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一三七卷)  2003/11/10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1137

  諸位同學,請看「四聖諦品」,鄰次十界第六段,苦滅道聖諦第四句看起:

  【或名得光明。】

  「光明」是自性本來具足的,在《華嚴經》裡面,我們看到的「大光明藏」,大光明藏就是我們的性德,就是自性。這裡面有無量的智慧,有無盡的德能相好,佛在經上跟我們說,一切眾生個個具足,跟諸佛如來無二無別,只是諸佛如來證得,『得光明』,得是證得。我們雖然有,現在不能現前,智慧不能現前。智慧變成了妄想,德能變成了煩惱,相好變成了業報,怎麼會搞成這個樣子?這樁事情說來話長。

  為什麼搞成這個樣子?不是幾句話就能講清楚、講明白,總的來說就是迷失了自性。迷失了自性是什麼意思?把自己自性本具的智慧光明迷失了,迷就失了,迷失了無盡的德能,迷失了無量的相好。我這幾句話裡頭,你們如果要是真聽懂、聽明白了,就是一個字,「迷」,迷才會失掉;換句話說,悟,你就得到了。眾生跟如來的差別就是迷悟,悟了,整個宇宙是和諧的;迷了,一切法都是對立的,對立就是孤立。在這個世間,誰真心關懷你?誰真心照顧你?想想,沒有!人與人之間都是利害關係,除了利害之外,從前還有道德仁義,現在沒有了;愈來愈孤獨,愈來愈沒有依靠,愈來愈恐怖,愈來愈苦,這是什麼?迷失了性德。

  我們生在這個時代,總算是有緣,總算是過去生中還有這麼一點善根、福德,遇到佛法!這樁事情,佛在經上常講「人生難得,佛法難聞」;開經偈裡面講的「百千萬劫難遭遇」;世尊在經上有「盲龜浮木」之喻,有「須彌穿針」之喻,都是說明千萬劫來難得遇到的因緣。經論裡面這些啟示,學佛的同修都能夠說得出。雖然能說得出,你了解的不夠透徹。什麼原因?真能了解透徹,你就把機會抓住了,你這一生當中就能成就。這個成就正是方東美先生所說的「人生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只有你自己體會到,你周邊的人知不知道?不知道。為什麼?不是他的境界。比你高的人知道,不如你的人不知道,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得光明」是苦集滅道「道諦」裡面的名稱。你就曉得修學佛法,學佛是「得光明」,恢復自己自性般若智光遍照法界。

  我們為什麼失掉了?總的說一句話,迷惑、造業、受報,叫三障;惑業苦三障,三大類的障礙,把我們的性德光明障礙住,雖有,不起作用。現在所起的作用是迷惑、顛倒,造業、受苦,現在起這種作用。所以,佛在經典裡面常常感嘆著,這一切六道眾生「可憐憫者」!由此可知,佛法的修學不是別的,除障礙而已。障礙除一分,我們的光明就恢復一分,除兩分就恢復兩分,所以你愈學愈歡喜,愈是契入真的是欲罷不能,你真的契入。現在你煩惱重重,妄念紛飛,進的少退的多,這是什麼原因?你修學沒有嘗到法味,從前李老師常常用比喻給我們說,叫囫圇吞棗。給個棗給你吃,放在口裡,吞下去了,問你什麼滋味,不知道!會吃的怎麼樣?細嚼,慢慢的嚥,體會這裡頭的滋味!我們今天學佛就是囫圇吞棗,天天在讀經,天天在聽講,法味沒有嘗到,也就是說佛法真實的受用沒有得到,這就是不會學。

  今天說會學的人又有幾個?真的沒有幾個人會學!為什麼?老人不教了。父母沒教你,長輩沒教你,進了學校,老師也沒教你,真正是《無量壽經》所說的「先人無知,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不能怪你。你非常不幸,你這一生當中遇緣不善,可憐可憫。在現代這個社會,大環境不好,民主、自由、開放,父母不能夠教訓兒女,侵犯人權,虐待兒童,你說糟糕不糟糕!老師更不敢管學生,管了學生,家長來告狀,老師還要判刑,還要去坐牢,誰敢管你!所以,現在當老師,我也當過不長時間的老師,跟許多老師在一起聊天,大家說真心話,我們今天到學校來教書,幹什麼的?討生活!拿一點薪水、拿一點鐘點費過日子,是為這個的。敢教嗎?不敢教!學生來學校裡幹什麼?混文憑的!變成什麼?大家都混日子,老師混一點鐘點費,混一點薪水;學生則混一張文憑。你說悲哀不悲哀?你說這是不是可憐憫者!

