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六六八卷)  2006/11/2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668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賢首品第十二」,第三段「結歎其德」第二首頌,我們講到「十善妙行等諸道」,特別在此地把善惡略略的介紹一下。現在這個社會,不但不學佛的人不知道什麼叫善惡,即使學佛的同修,對善惡的定義也不是十分明瞭,所以有說明的必要。前面我們從《瓔珞經》裡面看到善惡的絕對標準,這個標準,隨順性德的是善,違背性德的是惡。這個地方講的理,就是現在人所說的真理,佛法講的理跟世間人真理的概念還不一樣。佛法講法性,隨順法性是善,違背法性的是惡。

  《唯識論》裡面說的標準就多了,十法界標準不一樣,菩薩、聲聞、緣覺三乘的標準不一樣,這個不足以為奇,為什麼?世出世法裡面當然有不同的標準。就在我們人間,古今的標準不一樣,中外的標準不一樣。有些我們中國人認為是善的,外國人不贊成,中國人認為是不善的,外國人覺得這個很好,可見得它並沒有一定的標準。可是它有個原則,這個原則還是隨順性德。譬如我們中國講五倫十義,講倫常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幾千年來大家都認為這是善,這些都不違背性德,可是表現在外面,尤其在應用方面,這裡面就有很多複雜的狀況發生。確實要不是細心,不是有學問、經驗,你很難看得明白,很難講得清楚。

  我們在《了凡四訓》裡面看到,了凡先生跟我們說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端就是直)、有陰有陽、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滿、有大有小、有難有易,真正講修養、道德都必須要搞清楚、搞明白。行善而不知道善惡的道理,往往自己認為是行善,實際上他在造業,冤枉用了心,得不到真正的利益,那麼善惡就不能不搞清楚,不能不搞明白。最通俗的,《了凡四訓》講得很明白,他說了這八種,有詳細的分析。所以《了凡四訓》這本書,好書!印光大師一生極力提倡。這是因果道德教育,認真學習,對這一生幸福美滿會有很大的幫助,不能不學。

  我們今天接著看《唯識論》裡面所說的,我們把《唯識論》這段念一念。「唯識論以順益此世他世之有漏無漏行法為善,於此世他世違損之有漏行法為惡」,昨天跟諸位講清楚了。你看善裡頭它有有漏、無漏,惡裡面只有有漏,沒有無漏。今天我們接著往下講,「若夫如人天之樂果,於此世雖為順益,於他世不為順益,故非是善,無記性也」,無記就是說不上善惡。這個地方都是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常常會看到的,所以不能不知道。人天,我們今天在人道,人道跟天道(欲界天)不遠,跟畜生道、餓鬼道也很近,這個利益你就知道了。

  於此世雖然有利益,你得到了,這一世你得到了,可是來世?來世就得不到;換句話說,你的福報在這一生享完了,享盡了,這一生享福而不知道修福,所以這不算是善。前面的定義要曉得,佛家常講,現在善,來生還善,後生還善,這是善;現在這一生善,來生不善,這是假的,不是真善。要知道這一生在世間時間很短促,不長,一百年一彈指就過去了。時間過得真快!我第一次到香港來講經是一九七七年,今年二00六年,整整三十年。想三十年前到香港來講經的時候,就像是昨天一樣。人生真的是一場夢!可是三十年前在香港的這些法師、朋友、聽眾,大概四分之三不在了。人世無常!從這個地方我們要有高度的警覺,一瞬之間就過去了,這個不能不知道。

  再講到苦果,「又如惡趣之苦果,於此世雖為違損,於他世不為違損,故非是惡,亦無記性也」,這是《唯識論》裡頭所講的。惡趣,我們能看得到的是畜生道,畜生是惡道。畜生造不造業?不造業。特別你所看到的,牛馬羊豬雞鴨,我們常常看到,牠是在受報,過去生中造的不善,牠在受報。受報就把牠過去生中造的惡業消掉了,牠們是在消業。長大了被人殺,被人吃掉,那是什麼?還債。經論上祖師大德們常說,這一生我們吃牠半斤,來世要還牠八兩,冤冤相報,世世酬償,沒完沒了。這一生我們吃牠,來生牠們吃我,再一生我們又吃牠,毫無意義。你吃牠的時候覺得很樂,將來你墮到畜生道再去還牠債的時候就不是好事了。所以我在講經的時候常說,樂中有苦,苦中有樂,這個道理跟事實真相不能不知道,真正知道,不敢做了。

