《彌陀經》,在研究《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我們的解釋通常是,本師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讓你的境界跟《華嚴經》上諸大菩薩無二無別,阿彌陀佛加持。在此地,他們是不是得毘盧遮那佛的加持?肯定!而這種加持是自然的,自然而然,還是離不了感應。什麼是感?三昧力就是感,佛現前就是應,感應是因果,總離不開因果關係,這我們不能不懂。
在現前我們講因果講得非常粗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古德常常告訴我們,「不是不報,時辰未到;時辰一到,一切總報」。時辰是什麼?古德也給我們講得很清楚,你現在造作的不善,果報沒現前,那是什麼?你過去生中修的福很大,宿世修的福,造惡,福一定虧折,但是虧折之後還有餘福,餘福享盡,惡報就現前。有人行善,但是現前生活並不好,依然窮困潦倒,這是什麼原因?你雖修善,過去生中造的惡業太重,今生修善已經得到很好的彌補,如果不修善,那你的果報就不堪設想。過去生中的惡業消盡,你所修的善因就成熟,善果就現前,這道理我們要懂。不要看到多少人修善沒有善報,多少人作惡也沒有惡報,好像因果這個說法靠不住,是嚇唬人的,那你就大錯特錯。你要細心觀察,因果報應就在眼前,很明顯。台灣的黃柏霖警官,這是個有心人,專門蒐集刑事案件的資料,應該有十幾、二十年了,蒐集這個,他現在手上有幾百個案件。他說台灣很多刑事案件被破獲的,都是因為受害的冤魂引導警方把他的屍體找到,案件破了,幾乎佔破案百分之八十以上。如果沒有他們自己來幫助警方,這個案件破不了。所以他們從事於刑警的人員個個都相信因果,好像這個事情就真的跟著在眼前,一點都不假。我邀請他把這些案件整理成文字,印成書,好像有,他的書已經流通了。我說印成書還不夠,你要抽出機會到處給人講演,要提醒大眾,讓人深信因果,不敢作惡,自自然然就能夠斷惡修善,那你的功德就大!你的材料真實,不是假的,真人真事,而且都透過媒體報導的,電視報導過、報紙報導過,我們怎能不相信!古書裡面記載的那是古人講的,有人懷疑未必是真的,古人是勸善。現前我們在台灣這六十年,六十年當中這刑事案件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一定要深信因果。善因裡面最大的是孝順父母,「百善孝為先」;惡業裡面最重的是邪淫,古人講的「萬惡淫為首」,這就是邪淫,你說多可怕!老祖宗的話傳了幾千年,在今天的社會讓我們看到,時時看到、處處看到。社會動亂,為什麼?萬惡,這是最嚴重的惡,今天社會上普遍的流行,這怎麼得了!要救這個社會,反其道而行之,提倡孝道,人人都懂得孝悌忠信,萬惡淫為首自自然然就淡化。有方法、有道理,我們要懂得,我們得依教奉行,自求多福。
下面說,「多佛加者,顯於法及法師,增敬心故」。你看人一發心,依教修行,證得這個階位的三昧,就能感得這麼多佛來加持。加持的用意何在?顯於法,法是這個法門,十住法;這位法師是法慧法師。初住菩薩都叫法慧,依法修行開悟了。開悟之後他當然要幫助眾生,要教化眾生,這麼多佛的加持,讓一切眾生見到增長信心,這個很重要。印光大師在《文鈔》裡面,我們常常讀到,他老人家常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加持這個法門,加持這個講經的法師,你就曉得多重要。唯有加持,一般大眾才提醒,這個法門好、法師好,我們對他尊敬,向他學習,道理在此地。在現前這個時代,我們應該怎麼學習?祖師大德常常提醒我們,「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此地講的是不是僧讚僧?是的。為什麼?法慧佛加持法慧法師,這是僧讚僧,我們要從這個地方學到。這種加持就是我們今天講的護法,一個人成佛,法慧菩薩成佛,無量無邊無數的諸佛來加持他,他弘法利生教學順利,沒有障礙。我們在這裡要學到這句,要學會讚歎法門、讚歎法師,凡是從事於教學的這是規矩,一定要懂。