  問題是你想學佛,有沒有成就,完全在自己的一點善根、福德、因緣。我算是非常非常幸運,小時候父母教導,有那麼一點印象,這一點印象影響了一生。這一生所遇到的老師、同學都非常善良,幫助我很多。我在苦難當中長成,年輕的時候苦頭吃足了,知道學習可貴,抓到一點機會,決定不放鬆。早年在台中跟李老師十年,日子不是很好過的。其中也有少數人想把我趕出台中,排斥,對我很不好,有意無意都找麻煩。這時候怎麼樣?我到台中來幹什麼?跟老師學佛的。所以我只有一個觀念,老師沒有叫我走,你用什麼樣的方式我都不走,我能忍。所以,在台中那個時候,老師在同學大家在一起的時候,老師也稱讚我:徐某(是講我)他有兩個好處,一個好處,他肯布施,第二個好處,他能忍辱。六波羅蜜裡頭,我只要有這兩個,我就能成功。所以無論你用什麼方法對待我,老師沒有叫我走,我就會死皮賴臉在這裡學。我那時候也跟一些同學說,我學成功之後,你們想請我來,我都不會來。我的話都兌現了。

  我這種智慧在哪裡學來的?給諸位說,有一部好書《禪林寶訓》,這個書李老師教我念的,老師並沒有講,叫我自己去看。那時候我還沒有出家,剛剛到台中的時候,老師介紹這本書。我知道忍辱波羅蜜重要,對照《金剛經》上,「一切法得成於忍」,唯有忍耐。忍耐什麼?消自己的業障,這是很深的意思,二、三十年之後,我才真正懂得;在當時能忍,但是不知道是消業障。忍,就像美國預言家凱西所說的,人的一生沒有突發的事情,沒有偶然的事情;換句話說,中國諺語所說的「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人是生生世世生活在因果相續之中。這個人見到我對我很友善、對我很好,宿世有善緣;這個人看到我就討厭,很不喜歡我,總是找我麻煩,過去生中有不善緣。所以孟子講得好,「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句話意思就是說,善惡境界裡頭,要自己好好反省,過失絕對不在對方。

  孟夫子教我的,我們要學會了,對自己有大利益。為什麼?災消福就來了。別人對我不好,我要加倍對人好;別人不尊重我,別人輕視我,我要加倍尊重別人。他對我不好,消我的業障;我對他更好,增我的福報、福慧。這要智慧,就是要了解因果報應的理論與真相,要通達明瞭「一飲一啄,莫非前定」。這是為什麼我勸大家學佛先把《了凡四訓》念三百遍,道理在此地。你學佛了,你學佛的菩提道上重重艱難,你這一生很難有成就,什麼原因?你不知道因果報應。換句話說,我這一生學佛得力,說老實話,《了凡四訓》是我的基礎。這是我跟佛教接觸念的第一本書,那是跟佛教徒接觸,朱鏡宙老居士。

  那時候我跟方東美先生學哲學,方先生把佛經介紹給我,佛經哲學是世界上哲學裡面最高的東西,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於是我對佛法就很留意。我的朋友介紹一位他的朋友,老先生,那時候大概是六十八歲,朱鏡宙老居士,他送我一本書《了凡四訓》。我沒有看三百遍,大概三十遍有,這是真的,愈看愈歡喜。看到了凡先生他在年輕時候那些毛病,我看我統統都有,這是吸引我,我一下看很多遍的道理。他的毛病我統統都有,他的好處我還比不上。所以,這個書讀了之後,自己深深反省,平常處事待人接物,存心、言語、造作,就知道反省。這個書我受益太大了!這時候還沒有學佛。

  以後遇到章嘉大師,這時間都不長,都是二十六歲一年當中的事情。這時候才開始接觸到佛書,佛書最早接觸的,第一部讀的《六祖壇經》,我看了很有味道,丁福保的箋註,那時候是一本線裝書。我好像是第一次休假,公家服務有休假制度。第一次休假的時候有兩個星期,我到台中,住在我父親一個老朋友的家裡。他的書架上書很多,我看到有《六祖壇經》,有箋註註解的。我在他家住一個星期,就把這本書念完了,念了很歡喜,很有味道,似懂非懂。以後認識章嘉大師,章嘉大師問我:為什麼想到學佛?讀過些什麼東西?我就跟他講,我看過《了凡四訓》,看過《六祖壇經》。章嘉大師搖搖頭:《六祖壇經》太深,你看不懂。他說我看不懂,我自己以為很懂。

  我去見方東美先生,方東美先生問我,我也是這樣告訴他的。方先生馬上就搖頭,他說:六祖惠能在中國歷史上只有一個,惠能以前,沒有惠能;惠能以後,也沒有第二個惠能。那是一步登天,你登不上去就摔死了。所以他告訴我,這個不能讀、不能看,他介紹我看法相、看唯識。他說唯識、法相是漸教,像爬樓梯一樣,你爬高一層,得一層受用。於是我聽了老師的話,找法相的經論來看,經論看起來還勉強能懂;再一看註解,就跟看天書一樣,完全看不懂。這時候才想到,你看這兩個大善知識說《壇經》太高太深,我看起來有味道;說法相給初學的,中下根初學的,我看不懂。