  我二十六歲學佛,沒學佛不知道,學佛之後才明瞭這些事情。真正的懺悔,沒有學佛之前造了很多殺業,吃眾生肉。道理搞清楚、搞明白了,大概六個月我就吃長齋,不再吃眾生肉,到今年五十五年了。幸虧覺悟得還不算遲,改得很快。學佛教給我們的懺悔法門,懺除業障,要不然這些債務生生世世永遠還不清,你說多可怕。我們真正明瞭,一切眾生個個有前生、有後世,六道輪迴。想想這個事情是苦不堪言,六道多苦!色界天、無色界天有壞苦、有行苦,欲界天人跟我們人間差不多,三苦具足。什麼是善,不能不清楚,然後才知道怎樣叫做斷惡修善。

  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看到順心的,於一切人事物生起歡喜心,不順心的就生起瞋恚心,這是善是惡?這是惡,不是善。為什麼?與法性相違背,法性裡面沒有愛欲,也沒有瞋恚,所以七情五欲現前的時候要有高度的警覺。念佛人的方法妙絕了,七情五欲才一動,「南無阿彌陀佛」,把它化解了。一生當中念念不離佛號,人家讚歎我們的時候,阿彌陀佛,人家罵我們的時候,阿彌陀佛,統統都歸到阿彌陀佛,這是善。阿彌陀佛忘掉了,隨順自己煩惱習氣起現行,那不是善,這個不能不知道。

  下面我們再看小慧遠法師,我們淨土宗的初祖叫慧遠,晉朝時候的。隋朝時候也有個慧遠,名字完全相同,後來稱他為小慧遠。他住在淨影寺,修行很有成就,我們稱為淨影師,看到淨影就曉得是小慧遠。他有《無量壽經》的註解,他的註解就是註解康僧鎧的,流通量很廣。可以說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沒有出來,一般學《無量壽經》的都是採取康僧鎧的本子,註解一定是看《淨影疏》,就是小慧遠的註解。這個本子我們在年輕的時候也學過,他就五乘而判三種善惡,這是淨影大師。

  這三種,第一種「順益為善,違損為惡」,跟《唯識論》裡面講的差不多。他的解釋是「若依此義,則上通佛菩薩,下極人天,其所修之行,名為善;招三途之因,及人天中苦果之別報業,名為惡」,這可以說就事上講的。順著我們的欲望,順著我們的習氣,人天都歡喜,都覺得這是好事情,違背了就是惡。在這個意思上說,上可以一直到諸佛如來,菩薩、聲聞、緣覺,下到人天。為什麼?你修的是善因,所感的是善果。這個地方就不能不知道了。

  佛在經教裡面告訴我們十法界的因行,佛的第一個業因是平等,記住,平等心是佛心。我們在一切人事物裡頭常常用平等心,這個善,跟性德相應,清淨平等覺,跟佛相應,跟菩薩相應。菩薩第一個業因是六度心,念念不離六度;緣覺,十二因緣心;聲聞,四諦心;天人,上品十善、慈悲喜捨,天人,你修這樣的行生天,記住,上品十善還加上慈悲喜捨;人道是中品十善,五常、五戒,這是得人身;餓鬼道,貪心,貪愛是餓鬼;瞋恚是地獄;愚痴是畜生。三惡道裡面就不善了,所以他從佛菩薩只到人天,這是善。三皈、五戒、十善、倫常、八德都是善。

  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待人接物、起心動念,你有沒有想到你的念頭落在哪裡?你要是真的清楚、真的明瞭,來生到哪裡去不要問人,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果我們起心動念,在日常生活當中跟一切人事往來,心裡不平,常常發怒,這個決定不好,你起心動念落在三途,你不善。小小的事情就很執著、很計較,尤其是對父母、對長輩。再跟你說,對兒女、對晚輩可不可以?也不好,為什麼?比你小的都在學習,看你的樣子他都學會了;換句話說,你是無意的,不知不覺把他們都教壞了,這就是過失。

  所以中國古聖先賢的教誨,你們現在看《弟子規》裡面你就明白了。無論是在尊長,或者是在兒孫的面前,都要守住一個原則,順善,不能夠表現違惡;你要是違惡,對上是不敬,對下是把下一代教壞了。所以《弟子規》上的七個原則,那是總綱,孝、悌、謹、信、愛眾、親仁,到最後才學文。學文是什麼?提升精神生活。這裡頭最重要的,孝悌當然重要,下面那個「謹」很重要。無論在什麼場合、在什麼時間,不能不謹慎,不能不小心。稍稍不謹慎,自己做錯事情自己不知道,粗心大意。