法師,初學的法師出來講經,當然講得不很好,老法師加持他,怎麼加持?老法師做聽眾,年輕的法師講台上講經,老法師坐到最後一排,加持他。聽眾一看到,老和尚在此地都在聽,大概講得不錯,信心就起來了。你要不懂這個道理,你就失去真正弘法利生的這分功德。我們學講經的時候,我常說,我們聽年輕法師講經,比自己講經還要重要,把年輕法師帶起來,讓大家對他有信心。佛法世世代代都出人才、都出高僧、都出大德,千萬不能有嫉妒、有輕慢,那就錯了,那你自己一生講經講得再好,弘法利生沒有功德,為什麼?被你的輕慢心抵消掉了。這個規矩如果沒有人教,我們不知道,我年輕的時候學經教,很難得,李炳南老居士教我,我們才懂得。這麼多年當中我們也用上,那就是敬佛、敬法、敬僧,他只要是個出家人,我們要用清淨平等心去禮敬,這是正確的。或者是他破戒,不守清規、不如法,我們也尊敬他,見到面一定要尊敬。普賢菩薩教給我們「禮敬諸佛」,他本來也是佛,現在迷惑了,要不要尊敬?要尊敬,尊敬他本來是佛。但是怎麼樣?不讚歎,要尊敬、要供養,不讚歎。普賢菩薩十願第二願教我們「稱讚如來」,禮敬諸佛,如來跟諸佛不一樣,不是一個意思,稱諸佛是從相上講的,從事上講的;稱如來是從性上講,他的心行跟法性不相應,不讚歎,但是不能不恭敬、不能不供養。這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學了就要會用。
我第一次到香港講經是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去,三十多年前。香港有一位法師、一位居士,法師是聖懷法師,現在還在,八十多歲了,居士是謝道蓮居士,不在了,他們兩個人請我到香港講《楞嚴經》。我第一次到香港講了四個月,《楞嚴經》大概講了一半,沒講完,時間到了,必須離開香港。講經這個期間法緣很殊勝,香港有些大法師都來捧場,實際上我們講的是加持,香港這些法師來加持我,都來聽我講經,所以香港的居士看到那麼多法師都來聽經,對他們產生影響。當中聖一法師,現在還在,修禪的,禪宗大德,他邀請我到他的寺院寶林寺,寶蓮寺的後面,那個時候他那裡沒有道路,要走路,大概走半個小時。這是他選擇清修的地方,他不開路,從寶林寺下車要走路,走半個小時。請我去給他們的大眾講開示,我一去看很佩服,他的道場有四十多個人,每天參禪打坐,生活修持很有規律,可以說是香港禪宗第一道場。他要我上台去講。還好我過去講過《壇經》、講過《永嘉禪宗集》,還有點「口頭禪」,我沒學過禪。所以就跟他講《壇經》的大意,讚歎這個法門、讚歎法師。這很重要,我們是不同的宗派,我對這法門讚歎、法師讚歎,讓跟他學禪的這些善友對法門增長信心,對法師增長信心,這是有利益的,這是規矩。回來的時候,我們在路上要走半個鐘點的路,跟著我也差不多有十來個人,跟著我一起去,我們同學都修淨土的,他就問我,淨空法師,你對禪這樣讚歎,你為什麼不修禪?我就告訴他,禪是上上根人修的,不是上上根也得是上根,我是中下根,所以我對他們佩服,他們的根性比我好,我稱揚他們。我參禪不會得定,更不會開悟,還是老實念佛求生淨土。我說的是實話,不是假話。所以選擇法門,一定看自己是什麼根性,選錯了,我們這一生不能成就,選法門不容易!