  好在那時候遇到困難,那時候真的相宗的東西太深了,正好在那個時候香港印《太虛大師全書》,這個好,白話文的。所以我就請了一套《太虛大師全書》,他一個月寄幾本來,我就看這些東西。遇到疑難的,每個星期天跟章嘉大師見一次面,向他老人家請教。我跟大師三年,佛法修學的基礎在他那裡奠定的,打了很好的基礎。他老人家走了,往生了,朱鏡宙老居士介紹我到台中跟李老師學,我到台中是朱老介紹的。朱老跟李老師是好朋友,他們兩個同年。我遇到這樣一個善知識,十年。

  如果不能夠忍辱,沒有善巧方便,許許多多的障礙你怎麼能突破?我所遇到的障難,比你們不曉得多多少倍?我都能突破,若無其事,決不放在心上。造成傷害是什麼?別人毀謗你、侮辱你,造謠生事,你放在心上你就很難過,那就有障礙了。我的本事是聽到耳邊風,決不放在心上。我放在心上的是什麼東西?我每天學的這些經教,我到台中來是幹這個的。我到台中來不是搞這些亂七八糟的,我的時間有限,精力有限,緣分更是難得。我不是台中人,我在台中不能生根,將來一定要離開的。所以把這個緣分看得比什麼都寶貴,這也是學習成功的一個因素。別的人他們住在台中,他家在台中,老師常住在那裡,今年學不會還有明年,明年不會還有後年,有的是時間。我不行!我不曉得能在台中住幾天,隨時可能會走,機會會失掉,所以把這個機緣看得比什麼都重。所以什麼都能忍,只要我在此地能夠親近老師,你給什麼我都能受得了。我不會起煩惱,我要把心定下來,我學經教。

  教理、教義,這都是李老師教導我的,上上根人學什麼?教理。我在台中十年,諸位曉得,老師不讓我寫筆記!我聽經、讀經,他說你要著重教理,教理通了,一經通一切經通,這個祕訣。他說如果沒有這個能力,不得已而求其次,要明教義。義也是理,不是完全的,通一部分的。譬如佛教十個宗,教理通了,十宗都通;教義通了,一宗通,你的一宗能通,其他的宗也能旁通。這是不得已而求其次,決不是學一部經就懂一部經,那你就沒有法子成就了,這叫尋枝摘葉。老師教我這個訣竅,所以學的是活活潑潑,不是死呆板的。這就是世出世法裡面常講的「悟處」,你學,你要悟!要悟,你就得要斷煩惱,煩惱輕智慧才長。

  跟一切人事相處,這裡頭有煩惱,這就是鍊心,就是你自己修行的地方。你能夠把世緣看淡,你能把找麻煩的人都是我的恩人、老師,來幫助我消業障的。你這個念頭一轉,凡是來找麻煩的,你都會合掌,那是大善知識。為什麼?我的業障就從這裡消除的。沒有這些人,我的業障到哪裡消!他處處指責我、毀謗我,我處處讚歎他、感恩他。這個樣子怎麼?一年、兩年之後,他不再毀謗我了,他對我很好了,我心裡明白,我業障消了。如果別人毀謗你、侮辱你,你放在心上,你自己在生氣,那你是業障上又加業障。你還有怨恨、還有報復的念頭,那就變成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錯了!所有冤業一現前要一筆勾銷,了了!化敵為友,化怨為親,這叫修行,這叫功夫,這是真實智慧,這樣才能「得光明」!光明是本有的,恢復了,業障除掉了。

  所以講修行功夫,我這五十二年,年年去業障。真的業障一年比一年少,智慧一年比一年增長,方方面面一年比一年圓融,這是你們跟我時間長的人,你們親眼看到的。可惜怎麼樣?你們沒有學到,要緊是要學到。但是要真正學,從哪裡學起?我是得力於章嘉大師的教誨,從「看破、放下」學起,你們沒有在這上面下功夫。「看破、放下」,我又講得好清楚、好明白,最初方便,入門,從什麼地方入門?對世出世間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沒有控制的念頭,沒有佔有的念頭,從這裡起。你還有控制的念頭,你還有佔有的念頭,就難了,你的業障不容易消除。雖然你自性裡頭有圓滿的智慧德能,不容易現前,你障礙去不掉。所以聰明人要在這裡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中國古人講「克念作聖」,能夠克服自己煩惱習氣的,你才能超凡入聖。