  尤其淨影大師在此地提醒我們的,「招三途之因」,這一句要高度的警覺。三途之因是什麼?貪瞋痴慢,六祖大師在《壇經》裡面講得詳細,十惡、八邪以及所有一切不善的習氣,這是真麻煩,確實不知不覺就現行,怎麼樣?他養成習慣了。明明有六道,為什麼說人死了都作鬼?人死了之後,六道有六個選擇,為什麼都說他是鬼道?說的人這麼多,說的時間這麼久,想想還是有道理。你們想想,哪個人沒有貪瞋痴慢?哪個人沒有十惡八邪?哪個人沒有一些不良的習氣?他在日常生活當中能控制得住嗎?真正能控制得住的人,我們講這個人修養不錯,言語一定少,所以古人講的一句話很有道理,言多必失。

  可是現在一般人言語多,尤其喜歡開玩笑,在一起都是張家長李家短,犯了什麼?妄語。妄語裡頭有四種,妄語、兩舌、惡口、綺語。確實有不少人一開口就落在這四種裡面,他自己並不知道,知道的人也不會告訴他,為什麼?他不能接受。你要告訴他,他還埋怨你,說你批評他,所以知道的人也不講,免得跟你結冤仇。古時候看到你有過失一定要講的只有兩種人,一個是你的父母,一個是你的老師。朋友,真正的好朋友,會勸導你;沒有那種交情,不說,遠離過失,不跟人結冤仇。所以很困難。人要學好要交好朋友,德行、學問、才藝都在我之上的,這是善友。善友是又是朋友又是老師,你對待善友一定要以對老師的態度對他,在他那裡會學到很多東西;可是善友一定把你看作好朋友,志同道合。這樣的際遇可遇不可求,遇到之後要珍惜,要能保持,終生受益,你就成功了。

  文裡面講「及人天中苦果之別報業」,這就是佛門裡面所說的花報,我們一般講現世報。你造作的不善,犯法了,被法官判刑,這是別報。這個事我們現在看得也非常多,你看社會上犯罪的人多少,特別你到監獄裡面去看看。我們這邊楊老師跟蔡老師這些人,他們在海口那邊有個監獄裡面講《弟子規》,看到許多年輕人,青少年犯罪。可是聽了《弟子規》之後都受了感動,以前不知道自己行為是錯誤,學了聖人教誨之後,才曉得自己錯了,改過自新。本來在監獄認為很苦,為什麼關到監獄關那麼多時期?現在態度變了,認為在監獄裡很好,在這裡上學,學習聖賢的功課。那是別報裡面的善,不是惡了。所以善跟惡隨時會在轉變。

  受刑的時候聽到講經說法,過去早年我出家沒有多久,在台灣我在監獄裡面講過相當長的一段時期。那是講經,勸大家改過自新,收到很好的效果。監獄應當變成學校,變成倫理道德的學校,讓這些人到那個地方去學習。將來刑滿出來之後,他們就是社會上的善人,他懂得了,明白了。國家要這樣推行,這是善政。教育就是如何把不善變成善,把壞人變成好人,把迷惑顛倒的人變成有智慧的人,這個教育成功了。

  第二條,他說「順理為善,違理為惡」,這跟《瓔珞經》上講的很相似。「理者無相空性也」,這是講到法性。「例如行布施,所施者能施者施物之三輪相存於意中,是違於無相空性之理之有相行也;若不存三輪之相,是順於理之無相行也。因之,順理為善,違理為惡。若依此義,則上從佛菩薩,下極二乘,其所修之善法名善;人天眾生所修之善法,總為有相行,名之為惡」,這就提升了一層。什麼人心行是善?阿羅漢以上這是善,六道眾生所修的都不是真善。

  我們把這個文大意說一說,他講理,理是法性,法性沒有相,法性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質。我們在講經的時候跟諸位說過,我們用唯識家所講的阿賴耶的四分,這講得很清楚。阿賴耶有自證分,自證分就是無相空性,有證自證分,證自證分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就是我們現在一般講的覺性、悟性。這個東西,是的,人確實有,但是為什麼顯示不出來?被煩惱習氣障礙了。見分就是我們今天講的精神,相分是講的物質,見相兩分都從自證分裡面變現出來的。自證分是無相空性,它是能現能變,宇宙之間萬事萬物是所現所變。能現能變是真的,不生不滅,所現所變是假的,它生滅無常,這是講的這個道理。