我初學佛的時候,因為跟章嘉大師,他教我第一部讀的書是釋迦牟尼佛的傳記,告訴我,「你不是想學佛嗎?先認識釋迦牟尼佛。」這正確,這我非常歡喜,了解釋迦牟尼佛,你跟他學才不會走錯路。我感激老師,老師教我看破放下。以後我走的這個路子,出家,是他老人家勸導我,他勸我出家。而且還告訴我,你真發心出家,是不是要去找一個師父給你剃度?我說那是當然。他說假如那個師父不肯給你剃度,你會不會很難過?我說那當然很難過。他就告訴我,你不要去找師父。不找師父怎麼出家?他說你求佛,告訴我求佛、求感應。這也很少人,我很少聽到有這樣教人的。我就真聽話,真的發心求佛,求了差不多應該是有一年的時間,緣成熟了。成熟的時候自己心裡有感應,那時候我在台中學經教,我告訴這些同學們,我說我出家的緣分可能到了。大概多久?我說不出半年,我有感應,不出半年。結果過了一個月,圓山臨濟寺的住持心悟法師就派人來找我出家。你看師父來找我,我說有感應了。我沒答應。過幾天又來,好像一個多月當中來了九次。諸葛亮三顧茅廬,我這個師父找我九次,我覺得他心很誠懇,我就答應。我向李老師告假,老師說:是不是人家一勸你就動心?我說:老師,他來了九次。老師聽了也沒有辦法,來九次,很誠心。我還有條件,條件是什麼?我要研究經教,我不做經懺佛事,這師父都答應;我說我在台中跟李老師一年多的時間,沒出家之前跟老師一年三個月,我還沒有學成,還要繼續跟李老師學,我每個月希望有一個星期的時間住在台中親近老師,答應;到台中來交通旅費,常住要給我,我沒有錢,都答應。我有條件的,師父都答應,我這樣就出家了。出家以後受戒,那個時候受戒要繳錢的,受一堂戒要繳五百塊錢,那個數字很大,我哪有錢繳!常住又不會給錢給我受戒,所以就沒動這個念頭。結果我的老師周邦道先生,基隆八堵海會寺傳戒,他來問我,你知不知道?我說我知道。他說你有沒有去報名?我說沒有。為什麼?我說沒有錢。我的老師說,你去報名,這個戒費我們同學,我們有個同學會,我們同學大家湊點錢讓你去。這是章嘉大師教我的。所以緣不成熟,你慢慢等,等這個緣分;緣分成熟就自然而然。這個東西得自己有耐心、有信心,佛菩薩加持。
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學了這東西得管用才行,我們處處尊重別人,別人也尊重我們。我記得早年在左營,彌陀院隆道法師的道場,我每個月到他這個地方來講一個星期,好像是講了一年多。曾經有人問我,隆道法師很小氣,他怎麼肯請你講經,講這麼長的時間,你們能處得這麼好?我說老師教我一個原則,到人家道場講經要尊重他,他是老法師,我們年輕,剛剛出來學習。第一個,聽眾的供養一定要統統供養常住,我們自己一分錢不拿,供養常住;第二個,信徒們求皈依,全部皈依老和尚,我可以代他做,代他講皈依的儀式,但是皈依證一定是老和尚發,不是我發的;我往返的路費常住給我。人家一聽這個,這沒話說。還有一個,我講完經就上樓,不跟信徒打招呼,為什麼?怕的是老和尚懷疑我在這裡拉信徒。所以我跟老和尚處得好,老和尚非常歡喜我,不拉信徒、不收皈依、不要錢,他放心。如果你們年輕法師一去,又要收皈依徒,又要跟信徒常常聊天,再要收供養,人家就怕你,講幾天,你去了,下次再不請你。現代這個社會一定要懂得。這些都是李炳南老居士教我的,非常管用,我這麼多年在海外各地方講經,到處受歡迎,原因就在此地。一收皈依、一收紅包就完了,沒有一個不怕你,這個道理一定要懂。
我們到一個地方,年輕的法師受老和尚加持,我們對老和尚要格外恭敬,要修忍辱波羅蜜。修布施我們只修法布施,法布施裡面確實三種布施具足,財布施不是錢財,我們的身體、我們的體力、我們的智慧,解釋經教這是內財布施;經教裡面學到許多東西,幫助你開智慧,幫助你斷惡修善,那就是無畏布施,一而三,三而一,我們有這種機緣來修三種布施。這個道場邀請,成就我們無量功德,總是有個感恩的心,而且感恩的心真的是永遠不忘。隆道老和尚走了很久,他的弟子現在也是老人,六十多歲,還有幾個,我在高雄碰到,他們也來看我。我在鳳山蓮社,煮雲法師請我講經,好像是三年,也是每個月一個星期,我都是這種方法,所以才得到加持。自己要有三昧力,要有定力,不被外面名聞利養誘惑。尤其是不能親近他的信徒,為什麼?道場就怕信徒被人拉跑。我自己一生沒有道場,所以我也不需要信徒,我只希望大家能把經聽懂,依教修行,護持你自己原來常去的道場,這就好。這是我們學「多佛加者」,要這樣學法我們就真得利益。