  所以外緣,我說的很多,都是善緣。為什麼?幫助你提升境界,那不是善緣是什麼?但是你要記住,善緣、順境,不能有貪戀。人在這個境界裡頭容易生煩惱,起貪心,就是貪痴,愚痴!被順境蒙蔽,希望控制,希望佔有;控制是痴,佔有是貪,你起這個煩惱。逆境、惡緣,很容易起什麼?起瞋恚、起報復,瞋痴,這就錯了。許許多多修行人,境界現前的時候,總是墮在貪痴、瞋痴,自己錯了!緣裡頭沒有過失,蕅益大師說得好,「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所以孟夫子說,「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正確,聖人都是這麼修的,他成功了。我們只要能記住古聖先賢重要幾句話,一生在生活當中奉行,在工作裡頭、在處事待人接物,認真努力學習,就克己轉凡成聖。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真修行、真功夫,果德就是性德現前,智慧光明現前,德能福報現前。因為它都是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不必去求。要求的就是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如此而已。

  你再要仔細觀察,所有修行失敗的,怎麼失敗?修了一輩子,學了一輩子,到最後還是搞六道輪迴,這就失敗了。跟諸位同學說,你就是生到天上也失敗了,你沒有出六道輪迴,天福享盡了,還是要往下墮落。所以,真正聰明人、真正明白人,一定會記住佛菩薩的教誨,「隨緣消舊業,莫更造新殃」。「隨緣消舊業」最有效的方法,就在順逆境界裡頭修忍辱波羅蜜,在順逆境緣當中修普賢行。普賢行是「禮敬諸佛」,我對別人尊敬,不求別人對我尊敬;只知道我對人要尊敬,我對人要讚歎,我對人要供養,我自己要懺悔業障,這樣的人是真的有善根,他的善根、福德現前了。佛菩薩看到歡喜,護念、攝受;龍天善神看到你歡喜,恭敬、護持!我們一般講的擁護,你得一切善神擁護;換句話說,縱有魔難,你會很平安度過,諸佛護念你,善神擁護你。

  諸佛菩薩、一切善神沒有私心,他為什麼護念你?為什麼擁護你?你走向光明的方向,你走向光明的道路,你覺了,你不迷了,你在境界裡頭不被境界轉。什麼叫被境界轉?好的境界生貪戀的心,你被境界轉了;惡的境界裡面你生瞋恚心,你被境界轉了。境界不轉人,是你自己用錯了心。所以,會的人,會修的人隨緣消舊業,隨順順境,隨善緣,消什麼業?消慳貪,消愚痴,消這個業。逆境裡面、惡緣裡頭,消什麼業?消瞋恚,消愚痴。說穿了,不就是消貪瞋痴!貪瞋痴從哪裡斷?就從這兩個地方斷。你用惡對我,縱然陷害我,沒有瞋恚,沒有報復。不但不瞋恚、不報復,這是消業,消貪瞋痴,我還恭敬讚歎、感恩,那是什麼?那是增長福慧。順境裡面感恩戀德,《普賢行願品》五十三參上應當去學習戀德,感恩戀德,不生貪戀。

  善財童子做出來給我們看,我們自己要會學,要能把它落實在自己生活、自己工作、自己身邊環境一切人事物之中,我學會了。這個學會了,好!你的境界不斷向上提升,愈來愈好!這個話是當年章嘉大師給我講的,你嘗到法味了,法喜充滿,真的是常生歡喜心。孔老夫子那個境界,「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我也沾了一點邊,快樂無比。對於世緣、對法緣、對佛緣,統統是隨緣而不攀緣,攀緣就生煩惱,就迷了,就錯了。隨緣是智慧,我常講戒定慧三學增上,怎麼不快樂!所以,我念恩,念師恩。中國古德教導我們,「受人滴水之恩」,這是少,當我們口渴的時候,人家給我們一杯水,這是講小事;這個恩德(我正在需要的時候他幫助我)「當思湧泉為報」,我將來有機緣的時候,我要十倍的報答、百倍報答、千倍報答、萬倍報答,看我有多大能力,我要報恩。這是什麼?這是性德。性德本來是這樣的,沒有人勉強你,沒有人一定限制你,沒有,自自然然。

  如果這個人始終都對你都很好,你這樣的報答,世間人不希奇。有一個人最初對你好,最後對你非常不好,你還是能這樣報答,人家看到之後:某人有義氣,某人是義人,永遠不忘道義。這是什麼?這教化社會。這在佛法裡面講,無量功德。施恩的人跟報恩的人都在演戲、都在表演,用佛法講,都是菩薩示現,教化一切眾生,回頭是岸。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諸位同學,請接著看下面第五句:

  【或名不退法。】

  出世間修行的方法,到一定的程度,『不退』就現前。前天有個同學寫了不少問題,我會找時間來跟大家解答。其中有個問題,他說人和眾生本來與佛一樣有佛性,為什麼會倒退?或者成佛以後,是否也會像開始一樣倒退?這個問題問得很好,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在楞嚴會上,富樓那尊者也問過這個問題,跟你這個意思差不多,你可以參考《楞嚴經》。不過《楞嚴經》有相當的深度,佛的答覆句句都是真實話,佛雖然講得很清楚、很明白,不是我們凡夫境界,所以這要有修行功夫。

  一切經裡面告訴我們,見思煩惱斷盡了,這還不是見思,見思煩惱裡面的見煩惱(見惑),三界總有八十八品,你就證「不退」。什麼不退?位不退,轉凡成聖,這是小聖,小乘初果須陀洹,小聖;大乘圓教是初信位的菩薩。真的是小聖,他決定不會再退轉做凡夫。雖然沒有出六道,三界六道沒出,三界六道要見思煩惱斷盡,他見煩惱斷了,思煩惱沒斷,所以依然出不了六道;但是在六道裡面,他決定不墮三惡道,這開始第一個不退。

  第二個不退,菩薩不但見思煩惱斷了,塵沙煩惱也斷了,決定不會退到小乘。這個話是什麼意思?換句話講,絕對不會退轉去搞自私自利。菩薩心量慈悲廣大,念念幫助一切苦難眾生;但是你要曉得眾生難度,你好心幫助他,他未必好心對待你。《地藏經》上就講得很清楚,特別是我們這個地球上眾生,「閻浮提眾生,剛強難化」,你以真心好意對他,他給你打很多問號。你是什麼企圖?你是什麼目的?你真正用意何在?你為什麼對我這麼好?他並不感激你,他對你起一大堆的疑惑!尤其在現代這個社會,你會不會退心?多少學大乘的菩薩退轉到二乘,還是當自了漢好,諺語所謂「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這個觀念就是小乘觀念。為什麼?幫別人,別人不但不感恩、不感激,還要給你找麻煩,菩薩不好當!

  當菩薩要有真實智慧,了解眾生的狀況、眾生的根性、眾生的業障、眾生的煩惱、眾生的習氣,你統統要了解,你才會有耐性。就如同父母教兒女,兒女在嬰孩的時代,兩、三歲他不懂事,父母是天天跟他在一起,了解他的個性。所以,父母對這個嬰兒要教他、要管他,還要忍耐他;菩薩對一切凡夫眾生,就像對待嬰兒一樣,教他、管他,還要忍耐他,他有時候還跟你發小脾氣。所以,普賢十願裡面就有兩願,「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那是普賢菩薩,不是普通菩薩。普賢菩薩最低的位次是圓教十住菩薩,真正的普賢菩薩是十地菩薩、等覺菩薩,你看看他還要修恆順眾生,隨喜功德。眾生造惡,也要隨順,為什麼?跟眾生結善緣,不結惡緣。為什麼?你不是要度他嗎?你要度他,跟他結善緣才能度他,結惡緣不能度他。

  眾生最看不慣的,人造惡業,惡業裡頭嚴重的,貪瞋痴慢。貪財的,這是最普通的現象,濫用常住的、侵損常住的,菩薩看得很清楚,他要墮地獄。要不要教他?教他,輕描淡寫,點到為止,並不是很嚴厲的來管教他。為什麼?他不是那個根性。他業障煩惱習氣很重,你要跟他認真,他就跟你結怨仇;跟你結怨仇,換句話說,你度他的時間要延後。所以菩薩有智慧,不如隨他!隨他怎麼樣?他感恩,他跟你處得很好。處得很好,到時節因緣成熟的時候,你一點,他覺悟了,他得度的時間提前了,這是真實智慧,普通人做不到。已經覺悟的人,可以嚴厲教他,他感激你;完全沒有覺悟,迷得很深的人,你就要用柔和的手段對他。

  從前我們跟李老師學教,我們體會到。經學班,台中蓮社有十幾個班,經學班是學講經的,我參加經學班。我們班上二十幾個同學,老師對待每個同學態度不一樣。我們班上年齡最大的,林看治居士,那時候她七十歲。她的孫女都做小學教師了,她跟我們在一起學經,學講經,她的程度只有小學畢業。但是人非常誠懇,老師打她,有打、有罵。打她、罵她,她還感激老師,她沒有怨恨,這樣的人就可以打、可以罵了。如果你罵他,他就生氣,你打他就懷恨,這個決定不能打,決定不能罵。班上有這個同學,所以老師對他非常客氣。我們也覺得很奇怪,那時候我也初學,老師有一天叫我到他房間,把這些事情教給我。我才明瞭,原來對每個人不同的方法是有原因的,那個方法都是正確的,對待林看治方法正確,對待另外同學非常客氣,也正確。