  他舉個例子,譬如布施,布施要是能夠與法性相應,這個布施是善,與法性不相應,這個布施不是真善。與法性相應,三輪體空;如果這個三輪相你心裡頭有,就不善。譬如你今天布施,誰布施?我布施,我布施給某某人或是給某某道場。布施多少?我今天布施一萬塊錢。有我相、有人相,還有布施錢財的相,你這三輪不空,那就不相應。三輪體空就相應,你行布施沒有著我,我能施的念頭;也沒有執著我布施給哪個人、哪個道場,沒有這個念頭;也不執著布施的財物,布施出去若無其事,心裡面乾乾淨淨,一塵不染,這個與理相應,這就是善。照這個意思來說,只有阿羅漢以上,為什麼?阿羅漢證得我空,《金剛經》上講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他才能做到。六道眾生就是到非想非非想處天,雖然他沒有身體,沒有色相,他還有情執,還有我執。那就是《金剛經》後面所講,他有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相他不執著,他有見,所以他還會墮落,還會搞輪迴,道理在此地。阿羅漢以上沒有,四相、四見都破了。

  再說小乘須陀洹,我們在《金剛經》上看到,須陀洹有沒有做到三輪體空?有。須陀洹證得須陀洹的時候,他並沒有覺得我是須陀洹,你不是的,《金剛經》上說得清楚。如果須陀洹自己認為「我證得須陀洹果了,你們沒有」,他就不是真的須陀洹。你說為什麼?三界八十八品見惑沒斷!他還有身見,還有邊見、見取、戒取、邪見,他統統沒斷,那他是凡夫,他不是真的須陀洹,真的須陀洹沒有了。那我們要問,證得須陀洹的人自己曉不曉得他證得?如果要不曉得,他的佛性就沒有了;曉得。曉得怎麼樣?沒有執著、沒有分別。我們凡夫有沒有覺心?有,樣樣曉得,但是分別執著沒放下。凡夫的覺跟聖人的覺不同的地方就在此地。同樣覺悟,一個是沒有分別執著,一個是有分別執著。有分別執著,在佛法裡稱之為世智辯聰,他也能講得頭頭是道,講得天花亂墜,你要不知道的時候你會稱他大善知識,可是你細心一觀察的時候就清楚、就明白了。

  我們過去在台中親近李老師,因為時間長,常常在一起。我跟方老師、跟章嘉大師,一個星期見一次面,生活不在一起。跟李老師常常生活在一起,這就不一樣,我們都看見了。布施不只是言教,有身教,你細心去觀察他,他跟別的善知識不一樣,那就是什麼?他做到了。不是一般人講,他說到自己並沒有做到,李老師你細細觀察他,他說到他做到,這很感動人,所以這叫善;說到做不到,不是真善。這個地方的標準確實是很高,你心裡著相,就是你有執著,不是善,沒有執著才是善。我們不說分別,因為它底下講「下極二乘」,二乘人包括聲聞。著相就不善了,不著相是善。好,現在我們休息幾分鐘。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我們接著再看小慧遠大師所說的第三種。「體順為善,體違為惡。法界之真性,為己自體,體性緣起而成行德,所行自體無如心不緣理,所謂隨心之欲而不超軌之境界也,是名為善;若依此義,則凡夫、二乘無論,即上至三乘,總其緣修之善行,齊為惡也。」這個標準說得很高。體是法性、是法身,他這裡講得很好,「法界之真性,為己自體」,這句話非常重要。這才是真正的自己,禪宗裡面所說的「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這才是自己。在禪宗裡面講則是明心見性,見性就是真的把自己找到了,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找到了。

  見性在大乘教裡面就成佛了,在什麼地位?《華嚴經》上講(這是圓教)初住以上,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這時候他確實是體性緣起而成行德。體性怎麼會緣起?十法界眾生有感,體性自然有應。像江本博士水實驗一樣,水是體性,它產生的結晶就是體性緣起。水是礦物,不是精神,它是物質,你看它有感,為什麼?因為一切物質的體性都是真性。現在科學也說明了,物質是什麼?物質是能量的聚集。物質解放就變成能量,能量集中起來就變成物質,這個現在科學家肯定了,發現這個事實真相。科學稱能量為場,場是能量在很稀薄的時候,它聚集在一塊就會變成現相。怎麼會聚集?眾生有感,感就是緣,它自然就現相,它就有應。你看它現相裡面,沒有執著、沒有分別,沒有起心動念,這叫真善。