學佛要守本分,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就示現榜樣給我們看。我過去講經也常講,要想社會安定、世界和平,應該怎麼做?每個人要從事自己的行業,把你自己本分行業做好,這就是印光大師常講的「敦倫盡分」。敦倫是什麼?倫就是人與人的關係,五倫,敦是敦睦,就是於人際的關係要懂得和睦相處;對自己,在自己行業當中要盡分,我的本分要做好。我們這是一個行業,這個行業是什麼行業?教學的行業,所以一定要認識釋迦牟尼佛。他是什麼身分?職業教師,我們參與這個行業就是職業教師,而且這個職業教師沒有收入,是一個社會義務工作者。我讀了釋迦牟尼佛的傳記之後就曉得,釋迦牟尼佛的身分,要現在人來講,他是一個多元社會教育家,我們可以用這個來稱他,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家;他自己本身身分是個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義務工作者,一生教學不收學費。為什麼加「多元」?他是有教無類,跟中國孔子一樣,不分你是哪一國的人,不分你是哪個族群的人,也不分你信什麼宗教,你只要來,他就會教你,很認真、很誠懇的教你。所以佛的學生很多,常隨眾就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他講經法緣非常殊勝。我們要從這個地方去學,我們在社會上是義務教育工作者,我們所學的是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
教學的內容那就看經典,經典講什麼?我們把它歸納,經典不外乎五樁事情,它講倫理、講道德、講因果、講哲學、講科學,這五個科目都講到究竟圓滿,你不能不服。尤其科學與哲學,現在科學跟哲學解決不了的問題,《華嚴經》上統統有。當年方老師把佛法介紹給我,特別介紹《華嚴經》,他告訴我,《華嚴經》是佛經哲學概論,他是這麼看它的;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這是他的話。我們學了半個世紀,我學了五十八年,確實證實它不但是高等哲學,同時是高等科學。你看給我們講宇宙的源起、生命的源起,講得叫我心服口服,沒話說。搞明白之後,後面就是證,怎樣契入這個境界,在佛法裡面叫成佛、證果,就是契入華嚴境界。所以我們怎麼樣對法看待,怎麼樣對法師看待,一定要在這裡學。我們要想這個地方佛法興旺,如果這個地方人對法不重視,對法師不重視,就不可能興旺。
要怎樣教別人會重視?自己一定要做出重視的榜樣給人看,我天天讀經、天天誦經,這是對經做出重視、恭敬的榜樣。我們對出家人有禮貌,特別是對講經的法師表示恭敬,讓一般社會大眾看到,慢慢的引發他們的信心。現在講經,我們利用高科技,每一堂都把它錄下來做成光碟,你覺得哪一堂課講得很精彩,你可以拿這片光碟送給你的親朋好友,讓他看看。他不信佛沒有關係,一片一個小時,讓他看看,慢慢他就明白,他對佛法就生起信心,這就是你度了一個人。這個道場,別院,下面的光碟很多,結緣的經書也很多,都是免費供應,同修們來,順手帶一本回去,不必帶多,一本,碰到一個有緣人,送給他;明天再拿一本,送另外一個有緣人。這不僅是弘揚佛法,這真正在護持佛法。真正有弘護的這個心,就能感得善知識出現,這感應道交!