  有同學聽講、聽教的時候,全心全力在寫筆記,他看到,正確;我當年跟他學,也寫筆記,他不准我寫筆記,也正確。各人根性不一樣,這個叫觀機。你看看十幾個、二十幾個學生,對待學生的態度方法不相同!這種老師真不容易,不是一個方法對這個班上這幾個學生。我過去念書雖然不多,我只念到初中畢業,但是我在小學、在初中三年,這九年教育當中,也有很多老師教我,沒有像李老師這個 教法。我們才看出這老師高明,真的有智慧、有善巧方便,能令每個同學都得利益,這給我們很大的啟示。我們應當把它應用在哪裡?應用在平常處事待人接物。總的原則,中國古聖先賢教導我們「恩威並施」,這是總綱領、總原則。那你也得看什麼人,你也得看什麼時候、看什麼事,該用威,還是該用恩?運用得非常巧妙,那叫善巧方便,那是真實智慧。沒有智慧,你要是用錯了,麻煩就來了。

  就以李老師教學的這個例子來說,像林看治居士,這是真的可以打,可以罵的,她真能夠感激,老師用這個手段,她得利益。如果老師覺得她年歲最大,六十歲了,一切都很客客氣氣,她什麼都學不到。打是什麼?打是打記性!這個地方你不是老忘記?打你幾下之後,「這個地方我挨過打的」,她記住了;「我挨罵過的」,印象深刻,所以那個方法對。不能接受的,你要是用林看治這個方法,老師又打又罵,下一堂課再不來了,那是真的,不是假的。他覺得他受了侮辱,他覺得他沒有面子,「我哪裡都可以學,我何必要跟你學」?所以那個效果適得其反。這我們要知道。

  貪財的,有些時候讓他貪去!讓他浪費去!各有因果,你阻礙不住。所以佛法教人,最重要的是教人要覺悟。道安法師他老人家在世的時候,我有一段時間,他辦大專佛學講座,要我去教學,請我擔任總主講,那個兩、三年我常常親近他,我就看到他對貪財人那個方法高明。也是個信徒,他的皈依弟子,也常常來看他,表面上對師父好得很,孝順、孝敬,常常騙老師,騙錢,騙的數字都很大。他做生意周轉不靈了,師父幫個忙,需要個十萬、二十萬,師父就開支票給他。他來騙師父,師父曉不曉得?曉得。因為有一次我去看老法師,這個人我也認識他,我在廟門口碰到他,他出去了。我進到裡面看老和尚,老和尚跟我說:剛才某人來了,你有沒有看到他?我說:看到,我在門口看到他。他說他今天又來騙我了。我就奇怪,老和尚知道,我問他,怎麼樣?你給他沒有?給他了。

  這一點了不起,這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老和尚要度他,任他騙。每次來騙老和尚,自己都很得意:老和尚糊塗,老糊塗!他那個供養自己不會花的,我們代他花。總有一天他真的了解,原來每次去騙錢,老和尚統統都知道。人要良心發現,他就會回頭,知道老和尚對他是真好。欺騙他,真是欺騙自己,老和尚心裡清清楚楚,並沒有被他騙。你要,正當用途,給你;不正當用途,還是給你,你看看這個量多大!這是《華嚴經》上,真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普度眾生。眾生在迷得嚴重的時候,煩惱習氣非常嚴重的時候,不容易回頭,諸佛菩薩都看見,他造五逆十惡,造種種不善業,果報將來在地獄。所以我講,三途不是壞地方,三途實在講也是個好地方,為什麼?你造作那麼多罪業,這個業要消,業不消,不能成就。業障礙了菩提、障礙了涅槃,障礙你開悟、障礙你證果,業是必定要消。到哪裡消?三途就是消業的處所。業要是消了,人就變聰明了,聖人教誨他就聽得進去了。

  我們學教,我相信有許多人都有這個經驗,不是不想學,真想學也真肯學。可是聽經聽了兩、三年沒興趣,聽不懂;聽的時候似懂非懂,離開講堂之後就忘掉了。年年沒有進步,但是煩惱習氣有進步,所以往往我們看到,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還是老樣子,沒有改變,禁不起絲毫考驗,受不了一點點的委屈。也都知道,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他也會念,他也會說,不管用。順境起貪愛,逆境起瞋恚,常常生嫉妒煩惱。這是什麼?這就是業障習氣很重!善根又薄,業障習氣重。如果有善根,行,他還是有救。有善根就怎麼樣?他的學習,他能夠堅持。「我煩惱習氣厚,我不斷的學,我改不了,我還是要學。」假以時日,這就是我們常講「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他薰修的時間長,薰修就產生力量了,這個力量就可以能夠克服煩惱妄想習氣,他就能轉過來了。慢慢的他覺得現在這個經可以聽懂,聽得有味道、有興趣了,那就是他的業障消了。當然沒有消乾淨,如果消乾淨,那一、兩句經文他就大徹大悟,他就入佛境界了,就這麼個道理。