  「隨心之欲而不超軌之境界」,隨心之欲不是自己心,自己沒有心,隨十法界眾生心。《楞嚴》上講的「隨心應量」,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當處出生、隨處滅盡,這是善,這是法身菩薩。沒見性的,三乘菩薩,他們所修的善行都不是真善,為什麼?煩惱沒斷盡。阿羅漢雖然執著沒有了,執著斷掉了,他還有分別;菩薩分別沒有了,他還有妄想;妄想斷掉之後才稱為法身大士,十法界沒有了,他到一真法界去。這樣說起來,在淨土宗,真正往生到極樂世界,他所修所行的那是善;沒有到極樂世界,沒有到華藏世界,沒有到諸佛實報莊嚴土,統統都不能說是善。這個標準高,所以他這三個一層比一層高,這三個說法。

  「隨心所欲不超軌的境界」,這句話很像《論語》裡頭孔子有句話說「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這個話很接近,意思不一樣。孔子這是人天境界。不踰矩是什麼?不會違背倫常道德。不是有心去做,自然跟倫常道德就相應,沒有刻意去做,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非常自然。這是說他自己一生的修持,十五歲開始於學,立志於學,學到七十歲的時候完全自然了,是這麼一個境界。而佛教裡面講的這個境界,隨心所欲不踰矩是隨眾生心,應化的時候完全是性德,性德裡面決定沒有夾雜絲毫染污。這是大乘教裡面的標準,所以這個標準非常之高。

  我們下面再看一段天台家的,天台家講六種,第一種「人天之善」。我們對這個要特別重視,為什麼?我們現在是在人天的境界裡面。「五戒十善之事善也,然人天之果報盡,則還墮於三途,故亦為惡」,這是不能不知道的。我們的學習,實在講一定要從這裡起。五戒十善是屬於事,雖然與理相應,事離不開理,與理相應,而我們的心著重在事。著重在事就是執著在事,沒有離開執著,執著在事。有沒有好處?有好處,來生還能得人天福報,好處就在此地。

  你能不能守得住?真正學得很好,上品十善,生天了。可是你要曉得,宿世今生還有不少惡念,也有一些惡行,善福享盡了,這些惡業又會變成果報。四禪天為什麼會墮地獄?四空天人肯定墮地獄,什麼原因?墮地獄的業因是瞋恚,不是別的。四禪天人、四空天人到他自己報盡的時候,瞋恚心現前。他瞋恚什麼?說古往聖賢騙了他,他以為四禪天跟四空天是大般涅槃,到這裡究竟了。可是到壽命終的時候還要生死,他就起疑惑:「我證到大涅槃了,怎麼還會有生死?這些諸佛菩薩、聖賢人講的話假的,他騙了我!」這一發脾氣,這脾氣一發就到阿鼻地獄去了。你看,從最上面掉下來,真的是諺語所謂爬得高摔得重,這一跌就跌到阿鼻地獄。毀謗聖賢,不知道是自己的過失,聖賢沒說錯,你誤會了,你沒有親近到真善知識,所以他修的不是究竟法。

  真善知識跟不是真善知識差別在哪裡?真善知識一定教你斷煩惱,不是真善知識,他不勸你斷煩惱。你看我們在大乘教裡頭佛給我們講,斷見思煩惱才證阿羅漢。見思煩惱斷了,六道就沒有了,哪來的地獄?你超越六道了。就是小果須陀洹,他為什麼不墮三途?見思煩惱他只斷少分,就有這麼大的效果。八十八品見惑斷掉,還有八十一品思惑沒斷,所以他天上人間還要七次生死,但是這七次生死絕不墮三惡道。這個七番生死,是他要七次往返才能把八十一品思惑斷盡。七次也並不是個一定的數字,這個要知道,為什麼?每個人緣分不一樣,用功勤惰不一樣。如果遇的緣殊勝,有大善知識教導他,他可能天上人間一次往返,就證阿羅漢果。如果沒有這樣殊勝的緣,自己也不是很用功,佛給我們講,最長的時間是天上人間七次,絕對不會有第八次,七次決定成就。七次是最長的,你可以把它縮短。