我們再看底下,「又顯諸佛同說故」。法慧法師在這裡講十住經,「十住品」就是十住這品經,十方無量無邊無數的諸佛都講這個經,這經還能錯得了?肯定利益眾生、利益自己。不是法慧菩薩一個在講,這麼多法慧佛都在講,顯諸佛同說。「加佛同名法慧者」。名號我們要曉得,佛門裡,佛的名號、菩薩的名號不是隨便說的,它是表法的,佛的名號表果德,菩薩的名號表修德。法慧菩薩他在修這個法門,修十住品;微塵數諸佛他們是法慧佛,就是這個法門他畢業了,修圓滿了。菩薩正在修,像博士班的研究生;佛是博士班畢業,已經拿到博士。同一個法門、同一個科系,表這個意思。我們平常中國人都喜歡念觀世音菩薩,求觀音菩薩保佑,其實很多都在搞迷信,為什麼?不懂菩薩名號表法的意思。觀音菩薩表什麼?表大慈大悲,我們念觀音菩薩,要把自己心性裡面的大慈悲心念出來,慈悲心念出來,自己就是觀世音菩薩,是這麼個意思。我們念阿彌陀佛,要把自性彌陀念出來,哪有不往生的道理!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同一個心性,自他不二,總得明白這個道理。地藏菩薩表孝親尊師,把自己自性裡頭孝敬,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個心念出來,這是地藏菩薩。菩薩名號代表修因,佛的名號代表果德,修因證果。所以名號是通號,不是專說哪一個人。現在我們很多學佛的人搞錯了,好像觀音菩薩肯定就是那一個人,不是的,觀音菩薩無量無邊,修這個法門的都叫觀音菩薩。像此地的法慧菩薩,你只修十住品,統統叫法慧菩薩。所以它是通名,不是指哪一個人,這不能不知道。你搞錯,那就流於迷信。
佛同名法慧,「得法不異故」,他們修的是同一個法門,十住法門,修的是同樣的課程,畢業之後拿同樣的學位,我們要懂這個道理。下面說,「論云,此菩薩聞同己名,增踊躍故」,法慧菩薩一看到這麼多佛跟自己名字相同,你看多歡喜,法喜充滿。「但諸佛於此住門中現」,這個住就是十住,這十住法門當中現身,「皆名法慧,以法力故,法應爾故」,它就是這樣的。「普現其前者,不來而至故」,為什麼不來而至?在實報土裡面,給諸位說,明心見性,他無明破了,時間跟空間都沒有了。時間是先後,沒有先後;空間是十方,也沒有十方,這個時候真的活在當下。當下是什麼時候?當下這一念。記住,這一念,彌勒菩薩所講的,一秒鐘的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我們說一秒,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那叫一念,那叫當下。這個境界在理上講是哲學,在事上講是科學。我們在大乘教裡常常聽到一句話,「一切法從心想生」,就是這個道理,不來而至;《中觀》裡面講「不來不去」,來去是一樁事情,不是兩樁事情,入不二法門。其實我們眼前所有境界都是這個境界,我們迷了,沒有發現。為什麼迷?因為你起心動念,因為你有分別,因為你有執著,你沒有看到事實真相。什麼時候看到?法慧菩薩才看到事實真相。
我在早年,在台北的時候有一年過年期間,有位大學教授來看我,他告訴我,他那個時候正在輔仁大學開一門課,「普賢菩薩行願品」,我聽了很歡喜。輔仁大學我也去上過不少次課,它後面有個修道院,是天主教的多瑪斯修道院,在台灣這是最高的一個修道院。那個時候他們辦一個「東亞精神生活研習所」,請我給他們講一門功課「佛教的精神生活」,所以我還有一批學生是修女、修士,跟天主教結了緣。我教了一個學期,以後出國,那個時候他們希望我能教兩年,他們兩年畢業,很難得。我就向這位教授,我問他一個問題(他學佛很久了),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到底講了些什麼?你用一句話答覆我。他沉默了大概五分鐘,他說一句話答覆我他沒有辦法,說不出來;他反過來問我,一句話答覆,他問我。我說大乘教裡面講的「諸法實相」,這一句可不可以答覆?他很歡喜,點點頭。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的就是諸法實相。這是經文,這句話用現在話把它翻成白話,諸法就是一切法,實相就是真實相,一切法的事實真相,佛經就是講這個,這哪裡是迷信!而我們今天迷了,這事實真相我們是一無所知。學佛沒有別的,就是叫你真正了解事實真相,《華嚴經》上所講的全是事實真相。