  所以,世出世間無論幹什麼事情,「有恆為成功之本」。這是抗戰期間,政府提出來的青年守則十二條最後一條,「有恆為成功之本」。你要有毅力、要有恆心,「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決不放鬆,就有成就。我自己就是得力於這麼一點善根,其實我的業障煩惱習氣小時候很重。年輕的時候,在外面做事情吃很多虧!這是什麼?不會做人!做事比人做得多,考績不如人,升遷沒有我的分,當時心裡也怨恨不平。學佛之後才曉得,不會做人。就是了凡先生年輕那種習氣,喜歡信口開河,喜歡批評人,刻薄!別人表面對你很好,暗中都想辦法障礙你。所以我讀《了凡四訓》之後,我自己感觸非常深!《了凡四訓》的了凡先生的缺點,我統統具足,有過之而無不及;了凡先生的好處,我自己想想,不如他。這樣一反省、檢點,恐懼!自己的前途一片黑暗、一片渺茫,自己一個人在海外,舉目無親,沒有依靠。所以這個小冊子給我很大的警惕,我不能不找著方向。這就是實在是非常難得,我好學,也好德好善,習氣重。

  佛菩薩保佑,方老師把佛法介紹給我,章嘉大師替我選定這個行業。他老人家教導我,不要去搞政治,不要去搞其他的。我那時候還有意思想去搞教育,到學校教書。章嘉大師想想,你還是學經教,將來走弘法利生的路子好,他說這也是教書。我接受他的指導,一門深入,走這條路子,這個路是章嘉大師給我選擇的,在李老師會下完成的。你的學業完成了,你要通過考驗,如果不能夠通過考驗,你所學的東西不踏實。好像農夫一樣,章嘉大師教我去開墾、去種植,我明白了;我在李老師會下,得到這些樹苗;然後遇到韓館長,韓館長三十年幫助我培育,這個樹才生根,茁壯,開花結果,統統是善緣,這些人少一個都不行。韓館長走了之後,又來了幾個護法,他們全心全力來協助,把這個成果能夠遍布到不同的國家地區,真正幫助這個世間化解衝突,促進和平。我們自己有心有願,犧牲奉獻,但是你要有助緣,沒有這些緣,那就是心有餘而緣不足,你會有這個遺憾。所以,所有的助緣都是善緣。

  網路的開啟,現在衛星的傳播,這都是韓館長之後。我們離開台灣來到南洋,走向多元文化。來到澳洲,有緣參與聯合國的和平活動,把修學的成果奉獻、供養給整個社會,供養給一切眾生。諸佛菩薩的安排,不是我們自己想像怎麼做的,那是做不到的。凡事因緣聚會,這個因緣聚會是諸佛菩薩所加持,龍天善神的擁護,我們的心、願不退,才能夠感得。諺語當中常說「小不忍則亂大謀」,小事不能忍,你怎麼會成就大業!修行是大事,不是小事。為什麼?你修行的目標是要在這一生當中脫離三界六道,往生淨土作佛,這是世出世間第一等的大事。你就要曉得,第一等的大事就要有第一等的耐性,要有第一等的忍辱,你才能達到目的。小小挫折就退轉,這人還能有成就?不要說大事不能成就,你的世間小事業都不能成就。

  所以要拓開心量,要能包容一切。一切善能包容,不嫉妒,決定沒有嫉妒心,看到別人的好事,就是自己的好事;別人造作一切不善,絕對不生瞋恚,這是練自己的功。真正功夫是在一切境緣當中,保持自己的「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就是在一切不同的境界、人事環境當中練成的!講堂給你講,就像我剛才的比喻一樣,我從李老師那裡得來很多樹苗種子。人事上歷練、磨練是你的種植,你真幹了,否則的話,你拿到這個樹苗幾天枯死了,你不知道怎麼種,不知道怎麼樣培植。真正修行,《華嚴經》上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那叫真正修行。真正修行是什麼?清涼大師科判上他所判的,歷事鍊心!你要經歷一切人事環境、一切物質環境,無論是順、是逆,是善、是惡,統統要經歷。在這裡頭練什麼?你把所學到的通過這個試驗,才是你真正的學問,你真實的功德。在這裡頭練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就練這個。