  就跟在學校念書一樣,在美國上大學念碩士到博士學位。大學畢業進研究所,研究所碩士到博士學位學校規定七年,課程七年畢業,可是有人四年就念完了。我們鍾茂森居士他就是四年念完的,四年把人家七年的東西念完,那就畢業了,學位就拿到了。世法、佛法同樣一個道理。你要是勇猛精進,對佛菩薩誠敬,不懷疑,求三寶加持,你就會遇到善知識。有善知識教誨,自己又好學,又精進,不用七次,二次、三次就行了,就超越了,這個道理我們要懂。

  人天之善是基礎,我們現在是這個基礎沒有,所以搞得很糟糕。雖然天天在學佛,學佛很多年了,要用佛法的標準來衡量你,你還是個惡人,不是善人,為什麼?還常常起惡念。每天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還是煩惱習氣當家做主,這哪能算是善?雖然說念佛,這句佛號不起作用,功夫不得力,為什麼?我這個念頭一起,阿彌陀佛的名號起不來。看到有不如意的事情,心裡不高興了,「阿彌陀佛」,就把它壓住了。這個佛號念了管用,它能把我的習氣煩惱控制住,這個功夫叫功夫成片。我們念佛人只要有這麼一點點功夫,往生極樂世界就有把握,這是淨土法門無比的殊勝。連這個功夫都沒有,發脾氣的時候,阿彌陀佛忘掉了,起不來,你造業;順境起了貪愛心,阿彌陀佛念頭起不來,都是隨順煩惱。雖念佛,不得力,就是古人所講的「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

  最重要的,不去看別人,看別人錯了,看自己。看到別人不要去想別人,回光返照,照自己有沒有?我們看到一個念佛人在那邊發脾氣,馬上覺悟到提起自己的佛號,覺悟到我有沒有這個樣子。那麼那個發脾氣的人,在我來講他是菩薩,他提醒我,他是我的善知識,他在警告我。那我怎樣看他?不要有看頭。如果你要想怎麼樣看他,那你就要把他看作菩薩示現來成就我的,那就無量功德,他真的就是菩薩示現。為什麼?境隨心轉,他對別人不是菩薩示現,他對我是菩薩示現。外面境界不是真的,要絕對肯定、深信經典裡面的教誨,境隨心轉。我認定他是菩薩,他真的是菩薩。但是你要曉得,他那個菩薩就是這一剎那,這一剎那我見到菩薩,我見到佛了。

  你沒有這個回光返照,你常常見到這個境界,菩薩在你面前是當面錯過,不認識。所以貴在什麼?你會認識,你真的學到了。像我們凡夫頭一個學什麼?忍辱波羅蜜,我們心浮氣躁,沒有絲毫涵養。能忍辱的人心清淨,能清淨的人心生智慧;雖有煩惱,智慧多、煩惱少,那就很管用。我們一般人是煩惱多、智慧少,煩惱大概有十分之九,智慧只有十分之一,所以不成比例,它不起作用。到什麼時候才起作用?煩惱十分之六,智慧有十分之四,起作用了,警覺心會常常起來。如果能到煩惱跟智慧一半一半,大概往生都沒有問題;智慧能超過煩惱一點,智慧有百分之五十二,煩惱有百分之四十八,成功了,往生淨土靠得住了。這就是什麼?你能控制了,不是說煩惱沒有,煩惱常起來,能控制了。念頭還沒起來,還沒冒出來,阿彌陀佛,壓下去了。

  跟人沒有分別了,在理上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放在心上;由修持上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會把每個人都看作是佛。佛在發脾氣的時候教我,佛在歡喜的時候也在教我,佛的一舉一動統統教我,你就學會了。任何人都是佛,你說你怎麼會不見佛?你怎麼會不見菩薩?會修的人一天到晚從來沒有離開過佛菩薩,你念念都在受教,道業怎麼會不成就?所以問題在善學,你要會學。不會學的,真的是經上講的當面錯過是事實,佛菩薩沒有離開我們,問題在我們自己會不會。

  如果別人責備我們是對著我來的,我恭恭敬敬接受,不必回一句話,認真反省,有則改之,無則嘉勉。我有這個過失,他責備我,我要改,他講的是對的;我沒有這個過失,他責備我,是好事,他消我的業障,生感恩之心,決沒有埋怨。如果說我沒有這個過失,引起我的怨恨,我錯了,我的反應錯誤了。我內裡面的煩惱為什麼會被他勾引出來?自己一點定力沒有,一點都不能忍,小不忍則亂大事,大事是往生淨土。什麼都要能忍,什麼都要能受,肯定消業障。他常常這樣責備我,我次次都能忍,到最後他會對你佩服,這個人了不起,不是普通人,他也會發現。他發現的時候他得利益,我們不但成就自己也成就他,成就他是報恩。自己成就才能成就別人,自己不能成就,怎麼能成就別人?