事實真相是「不來而至」,這話很難懂。你們從家裡到這個道場來,我給你們說,你們是不來而至,你相信嗎?你不相信。可是我如果說用一個方法,你從家裡出門,我們就用電影攝影機,不能用電視,要用電影,電影不是一張一張、一格一格的膠捲嗎?從你家出門就給你拍攝,一直拍攝到這個地方,然後你再看看底片,一張一張的,你哪裡來的?你沒有來,可是不來你就現前,從這個方法能夠體會到不來而至。而電影攝影機的速度,一秒鐘才二十四張,你的生命就是剎那剎那的,一張就是一個相,不會再有第二張,張張不一樣。你的出現就是鏡頭一打開,那叫一剎那。彌勒菩薩給我們講,可厲害了,一秒鐘多少張?我們的電影一秒鐘二十四張,他一秒鐘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張。大乘經裡告訴我們「當處出生,隨處滅盡」,生滅同時,生滅速度太快,找不出生滅的界線,所以叫不生不滅。每個人都不生不滅,每樁事都不生不滅,就在眼前,你就看不到。這是說的真相,這是科學。
了解事實真相之後才曉得,整個宇宙是怎麼來的?是從念頭生起來,所以佛說一切法從心想生,一點都不錯。「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這都是佛經上的經文。我們一個念頭接一個念頭,前念滅,後念又生。如果前念滅了後念不生,這宇宙就沒有了。所以相是幻相,不是真的,你把它當真的,虧就吃大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金剛經》上說的,這真話,這是諸法實相。如果真正了解一切法的真相,你在日常生活當中就得三昧,你不會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尚且沒有,哪來的分別執著!那叫什麼?你不造業了,不但不造惡業,善業也沒有;不但不造染業,淨業也沒有,那是什麼?回歸自性,妄盡還源。所以這現前是念現前,心裡有佛,佛就現前;心裡有法,法就現前,法是智慧。這些佛現前,現在法慧菩薩之前,開口說話了,你看前面是現身,身業加持,語業加持:
【告法慧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入是菩薩無量方便三昧。】
這是讚歎他,「讚說因緣」。『善哉』,我們今天講:太好了,太好了!『善男子』這個善,《華嚴經》上講得太多了,這句「善男子」。凡是多次重複,那就告訴我們是最重要的,不是最重要的,為什麼這麼多次的重複?我們想一想,我們有沒有學到這個「善」字?這個善字的底限,就是最起碼的是什麼?十善業。我們十善業要沒有做到,看到這個字就會生慚愧心,佛經上叫的善男子我還不夠分,我要努力;我能把十善業道修好,經上每講這一句我都有分,我是善男子。最起碼的,要記住不殺生,決定沒有傷害一切眾生的念頭,你得真學;不偷盜,決定沒有佔人便宜的念頭。你沒有偷盜的行為,有佔人便宜的念頭,你的盜心沒斷,那就是習氣,這你要真幹。不淫欲,這是真正修出世法。不妄語,絕不欺騙人,別人欺騙我可以,我絕不欺騙人。為什麼?我要證無上道,我要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如果我說話還欺騙別人就去不了。不兩舌,兩舌是挑撥是非,這是造的惡業。兩舌之人,在佛經戒律裡面講,將來死了以後墮拔舌地獄。拔舌不是一次,今天舌頭用個鉤子把它勾出來、拔出來,你痛不痛苦?你害怕。可是地獄裡舌頭拔出來之後,接著舌頭又長出來,馬上就長出來,再拔,不斷的拔,不知道到什麼時候,你的業障消除才能夠離拔舌地獄,太可怕了!綺語這個業是最容易造的,花言巧語欺騙眾生,目的都是叫人上當,所謂損人利己,幹這種事情。第四個是惡口,說話很難聽,我們講,口上都是髒話;口有四種。意有三種:不貪、不瞋、不痴。得修這十樣,這十種功課,真幹才是經上講的善男子。