  佛菩薩,我以真誠心對待他;造作五逆十惡墮地獄的人,我也用真誠心對待他,就練這功夫。諸佛菩薩,大善!我親近他、恭敬他,向他學習,我沒有染污,我對他不生貪戀,心清淨。對待造作極惡業的眾生,無惡不作的,我也是用清淨心對他,我不被他染污;就是對待他的時候,決定不生煩惱,生煩惱心染污了。清淨心要在境界裡頭練,那叫真清淨,在境界裡頭練,才叫真平等。我對佛是什麼心?對蚊蟲螞蟻是什麼心?對樹木花草是什麼心?要平等心。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是真心!大乘佛法裡面講的大菩提心,那就是佛心,我們有,各個人都有。但是你現在迷失了,真誠變成了虛偽,迷了就是虛偽;清淨,本來清淨,迷了就變成染污。順心,順著自己,貪愛;不順心,怨恨,這染污了,心不清淨;平等心變成了傲慢心,嫉妒、傲慢;正覺心變成了愚痴;慈悲心變成了自私自利,迷了就成這個樣子。

  現在我們道理明白了,在經典上讀到,佛給我們開示,我們曉得,我們真的有沒有得到?沒有得到,我們所得到的叫解悟。我明白了,要怎麼樣變成事實?落實在自己生活裡頭,落實在自己思想裡頭,那就變成自己的。這要通過考驗的,這叫真修,在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所以你要記住,善財童子修學只有一個人,善財沒有同參道友。為什麼?有個同參道友,他就不能成就。你跟我同學,我們兩個差不多,他就迷了。善財怎麼成就的?所有一切人事物都是菩薩示現的,凡夫就是我一個。善人是菩薩示現的,惡人也是菩薩示現的,做種種示現,看我能不能受得了!我在這裡頭是不是還能真正保持著「清淨平等覺」!在一切境界當中,依舊是清淨平等覺,成功了。菩提道上只有一個人,你會嗎!

  你看看五十三參,這不很明顯嗎?那五十三個是代表,代表什麼?代表我們現前社會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善財眼睛裡面都是佛、都是菩薩;大人是菩薩,小孩也是菩薩,積功累德的是菩薩,造作五逆十惡的也是菩薩。所以他一生圓滿成就,他不要三大阿僧祇劫,一生就成功了。什麼原因?他會!我們在《華嚴經》學會這個本事就了不起,你的大乘法真就學到家了,那恭喜你,你一生肯定成就。尤其是遇到淨土法門,善財童子也是淨土法門,也是一句佛號念到底。五十三參就是日常生活,從早到晚,你所接觸到的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你看看他是怎麼樣過日子?他怎麼樣、用什麼樣的心來對待?完全用智慧,不生煩惱。平等的恭敬,清淨的恭敬;平等的慈悲,清淨的慈悲,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永遠不退轉。這五十三位善知識代表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參訪一個,自己境界就提升一層,最後參訪到文殊、彌勒、普賢,他就圓滿成佛。我們在這裡頭要能看到他的成功的秘訣,這應當學習。

  一個人一生當中,修行成功失敗的關鍵是在開始,開始,根要紮得穩,要紮得牢。所以第一個關鍵,老師,你要遇到真正好老師。可是現在難了,現在沒有真正好老師,師道沒有了,孝道沒有了,所以現在要靠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緣。決定不捨善知識,善知識在哪裡?善知識是經本,天天讀誦,天天依照經本去學習。經本不是念的、不是講的、不是研究討論的,是要把它做到,變成自己的思想見解,變成自己的生活行為,這叫真修。課誦那些儀式,你要曉得,那是度眾生的,那是舞台表演,舞台表演是給別人看的,是給人種善根的,所以也重要。淨業三福最後一條,「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種種儀規是勸進行者。世尊在經教裡面常常講「受持讀誦,為人演說」,這一切儀規是為人演說,做出來,表演給人看的,你要懂這個意思。儀規是舞台表演,日常生活當中,「演說」的效果絕不亞於舞台,問題你真正要懂如來真實義,你真正要落實如來真實義。

  如來真實義是什麼?是你自己的性德流露,如來是自性,如來真實義就是自性的自然流露,法爾如是。所以,你要不能夠契入,你就做不到;你要契入,就要長時薰修。長時薰修要有很大的耐性,要有恆心,要堅持不變。現在人一般講起來總得十年二十年,你才有成績表現。你沒有這麼長的時間去鍛鍊,你就不是真的。真是要鍛鍊,鍛鍊什麼?是把自己的煩惱習氣淘汰掉,像煉鋼一樣,像打鐵一樣,千錘百鍊,把渣子鍊掉,渣子就是煩惱習氣。我剛才舉的例子,虛偽要把它鍊掉,這是渣子;染污、不平、愚痴,自私自利,這都是渣子,千錘百鍊,把那淘汰盡了,純鋼鍊出來了。所以,沒有十年二十年,你怎麼能成功!這是真正「不退法」,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淨宗法門圓證三不退,無比的殊勝,不退都在自己的日常生活當中。好,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