  我過去跟韓館長相處三十年,她脾氣不好,常常罵人。很多人勸我,你為什麼不離開她,另外找個地方去?我告訴他,她是我的善知識,我要到處另外找人,不見得會找到比她更好的。如果處處都跑,我的心是散亂的,對自己的修學非常不利,不如在一個地方忍到底。你們說這個人不好相處,我願意跟最不好相處的人相處,我能夠跟她相處,就能跟天下人相處,這不是好事情嗎?我為什麼去換個地方?道業要這樣修才能修得成功。沒有不能忍,沒有不能讓,什麼都能讓,因為我到這個世間來我什麼也沒帶來,空手而來;將來走還是空手而去,世間哪樣東西是你的?什麼人要,趕快拿去,歡歡喜喜的供養你,決定沒有絲毫牽掛。

  佛常常教給我們,難忍能忍,難捨能捨,不就什麼事都沒有了?又何況愈捨愈多,愈忍你的德往上提升。愈捨,捨財得財,捨法得聰明智慧,捨無畏得健康長壽,有什麼不好?我在這一生當中,八十歲可以說是一生了,把佛祖這些教誨在我這一生心行裡面證明了,所以你們不相信,我相信。我捨財,你看財用一點不缺乏;捨法,單單布施贈送《大藏經》超過六千套。所以我還想繼續再印四千套,滿一萬套,這一生送一萬套《大藏經》。應當要捨。經典真的是寶,這個世間無價之寶,只是你不接觸,你接觸之後你才曉得它的好處。能幫助我們解決一切苦難、疑難雜症,這裡面充實了真實智慧,所以稱為法寶。

  我們這些年來特別提倡的《弟子規》、《感應篇》,為什麼?五戒十善做不到。為什麼做不到?你已經學壞了,從小就學壞了,習氣很重。諺語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個本性是習性,惡的習氣不好改。所以我們要回頭,到古聖先賢教學最低的標準,起點上去做,這個最低標準是教什麼的?教嬰兒的。我們現在都這麼大年歲了,回頭去學嬰兒的,扎根!你不從這上面扎根,五戒十善做不到。不是你不知道,我相信五戒十善你都能說得出來,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這五戒,你都能說得上來;十善裡面,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瞋、不痴,哪個人不會說?正是鳥窠禪師所說的話,三歲孩童能說得出來,八十老翁做不到。原因在哪裡?最好教的時候沒有去教他,這叫失教。最好教的是什麼時候?小孩出生的時候到三歲,這是最好教的,為什麼?他沒有意見,完全接受。你教他好的,全部接受,你教他壞的,他也全部接受。所以教育在家庭,家庭教育沒有就完了,社會的動亂要想恢復到安定和平,那是理想,不是事實。

  中國幾千年來安定和諧,是祖宗們從小教出來的,這個道理我們現在搞得很清楚、很明白,所以嬰兒不能失教。你們家裡有嬰兒,決定不能給他看電視,你要曉得他在學,他全盤接受。所以你要保護他,至少要保護他到十歲。現在這個社會,保護他什麼?不受染污,所有一切不善的不能讓他接觸。你看問題的青少年,犯罪從哪裡起的?都是從電子遊戲機。凡是經營電子遊戲機的人,雖然眼前賺一點錢,好像是很樂,樂中有苦,為什麼?果報,你害了多少青少年,你這個果報肯定在阿鼻地獄。而且地獄出來之後,生生世世沒有智慧,迷惑顛倒,苦不堪言,為什麼去造這種業?