這個地方的善男子那是高級的,最高的標準,不是最低的。我們今天能把最低的做到就不錯,沾了一點氣氛,如果這十條做不到,邊都沾不到。此地這個善男子是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善到頂點、善到極處!叫著他,你能夠『入是菩薩無量方便三昧』,就能夠在十法界裡面教化一切眾生。因為教化一切眾生要沒有無量方便三昧你做不到。方是方法,便是便宜,這兩個字合起來講就是最善巧的方法、最巧妙的方法、最適當的方法。由此可知,這個方法不是一定的,看到什麼樣的根性,你懂得觀機,你有這個智慧,一看這個人是上根,給他上法;下根,給他粗淺的方法,因人施教。這是成就無礙辯才,教化一切眾生。後頭這三昧重要,如果沒有這個三昧,那就是普通,我們這世間人也有相當的辯才、智慧,他沒有三昧。三昧是什麼?三昧是正定。正定是作而無作、無作而作,就是無作三昧,教化一切眾生,心地是一塵不染,幫助一切眾生就像沒做事情一樣。你看心那麼清淨,不留痕跡,為什麼?自性所現的本來就沒有痕跡,你要留痕跡就錯,阿賴耶裡頭落下一個種子,那個種子就是生死輪迴的第一個因素。不落印象,普通人講不落印象。所以菩薩度化眾生累不累?不累,為什麼不累?他沒作。講堂裡講經,一天講八個小時累不累?一點不累,沒說,無說而說、說而無說,他不累。我們一般凡夫是,我要講上幾個鐘點很累,我講幾個小時了,這著了相,他沒有三昧。
所以諸佛菩薩應化在世間,教化眾生永遠不會疲倦,叫不疲不厭。這些都是屬於菩薩無量方便三昧,不得這個三昧,你就沒有辦法起感應作用。十方世界,或者我們講十法界的眾生有感,他自然就現前、就現身。我們希望見到阿彌陀佛,他就現阿彌陀佛身;我念觀音菩薩,他就現觀音菩薩身;我念個孔聖人,他就現孔老夫子身;我念耶穌基督,他就現耶穌身,這叫「無量方便三昧」。定生慧,三昧是定,它能現相,現的境界是無量無邊,普度眾生。最近這些年來我們接觸很多宗教,跟他們交往,我們提出一個理念,「世界所有宗教是一家」,我還沒有碰到反對意見,都能接受、都能承認,這很難得,太不容易!原本我以為還得經過很長時間去辯論,真的是佛力加持,他們就都接受。這是無量方便三昧,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
無量方便三昧從哪來的?是自性裡的,自性本有的智慧德相,不是從外頭來的,離開自性,世出世間沒有一法可得。世出世間一切法全是自性變現,《華嚴經》上講「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所以宇宙是一體,萬物是一身,跟自己密切不能分割的關係。這誰知道?佛知道,法慧菩薩知道。我們怎麼曉得?我們是在經上讀到的,聽他們講的。能相信?能相信。為什麼?他有理論做依據,他講得真是合情合理合法,所以我們非常樂意接受。接受之後要修、要證,修就是真幹,把我們過去錯誤的想法、錯誤的看法糾正過來。他不承認跟我是一體,我承認他跟我一體,為什麼?他不知道,他不了解事實真相,他跟我對立,我跟他不對立。我以大慈悲心待他,他可能以怨恨心待我,正常的,為什麼?他迷而不覺;我今天覺而不迷,怎麼能跟他一般見識?所以我知道,那我們對待天地萬物就跟諸佛菩薩一樣。這個心量多大,這種行持多快樂、多圓滿,全在現前。
所以我感激老師,我每堂課都把老師照片掛在講堂裡,念念不忘老師恩德,要不是老師指點、老師教我,我怎麼會知道!「破迷開悟,離苦得樂」,破迷開悟是因,離苦得樂是果。迷了就有苦,所以苦是從迷來的,樂是從悟來的。佛經幫助我們開悟,我念了,從方東美先生介紹給我,念了五十八年,愈念愈歡喜,愈學愈得受用。方老師告訴我,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得到了,我怎麼不感恩!如何報答老師的恩?依教修行。這一生當中真正能夠往生到極樂世界,那就四恩總報,就都報了,父母的恩、老師的恩、國家的恩、眾生的恩就全都報了;自己沒有成就,那你就沒有法子報恩。
學佛首先要在經典上得到法喜,這很重要,展開經卷生歡喜心,你學就不會疲倦,不疲不厭。早年初學講經,學習古大德的註解,有些時候晚上人清淨,沒有人打攪,讀經研究註解,把睡覺的時間忘掉,到有一點倦意的時候一看天亮了,不知不覺。這些事情常有,不是偶爾有,常常有。幹哪一種工作沒有幹這個快樂,幹什麼工作你都會有累、會有厭倦,唯獨幹這個不疲不厭。為什麼有很多初學的人得不到味?他沒有真幹,真幹才能嘗到味道,叫法味。古人講一句話說得好,「世味哪有法味濃」,世間,人間天上,什麼樣的滋味沒有法味這麼濃厚,這是我們應當學習的。我嘗到這味道,我一定跟大家分享,有志一同的人將來都會嘗到。所以經讀不厭、講不厭、聽不厭,你只一遍一遍聽,把它聽出味道出來,你漸漸就入境界。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