  不但經營這個是大罪業,我往年在台灣講經的時候就講電影、電視都不善,你教人教什麼?今天社會這樣你要不要負責任?所以當時聽我講經的有些在世新,我們道場跟世界新聞專科學校很近,學電視、電影的這些學生來問我怎麼辦?要不要改行?我說要,最好是改行。這不是個好的行業,雖然賺錢很容易,害人。這些都不能不知道。

  所以我們今天要非常認真想這一生真的超越六道輪迴,真的曉得輪迴苦,知道這個事情可怕,那你就得真幹,你幹假的可不行。從哪裡做起?從《弟子規》做起。《弟子規》天天念,天天學。現在學困難,難在哪裡?我們的壞習氣全部跟《弟子規》所講的相反。要知道相反是錯誤的,這是違背性德。它所講的是正確的,是隨順倫理道德,我們今天違背了倫理道德。三皈依稱為翻邪三皈,我們從邪知邪見回過頭來依正知正見,我們從很多錯誤的行為回過頭來,依正確的行為,這才行。從這個地方去扎根,我們還有救,不是沒有救,還是有救。這一切都要靠自己。

  印光大師教我們的三本書非常重要,這三本書就是《了凡四訓》、《感應篇彙編》、《安士全書》。他老人家一生幾乎是全心全力弘揚這三本書,大量的印送。我是三十年前在香港講經,住在倓虛老法師所建的中華佛教圖書館,九龍界限街,他的地方沒有我們大,比我們小很多。我在那裡講了兩個月,講《楞嚴經》。看到圖書館收藏弘化社的經書,弘化社是印光大師辦的,這是我自己修學一脈相承的祖師。我的老師是印祖的學生,所以特別感到親切。他印的東西確實印得好,端正莊嚴。

  在這些典籍裡面所印的書裡頭我看版權頁,這三種書印得最多,印了幾十版,而且每一版量都很大,二萬冊、三萬冊、五萬冊,二十多版、三十多版。我約略的統計一下,這三樣書可能超過三百萬冊,我感到非常驚訝。印祖印佛書沒有印這麼大的分量,很多佛書都是一千冊、二千冊,為什麼這三樣東西他印這麼大的數量?我們就想這個道理。才想到這是老人家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難,這三樣東西都不是佛教的。終於我們想到一個道理,能救世間苦。三十年後的今天就完全看出來了。

  三十年後,一般文化水平比三十年前差得太遠了,三十年前這些文言文還有人讀,現在沒人讀了。印出來人家也看不懂,注出音會念,什麼意思不知道,你說怎麼辦?現在我們只好想出來把它拍成電視連續劇來推行。那麼電視連續劇,這些東西是講倫理道德的,電視台不喜歡。電視台什麼?因為它要觀眾,它的目標是賺錢,要迎合觀眾。觀眾喜歡什麼?喜歡殺盜淫妄,喜歡暴力色情,倫理道德的東西他不喜歡,他說這個沒有人收看,沒人願意看。所以我們做出來之後,要像印祖一樣,把它當作善書一樣流通,喚醒大眾。

  《了凡四訓》過去馬來西亞做的兩片我很歡喜,兩片時間短,兩個小時「四訓」都講完了。我們把它當作課本來學習,全家可以看,一天看一遍。兩小時,一天看一遍,全家看一遍,一年下來你整個家庭就改變了。外國人講磁場,你家庭磁場變了,中國人講氣氛,決定是家庭一團和睦,一切吉祥。你要想改變你的家庭,要想你的家庭興旺,我教你這個方法你去試試看。你每天晚上全家看兩個小時,就看這兩片,天天看,你看上一年,你看看效果怎麼樣。真能這麼做,你是菩薩,為什麼?你收到效果的時候,這個效果會影響別人,比讀《了凡四訓》的書、比講演效果更為殊勝,更為快速。你有這個基礎,學《弟子規》輕而易舉,為什麼?本來就是這樣的;感應篇、十善業都不難。一年當中儒釋道這三個根紮下去了,念佛求生淨土沒有一個不往生的,這不是假的,這是真的。

  同學們你們有心人可以試試看,可以實驗看,實驗成功了,然後我們就把它變成書本、變成光碟。經典裡面重要的教訓我們用表演的方式來做,時間不要拖太長,太長變成看電視劇,娛樂的成分多,教學的成分少了。兩個小時完全上課,這個方法好。所以《太上感應篇》最好也是兩片。現在有「俞淨意公遇灶神記」,我還是嫌它太多了,最理想的是兩片,兩個小時。一片、兩片,不要超過兩片。

  書,善書、佛書。佛書的讀誦,我們現在有讀誦的光碟,有文字、有聲音,沒有人的畫面,全家可以一起讀。我們有《無量壽經》、有《彌陀經》、有《地藏經》,將來像《十善業道經》,甚至於《了凡四訓》,我們都可以用這個方法來流通。甚至於,這是很小的東西,把它翻成外國文字全世界流通,無量無邊的功德。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

#